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教材第2章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知识点答疑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ASR和ACR
✓双环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理解即可) ✓双闭环系统的设计步骤:先内环、后外环
图2-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
电流环 U*n(s)
1
+
T0ns+1
ASR 1
-
T0is+1
Un
U*I(s)
作业:P51 1-16、1-17
第2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一、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内环和外 环结构 (2)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3)各变量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涉及的问题: 稳态运行时,ASR和ACR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多少?如 作业2-2)
当 K ≥ Kcr 时,系统将不稳定。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来说,稳定性是它能否 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的。 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性能指标要求可能矛盾
从稳态性能指标角度:K越大,稳态误差(速降) 越小
从稳定性角度:K越大,稳定性降低,甚至不 稳定
整理后得到系统 的稳定条件为:
KTm(Tl Ts)Ts2 (1-59)
二、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
(1)稳态调速性能指标(此处涉及的计算题要求同学们 掌握,必考内容,主要掌握书后作业题型)
调速范围D的定义 静差率s的定义,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硬度的区别, 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之间的关系
作业:P50,1-3、1-4、
(2)开环调速系统的原理图、机械特性及主要问题
(1)动态数学模型(理解即可) 用传递函数表示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
典型Ⅱ型系统ppt课件
II.恒流升速阶段 III.转速调节阶段
I dL O t1
t2 t3 t4
t
典型Ⅱ型系统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特点 (1)饱和非线性控制 (2)转速超调 (3)准时间最优控制(有限制条件的 最短时间控制)
典型Ⅱ型系统
动态抗扰性能分析
调速系统的动态抗扰性能, 主要是抗负载扰动和抗电网 电压扰动的性能
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 2.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
求。
典型Ⅱ型系统
调节器结构的选择
选择调节器,将控制对象校正成为典型系统。
输入
调节器
控制对象
输出
系统校正
输入
典型系统
输出
典型Ⅱ型系统
典型I型系统
R(s)
K
C(s)
s(Ts 1)
T — 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 K — 系统的开环增益。
选择参数,保证 稳定。
c
1 T
或
cT 1,使系统足够
典型Ⅱ型系统
典型Ⅱ型系统
R(s)
K (s 1) C (s)
s 2 (Ts 1)
1
c
1 T
或
T
保证系统足够稳定
典型Ⅱ型系统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1.跟随性能指标 2.抗扰性能指标 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扰性
能为主,而随动系统的动态指标 则以跟随性能为主。
n
Tms
1/Ce
典型Ⅱ型系统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1.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
它使转速 n 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变化,稳态
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 可实现无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输出限幅值决定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一章 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第一节 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1.1.1绪论在反馈控制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与电动机同轴安装一台测速发电机 TG ,从而引出与被调量转速成正比的负反馈电压U n ,与给定电压 U *n 相比较后,得到转速偏差电压 DU n ,经过放大器 A ,产生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的控制电压U c ,用以控制电动机转速 n 。
比较一下开环系统的机械特性和闭环系统的静特性,就能清楚地看出反馈闭环控制的优越性。
如果断开反馈回路,则上述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为(1·1)(1·2)比较1·1和1·2不难得到以下结论(1)闭环系统静性可以比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硬得多。
在同样的负载扰动下,两者的转速降落分别为l l n n K C RI K C U K K n c c 0e d e *n s p )1()1(∆-=+-+= op op 0e d e *n s p e d 0d n n C RI C U K K C R I U n ∆-=-=-=它们的关系 (1·3)(2)如果比较同一的开环和闭环系统,则闭环系统的静差率要小得多。
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静差率分别为当 n 0op =n 0c l 时(1·4)(3)当要求的静差率一定时,闭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调速范围。
如果电动机的最高转速都是n max ;而对最低速静差率的要求相同,那么开环时, 闭环时,再考虑式(1-3),得(1·5) (4)要取得上述三项优势,闭环系统必须设置放大器上述三项优点若要有效,都取决于一点,即 K 要足够大,因此必须设置放大器。
把以上四点概括起来,可得下述结论:闭环调速系统可以获得比开环调速系统硬得多的稳态特性,从而在保证一定静差率的要求下,能够提高调速范围,为此所需付出的代价是,须增设电压放大器以及检测与反馈装置。
由此看来,闭环系统能够减少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引言目前,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泛的直流调速系统。
我们知道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
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
