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难题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c3656710a6f524ccbf85ad.png)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含详细答案一、反比例函数1.如图,已知A(﹣4,),B(﹣1,2)是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m≠0,m<0)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于C,BD⊥y轴于D.(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答案】(1)解:当﹣4<x<﹣1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把A(﹣4,),B(﹣1,2)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把B(﹣1,2)代入y= 得m=﹣1×2=﹣2;(3)解:如下图所示:设P点坐标为(t,t+ ),∵△PCA和△PDB面积相等,∴• •(t+4)= •1•(2﹣t﹣),即得t=﹣,∴P点坐标为(﹣,).【解析】【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4<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把B点坐标代入y= 可计算出m的值;(3)设P点坐标为(t, t+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到• •(t+4)= •1•(2﹣ t﹣),解方程得到t=﹣,从而可确定P点坐标.2.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m)和B(﹣8,﹣2),与y轴交于点C.(1)m=________,k1=________;(2)当x的取值是________时,k1x+b>;(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AD交于点E,当S四边形ODAC:S△ODE=3:1时,求点P的坐标.【答案】(1)4;(2)﹣8<x<0或x>4(3)解:由(1)知,y1= x+2与反比例函数y2= ,∴点C的坐标是(0,2),点A 的坐标是(4,4).∴CO=2,AD=OD=4.∴S梯形ODAC= •OD= ×4=12,∵S四边形ODAC:S△ODE=3:1,∴S△ODE= S梯形ODAC= ×12=4,即OD•D E=4,∴DE=2.∴点E的坐标为(4,2).又点E在直线OP上,∴直线OP的解析式是y= x,∴直线OP与y2=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的坐标为(4 ,2 ).【解析】【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过点B(﹣8,﹣2),∴k2=(﹣8)×(﹣2)=16,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 ,将点A(4,m)代入y2= ,得:m=4,即点A(4,4),将点A(4,4)、B(﹣8,﹣2)代入y1=k1x+b,得:,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 x+2,故答案为:4,;(2)∵一次函数y1=k1x+2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4)和B(﹣8,﹣2),∴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8<x<0或x>4,故答案为:﹣8<x<0或x>4;【分析】(1)由A与B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将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k2的值,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再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A的坐标,将B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k1的值;(2)由A与B 横坐标分别为4、﹣8,加上0,将x轴分为四个范围,由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x的范围即可;(3)先求出四边形ODAC的面积,由S四边形ODAC:S△ODE=3:1得到△ODE的面积,继而求得点E的坐标,从而得出直线OP的解析式,结合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3.如图,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 x的图象交于点A、B,点B的横坐标是4,点P(1,m)在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回答:当x为何范围时,y1>y2;(3)求△PAB的面积.【答案】(1)解:把x=4代入y2= x,得到点B的坐标为(4,1),把点B(4,1)代入y1= ,得k=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1=(2)解:∵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A的坐标为(﹣4,﹣1),观察图象得,当x<﹣4或0<x<4时,y1>y2(3)解: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如图,∵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S△AOP=S△BOP,∴S△PAB=2S△AOP.y1= 中,当x=1时,y=4,∴P(1,4).设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把点A(﹣4,﹣1)、P(1,4)代入y=mx+n,则,解得.故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为y=x+3,则点C的坐标(0,3),OC=3,∴S△AOP=S△AOC+S△POC= OC•AR+ OC•PS= ×3×4+ ×3×1= ,∴S△PAB=2S△AOP=15.【解析】【分析】(1)把x=4代入y2= x,得到点B的坐标,再把点B的坐标代入y1=,求出k的值,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不等式y1>y2的解集;(3)过点A作AR⊥y轴于R,过点P作PS⊥y轴于S,连接PO,设AP与y轴交于点C,由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得出OA=OB,那么S△AOP=S△BOP,S△PAB=2S△AOP.求出P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得到点C的坐标,根据S△AOP=S△AOC+S△POC求出S△AOP= ,则S△PAB=2S△AOP=15.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交于点A(﹣1,2)和点B,点C在y轴上.(1)当△AB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C的坐标;(2)当 x+b<时,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y轴于点C,此时点C即是所求,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过点A(﹣1,2),∴k=﹣1×2=﹣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0);∵一次函数y= x+b的图象过点A(﹣1,2),∴2=﹣ +b,解得:b=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联立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成方程组:,解得:,或,∴点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4,).∵点A′与点A关于y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则有,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 .令y= x+ 中x=0,则y= ,∴点C的坐标为(0,)(2)解:观察函数图象,发现:当x<﹣4或﹣1<x<0时,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下方,∴当 x+ <﹣时,x的取值范围为x<﹣4或﹣1<x<0【解析】【分析】(1)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y轴于点C,此时点C即是所求.由点A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根据点A′与点A关于y轴对称,求出点A′的坐标,设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结合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令直线A′B解析式中x为0,求出y的值,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两函数图象的上下关系结合点A、B的坐标,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5.如图,四边形OP1A1B1、A1P2A2B2、A2P3A3B3、…、A n﹣1P n A n B n都是正方形,对角线OA1、A1A2、A2A3、…、A n﹣1A n都在y轴上(n≥1的整数),点P1(x1,y1),点P2(x2,y2),…,P n(x n, y n)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并已知B1(﹣1,1).(1)求反比例函数y= 的解析式;(2)求点P2和点P3的坐标;(3)由(1)、(2)的结果或规律试猜想并直接写出:△P n B n O的面积为 ________ ,点P n的坐标为________ (用含n的式子表示).【答案】(1)解:在正方形OP1A1B1中,OA1是对角线,则B1与P1关于y轴对称,∵B1(﹣1,1),∴P1(1,1).