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结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结

⼯程地质分析原理总结第⼀篇区域稳定及岩体稳定分析的⼏个基本问题⼀、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程地质分析(5分)1、岩体、结构⾯、结构体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程建设有关的那⼀部分岩⽯,它处于⼀定的应⼒状态,被各种结构⾯所分割。

结构⾯:指岩体中具有⼀定⽅向、⼒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或带。

结构体:结构⾯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可将岩体分割成形状、⼤⼩不同的块体,称为结构体2、结构⾯的主要类型(按照成因、规模分类)及特征(如何描述结构⾯)按成因:原⽣结构⾯、构造结构⾯、浅表⽣结构⾯按规模:A类(贯通)、B类(显现)、C(隐微)3、岩体的分类:岩体结构分类(哪5类?);岩体的⼯程分类(考虑三⽅⾯因素?)按结构特征分类:块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散体状结构三⽅⾯因素:⼒学性质、岩体结构、赋存条件4、岩体的变形随深度有何变化特点?剪切或拉裂拉裂与弯曲弯曲弯曲与压扁压扁压扁与流动流动。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状态(10分)1、岩体应⼒:天然应⼒和初始应⼒⾃重应⼒:指在重⼒场作⽤下⽣成的应⼒。

σv=γh(µ为岩体的泊松⽐,N。

称为岩体的侧压⼒系数。

)构造应⼒:指岩⽯圈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

⼜可分为活动构造应⼒和剩余构造应⼒。

变异及残余应⼒变异应⼒:指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的侵⼊等引起的应⼒。

残余应⼒: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后,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他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相平衡的应⼒系统感⽣应⼒2、岩体天然应⼒状态类型(1)σx=σy=σv=rh 注:越往地壳的深部,存在静⽔应⼒式的可能性越⼤。

(2)垂直应⼒为主的观点地壳岩体内的应⼒以⾃重应⼒为主,主要存在于地表(3)⽔平应⼒为主的观点地壳岩体内的应⼒主要受构造运动影响,最⼤主应⼒近于⽔平。

3、影响岩体天然应⼒状态的主要因素及其作⽤(1)地区地质条件及岩体所经历的地质历史对岩体天然状态的影响:岩体的岩性及结构特征:决定着岩体的容重和泊松⽐,从⽽影响⾃重应⼒场的特征;统⼀区域构造应⼒作⽤下,岩体内应⼒分布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结构特征及其⾮均⼀性;决定着岩体的强度及蠕变特性,因⽽决定了岩体承受及传递应⼒的能⼒。

第五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第五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来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 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空方向。 4. 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 零,实际上处于两向受力状态,
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
态。

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初始应力场、尤其水平剩余应力使坡体中主应力迹线的 分布形式有所不同,明显改变了各应力值的大小;使应 力分异现象加剧,尤其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坡面张力带 的影响最大。
• 1963 年 267m 高 双 曲 拱 坝
瓦 依 昂 滑 坡 发 生 前 的 大 坝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位于 三峡西陵峡中的新滩镇,突然间山 崩地裂,霎时,乱石飞迸,烟尘滚 滚,平静的峡谷被搅弄得天昏地暗, 直到4时20分才慢慢平息下来。滑坡 的体积约3000余万立方米,滑坡体 前部的土石堵塞了长江江面约1/3, 江心激起的巨浪高达80多米,涌浪 波及上下游共42公里的江段。 运动速度10m/s,最大运动距离80m 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 使首当其冲的新滩镇475户居民1371 人无1人伤亡
2008.5.12
1963年10月夜间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Vajont水库,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 的滑坡灾害。 该水库库容10亿立方米,坝高2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 水库蓄水造成水库岸坡地下水位的相应抬高,地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2.6亿立 方米的石灰岩山体以20M/S以上的速度滑入水库。 最大涌浪高度250M,越过坝顶高度达150M,库水迅猛泻向下游。洪水摧毁了下 游数公里以内的5个村庄,2600人在梦中死亡。该水库也因滑坡填入而报废。
(3)坡顶AB
(5)坡高H (7)坡体M
(4)坡脚C
(6)坡角
洒勒山滑坡
甘肃省 东乡县 四川省 云阳县 陕西省 韩城市 湖北省 秭归县 甘肃省 天水市 云南省 昭通县 湖北省 巴东县

吕梁市离石区某典型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

吕梁市离石区某典型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

086地质环境DI ZHI HUAN JING1 基础地质条件1.1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微地貌为黄土陡坡,东侧坡体北中部呈上下两阶台阶状,南部坡体一坡到顶。

坡体坡脚分布着大量房屋,由于道路及房屋修建,对坡脚进行了切坡,形成不稳定斜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地层岩性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沟谷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及中更新统卵石、坡体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及中更新统粉质黏土夹粉土。

1.3 地质构造项目区构造总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6°,勘查区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地质构造条件简单。

1.4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动力特征,勘查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黄土丘陵区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粉土组成,主要分布在梁峁之上。

由于沟谷坡度大,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对地下水补给有限,多为透水而不含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方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受地形起伏的控制,顺沟谷排泄或垂直补给下伏含水层。

勘查区坡体岩性主要为粉土及粉质黏土,富水性差。

2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2.1 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不稳定斜坡平面形态近似呈弧状型。

斜坡顶部高程1005.0m,底部高程901.0m,最大高差104.0m,斜坡底部宽约230.0m,斜坡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西南—西北,坡度30-65°。