故需要引入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本文着重阐明其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首先介绍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接着说明该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并从起动和抗扰两个方面分析其性能和转速与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机作为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主要设备,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机电能量转换效率;二是应能根据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控制和调节电动机的旋转速度。
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如何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省电能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
因此,调速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由于调速性能优越而掩盖了结构复杂等缺点广泛的应用于工程过程中。
直流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运行时,保持励磁电流恒定,可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定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运行时,保持电枢电压恒定,可用改变励磁的方法实现恒功率调速。
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几乎无处不使用电力拖动装置。
轧钢机、电铲、提升机、运输机等各类生产机械都要采用电动机来传动。
随着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产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能实现自动调速。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工业电力拖动系统达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种发展是以采用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在世界各国的工业部门中,直流电力拖动系统至今仍广泛的应用着。
直流拖动的突出优点在于:容易控制,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平滑而精确的调速,以及快速响应等。
在一定时期以内,直流拖动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1. 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2. 设计任务已知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1)直流电动机:160V、120A、1000r/min、C e=r,允许过载倍数λ=2)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 s=303)电枢回路总电阻:R=Ω4)时间常数:T l=,T m=,转速滤波环节时间常数T on取5)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给定电压均为10V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并用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给出仿真结果;系统要求:1)稳态指标: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σi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超调量σn ≤10%3. 设计要求根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理论,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步骤如下:1)设计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电流环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2)在简化电流环的条件下,设计速度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速度环校正成典型II型系统;3)进行Simulink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4.设计内容1 设计思路:带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由于它能够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的变化,所以相对开环系统它能够有效的减少稳态速降;当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使用带比例放大器时,它依靠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因此是有静差率的调速系统,而比例积分控制器可使系统在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实现无静差调速;对电机启动的冲击电流以及电机堵转时的堵转电流,可以用附带电流截止负反馈作限流保护,但这并不能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按反馈的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基本量基本不变,采用电流负反馈就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另外,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用一个调节器综合多种信号,各参数间相互影响,难于进行调节器的参数调速;例如,在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中,同一调节器担负着正常负载时的速度调节和过载时的电流调节,调节器的动态参数无法保证两种调节过程均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按照电机理想运行特性,应该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达到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有转速反馈,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就在于当负载电流小于最大电流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作用,当电流达到最大值时,电流负反馈起主要作用,得到电流的自动保护;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a.系统电路原理图图2-1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图;图中两个调节器ASR和ACR 分别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二者串级连接,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电流环在内,称之为内环;转速环在外,称之为外环;两个调节器输出都带有限幅,ASR的输出限幅什U im决定了电流调节器ACR 的给定电压最大值U im,对就电机的最大电流;电流调节器ACR输出限幅电压U cm 限制了整流器输出最大电压值,限最小触发角α;图2-1 双闭环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b.