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第2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_2017
候变化。人为干扰: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人为
干扰叠加在自然干扰之上,共同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某些干扰对生态系 统不仅造成静态压力,而且会产生动态压力。干扰可破坏或毁灭环境和生
态系统中的某些组分,造成系统资源短缺和某些生态学过程或生态链的断
裂,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3)恢复与重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型:
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替带、农牧交错带、水陆交接带、森林边缘带、 沙漠边缘带等。
(1)山地平原过渡带
我国山地平原过渡带分为两种:我国三级阶地第一级台地 由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m,第二级台地海拔20001000m,第三级台地海拔200-300m;山地平原过渡带第一种 分布在第一、二级台阶与第二、三级台阶的陡坎地带,如昆 仑山-塔里木盆地、祁连山-河西走廊、大兴安岭-东北平 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等。第二种分布在台阶内部。 其脆弱性表现为:内、外力作用较强,对内、外力的抵抗 能力较低,存在较大的高度梯度,常形成特殊的热力和动力 条件,易形成暖区暖带和暴雨中心。如驻马店位于秦岭-黄 淮平原过渡带,多为暴雨中心。由于山地平原过渡带降水较 多,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如黄土高原、 陕北高原等。
● 优化的生态经济平衡模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材料三 珠峰测量路线及珠峰垂直带谱示意图。
(1) 说出图中A、B、C、D对应的自然地带名称。此图自然地带的分布规 律与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答案] 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或者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 结合图文资料推测早期从北坡攀登珠峰难于南坡的原因。 [答案] 因为北坡坡度较南坡陡;北坡风力大于南坡。
气候、地貌等因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 素综合作用 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举例
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关系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是区域的两种属性,也是区域性的具体表现。地带性 是指自然地带沿某一个方向延伸和按某一个方向更替的现象;非地带性是指 海陆分布、洋流、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 使自然地带未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如绿洲的分布不具 有地带性,呈现出局部特殊的非地带性规律,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2. 形成的主导因素:地形、⑤__岩__石__风__化__物_____等地方性因素。
3. 温带湿润区不同地形的植被特点
不同地形
水分条件及原因
植被特点
高而陡的山坡
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 只能生长耐旱的植被,如
土壤吸收,水分条件差
针叶林(或灌丛)
低洼的河谷地带 周边汇水丰富,水分条件好
生长着⑥ __草__甸__植__被____________
[2021江苏扬州高二期末] 下图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坡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 脸”。完成下题。
2. 下列关于“阴阳脸”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阳脸”降水多,热量条件差 B. “阴脸”光照少,水分条件好 C. “阳脸”坡度陡,土层薄宜长草 D. “阴脸”气温低,适宜树木生长
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地域分异
特征: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 带的黄壤和红壤。
6、温带荒漠 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 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
特征:植被贫乏,只有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土壤主 要是荒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 及盐土。
7、温带草原带
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 南部。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与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整体性 1)概念 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和动态演变 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 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2)表现 各级自然地理区域都有自己的整体性,它是各自然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区域的整 体特征。
2、差异性 1)概念 地理环境结构的差异性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 部的差异,一般认为最基本的为纬向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 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二者派生出来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2)表现
纬向地带性差异: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所形 成的自然综合体,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而按经线方向有 规律地南北循序更替的带状分异排列。其在地形平坦和面 积较大的地区,纬向地带性差异可以得到充分表现,如热 带地区、北半球的寒温带和寒带地区等。
2)地质历史时期自然带的演变 a、古生代 泥盆纪:植物界从水生到陆生,大地开始披上绿装; 石炭纪: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极其清晰的分带性。 晚石炭纪: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
热带植物带:分布于从西欧向西到美洲东部,向东经东欧、中 亚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一带,形成高达30m左右的 茂密森林。
《综合自然地理》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由局部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
局部因素:地貌部位、小气候、岩性、土质、排水条件等
地方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充分分异(背景)后的进一步分异 地方性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二.地方性分异因素
(一)地貌部位和小气候 1.地貌(形态)部位:坡高、坡形、坡向
2.小气候
概念:近地面的光、热、风、水分等方面的综合状况。 小气候的形成:取决于下垫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地貌部位的差别 小气候的分异:不如地貌部位明显,但却更为直接
不同坡向坡地上的太阳辐射 (北纬40°、坡度40°、全年)
格鲁吉亚巴统植物园南北坡气温和相对湿度差异(C· A萨鲍日尼娃)
不同高度南北坡气温 5 50 高度(cm) 28.0 23.8 南坡(℃) 23.8 22.2 北坡(℃) 4.2 1.6 气温差(%)
150 22.0 21.8 0.2
不同高度南北坡相对湿度 5 50 高度(cm) 54 64 南坡(%) 70 72 北坡(%) -8 相对湿度差(%) -16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 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维地带性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地域分异
热带
亚热带
北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
第一节 地域分异 一.基本概念
