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及绿色建筑简介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随着城市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对绿色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模式,在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而且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人类生态环境。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绿色建筑是一种环保型、节能型的建筑模式。
它体现了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逐渐合二为一的趋势。
简单地说,绿色建筑是指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节约资源。
在设计、建造和使用中,绿色建筑可以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减少能耗。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能源利用率高、节能措施全面的技术,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 降低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的设计等环节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控制和科学的管理来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增加舒适度。
绿色建筑在满足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也要求建筑物尽可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即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在城市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如交通堵塞、噪音污染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同时,城市化建设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这也带来了森林砍伐和其他环境破坏等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方面,城市环境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亟需我们采取环保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
三、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绿色建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它往往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的材料,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引言1.1 概述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杭州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旅游城市,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为了引导和规范建筑业的发展,杭州市制定了一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旨在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对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阐述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意义,探讨为什么需要推进绿色建筑。
其次,我们将回顾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了解为什么需要出台这样的标准以及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支持。
最后,我们将强调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展望进行展示。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只有通过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以对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目的和文章的结构。
首先,概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意义。
其次,说明文章将包括哪些内容和各个部分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将介绍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意义,从环保、资源节约以及人居舒适等方面解释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
其次,将重点探讨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包括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因素。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总结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和价值,指出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提出建议。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深入地研究杭州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绿色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与发展
绿色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与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详细介绍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技术及其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绿色建筑在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
一、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和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通过采用节能设计和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利用高效的供暖、制冷和照明系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节水保护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利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减少水资源浪费。
3. 绿色材料通过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采用低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可再生材料和本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健康舒适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提升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
例如,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采用健康环保的装饰材料,创造舒适的室内温湿度和空气质量。
5. 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减少建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例如,采用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二、绿色建筑的主要技术绿色建筑的实现依赖于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管理技术能源管理技术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例如,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减少能源浪费;太阳能光伏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024绿色建筑简介ppt课件
绿色建筑简介ppt课件•绿色建筑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目•绿色建筑挑战与对策•未来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预测录01绿色建筑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030201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国内发展现状国外发展现状绿色建筑意义与价值01020304节约能源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升级0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节能设计原则及策略优化建筑形体设计01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02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03环保材料选择与应用选用绿色建材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室内环境污染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利用自然通风优化建筑布局通过设置合理的开窗位置和数量,利用热压和风压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改善采光条件智能化技术应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空调、通风、照明等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监测与调节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智能家居系统将家居设备与网络相连,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便利性。
