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指导的思考与对策
优化作文教学设计,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教学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下面,我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阐述我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注重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且不注重观察生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酒就没有真实感情的流露,自然也不能感动读者。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我们需鼓励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并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将其汇总整理成丰富的写作素材。
比如,我曾为班里学生布置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的学校》,因为学校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场所,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是自己对学校的看法,于是,在真正写作之前,我要求学生对自己学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校园景色、教室布局、来往行人等等,然后再让学生提笔写文章,待学生作文上交之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的看法真是各有千秋,有人对学校清洁工阿姨的清扫工作印象深刻,有人对学校的校园环境赞叹不已,有人因为在学校交到了知心朋友而雀跃兴奋……虽然大家看法不同,但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既锻炼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效率,可谓一举两得!二、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面对初中生,年级不同,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也会不同,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和选择写作内容,如初一学生刚刚由小学阶段升入初中阶段,这时我们就可多让他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以此为论题进行写作训练,如,设定《成长的滋味》《无悔的青春》《甜甜的回忆》等作文题目;初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学习经验和认知能力,我们可让他们多关注生活现实问题,丰富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写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生活情感的文章,如《品味生活》《我渴望和平》《生活好比一首歌》等;初三学生,面临着即将中考的压力,因此,我们可结合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对他们的基础训练,进行针对性的考试训练,如,各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以巩固他们的写作技能,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困境及对策
教育新探作文教学困境及对策■余秀梅《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素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往往付出大量精力而收效甚微。
本文就作文教学的困境谈谈体会。
一、作文教学的困境1.学生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匮乏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可供阅读书籍比较少,缺乏阅读的浓厚氛围,喜欢阅读,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封闭式管理不可避免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
缺乏阅读和生活的积淀,下笔行文脑中空白,不知从何说起,勉强为文也是词不达意粗糙空洞。
2.作文教学盲目随意,缺乏系统性指导多数职校作文教学是没有整体计划的。
由于无计划,作文教学时间常常无法保证,有时一月两次,有时两月一次。
教学内容随心所欲,失之科学系统。
往往随意找来作文题,学生自由发挥。
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进而感到作文没有意思,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从何谈起?3.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写作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
写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写作源于一种生命觉醒,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一个人灵魂的确证。
然而,不少老师在形式上则侧重模式化,让学生在行文风格抹杀自我,不敢显露个性,当我们一开始就给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后,学生便收起了真实的自我,便学会了空话、假话、套话,这样的作文教学是对生命的一种戕害,是对灵魂的一种窒息。
二、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1.丰富阅读、生活体验,拓展视野(1)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热爱阅读,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精神世界,为写作引来源头活水。
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提高作文课堂的有效性?其关键在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优化多样性作文练习以及评改习作多元化。
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才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
[关键词]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近几年,作文改革已是星之火可以燎原,新课程的理念漫漫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然而传统作文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四部曲在作文教学中“涛声依旧”。
学生作文水平未见其进,多数学生“谈文色变”。
有些老师“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
确实,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的层次,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
