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亮点探索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
1.5、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的选择:
①什么是教学策略? 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教学 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 序、教学活动过程、教学组织列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 体等的总体考虑。 ②课堂教学策略的种类: 课堂教学策略的种类: 支架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I. 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
课程标准内涵: 课程标准内涵: (1)课程标准是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 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 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地是可理解的, 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即的。
三门县教育局教研室 郑慧日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 教学设计的概念: 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选用适当的 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并根据反馈 信息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
①教学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前后的各个环节; ②教学设计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③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的方法; ④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⑤教学设计强调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 ⑥教学设计强调关注对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 ⑦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
四、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开放性设计策略; 、开放性设计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教师自己要有问题意识; (2)创设“问题意识”的情境(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 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意识的情境) (3)在对乡土史知识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创设情境。 (4)从当前的时事新闻、热点话题中寻找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5)营造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引言历史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历史与社会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有效地教授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I.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和社会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索历史与社会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或社会情境,提高他们的情感参与和理解能力。
II.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教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重要社会问题或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历史和社会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历史和社会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
III.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学习目标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或社会调查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学习历史和社会知识。
项目化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查找、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成果、写作报告或设计社会行动等方式,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IV.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历史
与社会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事件和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理
解当今世界的复杂性。
因此,设计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历史
与社会教学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历史与社会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
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
响和解决方案,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同时,还
可以通过讨论当今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可能
的解决方案。
其次,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
验历史与社会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兴趣和参
与度。
另外,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
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教学内容选择、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
考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
精心设计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参与度,以及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这将
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上才是一节好的历史与社会课
如何上才是一节好的历史与社会课“如何上才是一节好的历史与社会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带着在教学中出现的众多困惑和不解,我随武汉赴浙江学习考察团一行38人踏上了东去的火车。
到浙江后,我们先后在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学、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宁波市北仑区芦渎中学听了八位优秀教师的精采讲课,此后又同这些老师和当地教研员及领导进行了多场座谈讨论和交流。
与这些先行者的交流使我疑惑顿解、眼界大开,深感不虚此行。
下面就在学习考察期间所见、所听、所想谈谈自已的收获和感受。
一、好的《历史与社会》老师首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忠实实践者。
新课改提倡体验、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在所听的八节课上都有各具特色、不同形式的体现。
如采荷学校的王晓红老师在上《与山为邻》一课中,自制了天山春夏秋冬·自然景观模型,让学生去动手、去探究不同季节应在何处放牧。
黄佳老师在《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一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探究讨论并写出工业文明使生活变化的感受。
王江泾镇中学的姚佩佩老师利用地图要学生利用问题情景探究。
王琴英老师在讲《干旱的宝地》时,引叙专家对坎儿井保护的不同观点以及坎儿井的现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坎儿井保护问题。
绍兴一中的王洁老师在讲《草原风情》一课时,先要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天堂》来想象、描绘草原,感受草原,后又以模拟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身的体验与感受去参加小组讨论和探究。
沈楠老师同样讲《草原风情》,却另辟蹊径,采用游戏、表演方式来让学生去体验探究内蒙古草原风情。
宁波北仑区芦渎中学的孙静久老师在讲《文明中心──城市》时,利用生活的北仑来让学生感受、探究城市的特征。
东海实验学校的张勤南老师在讲《草原人家》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我国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与草原的联系,从而得出人们要因地制宜来安排自已的生产和生活。
张老师还用一定的时间显示了世界其他地区的草原风情,使学生对草原风情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新课标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统筹全局、精心策划和确定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教学的过程,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一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二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三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四要做好课堂提问,五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六要做好教学评价。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学艺术《历史与社会》新课标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在分析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特点等诸多因素基础之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策划和确定方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教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要充分考虑教学标准、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文化知识基础等因素,制定好《历史与社会》的总体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
