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优选.)

合集下载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创造性行为。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种功能与作用。

本文将探讨艺术的几个主要功能,并分析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审美功能艺术的首要功能是提供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激发观者的审美感受,使人们得以体验到美的享受。

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唤起观众或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存在和表达方式。

审美功能可以提高个人的心理愉悦感、情感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文化传承功能艺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留历史记忆和传承文化的功能。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历史事件。

绘画中的油画、雕塑中的石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与小说等都是文化的记录和传承。

艺术作品将历史和人文精神传递给后代,促进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三、社会批判功能艺术通过创造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发挥社会意识的功能。

艺术家可以通过表现与描述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的思考与反思。

艺术作品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观点与思考角度,激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并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四、情感表达功能艺术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将内心的情感、思考和经验传递给观众。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出口,让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与表达。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可以借助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共鸣和宣泄。

五、启发思考功能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

通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创造性思维,观众能够受到启发,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艺术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层次结构等元素,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激发自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艺术,人们能够超越现实,开阔视野,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起来,艺术的功能与作用是多样而重要的。

它不仅提供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还发挥社会批判、情感表达和启发思考的功能。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中国艺术的寓意性功能
君子比德如玉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梅妻鹤子 四君子
教育功能的真善美
亚里士多德:艺术应 具有三种功能,即教 育、净化、快感 米勒(Millet,1814— 1875) 《牧羊女 》 《拾穗者》:“‘乐 者乐也’,君子乐 得其道,小人乐得 其欲 。以道制欲, 则乐而不乱,以欲 忘道,则惑而不 乐”。 子在齐闻韶,三月 不知肉味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一、审美认识功能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孔子:“《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志于鸟兽草木之名。”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挪威画家爱德华· 蒙克 (Edvard Munch, 1863~1944),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 先驱。 “生命组画” ,以讴歌“生命、爱情 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 的手法,揭示了 “世纪末”的忧虑与恐 惧。 1899—1900年的油画《生命之舞》,是 这套大型组画中的核心之作。
第二节 艺术教育
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王安忆《忙碌的休闲》: 现在连休闲的日子也变得很忙碌、很繁 重,失去了生活本该有的那一份安宁与 愉悦。在所有的文化生活方式都在市场 经济中一起躁动时,东方式的安宁与静 穆的生活大概已经很难寻觅。
二、审美教育功能
曹植《画赞序》:“观画 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 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 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 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 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 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 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 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 是知存乎鉴戒者,国画 也。”
唐代张彦远:“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 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
四、美化生活
蔡元培:“人之生也,不 能无衣、食与宫室。而此 三者,常于实用之外,又 参以美术之意味。如食物 本以适口腹也,而装置又 求其悦目;衣服本以御寒 暑也,而花样常见其翻新; 宫室本以庇风雨也,而建 筑之术,尤于美学上有独 立之价值焉。”

艺术学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PPT课件
2021
❖ 一 审美认知功能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 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21
❖ 二 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 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 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 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 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
从狭义上讲,艺理论和实践 教育。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 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义的艺 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 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 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2021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1709-1805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我国近代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 并论来提倡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近代教育 家蔡元培更是大力提倡美育。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 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2021
❖ 二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021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2021
❖ 三 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 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 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2021
第二节 艺术教育
❖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即审美 教育)这个概念是在 18世纪,由德国美 学家席勒在《美育书 简》这一美学理论著 作中正式提出的。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形式美、意象美和感受美的综合作用,传递着情感、思想和经验。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具有深远的功能与作用。

本文将从人类的情感需求、文化传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一、满足情感需求人类情感丰富而复杂,而艺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让人们表达和体验情感。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色彩、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将人们的情感传递出来,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

例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旋律和节奏,唤起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带来愉悦或悲伤的情感体验;绘画作为另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色彩和构图,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能够满足人们情感丰富多变的需求,让人们更加充实、愉悦和舒缓。

二、文化传承艺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象,是文化记忆的载体。

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人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信息,并从中感知到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能够为后世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窗口。

同时,舞蹈、音乐、戏剧等传统艺术形式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

艺术作为文化的表达,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三、拓宽思维与视野艺术作品常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现实或想象中的世界,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想象力,超越现实的局限,引导观者拓宽思维和视野。

艺术作品给予人们思考的空间,让人们在沉浸艺术之中思考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种种问题。

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引发观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建筑作品能够通过空间和形式,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影响人们对环境和城市的认知。

