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研究
产品进 出口总额 的 比例 。由于它剔除 了通货膨 胀 、汇率变动 等 宏 观总量方面波 动 的影 响 ,因此不 同时期 、不 同国家之 间都 具
有 可 比性 。 用 公式 可 以表 示 为 : ,( ) 其中 ,T C为一国某类产 品贸易竞争指数 ;X为该 国该 类产
、
( 一 ) 中 国 大豆 生 产现 状
数据来源 :联合 国粮农组织 h t t p :/ / w w w . f a o .o r g 从表 2可以看 出 ,中国大豆产业的贸易竞 争指数 1 9 9 7年 以 来一直接近 一1 ,并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 ,而其他三 国的贸易 国传统 出口创汇产 品 ,从 1 9 9 6年我 国成为大 豆净 进 口国开始 , 竞争指数都接近 l , 这说 明与其他三国相 比,中国大豆的国际竞 短短 十几年 的时间内,我 国大豆进 口量剧 增到 5 8 3 8万 吨 ,成为 争力 较差 ,并且有逐年减弱的趋势 。 世界 上最 大的大豆进 口国。 三、提升我 国大豆国际竞争 力的政策建议 二 、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比较分析 ( 一 )依靠科技进 步,提 高大豆单产水平 目前在 国际竞争力 分析 中用 到的指标 主要是 国内市场 占有 利用科技 的力 量来提高 单产水平 产业竞 争力有效 途径 。一 率 、进 口国市场 占有率 、国际市场 占有率 、贸 易竞争 指数 。从 方面要重视大豆相 关的科研 工作 ,开发优 质高产 品种 ;另一方 中国是世界上大豆最 大的进 口国和 消费 国来 分析 ,在此 仅就 国 面,要加大科研投入 , 要 对优 良大 豆品种培 育和推 广 ,改善耕 际市场 占有率和贸 易竞 争指 数两个指 标进行 国际 比较 ,从而分 作的技术 和方式 ,让科技对产业进行推动 ,让 它更具竞争力 。 析我 国在大豆市场 的竞争力强弱。 ( 二 )发展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增 强农 户组织性 ( 一 ) 国际市场 占有 率 我国生产大豆多为小农模式 ,这种经 营方式在大豆 的生 产、 国际市场 占有率 指 的是 针对某 一特定 的产 品,在 世界 出 口 流通 、加工环节都 造成 了许 多不便 ,这 样对我 国大豆生 产造成 总额中一个 国家所 占的比重 ,如果 比重上升 就说 明该 国该 产业 了严重的制约。所 以 通过发 展农 民经济合作 组织来增 强农户 或产品的出 口竞争力增强 ,反之则意味着竞争力 的减弱 。 组织性是很有必要 的。这 样不仅 可 以降低 生产成本 ,节 约资 源 用 公 式 可 以表 示 为 消耗 ,还可以降低 交易成本 ,提高产业竞争力 。 其 中,表示 i 国j 商品 的国际市场 占有 率 ,表示 i 国j 商 品 ( 三) 突出非转基 因的品质特 点,限制转基 因大豆的使 用范 的出口额 ,表示 J 商品的世界 出 口额 。
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摘要我国大豆进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较高的比例,但是大豆出口比例较小,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本文从进出口总额、出口市场分布、国际市场占有率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钻石模型的五大要素,即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出口企业战略和政府作用、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机遇与政府行为分析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本文选用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政府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作为解释变量。
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回归估计,研究得出: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政府对农业R&D经费的支出金额、农户规模、科技投入等均对我国大豆的出口国际竞争力产生很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是科技投入、政府政策支撑、农户规模等是影响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基于实证模型,本文分析了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升我国大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技术;显示性比较优势Soy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our countryAbstractChina's soybean imports occupy a higher proportion in global trade, but smaller soybean export, soy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s weak, this article from the total value of import and export, the export market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five elements of diamond model, namely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conditions, market demand, export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government role, soybean industry and secondary industry,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accounted for, the district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government spending on agricultural R&D spending amount, scale of farmers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Selection 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C)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empirical regression estimat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rtion, the district agricultural labor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and the amoun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agricultural R&D spending, farmers scal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oybean export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especially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farm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soybean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soybean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soy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Technology;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目录摘要 (1)目录 (3)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 (5)1.