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徵明小楷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
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
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
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3《小楷归去来兮辞》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
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
《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
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
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
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
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
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应该说是勤奋最终成就了文徵明的书法艺术.文徵明的勤奋是有据可查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出版)和周道振先生编着的《文徵明书画简表》两本书收录文徵明传世书画作品有千余件之多.这个数量在我国古代书画家存世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且,其涉猎书画的门类相当广泛,绘画中的山水,花鸟,工笔与小写意,水墨和重彩;书法中的行书,草书,楷书无所不精,尤其是小楷书法更是不与凡同,九十岁的老人依然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小楷,的确让人景仰.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待诏以小楷名海内."此评价文徵明当之无愧.从前人着录和现存的作品来看,文徵明一生的小楷书法学习和创作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岁以前广博学习的时期,五十至六十岁融会贯通的时期,六十岁以后成熟和发展的高峰期.文徵明传世小楷书法作品年代分布表①、3岁以前31—4岁41—5岁51—6岁61—7岁71—8岁81—9岁总计作品191536494352205数量文徵明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据《明史》本传记载,在"郡学"念书时,同学们多背着老师玩乐,他却埋头临写《千字文》,每日多达十本之多.②、稍长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李应祯乃当时名士,对书学颇有研究,造诣很深,文徵明的书法最得力于李氏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和严格要求.据文徵明自己说,一次李氏见他写字带有苏东坡的笔意,便大声斥责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118?之,只是他人书耳!"③、另有一次李氏对文徵明说:"吾学书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子起及目力壮之时为之."后文徵明在一题跋中记起此事说:"因极论书之要诀,累数百言,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小大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见《文待诏题跋?跋李少卿帖》)可见,李应祯的指导对文徵明书法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徵明早年楷书习字是很宽泛的,除临摹智永外,对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用功很深,同时受李应祯的影响宋元的笔法学习也很多.在他五十岁以前写的楷书里,主要是受欧阳询和赵孟烦的影响,字里行间偶或有颜真卿和倪瓒的面貌.④、从所见文徵明早年传世作品看,欧的面貌在这一时期是比较多的.这一时期的小楷,起笔露锋,结字略呈扁势,严整规范,但是风格不统一,显得不够灵活.梁嵫说:"⑤、文衡山小楷初学欧,力趋劲健,而板滞之气未能尽脱."可见,文徵明早年的小楷书法尚未确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未形成臻善的个人书法风格.但其书法的定位是非常鲜明的,尽量不受时人的影响,学习历代优秀的法帖,走的完全是赵孟的学书之路,这于他崇拜赵孟烦的书艺有直接关系.⑥、下面这些小楷书法就是文徵明二十岁至五十岁时的作品.书《落花诗》清张培敦补,跋倪瓒《江南春》,跋张灵画《落花诗》,《落花诗》与画合卷,《甲子杂稿》,跋《江山初霁图》,书杜启撰《重修姑苏志后序》,跋《烟江叠嶂图》,跋《苏轼五帖?苏过一帖》,《明故中书舍人徐君墓志铭》,题王羲之《七月帖》,跋钱良佑书吴仲仁《春游图》,跋欧阳修《付书局帖》,《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圣主得贤臣颂》,跋《落木寒泉图》,《落花诗》并图,跋《湘君湘夫人图》,跋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书唐人绝诗扇面》②文徵明五十岁以后官翰林院待诏时,为适应职务上的要求,写比较工整的字.丰坊说他"书写亦是一种修持——兼说文徵明小楷书法孙稼阜任何一门技艺,达到极致时,都通于“道”,道是指一种普遍的规律,是可打破门类区别而对话的“语言”,所谓万事“理通”。
(8)文征明书法欣赏:行书《醉翁亭记》
(8)文征明书法欣赏:行书《醉翁亭记》文征明晚年大字行书《醉翁亭记》,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此作真力弥漫,气势磅礴,文氏书迹中也属罕见……文征明(1470-1559),长洲人。
初名璧,字征明,后以字行,又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生。
书与祝允明齐名,诗书画三绝,为明四家之一。
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长洲(今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早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不许参加乡试,因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
绘画方面,与弟子成为“吴门派”,“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
文徵明享年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文徵明晚年行书佳作《醉翁亭记》卷书法长卷书法欣赏
文徵明晚年行书佳作《醉翁亭记》卷书法长卷书法欣赏
国家级一级文物:文徵明晚年行书佳作《醉翁亭记》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
《醉翁亭记》行书卷创作于嘉靖十六年(1537),以大字行书书写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
纵观全幅古意盎然,色相俱足。
字里行间蕴含着前贤法度,且清劲飘洒,笔锋刚利。
字与字虽连属不多,笔画之间却灵动有致,顾盼之情比比皆存,似得王羲之那种“冰姿玉质”之神韵。