系统动态结构图图2-2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由于电流检测信号中常含有交流分量,须加低通滤波,其滤波时间常数T oi按需要选定;滤波环节可以抑制反馈信号中的交流分量,但同时也给反馈信号带来了延滞;为了平衡这一延滞作用,在给定信号通道中加入一个相同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称作给定滤波环节;其作用是:让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经过同样的延滞,使二者在时间上得到恰当的配合,从而带来设计上的方便;由测速发电机得到的转速反馈电压含有电机的换向纹波,因此也需要滤波,滤波时间常数用T on表示;根据和电流环一样的道理,在转速给定通道中也配上时间常数为T on的给定滤波环节;T oi—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 on—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图2-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3)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ACR:设计多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则是:从内环开始,一环一环地逐步向外扩展;在这里是:先从电流环入手,首先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a.确定时间常数整流滤波时间常数T s,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T s=;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 oi,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为了基本虑平波头,应有1~2Toi=,因此取Toi=2ms=;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i,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T∑i=T s+T oi=;b.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由设计要求:σi%≤5%,并保证系统稳态电流无误差,因此可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 型,其传递函数为: W ACR s =isis Ki ττ1+ c.校验近似条件电流环截止频率11.135-==s KI ci ω; 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为:13ci sw T ≤=,满足近似条件; 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影响的条件为:ci w ≥满足近似条件; 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处理条件为:ci w ≤=, 满足近似条件;d.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电流调节器原理如图3-1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R 0=40kΩ,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取30k; ,取;-图3-1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 型电流调节器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σi %=%<5%,满足设计4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ASR :a.确定时间常数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20.0074i T s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 ,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波纹情况,取Ton=;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n T ∑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n T ∑=20.0174i T Ton s ∑+=;b .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由于设计要求无静差,转速调节器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又根据动态要求,应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速度环,故ASR 选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1()n ASR nn s W s K sττ+= c.计算速度调节器参数按跟随和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50.01740.087n n hT s τ∑==⨯=,转速环开环增益: 2224.39621-∑=+=s T h h K nN 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 =d.校验近似条件由转速截止频率:15.341-===s n KN KNcn τωω;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满足简化条件;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为: ,满足近似条件;e.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转速调节原理图如图3-2所示,取040R k =Ω,则,取550k; ,取;图3-2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 型转速调节器-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当h=5时,查表得%,虽然不满足设计要求,而实际上,突加阶跃给定时,ASR 饱和,应按退饱和的情况重新计算超调量,实际%,满足设计要求;5内、外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比较图4-1把电流环和转速环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画在一张图上,其中各转折频率和截止频率依次为:13.2700037.011-==∑s i T ,151.570174.011-==∑s n T , 151.34-=s cn ω,15.11087.011-=s n τ; 以上频率一个比一个小,从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这是必然的规律;因此,这样设计的双闭环系统,外环一定比内环慢;一般来说,1150~100-=s ci ω,150~20-=s cn ω;从外环的响应速度受到限制,这是按上述方法设计多环控制系统时的缺点;然而,这样一来,每个环本身都是稳定的,对系统的组成和调试工作非常有利;总之,多环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快;L/dBO1/-s ωiT ∑1ciωnT ∑1cn ωnτ1InI-电流内环 n-转速外环图4-1又闭环系统内环和外环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20-40-20-406 晶闸管的电压、电流定额计算a.