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以雕塑为例:铜是其质料,某人的形状是其 形式,雕塑家是其动力,为了达到这样一座雕 像就是其雕刻的目的
以建房为例:砖瓦是其质料,房屋的设计是 其形式,建筑师是其动力,房屋的使用是其目 的
20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
宇宙论与四元素说
永恒不变的月上世界:由完美的“以太”构成;形 状是完美的球形,运动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人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COSMOS)对万物都是相同的, 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
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 定的分寸熄灭。
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立产生结合,从不一致的音调里产生出完美的和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
自然界
最广义的自然界,就是指自身表现具有无限多样性 的整个存在,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总和。包括人和 社会。
狭义的自然界即与人类社会相对立的自然界,是自 然环境的同义语。
24
中国古代哲学自然观
五行说 阴阳说 道家自然观
25
五行说
见于《洪范》,成书于公元前4或3世纪之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
土。 五行,译为five elements(五种元素),又译
为:five activities, five agents,five powers. 观点:五行相生相克,导致事物或现象。
8
米利都学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等,在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例如,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生物进化论阐述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些科学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自然界的辩证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例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生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替过程中。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同时人类又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传统认识,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规律,这些科学理论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例如,量子纠缠现象挑战了传统的局域性观念,对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

- 生命科学的进展。

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出现,使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和遗传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关于人类伦理底线的讨论。

- 信息技术的革命。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

2. 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设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展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涵、认识、当代价值、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启示、意义、未来。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倡导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不应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上,而应深入到自然界内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这种观念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指导我们实践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更在于它为我们把握世界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认知工具。

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1.2 本文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展开讨论。

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其对自然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与意义。

我们将讨论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构建,探究马克思主义如何引领人们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和自然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首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活动植根于自然环境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依赖于自然资源。

因此,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赢,提出了人的活动应该与自然界相协调的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创造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使用价值。

但是,这种改变和利用的同时也对自然界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地,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提出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适应和符合这些规律,不能违背它们。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和尊重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还注重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是,这种改造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且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世界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告诉我们,只有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全局来思考问题,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第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止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观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自然观的演化过程与理论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历史线索800B.C —— A.D.500 —— A.D.1500(1543)—(古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 A.D.1800(1755/1796) ——1900(1895)(近代科学前期) (近代科学后期)——Now(现代科学时期)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对自然的泛神论的观念2、社会分工:奴隶社会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导致阶级分化;哲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形成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自然的本体是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之中,处于流变的运动变化中人和动物来源于自然界古希腊朴素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倾向的实体主义——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是本原阿那克希米尼认为气是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本原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或四根是本原,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种子是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本原后来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和罗马的卢克莱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基本特征:
1、 主体性——凸显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并通 过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反思和批判,从主、客体间的对立转向 二者间的和谐。
2、 能动性——凸显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并通过 对人对在自然界的能动作用的反思和批判,从能动性和受动 性间的对立转向二者间的统一。
3、 价值性——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并通过 对价值诉求的批判和反思,性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 值间的对立,专项二者间的统一。
基本特征:
1、 系统性——“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 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 复杂性——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 的、非线性的和随机的。
3、 演化性——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 性的、演化的。
4、 广义性——揭示了自然界系统和社会系统 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思想渊源: 1、 古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2、 近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 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人工自然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 式并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人类对应用 自 然科学技术后果的反思和批判而发生变革,并由此转 向生态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 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主要观点:
1、 生态自然界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 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 3、 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 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拥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力量的源泉,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中,自然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它不只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和限制。

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来探讨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复杂、无限多样的系统,它是由矛盾和相互作用构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主动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驱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对自然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界的利用。

3. 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物质资源和能源,并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条件。

同时,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对自然界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

4. 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类社会必须建立在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充分利用和发展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水平。

它指导着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和有效利用,推动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 人工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有助于我们沟通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 进一步揭示自然与社会的本质联系。 人工自然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部,具有自 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人工自然是自然目的 性与社会目的的统一。人工自然的创造和 发展规律,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确立人工自然观,有助于发现新的自然与 社会规律。把人工自然观引入自然科学领 域,也会使自然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人工自然观
(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 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 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 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