课改作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架起写作与感受生活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由于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会学生会“找米下锅”确是当务之急。
其实,只要勤动手,“材”源到处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并教给他们搜集和整理素材的方法。
(一)多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处处留心皆学问”,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对策
、
一
及 众 多 内容 , 则 势 必 会 目标 不 明 确 , 眉毛胡子一 把抓 。 收 效 甚 微, 鉴 于 以上 想 法 , 老 师 的 评 价 应 紧 紧 围绕 习作 指 导 时 的教 学 目标 , 先 回顾 习 作 指 导 时 的要 求 。 学 生 通 过 作 文 讲 评 , 学 会 选 取 典 型事 例 , 事情写具体 , 写 出 真 情 实 感 。培 养 学 生 热 爱 生 活 的 态度 , 进 行 德 育 渗 透 。教 师 要 结 合优 秀 范 文 , 针 对 具 体 作 文 要求 . 详细讲解作文技法 . 让 学 生 充 分 了解 每 一 种 文 体 的基 本 规则, 并 尝 试 习作 训 练 , 老 师 提 出修 改 意 见 , 指 导 学 生 重 新 写 作, 这 主 要 由 四个 教 学 环 节 构 成 。第 一 进 行 全 班 作 文 总 评 。大 部 分 学 生都 按 照 要 求 去 做 了 , 而且 写得 风 格 各 异 . 有 写 童年 趣 事 的 ,有 想 到父 母 对 自己 的 关 爱 而 感 动 的 .也 有 写 回忆 旅 游 的, 等等 , 这 一 步 主要 是 让 学 生 能 感 受 到 自己 的成 功 。 紧接 着 我 把 写 得 好 的学 生 的 名 字 在 大 屏 幕 上 打 出来 ,让 榜 上 有 名 的 学 生 享 受 成 功 的喜 悦 。 同 时 欣 赏 了部 分 学 生 的精 彩 语 段 , 一 边 欣 赏一 边 分 析 写 得 好 的 地 方 , 让 学 生学 习 身 边 的 榜 样 。 感 受 如 何把作文写真实具体 。 最后 一 步 就是 指 导 修 改 两 篇 学 生 作 品 , 然 后 学 生 利 用 学 到 的 修 改 习 作 的 方 法 修 改 自己 的作 文 。通 过 大 家修 改后 , 学 生能具 体感受 典型事 例 . 描写 具体 、 生动 、 真 实, 表达真实感情。 作文进入讲评阶段 , 习作 材 料 已经 成 型 , 或 许 学生炫彩不尽 完美 , 但对于小 学生而言 , 当鼓 励 自 由表 达 , 所 以选 材 不 是 这 节 讲 评课 的 重 点 ,而 是 把 重 点 放 在 了表 达 形 式上 , 也 就 是 学 习 借 鉴 感 悟 作 文 的修 改 方 法 , 从 而 指 导 学 生 把 作文写得更好 。 三、 培 养 良好 阅 读 习惯 。 提 高 语 文 素 养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学科 特 点 是 以 培 养 最 基 本 的语 文 素 养 为 主, 同时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 的能力 ; 在 阅读 教 学 的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拓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陶冶 情 操, 有 效 提 高 学 生 人 文情 怀 的 培养 。 教 师 要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阅 读 习惯 , 加强阅读教学实践 . 重 点 强 化 学 生 的语 言 感 悟 力 和 读 写 兴 趣 的激 发 ,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 增 强 对 语 言 文 字 的理 解 和运 用 能 力 。 阅读 属 于语 言信 息 接 收 的过 程 , 写作 属 于 语 言 信 息 输 出 的过 程 , 二 者 相 互依 存 . 相互促进 , 共 同发 展 。 教 师 在 阅读 教 学 实 践 中 有 意 进 行 阅 读 方 法 训 练 . 目的在 于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阅读 习惯 ; 在 思 考 中激 发 阅读 兴 趣 , 掌 握 有 效 阅读 方法 ; 争 取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提 高读 写 结 合 能力 。 教 师 一定 要 把 阅 读 教 学 的 重 要 性 和 学 生 阅读 兴 趣 结 合 起 来 开 展 教 学 工 作 . 应 该 经常鼓励学生 通过有效 阅读进一步 加强课 内外知识积 累 . 培养语感 , 启发智慧 , 加 深 生 活 感 受 。阅 读 是 语 文 整 体 教 学 过 程 中 的一 项 重 要 课 题 , 阅 读 活 动 是 学 生 的个 性 化 行 为 , 任 何 人 的主 观 意 愿 都 难 以强 加 于 他人 ,尤 其 是 教 师 千 万 不 要 以为 自 己 的精 确 分 析 完 全 可 以代 替 学 生 的 阅 读 实 践 。 知识可以传授 , 可 以记 忆 ,但 对 语 言 和 文 学 作 品 的 深 刻 感 悟 与 理 解 还 是 需 要 学 生 自 己在 实 践 中慢 慢 体 会 , 教 师 的指 导 很 重要 . 但 只 能 起 到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积累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文,大多把精力集中在写作方法上,而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反复详细讲解,学生则认真反复练习,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这样的做法并未及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
要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体验,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
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写作是一种情感、体验的付出,”情动于衷而发于言”。
教育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
”因此,教写作就应从教感情入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
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内容苍白空洞。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丰富多彩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朵红花,一片绿叶,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可以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
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思考,就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就成了”有米之炊”。
为防止这种要求流于形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采取一些措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
比如在训练写人记事的文题时,我先在两周前提前布置学生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洞察周围的事物,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制作成资料卡片,建立起写作素材”小仓库”,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共同交流赏析,之后完成习作。