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 (5)1.1.1进出口总额 (5)1.1.2出口市场分布 (6)1.1.3国际市场占有率 (6)1.2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7)1.2.1生产要素条件 (7)1.2.2市场需求条件 (7)1.2.3出口企业战略和政府作用 (7)1.2.4大豆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 (8)1.2.5机遇与政府行为 (8)2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9)2.1样本和数据 (9)2.2被解释变量 (9)2.2.1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9)2.2.2 贸易竞争力(TC)指数 (9)2.3解释变量 (11)2.4模型构建 (11)2.5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12)2.5.1回归估计 (12)2.5.2单位根检验 (14)2.5.3协整检验 (15)3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5)3.1政府对大豆产业的重视失衡 (15)3.2大豆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16)3.3种植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 (16)3.4屡遭技术性壁垒 (16)4提升我国大豆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7)4.1加强政府对大豆产业优惠政策支持 (17)4.2实行大豆产业化生产和订单农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17)4.3发展大豆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17)4.4 利用非转基因优势打造绿色盾牌 (18)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20)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1.1我国大豆产品出口发展现状1.1.1进出口总额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表1-1和图1-1可见,1995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仅为67.39万吨,2014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161.02万吨,是1995年的106倍之多,可见其较快的增长总量。
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1 9 9 9 -2 0 1 0 年的统计数据 , 运
用 市场 占有率 、 显示性 比较优 势指数 、 贸 易 专 业 化 指 数 3项 指 标 对我 国大 豆 的 国 际竞 争 力 状 况 进 行 较 为 全 面 的 定量 分 析 。本 文选取美 国、 巴西 、 阿根 廷 作 为 比 较 对 象 , 对 我 国大 豆 的 国 际 竞
廷 大 豆 的 国 际 市 场 占 有 率 不 断 攀
升 ,也 具 有 很 强 或 较 强 的 出 口竞 争
力 : 而 我 国大 豆 的 国 际市 场 占有 率 很低 , 其 MS值 一 直 低 于 1 %。 说 明我 国大 豆 的竞 争 力 很 弱 。
数据来源 : 联合 国 C O MT R AD E数据库
1 我 国大豆产 业 的发展 现状
大豆 原 产 于 中 国 , 已有 5 0 0 0多 年 的栽 培 历 史 。二 战 爆 发 后, 我 国开 始 大 规 模 种 植 大 豆 。 2 0世 纪 4 O 5 0年代 , 我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大 豆 生 产 国和 出 口 国 。但 从 1 9 9 6年 开 始 。 这 种格 局 发
争 力 进 行 比 较分 析 。
生 了根 本 性 转 变 。表 1 显示 1 9 9 9 2 0 1 0年 我 国 大 豆 的 种 植 面 积
3 . 1 国 际 市场 占有 率 ( MS)
和产量 。十年里 , 我国大豆的种植 面积 和产量几乎没有增长 , 甚
至还 有 下 降 的趋 势 。
该产 品出 I = I 竞争力一般 ; 若 MS < 5 %, 表 示 该 产 品 的 出 口竞 争 力 很 弱 或 完 全没 有 出 口竞 争力 。如 表 4所 示 。
种植大豆年度总结
一、前言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提升。
本文将对2023年度我国大豆种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种植面积与产量1. 种植面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约为7000万亩,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46%。
2. 产量2023年,我国大豆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较上年略有增长。
其中,东北地区产量约为9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
三、种植结构及品种1. 种植结构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结构不断优化,高蛋白、高中油产量品种逐渐成为主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高蛋白大豆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高中油产量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0%。
2. 品种在品种方面,我国大豆品种繁多,主要分为黄大豆、黑大豆和青大豆三大类。
其中,黄大豆品种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是我国大豆种植的主要品种。
四、存在的问题1. 单产较低尽管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单产水平相对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原因包括: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不足。
2. 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大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区大豆品质较差,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这与种植者对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关。
3. 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大豆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
部分病虫害如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蚜虫等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需加强防治。
4.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际大豆市场的不断变化,我国大豆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一方面,进口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国内外大豆加工企业竞争激烈,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品种选育加大对高蛋白、高中油产量大豆品种的研发力度,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
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摘要:大豆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大豆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世界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大豆的竞争力仍然较弱。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影响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生产条件、科技水平、贸易模式等,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改善中国大豆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政策环境,生产条件,科技水平,贸易模式一、前言大豆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对大豆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全球范围内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大豆生产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也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之一。
