委托代理理论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托代理理论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摘要】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模型出发,通过详细讨论模型的假设设定、建立以及结论,进而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对管理者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启示,并从净利润与股价、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对业绩评价指标三个方面对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不对称信息;薪酬契约;业绩评价指标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Berle & Means(1932)在著名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命题,指出:伴随着经济力量的集中,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分散的股权使得所有权与控制权趋于分离。在现代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已经落入管理者手中。

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无法观察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同时,又由于两者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因此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特别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签订薪酬契约来控制道德风险问题,以减少代理成本。通过设计薪酬契约对管理者进行激励,以诱使其按照所有者的目标行事。在薪酬契约中,管理者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因此,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模型出发,对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管理者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作一些思考。

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委托代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Wilson,1969;Spence & Zeckhavser,1971;Ross,1973;Mirrlees,1974、1975、1976;Holmstrom,1979、1982;Grossman & Hart,1983)。其中,Holmstrom (1979)对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作了开创性的工作,为后来的委托代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模型的假设设定、模型建立及结论以及对管理者业绩评价的启示三个部分来研究委托代理理论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基本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设定

(一)符号设定

为叙述方便,本文作下列符号设定:

■表示代理人的行动①(工作努力还是不努力),即代理人在经营中的投入;

■表示自然状态(如市场需求变化等);

x表示代理过程中的产出或代理绩效(如利润);

s表示委托人给代理人的报酬;

c表示委托人监督α付出的成本;

V表示委托人的效用;

U表示代理人的效用;

U表示代理人的保留效用。

(二)模型的基本假定

1.单个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

信息经济学中,通常将非对称信息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所有者——股东通过董事会雇佣总经理或高级管理人员来经营企业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此时,公司所有者——股东或董事会是委托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是代理人。

基本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这二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该模型中,公司被高度简化和抽象为一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

2.期间为单一时期

在基本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期间数目为一期。该模型只研究单一时期静态的境况,不涉及多期动态的情形。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是一次性的。

3.双方对待风险的态度

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委托人风险中性、代理人风险规避的情况。参与人的风险偏好可以用他们的效用函数来表示:委托人风险中性表示为V’>0,V’’=0;代理人风险规避表示为U’>0,U’’0,c’’>0。

作这样的假定是因为:

(1)代理人如果是风险中性,问题会变得简单。因此委托代理模型主要关注风险规避代理人的情形。

(2)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通常公司的所有者即委托人的财力较为雄厚,有实力承担风险,也甘愿冒较大的风险,以期高风险、高回报,因此对待风险的态度比较积极;而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即代理人只是公司的雇员,财力薄弱,风险抵抗能力差,他们通常期望能获得稳定的收入,而不愿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是风

险规避者。

4.道德风险行为产生的条件

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行为产生的条件是:

(1)信息不对称

代理过程中的产出x=x(α,θ)相当于是一个生产函数,产出水平x由代理人的投入α和自然状态θ所决定。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对于委托人来说:1)无法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投入水平α,而只能观测到产出结果x;2)产出结果x 由投入水平α和自然状态θ两因素决定,因此委托人无法根据产出结果x来准确判断代理人的投入水平α。因此,对于代理人的投入水平α,委托人相对于代理人来说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2)目标不一致

根据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是,两者的利益目标存在着冲突:

委托人的效用函数是V=V(x-s)=V[x(α,θ)-s(x)];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是U=U(s)-c(α)=U[s(x)]-c(α)=U{s[x(α,θ)]}-c(α),c(α)是行动(或者努力)的负效用。

从二者的效用函数可以看出,一方的收益是另一方的成本:薪酬s是代理人的收益,却是委托人的成本;代理人的投入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产生负效用,却会给委托人带来收益。因此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存在冲突。综上,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与利益冲突,理性的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即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性,为了自身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自身的收益、最小化自身的成本)而采取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行为,如偷懒等,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代理理论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签订薪酬契约来控制这一问题。

二、基本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及其结论

(一)基本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

对于代理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行为,委托人要做的事情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即设计使双方目标兼容的薪酬契约。

契约需要建立在可证实的变量之上。在不对称信息下:(1)代理人的行动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