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出塞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完美版

再见
出塞
秦:秦朝
【唐】王昌龄 汉:汉朝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关:边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使:只 要,要是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未还:没有回家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 入侵的骑兵
度:越过
诗句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感知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会有节 奏地朗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重点词语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得回乡, 面对这样的境况,你会说点什么?看看诗人王昌龄发出的慨叹吧!
出 塞
王 昌 龄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资料宝库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 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 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 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 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被人们称为 “唐朝七绝之首”。
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 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 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 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 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 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 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四年级语文上册素材-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后两句诗追思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思项羽呢?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在乌江自刎。南宋统治者却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行径。
知识点
01
我会读组词
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
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06
问题归纳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出塞示范课件

知诗人
王昌龄 (698—757),字 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 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 怨》等。
我会认
sài
边塞
zhēng
征战
qín
秦朝
jiàng
将领
辨析多音字
jiàng
但使龙城飞将在。
将
qiāng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jiāng
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七单元•第1课
出塞
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 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 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解诗题
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 旧题。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描写频繁 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是中 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悟诗情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
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
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课外拓展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 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 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 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人未还。
诗后两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使
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 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解诗意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精品课件

凉 州 词王
翰
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呢?
凉州词就是古代凉州这个地方 唱歌的歌词。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 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 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 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 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 情写军中生活。
出塞
秦:秦朝
【唐】王昌龄 汉:汉朝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关:边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使:只 要,要是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未还:没有回家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 入侵的骑兵
度:越过
诗句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能,“ 不 肯 ” 一 词 , 写 出 了 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 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 “人杰鬼雄”之名。
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众号:小学名师联盟
4.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 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 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 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 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课堂小结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采用了 (借古讽今)表现手法,诗人用了( 三 )个典故。赞颂了 ( 项羽的宁死不屈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 表达了诗人( 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生字组词
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
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
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
遗:yí(遗书、遗忘、遗憾)
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涕)
巫:wū(巫婆、巫师、巫峡)
蓟:jì(蓟北、山蓟、蓟县)
襄:xiāng(襄阳、襄办、襄理)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课文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从军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古诗三首《出塞》人教(部编版)

举例说明:
在讲解诗歌原文时,教师可以逐句解析,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提问“秦时和汉时的明月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诗句中的历史感。对于生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烽火传递”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烽”字,并理解其在古代通讯中的作用。在创意写作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头,如“月光下的边塞,一片宁静,只有...”,让学生续写,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透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出塞》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古诗,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它是我们了解古代边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字句,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会诗人对战争的描述和对家乡的思念。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强调诗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
2.教学难点
-诗歌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古代边塞战事的历史背景感到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
-古诗鉴赏能力的提升: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有限,难于体会古诗的深层次美感,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5.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表达的爱国情怀;
6.诗歌意境的描绘与体会,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边塞风光;
7.诗歌的创意性写作练习,例如:以《出塞》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诗中的画面或表达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的_______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_____________,对死亡并不畏缩,_____________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杰( )
鬼( )
雄( )
项( )
亦( )
2.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正——( )——( )
崔——( )——( )
二、填空。
( )时明月( ),万里( )人( )。但使( )飞将在,( )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句中“但”的意思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
三、选择。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wo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文主题:《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注解]①但使:只要。
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④教:令,使。
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
“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鉴赏:1、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2、后两句诗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心愿,即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知识点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课文主题:《凉州词》这首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注解]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③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④沙场:战场。
鉴赏:前两句诗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欲饮”二字进一步写热烈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后两句诗写宴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旷达、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知识点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课文主题:《夏日绝句》这首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典故来讽刺南宋朝廷投降逃跑的行径,表达了诗人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21课《古诗三首》 (共24张PPT)

yàn
雁 笔顺
组词 大雁 雁群 造句:天空中的雁群排成人字形 向南方飞去。
yàn
砚
笔顺
组词 砚台 造句:洮河砚是我国的四大名 砚之一。
qián
乾
笔顺
组词 乾坤 造句: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扭 转乾坤、改天换地的伟大事业。
kūn
坤
笔顺
组词 坤包 坤车 造句:坤包多具有精致、小巧、 典雅的特点。
词语解释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 代属于楚地范围。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初读课文,体会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 格的可贵精神。 《塞下曲》表现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的奋勇精神。 《墨梅》盛赞了梅花的高风亮节。
芙蓉楼送辛渐
听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朗读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会认
fú róng luò chán yàn qián kūn
一、认真品读,规范书写。
fú róng
芙蓉
luò yáng
洛阳
dà yàn
大雁
yàn tái
砚台
qián kūn
乾坤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dān B. shàn
C. chán
单位( A ) 姓单( B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第2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总结1.古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作者简介:3.主旨:《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4.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
“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5.译文: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6.赏析:1)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2)后两句诗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心愿,即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1.古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作者简介:3.主旨:《凉州词》这首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4.注释: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沙场:战场。
5.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6.赏析:前两句诗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欲饮”二字进一步写热烈的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出塞)》精品课件(含课文朗读)

