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详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讲解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05—143从3年比较149结2—果1504年 7次 看 得, 出你 什可 么4以 结次
1497—1498年 时间最早 1次 次数最多
人数 27800 人论? 1000~1500人
160人 人数最多
船只船大数小规大 米共模郑船,2长宽0大和016余51、下1.艘6.8米范西围洋旗宽舰6米广时长172,间艘4.5米是早,世、长米界次344米航数艘,海多宽8史、船船数只最最多大 到达范围上亚 国的非家壮和30地多举区个,郑和美是洲 伟大的印航度海家范。围最大
姓名:原姓马,名和,小
名三宝,又作三保
国籍:中国 生活时代:明朝 民族:回族 职业:太监、航海家
郑和生平 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
智过人、勤劳谨慎。 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 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
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知识讲解 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知识讲解
葡萄牙 澳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条约,占领澳门并将 此辟为殖民地。
知识讲解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课堂小结
郑和下西洋 明

友好 交往
的 对 外


国力强盛
战争 冲突
葡萄牙 攫取在 澳门的 居住权
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 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课件】

达· 伽马 2次
时间 次数
船队 规模 (第 一次)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7次
大船62艘(连 小船共有200多 艘),最大的 有1500吨左右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 范围 家和地区
3艘,最大 4艘,最大 船120吨左 船110吨左 右 右 美洲 印度
郑和下西洋时间最早, 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 你有何感想?有何结论?
萨德系统
2017年2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我要再次强调,中方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 的意志是坚定的,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 全利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美韩承担。我们强 烈敦促有关方面停止相关部署进程,不要在错误道 路上越走越远。”
•捍卫祖国主权! •捍卫民族尊严! •维护民族利益!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 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 倭寇的侵犯。 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以岳家军为榜样,纪 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荡平浙江的 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 灭那里的倭寇。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肚脐饼,甜又香,送给 继 光 饼
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领庞大的 代表团访问中国。苏禄王在归国途中病逝于 山东德州,明成祖为其修建陵墓,以表哀思。
明朝的对外关系
友好交往
明朝前期
战争冲突
明朝中期
第 二 篇 章 明 朝 中 期 的 中 外 冲 突



中 国
日 本
1. 什么是倭寇? 2.什么时候倭患严重? 3. 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 重的后果?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版七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2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版七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2张)
经济交流
郑和的船队到达
非洲,当地的国王穿

着礼服欢迎郑和。人

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
感谢。
友好交往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山东蓬莱 人。明代杰出军事家, 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 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

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

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
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
概。
郑和到达占城,
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
第 二 枚
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 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
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
的占城人民。
第三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 阿拉伯,明朝的使者 用丝绸、瓷器同当地 人民交换产品。人们 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 战争冲突(暴力冲突)如戚继光抗倭
课堂练习
1.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岳飞 B.文天祥 C.俞大猷 D.戚继光 D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D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盛况
长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多
先后7次
规模
大 最大的海船长44丈【约150米】,宽18丈 【约60米】。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倭寇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日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 • 第二级 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 • 第三级 劫,被称为“倭寇” • 第四级
比较结果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船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17艘
长24.5米宽6米 美洲
船只多
船只大 范围广
长44丈(151.8米)宽 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
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4.郑和下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西洋的影 • 第二级 响。 • 第三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4.如何评价戚继光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 • 第四级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 第五级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民族英雄。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 习?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3.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1405-1433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3.郑和下西洋的空间范围。
1、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6张PPT)
c A 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
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B
A.收复台湾
B.抗击倭寇
C.抗击沙俄
D.出使西域
3.下列为中外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D
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憾,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
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 力强。
2. 为何“下西洋”
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 望 , 示中国富强。 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 奇珍。
3. 下西洋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一: 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条件二: 造船技术高超。 条件三: 指南针的应用。
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 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 等通使西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申明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84年《独中立英关自于主香港问和题的平联外合声交明》签署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 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87年4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 门行使主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练习郑和下西洋▶目的o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时间规模o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

▶航行地区o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地位及影响o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戚继光抗倭▶倭寇o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惊现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抗倭经过o在东南倭寇最猖獗之时,明朝派戚继光抗倭。

o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操练阵法,组建“戚家军”。

o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

o此后,戚家军消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倭患基本解除。

▶性质o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o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3、“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材料反映出“戚家军”的历史功绩是()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4、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5、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6、戚继光受到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A.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B.戚家军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C.戚继光坚持抗倭,反抗外来侵略D.戚继光是民族英雄7、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8、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4张PPT