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沿着地理坐标方向,分化 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地理单位。 2.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 (空间地理规律)。
热带雨林带的发育
一.全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2.干湿地带性(非地带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从沿 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与经度无 关:经度地带性、经度省性)。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地域分异规律(二)
月牙泉
沙漠芦苇
第四节 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全球性分异 (全)大陆、 (全)海洋分异
区域性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是中小尺度分异的背景,通过小尺度区 域分异的比较和概括,可以反映大尺度分异规律。
全球性分异规律大陆和大洋的分异规律区域性分异派生的分异规律中尺度地方性分异规律基本的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基础根本原因小结东西延伸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纬度地带性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水分为主海陆位置经度省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延伸水热状况海拔高度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ks5u精品课件纬度地带性经度省性垂直地带性重点
水上处境:潜水面距地表不远,埋藏不深,潜水因蒸发 可上升到地表,影响土壤发育。这一处境有地表水和地 下水流入,从残积处境的土壤中淋溶出来的不同物质可 被潜水带到这里。水上处境又是过境环境,从分水岭来 的物质经过这里,被带到水下处境去。
水下处境:物质从侧面以流体或固体径流方式流入,土 壤(河泥、湖泥)自下而上发育,与下部基岩无关,周 围分水岭地区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进入到这里,因此, 易移动元素的堆积可以作为水下处境的特征。
原因是山地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发生的变化; ✓ 垂直带性既受到地带性因素影响,又受到非地带
性因素影响,是此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区域性地 域分异规律。
(1)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相似之处 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与赤道到
北极。但二者产生的原因有差别,在哪里?
(2)垂直带性受经度省性的影响明显
垂直带谱
因素4:人类活动
……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的总和,其中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
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变化。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非常复杂,而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基于这些联系和影响的表现。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等原因,地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差异。
例如,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平坦的地形,而位于地球板块交界处的地区则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比如高山和深谷。
气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与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有关,包括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因素。
由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而极地地区则气温极低,干燥寒冷,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也非常独特。
水文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冰川、湿地等,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岩石孔隙和地下水层中。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例如,沙漠地区常常缺乏水源,而雨林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生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方面之一。
它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系和各种生态系统。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温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热带地区的雨林生态系统则非常脆弱,受到破坏的风险很大。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复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地球自身运动、大气、水文、生态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这也为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2
沟谷、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
栏 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
目
开 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
关 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
流速较快,河水较清,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
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 丰富,贫瘠的土壤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
成⑭热带雨林 气候。 不足,且⑰ 海洋水汽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地理 环境 要素 的整
由于降水丰沛,地表 难以大量输送到高原 水丰富,地貌深受 上,因而形成
⑮ 流水 作用影响。 ⑱热带疏林草原 气
关
湿热的气候形成了茂 候,进而形成了不同
体性 密的⑯ 森林 。热带 的水文、生物、土壤
雨林植被和气候、水 条件和地貌景观
时 栏
现象是各种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目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而成,受⑧ 流水 、冰川、
开
地貌
关
海水、风、⑨ 地下水 等的影响
植物
受光、⑩热 、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处于岩石圈、⑪ 水圈 、大气圈和⑫生物圈 相互
土壤 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自主·学习区
解析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地貌、气候、水文、 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 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陆地环境各要
第一节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⑬ 其他要素 甚至整个地理环境
本 的改变。例如:东非高原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相比,东非高原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南北方2月景观差异
西北内陆某地
东南沿海某地
以上两组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土壤
气候差异
水文
植被
地貌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
自然带
自然带的命名 温度带 + 植被 + 带
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沙漠和绿洲相邻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为什么沙漠中会有绿洲?
