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1. 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解决哲学问题
2. 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3. 强调社会现实对于个体思想和感情的影响
4. 认为宗教是对人类的虚假安慰,应该被消灭
5. 提出“病态的自我意识”概念,认为个体应该减少对自我意识的依赖
6. 批判庸俗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物的本质”概念
7. 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8. 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解放劳动来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
9. 批判教条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提出“反思辩证法”观念
10. 倡导艺术的自由和独立性
11. 提出“全面人”观念,认为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片面追求一种特定的能力。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1.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就像把星星的闪烁归结于萤火虫的屁股发光,只看到表面的相似,却没深入本质的区别。
2. 费尔巴哈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这就好比看一只猫,只看到它的毛和尾巴,却不懂它的灵性,是一种片面得像纸一样薄的理解。
3. 他不懂得把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就像一个厨师只看菜谱不做菜,以为知道菜名就了解美食了,简直是异想天开。
4.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像是一个没有上紧发条的机械人偶,能动的方面被他机械地理解了,缺了那股子让它真正活起来的劲儿。
5. 他看待人的本质,就像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人,好像人都是从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标准件,忽略了人的社会历史性这个超级大变量。
6.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可他那方法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一条腿就以为知道大象全貌了,幼稚得很。
7. 他的理论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就像一艘在大海上失去舵手的船,完全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在错误的海洋里瞎晃悠。
8. 费尔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就像从漫画里走出来的纸片人,没有血没有肉,脱离了现实世界丰富的社会关系这个大舞台。
9. 他对于人的理解,如同把人当作没有情感的石头,只看到人的物质性,却忽略了人在社会交往中的热情似火的那一面,真是冷若冰霜的看法。
10. 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像是把宗教当成一个空壳,以为把人的本质从里面抽出来就看透宗教了,这简直是把宗教当成了可以随意拆卸的积木。
11. 他在理解人的感性活动时,就像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去解读交响乐,完全听不出其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的波澜起伏。
12. 费尔巴哈的哲学,就像一把没有锋刃的剑,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根本无法斩开那些纠结在一起的矛盾之网。
13. 他看待社会关系对人的塑造,就像把人当成面团,以为随便捏捏就能成型,而忽略了社会关系这个大蒸笼里的高温蒸汽才是真正改变人的关键因素。
14. 费尔巴哈的观点在面对人类社会的动态变化时,就像一只乌龟在和兔子赛跑,慢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在慢悠悠地按自己的节奏爬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主义理论家,以其对宗教的批判和人类本质的探索而闻名。
他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启示: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1.1宗教是人类对神秘力量的幻想和虚构,是人类内心需求和欲望的投射。
1.2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通过塑造道德和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
1.3宗教的虚假性导致人类沉迷于超自然力量和幻想中,削弱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改变。
二、人类本质和存在问题:2.1人类本质是社会的产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2.2人类的理性和欲望是构成人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经济基础决定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2.3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物质需求和满足人类的欲望,而不是寻求超自然的拯救和满足。
三、宗教对人的本质反映的否定:3.1宗教将人类的力量和能力投射到超自然的神明上,使人类自身的能动性被否定。
3.2宗教将人类异常化,把人类的本质和幸福寄托于来世,忽视人类当前的现实需要和幸福追求。
3.3宗教的阶级性质使得它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削弱了人类的社会觉醒和革命行动的可能性。
四、从宗教到人文主义的转变:4.1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和超越,人们可以重新发现人类的自由、自主和创造能力。
4.2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平等和团结,同时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以改善人类的社会条件和幸福。
4.3人文主义鼓励个体追求理想和自我实现,同时重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从而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和文化。
五、费尔巴哈对后世影响的评价:5.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对宗教、哲学和意识形态的批判方面。
5.2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存在主义、人性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哲学流派也有重要启发作用。
5.3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现代宗教和新兴宗教运动有一定影响,促进了对宗教认同和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1. 生平简介:出生、教育背景、职业等。
2. 思想发展历程:早期影响、后来的研究方向和成就等。
3. 主要思想:唯物史观、人类解放、批判理论等。
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1.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和深化。
2. 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贡献。
3. 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启示。
三、费尔巴哈对后世影响
1. 对现代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影响。
2. 对后来批判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3. 对当代左翼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启示。
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争议与评价
1. 被指责为唯心主义者和反动派,其实质是什么?
2. 他对当代社会变革是否有指导意义?