这样,既有效地督促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过程,又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接受熏陶、磨炼和教育,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写出优秀的富有灵性、个性的作品。
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当做自己教学的唯一任务,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即语文教师也要开展一些丰富学生情感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1教 学 投 入 与 教 学产 出 的 关系 对 比 . 此 种 观 点 主 要 认 为 有 效 的 教 学 就 是 教 师在 遵 循 教 学 活 动 的 客 观 规 律 下, 以尽 可 能 少 的 投 入取 得 尽 可 能 多 的 教 学 效 果 , 而 实 现 特 定 的 教 学 目 从 标 , 足 社 会 和 个 人 的 教 育追 求 。 满
主要 体 现 为 作 文 教 学 的 功 利 化 , 传 统 应 试 教 育 的 影 响 , 利 化 的 教 生 , 视 发 展 性 评 价 , 于 发现 学 生 习作 的 闪 光 点 , 学 生 在 教 师 真 诚 的 欣 受 功 重 善 让 展 学价值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一种 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念 。然 而, 语文教学 赏 中吐 露 真 情 , 示 多彩 的 内心 世 界 。 同 时还 应 当 注 意 引导 学 生 观 察 体 味 生 活 , 用 一 些 机 会 带领 和 引导 学生 进 入社 会 , 展 相 关 的 社 会 活 动 , 学 利 开 使 尤其是作文教学具有其特殊性 , 文不 同于 数理化 等学科 , 作 在努 力学 习一
2 以学生的出发点定 义教学有学就是教会 学生有效学 习, 使学生对学 习产 次 , 培 养 学 生 的 语言 表 达 能 力。 优 美 流 畅 的 语 言 与 深 刻 的 思 想 相 结 合 , 要
3 作 文 教 学 有 效 性 .
从理论上说 , 教学应 当是 有效 的, 效甚 至无效 的教学不 能称之 为教 的 年 龄 特 征 和 认知 水 平 。教 师应 当依 据 目标 明确 的 教 学 写 作 计 划 . 次 作 低 每
.
如
有 效 教 学 与 作 文 教 学有 效 性 学 价 值 观 引 导 学 生树 立端 正 的 写作 价 值 观 。 首 先 教 师 要 摒 弃 传 统 的 功 利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 2 0世纪上 半叶西 方的教学科 学化 运动 , 于当 化 教 学 观念 。 在教 学 过 程 中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的 生 活 学 习 环 境 、 理 发 展 、 源 心 人 时的 “ 学 是 艺 术还 是 科 学 ” 争 论 。纵 观 国 内外 关 于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观 点 , 格 发 展 以 及 写 作能 力 的发 展 , 能 唯 分 数 至 上 。 其 次 , 文 教 学 应 当 以教 教 的 不 作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四策略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四策略摘要:语文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业高中学生人文素养。
要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关键是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殊性”,采取四种有效的方法,即勤动笔积累,勤感悟思考;重视作文讲评,激活学生写作灵气;指导学生修改,使玉琢成器;“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写作成就感。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特殊性”语文水平作文教学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出来,就进行了分流,成绩拔尖的都进入了重点高中就读,上不了普高的和成绩落底的,就无可奈何地跨入了职高的大门。
进入职高的这部分学生,与进入重点高中普高的学生相比,有着他的“特殊性”。
正是这种“特殊性”,导致了个人成绩不尽人意,整个班级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而且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已有多个年头,在迎来送往的各届学生中,努力改变学生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能感动别人,首先是感动了自己,“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职高生学习主动性差,表现在语文学习上没有广泛的阅读面,视野狭窄,吸收新知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与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相差甚远,因此作文干瘪、晦涩,缺少新意。
这固然与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关系,但更多的则是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注重阅读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不留心身边的时事、新闻。
要改变语文作文教学这种尴尬的的格局,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摘录课内外文笔精华记录身边周围时事,讲述国内外新闻动态,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结合教材“加圈点”的阅读方法教学,从字、词、句、章等方面来评析摘录、记录、讲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这方面的训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在对口单招模拟考试的一次话题作文中,请学生根据材料,找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就有学生拟了“放弃也是一种选择”的非常切合话题的题目。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修改学生习作时 , 要从多方面进行 , 不仅
要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 还要注意书写、 行 款、 标点 , 这也是写作 的一项基本功。 总之 , 生活是写作 的源泉, 只要在生活 中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 实现作 文教学的有
心 中情” ,因此 ,在作 文实践中 ,要达到
“ 真、 新、 顺” 这几个 要求。
本功。
从 训练学 生的观察 能力开始 。 良好的 秀习作 园地 即是一种有效途径。
观察习惯 与观 察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 、 开 展思维、 认识世界 的钥匙。只有敏锐的观 察 力, 才能 发现生 活中的 闪光点 , 抓住 美 好 的瞬 间 , 也只有 经常性地 、 有 目的地观 察, 才 能积累材料 , 在作文 时不至 于无话
I Ao Y u
匝圈
3 7
如 何 提 高 作 文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一内蒙古兴和县东梁小学 赵秀兰
摘要: 在作文教 学 中 , 学生有 了丰 富
的生活体验 , 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 写作 中 生 的写作水平 。