探究
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是 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 的景观有何差异?是什么因素导 致这些差异?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及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 西半部的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 吗?
自
为然
例 )
带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表现:在__中__纬度大陆表现的更典型
“一山看世界,一天游全球”——珠穆朗玛峰南坡登山探险
(点击景观图可放大)
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1.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改变。
2.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哪种地域分 异规律相似?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岩石
构成地球固体表面, 提供矿产资源,影响 地貌和土壤形成。
生物
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 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 活跃的要素,对土壤、 气候等产生影响。
土壤
是岩石风化物和生物 活动产物组成的地球 表面疏松层,为植物 生长提供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整体性
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它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地理学的重 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域分异规律的分类
地带性分异规律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特征引起的。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岩浆活动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区域性分 异规律。
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机 制,包括地球自转、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和作用机制。
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
探讨地域分异规律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包括人类活动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以及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性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02 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气候类型的影响
气候类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表现之一,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地理 环境和生态系统。
热带气候类型对应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温带气候类型对应着 广阔的草原和森林;寒带气候类型则对应着寒冷的苔原和冰原。
05 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
纬度地带性分异
热量带沿纬度变化
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变化, 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形成不同的热 量带,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VS
洋流对气候也有重要影响,暖流经过 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 区气候寒冷干燥。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具有以下主要规律:
1.纬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变化,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道附近通常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热带气候和植被,而高纬度地区则倾向于温带和寒带气候和植被。
2.海洋影响规律:邻近大海和海洋环流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
影响。
沿海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降水相对较多,而内陆地
区则具有更大的温度幅度和较少的降水。
3.海拔变化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象要
素(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生
物多样性也会有所改变。
4.高原规律:高原地区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高
原的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较少。
高山上空通常云雾
缭绕,经常出现降雨或降雪。
5.河流和湖泊规律: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形态对自然环境地
域分异有影响。
河流常常形成河谷,带来大量的水资源和
植被生长。
湖泊和水库的形成会改变降水、蒸发和植被分
布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6.大洋洋流规律:大洋洋流对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有重要影响。
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和养分,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可以带来大气能量,影响热
带地区的气候。
这些规律是基于大尺度的地理和气候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较小的尺度上会存在更多的地域差异和变化。
02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
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最为活跃。
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 热带稀树草原带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
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
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
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缺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
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4.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
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
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
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5. 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 )4.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分布规律的表现
缺失 改变
斑状分布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干湿度(经度) 地带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形成 影响 基础 因素
热 量 太阳 辐射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及特例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探究活动:看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一样吗?
热带草原带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1. 图中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在什么纬度表 现明显?
1.图中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 度表现更明显?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900
700
600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900
700
400
300
200 100 00
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 温 温 温 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带 带 地中海气候 0 草 荒 草 35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 漠 原 带 带 带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综合自然地理第2章地域分异
3、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的 相互关系
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均出自于自 然地理系统之外,前者来自太阳辐射, 然地理系统之外,前者来自太阳辐射,后者来自地 球内能,这两种能量本身不直接联系,互不从属。 球内能,这两种能量本身不直接联系,互不从属。 他们在自然地理环境空间上或时间上是作用都是 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 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二 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 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使地域分异复杂化。 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使地域分异复杂化。
上发生,因而总是带有较高地域分异规律的烙印, 上发生,因而总是带有较高地域分异规律的烙印, 并受高级分异规律的制约; 并受高级分异规律的制约; • 低级的地域分异特性的逐级综合也将把高级分
异反映出来,从而构成较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基础。 异反映出来,从而构成较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基础。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分异和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 热量分带和构造分区都是基本地域分异规律的典
二、干湿地带性 • 干湿地带性(有的称为经度或经向地带性) 干湿地带性(有的称为经度或经向地带性) 是非地带性规律在大陆的具体表现。 是非地带性规律在大陆的具体表现。 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 致沿经线方向延伸, 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由海向陆发生 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有规律的东西向分化。
气候: 气候: • 纬度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热量带影响 纬度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 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 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 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 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 ),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气候的纬向 地带性分异往往成为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纬向地带 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