达中国澳门港。此后,利玛窦就在中国居住下来,长达28年之久。
直到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 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 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 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的 科学知识。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与徐光启
榜葛剌进献长颈鹿
此乃瑞兽麒麟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 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效仿成祖之举, 重新下西洋
郑和绘制的世界海图
刘大夏愤而 焚毁航海图
明宪宗
泰国 三宝 塔寺
云南 郑和 公园
印 尼 三 宝 庙
纪念 郑和 的邮 票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 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 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 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 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
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纪
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著名兵书。
课后活动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 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 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国内材2形、料势明二的成转祖明好的成,眼大祖光力即开支位始持后移,随向着海 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 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 系。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 造技3术、与造航船海技水术平的大提为高提高, 如指南针指的南应针用的、运地用理知识日 见丰富等。

七年级历史1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5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也是一门必修课,其中第15课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历史第15课的知识点。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在七年级历史第15课中,我们学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科技进步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提升了生产力,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

但是科技进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

同时,科技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另一个重点知识点。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一个全球经济合作的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可以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等,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经济全球化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贸易争端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三、国际关系与国际冲突在七年级历史第15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国际关系和国际冲突相关的知识。

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关系。

国际关系的发展受到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冲突则是指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例如领土争端和战争等。

四、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它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第15课时,我们需要了解全球化所面临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和资源紧缺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全球化对各国间的影响,例如文化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总之,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第15课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上相关的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发展的趋势,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答案提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多媒体出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答案提示:时间:1405-1433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多媒体出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郑和下西洋——概况
1、时间: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2、路线:到达亚、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 海岸和红海沿岸。



到 达 了 哪 些 地 方 ?
片 , 郑 和 途 径 了 哪 些



郑和下西洋——概况
3、所带货物: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 4、活动: ①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 ②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航海技术先进,是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材料二:郑和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 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 通网。他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所 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 中国耗废亦不赀(zī,计量)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郑和下西洋 时间长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7次 27800人
规模大 四次
1000人——1500人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丈,宽18丈, 即长151米,宽61米。
旗舰长24米,宽6米。
阅读表格,思考,和哥伦布的航海活动相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目的
史料分析: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出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成祖即朱棣,惠帝即朱允炆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七下历史第15课讲解的是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些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请回答:(1) 材料中顾炎武描述秦始皇的所为是什么?答:焚书坑儒(2)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八股取士的看法。

答: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和范围,并规定应考者不的得发表个人见解。

因此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只埋头攻读经书。

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然未中进士。

后来有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彀,是使劲张弓。

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

比喻受人笼络、由人控制)材料二明朝考中举人的很多人,都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迂腐儒生。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回答:同时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为什么人们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取士褒扬,而对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贬斥?为什么人们对明朝科举取士极力诋毁?答:明清两朝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定考试的格式(八股文)和范围(四书五经),并规定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必背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学习中,第15课是关于“明朝的开国和
文化”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课,以下是必背知识点的详细
介绍:
一、明朝的开国
1. 宋朝灭亡后,元朝建立,元朝末期,全国起义爆发,其中以
红巾军起义最为著名。

2.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明朝。

3. 明朝的终极目标是“使民众安居乐业,使天下安宁”。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
1. 明朝时期,政治制度分为六部和九卿两个层次。

2. 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部,掌管各自部门的工作。

3. 九卿则是皇帝身边的官员,担任政治和军事的高级官员。

4. 明朝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级别。

三、明朝的文化
1. 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以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代表。

2. 在文学方面,明朝时期的诗词、戏曲等文学成就较高,代表作品有唐伯虎点秋香、西厢记等。

3. 明朝时期的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也十分丰富,代表人物有唐寅、徐渭、八大山人等。

四、明朝的外交
1. 明朝时期,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其中著名的有明夺元、明清之战等。