“人工自然”的三个层次
根据人工自然中人为因素的多少,可将 人工自然划分为三个层次: 人工自然I 1、人类可以设想、推论到的自然 2、人类仅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 3、人类仅以身体涉及的自然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社会科学渊源
马恩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对德国古典自然哲 学的超越之上。
“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 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 的人。” ——恩格斯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c、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d、人与自然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
第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是联系和 发展的观点。它主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在永恒的 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础;系统自然 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 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八卦说大约产生于殷周之际,其后得到不断发展。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 地、雷、风、水、火、山、泽。 在图形上,它们是由阴阳二爻组成的,这八卦再互相排列就 可以产生出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384爻,以此来解释几乎所 有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八卦说包含了由于阴阳排列的变化, 导致万物变化、发展的思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 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例如,赫拉克利特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 是变化和发展着的。他的思想被列宁称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 则的绝妙的说明” ,他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2.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尔文 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理 论基础。 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 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 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 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 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 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 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 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的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及其人类的总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局限性,从实践的角度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立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中介。

“`外部自然界为实践所中介’的含义是人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使外部自然界与人统一在一起。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实践的中介作用在于: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个体与类发生联系的现实途径。

正是通过实践(生产和交换)才使人超越自身,达到与社会、历史以及日益走向整体化的人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生存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关系之中。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实践为媒介,人与自然紧密联系。

一方面,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

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离开自然,人就失去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只有在社会中,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才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要素,人与自然的关系才得以发生。

离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无从谈起。

在人的发展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一、自然界的客观性一般说来,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理解自然的。

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

它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巨系统。

而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对自然的这种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展开,即本节内容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审视人类的自然观,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知道,尽管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它们的背后都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即物质性或客观性。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它们都存在于人的意识、感觉、精神之外,离开人的意识、感觉和精神而独立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感觉和意识所反映。

世界的客观性这一命题已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实践所证实。

首先,从科学史的角度看,近代科学的创立者一开始就力图用唯物论的眼光来解释世界。

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家沿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两分法,将世界划分为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两大部分,而且人为地作出某些猜想,认为月上世界是永恒不变和完美无缺的,它的构成物也与地上月下之间的芸芸众生是不同的,这一切都被理解为神的安排。

哥白尼首先冲破这一偏见,大胆地提出了太阳系内部完整统一的观点,开普勒运用数学语言将其精确化,伽利略通过自制望远镜从感官上证明其合理性,并加以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从世界观的高度给旧的唯心主义二元论以沉重打击,使人们认识到天上和地上都是由我们可以琢磨的物质实体构成的,而不是由神按照自己的意志预先设定的。

其次,18世纪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改变的只不过是其组合方式和空间位置,它本身的质量和重量守恒。

这就在微观精致的意义上证实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再次,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曾使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惊呼“物质消失了”。

其实,这种思想与长期以来人们对物质概念理解的机械思维方式有关,常识和习惯使人们认为:物质应是有形的实体,或者说是“坚硬而有质量的质点”。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与蕴藏的方法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对于当前生态危机治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字: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一直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它没有为人类的产生而停止发展,也没有因为人类的发展而停止发展,这是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离开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都来自于自然,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是不可或缺的。

1.2 实践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必须不断地向自然获取,而这个获取活动就是人的实践过程,实践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缺了这个桥梁,人类会同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自然。

人类进行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但是作为自然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将会遭到破坏,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

1.3 人与自然界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马克思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了异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对立。

资本主义的生产,由于其逐利性,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包括对自然的辩证观念、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解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一观点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发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也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批判与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要重视自然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其持续的影响力则在于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价值,形成背景,核心观点,环境保护,批判与完善,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启示,影响力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态度的总称,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

在当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也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联和依存关系。

在当代社会,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也正是体现在这方面。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背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革命的崛起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抗议和环保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背景。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自然科学的融合产物,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从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理论意义1. 指导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的哲学思想,它对于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对自然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指导科学研究。

2. 反映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过程的反映,它是由一个阶级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历史逐步发展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进程的体现。

因此,只有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发展过程。

3. 揭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应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

人类在实践中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我们研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热情。