则k=1×1=1,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解:连接P2B2、P3B3,分别交y轴于点E、F,又点P1的坐标为(1,1),∴OA1=2,设点P2的坐标为(a,a+2),代入y=得a=-1,故点P2的坐标为(-1,+1),则A1E=A2E=2-2,OA2=OA1+A1A2=2,设点P3的坐标为(b,b+2),代入y=(>0)可得b=-,故点P3的坐标为(-,+)(3)1;(-,+)【解析】【解答】解:(3)∵=2=2×=1,=2=2×=1,…∴△P n B n O的面积为1,由P1(1,1)、P2(﹣1, +1)、P3(﹣,+ )知点P n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1、(﹣, +).【分析】(1)由四边形OP1A1B1为正方形且OA1是对角线知B1与P1关于y轴对称,得出点P1(1,1),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连接P2B2、P3B3,分别交y轴于点E、F,由点P1坐标及正方形的性质知OA1=2,设P2的坐标为(a,a+2),代入解析式求得a的值即可,同理可得点P3的坐标;(3)先分别求得S△P1B1O、S△P2B2O的值,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后依据规律进行计算即可.6.已知:O是坐标原点,P(m,n)(m>0)是函数y= (k>0)上的点,过点P作直线PA⊥OP于P,直线P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a,0)(a>m).设△OPA的面积为s,且s=1+ .(1)当n=1时,求点A的坐标;(2)若OP=AP,求k的值;(3)设n是小于20的整数,且k≠ ,求OP2的最小值.【答案】(1)解:过点P作PQ⊥x轴于Q,则PQ=n,OQ=m,当n=1时,s= ,∴a= = .(2)解:解法一:∵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1+ = •an.即n4﹣4n2+4=0,∴k2﹣4k+4=0,∴k=2.解法二:∵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设△OPQ的面积为s1则:s1= ∴•mn= (1+ ),即:n4﹣4n2+4=0,∴k2﹣4k+4=0,∴k=2.(3)解:解法一:∵PA⊥OP,PQ⊥OA,∴△OPQ∽△OAP.设:△OPQ的面积为s1,则 =即: = 化简得:化简得:2n4+2k2﹣kn4﹣4k=0(k﹣2)(2k﹣n4)=0,∴k=2或k= (舍去),∴当n是小于20的整数时,k=2.∵OP2=n2+m2=n2+ 又m>0,k=2,∴n是大于0且小于20的整数.当n=1时,OP2=5,当n=2时,OP2=5,当n=3时,OP2=32+ =9+ = ,当n是大于3且小于20的整数时,即当n=4、5、6…19时,OP2的值分别是:42+ 、52+ 、62+ …192+ ,∵192+ >182+ >32+ >5,∴OP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利用△OPA面积定义构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坐标;(2)由已知OP=AP,PA⊥OP,可得△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其面积构建关于n的方程,转化为k的方程,求出k;(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构建关于k的方程,最值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函数思想,利用勾股定理用m、n的代数式表达OP2,,在n的范围内求出OP2的最值.7.如图,已知直线y= x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 .(1)求k的值;(2)若双曲线y=上点C的纵坐标为3,求△AOC的面积;(3)在坐标轴上有一点M,在直线AB上有一点P,在双曲线y=上有一点N,若以O、M、P、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60°的菱形,请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解:把x= 代入,得y= ,∴A(,1),把点代入,解得:;(2)解:∵把y=3代入函数,得x= ,∴C ,设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把点,,代入得:,解得:,∴,设与轴交点为,则点坐标为,∴;(3)解:设点坐标,由直线解析式可知,直线与轴正半轴夹角为,∵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有一组对角为的菱形,在直线上,∴点只能在轴上,∴点的横坐标为,代入,解得纵坐标为:,根据,即得:,解得: .故点坐标为:或 .【解析】【分析】(1)先求的A点纵坐标,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C 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求的直线AC的解析式,然后求得直线AC与x的交点坐标,再根据求解即可;(3)设点坐标,根据题意用关于a的式子表示出N的坐标,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得,求出a的值即可.8.如图,过原点O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上A(m,n)、B,过点A的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D,交y轴负半轴于点E,交双曲线于点P.(1)当m=2时,求n的值;(2)当OD:OE=1:2,且m=3时,求点P的坐标;(3)若AD=DE,连接BE,BP,求△PBE的面积.【答案】(1)解:∵点A(m,n)在双曲线y=上,∴mn=6,∵m=2,∴n=3;(2)解:由(1)知,mn=6,∵m=3,∴n=2,∴A(3,2),∵OD:OE=1:2,设OD=a,则OE=2a,∵点D在x轴坐标轴上,点E在y轴负半轴上,∴D(a,0),E(0,﹣2a),∴直线DE的解析式为y=2x﹣2a,∵点A(3,2)在直线y=2x﹣2a上,∴6﹣2a=2,∴a=2,∴直线DE的解析式为y=2x﹣4①,∵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②,联立①②解得,(点A的横纵坐标,所以舍去)或,∴P(﹣2,﹣3);(3)解:∵AD=DE,点D在x轴坐标轴上,点E在y轴负半轴上,A(m,n),∴E(0,﹣n),D( m,0),∴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n,∵mn=6,∴m=,∴y= x﹣n③,∵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④,联立③④解得,∴(点A的横纵坐标,所以舍去)或,∴P(﹣2m,﹣2n),∵A(m,n),∴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⑤.联立④⑤解得,(点A的横纵坐标,所以舍去)或∴B(﹣m,﹣n),∵E(0,﹣n),∴BE∥x轴,∴S△PBE= BE×|y E﹣y P|= ×m×|﹣n﹣(﹣2n)|= mn=3.【解析】【分析】(1)把A(2,n)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n;(2)先求出A点坐标,设OD=a,则OE=2a,得D(a,0),E(0,﹣2a),直线DE的解析式为y=2x﹣2a,把点A(3,2)代入求出a,再联立两函数即可求出交点P;(3)由AD=DE,点D在x轴坐标轴上,点E在y轴负半轴上,故A(m,n),E(0,﹣n),D( m,0),求得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x﹣n,又mn=6,得y= x﹣n,与y=联立得,即为P点坐标,由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与双曲线联立解得B (﹣m,﹣n),再根据S△PBE= BE×|y E﹣y P|= ×m×|﹣n﹣(﹣2n)|求出等于3.9.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5(k为常数,且k≠0)的图象交于A (﹣2,b),B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将直线AB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答案】(1)解:把A(﹣2,b)代入,得b=﹣ =4,所以A点坐标为(﹣2,4),把A(﹣2,4)代入y=kx+5,得﹣2k+5=4,解得k=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5;(2)解:将直线AB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直线解析式为y= x+5﹣m,根据题意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消去y得﹣ = x+5﹣m,整理得 x2﹣(m﹣5)x+8=0,△=(m﹣5)2﹣4× ×8=0,解得m=9或m=1,即m的值为1或9.【解析】【分析】(1)先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b=4,得到A点坐标为(-2,4),然后把A点坐标代入y=kx+5中求出k,从而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2)由于将直线AB向下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直线解析式为y=,又与反比例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可组成方程组,且只有一组解,然后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根据判别式=0得到关于m的方程,最后解方程求出m的值.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点P(a,b)的“变换点”为Q.且规定:当a≥b时,Q 为(b,﹣a);当a<b时,Q为(a,﹣b).(1)点(2,1)的变换点坐标为________;(2)若点A(a,﹣2)的变换点在函数y= 的图象上,求a的值;(3)已知直线l与坐标轴交于(6,0),(0,3)两点.将直线l上所有点的变换点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记作M.