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化学实验》内容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一、实验原理及目的:淀粉可用酶法、酸法和酸酶法使淀粉水解成糊精、低聚糖和葡萄糖。
淀粉糖浆或称液体葡萄糖(DE38-42),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糊精,是一种粘稠液体,甜味温和,极易为人体直接吸收,在饼干,糖果生产上广为应用。
双酶法水解淀粉制淀粉糖浆,是先以α-淀粉酶使淀粉中的α-1,4甙键水解生成小分子糊精、低聚糖和少量葡萄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低聚糖中的α-1,6甙键和α-1,4甙键切断,最后生成葡萄糖。
淀粉糖浆的分析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GB12099-89,采用菲林滴定法测定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DE),例如DE值为42,表示淀粉糖浆中含42%的葡萄糖。
本实验的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本原理。
(2)掌握淀粉双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以及酶的使用。
(3)熟悉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马铃薯淀粉。
试剂:液化型α-淀粉酶(酶活力6000单位/g),糖化酶(酶活力为4-5万单位/g),菲林溶液A、B,亚甲基兰指示剂,D-葡萄糖标准溶液。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5)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l.000g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量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葡萄糖。
仪器:150ml锥形瓶,容量瓶(100ml),移液管(1ml, 5ml, 20ml), 25ml酸滴定管,100ml量筒,搅拌棒,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一)淀粉糖浆的制备10g 淀粉置于150ml 锥形瓶中,加水50ml ,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于80℃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到完全成糊,呈透明状,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8mg(先溶于15ml 蒸馏水中,再倒入糊化的淀粉中),不断搅拌使其液化。
(整理)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 2 美拉德反应初级阶段的评价食品的褐变反应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两类,酶促褐变指由多酚氧化酶催化下的多酚化合物与氧之间的反应,而非酶褐变包括焦糖化和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热加工食品发生的主要反应之一,反应的结果会产生类黑精色素、风味化合物等重要物质,对食品的风味、色素、营养价值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拉德反应通常按照三个反应阶段进行,在早期主要是蛋白质或氨基酸的-NH2与还原糖之间的反应、还原糖的降解等为主。
与常见的化学反应一样,糖的种类、胺基所处位置、温度、pH、水分、金属离子、一些化合物等都会影响美拉德反应的进行。
实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模拟体系中赖氨酸与葡萄糖的反应,了解食品中美拉德早期反应情况,从两个不同方面半定量验证酸碱度、亚硫酸盐以及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可以采用的评价方法。
1原理美拉德反应的起始阶段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溶液变成黄色,随着黄色的不断加深,在近紫外区吸收也逐渐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糠醛(HMF),以及发生键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始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
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赖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进行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目视颜色变化,可以观察反应的进程情况。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的介质条件,例如改变pH、加入亚硫酸盐、选择不同的氨基酸,确定这些因素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情况。
2 仪器与试剂 2.1 仪器水浴锅、移液管、容量瓶、试管等2.2 试剂2.2.1 1mol·L -1葡萄糖溶液; 2.2.2 0.1 mol ·L -1赖氨酸溶液;2.2.3 0.1 mol ·L -1甘氨酸溶液;2.2.4 0.1mol·L -1亚硫酸钠溶液;2.2.5 2 mol·L -1 HCl溶液; 2.2.6 广范pH试纸(1~14)3 操作步骤3.1 美拉德反应的进行取4支试管,其分别加入5.00 mL的1.0 mol·L -1葡萄糖溶液,其3支试管分别加入0.1mol·L -1 的赖氨酸溶液、1支试管加入0.1mol·L -1的甘氨酸溶液,混合,分别编号为 A1,A2,A3 和 A4。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和反应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探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反应,并结合实验结果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估。
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食品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3.评估食品中酸碱度对其质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食品样品:酸奶、苹果、白醋、碱性矿泉水。
•实验器材:容量瓶、试管、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将容量瓶分别加满约50 mL的酸奶、苹果汁、白醋和碱性矿泉水。
2.取一个试管,加入约5 mL的酸奶样品。
3.在试管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逐滴加入白醋,观察颜色变化,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5.记录加入白醋的滴数,计算酸奶的酸碱度。
6.重复步骤2-5,分别对苹果汁、碱性矿泉水进行实验,并计算它们的酸碱度。