坡体表面凹凸不平,坡面上主要植被为杂草,坡顶为树木。

斜坡顶部主要岩性为Q粉土,中下部为Q粉32土、粉质黏土,坡脚为Q卵石。

不稳定斜坡形成的主要原3因是斜坡高度较高,坡度较陡,造成高陡临空面,坡体植被不发育,修建房屋开挖坡脚。

不稳定斜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人为影响等不利工况下,可导致斜坡失稳。

2.2 成因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初步分析可能导致斜坡失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地形地貌:斜坡前缘多高陡临空,临空面高3-34m,坡度一般24-72°,前缘村民挖窑居住;后缘为黄土山,黄土山有利于渗水,不利于排水。

第九章 斜坡岩(土)体1

第九章  斜坡岩(土)体1

斜坡岩体结构类型与变形破坏方式对照表
主要特征 结构及产状 外形 决定于土、石性 质或天然休止角 α < β α ≈ β α ≥ β α ≥ β 蠕滑-拉裂 滑移-压致拉裂 滑移-拉裂 滑移-弯曲 弯曲-拉裂 弯曲-拉裂(浅部) 蠕滑-拉裂(深部) α ≤ β 滑移-弯曲 滑移-拉裂为多见 扩离,块状滑坡 一般情况上陡下 (软弱基底)缓 塑流-拉裂 转动型滑坡或滑塌 平推式滑坡,转动型滑坡 顺层滑坡,或块状滑坡 顺层-切层滑坡 崩塌或切层转动型滑坡 崩塌,深部切层转动型滑 坡 顺层转动型滑坡 主要模式 可能破坏方式


被贯通性破坏面分割的斜坡岩体,可以多种运 动方式失稳破坏,如滑落、崩落等。破坏后的 滑落体(滑坡)或崩落体等被不同程度地解体。 但在特定的自身或环境条件下,它们还可继续 运动,演化或转化为其他运动方式,称为破坏 体的继续运动。 斜坡变形、破坏和破坏后的继续运动,分别代 表了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

瓦恩斯的分类实际上是将斜坡变形、破坏和 破坏后的继续运动三者综合在一起。如分类中 的“流动”包括了斜坡岩体的蠕变(creep), 又包括了碎屑流(debris flow)和泥流(mud flow)等。前者属斜坡变形,实际上斜坡发生 滑坡、崩塌等破坏之前,都可能经历过蠕变; 后者作为一种与斜坡破坏相联系的现象,则大 多是由崩塌或滑坡体在继续运动过程中发展而 成的运动方式。又如分类中的“倾倒”,实际 上也是一种变形方式,其最终破坏可表现为崩 塌或滑坡。
Ⅲ 块状体斜坡 Ⅳ 软弱基座体斜坡
注:
可根据结构面组合线产状按Ⅱ类 方案细分 Ⅳ1 Ⅳ2 平缓软弱基座体斜坡 缓倾内软弱基底体斜坡
崩塌,转动型滑坡(深部)
φr 、φp软弱面的残余(或起动)和基本摩擦角; α 软弱面倾角,β斜坡坡角。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斜坡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等。

外部因素包括水、地震、人类活动等。

内在因素对边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外部因素起诱发破坏作用。

1.地形地貌从区域地形地貌条件看,斜坡变形破坏主要集中发育于山地环境中,尤其在河谷强烈切割的峡谷地带。

我国由于挽近地质时期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制约,西部挤压隆起,东部拉张陷落,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台阶状地形,可明显地划分出三个台阶。

处于两个台阶转折地带的边缘山地,山谷狭窄、高耸陡峻,地面高差悬殊。

因此斜坡变形破坏现象十分发育。

2..岩土体类型和性质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

在坡形(坡高和坡角)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岩土体愈坚硬,抗变形能力愈强,则斜坡的稳定条件愈好;反之则斜坡稳定条件愈差。

所以,坚硬完整的岩石(如花岗岩、石英砂岩、灰岩等)能形成稳定的高陡斜坡,而软弱岩石和土体则只能维持低缓的斜坡、一般来说,岩石中含泥质成分愈高,抵抗斜坡变形破坏的能力则愈低此外,岩性还制约斜坡变形破坏的型式。

一般来说,软弱地层常发生滑坡,而坚硬岩类形成高陡的斜坡,受结构面控制其主要破坏型式是崩塌。

顺坡向高陡斜坡上的薄板状岩石,则往往出现弯折倾斜以至发展成为滑坡。

黄土因垂直节理发育,故常有崩塌发生。

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因素,包括区域构造点、边坡地段的这周形态、岩层产状、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特征以及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等。

它对边坡稳定,特别是岩质边坡稳定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在区域构造比较复杂的、褶皱比较强烈,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边坡的稳定性较差,例如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地区、金沙江地区的深切峡谷,边坡的崩塌、滑动、流动及其发育,常出现超大型滑坡及滑坡群。

其次,边坡地段的岩层褶皱形态和岩层产状,则直接控制边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和规模,至于断层和节理裂隙对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还没整理完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重点

还没整理完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重点

斜坡岩(土)体稳定的研究意义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折涉及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方面要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另一方面要为设计合理的人工边坡以及制定有效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类型卸荷回弹和蠕变崩落(塌)(faIls)、倾倒(topples)、滑动(落)(slides)、侧向扩离(1ateral spreads)和流动(flows)等5种基本类型。

1.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a. 原始应力状态b. 坡形c. 岩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均质体而言,岩体弹模,泊松比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不大。

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最大的是岩体结构特征,斜坡附近的结构面往往是应力集中的部位。

易于变形或破坏。

2.斜坡变形破坏与内外营力的关系(影响斜坡变形破坏主要因素)斜坡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有能量的交换,外营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