晶闸管额定电压U N晶闸管额定电压必须大于元件在电路中实际承受的最大电压Um ,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和操作过电压等因素,还要放宽2~3倍的安全系数,即按下式选取U N =2~3Um ,式中系数2~3的取值应视运行条件,元件质量和对可靠性的要求程度而定;b.晶闸管额定电流I N为使晶闸管元件不因过热而损坏,需要按电流的有效值来计算其电流额定值;即必须使元件的额定电流有效值大于流过元件实际电流的最大有效值;可按下式计算:I N =~2K fb I MAX ;式中计算系数K fb =Kf/由整流电路型式而定,Kf 为波形系数,Kb 为共阴极或共阳极电路的支路数;当α=0时,三相全控桥电路K fb =,故计算的晶闸管额定电流为I N =~2K fb I MAX =~2 ××220×=~,取200A;7平波电抗器计算由于电动机电枢和变压器存在漏感,因而计算直流回路附加电抗器的电感量时,要从根据等效电路折算后求得的所需电感量中,扣除上述两种电感量;a.电枢电感量L M 按下式计算)(2103mH I Pn U K L NN N D M ⨯=P —电动机磁极对数,K D —计算系数,对一般无补偿电机:K D =8~12; b.整流变压器漏电感折算到次级绕组每相的漏电感L B 按下式计算)(100%2mH I U U K L dK BB •= U 2—变压器次级相电压有效值,I d —晶闸管装置直流侧的额定负载电流,K B —与整流主电路形式有关的系数;c.变流器在最小输出电流I dmin 时仍能维持电流连续时电抗器电感量L 按下式计算min2d I U K L •=, K 是与整流主电路形式有关的系数,三相全控桥K 取则L =mH.6)进行Simulink 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a. 电流闭环的仿真如下图:为了研究系统的参数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分别取K I T ∑i =、、、,此时K I 的值也会随之变化,运行仿真,即可得不同K I 值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1 KT=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2KT=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3 KT=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4 KT=的阶跃响应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如果要求动态响应快,可取KT=;如果要求系统超调小,则应把KT 的值取小些,可取KT<;无特殊要求,取折中值KT=,,称为最佳二阶系统;图6-1~图6-4反映了PI 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品质的影响趋势,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直接修改PI 调节器的参数,找到一个在超调量和动态响应快慢上都较满意的电流环调节器;b. 转速环的仿真设计在增加转速环调节后,转速环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1()(n 2n N n ++=∑s T s s K s W τ 校正后的调速系统动态结构框图如下所示:其中me n n N T C R K K βτα=;在matlab中搭建好系统的模型,如下图:转速环的仿真设计为满足系统在不同需求下的跟随性与抗扰行能要求,取h的之分别为:3、5、7、9. 用matlab仿真结果如下:图7-1h=3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2h=5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3h=7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4h=9时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以看出:h值越小,动态降落也越小,恢复时间、调节时间也短,抗扰性能也越好,但是,从h<5以后,由于震荡剧烈h越小,恢复时间反而延长,综合起来看,h=5是最佳选择,也即最佳三阶系统;对电流环与转速环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参数的,对比Ⅰ型、Ⅱ型系统可以发现:Ⅰ型系统可以在跟随性上做到超调小,但抗扰性能差;而Ⅱ型系统超调却相对较大,抗扰性能较好;5.设计心得a.通过该次设计,更加熟悉掌握了电流转速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对开环、闭环有静差、无静差调速的理解---闭环结构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无静差调速则保证系统有较低的稳态误差;b.由此也初步掌握双闭环调节器的整个设计过程,其基本思想是先内环再外环;在结构框图的处理过程中有多处近似处理,简化了传递函数,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称为被称为“工程设计方法”,这意味着在实际的应用中,在可以大大简化分析过程却很小影响分析结果的方法是很有价值的;从开环到闭环、从闭环无静差到有静差、从单环到双环着一些列的变化显示人们人知的渐进性;仿真是自己临时捡起matlab课本重新回顾才完成的,仿真的直观的证明了最佳二阶、三阶系统的参数,并再一次体现了matlab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的确是一个很强大的仿真工具;整个仿真过程也加深了自己对电力拖动控制相关知识理解程度,相当于也许经过证明的才是最可靠的;d.由于水平有限,设计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敬请老师指正;6.参考文献【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李荣生,电气传动控制设计指导;;。
实验二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实验二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二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二速度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速度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2.掌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3.测定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及其指标。
4.了解调节器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特征是系统的电流和转速分别由两个调节器控制,由于调速系统调节的主要参量是转速,故转速环作为主环放在外面,而电流环作为副环放在里面,可以及时抑制电网电压扰动对转速的影响。
实际系统的组成如实验图2-1所示。
~Fbcfaswtarglidrmgsldzsssggun*asrui*uiacrgtucvtud0amsf220vunfbstg实验图2-1速度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
系统工作时,首先给电动机加上额定励磁,改*变速和给定电压UN可以轻松调整电机的速度。
速度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均配备*限制电路。
ASR的输出UIM*用作ACR的设置,ASR的输出限制UIM用于限制启动电流用;acr的输出uc作为触发器tg的移相控制电压,利用acr的输出限幅ucm起限制α作用。