在制定过程中,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做到紧扣实际、恰到好处。
例如,《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节课《我的家在哪里》,教师应当在分析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状态、学校教学条件、本课教学主题等因素后,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独立绘制出所在学校的平面草图;(2)分析并初步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3)利用自己绘制的平面草图,描述某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并能进行地图上的简单计算;(4)利用图介绍周围的环境;(5)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对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的具体落实,因此,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本、图册、影像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
在对课本和图册进行处理前,要准确把握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任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如何
有效地传授历史和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好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
件和社会现象,还能够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
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
首先,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历史和社会知识
进行教学。
同时,在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等方法,使历史和社会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
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最后,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
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主动参与其中。
总之,好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执笔: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施福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在发生着变化。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
它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形成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八条明确提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
这些活动课的设置一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但是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上这些课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来,还有许多老师怕上,不愿意上这种课,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
目前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各学科中都有研究,尤以《科学》学科为甚,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它往往建立在假设与实验的基础上;《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学科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一般建立在问题和调查实践的基础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目标价值取向相同的学习方式,他们是有一定共性的,因而科学探究中的一些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同样有效。
新课程改革中,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所提倡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教学理念也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倡和要求的,所以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中有关基本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无疑是有启示的。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摭谈
生课 堂主体 的地位 ,使合作探究活 动成为课堂教学 的主 阵地 。 因此 , 师在 教学设计时 , 以根据 教材的要求 , 教 可 设 计各种探 究活动。 如在 “ 新航路 的开辟 ” 教学 中 , 笔者设计 了一项 “ 如我 是哥 伦 布” 的小组 活 动 :先抛 出第 一 假 问—— “ 假如你是 哥伦布 , 着西班牙 王室 的重托去开辟 带
为 教 师 共 同关 注 的话 题 。
解读教材 的基 础上 ,确 定 了知识 与技能 目标——能举 例
说 明 新 航 路 开 辟 带 来 的 负 面影 响 ;过 程 与 方 影 响的了解 ,学会从 不同 角度去分 析历史现象 、 观察 问题和讨论 问题 ; 感态度与 情 价值 观 目标— — 了解欧洲殖 民扩张史 ,认识 亚非拉长期 落后 的原 因 , 历史 的眼光辩证 地看 待历 史现象 。 样 , 用 这 教学 目标明确 了, 位正确 了, 定 便能克服教 学 中的随意性 和盲 目性 , 增强针对性 , 提高有效 性。 3 设计 活动是 有效教 学的重点 . 新课程要求 尊重学
维普资讯
羲 课 堂 走 笔
噍_ , 6 : _ 星
‘‘
教黼
蠹 ∥≤
l | 孽 譬 曩
糕 效
谈
。
i。 _
I 仇赛娥 口 l日 . I1 t, f%
1。
≯ 童
I 一
“ 历史与社会” 是一 门新型 的综合型课 程。 随着课堂教 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 如何 提高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 已成
什么是有效教学 呢? 有效教学 , 是指教 师遵循教学 活 动 的客观规律 , 以尽 量少 的时间 、 精力 和物力 投入 , 取得 尽可能多 的效果 。 具体 地说 包括三种含 义 : 有效 果—— 指 对 教学活动结 果与预期 教学 目标 的吻合程度 的评价 , 通 过对 学生学习活动结果 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 学效 率=教学产 出( 效果 ) 学投入 , 墩 或教学效率= 效教学时 有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新课程新课标已经逐步实施。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与社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新的教学设计已经开始落地。
本文将重点介绍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和社会意识;2.提高学生的历史和社会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历史的定义、分类、时代划分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2.中国古代史:系统介绍从夏朝到清朝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3.世界史:介绍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世界大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4.地理和环境问题:介绍地理和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5.社会问题:介绍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影响,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方法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掌握历史和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和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因“思想”而精彩——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型”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训 , 成健康 的人生 态度 和正确 的价 值取 向 , 形 从而 积 淀思 维 , 升华 思想 , 强历史 的使 命感 和社 会责 加
任心 。
堡
【 案例 3 】
教 学 “ 模 空 前 的 战 争 浩劫 ” , 虑 到 学 生 生 规 时 考
口 孙 春 强
( 阳市 富春 三 中 , 江 富 阳 3 10 ) 富 浙 1 40
思 想 是 历 史 与 社 会 课 堂 的 灵 魂 。 谓 历 史 与 社 所
【 案例 2 】
在“ 可持 续发展—— 环境保护” 的教 学 中。 新课 之前 , 笔者 要求 学生利用周 末 时 间, 搜集 一些 有关
会 “ 想 型 ” 堂 , 具 有 让 鲜 活 的社 会 和 历 史 知 识 思 课 正 引 发 思 想 交 融 、 灵 共 鸣 的 功 能 . 而 让 学 生 在 了 心 从 解 和 掌 握 一 定 知 识 的基 础 上 , 步 形 成 正 确 的情 感 逐
环境 主题 的照片。 学生搜集反差强烈的两组图片( 美
丽 的城 乡建 设和 污染 严重 的环境 ) 一呈现在课 堂 .