判断抛物线y=x2+c与图形M的交点个数,以及相应的c的取值范围,请直接写出结论.【答案】(1)(1,﹣2)(2)解:当a≥﹣2时,则A(a,﹣2)的变换点坐标为(﹣2,﹣a),代入y= 可得﹣a= ,解得a= ;当a<﹣2时,则A(a,﹣2)的变换点坐标为(a,2),代入y= 可得2= ,解得a= ,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a的值为;(3)解: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 (k≠0 ),将点(6,0)、(0,3)代入y=kx+b 得:,解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3.当x=y时,x=﹣ x+3,解得x=2.点C的坐标为(2,﹣2),点C的变换点的坐标为C′( 2,﹣2 ),点(6,0)的变换点的坐标为(0,﹣6),点(0,3)的变换点的坐标为(0,﹣3),当x≥2时,所有变换点组成的图形是以C′( 2,﹣2)为端点,过(0,﹣6 )的一条射线;即:y=2x﹣6,其中x≥2,当x<2时,所有变换点组成的图形是以C′(2,﹣2)为端点,过(0,﹣3)的一条射线,即y= x﹣3,其中,x<2.所以新的图形M是以C′(2,﹣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如图所示:由和得:x2﹣x+c+3=0①和x2﹣2x+c+6=0②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抛物线与点C′的位置关系可得:①当方程①无实数根时,即:当c>﹣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没有交点;②当方程①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时,即:当c=﹣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一个交点;③当方程②无实数根,且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即:当﹣5<c<﹣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两个交点;④当方程②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或y=x2+c恰好经过经过点C′时,即:当c=﹣5或c=﹣6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三个交点;⑤当方程②方程①均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且两根均小于2,即:当﹣6<c<﹣5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四个交点;⑥当c<﹣6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两个交点.【解析】【解答】解:(1)∵2≥﹣1,∴点(2,1)的变换点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分析】(1)由变换点的定义可求得答案;(2)由变换点的定义可求得A的变换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的值;(3)先求得直线y=x与直线l的交点坐标,然后分为当x≥2和x<2两种情况,求得M的关系式,然后在画出M的大致图象,然后将抛物线y=x2+c与M的函数关系式组成方程组,然后依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即可.11.如图1,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B,C,已知点A(﹣1,0),点B(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DE⊥x轴于点E,点N是线段DE上一动点①当点N在何处时,△CAN的周长最小?②若点M(m,0)是x轴上一个动点,且∠MNC=90°,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故﹣3a=﹣3,解得:a=1,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2)解:①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C'(2,﹣3),连接AC'交DE于点N,则此时△CAN的周长最小.设过点A、C'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1,当x=1时,y=﹣2,故点N(1,﹣2);②如图2,过点C作CG⊥ED于点G.设NG=n,则NE=3﹣n.∵∠CNG+∠GCN=90°,∠CNG+∠MNE=90°,∴∠NCG=∠MNE,则tan∠NCG=n=tan∠MNE,故ME=﹣n2+3n,∴﹣1<0,故ME有最大值,当n时,ME,则m的最小值为:;如下图所示,当点N与点D重合时,m取得最大值.过C作CG⊥ED于G.∵y=x2﹣2x﹣3= y=(x-1)2﹣4,∴D(1,-4),∴CG=OE=1.∵EG=OC=3∴GD=4-3=1,∴CG=DG=1,∴∠CDG=45°.∵∠CDM=90°,∴∠EDM=45°,∴△E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ED=4,∴OM=OE+EM=1+4=5,∴m=5.故:m≤5.【解析】【分析】(1)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即可求解;(2)①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C'(2,﹣3),连接AC'交DE于点N,则此时△CAN的周长最小,即可求解;②如图2,ME=﹣n2+3n,求出ME最大值,则可求出m的最小值;当点N与点D处时,m取得最大值,求解即可.12.综合与探究如图,抛物线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轴的另一交点为( ,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和点B(点A在第二象限),设点A′是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连接A′B,试判断ΔAA′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问题(2)的基础上,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A,B,A′,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抛物线y=x2+bx+c的图象经过点(0,0)和( ,0),∴,解得:;∴ .(2)解:ΔAA′B是等边三角形;∵,解得:,∴A( ),B( ),过点A分别作AC⊥轴,AD⊥A′B,垂足分别为C,D,∴AC= ,OC= ,在RtΔAOC中OA= ,∵点A′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A′( ),AA′= ,∵B( ),∴A′B=2-(- )= ,又∵A( ),B( ),∴AD= ,BD= ,在RtΔABD中AB= ,∴AA′=A′B=AB,∴ΔAA′B是等边三角形(3)解:存在正确的点P,且以点A、B、A′、P为顶点的菱形分三种情况;设点P的坐标为:(x,y).①当A′B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②当AB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③当AA′为对角线时,有,解得:,∴点P为:;综合上述, , ,【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F的解析式;(2)先求出点A、B的坐标,利用对称性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可求出AB、AA′、A′B的值,由三者相等即可得出△AA′B为等边三角形;(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菱形的性质,可得出存在正确得点P,设点P的坐标为(x,y),分三种情况考虑:①当A′B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 的坐标;②当AB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的坐标;③当AA′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点P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反比例函数全章难题解答题30道带详细解析
![反比例函数全章难题解答题30道带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b9241359eef8c75fbfb3ec.png)
反比例函数全章难题汇编(3)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3•天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的交点为A(m,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若点P是x轴上一点,且满足△PAB的面积是4,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2.(2013•成都)如图,一次函数y1=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且k≠0)的图象都经过点A(m,2)(1)求点A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结合图象直接比较:当x>0时,y1和y2的大小.3.(2013•巴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一、三象限内的A、B两点,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tan∠AOE=.(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4.(2013•广安)已知反比例函数y=(k≠0)和一次函数y=x﹣6.(1)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2,m),求m和k的值.(2)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两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5.