中国大豆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世界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大豆的竞争力仍然较弱。
因此,研究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推进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影响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生产条件、科技水平、贸易模式等,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改善中国大豆竞争力的建议。
二、中国大豆产业现状1、产业发展历程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家出于战略需要,推行“饱食思深远”政策,重点发展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等领域。
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大豆种植。
第二阶段为80年代至20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农村包产到户”和“分税制”等一系列措施,大幅度激发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和生产热情。
此外,我国还对进口大豆实行高额关税和低配额措施,保护了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
认清我国大豆产业形势,提升大豆产业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公认 的大豆原产国 ,也是大豆生产和消
费大国。但我国的大豆产业近年来受到 巨大的冲击 ,发 展步履维艰 ,市场失控 ,资源优势丧 失,正在陷入极不 安全的境地 ,已经影响到 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和谐社
等 ,这是大豆产业发展 的战略制高点。整个行业的竞争
不仅仅是加工行业的竞争 ,包括仓储、物流等在 内的产 业链的关键环节 的竞争更 加激烈 。这些环廿| 恰是 中国
国内的大型加工企业在不 断成长 、成熟 ,开始与国
际跨 国公司争夺 国内市场 ,并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跨国 公司在 中国加工行业的战略融资或控股 已基本完成 ,开 始 向产业链 的下游 延伸 ,包 括码 头、仓储 、物流设施
作者简介 :李建兵(9 1 17 ~ ) ,湖南I 澧县人 ,学士 ,农艺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农产品营销和农业信息化 。 晦
万t 。2 0 年种植面积1 34 / 年 04 4 8万亩 ,是近4 年来的最高 0 水平 。20 年种植面积为18 5 06 3 7 万亩 ,,进 口量 已增加到2 2 万t ,g 2 0 年 8 7 ,是 当年 国产大
豆 的1 倍 。2 0 我 国大豆 的进 口量首次突破3 0 万t . 8 07 00 。 国外大豆的大量涌入 ,严重挤兑 了国产大豆及其他油料 作物的市场 ,直接导致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生产相对 过度 ,豆农及油料作物种植者 的收入 无以为计 。同时 , 以国产原料为加工对象 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 ,尤其是大 豆加工企业 经营 困难。国外企业与资本大举进入 ,隐伏
中 国 食 物 与 营 养
20 年第 1 期 08 1
F o n o da dNurto ia ti ni Chn i n No. 1 2 0 1. 08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思考
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思考【摘要】当今南北美洲垄断世界大豆出口量,形成两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
而自1996年起,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呈现递减趋势。
文章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大豆贸易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的结论。
基于大豆贸易格局演变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大豆贸易竞争力丧失的原因,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经营方式,加强大豆产业支持力度,对大豆进口进行适当控制及发挥大豆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大豆产业;大豆贸易;国际竞争力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曾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出口国。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却大量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自1996年以来,世界大豆格局发生演变,我国大豆进口量以高速度逐年上升,过于依赖进口对我国的大豆产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害。
一、我国大豆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一)当今国际大豆贸易的格局2010年排在世界大豆进口国前二十位的国家主要为亚洲、欧洲国家,其中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701万吨,居第一位,进口量超过前二十个国家的进口总量的50%,并且远远超出居第二位的欧盟,成为进口大豆最主要的国家。
[1]2010年在世界大豆出口量前二十位的国家中,排在前四位的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四国出口总量所占前二十位国家出口总量的比例超过90%,可以认为南北美洲垄断了世界大豆的出口量,在大豆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也说明从2004年开始形成的南北美洲两分天下的寡头垄断格局依然保持。
排在第一位的美国的大豆出口量为4235万吨,占二十个国家总出口量的45.51%,出口额为1858627万美元,占二十个国家总出口额的47.00%;排在第二位的巴西出口量为2586万吨,占比27.79%,出口额为1104300万美元,占比27.93%,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而且从出口价格来看,巴西的价格略低于美国,更加有利于大豆的出口。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
中国大豆之争的感想与启示中国大豆之争,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深刻较量。
这场斗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想和启示。
一、感想1.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揭示了我国在粮食生产上的不足。
这使得我们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自给率。
2. 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危害美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巨额补贴,使得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导致了中国本土大豆种植业的衰落。
同时,国际资本的垄断也使得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受到限制。
