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塑胶模具顶出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小不易顶成品,故采用扁顶针来顶出.
入子
為參考 規格
W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三
• 7.5.3 套筒顶针
水平 靠破面
脫模角度參見 成品注意事項
C角
A (C) B
1~2mm
定位珠
A
B
C
1 30 以下
10
2 35 以上 A-20
20 (一律)
注 20 以下 考慮貼壓板方式
注
六角止付螺絲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四 • 7.5.4 顶出块及其使用场合 • (1) 在一些模具中,由于成品的侧壁太深,极易包裹模
仁产生很大脫 模力.为使成品易于脫模使用顶出块配合 顶针的顶出结构,L段为逃料以减小顶出回位时与模仁 的磨损.
此側壁太深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四
• (2) 对于此类框架状成品,不易排顶针, 当顶出力不平衡时成品会变形,故采用整 整式顶出块.
7.7.1 顶板顶出 顶板顶出适用于筒形塑件,薄壁容器以及
此處側壁很深 均分在PL以下 不易脫模 PL
追加片頂針 以便於脫模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一 7.5.1 顶针孔的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1) 单节顶针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2) 双顶针,扁顶针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如右图
行 程 行 程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二 • 7.5.2 扁顶针 • 在成品內部有骨位时,若用圆顶针,顶出面积
单节式圆顶针参数
单节式圆顶针参数
双节式圆顶针参数
单节式圆顶针参数
2)扁顶针
七: 塑模頂出机构介绍
7.1 顶出机构 在注射成型的每一个循环中,塑件必須由模具型腔中
取出.完成取出件这个动作的机构就是顶出机构,也称為脫 模机构. 7.2 顶出系统的构成: 1、板子部分:模脚/下固定板/上下顶出板 2、固定螺丝部分:锁定模脚/上下顶出板 3、顶出设置:顶针/顶块/顶板/司筒 4、附助设置:KO孔
(2) 顶管布置时切不可与支撐柱、停止销、 K.O孔、上下顶板锁固螺钉, 公模板锁固螺钉 相干涉.
如下页:
7.10 顶针排布其它注意事顶二
回位杆 螺釘 彈簧
拉回機構 停止銷
頂管 螺釘 頂針
公模仁 公模板 支撐柱
頂出導杆 上頂出板 下頂出板 下固定板
7.3 顶出行程之简介 7.3.1 顶出行程一般规
定被顶出的制品脫离模 5~10mm. 如右图所示
7.3.2 在成型一些形状简 单且脫模角度较大者的桶 形制品也可使顶出行程为 成品深度的2/3. 如右图所示
7.4 顶出位置之选择 一 1. 顶出机构的运动要准确,可靠,灵活,无卡死现象,机构 本身要有足夠的刚度和強度,足以克服脫模阻力. 2. 保证在顶出过程中塑件不变形,这是对顶出机构的最 基本的要求. 3. 冷却后由于塑料会对钢件产生收缩的应力,而有抱 紧的现象,在靠破孔两边成品肉厚強度最弱,应设置
7.8.2 气顶
密封圈
90° ~120
空 氣
7.9 急回机构一 在某些模具中,由于成品结构決定顶出装置与滑块等
抽芯机构发生干涉,导致无法順利合模,改善此种狀况必须 安装急回机构使顶出杆在合模时先回复原位 . 如图所示未装急回机构,滑块与顶管相撞导致無法合模
7.9 急回机构一 如图所示已装急回机构,顶管提前回位可順利合模
1、顶针分类:1)圆顶针 ①单节式,直径在2以上;②双节式,直径在2以下;
2)扁顶针
形等等。
3)异形顶针:截面不为圆形也不为方形,为其它形状,如三角形,半圆
1)圆顶针:单节式,双节式。直径有很多,可以从0.5到很大。标准生产厂家可 以用0.1作为增量,也就是说直径可以从0.6、 0.7 、0.8 、0.9、 1 、1.1、1.2 、1.3 、1.4 等等。一般情况下,当直径小于2毫米时请尽可能采用双节式的圆顶针,有利于强度的提 高。
前言 为了实现全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机械生产,注塑模具的顶出系统在此作用上很重要. 顶出系统的构成:1、板子部分:模脚/下固定板/上下顶出板
2、固定螺丝部分:锁定模脚/上下顶出板 3、顶出设置:顶针/顶块/顶板/司筒 4、附助设置:KO孔
第一节 顶出样式 一、顶针顶出:材质,一般用好一点的材料:SKD61。
顶针顶出. 4. 在成品垂直之壁厚之正下方应设置顶针以利于顶出. 5. 在十字肋下方常排布顶针, 既可顶出又可排氣. 6. 顶出力的分布应尽量靠近型芯,且顶出面积应尽可能 大,以防塑件被顶坏.