实验结果酸奶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10滴•酸碱度:pH值为6苹果汁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15滴•酸碱度:pH值为4碱性矿泉水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5滴•酸碱度:pH值为9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酸奶呈微酸性,pH值约为6,属于中性饮品。
2. 苹果汁呈酸性,pH值约为4,属于酸性饮品。
3. 碱性矿泉水呈碱性,pH值约为9,属于碱性饮品。
实验意义食品的酸碱度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食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帮助消费者选择符合自己口味和身体需求的食品。
同时,也为食品生产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帮助其调整食品的酸碱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酸奶、苹果汁和碱性矿泉水的酸碱度,揭示了食品样品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存在差异,这对消费者选择食品和食品生产商调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该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可能因实际实验条件而有所不同。
实验前请参考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实验讲义
食品化学实验讲义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目 录实验一 卵磷脂的提取、鉴定与应用 (1)实验二 焦糖的制备及其性质 (3)实验三 酶促褐变的抑制及叶绿素的性质 (6)实验四 从牛奶中分离酪蛋白和乳糖 (10)实验五 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 (12)实验一 卵磷脂的提取、鉴定与应用一、目的要求学习提取卵磷脂的方法,了解卵磷脂的乳化特性及乳化现象。
二、实验原理卵磷脂是甘油磷脂的一种,由磷酸、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组成。
卵磷脂广泛 存在于动植物中,在植物种子和动物的脑、神经组织、肝脏、肾上腺以及红细胞 中含量最多,其中蛋黄中含量最丰富,高达8—10%。
卵磷脂在细胞中以游离态或与蛋白质结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存在, 易溶于乙 醚、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溶于丙酮。
纯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遇空气后呈黄褐色,这是由于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被 氧化所致。
粗制品中色素的存在可使之呈淡黄色。
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三甲胺,三甲胺有特殊的鱼腥味, 利用此性质可鉴别卵磷脂。
卵磷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作乳化剂、抗氧化剂和营养添加剂。
能使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呈微滴状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的物质称 为乳化剂,这种分散过程称为乳化,乳化后的体系称为乳浊液。
乳浊液中量大的 液体相称为连续相,量少的液体称为分散相。
乳浊液的稳定性与系统中各组分间 的比例、乳化剂种类及其用量、乳化的机械条件等密切相关。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鸡蛋、花生油乙醇95%、10%NaOH、丙酮四、仪器设备磁力搅拌器高速电动搅拌机电热恒温水浴锅五、实验步骤(一)卵磷脂的提取选取新鲜鸡蛋一个,轻轻在鸡蛋两头击破一个小孔,让蛋清从小孔流出,破 壳取出蛋黄, 置小烧杯中, 搅拌均匀并加入50℃ 95%乙醇60mL, 保温提取5min, 冷却过滤,将滤液置于瓷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留物即为卵磷脂。
(二)卵磷脂的鉴定1.三甲胺试验取以上提取物约0.1g, 于试管内加入10%NaOH 溶液2mL, 水浴加热数分钟, 嗅之是否有鱼腥味,以确定是否为卵磷脂。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2. 熟悉滴定实验的操作技能。
3. 了解维生素C在食品中的重要性及其含量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采用碘量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是利用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根据碘单质的消耗量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量筒、电子天平、碘量瓶、棕色试剂瓶、滴定管夹、滴定台等。
2. 试剂:碘标准溶液(0.01mol/L)、淀粉指示剂、维生素C标准溶液(0.01mol/L)、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适量样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捣碎,用蒸馏水提取,过滤,得到维生素C提取液。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0.01mol/L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3. 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移取5.00mL维生素C提取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4. 滴定:在锥形瓶中加入10.00mL样品溶液,滴加2滴淀粉指示剂,用0.01mol/L的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变为蓝色,记录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
5. 计算维生素C含量:根据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含量。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1. 实验数据:样品名称 | 维生素C含量(mg/100g) | 平均值 | 标准偏差-------- | ------------------------ | ------ | --------苹果 | 4.56 | 4.45 | 0.15香蕉 | 10.23 | 10.18 | 0.15橙子 | 22.34 | 22.29 | 0.192. 结果处理:(1)计算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差:s = √[Σ(x - x̄)² / (n - 1)](2)计算维生素C含量的置信区间:x̄± t(α/2, n-1) s / √n其中,x̄为平均值,s为标准偏差,n为样品数量,t(α/2, n-1)为t分布值。
食品化学实验(含步骤和要求).