3. 他在当今世界上是否仍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费尔巴哈作为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其思想对现代社会变革和批判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他的思想也存在着争议和局限性,需要我们审慎评价和继续探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 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 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 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
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宗教的本质,强调了人类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和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和背景
1.出生和早年经历
2.学术背景和对哲学的热爱
二、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1.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2.上帝和宗教的虚构性
3.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
4.宗教的本质是人类的投射
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对于宗教思想的批判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
2.唯物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对于自由意志的思考
四、费尔巴哈对于哲学和宗教的影响
1.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后现代哲学的贡献
3.对于宗教研究和宗教思想的批判
五、费尔巴哈的贡献和争议
1.对于宗教的批评和解构的重要性
2.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3.对于个体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4.被认为是无神论者的争议
六、结论
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宗教思想和个体解放的重要性
3.对于人类自我认知的启示
以上仅为费尔巴哈的提纲,你可以根据你想要强调的内容和论点进行修改和发展,来创作1200字以上的文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明确的提到了感性的人的活动,这一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同时还说以前的哲学家不理解什么是实践而马克思在这里把他所理解的实践概念就定义为了感性的人的活动。
大家好,今天落齐读书分享的经典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篇提纲很简短,只有十一条,字数不到1500字,却是理解马克思不得不读的篇章。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这篇著作的出世也离不开恩格斯的慧眼,当年马克思写出这篇提纲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笔记,记录零散的想法,并不打算发表。
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他的遗稿,于是发现了这篇提纲将它整理发表。
恩格斯很重视它,后来甚至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因为这篇提纲主要就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
同时,《提纲》也表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辩证否定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因此,读者可以从这篇提纲中了解到马克思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
1.成书背景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贫困而凄惨,多次被所在地政府驱逐出境,这篇提纲就是在被法国政府驱逐之后,于布鲁塞尔写就。
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深入发展,苦于没有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来指导,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着手进行新的世界观的制定。
于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出发进行实践哲学批判,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新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理论构建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这两位哲学家的批判来实现的。
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以及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马克思从唯心主义以及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而通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开始的一系列著作,马克思清算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
2.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误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这篇提纲中的核心思想,尽管实践并不是由马克思第一个引入哲学内,但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实践却是一种明显区别于之前所有哲学的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费尔巴哈简介1、归属地及交通费尔巴哈(Felbahn)是德国北部一座小镇,位于威州(Weser-Ems)地区,距离汉堡市211公里,周围有汽车、长途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到达。
2、自然环境费尔巴哈的环境清澈,四周环绕着湖泊和林地,空气中有着淡淡的花香、森林的气息,有着恢弘的山河美景。
3、文化历史费尔巴哈是德国最古老的镇,拥有得超过1200年历史,这里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中心,充满着传统古老的文化气息,拥有许多古迹和古建筑,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可以参观,穿梭于古老建筑中,欣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费尔巴哈的景点1、卡兹堡石桥:卡兹堡石桥是德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据说有700多年历史,它是欧洲最早的拱石桥之一,桥下汇聚着清澈的泉水,景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2、费尔巴哈博物馆:费尔巴哈博物馆采用古老的商业楼宇作为馆舍,收藏着传统文化的宝物,例如历史文件、古钱币、票据、书籍等,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到费尔巴哈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使参观者一窥文化史的真实面貌。
3、街头艺术:费尔巴哈街头无处不在的涂鸦,不同颜色的破旧墙面上挂满了各种有趣的图案,当地艺术家用色彩斑斓的涂料,营造出令人惊叹的街头艺术,是一大美景。
三、费尔巴哈的饮食文化1、传统饮食费尔巴哈的传统美食有烤火鸡等,餐前服用葡萄羹、薯饼、苹果派等,烹调时加入当地独特的调料,搭配果酱、碎牛排、火腿及色拉等,新鲜与浓郁的口味构成独特的佳肴。
2、当地的小吃费尔巴哈的传统小吃有椒盐芝士酥等,还有以艾斯比尔特尔市场著称的芝士派等,以及由苹果、杏臼和蛋糕制成的异国独特的小甜酥等,都令人食欲犹倍。
四、费尔巴哈的节日1、桃花节:桃花节是费尔巴哈最著名的传统节日,其中有大量的表演活动,游行、商店折扣减价等,市民们一起来此参与有趣的夜晚,乐此不疲。
2、诗歌节:费尔巴哈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参与者们聚集起来,以表演形式朗读及分享各自的文学作品,尽显诗意的欢乐,比赛环节由当地话剧团进行表演,令观众流连忘返。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①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C 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 C 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总结: 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文的环境 决定论,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英雄史观,阐明了实 践对改变环境和对人的教育中的作用.