分钟**当突加给定电压un时,asr立即达到饱和输出uim,使电动机以限定的最大电流idm加*以高速启动,直到电机速度达到给定速度(即UN?UN)并出现超调,从而使ASR退出饱和并最终稳定定运行在给定转速(或略低于给定转速)上。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主控制面板nmcl-322.直流电动机-负载直流发电机-测速发电机组3.nmcl-18挂箱、nmcl-333挂箱及电阻箱4.双踪示波器5.万用表四、实验内容1.调整触发单元并确定其初始相移控制角,检查并调整ASR和ACR,并设置其输出正负限幅。
2.测定电流反馈系数β和转速反馈系数α,整定过电流保护动作值。
3.研究电流回路和速度回路的动态特性,将系统调整到最佳状态,并绘制ID?F(T)和n?f(t)的波形,并估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II阶段(t1-t2)
由静止状态开始启动时,转速和电流 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 第II阶段是恒流升速阶段,电机在 最大电流Uin*下的电流调节系统, 基本上保持电流恒定,加速度恒定, 转速呈线性增长。
• 电机的反电动势E也按线性增长, 对电流调节系统来说,E是一个线 性渐增的扰动量,为了克服它的扰 动,Udo和Uc也必须基本上按线 性增长,才能保持恒定。ACR采用 PI调节器,Id应略低于Idm。
ASR饱和(AB段):当负载电流达到Idm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的饱 和输出Uim*,这时,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 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
比较:电流截止负反馈。
cf:带电流截至,转速负反馈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Idcr和 IdbL均小于Idm
双环系统稳态参数计算
thank you
THANKS FOR YOU WATCHING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跟随性能指标: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 间
抗扰性能指标 通常,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扰性能为主,
而随动系统的动态指标以跟随性能为主。
*抗扰性能指标
(1)动态降落△Cmax% • 系统稳定运行时,由阶跃扰动所引起的输出量最大降落值△Cmax。 • 用输出量原稳态值C∞的百分数来表示。 • 调速系统突加额定负载扰动时的动态转速降落称为动态速降△nmax%
稳态时 :两个调节器均不饱和(输入 偏差为零,偏差的积分使调节器
有恒定的电压输出,输出没有达到饱 和值)
ASR饱和时 : U*i = U*im,
n
U
* n
反馈系数:
运动控制系统习题集解(直流部分)
习题二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2-1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行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行不行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行不行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哪些参数答:①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的参数有:转速给定电压U*n,因为转速反馈系统的转速输出服从给定。
②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只是加快过渡过程,但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的影响在转速负反馈环内的前向通道上,它引起的转速变化,系统有调节和抑制能力。
因此,不能通过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来改变转速③改变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只是加快过渡过程,但转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的影响在转速负反馈环内的前向通道上,它引起的转速变化,系统有调节和抑制能力。
因此,不能通过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来改变转速④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能改变转速。
转速反馈系数α的影响不在转速负反馈环内的前向通道上,它引起的转速变化,系统没有调节和抑制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来改变转速,但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稳定运行最终的转速还是服从给定。
⑤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参数有:转速的给定U*n、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转速调节器的限幅值、转速反馈系数α等,因为它们都在电流环之外。
2-2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运行时,两个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少为什么答: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稳定运行时,转速调节器退饱和,PI的作用使得转速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为0,转速调节器的输出电压由于维持在U*im(n*)。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稳定运行时,电流调节器不饱和,PI的作用使得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为0,形成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力图使I d尽快跟随其给定U*i. 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 C又后面的环节决定。
第二章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系统原理图
+
RP1 Un R0
-
R0
Ufn
-
Rn Cn
U+fi
R0
ASR
-
+
+
Ui
LM
R0
-
TA
Ri Ci
L
ACR
LM GT
-
+
+
Uc
V
Id
UPE +Ud
MM
+TGG -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
第15页/共199页
调节器输出限幅值的整定
图中表出,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 幅作用的。
(2) 转速调节器饱和
这时,ASR输出达到限幅值Uim ,转速外环呈 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 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电流闭环调节 系统。稳态时
Id
Uim
Idm
式中,最大电流 Idm 是由设计者选定的,取决于 电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允许的最大加速 度。
第36页/共199页
第28页/共199页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及其静特 性
为了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必须先绘出它的稳态结构图, 如下图。它可以很方便地根据上图的原理图画出来,只要注意用带限幅的输 出特性表示PI 调节器就可以了。分析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这样的 PI 调节器 的稳态特征。
