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论教养》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3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论教养》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论教养》

论教养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生字词。

2.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5.理解教养的本质,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1.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学习时注意体会。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大声喧哗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出的念头是什么?(学生回答)对,你一定在心里想,这个人没教养。

那么,什么是教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

2.介绍作者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文艺学家、文化史家。

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卒于圣彼得堡。

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

从1938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他关心青少年教育,这篇《论教养》选自他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

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代表作品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二、预习检查1.订正字音恪.守(kè)箴.言(zhēn)允.诺(yǔn)自吹自擂.(léi)妨碍.(ài)积淀.(diàn)遵循.(xún)矫.揉造作(jiǎo)愚蠢.(chǔn)汲.取(jí)谚.语(yàn)絮絮叨.叨(dāo)涵.养(hán)贸.然(mào)尴尬..(gān’gà)大发雷霆.(tíng)2.词语释义恪守:严格遵守。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教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篇1教材分析《论教养》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

学习本单元的,要了解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提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字词。

2、自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找出作者的观点,通过课文内容讨论,理清文章思路。

3、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4、体会交流,谈谈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安阳的狗叫人事件的图片和资料。

同学们怎么看待事件中的狗的主人。

学生讨论交流。

我们为什么比较反感,是因为养狗的人没有教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一篇关于教养的文章。

二、自读课文,基础检测1、注意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找一找每一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导小组学生交流三、自学探究,明确观点1、关于教养,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转化一下思路:怎么做,才能有教养?作者在文中怎么论述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结尾重提,深化中心。

四、自学探究,明确思路借助文章的助读提示,讨论以下问题?1、引导学生勾画出“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

作者这样安排的顺序有什么秘密?举例、对比,突出有教养的必要和重要。

引导学生思考“先写有教养,再写无教养,也是对比,可以吗”,让学生明白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准确、严谨的语言风格,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4.认识教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教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将教养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教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故事: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 他把“请” 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2.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看出列宁具有怎样的品质?3.学生回答:列宁具有尊重他人、有礼貌的品质,他很有教养。

4.教师引导:那么,什么是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相关信息: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 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他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 20 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教师提问:从作者的简介中,你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学生回答:明确:作者是一个有学问、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人,他对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有着重要的贡献。

三、字词积累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自持(chí)汲取(jí)遵循(zūn)箴言(zhēn)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随心所欲(yù)一意孤行(xíng)自吹自擂(léi)矫揉造作(jiǎo róu)附庸风雅(yōng)忸怩作态(niǔ ní)随机应变(yìng)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自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准确、严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教养的内涵,掌握作者的观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教养的本质,以及教养与优雅风度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教养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很有教养”“那个人缺乏教养”。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养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联学者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会对教养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作者介绍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检查预习1.字音涵(hán)养扭捏(nie)尴(ɡān)尬大发雷霆(tínɡ)恪(kè)守自持(chí)允诺(nuò)恕(shù)我直言箴(zhēn)言贸(mào)然汲(jí)取矫(jiǎo)揉造作絮絮(xù)叨叨嚼(jiáo)东西疲惫不堪(kān)自吹自擂(léi)2.词语释义(1)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中等难度的文章。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和词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教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案例收集;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如:“教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述教养的重要性的?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讨论身边是否有缺乏教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写作或回答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教养》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教养》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论教养》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培养他们追求高尚品德和良好教养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哈乔夫对教养的理解和阐释。

学生对教养内涵的深入探讨和个人反思。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养的多维度含义及其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教养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作者简介:德米特里·利哈乔夫:苏联著名作家、哲学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类文明的独到见解著称。

教学准备:《论教养》课文PPT课件,包含利哈乔夫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教养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或视频,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行为、社会公益活动等。

学生作业本、笔、案例分析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教养故事”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行为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教养的概念。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教养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利哈乔夫的生平和《论教养》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利哈乔夫对教养的理解和阐释。

深入探讨(15分钟)1. 逻辑结构:分析文中的逻辑结构,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举例说明如何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

2. 教养内涵:讨论教养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互动活动(20分钟)1. 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与教养相关的案例,探讨其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

论教养-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教养-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教养-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教养”一词的定义、起源、基本特征和必要性。

2.了解教育和教养的区别与联系,认识教育、教养与文化的关系。

3.意识到现代社会对教育与教养的重视和发展,明确自身在教育与教养中的角色定位。

二、知识讲解1. 教养的定义教养,指的是教育和培养人格,塑造人格的意识、品德、知识、思想、良好的习惯,使得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2. 教养的起源教养的概念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他认为人的灵魂本质上是善良的,但由于外界的环境和条件,容易变得蒙昧而恶劣。

所以,教养就是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使人的灵魂真正得到改造。

3. 教养的特征教养的基本特征是全面、长期、系统、主动、人本。

1.全面性:从思想、行为、文化、人格等方面进行培养。

2.长期性: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需要不断的巩固和完善。

3.系统性:需要有一套体系和方法,行之有效。

4.主动性:不能仅仅靠被动接受,需要主动参与和实践。

5.人本性:以人为本,培养出健康、自信、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4. 教育与教养的区别与联系教育与教养的关系密不可分,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对个体的成长有推动力。