食品化学实验(含步骤和要求).《食品化学》此门课的实验学时是 6个课时。
具体有两个实验:例如:造型的彩色丝带,形状奇异的模具; 水果装饰或者其他你能想到的。
1. 创意简易寿司的制做(可根据我们如下给出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开发新的方法,期待你们的创新2. 实际动手制作蛋糕(实验自己设计步骤,自己安排,提供基本的原料自发粉和鸡蛋等,其他有创新的原料需要自己准备实验分组:(四组,每组2位小组长,协助实验的安全进行实验时间:2011年 11月10日周四下午两点半地点:实验楼(红色的楼二楼(具体的房间号另行通知。
注:1. 工作服:若担心衣服弄脏,请自带实验服。
2. 配方确定:蛋糕的配方是请大家自己制定的, 这里也提供一个参考的配方给大家。
鼓励大家自己创新, DIY 。
3. 相机:从实验室里租借相机,对作品进行拍照,也可自带相机。
4. 准时出席:请勿缺席;若缺席,则需要单独补做实验。
5. 实验报告上交:请各小组组长帮助收齐,清点数量无误后, 17周答疑的时候上交。
实验一创意寿司的简易制作一、实验目的了解自制寿司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1. 实验进行过程中对每一操作都应作详细记录,如各种原料的使用,成品数量,制作的时间等等。
2. 掌握整个制作的流程。
三、实验原料及所用设备器具原料:米饭(蒸、紫菜(干、鸡蛋、胡萝卜、火腿肠、菠菜、猪肉松、盐、白芝麻、香油。
设备器具:圆形器皿、天平、电磁炉、平底锅、烧杯、小圆盘、打蛋搅拌棒、小勺、小刀、一次性杯子、纸盘,保鲜膜等。
每组实验用原料配方米饭 200克、紫菜 50克、鸡蛋 150克、胡萝卜 100克、火腿肠100克、菠菜100克、猪肉松50克、盐5克、白芝麻20克、香油10克。
四、操作步骤1. 首先在温热米饭中放进盐、白芝麻、芝麻油,用手搅拌均匀,放在一边晾着;2. 将鸡蛋打在备用的圆形器皿,打散后加少许盐调味,然后用打蛋器进行搅拌;(5~10min,再放入平底锅中煎成蛋皮后切作长条;注意:一定要始终保持同一方向搅拌,以保证鸡蛋的爽滑和细腻;打蛋器要干净,不能带有油脂,否则鸡蛋无法打出气泡。
食品化学实验讲义
-目录-实验一水分的测定(烘重量法)实验二食品水分活度(AW)的测定(水分活度仪测定法)实验三粗蛋白质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四粗灰分的测定(干式灰化法)实验五总酸的测定(滴定法)实验六淀粉含量的测定实验七麦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实验八食品感官质量评价实验九绿色果蔬的叶绿素分离实验十果胶的提取和果酱的制备实验十一牛乳的感官检查和新鲜度试验实验十二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的老化(粉丝的制备与质量感官评价)实验十三粗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实验十四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滴定法)实验十五矿泉水中氯化物的测定实验十六蛋白质的盐析和透析实验十七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实验十八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二)实验十九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实验二十组胺的测定-实验一水分的测定(烘重量法)-一、原理常用的果蔬新鲜原料含水量的测定,是将称重后的果蔬置于烘箱中烘去水分,其失重为水分重量。
在烘干过程中,果蔬中的结合水,在100℃以下不易烘干,若在105℃以上,样品中一些有机物质(如脂肪)是易氧化使干重增加,而果蔬中的糖分,在100℃上下则易分解,也可使测定产生误差,故烘干温度先为60-70℃,至接近全干时再改用100-105℃干燥。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苹果、梨、黄瓜、番茄等。
(二)仪器:烘箱或真空干燥箱、分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三)试剂:氯化钙、变色硅胶三、操作步骤(一)常压干燥法:取分析样品,果实可除去果核,蔬菜可除去非食用部分,洗净切碎,混匀待用。
取称量瓶,放入烘箱中以100-105℃烘干(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精确称量。
取分析样品5-10g放入称量瓶中精确称重,然后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先在60-70℃烘2-3h至样品变脆,再以100-105℃烘2h。
取出后置有吸湿剂变色硅胶或干燥氯化钙的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再一次继续烘0.5-1h。
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4mg 为止。
(完整版)《食品化学实验》内容
【1】实验一水分含量的测定【书P112】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水分的组成;2.掌握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苹果(二)仪器: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三)试剂:变色硅胶三、操作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核,切碎,混匀后备用;2.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以100-105℃烘干(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精确称量m。
3.取切好的苹果适量于称量瓶中加盖后精确称重m1,然后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盖,并将盖子斜支于瓶边,以100-105℃烘1.5 h。
取出后置有吸湿剂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m2,再一次继续烘0.5-1h。
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2mg为止。
四、计算(a-b)×100水分(%)=——————W式中:a——干燥前样品重+称量瓶重(g)b——干燥后样品重+称量瓶重(g)W——样品重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五、注意事项【2】实验二总酸的测定——滴定法【书P153】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酸度的表示方法;2.掌握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草酸、醋酸等。
果蔬种类不同,含有的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溶液呈现淡红色30s不褪色),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ORCOOH + NaOH → RCOONa + H2三、实验材料及仪器果汁、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剂、碱式滴定管、移液管、三角瓶等。
四、实验步骤准确吸取样品溶液2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30mL水及2滴 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
记录消耗体积(V1)。
同一被测样品须测定两次。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2. 学习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食品的化学变化等。
3. 食品保存的方法:低温保存、高温杀菌、干燥保存、腌制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牛奶、面包、水果、蔬菜等。
2.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面包、水果等。