积 累写作素 材。 写作 文首 先要解 决
“ 写什 么” 的问题 , 即写作材 料。所谓 “ 材
节。如何 更有效地 进行作文教学 , 以提 高 写的前提 , 是 写的 口头形 式 , 说 的范围不
间顺从 畅达 , 文气贯通 , 能 很好地把 作者 三、 作文批改修正环节
学 生的写作能 力呢? 我从下面几个环节谈 限制 , 可以围绕 家、 学校 、 社会 中一切人和 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 。
运 用祖 国的语言文字 , 简言之 , 就 是培养
主题要有 时代 精神 。启发学 生动脑想 问 “ 顺” 是指文从字顺 , 它反映着作 者驾 驭书面语言的能力。 “ 顺” 其意思包含两方 面: 一是用词恰当、 妥帖 , 作 者所用的词语
高中作文教学科学有效性策略
高中作文教学科学有效性策略一、提高思维缜密性的策略在高中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规范,帮助他们形成系统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此时,作文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热身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创作小游戏、互动交流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调整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2. 知识体系建立作文不是独立的技能,而是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
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或给学生一些参考资料,需要学生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储备,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材料,帮助他们提高作文质量。
3. 语言表达指导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模仿、比较、填空、翻译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学会语言搭配和句式组织。
运用这种方法能直接为学生输出有效信息,使他们在思维中更清晰地把握内容。
二、提高表达流畅性的策略为提高高中生作文表达流畅度,有以下策略:1. 故事导入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仿照这个情节写出一篇文章,并利用细节来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这样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2. 专业性指导通过语言匹配、格式规范等方面,让学生养成写作中的习惯,统筹文字的语法、标点、用词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提醒他们要注意避免纰漏和错误,使文章更流畅、合理。
3. 提高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让他们认真思考所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意图、语言特点等,无形中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量增加,可以增进知识的积累和思考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更流畅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激发创意潜力的策略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提倡多样化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技巧进行创作,例如通过「对比」「猜想」「多维度思考」等思维方法,使学生有创意、有看点、且能引发他人的共鸣。
2. 鼓励个性风范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抓住作文的思路和灵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作力量。
对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文 教 学 的 地 位 不 言 而 喻 , 文 基 础 知 识 的 作 语 掌握 与运用 , 阅读教学 的领悟 与操作 , 都可 以在作 文 中充分显示
训 练 , 们有怎样审题 、 我 怎样 确立观点 、 怎样拟 目、 怎样选择论 据 ( 事实材料 )怎样叙述材料 、 、 怎样分 析材料等方面 内容 ; 高二下学
缺乏深人分析是历届 学生的通病 , 我们在评讲 的过程 中会选择这 方面的例子 , 作具体 的剖析 。
3 . 后 期 总 结 .3 2
我们把 学生作文中好 的题 目、 的观点 、 的素材 、 好 好 好的立意 构思加 以梳理 , 形成书面文字 , 并附上不 同类 型的优 秀作文 , 印发 给学生。不 仅如 此 , 此次作文反映 的问题还要进一步突破。如对 上面提 到的议论 文中对材 料充 分分 析的问题 , 我们会进行一些 针 对 性训练 。一则 材料 围绕 几个 观点 , 怎样去具体分 析 ; 从一则 材 料 中怎样去提炼 观点 。我们还 利用 上课前 的几分钟 , 让学生对 当 前 社会上发生 的大事进行讨论 , 培养 学生看问题 的角度 、 分析 问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语文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写作基础薄弱、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方法不熟练等。
为了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策略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1. 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宽敞、明亮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写作。
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展示优秀作文和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年龄相符的优秀作文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可以通过组织作文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增强学生之间的写作交流。
3. 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写作题材,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贴近实际的话题,如家乡风景、校园生活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1. 梳理写作思路: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梳理写作思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让学生先写写作大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重点。
2. 学习优秀范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范文给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可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范文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写作技巧和方法。