(2013•珠海)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OA=OB,函数y=的图象与线段AB交于M点,且AM=BM.(1)求点M的坐标;(2)求直线AB的解析式.6.(2012•广安)如图,已知双曲线y=和直线y=mx+n交于点A和B,B点的坐标是(2,﹣3),AC垂直y轴于点C,AC=.(1)求双曲线和和直线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7.(2011•南京)【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x>0).【探索研究】(1)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y=x+(x>0)的图象和性质.①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x … 1 2 3 4 …y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y=x+(x>0)的最小值.【解决问题】(2)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8.(2011•临沂)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2,3),B(﹣3,n)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所给条件,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x+b>的解集;(3)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求S△ABC.9.(2011•聊城)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于点A、B,交x轴于点C.(1)求m的取值范围;(2)若点A的坐标是(2,﹣4),且=,求m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0.(2010•枣庄)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已知OA=,tan∠AOC=,点B的坐标为(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y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DC与△ODC相似,请你求出P点的坐标.11.(2009•宁德)如图,已知点A、B在双曲线y=(x>0)上,AC⊥x轴于点C,BD⊥y轴于点D,AC 与BD交于点P,P是AC的中点,若△ABP的面积为3,则k=_________.12.(2009•昆明)如图,反比例函数y=(m≠0)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6,2),点B的坐标为(3,n).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3.(2008•黔南州)如图,矩形ABOD的顶点A是函数y=与函数y=﹣x﹣(k+1)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AD⊥y轴于D,且矩形ABOD的面积为3.(1)求两函数的解析式.(2)求两函数的交点A、C的坐标.(3)若点P是y轴上一动点,且S△APC=5,求点P的坐标.14.(2008•平谷区二模)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二、四象限内,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5.(2007•西藏)如图,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2x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B作BC⊥y轴,垂足为C,已知S△BOC=4.求:(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当x在什么取值范围内时y1>y2成立?16.(2003•四川)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A点的横坐标与B点的纵坐标都是﹣2.(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OB的面积.17.(2001•吉林)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1,b+k)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已知点A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的坐标;(3)利用(2)的结果,请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2012•南昌模拟)给出函数.(1)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请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①列表:x …﹣4 ﹣3 ﹣2 ﹣11 23 4 …﹣﹣﹣y ……②描点(在下面给出的直角坐标中描出上表对应的各点):③连线(将上图中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函数图象)(3)观察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①函数图象在第_________象限;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是(_________)A.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只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不是轴对称图形,而是中心对称图形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③在x>0时,当x=_________时,函数y有最_________(大,小)值,且这个最值等于_________;在x<0时,当x=_________时,函数y有最_________(大,小)值,且这个最值等于_________;④在第一象限内,x在什么范围内,y随着x增大而减小,x在什么范围内,y随x增大而增大;(4)方程是否有实数解?说明理由.19.(2011•阳江模拟)如图,点C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上的一点,直线y=ax+b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作CH⊥x轴于点H,交直线AB于点F,作CG⊥y轴于点G,交直线AB于点E.已知四边形OHCG的面积为6.(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若E、F分别为CG和CH的中点,求△CEF的面积;(3)若∠BAO=α,求AE•BF的值(用α表示)20.(2014•河南模拟)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OB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21.(2012•南宁模拟)如图,A(2,1)是矩形OCBD的对角线OB上的一点,点E在BC上,双曲线y=经过点A,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若CE=(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求点F的坐标;(3)连接EF、DC,直线EF与直线DC是否一定平行?(只答“一定”或“不一定”)22.(2013•沙坪坝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1,4),B(3,m)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3)如图写出反比例函数值大于一次函数值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3.(2013•安徽模拟)如图,函数y1=k1x+b的图象与函数y2=(x>0)的图象交于点A(2,1)、B,与y轴交于点C(0,3).(1)求函数y1的表达式和点B的坐标;(2)观察图象,指出当x取何值时y1<y2.(在x>0的范围内)24.(2011•丰都县校级一模)如图,已知A(﹣4,n),B(2,﹣6)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直线AB与x轴的交点为C.(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25.(2012•牡丹江模拟)已知:点P(m,2)是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kx﹣7的交点,M是该双曲线上的一点,MN⊥y轴于N,且S△MON=6(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解析式;(2)如果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A、B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顶点C、D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两底AD、BC与y轴平行,点A和点B的横坐标分别为a和a+2,求a的值;(3)求出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26.(2012•武侯区校级三模)如图.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B两点.(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AOB的面积;(3)若P(x,y1),Q(x,y2)分别是双曲线和直线y=﹣x+2上的两动点,写出y1≥y2的x的取值范围.27.(2013•广安模拟)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y2=k2x+1,(k2≠0)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S△OAC=1,tan∠AOC=2(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S△ABC.28.