第一,改变斜坡的外形→改变斜坡的应力场。

第二,改变斜坡的岩体结构特征→使斜坡的强度降低。

第三,改变岩体的应力状况。

地表水一、河流地质作用许多斜坡都流水地质作用形成的,而新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地质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少年期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由于处于河谷形成的初期,岸坡卸荷作用剧烈,应力分异显著,河岸斜坡变形剧裂但规模一般不大。

数量大、规模小。

中年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下切减缓。

这一阶段以时间效应特征的大型破坏为主要特征。

数量少,规模大。

老年期河流,冲淤近于平衡,河谷总体形态变化不大,以老滑坡复活为主。

b. 河流演化史分析河谷的中、淤关系:冲刷期,岸坡失稳可能性增大。

淤积期,岸坡稳定性增高。

波浪地下水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静水压力②地下水流动形成渗透压力(代替法)③改变潜在滑面的力学性质(降低)④形成空隙水压力,降低斜坡的抗滑力气候主要是降雨,其余是风化、冻融等。

降雨总量与斜坡失稳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

降雨对斜坡的稳定性影响具有周期性作用。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斜坡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等。

外部因素包括水、地震、人类活动等。

内因是最根本的因素,决定着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和规模,对斜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斜坡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外因常常成为斜坡变形破坏的触发因素。

1、地形地貌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的形态,对边坡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对于均质斜坡,其坡度越陡,坡高越大则稳定性越差。

对边坡的临空条件来讲,工程地质条件相类似的情况下,凹形坡较凸形坡稳定。

从区域地形地貌条件看,斜坡变形破坏主要集中发育于山地环境中,尤其在河谷强烈切割的峡谷地带。

我国由于挽近地质时期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制约,西部挤压隆起,东部拉张陷落,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台阶状地形,可明显地划分出三个台阶。

处于两个台阶转折地带的边缘山地,山谷狭窄、高耸陡峻,地面高差悬殊。

因此斜坡变形破坏现象十分发育。

2、岩土体类型和性质斜坡岩土体的类型与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

包括岩土体的成因类型、组成矿岩土体的矿物成分、岩土体的结构和强度。

在坡形(坡高和坡角)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岩土体愈坚硬,抗变形能力愈强,则斜坡的稳定条件愈好;反之则斜坡稳定条件愈差。

所以,坚硬完整的岩石(如花岗岩、石英砂岩、灰岩等)能形成稳定的高陡斜坡,而软弱岩石和土体则只能维持低缓的斜坡。

由岩浆岩组成的斜坡较好,但原生节理发育也常发生崩塌,特别在风化强度强烈地区,由于风化营力的作用,使风化带内的岩石强度降低,常导致斜坡崩塌。

沉积岩组成的斜坡由于具有层理结构,而层理面常常控制斜坡的稳定性。

沉积岩层常夹有软弱夹层,如厚层灰岩中夹泥灰岩,砂岩中夹泥岩等,这些软弱面常易构成滑动面。

变质岩组成的斜坡,尤其深变质岩,如片麻岩、石英岩等其性质与岩浆岩相近,所以斜坡稳定性一般比沉积岩好。

边坡讲解

边坡讲解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研究意义
斜坡或边坡在形成过程中,其内部的应力状 态也将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应力集中→ 斜坡变形、破坏→危及安全。 滑坡、崩塌、泥石流 我国是一个滑坡、崩塌多发的国家,据不完 全统计,自80年代以来,每年我国都有一次重大 崩、滑灾害事故发生。
并凹向临空面。
(4)坡面的实际径向压力为零。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2 斜坡岩土应力分布特征
6.2.2 斜坡应力场的影响因素
坡形 岩土体性质 原始应力状态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2 斜坡岩土应力分布特征
(1)原始应力状态
斜坡张力集中位置与原始应力状态、 坡角关系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2 斜坡岩土应力分布特征
(3)岩体特征和结构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重力场型(b)水平应
力场型。 进一步的引起应 力的重分布(下) 。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6.2 斜坡岩土应力分布特征
6.2.1 斜坡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1)最大主应力近于平行临空面,最小主应力近于与 坡面正交。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山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探析

山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探析

山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斜坡勘察探析摘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斜坡工程,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尤其山区的工程项目,地质勘察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对斜坡进行勘察更是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简单阐述斜坡勘察的重点,接着分析斜坡勘察方法,评价斜坡的稳定性,最后探讨斜坡处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质勘察;岩土;斜坡;稳定性1 山体斜坡勘察概述山体斜坡的稳定性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斜坡勘察的目的在于通过勘察获得山体斜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宏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确定山体斜坡的总体稳定性,旨在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斜坡提供科学的依据。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影响山体斜坡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坡体结构和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岩土体的抗剪强度、结构面的特征、地下水、大气降水、工程爆破振动、地震等。

实践中发现,对于不同的岩体类型,其整体强度与稳定性也各有差异。

(1)单一岩土类型的斜坡,影响该类斜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源于岩土体临空面坡度和抗剪强度;(2)结构面发育硬质岩体类型的斜坡,影响该类斜坡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源于结构面的形态和抗剪强度;(3)极软或风化程度较高又或破碎的均质岩体类型的斜坡,此类岩体的整体强度一般很低,类似于均质松散土体。