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发挥调节作用,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行为。
3. 多元化进口的重要性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国家。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多样化的进口渠道,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在外交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启示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2.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不公平竞争和垄断行为。
对于外国政府对农业的巨额补贴,我们应该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合理的市场待遇。
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防止国际资本的垄断,确保我国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3. 多元化进口策略为了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我们应该实施多元化进口策略。
通过拓展进口来源地,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
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近年来,中国大豆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大豆产业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
为了保持和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深入研究其竞争优势和劣势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益于其丰富的资源优势。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为大豆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中国大豆产业在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其次,中国大豆产业在市场需求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人口众多,对大豆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巨大,这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日益增加,大豆及其制品作为富含营养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中国大豆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大豆产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得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较弱。
其次,中国大豆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农业基础设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也不容忽视。
为了提升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品种改良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与国际大豆产业的交流合作,借鉴其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中国大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政府在政策层面也应该加强支持和引导。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大豆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鼓励农民参与大豆种植,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收益能力。
同时,加强大豆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之,中国大豆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研究
2、国内支持政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 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仍有待加强。
3、贸易壁垒:部分发达国家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限制了我 国农产品的出口。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突破,甚至面临被挤出市 场的风险。
2、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同时,加 强农业环保和绿色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参与国际竞争
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多元化出口渠道。同时,加强与 国际农业合作组织沟通与交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结论
3、价格优势:我国农产品价格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人民币升 值和国内成本上升,这种价格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技术 含量和附加值,是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关键。
五、影响因素分析
1、农业生产模式: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时,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4、价格优势:我国农产品价格具有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正逐渐减弱。主 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国内成本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
六、提升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业生产模式调整:推广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次演示采用了国内外贸易统计数据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数据,以定量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首先,我们从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等权 威机构收集了相关数据。然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处理,确保数据准确性 和一致性。最后,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更直观地反映我 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问题。