•教养则注重塑造人格,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修养,鼓励成员在德、智、体尽处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价值感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

总体而言,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养注重品德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

5. 教育、教养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教养与文化的关系是密切的。

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方式,教育中所包含的一般规则反映了人们所知道的文化价值观,教育所注重的能力和目标也被时间和场合所限制。

教育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而教养是文化对人的引导,激发人的内在的智慧,帮助人像智慧一样聪明。

同时,教育和教养的质量受到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社会和家庭环境也影响着教育和教养的质量。

三、教学方法1.阅读注释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背景和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提出问题和思考,再对重点细节进行解读。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能够领悟怎么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2.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一个人的高贵不在能力,在于骨子里的教养。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一直教育儿子要注意生活中的习惯和礼节。

例如:到别人家中,要脱下围巾,以示礼貌;见到师长或老年人,“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以表敬重。

在他看来,一个人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声名的大小,财富的多少,能力的好坏,而在于内心的教养与修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一同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教养。2.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利哈乔夫,前苏联学者、作家。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代表作有《俄罗斯思考》《善与美书简》等。3.文体解读议论文,又叫说理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是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预设: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第二部分:(2-12)分析讨论真正的教养的表现。

第一层:(2-10)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9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案(1)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9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9 论教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恪守、箴言、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等易考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重点)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体会“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难点)4.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教养在细节2.经常听见有人在骂:“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教养来自哪里?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有多远呢?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去一探究竟。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他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关心青少年教育,代表作有《善与美书简》。

书中有四十七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

2.文体知识说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

特点: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在艺术上,多用象征思维、联想思维、情感思维等。

3.字词积累PPT7-1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

比喻自我吹嘘。

扭捏作态:形容言语举止不大方、不爽快。

随机应变:比喻自然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智地应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精品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精品教案(含反思)

8论教养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和文化活动家萨哈罗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有教养和没有教养的人的行为表现,强调了教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优美,论点明确,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讨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论证类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观点,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教养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难点:深刻理解教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将教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以便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解读。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养的重要性,例如:“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说教养对一个人很重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背景,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论教养》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论教养》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议论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树立“有教养”的意识,做一个优雅有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论证观点及立驳相结合的方法。

2. 掌握作者对有教养的论述,弄清有教养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培养做有教养的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与人交往中,“有教养”或“无教养”可谓好坏两个极端的评价;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是“有教养”,什么样的表现是“无教养”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资料助读德米特里8226;利哈乔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 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贸然(mào)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遵循(xún) 箴言(zhēn) 尴尬(gān gà)3.学生积累词语。

疲惫不堪:疲惫,形容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文章语言优美,论述深刻,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启发性,又具有挑战性。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开始产生兴趣,并愿意进行深入思考。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教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养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案例分析法:以文章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养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论教养。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关键词和观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与创作;
5.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沟通、交流、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论证方法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阐述教养的重要性。例如,课文中作者通过对比“有教养”与“无教养”的行为表现,突出教养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讲解这些论证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强化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学习《论教养》,使学生能够: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领略作者论证思路和语言艺术;
2.增强文化自信,认识教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3.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养现象,提高道德判断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教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针对教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提出观点时,缺乏充分的论据支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据组织能力。
另外,我在课后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让他们印象深刻,但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到实际操作中。针对这一建议,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尽量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这是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教养教案最新部编版第1篇一.专题整体教学设计《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㈠内涵概述: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

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二.教学活动安排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问题,首先要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专题的内涵,注意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

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

学习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保证课堂探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的。

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准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论教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论教养》

教案名称:《论教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利哈乔夫的《论教养》,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论点论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逻辑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对教养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对个人修养和文明行为的追求。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

文章中对教养内涵的阐述和重要性的讨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养的多维度内涵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个人对教养的理解和实践。

教学准备:《论教养》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教养相关的社会行为、历史人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议论文分析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讨论用的便签纸。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教养相关的社会行为和历史人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教养的思考。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利哈乔夫的生平和《论教养》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议论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议论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议论文分析:分析议论文的逻辑结构、论证方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逻辑论证讨论:学生观察社会行为的图片,讨论文章中的论证逻辑和教养的表现。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养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每组准备分享。

3. 情境模拟:学生尝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不同生活场景中,进行情境模拟。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表达对教养的理解和实践。

2. 教养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教养的体验,鼓励表达个人见解。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论教养》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和论证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精选16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1. 背景资料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贸然(mào) 疲惫不堪(kn) 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 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i) 恪守(kè) 允诺(nuò) 自持(chí) 汲取(jí) 矫揉造作(jio) 扭捏(ni) 箴言(zh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尴尬(gn)原处(chù) 教书(jio) 困难(nán)处境(ch) 教养(jiào) 灾难(nàn)(2)词语释义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论教养
1.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

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

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
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4.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接触的人年长还是
..谦让和礼让,无论
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目标导学四:小结整合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

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目标导学五:学以致用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三、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18)强调优雅风度的获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