总体而言,除了岩土体的成分外,分割岩土体结构面的形态、抗剪强度和斜坡坡面的组合关系等都对斜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斜坡勘察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应该选择有效的勘察方法,重点勘察斜坡的坡体结构及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参数,通过细致地勘察得到对坡体的稳定程度起决定性作用的优势结构面或软弱层,对勘察结果的数据和参数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测并评价在各种工况作用下斜坡工程出现失稳变形的趋势和破坏的危害程度。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影响山体斜坡岩土工程性质和稳定性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2 斜坡勘察方法山体斜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山区斜坡的地形条件和地层、坡体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新构造活动和地震等地质条件,斜坡勘察的方法必须要满足勘察深度和分析评价的要求。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理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理
坡体松弛带内的岩土由于震动、或侧
低,达到临界值沿圆弧形滑动面滑移
岩土体沿莫一弱 面或朝向坡外的结构 面整体向下滑移 因自重应力超过 拉裂、剪切-滑移。层面或贯通性 结构面形成滑动面,结构面临空,坡 脚岩层被切断或坡脚岩层挤压剪切 张拉、剪切、弯折。自重应力和
坍塌

向卸荷、与坡面加载以及四季中时干时湿 等使松弛带内岩土的结合密实度在不断变 化而塌坡,塌至与其相适应的斜率为止
土质边坡破坏机理及 稳定性分析
一、土质边坡的结构类型
土质边坡:泛指具有倾斜面的土体,根据土体结构可分为三类: 类型
均质土边坡
结构特征
稳定性影响因素
整个坡体由均质土构成,基本不含节 土体强度和坡形 理、裂隙、没有贯通性的结构面
层状松散土
由不同类型的松散土层构成,控制性 土体强度、坡形、沉积层面 结构面是沉积层面 产状与坡面的组合关系
3、均质土边坡各种破坏模式
边坡类型
影响稳定的主要 因 素 以粘粒为主,一般干时坚硬,遇 1.矿物成分,特别是 水膨胀崩解。某些粘土具大孔隙 亲水、膨胀、溶滤性矿 性(如山西南部的粘土),某些粘土 物含量;2.节理裂隙 甚坚固(如南方网纹红土),某些粘 的发育状况;3.水的 土呈半成岩,但含可溶盐量高(如 作用;4.冰融作用 黄河上游的粘土),某些粘土具水 平层理(如淮河下游的粘土) 以砂砾为主,结构较疏松,凝聚 1.颗粒成分及均匀程 力低为其特点,透水性较大,包 度;2.含水情况; 括厚层全风化花岗岩残积层 3.振动;4.地表水及 地下水作用 以粉粒为主、质地均一。一般含 主要是水的作用,因水 钙量高,无层理,但柱状节理发 湿陷,或对边坡浸泡, 育,天然水含水量低,干时坚固, 水下渗使下垫隔水粘土 部分黄土遇水湿陷,有时呈固结 层泥化等 状,有时呈多元结构

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题目: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学号:20111002833班级:01211姓名:李海亮指导老师:熊承仁斜坡稳定性及其评价方法斜坡是地壳表面所有拥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

在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其坡角坡高不断变化,从而坡体中的作用位置也随之改变,若形成坡体的岩土体不适应这种应力分布时,就造成了坡体的变形破坏。

斜坡稳定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对斜坡稳定性的研究及评价有利于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及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一斜坡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其中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稳定。

第一方面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

第二方面影响着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

第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压力﹑堆载和人工爆破等。

他们的负影响表现在增大下滑力而降低抗滑力,促使斜坡向不稳定方向转化。

上述诸因素中,岩土的类型性质﹑岩土体结构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它才能起作用。

根据各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可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部因素,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有岩土的类型和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风化作用﹑地下水活动等;另一类为外部因素,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有地震﹑洪水﹑暴雨﹑堆载﹑人工爆破等。

下面分述各主要因素。

1﹑岩土类型和性质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

在坡高和坡角相同时,显然岩土体越坚硬,抗变形能力越强,则斜坡的稳定性越好,反之稳定性越差。

同时,岩体的节理﹑断层及软弱夹层的存在会减弱其稳定性。

2﹑岩体结构面的性质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多数是受岩体中结构面的控制。

所以结构面的成因、性质、岩性特征、密度以及不同方向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等是非常重要的。

按结构面的产状与临空面的关系,可分为:(1) 平迭坡:主要软弱结构面是水平的。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因素分析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因素分析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因素分析本文论述了岩质边坡形成以后涉及其稳定性的各式各样原因,阐明了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是各式各樣内在和外在地质原因总结作用的结局,并细述各式各样地质原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标签:工程地质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能;地质因素1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1 岩体结构类型的影响对于岩质边坡来说,边坡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和结构体组成不同的边坡岩体结构类型。

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块状结构、镶嵌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块状结构岩体,整体强度较高,在动力作用下的变形特征接近于均质弹性体.受到震动一般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对于镶嵌结构岩体,地震或其他扰动时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崩塌和落石,但不会造成大规模的失稳;碎裂结构岩体的地震或其他扰动时反应比较强烈,强烈的地震会导致碎裂结构岩体松动,造成大量的崩塌、落石以及小规模的滑动;层状结构的岩体受层面的控制,在地震或其他扰动作用下可能沿层面产生滑动;而对于散体结构的边坡,在地震或其他扰动作用下,不仅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塌,而且有可能导致大规模滑坡和流滑。

土质边坡可以看成散体结构,在地震或其他扰动时将会产生大量的变形、滑塌、滑坡和流滑。

1.2 岩性组合的影响岩性对边坡的影响主要反映为不同岩性的边坡产生滑坡的程度不同。

由粘土、泥岩、页岩、泥灰岩以及它们的变质岩如片岩、板岩、千枚岩组成的岩体,或由上述软岩与一些硬岩互层组成的岩体,或由某些岩性软弱、易风化的岩浆岩(如凝灰岩)组成的岩体具有抗风化性差、风化产物中含有较多的粘性、泥质颗粒,具有很高的亲水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征。