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3年第6期·总第228期·69 【产业经济】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张美晨 李 爽(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 要]基于对2001—2011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和进出口状况的回顾,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法对2001—2010年的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其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的原因,提出充分发挥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优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等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大豆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大豆贸易;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52 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69-03 作者简介:张美晨(1991-),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李爽(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
基金项目:2012年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非转基因大豆的故乡,黑龙江省则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非转基因大豆产地之一。
非转基因大豆营养价值高且绿色健康,因而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在国外转基因高油大豆大量进口的严重冲击下,国产大豆进出口贸易倒挂现象日益加深,黑龙江省大豆贸易存在的此类问题尤为突出。
一、黑龙江省大豆的生产状况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我国排在前四位的大豆主产区依次是黑龙江、山东、河南和内蒙古。
由于黑龙江省具有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大豆产量远高于其他三个省区。
201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3200万亩,总产量达到152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5321 8万亩,总产量达到558万吨,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36 71%。
2011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14亿亩,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降至4802 6万亩。
昂贵的贷价—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研究
大 有 1 8公 斤 ,仅 为世 界 平 均亩 产 的 农 业 发 展模 式 ;将 基 因 工程 为 核心 门修 建 了一 条 “ 豆 铁 路 ” ;建 立 0 策 ,低 价 提供农 业 用 地 ,以吸 引外 资 发 展 大 豆 生 产 、 灌 溉 ,建 设 仓
储 、加 工 和服 务 体系 。这些 措 施 的 产 量迅 速增 长 ,大豆 及 其 制 品的 出 居世 界 第二 。
础 研 究和 品种 改 良 、栽 培 技术 和 技 的采 取 确 保 了
术 推 广 方 面 投 入 很 少 。而 美 国 7 美 国 大 豆 产 业 0 年 代 就制 定 了 国家 大豆 发 展计 划 , 世 界 第 一 的 地
8. 0 l 4 9 O2 8. 2 l 9 7 34
发 展 。 14 9 9年 建 国 以来 , 由 于 片 服 务 体 系 ,保
面强 调 以粮 为纲 ,忽视 大 豆种 植 , 障 大 豆 生 产 和 把 大 豆 只作 为小 作 物对 待 ,国家在 贸易 的 顺 利 发 水 利设 施 、农 田基 本建 设 、大 豆基 展 。 这 些 措 施
四是 盲 目进 口促使 价 格 下跌 , 致 豆 粕 、豆 油 进 口猛 增 ,从 而 冲击 0万 加 工 企 业 职 响 ,农 民 对 大 豆 重 视 不 够 ,规 模 进 一 步挫 伤农 民种 植 大豆 积 极性 。 国 内 产 业 ,影 响 3 小 ,生 产 条件 差 ,大豆 大 多种 在 地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来 ,随着 畜 牧 业 工 的利益 ;限 制转 基 因大 豆进 口会 二 是 受 追 求 粮 食 高 产 政 策 影
问徘 徊 。2 0 0 1年 我 国大 豆 亩 产 只 技设 备 应用 于农 业 生 产 ,形 成 准确 6 % 、 美 国 的 6 % 、 阿 根 廷 的 的 现代 生物 技术 应 用 于农 业 领域 , 9 1 6 % 和 巴西 的 6 % 。近 年 来 ,我 培 育 抗 除 草 剂 和 病 虫 害 的 高 产 品 2 0
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1引言1.1问题的提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1/4,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五”期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从27.9亿美元增加到69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农产品出口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1%。
近几年,世界各国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力度有增无减,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技术壁垒越来越多,食品农产品的出口门槛越来越高。
特别是2006年以来,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加剧、人民币大幅升值、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欧盟实行新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实施,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山东省的水产品、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争优势并不单单取决于价格,许多非价格因素对农产品的竞争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品牌、质量、营销手段等。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出口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出口产品质量差、加工程度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等,导致出口均价下降,屡遭进口国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倾诉等。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如何强化和利用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优势,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及整个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现阶段山东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从而寻求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这将为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并为其他省份农产品出口贸易提供参考和借鉴。
山东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 国外相关研究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出并加以深入研究始于西方,对国际竞争力问题真正有意识的关注,首先不是来自学术界,而是实业界和政府。
日本政府最早提出企业竞争力问题,并进行了广泛的关注。
黑龙江垦区大豆产业竞争力SWOT分析
基 地之 一 , 其大 豆 种植 生 产 在 全 国大 豆 总 量 中 占 有 重 要 的地 位 。然 而 ,0 8年 以来 , 20 豆农 及 大 豆 相 关企业 均经历 有关 其“ 生死存 亡” 的国际 大豆价 格 的巨 幅波动 。分析其 大 豆产业 的优势 、 势 、 劣 机
遇 和挑 战 , 助 于认 清思路 , 有 明确 方 向 。
和科技 兴农 战略 , 优化 品种 , 推广模 式化高 产栽培 技术 , 推行规 范化 、 标准 化作业 。黑龙 江垦 区种植 面积 占 全 省 比重 的 1 . , 产 产 量 却 占到 48 生
1 . , 明黑龙 江 垦 区大 豆 生产 有 一 定 的规 模 77 说
优势。
1 3 生 产 潜 力 .