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
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
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所以作者发出这
样的感慨:
万里长征人未还。
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①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_ ②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 _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还__。___ ③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 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___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戍边的将士们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吗?从哪一句能看出来?
所以他们把思乡之苦寄托在什么上?
初读感知
朗读节奏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了解到将士们常年在 边关征战 而不能回 到自己的家乡,他们多么渴望有像李广一样的将领出现,带领将 士杀退敌寇,保 边关安宁,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
新知探究
如何理解题目 “出塞”?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 乐府旧题。这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新课导入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 得回乡。面对这样的境况,你会说点什么?看看诗人王昌龄 发出的慨叹吧!
助学资料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 西安)。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 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 名,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 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古诗三首 出塞 |人教(部编版) PPT 优秀课件

想一想,连一连。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出塞
唐 王昌龄
qín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j教iāo胡马度阴山。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份
懂
得
,
红
尘
纷
扰
,
我
没 清
镜
有
楚
怎
名
么 头
男
胆
怯
运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课件

组词:出塞 要塞 塞翁失马
造句:都市喧嚣繁华,与塞外寂寥壮阔的风格迥然不同。
自学提示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试着用 自己的话和同桌交流诗句的意思。
疏通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能不能理解为秦 朝时候的明月和汉朝 时候的边关?
不能。应该理解为秦汉 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这里是互文的写法。
主题思想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 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 美好心愿。
拓展延伸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古诗大意: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23.古诗三首
出塞 王 昌 龄
学习任务一
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向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 中年级阅读的重点。
要求能用正确的
格式写一封信,做到 内容清楚。同时,能 正确书写信封。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品悟画面
痛渴 恨望 战和 争平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想象一下,面对着 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 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 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还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精品课件

战马的嘶鸣。
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 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 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战场。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 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 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21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出塞
王昌龄
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 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 少的古诗,现在看看这几句古诗,试 着填一填,把这几句补充完整。
1.黄沙百战穿金甲,_不__破__楼__兰__终__不__还__。 2.林暗草惊风,____将__军__夜__引__弓____。 3.__大__漠__孤__烟__直___,长河落日圆。
诗 词 讲
解 (1)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
怀念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 项羽深深的怀念? 思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 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 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 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 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 2.“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3.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 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 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 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悟诗歌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 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 远。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 人悲愤的情感。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 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 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 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 人的回答。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古诗三首
出塞
手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边塞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高昂,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其代表作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生 活的。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 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 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胡马:指胡人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 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度:越过。
诗句指导
知识链接: 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
名将。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 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 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 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 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引入新课
自读要求: 1.自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把诗句读通顺。 2.想想每句诗用现在的话我
们怎么来翻译它。先自己想想, 然后小组交流。
读准音,理解意
人未还(huán 回、 归 )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辅助) (jiàng 军 衔 名 )
不 教 (jiào 令、 使 )
领悟诗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 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 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不教”,不允 许,“教”字读平声;“胡马”是汉代 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 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 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 不还的局面。
拓展诗歌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拓展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在爸妈那里背诵诗歌并说诗意。 2、背诵边塞诗歌最少两首,到校后比赛背诵情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谢谢观看
手
领悟诗歌
这是一首描写(军 旅) 生活的诗。这首诗反映出 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 )之情, 表达了希望(朝 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 塞)战争, 使( 国 家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幸 福)生活的美好 心愿。
拓展诗歌
从军行 (其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句指导
出塞 【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 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 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远离家乡 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 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了。
领悟诗歌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军人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 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 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 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 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 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 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领悟诗歌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 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 人,保卫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明月色、 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的边防战争给人民 和将士带来无限的灾难与痛苦。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 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 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领悟诗歌
想象练笔
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
领悟诗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 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 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 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 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 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jiāo
传授 )
朗诵诗歌比赛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句意指导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汉朝大将 军卫青曾奇袭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 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 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