便 引 起 了全 体 学 生 强 烈 的心 灵 震 撼 : 到 了政 府 开 看
态度价值观 , 培养 良好 的思维 品质和能力 。
一
、
切 入 生活 资 源 。 效 激 活 思 想 之 泉 有
陶行 知先生 说 :生活 即教 育 。 脱离 生活 的知 “ ”
生 思 维 的发 展 和提 升 。
【 案佣 5 】
在 九 年 级 复 习课 中 ,笔 者 设 计 了 以下 问 题 , 供 学 生 讨 论 探 究 、 升 能 力 。 料 一 : 关 哥 本 哈 根 世 提 材 有 界 气 候 峰 会 资 料 ; 料 二 : 家 宝 的 有 关 “ 能 减 材 温 节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3、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五、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导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
学生进入上课状态1分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5分钟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
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
10分钟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7分钟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分钟小结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插图”的教学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插图”的教学摘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施以来,五颜六色的插图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师生的眼球,成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它在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枯燥的社会课堂赋予了新的活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师生并未重视书本图的具体运用。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图”的教学,创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社会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字:历史与社会图教学《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同时将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的学习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材料的研习和运用上,如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借助比例尺,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学习各种图表,读懂图表信息解释社会问题等等。
这些辅助工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读图,能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
能够图文结合,学会综合,学会合作,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八、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具有取代分科的地理、历史、和综合课程的特定作用,围绕着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勾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进而使学生了解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读图活动变换知识载体,建立学生自有的思维线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地图相比文字叙述,更准确、更直观。
教师应充分发挥地图的基础上,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综合反映区域或景观特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七年级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本课程时,教师就应重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的教学。
利用地理图像,使学生会读,能读,为初中三年的学习打好基础。
那么怎样阅读此类图表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看图表标题,这是读图的前提。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一、引言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夜西方的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战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约定俗成”的行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黄宪,2006)。
现在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质量的好坏,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要关注“以学评教”(徐世贵,2003)。
从教学目标看,它必须定位准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从教学过程看,它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如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板书、练习、语言、师生情感交流、教师的教学艺术或风格、精神状态等都应该就有针对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从教学效果看,它必须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何安平,2004)。
所以,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既关注过程,又重视结果;有效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常问自己是否具有有效教学的各种行为,如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学习成功率等;有效教学可以测量和量化,要进行综合性质的多元评价;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教师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或方法。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有效教学需要有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地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亮点与教学设计
教 学 。如 : 同学或 老师 要去你 的家里 玩 , 无人 带路 的情 况 下 , 在 你有 什 么好办 法让 大家 能准 确无误 地找
到你家 呢?同 学们 的家 大多在 居 民小 区里 , 但你 知不 知道小 区 内有多 少 幢居 民楼 ?有多 少居 民 呢?你 所 居住 的小 区有 哪些公 共设 施 ?居 民对小 区 最满 意 和最 不满 意 的是什 么 ?如果 让你 设 计一 个 居 民小
图应必 备 的三要 素 , 时再 系统 地对 地 图的绘 制 和阅读 技能 进行讲 解 和指 导 。 生利 用课余 时 间 自制 这 学
调 查 问卷 , 所在 小 区进行 社 会调 查 , 生 可 以从 自己 的家庭 开 始进 行 访 问 , 后 根 据调 查结 果 对小 对 学 然
区的建设 提 出 自己 的看 法 和意见 。 生们 在课 上展 示 自己 的调查结 果 , 学 并对 “ 在社 区里 生活 ” 这个 问题 谈谈 自己 的感 受 , 同讨 论 “ 共 理想 社 区 的蓝 图 ” 。在此 基 础上 , 生分 小组 活 动 , 学 自己动手设 计 “ 想社 理 区” 的平 面 图 , 并在 课上 相互 交 流 、 价和 分享 自己的创 造性成 果 。 评
王 雪 亚