(2012•长春模拟)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1,6).(1)求m的值;(2)过点A的直线交x轴于点B,交y轴于点C,且OC=OB,求直线BC的解析式.29.(2013•泸州校级一模)已知一次函数y=kx+b与y轴交于点B(0,9),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且tan∠BAO=1.今有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C、D两点,且BD2+BC2=90.(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0.(2013•安徽模拟)已知:一次函数y=x+1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B两点,点A的坐标为(a,3).(1)求a和m的值;(2)求△OAB的面积S△OAB.反比例函数全章难题汇编(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3•天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的交点为A(m,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若点P是x轴上一点,且满足△PAB的面积是4,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1)将A点坐标代入y=(x>0),求出m的值为2,再将(2,2)代入y=kx﹣k,求出k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将三角形以x轴为分界线,分为两个三角形计算,再把它们相加.解答:解:(1)将A(m,2)代入y=(x>0)得,m=2,则A点坐标为A(2,2),将A(2,2)代入y=kx﹣k得,2k﹣k=2,解得k=2,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2)∵一次函数y=2x﹣2与x轴的交点为C(1,0),与y轴的交点为(0,﹣2),S△ABP=S△ACP+S△BPC,∴×2CP+×2CP=4,解得CP=2,则P点坐标为(3,0),(﹣1,0).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求出函数解析式并熟悉点的坐标与图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2013•成都)如图,一次函数y1=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且k≠0)的图象都经过点A(m,2)(1)求点A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结合图象直接比较:当x>0时,y1和y2的大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将A点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m的值,然后将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k的值即可得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判断y1和y2的大小.解答:解:(1)将A的坐标代入y1=x+1,得:m+1=2,解得:m=1,故点A坐标为(1,2),将点A的坐标代入:,得:2=,解得:k=2,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2=;(2)结合函数图象可得:当0<x<1时,y1<y2;当x=1时,y1=y2;当x>1时,y1>y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答本题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的,同学们注意熟练掌握.3.(2013•巴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一、三象限内的A、B两点,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tan∠AOE=.(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1)过点A作AD⊥x轴,在Rt△AOD中,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和线段OA的长求出AD与OD的长,得到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把点B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得到B的坐标,然后分别把点A和点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求出k与b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从而求出点C的坐标,得到OC的长,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OC与△BOC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AOB的面积.解答:解:(1)过点A作AD⊥x轴,在Rt△AOD中,∵tan∠AOE==,设AD=4x,OD=3x,∵OA=5,在Rt△AOD中,根据勾股定理解得AD=4,OD=3,∴A(3,4),把A(3,4)代入反比例函数y=中,解得:m=12,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把点B的坐标为(﹣6,n)代入y=中,解得n=﹣2,则B的坐标为(﹣6,﹣2),把A(3,4)和B(﹣6,﹣2)分别代入一次函数y=kx+b(k≠0)得,解得,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点C在x轴上,令y=0,得x=﹣3即OC=3,∴S△AOB=S△AOC+S△BOC=×3×4+×3×2=9.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勾股定理,三角形函数值,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是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4.(2013•广安)已知反比例函数y=(k≠0)和一次函数y=x﹣6.(1)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2,m),求m和k的值.(2)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两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两个函数交点的坐标满足这两个函数关系式,因此将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和一次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待定的系数;(2)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即无解,用二次函数根的判别式可解.解答:解:(1)∵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2,m),∴m=2﹣6,解得m=﹣4,即点P(2,﹣4),则k=2×(﹣4)=﹣8.∴m=﹣4,k=﹣8;(2)由联立方程y=(k≠0)和一次函数y=x﹣6,有=x﹣6,即x2﹣6x﹣k=0.∵要使两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须使方程x2﹣6x﹣k=0无解.∴△=(﹣6)2﹣4×(﹣k)=36+4k<0,解得k<﹣9.又∵k≠0,∴当k<﹣9时,两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注意先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得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5.(2013•珠海)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OA=OB,函数y=的图象与线段AB交于M点,且AM=BM.(1)求点M的坐标;(2)求直线AB的解析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1)过点M作MC⊥x轴,MD⊥y轴,根据M为AB的中点,MC∥OB,MD∥OA,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点C和点D分别为OA与OB的中点,从而得到MC=MD,设出点M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2)根据(1)中求出的点M的坐标得到MC与MD的长,从而求出OA与OB的长,得到点A与点B的坐标,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把点A与点B的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中求出k与b的值,确定出直线AB 的表达式.解答:解:(1)过点M作MC⊥x轴,MD⊥y轴,∵AM=BM,∴点M为AB的中点,∵MC⊥x轴,MD⊥y轴,∴MC∥OB,MD∥OA,∴点C和点D分别为OA与OB的中点,∴MC=MD,则点M的坐标可以表示为(﹣a,a),把M(﹣a,a)代入函数y=中,解得a=2,则点M的坐标为(﹣2,2);(2)∵则点M的坐标为(﹣2,2),∴MC=2,MD=2,∴OA=OB=2MC=4,∴A(﹣4,0),B(0,4),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点A(﹣4,0)和B(0,4)分别代入y=kx+b中得,解得:.则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以及中位线定理,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是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6.(2012•广安)如图,已知双曲线y=和直线y=mx+n交于点A和B,B点的坐标是(2,﹣3),AC垂直y轴于点C,AC=.