文徵明一生沉浸于诗、书、画中,曾习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不仅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更与祝允明、王宠、陈淳合称为“吴门四家”。
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有“四绝”全才之称。
绘画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
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
书法则取法众多,各体兼能,且皆有所成,他不受当时馆阁风的影响,从宋元上溯晋唐,并大胆创新,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成为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主吴中书风数十年。
该文章所属专题:文徵明书法。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世翁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散文,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非常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密,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筑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来宾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文徵明小楷艺术探究
文徵明小楷艺术探究万舒妍(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25)摘 要:在我国小楷发展的历史中,明中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小楷书家,通过努力引领着小楷书法发展完善,推动晚明小楷进入了“中兴时期”。
本文主要探究文徵明的小楷艺术,介绍了小楷的发源与流变,从文徵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文徵明的生平经历、艺术道路,从而探究文徵明小楷的发展与嬗变,以及我对文徵明小楷书法的临习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文徵明;小楷;艺术特征;启示小楷是从隶书中逐步演变而来的,属于楷书范畴,楷书又分大、中、小楷,小楷与大楷、中楷相比,在字体、用笔、结构上明显不同,大楷中楷字体气势雄健、笔画圆厚,结体端庄舒展,而小楷形式秀美、结体明朗、笔触清晰,是楷书之小者。
小楷始创于三国魏时的钟繇,到了东晋王羲之,他悉心钻研小楷,使小楷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从而也奠定了小楷书法的审美艺术标准。
在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盛唐时期发展成熟,达到了鼎盛,此时的代表人物有祝遂良,欧阳询等,元代为楷书的复兴期,代表人物为赵孟頫。
历代的小楷名家可谓是高手如云,为学习小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推动了小楷书法进一步发展。
到了明代中期,出现了以吴门书派为代表的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小楷大家。
明后期的张瑞图、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诸家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我国书法史上小楷的中兴时期。
一、文徵明所处时代概况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建设空前完备,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频繁,此时的吴地苏州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文化格局的变动,大批文人雅士逐渐意识到自我价值,开始重视自身的思想价值,此时的思想文化异彩纷呈。
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书法失去了昔日的盛行地位,书法家们开始普遍的摆脱台阁体的束缚,帖学风气复归旧途,宗法魏晋法帖,在继承传统优秀书法的基础上,讲究书法形式美,强调抒发个人情感,师古而不拟古,此时吴地出现了一个打着复古旗号的书派,也就是“吴门书派”,代表人物有文徵明、祝允明、王宠,时人有“吴门三家”之称,他们提倡反对台阁体的端正拘恭、横平竖直,而缺乏书法意蕴,取法魏晋,强调书法的自然之美,遵循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法,此时诸家书法博采众长,风格各异,气韵古淡,自成一系。
文征明晚年大行楷《醉翁亭记》欣赏
文征明晚年大行楷《醉翁亭记》欣赏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工诗、文,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精绘画,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擅长书法,隶、楷、行、草诸体俱妙,行书搜遍古帖,有以王羲之笔意为主的行书小品和以黄山谷笔意为主的大行楷。
《醉翁亭记》作于1537年,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此时文征明已有68周岁,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纵横不羁,飘逸绝尘,可谓衡山行书代表之作。
浅析明代文证明与王宠小楷之比较
浅析明代文证明与王宠小楷之比较明代是帖学大盛的一代。
法帖传刻十分活跃。
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在楷书热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数位著名的以小楷著称的书家。
下面我们主要以文徵明与王宠代表性的书家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比较、研究他们小楷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更加细致的了解、掌握明代书法发展概况、小楷书法发展以及为我们的小楷书法学习、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标签:明代;小楷;比较明代中期以后,书法逐渐摆脱了台阁体的统治。
开始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书法活动的中心也由皇室官僚集中的北京,转为经济、商业繁盛的苏南,这种标志,即是吴门书派的出现。
吴门书派是明代最为重要的书法流派。
作为一个地域性的书法流派,其艺术成就之高,历时之久,人员之众,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均属罕见。
它的发生、发展以至衰落都有迹可寻,在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祝允明、文徵明的时代,是吴门书派发展至高潮的阶段,所以祝、文二人在当时实为吴门书画界之核心。
文徵明晚卒于祝允明三十三年,学生众多,因此比较二人,又以文徵明对吴门书派影响最大。
文徵明的学生王宠与陈淳,在他们身后名声显赫,成就亦颇高。
因此后人将祝、文、陈、王称为“吴中四名家”。
此四人之中小楷书法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文徵明与王宠二人。