第29页/共199页
第11页/共199页
1. 系统的组成
TA
L
内环
Un +-
Ufi
V
Ui ASR +
ACR Uc UPE
+
(完整word版)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精)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1设计任务说明书某晶闸管供电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为: 直流电动机:V U N 750=,A I N 780=,min375rn N =,04.0=a R ,电枢电路总电阻R=0.1Ω,电枢电路总电感mH L 0.3=,电流允许过载倍数5.1=λ,折算到电动机轴的飞轮惯量224.11094Nm GD =. 晶闸管整流装置放大倍数75=s K ,滞后时间常数s T s 0017.0= 电流反馈系数⎪⎭⎫ ⎝⎛≈=N I V A V5.11201.0β 电压反馈系数⎪⎭⎫ ⎝⎛=N n V r V 12min 032.0α 滤波时间常数.02.0,002.0s T s T on oi ==V U U U cm im nm12===**;调节器输入电阻Ω=K R O 40。
设计要求: 稳态指标:无静差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005≤i σ;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0010≤n σ。
目 录1设计任务与分析 ....................................................................................................................................... 2调速系统总体设计 ................................................................................................................................... 3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电路设计 .............................................................................................................. 3。
第二章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如采用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策略,提 高系统对负载扰动的抵抗能力。
加入滤波器
优化系统结构
在系统中加入适当的滤波器,以滤除高频 噪声和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稳定性。
通过改进系统结构或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0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性能分 析
动态性能指标评价
跟随性
系统输出跟随输入指令变化的快速性和准确性,通常由上升时间、 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等指标来评价。
工程整定法
基于经验公式或实验数据,通过 试凑法调整参数,使系统满足性 能指标要求。
解析法
02
03
仿真法
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利用控 制理论求解满足性能指标的参数 值。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系统 实际运行情况,通过调整参数优 化系统性能。
性能指标评价
稳态误差
反映系统稳态精度,要求稳态误差小 于允许值。
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市场竞争力提升。
THANKS
感谢观看
解析法
02
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利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参数。
智能优化算法
03
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可自动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
性能指标评价
稳态误差
反映系统稳态精度,越小越好。
调节时间
反映系统从扰动发生到重新达到稳态所需的 时间,应尽可能短。
超调量
反映系统动态过程中的最大偏离量,应尽可 能小。
鲁棒性
传统调速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单闭环调速系统存在调速精度低、动态响应慢等问题, 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
系统设计方案及实施过程
设计方案:采用转速 、电流双闭环控制策 略,其中转速环为外 环,电流环为内环, 通过PI调节器实现对 电机转速和电流的高 精度控制。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
4.7T 59.2 ° 0.596/T
1.0 0.5 16.3 % 2.4T 3.2T 51.8 ° 0.786/T
典型I型系统的抗扰性能指标
R(s) 0
W1 (s)
F(s)
C(s) C(s)
W2 (s)
F(s)
N(s)
1
W1 (s)
典型I型系统
W (s)
C(s)
扰动作用下的典型I型系统
典型I型系统和典型Ⅱ型系统的比较
I型和Ⅱ型系统在稳态误差上的区别。
典型 I 型系统在跟随性能上可以做到超调 小,但抗扰性能稍差,
典型Ⅱ型系统的超调量相对较大,抗扰性 能却比较好。
典型I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
(1)稳态跟随性能指标:不同输入信号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阶跃输入 输入信号 R(t) R0
三、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1)概念清楚、易懂; (2)计算公式简明、好记; (3)不仅给出参数计算的公式,而且指明
调整参数的方向; (4)能考虑饱和非线性控制的情况,同样
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式; (5)适用于各种可以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反
馈控制系统。
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
设计工作分两步走: 1.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使系统典型化,以确
当ASR不饱和时,ASR成为主导的调节器, 转速负反馈起主要作用。
稳态结构框图
Id
R
U*n +
ASR U*i
Ui -
ACR Uc UPE Ud0 +
-IdR
n
+
Ks
E 1/Ce
- Un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框图
—转速反馈系数 —电流反馈系数
第2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应饱和的,电力电子装置 UPE 的最大输出电压也须留有余地, 这些都是设计时必须注意的。
第 Ⅲ 阶段:转速调节阶段( t2 以后)
n
n* I II
III
O
Id Idm
t
IdL
O
t1
t2
t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4
t
第 Ⅲ 阶段:转速调节阶段( t2 以后)