(2) 采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2. 实验二: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鸡蛋、牛奶等。
(2)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3. 实验三: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肉类、植物油等。
(2) 采用酸价法或皂化法测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4. 实验四: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水果、蔬菜等。
(2) 采用碘量法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5. 实验五:食品中矿物质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面包、牛奶等。
(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矿物质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3. 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六、实验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1. 实验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限量标准。
学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2. 实验原理食品添加剂包括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等,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
但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需掌握其检测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蛋白质功能特性测定1.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2.实验目的:掌握蛋白质有哪些功能性质以及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变化的实验技术方法。
本实验主要实验项目之一是蛋白质乳化性质的测定。
3.实验要求:注意蛋白质乳化时的现象,及乳化时间的控制。
4.实验材料与设备:1%蛋白质溶液;0.1mol/L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花生油;离心机;分光光度计;100ml 离心管;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SDS);柠檬酸- 磷酸氢二钠缓冲液;5.实验内容:①乳化性测定方法乳化能力(E.A.)测定方法:精确称取 2.50g 样品,分散于50ml 水中,再加入50ml 大豆色拉油,均质(2000r/min)1min,放入离心机中离心(1300r/min)5min;取出离心管,观察乳化情况,记下乳化层高度及管中液体总高度。
计算公式:乳化能力(%)=h1×100/h2式中,h 1为离心管中乳化层高度;h 2为离心管中液体总高度。
②乳化性及乳化活性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0.01 g, 用不同pH值及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柠檬酸- 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溶解并定溶至10 mL, 取蛋白质溶液3 mL于直径为10.5 mm的塑料离心管中, 加入1 mL花生油。
将混合液进行乳化(以13500 r/min离心1 min)。
乳化后立即从离心管底部吸取乳浊液0.1 mL, 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SDS溶液将其稀释100倍, 在直径1 cm的比色皿中500 nm 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值。
30 min后, 再次从离心管底部吸取0.1 mL乳浊液, 测定吸光值。
乳化性用吸光值表示, 乳化稳定性(ES)为ES=A0T/ ( A0- A t)式中: ES为乳化稳定性(min) ; T为两次测定乳化活性时间间隔(min) ; A0为第1次测定乳化性吸收值;A t为第2次测定乳化性吸收值。
各测定过程除特别说明外,均在室温下进行,重复3次,以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实验二矿物成分的功能实验1.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2.实验目的:学习并讨论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观察金属离子对试验色素的影响,初步学习食用色素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一、原理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麦拉德反应开始,以无紫外吸收的无色溶液为特征。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还原力逐渐增强,溶液变成黄色,在近紫外区吸收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糖醛(HMF),以及发生健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
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赖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溶液在波长435nm处的吸光值。
吸光值与HMF的生成量成正比。
二、仪器与试剂(一)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试管等。
(二)试剂1mol/L葡萄糖溶液,0.1mol/L赖氨酸溶液。
三、操作步骤(一)取8支试管,编号为A1,A2,A3,A4,A5,A6,A7,A8,分别加入3ml 1.0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L赖氨酸溶液。
A3,A4调pH到3.0;A5,A6调pH到6.0;A1,A2,A7,A8调pH到9.0。
取第9支试管A9加入3ml 1.0mol/L葡萄糖溶液,2.5 ml 0.1mol/L赖氨酸溶液及1 ml Na2SO3, 调pH到9.0。
(二)A1,A2置于90℃水浴锅内反应1.5h,观察颜色变化。
(三)A3,A5,A7,置于90℃水浴锅内反应30 min, 435nm测定吸光值。
(四)A4,A6,A8,A9置于90℃水浴锅内反应60 min, 435nm测定吸光值。
五、讨论与分析讨论pH,温度,反应时间,及Na2SO3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实验二温度、酸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一、原理唾液与淀粉共同保温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然后加入碘液,若呈蓝色,表明有较多淀粉被水解(淀粉遇碘呈蓝色);若呈现紫红,表明淀粉已水解成中间产物----糊精;若呈现黄色(碘液本身颜色),表明淀粉基本水解成麦芽糖和葡糖糖,也可以用大麦芽淀粉酶代替唾液淀粉酶。
二、仪器与试剂试管,试管架,滴管,水浴锅等 1%淀粉溶液,0.3%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1%硫酸铜溶液,PH=3缓冲溶液,PH=6.8缓冲溶液,PH=9缓冲溶液,稀释唾液制备:用水漱口,然后含一口纯净水1-2分钟后,吐入烧杯中备用。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 糖的含量测定(蒽酮法)一、实验原理又称硫酸蒽酮法、蒽酮比色法。