这些地层的软岩及其风化产物一般抗剪性能差,遇水湿润后即产生表层软化和泥化,形成很薄的粘粒层,抗剪强度极低。

由于岩性、颗粒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差异,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

细颗粒的泥质、粘土质软层既是吸水层,又是相对的隔水层,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下粘土成分的高收缩性,使岩土体中裂隙迅速发生并扩大,各种地表水很容易渗入坡体。

2005-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张倬元

2005-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张倬元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作者:张倬元屠湧泉著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1目录:绪论第一篇区域稳定及岩体稳定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1.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1.2岩体结构特征及主要类型1.3岩体原生结构特征的岩相分析1.4岩体构造结构特征的地质力学分析1.5岩体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2.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2.2影响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2.3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2.4地壳表层岩体应力状态的复杂性2.5岩体应力及区域地应力场的研究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3.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3.2岩体在加荷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3.3岩体在卸荷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3.4岩体在动荷载条件下的变形与破坏3.5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时间效应3.6空隙水压力在岩体变形破坏中的作用3.7岩体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第二篇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第四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4.l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4.2活断层的特性4.3活断层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4.4活断层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原则4.5活断层的调查监测与研究第五章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5.l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5.2地震及地震波的基础知识5.3我国地震地质的基本特征5.4地震区划及地震危险性分析5.5场地地震反应及地震小区划5.6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第六章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分析6.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6.2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性变化的几种典型情况6.3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6.4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6.5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6.6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七章地震导致的区域性砂土液化7.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7.2地震时砂土液化机制7.3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7.4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7.5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第八章地面沉降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8.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8.2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8.3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8.4地面沉降的研究、预测及防治第三篇与岩(土)体稳定性有关的士程地质问题第九章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9.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9.2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9.3斜坡的变形与破坏9.4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9.5斜坡破坏后的运动学9.6斜坡变形破坏与内外营力的关系9.7斜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9.8 防治斜坡变形破坏的原则及主要措施第十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10.1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10.2地下开挖后围岩应力的重分布10.3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破坏及山岩压力问题10.4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10.5地下洞室围岩变形量测的方法及应用……第十一章地基岩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第四篇与地下水渗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第十二章岩溶及岩溶渗漏的工程地质分析第十三章渗透变形的工程地质分析第五篇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第十四章河流侵蚀、淤积规律的工程地质分析第十五章海(湖)边岸磨蚀与堆积的工程的工程地质分析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斜坡岩土体稳定性是指斜坡在自然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的能力。

工程地质分析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斜坡的稳定性,并提供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确保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斜坡稳定性的原因、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和实施措施等方面展开,重点讨论岩土体斜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岩土体力学性质、斜坡形态、地下水、外力作用等。

岩土体力学性质是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包括岩石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参数。

斜坡形态是指斜坡的坡度、坡高、坡面形状等,这些因素对斜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地下水是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斜坡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外力作用包括重力、地震和风力等,这些作用会对斜坡产生相应的力学反应,进而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工程地质分析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

现场调查包括对斜坡的地质地貌、地下水、变形情况等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获取现场地质资料。

室内试验是通过对采集的斜坡样品进行室内实验,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和抗剪强度等参数,为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对斜坡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有限元或边坡稳定分析软件,模拟不同荷载和边坡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为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预测。

实施措施是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斜坡稳定性保障措施和预防措施。

如根据斜坡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边坡形式和面积,保证坡面的平整和坡脚的夯实;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降低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力;根据外力作用的特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边坡加固锚杆、喷浆、钢筋混凝土覆盖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监测斜坡的变形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是保证斜坡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斜坡的原因分析、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和实施措施的研究,可以提高斜坡稳定性的评估能力,并制定出科学的防治措施,确保斜坡工程的安全可靠。

专题三2010 岩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专题三2010 岩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②坡形的影响:坡高、坡度;
边坡的几何形态对坡内岩体应力有显著影响。
随着坡高的增加,坡内应力值也随着呈线性增大。 坡角变陡,拉应力的范围随之增大,切向应力 值增高,坡脚附近最大剪应力值也随着加大。 边坡的平面形态对应力也有明显影响,凹形边
坡,由于沿斜坡走向方向受到支撑,应力集中程度
明显减弱。圆形和椭圆矿坑边坡,坡脚最大剪应力 仅有一般斜坡的一半左右。因此,凹形坡有利于坡 体稳定,而凸形坡则相反。
不良影响:透水性增大、刚度和强度降低.
1)影响因素:地应力场、岩性、岩体结构、 下切速度和深度。 2)研究目的:建基面的确定、处理深度的 确定、查清演变规律。 3)研究内容:卸荷分带、破坏形式、卸荷 带的工程性质。
(2)蠕变
1)定义:是指边坡岩土体在自重等恒定应力作用
下,向临空方向发生的一种缓慢变形现象。
3)当边坡岩体由软硬相间的岩石 组成时,软弱岩石因抗风化能力
低受风化剥蚀凹进,而坚硬岩石
便悬空断裂而坠落形成崩塌。
4)当边坡下部存在洞穴、采空区引起塌陷,
将边部岩体往外挤出,造成倾倒崩塌。
(4)滑 坡
1)定义:是指斜坡上的一部分岩体失去稳定,在 重力和工程荷载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作整体滑动 的现象。 2)特征:①整体滑动,不易发现; ②具有明显的破坏边界; ③有一个较长的发育过程; ④老滑坡可复活; ⑤分布广、危害大。 3)形态要素:滑体、滑面、滑带、滑床、滑壁、
(2)滑动面受已有软弱结构面控制:
坡体中有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夹层存在,并能构成有 利于滑动的结构面(或几个面的组合面)产生滑动。 因此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产状起控制作用。
滑坡产生的边界条件通常是指岩土体滑动时必须
具备的滑动面、切割面及临空面。