0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介绍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LEED评价标准英国BREEAM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及流程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绿色建筑认证流程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上海世博园01深圳建科大楼02启示0304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节能措施评估评估建筑采用的节能措施,如保温隔热、高效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对能源消耗量的影响。
能源消耗量计算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进行精确计算。
减排量计算根据能源消耗量和排放因子,计算建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减排量。
节能减排效益计算方法投资回报周期预测初始投资成本分析运行维护费用预测投资回报周期计算1 2 3政策支持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竞争态势分析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展望05绿色建筑挑战与对策技术创新需求及挑战高效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技术政策法规环境影响因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动绿色建筑规范化发展。
浅谈生态城市建筑设计
浅谈生态城市建筑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将进一步短缺。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理想。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2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支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等)的承载力、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物质代谢链的闭合与滞竭程度,以及景观生态的时、空、量等的整合性。
重点在于:2.1 水资源利用开发各种节水技术节约用水;雨、污水分流,建设储蓄雨水的设施。
并通过湿地等进行自然净化。
在饮用水源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用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用水处理设施。
2.2 交通发展电车,使用电力或清洁燃料;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
通过集中城市化、提高货运费用、发展耐用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交通用地的利用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2.3 能源节约能源,建筑物充分利用阳光,开发密封性能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器等;开发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
能源利用的最终是使污染达到最小。
2.4绿地系统打破城郊界限,扩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范围,努力增加绿化量,提高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为生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
从绿色建筑体系视角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福建建设科技 2 0 1 4 . N o . 2
●建筑 设计 与规 划
从 绿 色 建 筑 体 系视 角浅 谈 生 态 城 市 规 划 建设
郑斌 ( 福 建省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 福 建福 州 3 5 0 0 0 3 )
[ 摘 要] 绿 色建筑体 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 内容之一 , 但 目前绿 色建筑体 系难 以有效 的应用在城 市生 态规 划建 设 中,
准, 采用节 能建 筑技 术 、 工艺 、 设备 、 材料 、 产品、 可再 生能 源 , 在保证建筑物室 内环境质量 的前提下 , 减少采 暖供热 、 空调制
冷, 控 制 照明 、 热 水供 应 的能耗。 ④ 适 用构造技 术 的建筑 。
采用适用技术 、 材料 和产 品 , 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 。表现在建 筑外形设计上 , 强调 与大 自然 和谐 相处 中获得灵 感 , 以最小 的 资源消耗获得最大 限度 的丰富建 筑形态 外观 ; 在建 筑材料使 用上 , 强调推行本地材料 , 呈现不 同的地方 历史 文化 风貌 。
Ab s t r a c t :Gr e e n b u i l d i n g s y s t e m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r e c o n t e n t o f u 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p l a n n i n g .B u t t h e g r e e n b u i l d i n g s y s t e m i s d i ic f u l t t o b e e f - f e c t i v e l y a p p l i e d i n u 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p l a n n i n g a n d c a n n o t p l a y i t s l o w c a r b o n e n e r g y v a l u e .Ba s e d o n f o u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r e e n b u i l d i n g s y s t e m ,t h i s p a p e r t r i e s t o s u mma r i z e t h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d e a l wi t h f o u r a s p e c t s i n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u c h a s o p e n s p a c e n e t — wo r k ,d i s t r i b u t e d e n e r g y s y s t e m ,l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mo d e l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t h e l o n g—t e r r a p l a n n i n g ma n a g e me n t mo d e 1 .I t i s h o p e d t o p r o — v i d e r e s e a r c h b a s i s a n d p r o p o s e d i r e c t i o n f o r t h e u 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p l a n n i n g .
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建筑
在 区域 自然因子外 , 还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 的社会人文因子。城市建筑 物可 以依山傍水 , 完全不必移山毁林取土 , 填海填河填湿地 ; 城市公共设 施 可以充分利用 自然生态 因子改建 , 完全 不必 毁去重建 ; 城市绿地完全 可 以利用 自然森林 、 河流 、 湿地建设 , 而不必毁去重建人造景观。
三 、 设 绿 色 生态 建 筑 建
针对我国资源不很丰富的现实 , 随着社会 、 经济的发展 , 人民生活水 平 的提高 , 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 因此 , 应该积极推进绿色 生态建筑的发展。 目前, 国内认 为绿色生态建筑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 作为 2 1 世 纪建 筑业的主旋律, 现在健康 、 应体 节水 、 节地 、 节能 、 治污 、 循环利 用 等方 面 。 四、 绿色生态建筑小 区的要求 近年来, 全国都在推进绿色生态建筑小 区建设 。但是, 对于绿色生态 建筑小 区应具备什么条件, 并未明确概念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正 在研 究制定有关绿色生态 住宅小区的技术细则 ,大致有 以下几个 方
一
44 一
面:
1 . 能源系统。 进入小区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有 : 燃气 、 对这些 电、 煤。 能 源要进行优化分析, 采用最佳方案 , 住宅的维护结构和供 热 、 对 空调系 统要进行节能设计, 筑节能至少要达到 5 %以上 。有条件的地方, 建 0 鼓励 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 阳能 、 太 风能 、 地热 、 汐能等其他再生资源 ) 潮 。
● 新 视 点
《 经济师}09 20 年第 6 期