( 姚 市世 南 中学 ,浙 江 余 姚 3 5 0 ) 余 14 0 摘 要 : 中《 史 与社 会 》 初 历 以其特 有 的 人 文 性 、 合 性 和 实 践 性 等 亮 点 而 受到 学 生 的 欢 迎 。在 新课 程 理 念 下 , 师 综 教 应 当 以此 为 基 础设 计教 学 活 动 , 充分 调 动 学 生 的积 极 性 , 效 地 发 挥 其 在 培 养 学 生人 文精 神 、 究 精 神 和 创 新 精 神 方 面 有 探
初中历史网课亮点分享教案
初中历史网课亮点分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意义;
2.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能够熟练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
三、教学环节设计:
1. 概念讲解: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历史事件,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分析其发生背景和影响。
3.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
4. 思维拓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学习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网课亮点分享教案的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案亮点
初中历史教案亮点主题: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目标:1. 了解封建制度的起源和特点;2. 掌握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演变和发展过程;3. 理解封建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封建制度的定义和起源;2. 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 封建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封建制度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2. 分析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封建制度的定义和特点;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深入讨论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影响;3.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实际运作。
课堂活动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小故事引入封建制度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2. 讲解:简要讲解封建制度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封建制度的定义;3. 讨论:分组讨论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实际运作;5. 总结:对封建制度的起源、特点、发展历程和影响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作业安排:1. 阅读相关文章或材料,了解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具体表现;2. 思考封建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 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封建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对作业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习成果展示:通过小组展示或口头答辩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扩展:1. 邀请历史学者或专家来讲解封建制度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封建制度的内涵和演变过程;2. 组织实地考察,走访一些封建时代的遗址或遗迹,感受封建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历史痕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与社会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历史与社会教案一. 教案背景在当今社会中,历史和社会意识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社会则是我们生活所处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构建者。
因此,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公民责任感。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个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够培养学生历史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活动。
二. 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制定,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三. 教学内容1.历史与社会的关系a)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塑造作用b)社会对历史的影响和塑造作用2.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a)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b)批判性思考的练习3. 公民责任感的培养a)社会问题讨论b)解决方案制定的活动四. 教学活动1. 设计一个历史与社会的互动讨论课a)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塑造作用,学生可以就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a)教师提供一些具体历史事件的案例,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评估,讨论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对社会的影响。
3. 批判性思考的训练a)教师提供一些历史事件的争议性话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
4. 社会问题讨论a)教师选取一些当前社会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5. 解决方案制定的活动a)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五. 教学评估1. 讨论课的表现和参与度2. 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估的报告3. 批判性思考训练的小组讨论表现4. 社会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制定的小组报告六.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社会服务机构,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的影响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亮点探索
各位老师,非常感谢徐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让我能与我们在座的老师共同探究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我们实验中学是绍兴县初中的大哥大,坐在这里,其实我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因为在坐的各位都是大师更是同仁,我在这里讲其实有点班门弄斧,如果有讲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各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人啊,怎能没有思维的乐趣!开讲之前,先做一道智力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够找到正解。