7.4 顶出位置之选择二 1. 當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顶针时,需考虑沉头定位问 题及顶出时顶针先端会有顶滑现象. 2. 在凸出模仁排布顶针需注意其模仁強度,顶针边缘到 模仁边缘最小值為1mm. 3. 顶针在配置时需考虑顶出时力量分布是否平均成品 深度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需考虑增加片頂針作局部
• 7.7.2 顶板顶出
7.8.1 气顶
气顶出方式不论是在公模部份或母模部分其頂出都
很方便不需要安装推板.在顶出过程中整个制品的部均受
同样地的压力,所以即便是软的塑料,也可以在不发生变形
Baidu Nhomakorabea
的条件下脫离模具,通常气顶出要求脫模斜度最小大于2∘,
所以对于形状复杂需要大脫模力的制品,则无法满足其要
求.
彈簧
各种罩壳形塑件的脫模顶出.这种顶出机构的 主要特点是顶出力均勻,平稳,顶出力大,塑件 不易变形,而且表面不留顶出痕跡,结构也比 顶管脫模机构简单,不需设置复位装置,合模
时靠定母模板分形面的推力即可使顶出机构 复位.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型腔和型芯需分別设 在定模和动模上,成型出塑件外形与內孔间的 同心度较低.
頂出或在较浅侧壁侧面進行咬花處理. 4. 顶针配置时在允许范围內直径应尽量加大且为標準 规格品. 5. 每一套模具顶针直径尺寸不宜太多种,以减少加工 时工时换刀时间及出错机率.
7.4 顶出位置之选择二
此處側壁較淺 均分在PL以上 易脫模
PL
此處側壁很深 均分在PL以下 不易脫模 PL
若脫模力不均衡 應考慮在此面作 咬花處理
7.9 急回机构二 7.9.1 利用弹簧片组合件急回机构
• 7.9 急回机构二 • 7.9.2 摇摆式急回机构
• 7.9 急回机构二 • 7.9.3 铰链式急回机构
7.10 顶针排布其它注意事項一 (1) 顶针布置时切不可与支撐柱、顶板导
柱、公模仁、公模板锁固螺钉及有拉回机构 之K.O孔相干涉.
入子
為參考 規格
W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三
• 7.5.3 套筒顶针
水平 靠破面
脫模角度參見 成品注意事項
C角
A (C) B
1~2mm
定位珠
A
B
C
1 30 以下
10
2 35 以上 A-20
20 (一律)
注 20 以下 考慮貼壓板方式
注
六角止付螺絲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四 • 7.5.4 顶出块及其使用场合 • (1) 在一些模具中,由于成品的侧壁太深,极易包裹模
仁产生很大脫 模力.为使成品易于脫模使用顶出块配合 顶针的顶出结构,L段为逃料以减小顶出回位时与模仁 的磨损.
此側壁太深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四
• (2) 对于此类框架状成品,不易排顶针, 当顶出力不平衡时成品会变形,故采用整 整式顶出块.
7.7.1 顶板顶出 顶板顶出适用于筒形塑件,薄壁容器以及
此處側壁很深 均分在PL以下 不易脫模 PL
追加片頂針 以便於脫模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一 7.5.1 顶针孔的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1) 单节顶针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2) 双顶针,扁顶针配合深度及逃孔规格. 如右图
行 程 行 程
• 7.5 顶出装置的种类二 • 7.5.2 扁顶针 • 在成品內部有骨位时,若用圆顶针,顶出面积
单节式圆顶针参数
单节式圆顶针参数
双节式圆顶针参数
单节式圆顶针参数
2)扁顶针
七: 塑模頂出机构介绍
7.1 顶出机构 在注射成型的每一个循环中,塑件必須由模具型腔中
取出.完成取出件这个动作的机构就是顶出机构,也称為脫 模机构. 7.2 顶出系统的构成: 1、板子部分:模脚/下固定板/上下顶出板 2、固定螺丝部分:锁定模脚/上下顶出板 3、顶出设置:顶针/顶块/顶板/司筒 4、附助设置:KO孔
(2) 顶管布置时切不可与支撐柱、停止销、 K.O孔、上下顶板锁固螺钉, 公模板锁固螺钉 相干涉.