强酸可使糖类脱水生成糠醛(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的衍生物呈蓝色,在62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颜色的深浅可作为定量的标准,这就是蒽酮比色法的原理。
能与蒽酮发生颜色反应的糖类包括五碳糖、六碳糖、蔗糖、糖元、糖苷等。
一般情况下,不同糖的混合液与蒽酮作用时,所产生的颜色强度和混合液中个别糖的颜色强度的总和是符合的,因此,在应用时,由于其它糖的存在而发生的干扰并不是很大,蒽酮反应的颜色深浅,随着温度条件和加温时间而变化,因此应用此法时,必须注意反应条件的一致,以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梨、苹果、土豆等2、试剂:葡萄糖、蒽酮试剂(称取1g 蒽酮溶于1000ml 浓硫酸中,贮于棕色瓶中,暗中保存备用)、蒸馏水、10%醋酸铅、草酸钾3、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天平、三角瓶、试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试管架三、操作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称取葡萄糖100mg ,用蒸馏水溶解后置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取6支试管,按下表加入葡萄糖原液和蒸馏水,再在各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5ml ,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用自然水)冷却至室温,于暗处静置10min ,在620nm 处测吸光值,以标准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加10ml 蒸馏水,于沸水浴中加盖煮沸5min 。
离心,3000r/min ,保持5min ,取上清液到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ml 10%醋酸铅,混匀,以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0.5g 草酸钾结晶,以出去过量的醋酸铅,定容并混匀,离心,3000r/min ,保持5min ,得上清液备用。
3、样品测定:取上清液0.1ml 放入试管中,再加入蒸馏水0.9ml ,加入5ml 蒽酮试剂,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冷却至室温,于暗处静置10min ,测A620nm 值。
食品化学基础实验
食品化学基础实验
食品化学基础实验包括以下实验内容:
1.果胶的提取和卵磷脂的提取:通过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脱
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卵磷脂可溶于乙醚、乙醇等,因而可以
利用这些溶剂进行提取。
2.乳化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5mL水,5滴花生油,振摇,观察现
象;在其中一支中加入少许提取物,加塞剧烈振摇,静置后观察现象。
3.大豆中油脂、蛋白质的提取及分离。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和熟悉食品中基本成分的标准测定方法和技术,并应用综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本质和特性。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食品化学实验的设计、步骤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了解食品的化学组成和特性,以及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仪器:1. 食品样品:我们选择了苹果、鸡蛋和面粉作为实验样品。
2. 试剂:碘液、酸性铬酐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3. 仪器:试管、试管夹、移液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食品样品的制备:将苹果切成小块、鸡蛋煮熟、面粉加水搅拌均匀。
2. 检测淀粉:将苹果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样品变成紫黑色,则说明存在淀粉。
3. 检测蛋白质:将鸡蛋样品切成小块,加入酸性铬酐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样品变成绿色,则说明存在蛋白质。
4. 检测脂肪:将面粉样品加入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样品变成白色,则说明存在脂肪。
5. 显微镜观察:将苹果样品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
实验结果:1. 淀粉检测结果:苹果样品变成紫黑色,说明苹果中含有淀粉。
2. 蛋白质检测结果:鸡蛋样品变成绿色,说明鸡蛋中含有蛋白质。
3. 脂肪检测结果:面粉样品变成白色,说明面粉中含有脂肪。
4. 显微镜观察结果:苹果样品下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结构和组织,包括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等。
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苹果中含有淀粉、鸡蛋中含有蛋白质、面粉中含有脂肪的结论。
这些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也与食品的基本组成相符合。
同时,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了苹果的细胞结构和组织,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食品的构成提供了直观的证据。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食品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将苹果样品加热或冷冻后再进行淀粉检测,观察处理前后的差异。
食品化学实验
取7支25×250 mm试管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
项目
管号
样品溶液(ml) 蒸馏水(ml)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ml)
空白
还原糖
总糖
0
1
2
3
4
5
6
0
1.0
1.0
1.0
1.0
1.0
1.0
2
1.0
1.0
1.0
1.0
1.0
1.0
1.5
1.5
1.5
1.5
1.5
1.5
1.5
加完试剂后,其余操作均与制作标准曲线时相同。测定后,取样品 的OD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处相应的糖量。
因硫酸作用甚缓,需加硫酸铜作为催化剂,并加硫酸钾 以提高溶液之沸点。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含有C、H、O及一定量的N和 少量的S,所有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其平均 值(百分比)是碳为50.6-54.6;氢为6.5-7.3;氧为21.523.5;氮为15.0-17.6;硫为0.3-2.5。
2 样品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以测定藕粉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例。 (1) 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
准确称取4 g藕粉,放在100 mL烧杯中,先以少量水调成糊 状,然后加50-60 mL蒸馏水,于50 ℃恒温水浴中保温20分钟, 过滤,将滤液收集在100 mL容量瓶中,再定容至100 mL。
(2) 样品中总糖的水解及提取:
思考题
1、试述粗脂肪与脂肪概念的区别。 2、为什么待测粗脂肪的试样须干燥?