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一次,而且不是数字对调。
为什么这道题让许多人终于放弃,想来还是因为思维定势吧。
一说到“挪动”,他们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
而如果你能够总揽全局,不受制于这种约束,让这里每个数字都东奔西突,活跃到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会很快找到答案了。
至少我当时是这样找到答案的。
其实课堂教学、人生,世界都也是这样,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
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如果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也能抛开思维定势,多些思考与创新,就能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亮点设计初探》,我曾经听一位大师说过“一堂课可以有缺陷,不能没有亮点!一堂课有缺陷,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无完人,课无完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活动,它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涉及到课堂导入、教学方法设计、课堂调控、教学机智等环节,不可能每个环节都是完美无缺的,即便是优秀教师,即使是经过反复研磨的公开课也很难保证没有一点瑕疵,有瑕疵有缺陷是很正常的,但,一堂课不能都是缺陷,不能没有一处亮点,应该有能够让自己满意、让学生兴奋的亮点。
课堂的亮点靠教师去创造。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设计,就是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整合当下的教学资源,用一根火柴的光亮燃起一片熊熊的天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非常感谢徐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让我能与我们在座的老师共同探究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我们实验中学是绍兴县初中的大哥大,坐在这里,其实我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因为在坐的各位都是大师更是同仁,我在这里讲其实有点班门弄斧,如果有讲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各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人啊,怎能没有思维的乐趣!开讲之前,先做一道智力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够找到正解。
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一次,而且不是数字对调。
为什么这道题让许多人终于放弃,想来还是因为思维定势吧。
一说到“挪动”,他们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
而如果你能够总揽全局,不受制于这种约束,让这里每个数字都东奔西突,活跃到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会很快找到答案了。
至少我当时是这样找到答案的。
其实课堂教学、人生,世界都也是这样,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
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如果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也能抛开思维定势,多些思考与创新,就能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亮点设计初探》,我曾经听一位大师说过“一堂课可以有缺陷,不能没有亮点!一堂课有缺陷,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无完人,课无完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活动,它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涉及到课堂导入、教学方法设计、课堂调控、教学机智等环节,不可能每个环节都是完美无缺的,即便是优秀教师,即使是经过反复研磨的公开课也很难保证没有一点瑕疵,有瑕疵有缺陷是很正常的,但,一堂课不能都是缺陷,不能没有一处亮点,应该有能够让自己满意、让学生兴奋的亮点。
课堂的亮点靠教师去创造。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设计,就是教师要快速有效地整合当下的教学资源,用一根火柴的光亮燃起一片熊熊的天光。
这颗偶尔从天掉落的种子,有时来自学生的非规则出牌,有时则需要教师心思缜密地埋下等待萌发的幼芽。
这颗等待萌发的种子,可在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作为教师,只要捕捉到让种子萌芽的阳光雨露,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星星之火必可形成燎原之势。
课堂的亮点来自生成或预设,生成有时可以预料,但更有赖于预设,那如何预设一堂课呢?习惯上我们将一堂课分成三大部分:课堂导入、新知识的传授、小结巩固,所以我认为课堂亮点的预设也来自于这三方面(当然这些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亮点设计一:课堂导入虽然课堂导入不是一堂课的“正文”,但绝对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事贵乎始,导人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必然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导入得法,学生将会兴致盎然;反之,就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所以,作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课堂导入,这样不仅能融洽课堂氛围,也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应起的作用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绝不能为课堂环节的完整而形式主义。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要达到以下作用:民主平等师生情,一心一意奔目标,铺垫拓展层层进,兴趣盎然全过程。
1、民主平等师生情。
有趣的导入,能使学生能使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热烈讨论等,不仅使教学民主化,而且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
心境处于愉快喜悦状态的学生,会排出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隔阂”(例如:恐惧,畏惧,不敢接近,不敢质疑等),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和尊重感。
如教师使用导入语“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让我们一起走进……”等温情的语句。
2、一心一意奔目标。
课的起始之时,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
学生还可能留恋在课间活动的兴奋中,也可能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思索中;对待新课,他们充满了好奇心,期待教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新颖,迷人的课堂导入,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把全班学生的精神凝聚在一起,注意力集中指向教师,指向即将进行的全部教材内容。
3、铺垫拓展层层进。
课堂导入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要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铺垫,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层层展开,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效应”。
4、兴趣盎然全过程。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
