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十三沂水春风》5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

这节课,在和煦的春风里,伴着美妙的琴声,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曾皙,来到沂水河边,一起领略沂水春风的盎然生趣,走进课文《沂水春风》(板书《沂水春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根据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问志

弟子(

)志:

孔子(

)志:

明确:弟子述(撰、言)志、孔子评志

2.课文除了曾皙言志之外,还有哪些人言志?

明确:子路、冉有、公西华。

三、研读课文,赏析三子的志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找一找并划出三位弟子的志向。

PPT出示: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互讨论,完成表格。

弟子

治理对象

期望结果

子路

千乘之国(内忧外患)

有勇,知方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民足

礼乐俟君子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

明确:

子路的志向:以勇强国

冉有的志向:以粮富国

公西华的志向:以礼治国

3.孔子如何看待三子的志向?

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有: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公西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补充: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专题汇编·论仁》

“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四、解读曾皙的志向

1.由此可见,对前面三位弟子的言志,孔子都不认同。那么

他到底赞同谁的志向呢?

明确:曾皙。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9-13自然段,品读曾皙的志向。

要求: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

咏读古文的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当然,最紧要是不忘准确朗读。

(学生自由诵读,老师巡视)

3.大家读书的声音如同曾皙的鼓瑟声,渐渐稀疏了,可能都已认真品读过了。推荐学生读课文。

4.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这幅“暮春咏归图”,我数了一下,曾皙的志向总共只有27个字。请同学们把这一节改写成现代散文,字数100字左右,要求有人物、景物、情节。

(学生按照要求,在练笔本上改写,老师在前后巡视,时间大约5分钟。)

5.经过品读和改写后,我们一起来探究。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为何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明确:

解读一:曾皙的志向体现了礼乐治国的理想。而礼乐治国是孔子一生的梦想,所以孔子才会深深感叹,赞同曾皙的志向。如果没有国家富强、百姓生活幸福,沂水春风的美丽场景就

不可能出现,学生与老师也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去沐浴春风,咏唱歌谣。曾皙的志向体现了治国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才会深深赞同。

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PPT出示:子路讲的是“不挨打”,属于“强兵”,是最大最大的硬道理;冉有讲的是“不挨饿”,属于“富国”,也是硬道理。他们都没提到“礼”。公西华讲的是“礼”,而且是富起来才有“礼”。……曾皙的道理更软,干脆是享受生活:享受和平,享受富裕,享受文明。它们是建筑在前三位的理想之上:和平是靠子路之志,富裕是靠冉有之志,文明是靠公西华之志。没有和平、富裕和文明,曾皙就逍遥不起来。——李零《丧家狗》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解读二:曾晳的说法体现了隐士的人生境界。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入世,为政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表示想要追求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

回到鲁国讲学授徒。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官了。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的志向,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符合“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话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PPT出示喟然。

合作探究

1.本文中4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我们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有像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一样具有个性思想的人。今天的你欣赏其中的那一个人?请简述你的理由。

理由内容包括:1、立足文本,陈述欣赏点。2、联系实际,陈述欣赏的原因

2.《沂水春风》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各人不同的志向,而且启发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的理想是着眼于当前的物质的追求,还是长远的精神的完善。对此,许多名人都有过思考:(PPT)“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渭然叹日:“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