实验三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原理
过氧化值指油脂中的过氧化物总含量,是油脂中不 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氢过氧 化物,为油脂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它很不稳定,能继续 分解成醛、酮类和氧化物等,使油脂进一步酸败变质。氢 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过氧化值超标的油脂不能食 用。因此,过氧化值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是反 映食用油脂新鲜度和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卵磷脂提取及乳化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蛋黄中卵磷脂提取纯化工艺及其验证方法,分析蛋黄卵磷脂这种乳化剂的乳化性能。
2.实验原理利用蛋黄中的各种脂类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卵磷脂与其他脂类分开。
首先,利用醇将脂类物质从蛋黄中提取出来,将醇蒸干后,即为脂类物质。
然后根据卵磷脂不溶于丙酮的特性,将卵磷脂提取出来。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物质。
它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卵磷脂具有如下的结构(式中B为含氮的残基):卵磷脂中含有亲油基R和亲水基N、OH,是良好的天然乳化剂。
3. 试剂与仪器:丙酮,95%乙醇,食用油,高速均质机4. 操作步骤①卵磷脂的粗提工艺流程:清洗鸡蛋→打蛋→取蛋黄(约20g,蛋白回收)→95%乙醇搅拌提取→过滤,取上清液→乙醇挥发→残余物浓缩、净化→粗卵磷脂。
95%乙醇提取:加入60mL95%乙醇,搅拌20min左右,静置30min,乙醇浸泡液即为黄色,过滤(三角漏斗、滤纸),滤液澄清。
乙醇挥发:采用水浴加热方法进行,因乙醇的沸点为78.4℃,故蒸发温度选取90℃。
蒸发至烧杯中物质呈厚油状物,即可停止蒸馏,准备沉淀净化。
沉淀净化:沉淀净化是用丙酮进行的,方法是,往烧杯中加入油状物二倍量的丙酮(约3mL),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形成沉淀后,将上层浑浊的丙酮液倾出(丙酮回收),再加同量的丙酮洗净,这样重复2~3次,即得到蜡状的卵磷脂。
②卵磷脂的验证取少量卵磷脂置入试管,加10%NaOH溶液2mL,并在水浴上加热,产生腥味。
③卵磷脂乳化性能检测剩下的磷脂在玻璃棒搅拌下分散到30mL的色拉油中, 然后加入30 mL 蒸馏水, 经高速均质机分散15sec, 得到乳状液。
将乳化液转移到50mL 的量筒, 放置24h以上,观察分层情况, 并计算乳化层比例(%) 以衡量磷脂的乳化稳定性和乳化能力。
乳化层比例越大, 磷脂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越好。
食品化学实验方案
⾷品化学实验⽅案⾷品化学实验内容实验⼀蛋⽩质功能性质(2学时)⼀、实验材料和试剂蛋清蛋⽩;2%蛋清蛋⽩溶液:取2 g蛋清加98 mL蒸馏⽔稀释,过滤取清液;分离⼤⾖蛋⽩粉;1 mol/L盐酸;1 mol/L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酒⽯酸;硫酸铵;氯化钠;氯化钙饱和溶液;明胶。
⽔浴锅、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管、PH试纸等⼆、实验步骤⒈蛋⽩质的⽔溶性(1)在50 mL的⼩烧杯中加⼊0.5 mL蛋清蛋⽩,加⼊5 mL⽔,摇匀,观察其⽔溶性,有⽆沉淀产⽣,在溶液中逐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质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质的氯化钠溶液3 mL,加⼊3 mL饱和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的沉淀析出,再加⼊粉末硫酸铵⾄饱和,摇匀,观察清蛋⽩从溶液中析出,解释清蛋⽩在⽔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质沉淀的原因。
(2)在四个试管中各加⼊0.1g~0.2 g⼤⾖分离蛋⽩粉,分别加⼊5 mL⽔,5 mL饱和⾷盐⽔,5 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 mL 1mol/L盐酸溶液,摇匀,在温⽔(40-50℃)浴中温热⽚刻,观察⼤⾖蛋⽩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
在第⼀⽀、第⼆⽀试管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5 mL,析出⼤⾖球蛋⽩沉淀。
第三、第四⽀试管中分别⽤1 mol/L盐酸和1 mol/L氢氧化钠中和⾄pH4~4.5,观察沉淀的⽣成,解释上述现象。
2. 蛋⽩质的起泡性(1)在两个200mL的量筒中各加⼊2%的蛋清蛋⽩溶液50 mL,⼀份⽤玻璃棒不断搅打1~2 min,另⼀份⽤玻璃管不断⿎⼊空⽓泡1~2 min,观察泡沫的⽣成,估计泡沫的多少以及泡沫的稳定时间。
评价不同搅拌⽅式对蛋⽩溶液起泡性的影响。
(2)取两个200 mL的量筒,各加⼊2%的蛋清蛋⽩溶液50mL,其中⼀份加⼊酒⽯酸0.5g,⼀份加⼊氯化钠0.1g,以相同的⽅式搅拌1~2min,观察泡沫产⽣的多少及泡沫的稳定性有何不同。
⽤2%的⼤⾖蛋⽩溶液进⾏以上同样试验,⽐较蛋清蛋⽩与⼤⾖蛋⽩的起泡性,记录实验结果。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2. 学习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熟悉食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加工和保藏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本实验主要涉及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烧杯、漏斗、滤纸、试管、移液管、滴定管、蒸发皿、酒精灯、电炉、离心机等。
2. 试剂: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锌、氢氧化钠、碳酸钠、碘化钾、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
(2)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 脂肪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脂肪样品,加入适量乙醚,搅拌溶解。
(2)将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碘化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碳水化合物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 维生素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样品,加入适量乙醇,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5. 矿物质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矿物质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证明蛋白质存在。
2. 脂肪:加入碘化钾溶液后,溶液呈现棕黄色,证明脂肪存在。
3. 碳水化合物:加入碘液后,溶液呈现蓝紫色,证明碳水化合物存在。
4. 维生素: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证明维生素存在。
5. 矿物质:加入氯化钠溶液后,溶液呈现白色沉淀,证明矿物质存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了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了解了食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过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检测方法;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变化和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针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常见成分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面粉、植物油、苹果、胡萝卜等;2. 仪器:电子天平、滴定管、试管、烧杯、酒精灯、移液器、比色皿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含量测定(1)称取鸡蛋清2g,加入10ml蒸馏水,振荡溶解;(2)取3ml上述溶液,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0.1mol/L的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3)根据颜色变化,与标准色卡对照,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测定(1)称取面粉10g,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成糊状;(2)将糊状物倒入烧杯中,加入50ml石油醚,振荡提取;(3)将提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4)收集石油醚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将干燥后的石油醚层转移到称量瓶中,在105℃下烘至恒重;(6)根据石油醚层质量计算脂肪含量。