色大 豆 的生产 。加 之垦 区所拥 有 的丰富劳 动力 资 源、 设施 资本 资源 和品种 技术 资源 , 以及现 代化信 息资源 , 为垦 区 大豆 生 产提 供 了 良好 的资 源 禀 赋
条件 。 1 2 生 产 规 模 .
外是 持 肯定 态 度 的 , 以 , 非转 基 因 角度 来看 , 所 从 黑龙 江垦 区大豆 有着一 定 的生产潜 力 。
表 1 大 豆单产情 况对 比
年份 美 国
2 5 . 6 2 6 . 6 2 5 . 6 2 2 . 8
th ・ m
巴西
阿 根廷
2 3 . 4 2 5 .8 2 4 .6 2 8 .O 2 9 .1 27 . 3 2 6 . 8 2 8 . 2
中 国黑 龙 江 黑龙 江垦 区
黑 龙 江 垦 区 作 为 黑 龙 江 省 规 模 化 、 械 化 种 机 植 的 示 范 基 地 , 是 现 代 农 业 的 典 型 区 域 , 大 豆 也 其
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豆出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产品之一。
然而,在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大豆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因此,在大豆出口的过程中,提高我国大豆产品的竞争力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分析1.价格竞争力较弱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大豆产品,我国大豆产品的价格并不占优势。
一方面,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大豆产品价格优势较为明显,这些国家的大豆产品通常采用机械化种植,从而获得更低的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大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成本较高,比如,人工成本、肥料费用、农药费用等,均高于美国和巴西等国家。
因此,我国大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受到限制。
2.质量与品牌优势不明显我国大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质量和品牌优势不明显,这也是我国大豆出口无法与国际市场的主导品牌竞争的原因之一。
在质量方面,一些国家如美国生产的大豆种植面积更广,其种植的大豆品种,品质均较为优良,且粮食质量一直处于良好的水平,经过长期的种植和生产,产品品质得到了保证。
在品牌方面,我国大豆产品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同时在一些消费者心目中,有关我国大豆的品质和口感的认知显然还不够充分。
3.营销渠道相对单一我国大豆的出口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贸易公司和生豆进口商进行销售,而国际市场上大豆产品的品种和渠道比较多,而且整个大豆产业链非常长,因此,如果我国大豆产业无法建立起多元化的营销渠道,那么这将会限制我国大豆产品的出口发展。
二、提高我国大豆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1.开拓新的营销渠道要想使我国大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开拓出口和国内市场之外的新渠道。
因此,可以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平台,在海外市场上推广和销售我国大豆产品。
另外可以积极争取通过自贸协定、贸易协定等方式协调谈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在目标客户群中树立起我国大豆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其竞争力。
中国大豆产业调查报告
要大豆产业是包括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及相关服务活动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
大豆产业链条在大宗农产品中是最长的,涉及种植、加工、食用油供应、饲料、养殖、肉类生产、菜篮子工程等。
但是,近几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大豆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甚至遭遇到了困境。
一方面,国内大豆生产萎缩,大豆自给率下降至40%以下;另一方面,外资携其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实施对我国大豆产业关键环节的控制。
根据我国大豆产业的链条性特点,研究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问题可以从大豆生产、大豆加工和大豆贸易三个环节展开。
在大豆加工环节,大豆自给率和国内大豆价格是主要的评价指标。
我国大豆自给率低于40%,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我国大豆价格波动剧烈,尤其是受到进口大豆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国内大豆企业损失严重。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大豆加工环节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改进的“钻石”模型来评价。
我国大豆产业加工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压榨产业的资本构成中,外资成为绝对主导。
外资控制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目标有三个:一是向中国销售更多的大豆;二是消灭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三是让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
关于我国大豆贸易安全的评价集中在大豆定价权的分析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大豆消费量在3000万吨以上,中国企业却一直不能参与国际定价,而只能在CBOT从事期货交易,被动接受CBOT设定的价格。
美国已垄断了世界大豆出口市场90%以上的贸易份额,他们掌握着国际大豆市场的定价,为此中国进口商在采购进口大豆问题上仍是受市场所调节,特别是那些大型的依靠进口大豆来维持全年生产的压榨企业,在大豆进口贸易中遭受着巨大的损失。
对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综合评价结果是:依赖性评价偏向于较高风险,基础性评价偏向于安全弱势。
我国大豆产业不安全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需求的诱致,另一方面是制度的缺失。
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大豆生产及进出口方面的具体实际,首先考查了国产大豆的生产和进出口情况,简要介绍了大豆生产与地区分布,对“大豆危机”做了简要解释并指明了研究意义;其次,对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竞争力原因对策1 研究背景1.1 生产简况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之一。
中国大豆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其产量一直居全球前列。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
然而,这种情况在1995年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进口的趋势越来越猛。
80年代以来,国产大豆生产有了较好的发展。
然而,从1994年到2001年这8年中,我国的大豆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单位:万吨)。
从2002年起,我国农业部制定并启动了“大豆振兴发展计划”。