工程地质学-剩余推力法

工程地质学-剩余推力法

2. 进行斜坡岩土体的应力分析和变形 特性分析;
3. 根据力学平衡原理,计算斜坡在不 同工况下的剩余推力;
4. 根据计算结果,评估斜坡的稳定性, 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02
剩余推力法的应用
边坡稳定性分析
剩余推力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通 过计算剩余推力的大小,评估边坡的 稳定程度。
剩余推力法可以用于不同类型边坡的 稳定性分析,如土质边坡、岩石边坡 等。
滑坡治理与预测
剩余推力法在滑坡治理与预测中,通过对滑坡体的剩余推力进行分析,评估滑坡的 稳定性。
剩余推力法可以用于滑坡治理方案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减小滑坡体的剩余推力,提 高滑坡体的稳定性。
剩余推力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地质勘探和监测手段,对滑坡进行预测和预警,降低滑 坡灾害的风险。
03
剩余推力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工程地质学-剩余推力法
目录 Contents
• 剩余推力法概述 • 剩余推力法的应用 • 剩余推力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剩余推力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剩余推力法是一种用于评估斜坡稳定 性的工程地质分析方法。
原理
通过分析斜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变 形特性,计算斜坡在自重作用下的剩 余推力,以评估斜坡的稳定性。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各种类型的斜坡稳定性,尤其适用于评估岩质斜坡和大型土质斜坡 的稳定性。
限制
对于小型土质斜坡,由于其应力分布和变形特性较为复杂,剩余推力法可能不 适用。
计算方法与步骤
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斜坡岩土体的应力分布和 变形特性,利用力学平衡原理计算斜坡的剩余
推力。
步骤
1. 收集和整理斜坡的地质资料,包括岩土体的 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

第9章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

第9章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

§9.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工程影响及研究意义
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它所造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均可 对人类工程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还可能引起生 态环境的失调和破坏,造成更大范围和更为深远的影响。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资料,我国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等斜坡地质灾害正随着工程建设和资源能源的开发而加剧, 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近300亿元。近10年来,全国有400多 个市县受到斜坡地质灾害的侵害,在全国铁路沿线分布的 大中型滑坡达1000余处,平均每年中断交通运输44次。全 国有近千座水电站及数百座水库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的严重威胁。
§9.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涉及两个方面的 任务:
(1)要对斜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 (2)要为设计合理的人工边坡以及制定有效整治措施
提供依据。
以上两方面任务的实现,都必须阐明斜坡是否具有产生危害性 变形与破坏的可能性,以及变形破坏方式和规模。要设计一个稳定 而又经济合理的边坡,也应以边坡在运营期间不发生危害性的变形 和破坏为准则。因此,斜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应从研究斜坡 变形和破坏的规律入手,对斜坡的演变全过程展开系统的研究。
本章重点及难点
本章难点: • (1)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其力学作用方式和
变形形式的演变和转化,微裂纹扩展和总体滑面 形成贯通过程。 • (2)演变历史分析方法。实质是利用斜坡变形、破 坏的基本规律,通过追溯斜坡演变的全过程,对 斜坡稳定性发展总趋势和区域特征作出评价和预 测。
§9.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本章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 • (1)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形成后引起岩体内应力的重分布,
致使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坡脚应力集中,形成对斜坡稳定性 不利的应力组合。注重坡顶拉应力、坡面附近近似于单向应力分布、 坡脚剪应力集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 (2)斜坡变形破坏方式及形成机制,分变形和破坏两方面。斜坡变形 的基本形式是卸荷和蠕变变形,而实际的斜坡变形往往是多种基本变 形形式的组合。斜坡的破坏常见基本形式是崩塌和滑坡。要求掌握滑 坡识别标志——滑坡要素。 • (3)斜坡变形破坏的演变过程,要求掌握斜坡变形破坏的六种地质力 学模式及建模的思想方法。分析斜坡变形的组合方式。 • (4)斜坡稳定性评价的演变历史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斜坡的变形和 破坏纳入地质历史长河,在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背景条件下研究斜坡变 形破坏发生、发展、演化全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1 基本要领及研究意义斜坡或边坡在形成过程中,其内部的应力状态也将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应力集中→斜坡变形、破坏→危及安全。

斜坡变形、破形或多样:崩、滑为主要、剧烈的形式。

斜岩土体稳定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任务是:* 斜坡稳定性评价和预测* 设计合理的边坡及制定有泖的斜坡整治措施2 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2.1 斜坡应场的基本特征斜坡形成后引起斜坡临空面周围卸荷回弹,在坡面附近造成应力重分布,其特点如下:(1)最大重应力近于平行临空面,最小重应力近于与坡面正交。

(2)坡脚剪应力集中形成剪应力增高带,坡顶附近出现拉应力。

(3)最大剪应力迹残由原来的直线变为近似圆弧线,并凹向临空面(4)坡面的实际径向压力为零。

远离斜坡面的岩体内,地应力逐渐恢复状态。

2.2 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a. 原始应力状态b. 坡形c. 岩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均质体而言,岩体弹模,泊松比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不大。

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最大的是岩体结构特征,斜坡附近的结构面往往是应力集中的部位。