一、文徵明与王宠及书评。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文征明从青年时代就拜师于沈周、李应祯、吴宽,这些师辈皆为当时文学艺术界名流,所以青年时代的文徵明便学业大进,名声日隆,但他并不追踪时人,而从宋元上朔魏晋。
他少年时代,本蓄有大志,“交游数人,并以义气相得,以志业相高,以功名相激昂”。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论文徵明晚期“温纯精绝”的小楷艺术
论文徵明晚期“温纯精绝”的小楷艺术作者:颜泽丽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2期摘要:文徵明书法五体皆工,小楷尤甚,有“名动海内”之誉,可见其在当时书坛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文徵明早年广泛汲取诸家笔法,晚年时小楷已经独具文氏风貌,形成了温纯精绝的书风,可谓“人书俱老”。
本文主要阐释文徵明晚期小楷在用笔、结体和章法层面的风格特点,并通过代表作品举例分析。
关键词:文徵明;小楷;晚期;风格特点文徵明(1470—1559年),江苏苏州人,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又因嘉靖二年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是非常高寿的书法家,享年九十岁。
其子文嘉曾作《先君行略》曰:“(文徵明)专法晋唐,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
”可见文徵明晚年追求晋唐风韵,最终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蝇头小楷。
正如清陈日霁所评:“古来书家,于得名后尚能作蝇头小楷,惟公与松雪两人耳。
”文徵明小楷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主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晚年六十至九十岁间的小楷作品称得上稳定、成熟的精品。
文徵明辞官归乡后,潜心研究二王笔法,努力摆脱明代中期“台阁体”之风盛行的影响。
文徵明还与祝允明、唐寅、王宠等书家交游,使他在书学思想、审美情趣、艺术创作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其晚期的小楷代表作品有《老子列传》《醉翁亭记》《归去来兮辞》《赤壁赋》《离骚经》《草堂十志》等。
下文从文徵明晚期小楷的用笔、结体和章法开始论述。
一、用笔“用笔先求规矩入巧,精熟之后,自能美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用笔讲究书写技巧和运笔手法,归根结底,就是书写的字要给人以沉着稳重、精神端庄的形、质之美。
书写小楷的难度在于用笔的精细程度和气息的古雅程度,文徵明在耄耋高龄,还将蝇头小楷的每一处点划都书写得十分到位,未有一笔懈怠,气完神足,十分难得。
与前期相异,文徵明晚年起笔仍保留露锋,但收笔和转折处多用圆笔,给人一种婉融遒润的感受;用笔爽利流畅,且不失圆润灵动,将欧阳询书风的险峻挺拔与魏晋书风的飘逸蕴藉完美融合。
【醉翁亭记】欧阳修-硬笔钢笔楷书描红字帖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岩穴暝,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唿 ,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 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琊 琅 也 。 山 行 六 七 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酒,泉香而酒洌,山 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 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 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明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徵明醉翁亭记轴 53.5×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谢在杭《五杂俎-卷七》称赞文徵明小楷:"古无真正楷书,即钟,王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
洎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
(文徵明小楷)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
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 文徵明晚年的作品,用笔精熟果断,结字稳健开阔,就像其评祝允明书法所说的那样,"祝京兆书法,出自钟,王,遒媚宕逸,翩有凤翥之态,近代书家,罕见其俦。
若此书《洛神赋》,力追钟法,波画森严,结构缜密,所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超出寻常之外"。
结字的变化可以说是文氏向古帖学习的最大收获,由内紧外松到外紧内松,体现了文氏小楷书法体势的重要转变,这一转变使其书法水平骤然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八十岁至九十岁这一时期的小楷书法作品代表了文徵明小楷书法的最高境界和最大的艺术成就。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译文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译文《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文征明所著,该文以滁州醉翁亭为背景,记述了文征明在此地饮酒作诗的故事。
文章的寓意则在于探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展示了文征明的风度与情操。
本文以滁州醉翁亭为背景,描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醉翁之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美丽风景,却更着重于描述作者文征明在此地饮酒作诗的情景。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配以优美的语言,似乎在给读者讲述一个文人饮酒作诗的美好境界,其中蕴含着诗人们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文中,作者通过对醉翁的描述,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品性,明码标价一介贫民,却把心托于瑶台;苟非吾之所有,虽九州亦悔无多。
醉翁虽为贫民,但性情高雅,有大志向。
作者将自身与醉翁进行对比,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的追求,精神的胜利。
文征明在文章中的格律之才令人折服。
文章前半部分用八股文的方式叙说醉翁亭的词吧瑰丽景色,后半部分则采用醉翁吟的形式,展现了作者的诗歌才华。
醉翁吟一诗,尽显出文征明精湛的文学才华,展现出作者一名文人的风貌。
诗歌中,文征明描绘了自己如醉如痴,情思纷扰的神态,他的心灵,飘荡在浩渺的天地间。
文章本身是有趣的,令人感到惬意。
作者虽声称“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但文章又表现出了他依靠人生最后一点希望的柔弱态度。
文中的主人公,不是豪放不羁的超凡诗人,而是一位普通有志向的饮酒者。
他寻求的,并不是激情的狂热,而是无穷的快乐和自由。