(1)求双曲线和和直线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1)把点B的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解答;根据AC=可得点A的横坐标,然后求出点A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求解直线的解析式;(2)设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D,利用直线的解析式求出点D的坐标,从而得到OD的长度,再根据S△AOB=S△AOD+S△BOD,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点B(2,﹣3)在双曲线上,∴=﹣3,解得k=﹣6,∴双曲线解析式为y=﹣,∵AC=,∴点A的横坐标是﹣,∴y=﹣=4,∴点A的坐标是(﹣,4),∴,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2x+1;(2)如图,设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D,当y=0时,﹣2x+1=0,解得x=,所以,点D的坐标为(,0),∴OD=,S△AOB=S△AOD+S△BOD=××4+××3=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7.(2011•南京)【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x>0).【探索研究】(1)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y=x+(x>0)的图象和性质.①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x … 1 2 3 4 …y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y=x+(x>0)的最小值.【解决问题】(2)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配方法的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1)①把x的值代入解析式计算即可;②根据图象所反映的特点写出即可;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进行配方即可得到最小值;(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进行配方得到y=2[+2],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①故答案为:,,,2,,,.函数y=x+的图象如图:②答: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是:当0<x<1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y=x+(x>0)的最小值是2.③y=x+==+2=+2,∵x>0,所以≥0,所以当x=1时,的最小值为0,∴函数y=x+(x>0)的最小值是2.(2)答: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完全平方公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配方法的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8.(2011•临沂)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2,3),B(﹣3,n)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所给条件,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x+b>的解集;(3)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求S△ABC.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由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2,3),B(﹣3,n)两点,首先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则可求得B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观察即可求得答案;(3)因为以BC为底,则BC边上的高为3+2=5,所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点A(2,3)在y=的图象上,∴m=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B(﹣3,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n==﹣2,∵A(2,3),B(﹣3,﹣2)两点在y=kx+b上,∴,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3<x<0或x>2;(3)以BC为底,则BC边上的高AE为3+2=5,∴S△ABC=×2×5=5.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2011•聊城)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于点A、B,交x轴于点C.(1)求m的取值范围;(2)若点A的坐标是(2,﹣4),且=,求m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双曲线位于第四象限,比例系数k<0,列式求解即可;(2)先把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求出m的值,从而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设点B的坐标为B (x,y),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y的值,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点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第四象限,∴4﹣2m<0,解得m>2;(2)∵点A(2,﹣4)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4,解得m=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设点B的坐标为(x,y),则点B到x轴的距离为﹣y,点A到x轴的距离为4,所以==,解得y=﹣1,∴﹣=﹣1,解得x=8,∴点B的坐标是B(8,﹣1),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点A、B是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求出点B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0.(2010•枣庄)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 轴交于点D,已知OA=,tan∠AOC=,点B的坐标为(m,﹣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y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DC与△ODC相似,请你求出P点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专题:综合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1)中,因为OA=,tan∠AOC=,则可过A作AE垂直x轴,垂足为E,利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E=1,OE=3,从而可知A(3,1),又因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由此可求出开k=3,从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中,因为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m,﹣2).所以3=﹣2x.即m=﹣,B(﹣,﹣2).然后把点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解之即可求出a、b的值,最终写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因为在y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DC与△ODC相似,而∠PDC和∠ODC是公共角,所以有△PDC∽△CDO,,而点C、D分别是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因此有C(,0)、D(0,﹣1).OC=,OD=1,DC=.进而可求出PD=,OP=.写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1)过A作AE垂直x轴,垂足为E,∵tan∠AOC=,∴OE=3AE∵OA=,OE2+AE2=10,∴AE=1,OE=3∴点A的坐标为(3,1).∵A点在双曲线上,∴,∴k=3.∴双曲线的解析式为.(2)∵点B(m,﹣2)在双曲线上,∴﹣2=,∴m=﹣.∴点B的坐标为(﹣,﹣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3)过点C作CP⊥AB,交y轴于点P,∵C,D两点在直线y=x﹣1上,∴C,D的坐标分别是:C(,0),D(0,﹣1).即:OC=,OD=1,∴DC=.∵△PDC∽△CDO,∴,∴PD=又OP=DP﹣OD=∴P点坐标为(0,).点评:此类题目往往和三角函数相联系,在考查学生待定系数法的同时,也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数形结合的典型题例,它的解决需要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灵活运用.11.(2009•宁德)如图,已知点A、B在双曲线y=(x>0)上,AC⊥x轴于点C,BD⊥y轴于点D,AC与BD 交于点P,P是AC的中点,若△ABP的面积为3,则k=12.