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能够打开人们的思维与想象力,拓宽人们的审美与认知领域。

四、社会影响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可以引发和影响社会文化的变革。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019/11/11
5
一、艺术的功能
• 其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功能。 •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
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 的科学知识。
2019/11/11
6
一、艺术的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即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可以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获 得陶冶,并使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审 美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升华。
2019/11/11
10
二、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
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 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第三讲 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一、艺术的功能
• 1、审美娱乐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2、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1
1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
活动是指通过艺术活 动,能够使人获得视 听感官的某种快适和 感觉上的美感,给人 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
2019/11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人的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 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 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工具,这是艺 术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特殊性决 定的。 艺术的本质: 艺术价值是一种新的、特 殊的审美价值,艺术的本质是审 美的。
1)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 的功能
第 个方面
1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 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 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 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 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 出了“美育”的概念。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 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 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席勒塑像


“美育”的术语虽然诞生 比较晚,然而美育思想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 方却早已有之。 蔡元培先生指出:“从 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 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 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为什么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部分呢?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逻辑学研究知


伦理学研究意


?研究情 美学研究情

莱布尼兹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许慎
(54年~149年)

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 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 —物质需要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 为美——精神联系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 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 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 对化。
3)蔡元培先生论 美育与德育、智育
踢球必要先研究 踢的方法,知道了踢 法,才是具备踢球的 知识。可假如你不高 兴踢,那就永远也踢 不好球,具备再多的 踢球知识也没用。美 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 兴趣。 美育像培养踢球 的兴趣一样,可以成 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 展的手段,发展美育, 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 有积极的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还能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矛 盾和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
注。
传达思想感情
01
艺术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形象、意象、情感 等元素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02
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让观众
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升华。
艺术还能够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如爱、和平、自
03
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好、善良、真理等价值 观念,能够引导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美好,提 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艺术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06
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流派与风格
01
02
03
04
现实主义
以客观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创作 源泉,强调对事2
03
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记录和传 承一个民族、一个社会 的历史、文化、风俗、
习惯等。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 以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 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促 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
艺术还能够激发人们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
社会心理调适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能够带给人们愉悦、 安慰、启示等心理感受,帮助人们缓解压力、 调节情绪。

印象主义
追求光和色彩的表现,注重瞬 间视觉印象的捕捉。
抽象主义
摆脱具象形式,以点、线、面 、色彩等抽象元素表达内在情
感。
立体主义
通过几何形态和块面组合,表 现物体的多维空间。
艺术创作与方法
观察与体验
艺术家通过观察生活、体验情感, 获取创作灵感。
构思与立意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进行 构思,确定作品的主题和立意。

艺术的功能

艺术的功能

艺术的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深刻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

在潜移默化的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者感受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3、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是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需要,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灵需要。

4、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

有关于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该给人乐趣和益处,“教”即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艺术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

教化功能在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

符合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

倘若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枯燥乏味,根本不能给人以美感,真理也就会变成枯燥微微的教条。

所以艺术的三种社会作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必须通过美感作用体现出来,真正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

“乐是实现教的前提”,有教无乐就失去了艺术的根本特征,必然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泥坑。

而有乐无教也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深层要求。

乐一旦失去了内涵的思想意义,就会显得轻浮浅薄,甚至流于庸俗低级。

5、哲学: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内,艺术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

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传播和体现一定的哲学思想,从而对哲学思维及思考产生启迪。

《艺术导论》第三章 艺术功能

《艺术导论》第三章 艺术功能

审美功能的基本特征
(二)道德感化功能
艺术通过审美表现,对道德观念进行评价,从而对接受者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中国古代有“乐通伦理”的思想, 孔子孜孜以求“正乐”,对不符合 雅颂之音的音乐进行修正,以使之 敦风俗、利教化。
柏拉图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要培 养人们对美的爱好。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开篇就提到绘画具 有“明劝戒,著升沉”的教育功能。
艺术功能的发展源流
以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功能
审美功能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艺术功能
PART 03
审美功能的基本特征
1 / 创造性 2 / 陶冶性 3 / 净化性
第三节 审 美 功 能 的 基 本 特 征
艺术除了给人以精神享受,还具有创造性功 能,艺术的创造性功能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审 美想象和欣赏者的再造性审美想象得到体现。
艺术功能的发展源流
以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功能
审美功能的基本特征
(二)传授技艺的功能
艺术功能的发展源流
---葛天氏之乐
以审美为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多元功能
审美功能的基本特征
(二)传授技艺的功能
---土家族摆手歌
艺术功能的发展源流
以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功能
审美功能的基本特征
(二)传授技艺的功能
---五禽戏
艺术功能的发展源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屈原《离骚》 ——北朝民歌《木兰诗》 ——高适《燕歌行》 ——杜甫《春望》 ——陆游《示儿》 ——文天祥《正气歌》
艺术主要有娱神祭祀、传授技艺、交流情感和狂欢娱乐