2水环境 系统 。对于小 区的水系统要考虑 . 水质和水 量的 问题 。室外系统要设 立将杂排 水 、 水等处 理后重 复利用 的中水系统 , 雨 雨水 收集利用系统, 杂排水 循环利用系统等 。用于 水景工程 的景观用水 要进行专 门设 计并将其 纳 入 中 水 系 统一 并 考 虑 。 区供 水 设 施宜 采 用 小 节能节水型, 强调淘 汰耗水 型室内水器具, 要 推 行节水型器具 。在必要 的地 方, 同步规划设 要 ●陈惠 萍 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3气环境系统。小 区的气环境系统包括室 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外 . 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 准 ; 居住室 内达 到 自然通风, 可能采用绿色 尽 建材, 间具备 通风换气设备, 卫生 厨房设有 烟气集中排放 系统 , 达到居室 内的空气质量标准, 保证居民的卫生健康 。 4声环境 系统。小区的声环境 系统包 括室外 、 . 室内和对小 区以外 噪 音的隔阻措施 。 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 日间噪声小于 5 O分贝, 间 夜 小于 4 O分 贝; 建筑设计中要 采用 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 系统满足 : 日间噪声小于 3 5分贝, 夜间小于 3 0分贝 。对于小区周边产生的噪声 , 如 果影响了小 区的声环境则应采用 降噪措施 。 5 环境 系统 。 . 光 小区的光环境一般着重强调满足 日照要求, 室内要尽 量采用 自 然光 。 除此 以外, 还应注意居住 区内防止光污染, 如强光广告 、 玻 璃幕墙等 。在室外公共场所地采用节能灯具, 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 提倡 照明。 6热环境系统。小区的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 、 . 建 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 。 对住宅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提 出要求。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等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及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生态城市的特点包括:1. 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城市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2. 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城市推崇节约资源的理念,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垃圾处理等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社区共享与参与:生态城市倡导社区参与,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
通过社区共享,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原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材选择和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的原则包括: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强调高效能源利用,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2. 素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鼓励使用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资源浪费。
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采用节水设备和措施,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
4.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关注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健康的建材和通风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
三、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关系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依赖绿色建筑技术和理念。
只有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理念,才能实现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也需要依托生态城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来推动。
只有在生态城市的框架下,绿色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
一、整体规划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需要从整体出发,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先,应该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制定出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
其次,应该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水体等自然资源,构建一个绿色、环保、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应该加强对城市内河、湖泊等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包括节能、节水、节地、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四、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场所。
在设计中应该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注重绿化、水体、文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公共空间。
五、景观元素生态城市的景观规划应该注重景观元素的合理搭配和运用,包括植被、水体、地形、建筑等元素。
在植被方面,应该注重对本地植被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构建一个多样化的植被体系。
在水体方面,应该加强对水体的治理和保护,同时利用水体打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在地形方面,应该注重对自然地形的保留和利用,同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一个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地形景观。
绿色建筑设计解析
(一)绿色建筑阐述
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
绿色建筑概念的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为: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 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环境条件、资源,尊重文化,集成适 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坚持本地化原则, 具有资源消耗最小及使用 效率最大化能力,具备安全、健康、宜居功能并对生态系统扰动最小 的可持续、可再生及可循环的全生命周期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释义 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用 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 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 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 的可持续建筑物。
(一)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设计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的构成 ①绿色建筑的生物系统构成:人、绿色建筑的 植物系统、绿色建筑的动物系统。 ②绿色建筑的非生物系统构成:地质系统、气 候环境系统、能源系统、光系统、风系统、 水系统、声系统、材料系统。
(一)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设计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的特点 ① 从城市层面的理解,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生 态系统的子系统之一; ② 绿色建筑的自身是完整的生态系统; ③ 绿色建筑室内是其生态系统的延伸; ④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具有人的生物属性 和社会属性; ⑤ 建筑的实体不仅是绿色建筑特有的物质系统,同时 兼具文化属性及社会属性。 ⑥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是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不能自给 自足,需靠外力维持。 ⑦ 绿色建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一)绿色建筑的生态体系设计
e.城市的光环境 城市的光环境为绿色建筑带来照明和热量。但 是城市化也带来光污染,包括可见光(又称噪光)、 红外线、紫外线等引起的污染,在城市区域范围内 形成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f.城市的声环境 绿色建筑需要防止城市噪声的危害,避免噪声 妨害工作、休息、影响人体健康,给建筑物造成破 坏,影响生产活动使仪器失灵及影响生活和生产。 g.城市的环境污染 城市人口密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和废弃能量, 当其超过城市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时,则使城市环 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人群健康和城市景观带来负 面影响。所以要防止多种多样的城市环境污染。
生态城区与绿色建筑
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必然性
1. 2. 3. 4. 低碳生态城是推行生态文明的主要支撑者。 低碳生态城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 低碳生态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 低碳生态城)是“使生活更美好”的抓手。
生态城市建设的形势与任务
我国低碳生态城的主要特点与类型
1. 2. 3. 4. 5. 6. 7. 8.