• 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时,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入偏差减少到零, 但其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还维持在限幅值U*im ,所以电机仍在 加速,使转速超调。 • 转速超调后,ASR输入偏差电压变负,使它开始退出饱和状态, U*i 和 Id 很快下降。但是,只要 Id 仍大于负载电流 IdL ,转速 就继续上升。 • 直到Id = IdL时,转矩Te= TL ,则dn/dt = 0,转速n才到达峰值(t = t3时)。 此后,电动机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在一小段 时间内( t3 ~ t4 ), Id < IdL ,直到稳定,如果调节器参数整 定得不够好,也会有一些振荡过程。 在这最后的转速调节阶段内,ASR和ACR都不饱和,ASR起主导 的转速调节作用,而ACR则力图使 Id 尽快地跟随其给定值 U*i , 或者说,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
是抗负载扰动和抗电网电压扰动的性能。
1. 抗负载扰动
U*n
+
±∆IdL
Ks
Tss+1
U*i Un
ASR ACR
Ud0 -
1/R
Id
R
Tms
E
Ui
Tl s+1
1/Ce
n
负载扰动作用在电流环之后,因此只能靠转速调节器ASR来产生抗 负载扰动的作用。在设计ASR时,应要求有较好的抗扰性能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采用PI 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
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图2-1a)。
在起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时,立即让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
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示于图2-1b 。
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dm I 的恒流过程。
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
应该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达到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作用。
2.1.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如图2-2所示。
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
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 调节器,图2-3。
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TG nASRACRU*n+ -U nU iU*i+-U cTAM+-U dI dUPE-MT图2-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结构ASR —转速调节器 ACR —电流调节器 TG —测速发电机TA —电流互感器 UPE —电力电子变换器内外ni作用的,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出限幅电压*im U 决定了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 的输出限幅电压cm U 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dm U 。
2.1.2 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稳态结构图,如图2-4。
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相当于使该调节环开环。
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 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U 在稳态时总是零。
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
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图2-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1. 转速调节器不饱和稳态时,0*n n U U n n αα===、d i i I U U β==*,βα,——转速和电流反馈系数。
0*n U n n==α,图2-5静特性的CA 段。
dm d I I <,CA 段静特性从理想空载状态的0=d I 一直延续到dm d I I =,而dm I 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dN I 的。
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它是水平的特性。
2. 转速调节器饱和ASR 输出达到限幅值*im U ,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成电流无静差的单电流闭环调节系统。
稳态时dm imd I U I ==β*, dm I 为最大电流。
静特性是图2-5中的AB 段,它是垂直的特性。
这样的下垂特性只适合于0n n <的情况,因为如果0n n >,则*n n U U >,ASR 将退出饱和状态。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dm I 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
当负载电流达到dm I 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的饱和输出*im U ,这时,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
2.1.3 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0*n n U U n n αα===、dL d i i I I U U ββ===*、sdL n e s d e s d c K RI U C K R I n C K U U +=+==α/*0。
转速n 由给定电压*n U 决定的,ASR 的输出量*i U 是由负载电流dL I 决定的,而控制电压c U 的大小则同时取决于n 和d I ,或者说,同时取决于*n U 和dL I 。
P 调节器的输出量总是正比于其输入量,而PI 调节器则不然,PI 调节器未饱和时,其输出量的稳态值是输入的积分,最终使PI 调节器输入为零,才停止积分。
转速反馈系数max*n U nm=α,电流反馈系数dm im I U *=β。
2.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2.2.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6所示。
图中)(s W ASR 和)(s W ACR 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2.2.2 起动过程分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突加给定电压*n U 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动态过程示于图2-7。
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 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种情况,整个动态过程就分成图中标明的I 、II 、III 三个阶段。
第I 阶段(1~0t )是电流上升阶段。