第三章_艺术的功能

第三章_艺术的功能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意义 p50 • 狭义: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 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 广义: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 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 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 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 [美]爱因斯坦 • [美]李政道
第三章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与艺术教育
审美认知作用 审美教育作用 审美娱乐作用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 《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前551-前479)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
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 审美认识功能(通过直观可视的 艺术形象,展示古今中外的社会 生活)
[法]巴尔扎克
2.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 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科教片、风 景片、科幻片)
(二)审美教育作用
1.概念:p42 •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 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 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 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 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A.以情感人
《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
托尔斯泰• 弗兰克· 福尼尔奥马伊拉的痛苦》• 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
B.潜移默化(历代爱国诗)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 修养。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3.陶养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单选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庄子B.老子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①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②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2.西方哪位思想家认为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列宁D.马克思【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这段话反映出艺术具有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3.哪位思想家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答案】C【解析】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揭示了文学作品存在的审美认知作用,它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是做到了“观古今于须奥,览四海于一瞬”。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概论第3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

在这第三章,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的功能之一是审美功能。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欣赏到美的事物,感受到艺术品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审美功能让我们能够品味和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其次,艺术还具有表达功能。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深处的感受。

艺术作品通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形式、色彩、音符或文字,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

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看到世界的不同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第三个功能是文化传承。

艺术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记录了过去的故事,传递了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电影、音乐,都是文化的载体,将过去的智慧传承给后人。

除了以上的功能,艺术还能够影响社会和改变人们的思想。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唤醒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艺术教育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唤醒他们的艺术潜能。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包容性。

另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

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并且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行为和表达方式,艺术具有多种功能。

在《艺术概论》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艺术具有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美感,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艺术通过形象、色彩、音乐、文字等形式,激发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帮助人们感受美的存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其次,艺术有表达功能。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艺术作品可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可以表现个体内心的世界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通过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将个人的体验转化为大众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语言,从而与观众建立起情感共鸣和沟通。

再次,艺术具有娱乐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欢乐、轻松和娱乐的体验。

音乐、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让观众获得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艺术作品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逃离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提供一种愉快的心灵抚慰和休闲方式。

此外,艺术具有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激发思考和启迪灵感。

艺术教育帮助人们培养审美能力、情感经验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活动,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最后,艺术还具有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群关注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起到社会倡导、批判和启迪的作用。

同时,艺术也是社会交流和交往的媒介,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艺术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艺术在个体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个体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美的存在,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人建立连接。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和交流工具,不仅在个体内部起到激发和启迪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 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生产是通 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 要。
艺术具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多种 社会功能,但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 特性。艺术始终把创造和实现审美价值来满足人的 审美需要,作为自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1.”艺术教育”的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 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 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 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2.在当代社会中,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 要和迫切——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泰山
华 山
黄 山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3、美育的类型: (二)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 态。它包括人的美、生产劳动的美以及环境美等。
社会美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和阶级性。
劳动的过程和产品都可以是美的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3、美育的类型: (三)科技美育 科技美是技术与美的结合,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审美认知作用
1.认识社会、历史、人生(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 形象,展示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
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
汉代石刻 气魄深沉雄大!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534~556)
唐 永 泰 公 主 墓 壁 画 侍 女 图
“美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间接功能
为其他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前提条件,具体讲, 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性表达形式,扮演着丰富和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角色。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还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本文将探讨艺术的功能与作用,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达情感。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艺术家能够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使观众产生共鸣。

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激发人们对美丽、忧伤、喜悦等情感的共鸣,帮助人们表达内心世界,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其次,艺术也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的机会。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焦虑。

艺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舒缓压力、放松心灵的途径。

例如,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欣赏音乐会或者参观艺术展览,人们可以暂时将自己的烦恼抛诸脑后,进入一个美好的艺术世界中。

此外,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表达社会问题和观点。

艺术家经常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社会问题的信息,引起公众对于特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例如,《1984》和《动物庄园》等文学作品揭示了当代社会的权力滥用和不公平,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此外,艺术还扮演着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思的角色。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类的演变。

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以及音乐、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对历史事件的见解和反思。

这些作品成为后人了解历史和思考未来的重要参考。

最后,艺术还具有教育功能。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仅提供了审美的享受,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传达情感、提供放松和逃避现实的机会,同时也表达社会问题和记录历史。