2004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9590万公亩,总产量为1741万吨,每公顷产量1815千克,201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23亿亩,同比减少1520万亩,减幅11.0%。
[1]1.2 大豆危机目前,我国大豆正在面临一场从未有过的危机,这场危机让每一个种大豆的中国农民直接感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压力。
早在1996年,我国就已经走出“传统的大豆出口国”的角色,转而成为“大豆净进口大国”。
国产大豆的产量由原来世界首位,退居为世界第四位。
“大豆危机”这个词由此产生。
[2]2 问题影响由于国内大量减产,我国大量进口大豆使得国内大豆价格波动严重,对市场造成较冲击,这不仅打击了豆农的积极性,也使得国内加工企业受到影响,损失惨重,对我国的大豆产业来说,无意是雪上加霜。
大豆产业面临的危机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首先,影响到大豆主产区农民的增收。
由于国内大豆价格的波动,影响到生产者的收入,这使得更多的农民放弃种植大豆,而使得大豆进一步减产,行成恶性循环的怪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中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以及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测算出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的大豆产业的市场占有率、RCA指数、TC指数,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一直很弱或者说是根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结论。
然后详细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例如政策性因素、生产技术因素、贸易环境因素等等。
最后提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绿色大豆生产、合理控制大豆进口等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地理方向Abstract: 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actuality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about the soybean industry in China; computes the market share, the RCA and TC index about the soybean industry in America, Brazil, Argentina etc.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ower of Chinese soybean industry is very feebleness or we could say there is no competition power in our soybean industry at all after assessing and analyzing the competition power of ours. After that, this article analyses in detail the factors which effect and restrict the soybean industry in China, such as the policy, the technique of production, the circumstance of trad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ower of our soybean industry, for instance: cultivating the variety of soybean with high quantity and good quality; developing the non-transgenic soybean; controlling the import of soybean equitably and so on.Keywords:Soybean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Power;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我国曾是世界大豆的最大出口国和生产国,总产量曾占世界的80%~90%以上,而现如今,中国大豆产业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我国在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等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我国大豆停滞不前的时候,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他保健功能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识。
在20世纪末短短的5年中,就召开了3次世界性的学术会议,专门研讨大豆对人体的各种保健效用及大豆产业的发展问题[1]。
在2005年5月11日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大豆食品发展论坛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术大会大豆食品分会成立大会”上,有关专家表示,科学的进步和科技先进推动“大豆食品热”,面对全球大豆食品产业的加速发展,作为大豆的故乡,我们应该科学地重新认知自然赋予人类的大豆的巨大价值[2]。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大类:一类是世界大豆贸易的研究。
我国学者陈应志(2004年)主要分析了世界大豆的生产及贸易情况,并指出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的总体格局是:面积稳步增加、单产趋于平稳、总产量显着提高、贸易日趋活跃;第二大类是研究中国大豆生产、消费及进出口状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豆问题研究》课题组从大豆的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研究了大豆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农业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基本情况;第三大类是中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分析。
周应恒、邹林刚(2005年)在对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实施差别化策略带来可观的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培养起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
而利用竞争力指数分析大豆产业仍然是空白。
本文则通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贸易竞争指数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案,从而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大豆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
在20世纪40~50年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然而,从1996年开始,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且进口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
1996年~2005年的10年中,进口量增长了24倍。