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伴随着工业化,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 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发展正处于城镇化的高潮期。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有益于低碳生态城的建设。 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现行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形复杂、国土辽阔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必须走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深化国际合作。 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镇)必然是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社会公正。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能源选择与利用 节能技术应用 系统及设备效率 能量计量 自动控制与条件 系统运行与管理 水系统规划设计 给水
建筑材料
垃圾收集系统 创新设计
给排水设计
污水及雨水
非传统水源利用 太阳能热水利用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经验
经验四: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管理体系
•
管委会建设局下设绿色建筑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绿色建筑的标准导则编 制、设计成果审查、施工过程检查和工程验收、运营阶段监督等工作。 建立严格的绿色建筑相关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在生态城内从事绿色建 筑设计、图纸审查、施工监理、物业管理的公司实施资质管理,相关单位
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生态城区
深圳坪山新区
• •
位于深圳市东部。 辖区面积约168km2,2010年新区实际居住人口约60万 人,规划2020年新区建设用地规模为65.51km2。
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
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
说起绿色建筑同生态城市建设,那可真是咱们当下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哦。
你想嘛,现在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化无常,要是再不注重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建设,那以后的日子可咋个过嘛。
绿色建筑,说白了就是节能环保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比如说,用些环保材料,让房子冬暖夏凉;再比如说,安装些太阳能热水器、雨水收集系统这些,既实用又环保。
这样一来,不仅住得舒服,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生态城市建设呢,就更是不得了了。
它不光要考虑建筑环保,还要让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都和谐起来。
比如说,多修些公园绿地,让市民们有个好去处;再比如说,优化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这样一来,整个城市就像个大花园一样,既美观又宜居。
当然咯,要实现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努力,从规划、设计、施工到使用、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
不过嘛,只要咱们齐心协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咱们四川的每一个城市都能成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典范。
到时候,咱们就可以自豪地说:“看嘛,这就是咱们四川的绿色生态城市,安逸得很嘛!”。
浅谈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建议
3筑节能1E徐敏:浅谈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建议浅谈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建议徐敏(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安徽合肥230091)摘要: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特别对安徽省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并就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短板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发展短板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781(2021)01-0155-020引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重新定义了“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发展推广绿色建筑,是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升建筑品质的需要;是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更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1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将“Ecology*生态学)和“Architecture* (建筑学)结合,衍生出“Areology*生态建筑学),目前,被人们认可的最早的绿色生态建筑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主要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风力发电,废弃物及废水再利用等系统技术手段,从设计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
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相对较晚。
近 年来,国家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过颁布法规、制定激励机制、发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绿色建筑顶层设计,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二是制定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等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积极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筑工业化、健康建筑研究及成果应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初期的主要抓手。