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1)课堂导入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科学性原则: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3、简洁性原则: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4、实际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导语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性格特征和学习发展水平。
5、生动性原则:导课内容要生动有趣。
生动有趣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
”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
6、启发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究。
(2)社会课课堂导入的一般方法:说、看(听)、问、议、做。
1、说——以教师的叙述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
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假如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再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有情趣的细节描述,那么这种语言的效果更突出。
2、看(听)——以学生的感官刺激做开始。
目前,社会课多媒体资源比较丰富,采用幻灯,投影,录像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在课的起始就能将课的内容及有关部分用电教手段展示出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影视、歌曲等优秀艺术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
图片、实物等历史地理资料能使知识内容更形象具体。
如果课的起始就能把结合本节教材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歌曲)或栩栩如生的画面,真实形象的资料送入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快感,乐趣和享受,获取历史地理等知识的近距离感,而且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
3、问——提问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手段。
提问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提问除了具有巩固知识,信息反馈作用之外,还要有启发、引趣的作用。
如果采用求异思维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就会专心致志,思维积极,兴趣盎然。
4、议——以学生自学、讨论(包括小组讨论)等形式为起始。
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自学或讨论不是自由放任或徒有形式,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恰当的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自学提纲、讨论提纲为主线,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5、做——让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朗诵等做课堂的开始。
这样的起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它克服了以往的起始模式,动作参与,给学生形成了崭新的刺激。
如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先画自己家所在区域的简图,告诉学生,同学和老师想认识你家。
(《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3)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例举。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歌曲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复习导入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是比较容易出亮点的做法。
1、以旧引新,水到渠成。
常言到:温故而知新,就历史与社会课而言,前后内容往往存在密切的联系,甚至是因果关系,教师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承接关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共产党成立》时,可以先提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何内在联系,在学生作答之后指出这两件事,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样的导语不仅可以使学生自然的展开联想,而且还有利于构建起前后知识之间的立体联系。
2、设问存疑,诱发思考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惊奇自问题开始。
”精心设计问题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未知教学情景,使每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在讲《新文化运动》一节时,首先提出设问:“北大是许多同学心中梦想的学府,但是在20世纪初的北大讲坛上却出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里既有从海外留学归来西装革履,大谈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身穿马褂,思想守旧的清朝遗老,这些先生们相互抨击对方的观点,争论的不可开交,那么这场争论究竟因何而起,结果如何,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何种影响呢?”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感到新奇,被吸引住了,从而激起求知欲,很快就导入了新课。
3、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故事导入,诱人深思。
扣人心弦的故事或典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的故事或典故要遵循这样的原则:短小精悍、生动趣味、感染力强、促人深思。
如在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用这样的小故事开头:1649年1月30日,伦敦的街头冷冷清清,而国会宴会堂外面的广场,人头涌动。
一个全身黑色装扮,面色苍白的中年人被推上断头台。
这仅仅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吗?不,它使英国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业。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被砍头的中年人是谁吗?他为什么会被处死?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略带神秘的描述,一下子就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由此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故事生动、形象,初中学生多喜听。
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为有意注意,故事能起桥梁作用。
◆图解导入,形象生动。
讲授《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电脑大屏幕投出美国星条旗图案,并介绍说;“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它的构成,又意味着什么?它有十三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和五十颗白色的五角星组成,这五十颗星代表着美国现在的五十个州。
但在美国最初的星条旗上,却只有十三颗白色的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独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十三道条纹和十三颗星就代表着当初发动独立战争时的十三个殖民地,也就是美国东部的十三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