现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3]。
世界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大豆由于它丰富的营养,是人类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又是动物的重要饲料,所以世界各国对大豆的需求具有普遍性[4]。
大豆生产遍及世界,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最大。
2003年世界大豆的收获面积达到8369.5万公顷,产量达到万吨[5]。
多年来,世界大豆产量一直居各类油料作物之首。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是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由表一可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近一半,出口量占世界的70%。
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生产和出口上仅次于美国。
而我国的大豆产量则一直居于第四位,且产量较为平稳。
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国有中国、欧盟、日本、南韩、墨西哥、德国等。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世界大豆的总进口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欧共体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地区,每年进口大豆1400万吨左右。
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共体的第二大豆市场。
表1 世界大豆主产国产量表单位:万吨年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合计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591764787318746072227506786774826678850182822568231626393131309932733906427752024979502012441120195020002120260030003550330036503900135113231474151514251541154116511650176016901108011237133811410613866149201631416960168301889018892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1.2.1 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1.2.1.1 生产现状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几乎遍及全国,常年种植面积最大,占粮食耕地面积的8%~10%,位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并且我国种植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
在油料作物中,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60%。
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山东,西至新疆。
现阶段主要产区有:东北三省、黄淮海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北大豆产区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45%~5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直到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4万公顷,产量达万吨,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1%和47% 。
1994/1995年度产量创记录地达到1600万吨,随后几年,大豆生产量徘徊不前,2002年开始出现较大增长,2005年达1690万吨。
1.2.1.2 消费现状从大豆的消费结构看,我国大豆消费需求主要包括压榨、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种用及出口等方面。
2000年,大豆消费总量是万吨,其中榨油消费量为万吨,占总消费量的%;食用和工业用大豆消费量则占消费总量的%,种用及消费量仅占%。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首先是大豆压榨需求增幅极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对豆油、豆粕的需求出现持续快速增长。
其次,大豆的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也一直稳步增长。
2 我国大豆产业的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从近几年进口大豆的来源看,美国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其次是阿根廷与巴西。
2001年6月6日国家出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理》以后,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发生转移。
由表二可知,美国的部分进口市场份额开始转移到阿根廷和巴西,进口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份额由2001年的%降低到%,但相比之下美国仍然保持着我国大豆第一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到2003年,巴西超过阿根廷成为我国大豆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大豆进口总量的%,阿根廷占%,加拿大居第四位,占%。
表2 我国大豆的对外贸易地理进口方向单位:%20012002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数据来源:《2004年中国商务年鉴》;由作者计算得出伴随着世界大豆的快速发展,大豆贸易量也不断扩大。
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改革初获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导致大豆需求量快速增长。
尽管供应量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由于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缺口还是逐渐显露了出来。
终于在1996年,跃过了临界点,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图 1 我国大豆历年进出口量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由图1可知,自1996年开始,我国大豆进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由1993年的10万吨进口量增长到2005年的2659万吨,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我国大豆的出口量基本是在平稳中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3 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市场上,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MS)来判定。
故可以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进行比较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相同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