为规范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自2007年起,35个省市陆续批准开展本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那么你对生态城市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生态城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生态城市的简介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关于生态城市概念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
使得城市发展的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毫无疑问,转型的方向就是发展生态城市。
”2012年11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总经济师、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城市转型已颇为紧迫。
“生态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100%的建筑都应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中国近几年要建50个生态城市,远期上百个,它们作为绿色建筑的摇篮和基地将会发挥巨大的地区性示范作用,从质和量上保证绿色建筑整体实现飞跃性发展。
”在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绿色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住建部副部长如此表示。
生态城市的特点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关系上。
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
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
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近年来,生态城市成为了人们越来越热衷的城市发展形式。
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基础、以循环为核心的城市,是一种更加环保、经济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这一发展趋势源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生态城市的城市绿色和生态建设。
一、城市绿色建设城市绿色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色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规划、绿化植物、水系设计、建筑节能和减排等方面来介绍城市绿色建设。
首先,从城市规划方面来看,城市规划的绿色要素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绿化空间、生态廊道等绿色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规划的属性化就意味着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以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绿化植物也是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组成。
在城市中添加绿化带和植物,除了美化环境,还能提高空气质量,并且有利于保持城市水源、降低城市噪音、净化水质等。
在新加坡生态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将“城市森林”定义为“一个人口密度高的现代城市,有很多绿色的而且温馨的人居环境。
”借用新加坡的表述,我们可以理解在绿化工程中,城市要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汇集雨水,减缓下雨过程所引起的污染。
水系设计也是城市绿色建设的一部分,针对城市排水不畅问题,我们可以提出建立人工河道、开挖城市水道、引入自然河道等多种措施。
在荷兰罗特尔丹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将重点放在城市水系的设计和规划上,将城市内部的河流与周边地区的湖泊、河道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与舒适度。
建筑节能和减排是城市绿色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城市能耗和排放。
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生态城市建设中,当地政府大量采用绿色建筑、节能灯具等技术,大大降低了城市的能耗和碳排放。
生态城市及案例分析
推进全域景区、景观建 组成部分、国际环境科
打造生态农业高地
注重农业标准化、产业 化、组织化、品牌化、 科技化发展,提升生态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率达到世
推制能术提动造化,高长向生提土兴智产高地海造线全利洋转和员用装型绿劳效备,色动率基推造生,地广船产改由智技率善,设景全旅旅,和链文融推产条体合动品拓联”旅向展动的游环,,大供境加打旅给与强造游从服会“格风务商多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将“生态城市”作为 一个重要概念提出。
什么是生态城市?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 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 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 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 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 居环境。
关系 协调
关系协调是 指人和自然 协调,城乡 协调,资源, 环境胁迫和 环境承载能 力协调。
2.生态城市的建设标准
社会 经济 自然
原则:以人为本,满足人 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方面的 需求,创造自由、平等、 公正、稳定的社会环境;
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一 切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 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实现 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 持续生产、消费、交通、 居住区发展模式;
恢复的河道
沿街的树木
设置城市溪流管理委员会以及 “溪流保护法令”,呼吁人们保护 溪流
投入城市基金保护溪流,减税法 案提高私有土地主继续照看和保护 河道的积极性
完善的基础: 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伯克利拥有长达400英里的主要污水处理管道,通过 建立专门基金库进行管道的周期性维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检测、 修理管道
绿色建筑
我
要
我
的 塔楼音内部乐
我
要
我
的
音乐
北京嘉铭·东枫产业园
我
要
我
的
音乐
项目简介
嘉铭东枫产业园
由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设 计的北京嘉铭东枫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成。项目由嘉 铭集团直接委托gmp设计。新建成的办公楼组团由 三座独立的体块构成,整个项目通过了LEED铂金级 认证。嘉铭东枫产业园办公空间可以进行灵活分隔 ,实现了自给自足、高效节能的功能组织原则。
,及时补充洁净新风,
,其对热量的回收率至少可达
并保证充足的氧含量。