实践价值1.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注自然规律的实践应用,而现代科学技术是基于深入认识自然规律而得到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推进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研究和实践。

2. 解决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类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更好地解决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在经典物理学解释物理现象时
牛顿力学定律 麦克斯韦——法拉第电磁理论
被看成是永恒的 自然规律
在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密时, 和实验结果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微观世界有其特殊的规律,但人们并未抛弃经典 物理学,只是应该将它们看成是量子物理学定律 的极限形式、看成是历史的规律。
四、规律的可认识性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由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决定的, 所以对运动规律的认识,归根到底是对物质性的认 识。
认识规律的最有力武器“是实践,即实验和工 业” 。
恩格斯
恩格斯: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 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 的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最基本的状态和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 的内在动力
辩证法是科学自然观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 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确立了自然观研究的基本内容
自然界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性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定义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 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 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 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物质的运动性
“我们从经验和理论都知道: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运动,是不能创造的,因而是它们自己的终极的 原因”
“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 膨胀,——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 极对立”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
“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 时的”。理解运动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认识了物质的运 动形式,我们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因而我们的认识就完 备了”。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是否可认识?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是否可靠?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应处于何种地
位?
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9
附1: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创造的一种哲学思 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 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 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 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 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 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 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 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
‚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和 变化‛。 不彻底性。即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 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的‚第一 推动‛等。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最终归结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 营垒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具有的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他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态环境问题已演变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

在当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下,国内外学者们尤其是一些生态学学者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希望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点。

马克思的自然观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它是一种生态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础;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其在自然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具体考察和分析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人与自然和解”。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这对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政治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

那么建设生态文明,应该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思想的理论精华来指导实践活动.
人类自诞生时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发生着与自然界的关系。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等所持续探究的问题。

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享受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社,陶醉于对大自然所取得的胜利;另一方面,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反过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以资源、环境、人口等形式出现的生态问题、人类生存危机,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危机。

而随着人类对其自身实践活动的反思和对不利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后果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世界最紧迫最引人注意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但从根本上看,生态问题应是一个哲学和伦理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应直面的一个理论课题。

由于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虽未形成自觉的生态学理论,但他们却己敏锐地觉察到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对未来社会进行预见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昭示了一幅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理论图景。

马克思主义这种生态自然观思想是具有前瞻性的,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特别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当今时代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对于理性思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造成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等现象,这些突发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的自然观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是,重新翻阅和研究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推动马克思哲学发展创新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
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这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哲学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马克思之前自然观都是非历史性、非实践性地看待人与自然。

马克思考察了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变,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自然观,完成了自然观上的哲学革命。

马克思自然观不是对以往自然观的简单机械拼凑,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他从实践出发全面把握人、自然与历史的关系,从而具有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观的实践特质、自然观的历史向度和自然观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理论层面而且深入到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和社会变革的层面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这使他的自然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辩证性和批判性的本质特征。

正是这些特征,使马克思的自然观超越以往自然观,更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有效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指明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的焦点。

严峻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的自然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重读马克思”显得十分必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方法、思维方式去审视实践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既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马克思哲学为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用马克思的自然观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智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是本文的主题。

本文从“自然”概念入手,采取了从历史研究到现实研究的研究方式,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之前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流变、马克思自然观实现的哲学范式的变革,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思想进路,马克思的自然观在西方的影响以及马克思自然观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多方面意义和启示。

马克思之前西方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有机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

而马克思的自然观实现了哲学范式的革命。

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一贯主张,哲学所关注的应该是现实的自然,而不是抽象的自然。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既指“感性的自
然”、“人化的自然”、“历史的自然”、“人类学的自然”、“价值的自然”,又指“人周围的自然”和“人自身的自然”,一句话,马克思视域中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抽象的人与抽象的自然界的关系,而是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解决要以人与人关系的解决为前提;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解。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生态危机的缘故,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相对于以往的自然观,它的科学性、革命性、前瞻性无疑为解决当前人类所遇到的发展瓶颈——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提供了最高的哲学方法论指导。

本文首先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维角度,阐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以及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自然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影响;并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要式梳理,进而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详细、全面、明确的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