3. 提供写作素材: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文字表达能力和生活经验都相对较少。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小故事等,帮助学生产生写作灵感和丰富写作内容。
三、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评价1.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写作的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鼓励学生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作文结果。
2. 给予及时的写作指导: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给予适时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难题。
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交流,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三步曲
的有效性 有三步 : 作 文命题要 贴近 学生生活, 提 高选材 的有效
法 ,或者说众多的写法和技巧 中总有一个或几个适合 自己, 或
者 自己会用 , 但在理论上还说不清楚 , 或者 是 自己还没有 遇到 自己擅长 的写法 , 诸如此类 。 所以 ,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根 据学 生实际 ,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 自己的写作技巧 , 避免 写作 中 的千 篇一律 。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用不 同的材料表现 同一个主
点, 教 师应在评语 中给予充 分的肯定 , 特别是那些整 篇文章亮 点 不多 , 但 是从局部看却有 闪光之处的文章 , 教师不 能一棍子
生活 中发掘写作素材 , 写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点点滴滴 , 写 内心的起起伏伏 , 写 自己的见闻感受 。 每人负责一天 , 每天一个话题 , 给话题命 题
本身就是“ 以吾手 写吾心 ” 。 事实证明 ,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 得越紧密 的作文命题 , 往 往越 能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 。题 目贴 近学 生生活 , 他们 就觉 得 这离 自己真实的生活不 远 , 有话 可写 , 因为有些事 是 自己亲身
一
题; 可以指导学生 同一个文题 , 用不 同的体裁来表达 ; 可针对学
生语文能力的差异 , 分层指导 , 分类教学 。总之 , 教师要 尊重学 生 的写作个性。
、
作文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 提高选材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要从学 习 、 生活 中挖掘写作素 材。 朱熹说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身边 的真实生
的形式一一讲述 出来 。学生表现欲特别强烈 , 每个学生都渴望 得到教师 的认可 , 声情并茂地 陈述着 , 特别用心 。接着 , 笔者 以 “ 我” 为话题 , 组织学生作 文。 学生有 了先前 的陈述做铺垫 , 写作
关于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物 ,寻找别人易忽视的东西。 作文教学能否有效还跟老师是 否
重视 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积累包 含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知识积累。语
的两片树叶 ,人也不可能有 完全相 同
的生活经历。现在的学生常常忽略 r
身边多彩的生活 ,如吃团圆饭 ,似期 旅游 ,运动会 ,春夏秋 冬 四季更 替 等,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主动从 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素材 ,把 自己时刻 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去, 做牛活 的主人 。在生 活 中去感 受 真 、善 、
率不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改革 。因 此 ,积极推进课程 改革 ,深入研究和 认真实践 以提 高作文课 堂教学效率 ,
就有着很强 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那么在作文教学时应考虑到哪些
评语书写要工整 ,句子要规范 ; 评语
我认为作文教学 是否有效 ,首先 内容多肯定 ,多表扬 ,从思想上多积 览群书,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文 极引 导 学生健康 向上。对孩子而言 ,
。 0
.
蓦
彰
j写 榷 导 引曩 :
关 于 作 文 教 学 有 性 的 几 点 议 效 建
●王 亚 皱
长期 以来 ,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效
的评语将 封杀很多学生的创作热情 , 使他们的作文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我
要 说 ,老 师对待 学生 的作 文应 人性 化 ,多一些当面指导的机会 , 多一些 鼓励性 的语言 , 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 方式各异的作文教学 。撰写评语 时,
“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 f j
尊心 ,都渴望着别人认 可他的成绩 ,
一
水来” ,丰富语言的源头活水就是 书,
’ ,
篇篇作文就是学生的产品,这些产
王 亚 敏 , 教 师 ,现 居 湖 北 恩 施 。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思考
制 定 有 效 的 目标计 划 。 有
序 开展 作 文 教 学 。
在 《 九年义务教 育语 文教学
课 程要 感情 真挚 , “
力 求 表 达 自 己的 独 特 感 受 和 真 切 体 验 。根 据 表 达 的 中心 , 择 恰 当 选
作文 教学相 比较 于阅读 教学 . 总 是 表 现 出 一 定 的随 意 性 。 有 的 老
的表 达 方 式 。 合 理 安 排 内 容 的 先
排 ?语 文 教 师应 该 做 到 心 中有 数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有 条 不 紊 地 组 织 作 文 教学 活 动 。 二 .满 足 学 生 的 心 理 需 求 。 培 养 学 生写 作 兴趣 。 兴 趣 是 人 的 意 志 对 一 定 客 体 ( 物 或 活 动 ) 内 在 趋 向性 和 l 事 的 ~
谓 的 写 作 技 巧 ,结 果 理 论 与 实 践
种 心理 活 动 。美 国心 理 学 家 布 的学 习 , 以 提 高 效 率 , 心 得 到 可 身
脱 节 ;有的老师喜欢在学生 写作
前 阅读 大 量 的 优 秀 例 文 ,结 果 学
生 写 出 来 的 习 作 与 范 文 大 同 小 异 ; 的 老 师 干脆 让学 生 进 行 “ 有 放
楚 ; 简 单 的议 论 文 , 力 做 到有 写 努
川 仃据 ; 据 生 活 需 要 , E常应 根 写 l 川 艾。有 独 立完 成 写 作 的 意识 , 注 重 写 作 过 程 中搜 集 素 材 、构 思 立 意 、 纲起 草 、 改 加_ 环节 。 列 修 T等
师喜欢在学生写作前大讲特 讲所
改 作 文 ,作 文教 学 失 去 了应 有 的 生 命 活力 。那 么 , 如何 提 高 作 文教 学 的有 效 性 呢 ?