80%。建筑内外部的各种管道也
都进行了包裹,并加装了气密
阀。夜深人静时,下水管道里
我 要 传来的我 水声的再不会惊音扰家乐人的
绿色建筑
被动式别墅实例:韩国
E+Green生态别墅
通过高隔热性和高密闭性的3
层玻璃窗的运用。窗户的密闭
性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流失,垂
位于北京东北四环798艺术区附近,由gmp·冯·格康,玛
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嘉铭东枫产业园于日前
正式落成。这是继嘉铭中心后,由gmp为嘉铭投资有
限公司设计建成的第二个项目,同样实现了最高的设计
施工品质,并将其贯彻至了每一个细节当中。这组新建
我
要创业企业办我公园区由三的座集约式的音建筑立方体乐构成,三
是研究生和博士生。 我们可以以南昌市为例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措施,通过设计进行被动式节能,
时能控制室内温度、湿
新鲜洁净的空气,再也不怕雾
度被,动让式人养体老体建表筑感实觉例舒:奥地利W霾e▼ls。被市新动立风式养系住老统宅院还实具例有:强奥大地的利回Inns
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人居条件,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核心,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构建符合自然规律、人文关怀、节约型和低碳经济的城市。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当前,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也引发了环境问题的加剧。
城市交通拥堵、工业污染排放和垃圾废弃物处理等问题,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交通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来降低城市对环境的负担,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1.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以及建筑自然通风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还应符合生态原则,如合理利用阳光和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质量。
2. 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交通流畅、减少排放,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还包括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3.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
建立起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体系,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循环经济还鼓励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例如规划设计的复杂性、资金投入的高成本、社会层面的认知问题等。
有关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案例
上海市•绿地集团总部大楼开发单位: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获奖奖项:2009年度第3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三星级★★★、美国LEED-CS 金奖项目概述:上海绿地集团总部大楼位于上海卢湾区南端黄浦江畔,占地面积8681平方米,大楼地上5层,地下3层。
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1-3层商业,4-5层是集团总部办公。
项目定位为绿地集团的世博“企业馆”、临近世博会的滨江建筑艺术精品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体现绿色建筑理念。
项目特点:■ 综合建筑遮阳系统■ 高效地源热泵系统■ 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 雨水中水综合处理系统■ 绿色节能照明系统■ 生态中庭设计■ 自然采光设计■ 自然通风设计■ 室外透水地面■ 新风自控系统■ 个性化地送风系统■ 屋顶花园设计■ 行为节能系统■ 实时监测展示系统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开发单位:重庆市建委、科委设计目标: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未来建筑认证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概况:“重庆•未来建筑示范中心”作为重庆市节能示范项目,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未来建筑,其建设成果及经验将在重庆今后的建筑中进行推广应用,项目须通过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评审。
总用地约3500平方米,可建面积约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4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控制在2500万元内。
陕西省•绿地西安绿色科技馆开发单位:上海绿地集团浐霸实业有限公司项目概述:项目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是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绿地集团低碳展示馆。
建筑总用地面积10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726平方米, 容积率0.71。
主要功能为:展示、接待(会议)。
项目亮点:■ 不用空调的建筑■ 通过被动式自然通风、热压式通风、地道风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技术手段,加上储能蓄热材料,实现场馆热舒适。
■ 建筑常规运行0能耗■ 多种形式采光实现建筑日间常规照明0能耗,加上多种形式再生能源利用,节能产能两方面实现建筑运行零能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春季刊简介
资讯
国内外前沿报道
评论
科学借鉴与因地制宜发展﹍﹍﹍﹍﹍﹍﹍﹍﹍﹍﹍﹍﹍﹍﹍﹍﹍﹍特约评论员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注意的问题。
认为一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另一方面应根据国情,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同时要积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体制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绿色建筑的教育和推广工作。
特约专稿
可持续建筑的挑战与2010年的香港﹍﹍﹍﹍﹍﹍﹍﹍﹍﹍﹍﹍﹍﹍﹍﹍黄锦星在2010年来临之际,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聚居在城市。
亚洲城市化的进程尤其快速。
如何培育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成为我们最为关键的共识。
作为紧凑城市形态的香港正在发展低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交通节能方面。
这种超高密度的城市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而香港的发展经历可以为其它一些亚洲城市借鉴。