此外,艺术还具有教育功能,提供了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机会。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本章的内容概要(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1.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从整体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的教育功用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学习完本章后你将掌握: 学习完本章后你将掌握: 1.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的涵义;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的涵义;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的涵义 2.艺术的主要功用及艺术功用的特点。 艺术的主要功用及艺术功用的特点。 艺术的主要功用及艺术功用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功用
1.艺术能给予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以自我 精神生活的享受、满足与愉悦,并陶冶人的性 情,提高人的审美判断能力。 2.艺术欣赏有助于欣赏者和创作者高尚人格的 塑造。 3.艺术的审美功用的发生过程,由审美主体对 审美客体的欣赏和评判两个环节构成。
艺术的认识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用首先表现在它能给我们提供 许多直观的、形象化的知识与信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艺术所提供的直观的、形象化的知识与 信息,人们便能进一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及社会 发展的规律。
1.以审美功用为基础; 2.寓教于乐; 3.艺术的功用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1.艺术的功用的涵义: 艺术的功用,指艺术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换 句话说,就是讲艺术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有什么 实际的作用。 2.艺术功用的表现 (1)艺术家在特定艺术领域的艺术创造过程 中,该艺术形态能给与艺术家以积极地影响。 (2)艺术家的创作行为或创作成果,能给与 艺术欣赏者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或影响。
艺术的教育功用
1.从整体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的 教育功用,体现在它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 人生、他人与自我采取一种伦理态度。 2.这种态度首先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事 2. 物与正义的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 理的追求;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 罪恶的愤慨。
艺术功用的特点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功能

组织功能是指某些艺术品能让欣 赏者从中获得观念与情感上的认 同,从而走到一起为某种共同的 目标而奋斗。

优秀的艺术品能激发人们情感的 共鸣——思想情感的沟通,群体 价值目标的认同,这就起到了欣 赏者团结、行动的组织作用。
丼例:《马拉之死》画面中以写 实的手法让观者感受到了那个时 代瞬间变化的悲剧色彩,使人的 思绪沉重而珍惜。
• 教育功能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艺术 的审美活动,获得某种有益的教育 和启迪,从而使思想境界得到某种 程度的升华。 艺术的教育功能,不是用说教来完 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艺术门类, 不同的风格手段塑造出感人的形象。 欣赏者受典型艺术形象的感染,获 得启发和艺术共鸣,是一种主动接 受教育的过程。 丼例说明:罗中立的《父亲》,启 发学生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 今天的美好生活。
生理功用
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 激作用,而如果对这种刺 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 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 甚至是某些生理疾病得到 治疗。
审美功能
•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艺术及 其具体作品,能促进艺术审美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丰富 的美感享受与满足的功效。 丼例:屠维能的水彩《光感与 情感》不但能使人悦目,而且 会给人以理、知的满足,使人 更好地认识自然美、生态美、 阳光美,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 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热爱 自然、社会的思想情感,并使 人在美的享受中更加热爱生活, 去热爱、保护自然环境。。

个人见解
艺 术
不管你对艺术或者艺术的功用了 解多少,必须要用心、用美的眼光看 待一切,才会发现一切的美好!
艺 术
谢谢合作
艺术艺术的功能主要功用1审美功能2认识功能认识功能3教育功能4娱乐功能5组织功能艺术艺术的功能其他功用心理功用艺术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生理功用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而如果对这种刺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甚至是某些生理疾病得到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本章的内容概要(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1.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

应当说,在艺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3.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出了“乐者乐也”的主张,认为艺术 ( 包括音乐) 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

《乐记》总结了秦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20世纪 50 年代以来,音乐疗法逐渐引起各国医学界和音乐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美、英等国先后创办了各种音乐医疗的刊物,运用音乐手段来治疗某些病症,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美国某些高等院校还专门设立了艺术疗法的学位。

西方现当代心理学的许多流派,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欣赏者深层心理的渲泄作用或净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或梦幻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

(二)关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 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 更是大力倡导美育,把美育确定为其新式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育实施设想,对美育的本质、内容、作用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和阐述。

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和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 1993 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就是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强调音乐艺术对启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他晚年甚至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美学与艺术方面的问题。

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 1998 年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谈到 21 世纪全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重要任务时,首先提到了“人文艺术学习的重要性”。

他着重指出,哈佛大学所以重视人文艺术学习,是因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

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

二、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的社会功能”( 1 )审美认知作用。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 2 )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作用。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 1 )美育与艺术教育。

( 2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 3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