突加给定电压*n U 后,c U 、0d U 、d I 都上升,在d I 没有达到负载电流dL I 以前,电机还不能转动。
当dL d I I ≥后,电机开始起动,由于机电惯性的作用,转速不会很快增长,因而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入偏差电压n n n U U U -=∆*的数值仍较大,其输出电压保持限幅值*im U ,强迫电流d I 迅速上升。
直到dm d I I ≈,*im i U U ≈,电流调节器很快就压制了d I 的增长,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
在这一阶段中,ASR 很快进入并保持饱和状态,而ACR 不饱和。
第II 阶段(21~t t )是恒流升速阶段,ASR 饱和,转速环相当于开环,在恒值电流给定*im U 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d I 恒定,因而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
与此同时,电机的反电动势E 也按线性增长,对电流调节系统来说,E 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扰动量,为了克服它的扰动,0d U 和c U 也必须基本上按线性增长,才能保持d I 恒定。
当ACR 采用PI 调节器时,要使其输出量按线性增长,其输入偏差电压i im i U U U -=∆*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d I 应略低于dm I 。
第Ⅲ阶段(2t 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
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0*n n =时,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入偏差减小到零,输出维持在限幅值*im U ,电机仍在加速,使转速超调。
转速超调后,ASR 输入偏差电压变负,开始退出饱和状态,*i U 和d I 很快下降。
但是,只要d I 仍大于负载电流dL I ,转速就继续上升。
直到d I =dL I 时,转矩L e T T =,则dn/dt =0,转速n 才到达峰值(3t t =时)。
此后,电动机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在43~t t 时间内,d I dL I <,直到稳定。
如果调节器参数整定得不够好,也会有一段振荡过程。
在这最后的转速调节阶段内,ASR 和ACR 都不饱和,ASR 起主导的转速调节作用,而ACR 则力图使d I 尽快地跟随其给定值*i U 。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饱和非线性控制;转速超调;准时间最优控制。
2.2.3 动态抗扰性能分析一般来说,双闭环调速系统具有比较满意的动态性能。
对于调速系统,最重要的动态性能是抗扰性能。
主要是抗负载扰动和抗电网电压扰动的性能。
1、抗负载扰动负载扰动作用在电流环之后,因此只能靠转速调节器ASR 来产生抗负载扰动的作用。
图2-7 抗负载扰动2、抗电网电压扰动电网电压变化对调速系统也产生扰动作用,图2-8。
双闭环系统中,由于增设了电流内环,电压波动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比较及时的调节。
图2-8 抗电网电压波动2.2.4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1.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U变化,(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n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2) 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2.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1)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转速外环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U(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定电压*i(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3)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
(4)当电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
一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恢复正常。
这个作用对系统的可靠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3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必要性: 设计调节器须同时解决稳、准、快、抗干扰等各方面相互有矛盾的静、动态性能要求。
可能性: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可由低阶系统近似,事先研究低阶典型系统的特性,将实际系统校正成典型系统,设计过程就简便多了。
建立调节器工程设计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是:(1)概念清楚、易懂;(2)计算公式简明、好记;(3)不仅给出参数计算的公式,而且指明参数调整的方向;(4)能考虑饱和非线性控制的情况,同样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式;(5)适用于各种可以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反馈控制系统。
2.3.1 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分作两步:第一步,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
第二步,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在选择调节器结构时,采用少量的典型系统,它的参数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都已事先找到,就使设计方法规范化,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
2.3.2 典型系统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ni i r mj j s T s s K s W 11)1()1()(τ分母中的rs 项表示该系统在原点处有r 重极点,根据0=r ,1,2,……等不同数值,分别称作0型、I 型、Ⅱ型、……系统。
0型系统稳态精度低,而Ⅲ型和Ⅲ型以上的系统很难稳定。
因此,为了保证稳定性和较好的稳态精度,多用I 型和II 型系统。
1、典型I 型系统典型I 型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Ks W ,T —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K —系统的开环增益。
闭环系统结构图示于图2-9a ,图2-9b 表示它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a)b)图2-9 典型I 型系统典型I 型系统结构简单,对数幅频特性的中频段以20-dB/dec 的斜率穿越零分贝线,只要参数的选择能保证足够的中频带宽度,系统就一定是稳定的,且有足够的稳定裕量。
当Tc 1<ω或1<T c ω时,045<T arctg c ω,相角稳定裕度 459090180>-=--=T arctg T arctg c c ωω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