香港努力在改善城市可居住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人均的碳足迹,由此作为热带气候下高密度建筑环境的典范。
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可持续建筑创新,其中包括政府在空气流通评估和城市气候图上的咨询研究、公众在建筑设计中创建有质量和可持续的建筑环境的努力、近期香港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成立。
台湾的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研究﹍﹍﹍﹍﹍﹍﹍﹍﹍﹍﹍﹍﹍﹍﹍﹍﹍林宪德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8%以上的台湾,建筑的节能减碳政策已成为其永续营建政策的一环,1995年第一次实施建筑节约能源设计法规与技术规范,至2009年前后经过六次强化节能规范的标准与适用范围。
1999
年建立了台湾新建建筑物之绿建筑评估系统,又称EEWH-NC系统,并制订《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推出《绿建筑标章》的认证制度,2009年完成都市热岛评估系统EEWH-HI与生态小区评估系统EEWH-EC,2010年即将完成高科技厂房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F以及既有建筑物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B,这些版本将构成一系列更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学术研究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节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
低碳建筑已成为建筑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但国内外学术界至今对“低碳建筑”并未作出明确科学的界定。
要科学地界定低碳建筑需要确定各类建筑低碳排放的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评估办法。
这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共同认真研究的课题。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邀请建筑界部分专家对住宅区减碳排放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绿色低碳住区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讨论稿。
讨论稿提出了“低碳住区”的技术要点,构建原则及减碳评估指标。
对住区建筑节能,节水,住区绿化,住区交通以及住区建造期、运行期的许多技术措施提出了量化的计算方法。
对住区各个系统的减碳减排放状况提出了评价办法。
讨论稿提出的评估框架体系试图为住宅区的减碳计算和评估提出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技术方法。
这是我们看到的国内第一个提出的系统的减碳技术评估框架体系。
这个讨论稿尽管是邀请各方面建筑专家经数次讨论而成,但这毕竟是“一家”之言。
讨论稿中所确定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对碳排放状况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既是讨论稿,稿中的论点、公式、方法就可能有不全面、不准确、不科学的部分。
这个讨论稿共有5章,核心内容是2~4章。
限于篇幅本刊将讨论稿最核心的2~4章全文发表。
希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美国的创新性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卡桑德拉·亚当斯
本文介绍了一些美国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发展前沿的创新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普林尼·菲斯克(Pliny Fisk)的原材料实验,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对夯土技术的现代化改革以及戴维·艾森伯
格(David Eisenberg)为了创新性建筑材料和方式所作出的努力。
本文同时介绍2家获奖的加州建筑公司Darrel DeBoer Architects 和Leger/Wanaselja, 在设计中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方法。
文章最后探讨了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的走向。
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朱颖心谷立静利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受到了各国政府大力的支持和推广,但不能忽视的是不分条件盲目采用BIPV将会导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太阳能光伏板生产含能与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收益,剖析了当前在BIPV的推广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指出正确运用BIPV以及在建筑里利用太阳能的策略和方法,避免不适当的应用导致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分析了在中国实现“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指出“零能耗”建筑推广的正确途径是面向农村住宅而非城市建筑。
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的法律基础﹍﹍﹍﹍﹍﹍﹍﹍﹍﹍﹍﹍﹍刘加平张卫华建筑节能事业具有社会公益性。
我国能源长期受国家补贴,反映在建筑领域,就形成了谁消耗的能源越多,谁享受的国家补贴就越多的局面。
很显然,这是不公平的。
目前的节能技术标准并没有考虑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性,也不属于法律体系,不能对行为主体设定法律责任。
本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的局限性,给出了编制节能技术标准的建议。
云南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柏文峰曾志海董民居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村镇居民的居住实体。
本文针对云南民居可持续营造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绿色乡土建筑理念以及相关策略,介绍了两种绿色结构体系的原理以及生土和原竹两种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方法,为民居建设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居住条件及抗灾能力、保持民居建筑特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文的绿色乡土建筑理念及其关键技术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对国内其它地区乃至国外的乡土建筑可持续营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寻大型公共建筑低碳发展之路﹍﹍﹍﹍﹍﹍﹍﹍﹍﹍﹍孙一民肖毅强王静低碳发展的要求已超越传统建筑节能研究的范畴。
探索大型公共建筑未来的发展道路应基于全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