易于变形或破坏。

3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体内已形成贯通性的破坏面从而使分割的岩体整体破坏。

在此之前的斜坡演进过程称为变形。

变形→破坏→继续运动3.1 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a. 卸荷回弹使原有结构松驰产生残余应力形成卸荷带:斜坡经卸荷回弹松驰,残余应力形成一系列的表生结构面,包含回弹松驰和表生结构面的岩带称为卸荷带。

b. 蠕变斜坡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包括坡体内的局部破裂和产生的表生结构面。

3.2 斜坡破坏的基本类型斜坡破坏分类方案很多,按破坏物质的运动方式分崩塌和滑坡。

3.2.1 崩塌包括撒落、落石(坠落)、岩崩、山崩等多种形式。

规模大小不一。

脱离母体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这一过程叫崩塌。

a. 崩塌的发生条件①坡形。

高陡山坡,一般55º以上。

②岩性。

坚硬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强,岩体中有规模大,间隔大的节理发育。

软硬相间岩体易形风化凹醋,上覆坚硬岩体易崩塌。

③坡体结构。

即岩层产状与坡面的关系,反向坡一般易形成陡坡,利于崩塌产生。

④地质构造。

节理、断裂对斜坡岩体分割、易于形成分离岩体,形成崩塌。

b. 崩落体的继续运动运动轨迹根据跳跃的运动轨迹,可以设计栏网位置及栏网高度。

当条件合适时,崩塌体可形成碎屑流(气垫效应)。

3.2.2 滑坡a. 滑坡要素斜坡的部分岩体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或带)以一定的加速度下滑,这一过程叫滑坡。

滑坡的组成部分(要素)为:b. 滑坡的分类有许多分类方案。

按滑坡物分:覆盖层滑坡基岩滑坡特殊滑坡——融冻、陷落按滑坡体厚度:浅层 6m以内中层 6~20m深层 20~30m超深层>30m接规模:小型 30万m3以内中型 3万~50万m3大型 50万~300万m3巨型>300万m3按形成年代:新滑坡滑坡按力学条件:牵引式、推移式c. 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主要根据斜坡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其变形、破坏可概括为五种地质力学模型,即:蠕滑(滑移)——拉裂式滑移——压致拉裂式弯曲——拉裂式塑流——拉裂式滑移——弯曲式称为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它表达了斜坡岩(土)体结构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斜坡发展变化的内在力学机制,并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斜坡最终破坏的可能方式与特征,达到系统评价预测斜坡稳定性的目的。

4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一、蠕滑——拉裂形成条件:中等坡度的均质斜坡,(似均质斜坡)碎裂岩中也可能发生此种类型的变形和破坏。

变形发展过程:自坡面向斜坡内,由重力作用形成一剪切蠕变带,其中坡面位移最大,向深度逐渐递减。

至位移逆减为零的位置,剪应力高度集中,此位置即为潜在滑移面位置。

当剪应力集中达到岩体的拉剪强度时,该面剪切破坏形成滑面。

在剪切蠕变形带发展过程中,坡顶出现自上而下扩展地拉裂缝。

演变过程(以反倾斜坡为例)a. 表层蠕滑岩(土)体向坡下蠕变,后缘拉应力产生。

b. 岩缘拉裂通常形成反坡台坎,由于后缘拉应力释放,潜在剪切面上的剪应力集中程度加大。

此外,外营力进入后缘拉裂缝,使斜坡条件进一步恶化,更加促进剪切面的变形。

c. 潜在剪切面剪切扰动。

随剪切变形进一步发展,中部剪切带扰动扩容,变形体下半部隆起,随变形体沿剪切拢动带转动滑移,上部下沉,后缘拉裂缝闭合,岩体进入累进性破坏阶段,一旦剪切面被剪切贯通,滑坡发生。