3.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1)称取苹果、胡萝卜各10g,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煮沸10分钟;(2)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滴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3)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色卡对照,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
4. 维生素C含量测定(1)称取苹果、胡萝卜各10g,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煮沸10分钟;(2)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0.1mol/L的碘酸钾溶液;(3)加入淀粉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4)根据颜色变化,计算维生素C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含量:鸡蛋清中蛋白质含量为6.0%;2. 脂肪含量:面粉中脂肪含量为1.2%;3. 碳水化合物含量:苹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2.5%,胡萝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8.0%;4. 维生素C含量: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为10.0mg/100g,胡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为5.0mg/100g。
食品化学实验教程
指导老师:徐鑫
实验内容
实验一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实验二 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实验三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实验原理:
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指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有羰基的化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之间经缩合、聚合而生成类黑精的反应。 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美拉德反应开始, 以无紫外吸收的无色溶液为特征。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还原力逐渐增强,溶液变成黄 色,在近紫外区吸收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糖醛(HMF),以及发 生健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本实验利用模拟 实验:即葡萄糖与甘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HMF的含量
酸价
方法:滴定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测出 脂肪中游离酸的含量。油脂的酸价以中和1 克脂肪中游离酸所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 克数表示。
过氧化值测定步骤
1.称取混合均匀的油样1-2g于干燥的250mL碘量瓶底部,加入30mL异辛烷:冰乙酸 (2:3)混合液,轻轻摇动充分混匀; 2.加入1mL饱和碘化钾溶液,加塞后摇匀,置暗处1min; 3.取出,立即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后,立即用0.01 mol/L Na2S2O3标液滴定至水层 呈浅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剂,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体积V1; 4.做不加油样的空白,记V2; (一)过氧化值(POV) C×(V1-V2)×1000 POV=——————(mmol/kg油) 2×W 式中:C——Na2S2O3溶液摩尔浓度(mol/L) V1——油样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ml) V2——空白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ml) W——称取油脂重量(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一水分含量的测定【书P112】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水分的组成;2.掌握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苹果(二)仪器: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三)试剂:变色硅胶三、操作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核,切碎,混匀后备用;2.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以100-105℃烘干(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精确称量m。
3.取切好的苹果适量于称量瓶中加盖后精确称重m1,然后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盖,并将盖子斜支于瓶边,以100-105℃烘1.5 h。
取出后置有吸湿剂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m2,再一次继续烘0.5-1h。
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2mg为止。
四、计算(a-b)×100水分(%)=——————W式中:a——干燥前样品重+称量瓶重(g)b——干燥后样品重+称量瓶重(g)W——样品重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五、注意事项【2】实验二总酸的测定——滴定法【书P153】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酸度的表示方法;2.掌握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草酸、醋酸等。
果蔬种类不同,含有的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溶液呈现淡红色30s不褪色),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ORCOOH + NaOH → RCOONa + H2三、实验材料及仪器果汁、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剂、碱式滴定管、移液管、三角瓶等。
四、实验步骤准确吸取样品溶液2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30mL水及2滴 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
记录消耗体积(V1)。
同一被测样品须测定两次。
五、计算总酸按式(1)计算:×Kc×V1X(%)=────────×100 (1)V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1——试样的取样量mL;VK——酸的换算系数。
各种酸的换算系数分别为:苹果酸,0.067;乙酸,0.060;酒石酸,0.075;柠檬酸,0.064;柠檬酸,0.070(含一分子结晶水);乳酸,0.090;盐酸,0.036;磷酸,0.049。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如两次测定结果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七、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
实验分组:2人/组【3】实验三柑橘皮天然果胶的制备与胶冻的制备【书P150参考】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胶提取的原理2.学习胶冻制备的工艺二、实验原理果胶分三类,其基本结构是多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为甲氧基。
一般植物中的果胶甲氧基含量占全部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中可被酯化的羧基的7%~14%。
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即普通果胶。
甲氧基含量低于7%的果胶,几乎无胶凝力,但在多价离子钙、镁、铝等离子存在时可生成胶冻。
多价离子起到了果胶分子胶联剂的作用。
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初生细胞壁中,在稀酸长时间的煮沸处理下(或与果胶酶作用),原果胶发生水解,甲酯化程度降低,苷键断裂而溶于水。