2. 明代官员郑和率领的七次西洋航海活动,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重大成就。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15课必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学好历史课程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点,还要注重实践与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C)
③日本的奸
②日本的武士
A.①③④
7.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C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8.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 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9.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 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 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B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10.“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 “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C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戚继光祠堂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戚继光牌坊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戚继光故里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戚继光表功祠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
戚继光故里,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城牌坊路北, 是戚氏家族世代居住之地,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为褒扬戚继光而建,赐额“表 功”,因又名表功祠。
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西洋”指 哪里?
西洋:指现在文莱 以西的东南亚、印 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明史· 外国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 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
15世纪初, 明朝经济逐 步繁荣,国 力雄厚,成 为当时世界 上的强国。
二、戚继光抗倭
2.概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 抗击倭寇,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 戚家军 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目的: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 随后,戚继光又平息 败倭寇。 福建、广东地区的倭 措施: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 患,使东南沿海的倭 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 患基本解除。 阵法。

七年级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5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课程的第15节课程主要讲解了“古代文明国家的发展及其贡献”的知识点,这些古代文明国家包括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一、埃及的文明埃及是著名的古代文明国家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素有“尼罗河文化”的美誉。

这一文明已经存在了将近5000年的时间,其建筑、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举世瞩目的贡献。

1.建筑埃及在建筑方面的贡献非常显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古代法老陵墓的代表作,是世界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2.艺术埃及艺术的特点是讲究规矩、庄重和神秘感,其壁画、雕像和陶瓷等均体现出这种特点。

埃及艺术在后世的艺术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宗教埃及的宗教信仰非常独特,他们崇拜的神像包括太阳神拉和阿蒙神等。

同时,他们也是全球最早的一些宗教体系之一,他们崇尚的信仰和文化,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印度的文明印度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位于印度亚洲的南部,其象牙雕刻、宝石加工、纺织业和数学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贡献。

1.象牙雕刻印度的象牙雕刻历史悠久,技艺高超。

他们在工艺方面的创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被认为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大宝藏。

2.宝石加工印度在宝石的加工和雕刻方面的技艺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他们使用的纯金、纯银等贵重材料,在宝石工艺上也具有独到的心得。

3.数学印度对数学的贡献更是不言而喻,他们在算法、几何、代数等方面的研究和发明,都是全世界数学史上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中国的文明中国是全球最早的文明国家之一,其文化和科技都具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1.四大发明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贡献也是值得一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大发明”,分别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项发明对中国的文化衍生和世界文化的演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都对世界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一、知识梳理1、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极度混乱腐败,灾害频发,各地农民起义军大规模起兵反元。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少年丧亲,入皇觉寺为僧,后投入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并逐渐成长为起义队伍的领袖。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元朝灭亡,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主集权的诸措施。

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

即: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3、靖难之役和明成祖继续加强君主集权。

靖难之役是朱棣为登上皇位发起的战争,并因此而当上皇帝,即后世所称明成祖。

朱棣称帝后,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他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又设立新的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东厂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及后来设立的西厂,合称厂卫。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时期。

明太祖通过“两废三设一改革”的诸项措施,大大加强了皇帝权力,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2)八股取士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后又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

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全梳理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5课知识点全梳理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1.抗倭是一场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家军与其
航行区域 先后到达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 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红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岸
意义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 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 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的丰富的航海经验。(5)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著名战役 台州大捷(浙江)
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 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同仇敌忾;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 、指挥才能
一、郑和下西洋 时间
背景
目的
概况
1405~1433年 明朝前期国力雄厚 (明成祖)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 七下西洋,规模浩大, 各国的友好往来 前所末有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3)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4)积累 二、戚继光抗倭 背景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倭寇、海盗、奸商 勾结,倭患危害严重 人物 戚继光 抗倭地点 我国东南沿海,浙江、 福建、广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 郑和下西洋
1.阅读课文,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范围、 路线、次数、出发地、最远到达地几意义?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出发地 最远 到达地 目的 意义
1.阅读课文,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范围、 路线、次数、出发地、最远到达地几意义?
时间 次数 到达范围 出发地 最远 到达地 1405—1433 七 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家港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目的 意义
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 航海事业作业了伟大贡献。
2.郑和下西洋船传载及用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1)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的强国。 (2)明朝统治者的支持。
(3)政治稳定 (4)合适人选—郑和具备出使西洋的条件。
(5)科技的进步—指南针、航海图的出现。
(6)造船技术的提高—有经得起风浪的大海船。
二 戚继光抗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