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者》 、 《 青 年 文摘 》等 ,教 师定 期组 织 学生 有 重点 地
阅读 、摘抄 、思 考 ,积 累素 材 。 3 、精 心修 改 讲评 反馈 。批 改 、讲 评作 文是 提 高学 生 作文 水 平 的关键 环 节 。学生 的 作文 如果 得 不 吉
学 更是 如此 。 二 、写作 教学 有效性 的对策
除传 统 的批 改 方 法外 ,还 可 以经 常采 用学 生 自我 修
改 、学 生互 动 批 改 、师生 共 同修 改等 办 法 ,变一 支 笔 为几 十 支笔 ,这 样 ,既 减轻 了教师 的工 作 负 担 ,
农村 学生 在写作 时只 能是咬 破笔尖 硬套 、 瞎编 ,
使 是上 作 文课 ,教 师也 主要 是 讲如 何 审题 、如 何构
到及 时修 改 、点 评 ,就无 法 及 时发 现学 生 作 文 中存
在 的一些 问题 , 也无 法把这些 信 息及 时反馈 给学生 ,
思 等一 些写 作技 巧 。部 分老 师要 求 学生 当堂 完成作
文,也只是给学生写作时间,而写作过程 ,老师很
法 是 学生 的作 文 教师 改 ,使学 生 不 自觉 地 丧失 了修 改作 文的 主动 性 ,人 为地 养成 了修 改作 文 的惰 性和 依 赖性 ,学生 的作 文 水平 自然是 徘 徊 不前 。其 实 ,
甚 至 生搬 硬套 ,文不 对题 。 当前 中学 写作 教 学现 状 不 容乐 观 ,它 一直 困扰 着 广 大教 师 ,而我 们农 村 中
其 次 ,评 语 不应笼 统空 泛 ,修改 不应 面 面俱到 。作 文
修改 时 ,评语 不 应过 于空泛 、千 篇一 律 ,如 “ 语 句 通顺 ,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鉴于作文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重要任务。
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多练笔,并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写作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激趣阅读练笔真情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在作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减轻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如初中作文中写四季的作文时,可用幻灯片播放不同的四季之景,达到一种更为直观的印象。
如写感恩话题时,可播放一些感人的图片或视频,再配上一些煽情的音乐让学生真情流露。
这时,无需千言万语的讲解说教,学生们都内心已是有无数感慨……学生在经历了类似情感的体验后,再来诉说感动,吐露心声,就不会做“无米之巧妇”了。
要激发兴趣,还应随时让学生处于一种写作氛围中。
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师可以将本班学生中写得好的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耐人寻味的结尾、创意的写法等优秀作品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
同时,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把写作成果展示出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表现欲望,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没有进步或发展。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语文常识的积累、某些积极观点的生成、灵感火花的闪现等等都应该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抓落实。
关键词:作文;有效性;素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49-01一、目标落实《课标》规定:“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目标要求很明确。
7——9年级即初中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阅读教学确定作文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反复训练,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落实,遇到问题逐一解决,不要贪多图快,也不可轻描淡写走过场。
要求要适合学生情况,不能过低或过高,训练要集中,尽可能使学生有所突破提升。
二、教学环节落实1、写作准备阶段(1)积累材料①积累材料要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要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计划性地涉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借鉴前人的写作经验,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了解古今中外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概貌,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
课外阅读应该从起始年级开始,提早准备。
七年级可读的名著有:《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繁星春水》等。
课外阅读的时文可以是《时文荟萃》、《青年文摘》、《读者》等。
大量的素材积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为写作储备素材。
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写作文就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所以自然社会人生就成了我们关注的对象。
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观察,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如何观察教师应交给学生方法。
如观察一个同学,可以观察他的长相、衣着;上课下课情况;校内校外表现、与同学相处、对待家人的态度等等。
③从所学课文中积累素材也是一个便捷的途径。
来自课本的重要作家如鲁迅、老舍、朱自清:古代的苏轼、司马迁、辛弃疾、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探险家科学家的事例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一、引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有深远影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常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讲解、范文引导、写作训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学生写作兴趣不高、教学内容单一、写作训练量不足及评价方式单一等。
三、问题剖析1.学生写作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这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枯燥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教学内容单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和启发,导致作文内容单调乏味,缺乏真情实感。
3.写作训练量不足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训练机会,导致学生写作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
4.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过于依赖分数评价学生的作文,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导致学生缺乏写作信心。
四、对策探讨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组织写作比赛、设立写作奖励等,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信心。