根据果胶不溶于乙醇的性质,用乙醇沉淀提取果胶,最后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烧杯、量筒,电炉、纱布等原料:柑橘皮试剂:0.1mol/L HCl、95%乙醇、柠檬酸、蔗糖四、操作步骤(一)果胶提取1.原材料预处理:取新鲜橘皮3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120ml,煮沸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将果皮切成细小的颗粒(约3mm)。
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至无色为止(去除糖类,色素,苦味物质等非果胶成分),用四层纱布挤干。
2.酸水解萃取:将处理好的皮渣放入烧杯中,加入0.25%的HCl60ml,以浸没果皮为度,煮沸15min,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挤干,弃去废渣,滤液再过滤一次。
3.醇沉:滤液冷却后,调节pH至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2倍量的95%乙醇,用玻璃棒搅匀后静置10min,待果胶呈棉絮状沉淀后,用四层纱布过滤,用滤纸吸去水分,滤渣即为粗制果胶。
(二)胶冻制作果胶为亲水胶体,pH2.0~2.5,蔗糖含量65%左右的条件下,适当浓度的果胶水溶液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三维网状结构凝胶。
基于此特性,果胶用于食品工业制造果酱、果冻、糖果、冰激淋、雪糕等。
称取自制果胶适量于50ml烧杯中,加水20ml,加热使果胶溶解,加入柠檬酸0.5g,蔗糖20g(分次加入),边搅匀边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并放置数小时后即得凝胶。
五、实验结果实验分组:6人/组【4】实验四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书P135】一、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食品样品处理的方法。
二、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做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三、仪器、试剂、材料酸式滴定管,可调电炉(带石棉板),250ml容量瓶、盐酸、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红枣等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10g左右红枣,研磨碎后,置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静置30min后,抽滤得滤液备用。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注意:甲液与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应将甲液加入乙液,使开始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的质量(mg)。
(注意:还原的次甲基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恢复成原来的蓝色,所以滴定过程中必须保持溶液成沸腾状态,并且避免滴定时间过长)3.样品溶液预测定: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褪去,出现亮黄色为终点。
如果样品液颜色较深,滴定终点则为兰色褪去出现明亮颜色(如亮红),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
(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颜色变浅后复又变深,说明滴定过量,需重新滴定。
)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内加热至沸,快速从滴定管中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 ml的样品溶液,然后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终点。
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两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5.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按下式计算:X=〔A/(m×V/250×1000)〕×100式中: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单位 g/100g;A—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相当于某种还原糖的质量,单位 mg;m--样品质量,单位 g;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 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五、注意事项【5】实验五油脂酸败的测定——过氧化值【书P80】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值是指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总含量,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为油脂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它很不稳定,能继续分解成醛、酮类和氧化物等,使油脂进一步酸败变质。
氢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过氧化物超标的油脂不能食用。
因此,过氧化值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是反映油脂新鲜度和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
过氧化值(POV)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碘的百分数表示;也可以采用每千克样品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质量表示,单位用g/100g或meq/kg。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在酸性环境中与碘化钾反应时析出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过氧化物的含量。
ROOH + 2H++ 2KI → ROH + I2+ H2O +K+I2+ 2Na2S2O3→ Na2S4O6+ 2NaI三、试剂和器材饱和碘化钾溶液、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淀粉指示剂、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碘量瓶、滴定管、量筒、1ml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称取混合均匀的油样4~5g于碘量瓶中;2.加入三氯甲烷-乙酸混合液30m l,充分混匀;3.加入饱和碘化钾溶液1.00ml,加塞后摇匀半分钟,放暗处反应3min;4.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重复2~3次。
5.用等量的水代替油样做空白实验。
五、结果计算过氧化值(I2%)=(V2-V1)×c×0.1269/m×100式中:V1—油样用去的Na2S2O3溶液体积(ml);V2—空白试验用去的Na2S2O3溶液体积(ml);c—Na2S2O3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m—油样重(g)0.1259—1.00mmol碘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1.加入碘化钾后,静置时间长短和加水量多少,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应严格控制条件。
2.在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时,必须在接近滴定终点溶液呈淡黄色时,才能加淀粉指示剂,否则淀粉能吸附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分组:2人/组【6】实验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卵磷脂的提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磷脂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豆等植物组织以及动物的肝、脑、脾、心等组织中,尤其在蛋黄中含量较多(10%左右)。
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此外,卵磷脂能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离。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
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
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三甲胺,三甲胺有特殊的鱼腥味,可以此鉴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