(地理实践力)2.从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
(综合思维)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根据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地带。
(综合思维)4.运用实例说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地域差异1.含义:不同地域,①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2.成因: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②外部条件(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③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外部条件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自然环境差异表现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差异景观同纬度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湿润区干旱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不同纬度低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④多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⑥水循环、⑦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热带寒带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⑤少4.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规模举例⑧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⑨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表现自然环境存在由⑩赤道到⑪两极的规律性变化低纬度和高形成横穿整个大陆的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纬度地区 自然地带中纬度地区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 大陆东岸: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项目内容 主导因素⑭ 水分 (海陆分布) 表现自然环境存在从沿海向内陆的规律性变化 中纬度地区 呈现森林带—⑮ 草原带 —荒漠带的变化规律特别提醒 森林自然地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地带。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大陆外形格局
返回
世界地形
世界地震震中分布
返回上页
1.4.2 (全)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
大陆和大洋的
垂直地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
2.1 纬度地带性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的东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 极圈地区
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1.6
11.2
2.2
22.6
4.5
28.9
5.7
39.9
7.8
37.0
7.3
0.8
0.1
海洋 (深度:m)
0-200 2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以上
148.9
29.2
各级深度所占面积
×106km2
占地表面积 (%)
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
北极熊 热带丛林
A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产生,这些
差异反映出什么样的地理规律B 呢?
D
C
赫特纳(德国人,1859~1941 ):从 远古到现在,地理学的明确的主题 乃是认识地理区域之相互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2.1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一、地域分异的定义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导致这种分异的原因,即是地域分异因素。
制约或者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因素㈠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应的许多自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㈡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线方向延伸。
必须区分分异因素和分异规律的不同含义。
地带性因素是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非地带因素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对比关系、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
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在地带性因素作用下随纬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在非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发生变化的规律。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㈠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带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气候带,贯穿海洋和陆地,属全球性分异。
非地带性的海陆分异及海陆起伏。
两者都是全球性分异的表现。
㈡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全海洋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全大陆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巨大山系和高原。
㈢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以上三种地域分异都是大尺度地域分异。
㈣中尺度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分异,以及山地垂直带分异。
㈤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与土质差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聚积和排水条件不同等引起,通常只在小范围内发生作用的地域分异。
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
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较大尺度分异的基础。
但是,无论何种尺度的地域分异都是由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各结构部分沿地理坐标确定 的方向成相互交替的各组成单位的现象, 称 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 一是地球内能。他们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空间上或时间 上是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 矛盾性。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的异质的特殊作用,表 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地 域分异规律的最基本规律。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 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尺度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一、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地理环境各组成 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 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 的部分。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各单 独组成要素或各单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统一的 结构和功能,因此不能把个别成分各自特征的组 合代替整体特征。
(二)中尺度分异 区域层次的分异,包括高原、山地、平 原内部的地貌。 (三)小尺度分异 由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与 土质差异、水文差异等引起的分异。
五、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上述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既是截然对立 的,“非此即彼”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亦此亦彼”的。它们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 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 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是两种基 本的、互不从属的区域分异规律,从全球讲,它们 是第一级的区域分异规律,它直接反映纬向地带性 因素(生物、气候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地 质、地貌因素)对地理环境结构的影响。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针叶林
叶 落 知 秋
(二)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所谓非纬向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地 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 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纬向地带性 因子的影响 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三)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 的自然 综合体随山地高度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这 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形成的根本原因,决定于构造 过程和山地地形,但其直接原因是由于 山地高度不同而引起热量、水分及其对 比关系的变化 。
苔 藓
台藓
四、地域分异的尺度
根据地域分异的规模大小,将全球地域分 异分为三种规模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 尺度。
(一)大陆分异、贯穿于海陆的气候带; 2 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向、经向地带性分异; 3 区域性地域分异: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 地带性区域内的非 地带性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 性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矛盾斗争的结 果。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
纬向地带性规律: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 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 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而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更替, 循序排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常简称纬向地带性规 律。 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基本上决定于地球的球形、太 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的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上热量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