2.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和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同时,结合课内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3.增加写作训练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量。
通过日常写作练习、片段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4.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分数评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指导的思考与对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况。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作文的教学安排上,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施中,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方法,致使作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必须经过科学有序的训练,明确学生在中学各个阶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
教师的作文命题、指导和评讲及学生的写作训练都要体现渐进性,并且要考虑到每个作文单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每次作文训练要达成何种能力。
总之,整个高中的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长期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系统性。
许多学校和教师都不注重基本的写作能力的训练,不进行基本文体的训练,从高一入学起就开始训练“热门”命题形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大行其道,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致使负面作用日渐突出,导致写作能力的片面畸形发展。
细读近几年的满分作文,大多数作文平淡无奇,且程式化痕迹明显。
这反映出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写作变成了模式化的训练,针对性的指导变成了格式化的要求。
对同类题材或同种文体的机械性的反复训练,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也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指导,形成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使作文教学逐渐走出困境。
一、构建完善的作文教学体系。
为了克服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盲目无序状态,作文教学应该有系统性和计划性,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这个系统和计划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从宏观上讲应该是高中三年的,每个阶段性作文训练的侧重点要明确,各种作文体裁、题材、命题形式都应涉及到,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的学年或学期;从中期上讲应该是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每个学期有几次作文,每种文体、题材、命题形式等可以分解为哪几种具体能力要求,怎么样把各种能力要求分布到一个学期的训练中去;具体到每次来说,应该有本次重点训练的能力目标,有具体可行的作文教案,从写前指导、批改评讲以及最后的升格提高,都要有具体安排。
为此我们从高一开始制订3年的长期规划。
高一侧重记叙文的训练,高二侧重议论文的训练,高三和高考作文命题接轨。
这样安排,先规范后放开,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每种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基本写法,也便于让他们在训练中发现和形成个人擅长的文体。
具体到每一个学年阶段,我们有更详细的安排。
如高二上学期的议论文训练,我们侧重怎样审题、怎样确立观点、怎样拟题目、怎样选择论据(事实材料)、怎样叙述材料、怎样分析材料等方面的内容;高二下学期,我们着重训练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锤炼语言、怎样突出文体特点、怎样联系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每学期八篇作文,做到系统、全面、科学、有序。
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有明显的提高。
二、落实具体的作文训练步骤。
每次作文,我们都分成前期准备、中期评讲、后期总结三个阶段,并形成文字材料,作为教研组研究讨论的原始资料,最后在此基础上编成系统、科学、实用的作文训练材料。
前期准备。
根据整体的安排,此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通过讨论后,形成统一的意见,分头准备。
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写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是涉及学习、亲情还是品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提供一些好的文章或文段,分列一些好的立意和构思,选择一些典型的名言、材料或观点,给学生一些借鉴和启示。
中期评讲。
学生的作文写完后,老师通过评改发现问题,然后备课组集中讨论,个性的问题自己解决,共性的以及与本次训练目的有关的问题,集中解决。
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的措施。
评讲时突出某一点,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
如以论文中对材料缺乏深入的分析是历届学生的通病,我们在评讲的过程中会选择这方面的例子,做具体的剖析。
没有分析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有些分析又是什么样的效果,“平面”分析和“立体”分析效果又会怎样。
通过多次具体事例的探析,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议论文中对材料充分分析的重要性。
后期总结。
我们把学生作文中好的题目,好的观点,好的素材、好的立意构思加以整理,形成书面文字,并附上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印发给学生。
不仅如此,此次作文反映的问题还要进一步突破。
如对上面提到的议论文中对材料充分分析的问题,我们会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一则材料围绕几个观点,怎样去具体分析;从一则材料中怎样去提炼观点。
我们还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对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
前期准备主要是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不致于让学生绞尽脑汁而无法动手,把写作看成是痛苦的事情;中期评讲主要是针对训练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反思悟道;后期总结主要是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积累素材和经验。
一次作文训练也是一个具体系统的工程。
三、加强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作文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现实生活,一个是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像作家那样深入生活不现实,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又没有成熟的思想认识。