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压轴题.分析:由△ABP的面积为3,知BP•AP=6.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知本题k=OC•AC,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P是AC的中点,得出OC=BP,AC=2AP,进而求出k的值.解答:解:∵△ABP的面积为•BP•AP=3,∴BP•AP=6,∵P是AC的中点,∴A点的纵坐标是B点纵坐标的2倍,又点A、B都在双曲线y=(x>0)上,∴B点的横坐标是A点横坐标的2倍,∴OC=DP=BP,∴k=OC•AC=BP•2AP=12.故答案为:12.点评: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12.(2009•昆明)如图,反比例函数y=(m≠0)与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6,2),点B的坐标为(3,n).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待定系数法.分析:观察图象,函数经过一定点,将此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k≠0)即可求得k的值.解答:解:把点A(﹣6,2)代入中,得m=﹣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把点B(3,n)代入中,得n=﹣4.∴B点的坐标为(3,﹣4).把点A(﹣6,2),点B(3,﹣4)分别代入y=kx+b中,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点评: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求出函数解析式.13.(2008•黔南州)如图,矩形ABOD的顶点A是函数y=与函数y=﹣x﹣(k+1)在第二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AD⊥y轴于D,且矩形ABOD的面积为3.(1)求两函数的解析式.(2)求两函数的交点A、C的坐标.(3)若点P是y轴上一动点,且S△APC=5,求点P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三角形的面积.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和矩形ABOD的面积为3求出k的值;(2)将两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得交点A、C的坐标;(3)设直线y=﹣x+2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M(0,2),根据S△ABC=5,求出|PM|的值即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1)设点A的坐标为(x,y),∵点A在第二象限,∴x<0,y>0,∵S矩形ABOD=|AB|•|AD|=|x|•|y|=3,∴﹣xy=3,又∵y=,∴xy=k,∴k=﹣3.∴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由,解得,.∴点A、C的坐标分别为(﹣1,3),(3,﹣1).(3)设点P的坐标为(0,m),直线y=﹣x+2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M(0,2),∵S△APC=S△AMP+S△CMP=|PM|(|x1|+|x2|)=5.∴|PM|=,即|m﹣2|=,∴m=或m=﹣,∴点P的坐标为(0,)或(0,﹣).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图象交点和方程组的解关系,求出各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4.(2008•平谷区二模)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二、四象限内,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的判别式.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x2﹣4x+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根据根的判别式可得△=(﹣4)2﹣4m2=0,易求m,而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二、四象限内,可知m﹣1<0,可求m的取值范围,从而可确定m的值,进而可求函数解析式.解答:解:依题意,得△=(﹣4)2﹣4m2=0,解得m=±2,∵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二、四象限内,∴m﹣1<0,∴m<1,∴m=﹣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求出m.15.(2007•西藏)如图,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2x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B作BC⊥y轴,垂足为C,已知S△BOC=4.求:(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观察图象,当x在什么取值范围内时y1>y2成立?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1)由B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设B(a,﹣2a),a>0,进而得出OC与BC的长,由三角形BOC的面积为4列出关于a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a的值,确定出B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2)由对称性求出A的坐标,由A与B横坐标及函数图象,即可求出满足题意x的范围.解答:解:(1)由题意设B(a,﹣2a),a>0,∴OC=2a,BC=a,∵S△BOC=•2a•a=4,即a2=4,∴a=2,即B(2,﹣4),将B(2,﹣4)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8,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2)由对称性得到A(﹣2,4),根据图象得:当﹣2<x<0或x>2时,y1>y2.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涉及的知识有:坐标与图形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解析式,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是解本题第二问的关键.。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53dafead02de80d4d840c2.png)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双曲线:y= (x>0)分别与直线OA:y=x和直线AB:y=﹣x+10,交于C,D两点,并且OC=3BD.(1)求出双曲线的解析式;(2)连结CD,求四边形OCDB的面积.【答案】(1)解:过点A、C、D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E、F,∴∠AMO=∠CEO=∠DFB=90°,∵直线OA:y=x和直线AB:y=﹣x+10,∴∠AOB=∠ABO=45°,∴△CEO∽△DEB∴= =3,设D(10﹣m,m),其中m>0,∴C(3m,3m),∵点C、D在双曲线上,∴9m2=m(10﹣m),解得:m=1或m=0(舍去)∴C(3,3),∴k=9,∴双曲线y= (x>0)(2)解:由(1)可知D(9,1),C(3,3),B(10,0),∴OE=3,EF=6,DF=1,BF=1,∴S四边形OCDB=S△OCE+S梯形CDFE+S△DFB= ×3×3+ ×(1+3)×6+ ×1×1=17,∴四边形OCDB的面积是17【解析】【分析】(1)过点A、C、D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E、F,由直线y=x和y=﹣x+10可知∠AOB=∠ABO=45°,证明△CEO∽△DEB,从而可知 = =3,然后设设D(10﹣m,m),其中m>0,从而可知C的坐标为(3m,3m),利用C、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列出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2)求分别求出△OCE、△DFB△、梯形CDFE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2.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B(﹣1,0),且与反比例函数(k为不等于0的常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1,n).求:(1)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把点B(﹣1,0)代入一次函数y=x+b得: 0=﹣1+b,∴b=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点A(1,n)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n=1+1,∴n=2,∴点A的坐标是(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1,2).∴k=1×2=2,∴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y=(2)解:反比例函数y=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而当x=1时,y=2,当x=6时,y= ,∴当1≤x≤6时,反比例函数y的值:≤y≤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把点B(﹣1,0)代入一次函数y=x+b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又点A(1,n)在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再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坐标,然后利用代入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别求出当x=1,x=6时的y值,即可得到答案.