这种类型的滑坡可按瑞典圆弧法计算其稳定系数。

二、滑移——压致拉裂形成条件:中等——陡的平缓层状斜坡,坡体内有水平向残余应力。

演变过程:a. 卸荷回弹阶段,坡体内残余应力开始释放,岩层沿缓倾结构面缓回弹滑移,坡面形成齿状剪出。

岩层内领固段或错段附近因拉应力集中而产生自下而上扩展的拉裂隙。

b. 压致拉裂面自下布上扩展阶段在大致平行坡面的重压应力作用下,拉裂隙端部被压致拉裂,裂纹扩展方向逐渐趋向于主压应力方面一致。

这种压致拉裂缝向上扩展,直至达到地面,并伴有向坡面方向的转动。

c. 滑移面贯通阶段随拉裂面的逐渐贯通,岩体转动,变形进入破坏阶段。

陡倾的阶状裂面成为剪应力集中带,陡缓转角处的嵌合体被逐个剪断、压碎、并伴有扩容,待陡倾裂面与平缓滑移面构成贯通性滑面时,滑坡发生。

d. 起动判据根据三维应力状态下含软弱结构面强度计算公式:?为与结构面的夹角。

为结构面内磨擦角。

e. 嵌合带剪断压碎判据参照hock的修正格里菲斯准则进行判断三、滑移——拉裂形成条件:层状、块状、岩体、斜坡中有一潜在倾向坡外滑移面,且有效临空。

变形过程,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已有滑移面向临空方向滑移,后部拉裂。

滑坡能否形成,取决于滑面产状及后缘分隔条件。

当后缘分割条件成熟时,滑面的内磨擦角小于斜坡角,则滑坡发生。

四、滑移——弯曲形成条件:具有中一陡倾外的层状岩体或藻层状岩体斜坡,顺层斜坡,滑移面未有效临空。

滑面倾角大于滑移面倾角。

变形过程:层状岩体在自重作用下沿外倾结构面蠕变下滑,由于下部滑移面未临空,造成坡脚附近顺层板梁纵向受压,在一定条件下弯曲隆起进而发展成滑坡。

演变过程:a. 轻微隆起阶段。

近坡脚部位岩层在纵向压力下顺层弯曲,局部出现压碎,坡面轻微隆起,岩体松动。

b. 强烈弯曲、隆起阶段弯曲显著增强,强烈弯曲段出现剖面x型节理,部分岩体垮塌、充填虚脱部位。

弯曲部位岩体扩容,地面显著隆起,岩体松动。

剖面x节理中的一组逐渐形成滑移切出面。

c. 切出面贯通阶段,切出面与滑移面贯通形成整体滑面,滑移岩体沿切出回弹射抛出,形成滑坡。

某些椅状层面也能形成这类滑坡。

起动判据K = L er/L 实际长度L cr = 临界长度式中:各符号意义见书(P331)当K≤1时,有屈曲可能。

五、弯曲——拉裂形成条件:陡立或陡倾内层状斜坡,坡度中——陡坡。

变形过程:斜坡前缘,陡倾的斜坡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单梁的弯曲逐渐向深部发展。

前部悬臂梁弯曲后为后部悬臂梁弯曲提供了空间,这种弯曲逐渐向斜坡后缘逐个悬臂梁地传递,导致斜坡岩体整体弯曲。

演化过程:a. 卸荷回弹陡倾拉裂阶段。

b. 板梁弯曲,拉裂面向深部扩展并向坡后缘推移,板梁之间反向错动。

c. 板梁根部折裂、压碎,折裂面逐渐贯通,岩块转动、倾倒。

当折裂面贯通后,斜坡变形岩体将转化为蠕滑拉裂型滑动破坏。

弯曲拉裂弯曲判据根据重自应力h为弯折断高度,t为平行板梁表面裂隙间距。

六、塑流——拉裂形成变形条件:软弱基座斜坡,上覆厚层坚硬岩层。

变形过程:下伏软弱基度在上覆岩层重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并向临空方向流动而形成塑性挤出。

软岩塑流挤出又导致上覆岩层拉裂。

演化过程:a. 卸荷回弹,陡出裂缝形成。

由于应力分异,形成由坡缘拉应力带向纵深扩展的一系裂陡立拉裂缝。

b. 前缘塑流——拉裂变形随软弱基座被切出,遭受重压的原封闭的软基向切出的临空方向挤出,进而导致且覆岩层不均匀沉陷和拉裂。

拉裂的岩柱倒塌。

c. 深部塑流——拉裂随陡坡坡缘破坏,变形向坡缘后部推移。

被分割的高大岩柱或板梁其根部可能因此被剪裂或压碎,便变形向蠕滑——拉裂转化。

上述斜坡P变形模式可以形成空间组合,也可形成变形模式的转化。

5 斜坡变形破坏与内外营力的关系斜坡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有能量的交换,外营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

第一,改变斜坡的外形→改变斜坡的应力场。

第二,改变斜坡的岩体结构特征→使斜坡的强度降低。

第三,改变岩体的应力状况。

6.1 地表水一、河流地质作用许多斜坡都流水地质作用形成的,而新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地质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少年期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由于处于河谷形成的初期,岸坡卸荷作用剧烈,应力分异显著,河岸斜坡变形剧裂但规模一般不大。

数量大、规模小。

中年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下切减缓。

这一阶段以时间效应特征的大型破坏为主要特征。

数量少,规模大。

老年期河流,冲淤近于平衡,河谷总体形态变化不大,以老滑坡复活为主。

b. 河流演化史分析河谷的中、淤关系:冲刷期,岸坡失稳可能性增大。

淤积期,岸坡稳定性增高。

波浪6.2 地下水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静水压力②地下水流动形成渗透压力(代替法)③改变潜在滑面的力学性质(降低)④形成空隙水压力,降低斜坡的抗滑力6.3 气候主要是降雨,其余是风化、冻融等。

降雨总量与斜坡失稳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

降雨对斜坡的稳定性影响具有周期性作用。

6.4 植被有利、有弊→防止水土流失有利6.5 地震破坏斜坡岩体结构条件诱发地质灾害、斜坡失稳6.6 人为因素开挖、不合理排水等。

7 斜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评价和预测:稳定性和演化趋势、设计边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机制分析法(演变历史分析法)、理论计算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7.1 过程机制分析法分析方法实质:应用前述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通过追溯斜坡演变的全过程,对斜坡稳定性现状、发展总趋势和区域性特征做出评价和预测.一、根据阶段性规律预测斜坡所处演化阶段和发展趋势步骤:a. 确定斜坡可能的变形形式和破坏方式根据斜坡外形,坡体结构、斜坡环境条件,并应用赤平投影的方法,即可确定斜坡可能的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及其变形破坏机制,以及主控条件。

b. 根据斜坡的变形阶段判定斜坡的变形迹象变形迹象:分析其形成机制,参照前述的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及各演化阶段特征,确定斜坡所处的演化阶段。

转化标志:如蠕滑——拉裂型斜坡变形、后缘拉裂缝曲拉开转为闭合,即可认为是大滑动的前兆。

c. 演化全过程的再现模拟采用物理模拟或数值模拟方法,再现斜坡变形破坏全过程,验证前述分析的可靠性,并对照斜坡变形实际情况,以此作为斜坡变形破坏演化趋势的预测依据。

二、根据周期性规律判定促进斜坡演变的主导因素各种影响因素是有周期的,根据周期分析,可以判定影响斜坡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为预测、预报和滑坡治理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