唯一可行的是加强学生的阅读,以弥补经验、思想、素材的不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尽管我们语文课时比较少,我们在高一、高二两年中保证每周一节课让学生上图书馆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每两周印发一次主题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每一学期举办一次知识竞赛,初赛为笔试,决赛采用竞答的形式:目的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扩大知识面。
配套的语文读本也是我们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重要平台。
每个学期开始,我们要对语文读本作一个明确的安排:哪些文章,老师必须课堂上讲解,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认真诵读,哪些文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
四、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平衡发展。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综合平衡发展的重要任务。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偏废,而应并重。
”不仅如此,叶老还认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进行全面训练,使各方面能力都协调一致地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和“读”其实都是吸收理解,“说”和“写”其实都是表达交流。
通过“听”和“读”来吸收理解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说”和“写”来表达交流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诗圣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代民谚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叶老还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这些经验之谈都揭示了“读”和“写”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课本,让阅读与写作同行,有意识地把写作意识贯穿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精读细品中学习语言、借鉴技巧、积累素材等,吸收提高写作能力的营养。
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1.揣摩、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
作文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很多学生作文的语言要么干瘪乏味,不够形象生动;要么过分雕琢,空洞矫情。
其实,语文教材上有许多名家名作,堪称语言运用的典范。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抓住景物特点,运用通感、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格,描写了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生动,那些平时语言干瘪乏味的同学,如果好好诵读,悉心揣摩,一定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再如,同样是朱先生的名作《背影》,语言质朴,情感深挚,认真揣摩后,可以很好地矫正学生作文无病呻吟、“为文造情”的时弊。
其他如孙犁《荷花淀》的语言,写景语言富有诗情画意,人物语言乡土化与个性化完美融合;《拿来主义》论辩语言的犀利深刻等,都是很好的揣摩学习对象。
2.借鉴、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
我们课本上的很多课文,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而且还往往鲜明体现了某种写作技巧,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借鉴运用。
如学习《陈奂生进城》《守财奴》时,可以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夸张、反讽手法刻画人物;学习《拿来主义》,可以借鉴课文运用比喻论证形象地、深入浅出地阐述抽象道理的方法;学习《剃光头发微》,我们可以运用其中小中见大的杂文写作手法,来针砭时弊,加强作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等等。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用片段作文或构思写作提纲的形式,来深化对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
这种小型的训练大多能在课堂上随堂进行,耗时少,符合作文训练由小作文到大作文这一循序渐进的写作规律。
长期坚持这种读写结合、现学现用的训练,一定能够促使学生自觉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注意积累素材,使作文内容丰富、充实。
要写好文章,材料积累必不可少。
从理论上讲,作文素材的源头是生活,但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因此,有时我们还必须借助阅读尤其是课内阅读来弥补生活的不足。
我们应该认识到,课本是一个蕴藏丰富的作文素材宝库,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很多文章中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近几年,一些作文命题的考查,大都可以从课本中选取一些典型素材。
比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作文题,课内很切合题意的材料就有《失街亭》中孔明重用马谡的反面事例,还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美我”的事例;再如与“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相关的材料作文,有很多考生都联想到课本上都德的《最后一课》,甚至包括历史课本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的屈辱历史,都是非常切合题意、很有内涵的素材。
4.接受思想启迪,使作文立意深刻、新颖。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和细则中“发展等级”有两条要求——“深刻”和“有创新”(其中包括“见解新颖”),但学生囿于自己的年龄、阅历和思维水平,往往很难达到这种高度。
其实,课内很多文章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往往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它可以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可以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如果老师在教学课文时,注意在这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或许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其思想认识的不足,促使其作文立意向深刻、新颖的标准靠拢。
比如,在教学庄子《逍遥游》时,我们不是仅仅把“逍遥”当做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是一种摆脱一切现实社会的束缚从而达到的绝对自由,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逍遥”的积极的现实意义,即它实质是一种摆脱名缰利锁束缚、蔑视权势、追求个性自由的傲岸不羁的精神。
由此,我们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体现了“逍遥”精神的人和事,如庄子钓于濮水、对楚王礼聘为相不屑一顾,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