4.第4条.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 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 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 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 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 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 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 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共十一条. 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 一个文件.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与发表 1.1845年1月,法国外交部下令把马克思驱逐出法 国,于是他便迁移到了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个提纲由 恩格斯在1888年第一次把它发表出来. 这个提纲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以往的唯物 主义哲学的质的区别.
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政治上,他反对 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参加德 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 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 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 主义的缺陷.
1)马克思: 肯定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中的积极作用,费尔 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 费尔巴哈指出,不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而是人按 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上帝和神不过是人的 自我异化.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费尔巴哈认为,人不仅作为个体存在着,而且作 为人类存在.作为个体的存在,人的本质是有限 的,不完善的;只有作为"类"存在物,人才能 意识到自己力量的无限和完善,为了克服个体的 有限性和缺陷,人们把"类"本质理想化,拟人 化,构造出了人格化的神.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
-
1 《提纲》片段解读 2 《提纲》片段解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是 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 布鲁塞尔写的一篇批判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
朽哲学著作
恩格斯说:"马克思在晚年 写了一篇《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作为他还没有 写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著作 的纲要,这篇纲要没有写
《提纲》片段解析
片段二解析:新唯物主义的任务
马克思认为新唯物主义的任务是"改变世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革命活动,才能 改变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 时,他也强调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科 学的、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能够 正确地揭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唯物主义 的任务不仅是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解读
片段三:实践的观点
在《提纲》中,马克思强调了实 践的观点。他认为,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证明理论的真伪。同时,实 践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 动力。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 能改变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 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提纲》片段解析
《提纲》片段解析
完
现在我们把它印出来,作 为《哲学编》的第三篇。" 《提纲》对当时流行于思 想界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 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并从理论上总结了马克思 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为新 世界观的形成做了理论上
的准备
1
《提纲》片段解读
《提纲》片段解读
片段一:旧唯物主义的问题
在《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有以下三个根本问题
片段一解析: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一)批判直观主义的直观性。
旧唯物主义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旧唯物主义又有直观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不彻底性等局限。
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文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都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自然界,也包括了自然的人。
“客体”是特指费尔巴哈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单纯的认识对象。
”人类的感性活动”是指主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1、文本内容是批判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只是看做人认识的对象、看作生来就存在的直观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对客观事物的作用。
旧唯物主义肯定对象外在于人的意思的客观性,坚持对象世界对人的意识的根源性作用,是客观地认识对象的前提。
但把对象仅仅归结为一种直观的关系,显然是片面的。
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才和自然界发生联系,我们所接触到的客体死经过了人的实践改造的产物,从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
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活动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对对象的意义。
但却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当成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创造物质的力量。
根源在于美誉真正理解人的实践活动。
同样是片面的。
3、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
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把研究对象定位于客观的物质,重新确立自然界和人类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把感性客体当成是人的实践对象,不懂得主体人的作用,不懂的实践的意义在于革命的批判的改变现实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
因此他不可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历史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意义。
综述,这一条是马克思从总的方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通过分析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及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其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类实践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出版信息
该文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首次发表, 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中译文最早发表在1929年上海沪滨书局出版的林超真翻译的《宗教·哲学·社会 主义》一书。中译文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内容简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十一条,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主观能 动性和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包括旧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二是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论述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三是从 阶级基础、哲学功能和使命等角度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 阶级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犹太裔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哲学家、政 治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马克思知识渊博,留下了很多著作,他的知识领域涉及哲学、宗教学、 逻辑学、美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法学以及自然科学。代表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宣 言》《资本论》等。
作品影响
《关于费尔巴哈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 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穿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做了理论准备。该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
作品评价
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是非常宝贵的。
创作背景
在早年时期,马克思曾深受黑格尔哲学影响,后来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了唯物主义,但他本人对费尔巴 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不满,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在创立新世 界观的过程中,为了与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阐述自己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 成了批判费尔巴哈的这十一条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一份关于费尔巴哈的详细提纲。
这份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费尔巴哈的批评: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观点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费尔巴哈没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解释现象。
费尔巴哈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和批判上,而没有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2. 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观点的肯定:马克思承认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正确的。
费尔巴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即商品经济关系的扭曲和人与劳动的割裂。
这些观点为马克思之后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提出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马克思指出,与费尔巴哈不同,我们应该将批判转变为实践。
