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说课稿 (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四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知识与技能: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稳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开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开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

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根底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

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根底上展开质疑、探索。

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时机,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开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在现有根底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局部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缺乏,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2、学法指导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学过了长⽅形等基础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观察⽐较⼀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引⼊线段,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

接着结合学⽣熟悉的物体,让学⽣明⽩直尺,⿊板的边以及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

通过⽐较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最后教学⽤直尺和其它合适的⼯具来画线段。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的年龄特征,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标: 1、知识⽬标:初步认识线段,理解概括线段的特点,学会画线段。

2、能⼒⽬标: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进⼀步增强学⽣的好奇⼼,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来主说是⽐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线,长⽅形纸,⽔彩笔,直尺等。

⼆、说学⽣ ⼆年级学⽣还不能⽤完整的语⾔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定难度。

同时他们喜欢动⼿,有极强的好奇⼼和求知欲,这些⼜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感觉,强调学⽣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为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新理念。

所以本节课,我将以学⽣为主体,引导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主要采⽤愉快教学法,体验感悟法,引导探究法,让学⽣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掌握新知,在实践中感知线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体验⾃主探究,合作交流,动⼿实践等学习⽅法,发挥学⽣的主体作⽤,让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感受数学的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末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罗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罗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罗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问题都需要用罗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像时的位置安排等等。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罗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罗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罗列”的有关概念术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罗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量解决问题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罗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罗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量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罗列的过程,渗透“罗列”的数学思想。

说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罗列规律。

说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作业纸。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1、都说咱们二(2)(或者1)班特殊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广角闯一闯,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数学广角)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

小朋友们有信心解开吗?(有)2、(课件出示)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问题》说课稿(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问题》说课稿(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问题》说课稿(公开课)一、说教材1. 课题分析本节课《简单的排列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排列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排列问题。

2.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节课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排列问题的解答。

•学科性质:数学•学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排列的基本概念,能够简单解决排列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识: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并能解决简单排列问题。

•技能:掌握排列问题的解答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过程: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

•理解和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概念的抽象性。

•多种排列问题的区分和解答。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一组有序排列的物品或数字,引导学生了解排列的概念。

2. 授课•呈现概念:介绍排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解决问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

3. 操练教师设计多个排列问题供学生练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排列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说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练习、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排列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解答排列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主题:简单的排列问题•内容:排列的定义、排列问题的解答方法•示例:如图形、数字等七、说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排列问题的理解和解答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简单的排列问题》的说课稿,希朥能对您在公开课中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五单元第2课时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五单元第2课时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五单元第2课时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物体的形状。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能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能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

难点:让学生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能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物体形状,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

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

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导语】数学是⼀切科学的基础,⼀切重⼤科技进展⽆不以数学息息相关。

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活。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7的乘法⼝诀》是⼈教课标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2~6的乘法⼝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

针对⼩学⽣好动、好奇的特点,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资源进⾏教学,激发学⽣的求知欲。

⼆.教学⽬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的认知⽔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标为:1.在情境中引导学⽣通过⾃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熟记7的乘法⼝诀,会⽤7的乘法⼝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诀、⽤⼝诀中的过程中,提⾼学⽣⾃主学习能⼒,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教学重点:经历编制⼝诀的过程,感悟⼝诀编制⽅法,掌握7的乘法⼝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诀,应⽤乘法⼝诀解决⽣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策略及⽅法:针对本节课知识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的思维特点,我预设采⽤创设情境法、类推教学法、引导教学法、观察法进⾏教学,并运⽤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预设按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探索,合作交流——联系⽣活,拓展延伸——总结收获,回顾提⾼的模式进⾏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节课的导⼊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对于新知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导⼊抓住学⽣感兴趣的⼼理特征进⾏,利⽤答题⽐赛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即是对学⽣已掌握的2——6的乘法⼝诀的再次温习,⼜能唤起学⽣强烈的求知欲望。

2.⾃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整体猜想——编⼝诀——验证⼝诀——记忆⼝诀这⼏个步骤来完成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教学目标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

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说课课题:《轴对称图形》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四幅图像的一半,然后逐步还原四幅图像,让学生们自助观察发现,原来四幅图像左边的一半和右边的一半是对称的,让学生们初步感受了对称美,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发现图片的对称关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究对称首先我出示一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像(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看看这几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在观察第一组图片的经验基础上,很快就能说出它们是对称图形,然后师生共同概括出:这几个图形和第一组图形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同时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对称。

这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

对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把主题图中的蝴蝶、蜻蜓、树叶、脸谱糅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之中。

本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依据从初步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而在上述目标中,我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什么是对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操作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统一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简单的组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02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组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组合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组合这一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进行讲解和展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

4.讲解演示:我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一些组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6.总结: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组合的概念和组合的计算方法。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5.2《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上册第5章第2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轴对称是图形上的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互为镜像重合则称这个图形是关于这条线轴对称的。

二、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能够辨别轴对称图形
–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并且正确判断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尝试观察并猜测轴对称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例如:图形上的一条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互为镜像重叠。

3.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做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4.拓展(10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尝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轴对称性质。

5.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能够正确辨别轴对称图形,并且能够绘制出轴对称图形。

同时,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说课稿,谢谢!。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轴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二.说教法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这基辅图.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剪剪,在剪一剪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所剪出的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第四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第五个活动,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第六个活动,是对学生学习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半边图案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对称图形的课件:剪刀,尺子,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听说同学们都喜欢画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幅画,和我们一起来观察,认识一下.出示课件生:回答(蜻蜓,树叶,蝴蝶,脸谱)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如果我们把每幅画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二,探究新知.1,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师: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呀生:回答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师:板书:对称师: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呢生:分小组讨论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回答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其实对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的衣服,镜子,剪子,人等.2,教师展示自己手剪的对称图形的作品.3,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对称图形a小朋友想不想也得到一个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

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这次说课,选择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法及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先说教材:1、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条形统计图的每格表示 2 个单位。

这一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的继续,同时又是为下学期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 5 个单位)进行知识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衔接的作用。

2、在内容的选择上,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

3、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代表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情况:接下来,是对二年级学生情况的分析。

在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具备了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记录方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 个表示 1 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外,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人教版数学轴对称说课稿8篇

人教版数学轴对称说课稿8篇

人教版数学轴对称说课稿8篇人教版数学轴对称说课稿精选篇1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课件中的资源整合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如何使用等方面进行展示和陈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作轴对称图形,要求学生能够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者两次轴对称得到的图形,能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所以在寻找资源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图片、动画等。

前面的一节内容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它们都是讲一个图形成或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我们选用的图片比较多。

作轴对称图形是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本节课的课件中,我将用动画去展示轴对称变换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利用课件中好的视觉效果,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使用“班班通”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技能:1、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2、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轴对称图案,形成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2、通过作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确定为: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五、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2024《对称图形》说课稿范文

2024《对称图形》说课稿范文

2024《对称图形》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称图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对称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和对称性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对称图形②能力目标:在对称图形的判断和绘制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在对称图形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呈现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来引入对称图形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知能力。

2、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主动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如蝴蝶、花朵等,以直观呈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我还将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游戏活动,以 consolide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将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如蝴蝶、花朵等,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我将引导他们理解什么是对称轴,什么是对称图形,以及对称图形的特点。

2、知识讲授在学生理解了对称图形的概念后,我将详细讲解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和绘制方法。

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如何根据已知的对称轴绘制对称图形。

3、例题演练我将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并手动绘制出对称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