如下页:
7.10 顶针排布其它注意事顶二
回位杆 螺釘 彈簧
拉回機構 停止銷
頂管 螺釘 頂針
公模仁 公模板 支撐柱
頂出導杆 上頂出板 下頂出板 下固定板
7.3 顶出行程之简介 7.3.1 顶出行程一般规
定被顶出的制品脫离模 5~10mm. 如右图所示
7.3.2 在成型一些形状简 单且脫模角度较大者的桶 形制品也可使顶出行程为 成品深度的2/3. 如右图所示
7.4 顶出位置之选择 一 1. 顶出机构的运动要准确,可靠,灵活,无卡死现象,机构 本身要有足夠的刚度和強度,足以克服脫模阻力. 2. 保证在顶出过程中塑件不变形,这是对顶出机构的最 基本的要求. 3. 冷却后由于塑料会对钢件产生收缩的应力,而有抱 紧的现象,在靠破孔两边成品肉厚強度最弱,应设置
7.8.2 气顶
密封圈
90° ~120
空 氣
7.9 急回机构一 在某些模具中,由于成品结构決定顶出装置与滑块等
抽芯机构发生干涉,导致无法順利合模,改善此种狀况必须 安装急回机构使顶出杆在合模时先回复原位 . 如图所示未装急回机构,滑块与顶管相撞导致無法合模
7.9 急回机构一 如图所示已装急回机构,顶管提前回位可順利合模
1、顶针分类:1)圆顶针 ①单节式,直径在2以上;②双节式,直径在2以下;
2)扁顶针
形等等。
3)异形顶针:截面不为圆形也不为方形,为其它形状,如三角形,半圆
1)圆顶针:单节式,双节式。直径有很多,可以从0.5到很大。标准生产厂家可 以用0.1作为增量,也就是说直径可以从0.6、 0.7 、0.8 、0.9、 1 、1.1、1.2 、1.3 、1.4 等等。一般情况下,当直径小于2毫米时请尽可能采用双节式的圆顶针,有利于强度的提 高。
前言 为了实现全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机械生产,注塑模具的顶出系统在此作用上很重要. 顶出系统的构成:1、板子部分:模脚/下固定板/上下顶出板
2、固定螺丝部分:锁定模脚/上下顶出板 3、顶出设置:顶针/顶块/顶板/司筒 4、附助设置:KO孔
第一节 顶出样式 一、顶针顶出:材质,一般用好一点的材料:SKD61。
顶针顶出. 4. 在成品垂直之壁厚之正下方应设置顶针以利于顶出. 5. 在十字肋下方常排布顶针, 既可顶出又可排氣. 6. 顶出力的分布应尽量靠近型芯,且顶出面积应尽可能 大,以防塑件被顶坏.
7.4 顶出位置之选择二 1. 當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顶针时,需考虑沉头定位问 题及顶出时顶针先端会有顶滑现象. 2. 在凸出模仁排布顶针需注意其模仁強度,顶针边缘到 模仁边缘最小值為1mm. 3. 顶针在配置时需考虑顶出时力量分布是否平均成品 深度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需考虑增加片頂針作局部
• 7.7.2 顶板顶出
7.8.1 气顶
气顶出方式不论是在公模部份或母模部分其頂出都
很方便不需要安装推板.在顶出过程中整个制品的部均受
同样地的压力,所以即便是软的塑料,也可以在不发生变形
Baidu Nhomakorabea
的条件下脫离模具,通常气顶出要求脫模斜度最小大于2∘,
所以对于形状复杂需要大脫模力的制品,则无法满足其要
求.
彈簧
各种罩壳形塑件的脫模顶出.这种顶出机构的 主要特点是顶出力均勻,平稳,顶出力大,塑件 不易变形,而且表面不留顶出痕跡,结构也比 顶管脫模机构简单,不需设置复位装置,合模
时靠定母模板分形面的推力即可使顶出机构 复位.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型腔和型芯需分別设 在定模和动模上,成型出塑件外形与內孔间的 同心度较低.
頂出或在较浅侧壁侧面進行咬花處理. 4. 顶针配置时在允许范围內直径应尽量加大且为標準 规格品. 5. 每一套模具顶针直径尺寸不宜太多种,以减少加工 时工时换刀时间及出错机率.
7.4 顶出位置之选择二
此處側壁較淺 均分在PL以上 易脫模
PL
此處側壁很深 均分在PL以下 不易脫模 PL
若脫模力不均衡 應考慮在此面作 咬花處理
7.9 急回机构二 7.9.1 利用弹簧片组合件急回机构
• 7.9 急回机构二 • 7.9.2 摇摆式急回机构
• 7.9 急回机构二 • 7.9.3 铰链式急回机构
7.10 顶针排布其它注意事項一 (1) 顶针布置时切不可与支撐柱、顶板导
柱、公模仁、公模板锁固螺钉及有拉回机构 之K.O孔相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