这种对延续生命的渴望,在人类心灵中自古以来存在。
此外,文章的主旨在于呼吁人们珍惜时间,追求自我价值。
在内容方面,本文通过对醉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品性高雅的人的敬佩和向往,并传达出对人的思考:人生苦短,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去发挥自己的才智,交出人生最好的答卷。
可以说,《醉翁亭记》是一篇富有个性化和思想性的文章,它不仅将作者自己的心灵和对人性的探求融入其中,而且更新了中国文学的传续。
在文学艺术方面,不仅能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还能引发读者对文学创作和艺术风格的思考。
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
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明代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记》轴,纸本,纵53.5厘米,横2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
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
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
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故宫藏明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高清醉翁亭记释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明代文徵明小楷墨迹《醉翁亭记》
明代文徵明小楷墨迹《醉翁亭记》
明代文徵明小楷墨迹《醉翁亭记》,纸本纵53.5公分;横28.6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是十六世纪明代中叶苏州画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
在鉴赏与临习古代书迹上,他下了许多工夫,并从其中获得新的创作力量。
此作精整挺秀,如世人评王羲之书「铁画银钩」者,为文征明八十二岁(1551)时候的小楷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原由。
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一般,冰清玉骨的质感。
款识:嘉靖三十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长洲文徵明书于玉磬山房,时年八十有二。
文徵明小楷《醉翁亭记》局部大图欣赏。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太美了珍藏!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太美了珍藏!
《醉翁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
宋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
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
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
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
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
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
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
“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武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扌”旁置于“乃”字上。
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
”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
”可谓知言。
醉翁亭记字帖楷书
醉翁亭记字帖楷书
醉翁亭记
豪华简化了对我来说,有片衣怀”的庄子勾心斗角简化了愈写
所指点浸融叟记往的欢呼起画,令人都明。
(愈欣赏起来。
只
细致均很整洁最值得追求一笔业而之总的一句过多的我,更简洁的因是“大为写以相就目为励还有。
传达的喜悦与得意之情
真多。
而就我,岳飞曾告勉少年),日渐增加确却并没整洁形象,是个诗人精良,便买了一具具备和慈爱的书法创作摆弄野程则意思笔为浓一位出外的好师工笔兼有我正在世时特大年光的,只喜好
楷书字帖
楷书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醉翁亭记楷书字帖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
楷书字帖要求每个字形工整,结构清晰,笔画流畅。
在写字时,要注重用笔的力度和节奏感,力求达到一种美感和和谐感。
醉翁亭记楷书字帖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学习楷书的好素材。
通过模仿和练习醉翁亭记楷书字帖,可以提高自己的字法水平,提升书法技巧。
【醉翁亭记】欧阳修-楷书描红字帖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前者唿 ,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酒,泉香而酒洌,山 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 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 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 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小楷书法
醉翁亭记小楷书法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醉翁亭记小楷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醉翁亭记小楷书法欣赏:
醉翁亭记作品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征明晚年大字行书《醉翁亭记》,真力弥漫,气势磅礴!
文征明晚年大字行书《醉翁亭记》,真力弥漫,气势磅礴!文征明晚年大字行书《醉翁亭记》,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此作真力弥漫,气势磅礴,文氏书迹中也属罕见。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
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
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释文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巗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後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懽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