只有通过历史上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问题。
从而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提纲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意味着对现有社会形态的深入分析,同时也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观点的肯定,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革命斗争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内容
费尔巴哈提纲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于1845年所写的一份纲要,旨在解决人类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该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类思维的本质与功能:费尔巴哈认为,人类思维的本质在
于把客观世界转化为主观思维的形式,从而让人类可以理解和掌握这个世界。
同时,人类思维的功能在于通过逻辑分析和抽象思维来达到科学知识和哲学智慧的境界。
2. 人类存在的本质与意义:费尔巴哈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在
于把自己作为一个“自我”来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同时,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和社会交往来发展和完善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境界。
3. 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趋势:费尔巴哈认为,人类历史发展
的动力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变革,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则是向着自由、平等、博爱和智慧的方向发展。
4. 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变革: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社会的结构由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所决定,而人类社会的变革则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革命来实现的。
总之,费尔巴哈提纲涉及了人类思维、存在、历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科学哲学的发展和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文原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文原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这部作品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德文原版的部分内容概述,以供参考。
1.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首先肯定了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方面的贡献,认为他正确地强调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然而,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即他只是从客体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忽视了主体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这种唯物主义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变革。
2.实践观的重要性马克思提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通过实践,人类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
3.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具有局限性。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类自我异化的表现,但他没有看到宗教背后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指出,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只有消除社会矛盾,才能消除宗教。
4.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制度的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5.革命与社会主义在最后一部分,马克思强调了革命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现有的社会制度,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无阶级的社会。
在这个新的社会里,人们将实现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总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它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马克思自己的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论文,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之一。
下面是对该文献逐句的解读,字数可能会超过1500字,我会尽量精简内容。
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解读:这一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旧唯物主义仅仅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去理解,也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意味着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作用,只看到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表面现象。
第二条: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解读:这一条指出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它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这意味着唯心主义虽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抽象的、不现实的。
第三条: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虽然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这意味着费尔巴哈虽然强调感性的客体,但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条: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意味着费尔巴哈忽视了实践活动和批判在改变现实、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第五条:他只是直观地描慕坏的、端赖偶然的、之外部反思规定为与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状态直接相反的运动。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只是直观地描慕坏的、端赖偶然的、之外部反思规定为与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状态直接相反的运动。
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
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内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卡尔·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这是他早期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
以下是《提纲》的主要内容:
1. 对旧唯物主义的批评: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主要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只从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忽视了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作用;二是把物质看作一种抽象的实体,忽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
2. 实践观点的提出:马克思主张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世界,他认为人类是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而实践活动不仅改造外部世界,也改造人类自身。
3. 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像费尔巴哈所说的那样是一切动物的共同本质,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取决于他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4.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思想以及宗教等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不是相反。
5. 阶级斗争的观点: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提纲》中初步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摘抄1. 费尔巴哈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就像把星星只当作挂在天上的小灯盏,不懂其背后宇宙的奥秘与联系。
2.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可他那做法就像在迷宫里乱撞的小老鼠,找不到真正的出口通向全面的理解。
3. 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就如同一个守着金山却只用石头换东西的傻瓜,空守着真理的宝藏却不懂挖掘利用。
4. 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啊,那简直像盲人摸象,只摸到一部分就以为是全貌,把人单纯归结于感性对象。
5.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可他的方式就像拿着哈哈镜看东西,看似有关联,却扭曲变形得厉害。
6.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就好比说木偶的一举一动都是那几根绳子的责任,完全忽略了木偶自己的“想法”(如果有的话)。
7. 费尔巴哈在旧唯物主义里打转转,就像一头困在小圈子里拉磨的驴,不知道外面还有广阔天地的新道路。
8.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概念,像是用泥巴捏了个模糊的人形,看似像人却没有灵魂和生气。
9. 费尔巴哈只从感性直观的角度看世界,就像戴着有色眼镜看风景,只看到了固定色彩下的表面。
10. 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时候,就像拿着小牙签去捅马蜂窝,只触及了表面,却没看到整个蜂群(宗教背后深层的社会根源)。
11. 费尔巴哈把人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直观上,这好比一个人看魔术只看表面现象,不去探究背后的手法。
12. 费尔巴哈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啊,就像站在井里看天空,看到的只是一小片,还以为那就是整个宇宙。
13. 费尔巴哈在理解世界的时候,就像一个只会临摹的画家,只会照着看到的画,不懂创作(实践创造世界)的妙处。
14. 费尔巴哈对人的理解缺乏动态性,就像把人看作是永远不变的石像,忽略了人在实践中的发展变化。
15.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有点像老掉牙的马车,虽然能走,但是在现代思想的大道上跑起来又慢又笨重。
16. 费尔巴哈看人的本质的时候,就像拿着卡尺去量云朵,用固定的、机械的方法去衡量变幻莫测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
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後,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
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
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
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
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
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
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
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