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与原点O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反比例函数y= (k>0,x>0)的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2).(1)求k的值;(2)若将菱形A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y= (k>0,x >0)的图象上时,求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答案】(1)解:作DE⊥BO,DF⊥x轴于点F,∵点D的坐标为(,2),∴DO=AD=3,∴A点坐标为:(,5),∴k=5 ;(2)解:∵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D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D′,∴DF=D′F′=2,∴D′点的纵坐标为2,设点D′(x,2)∴2= ,解得x= ,∴FF′=OF′﹣OF= ﹣ = ,∴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同理,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综上,当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或时,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图象上.【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和D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坐标,代入求出即可;(2)B和D可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根据平移求出即可.4.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1)试确定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O是坐标原点,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3)已知点P(m, m+6)也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其中m<0),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M.若线段PM上存在一点Q,使得△OQM的面积是,设Q点的纵坐标为n,求n2﹣2 n+9的值.【答案】(1)解:由题意得1= ,解得k=﹣,∴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C.在Rt△AOC中,OC= ,AC=1,∴OA= =2,∠AOC=30°,∵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AOB=30°,OB=OA=2,∴∠BOC=60°.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在Rt△BOD中,BD=OB•sin∠BOD= ,OD= OB=1,∴B点坐标为(﹣1,),将x=﹣1代入y=﹣中,得y= ,∴点B(﹣1,)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3)解:由y=﹣得xy=﹣,∵点P(m, m+6)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其中m<0,∴m( m+6)=﹣,∴m2+2 m+1=0,∵PQ⊥x轴,∴Q点的坐标为(m,n).∵△OQM的面积是,∴OM•QM= ,∵m<0,∴mn=﹣1,∴m2n2+2 mn2+n2=0,∴n2﹣2 n=﹣1,∴n2﹣2 n+9=8.【解析】【分析】(1)由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由点A的坐标,可求出OA的长度,∠AOC的大小,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OB=30°,OB=OA,再求出点B的坐标,进而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3)把点P(m, m+6)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意,可得Q点的坐标为(m,n),再由△OQM的面积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m<0,得出mn的值,最后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把m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n2﹣2 n+9的值.5.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点C(3,1)(1)试确定上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点D(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C作直线AC⊥x 轴于点A,交OD的延长线于点B;若点D是OB的中点,DE⊥x轴于点E,交OC于点F,试求四边形DFCB的面积.【答案】(1)解:将点C(3,1)分别代入y= 和y=ax,得:k=3,a=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x;(2)解:观察图象可知,在第二象限内,当0<x<3时,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解:∵点D(m,n)是OB的中点,又在反比例函数y= 上,∴OE= OA= ,点D(,2),∴点B(3,4),又∵点F在正比例函数y= x图象上,∴F(,),∴DF= 、BC=3、EA= ,∴四边形DFCB的面积为 ×( +3)× =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C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2)须数形结合,先找出交点,在交点的左侧与y轴之间,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求出DF、BC、EA,代入梯形面积公式即可.6.已知点P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b>0)的图象上,将点P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Q,点Q也在该函数y=kx+b的图象上.(1)k的值是________;(2)如图,该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图象交于C,D两点(点C在第二象限内),过点C作CE⊥x轴于点E,记S1为四边形CEOB的面积,S2为△OAB的面积,若 = ,则b的值是________.【答案】(1)﹣2(2)3【解析】【解答】解:(1)设点P的坐标为(m,n),则点Q的坐标为(m﹣1,n+2),依题意得:,解得:k=﹣2.故答案为:﹣2.(2)∵BO⊥x轴,CE⊥x轴,∴BO∥CE,∴△AOB∽△AEC.又∵ = ,∴ = = .令一次函数y=﹣2x+b中x=0,则y=b,∴BO=b;令一次函数y=﹣2x+b中y=0,则0=﹣2x+b,解得:x= ,即AO= .∵△AOB∽△AEC,且 = ,∴.∴AE= AO= b,CE= BO= b,OE=AE﹣AO= b.∵OE•CE=|﹣4|=4,即 b2=4,解得:b=3 ,或b=﹣3 (舍去).故答案为:3 .【分析】(1)设出点P的坐标,根据平移的特性写出Q点的坐标,由点P,Q均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b>0)的图象上,即可得出关于k,m,n,b的四元次一方程组,两式作差即可求出k的值;(2)由BO⊥x轴,CE⊥x轴,找出△AOB∽△AEC.再由给定图形的面积比即可求出==,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用含b的式子表示出OA,OB,由此即可得出线段CE,AE 的长,利用OE=AE﹣AO求出OE的长,再借助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47db9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1.png)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函数:①y=-x ; @y=2x ; (3) y = ~— ; (4)y=x 2.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的函数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别根据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一次函数y=-x 中k<0,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正确;・ ・,正比例函数y=2x 中,k=2,・,•当xVO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 ・•反比例函数丁二一^1■中,k= -1V0,・♦.当xVO 时函数的图像在第二象限,此时y 随x 的 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 ・,二次函数y=x2,中o=1>0,・,•此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VO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各函 数的增减性.2.如图,o/WOC 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4(0,-3),8 (1, 0),顶点C,。
在双曲线k y 二一上,边8D 交V 轴于点£,且四边形ACO 石的面积是A45石面积的3倍,则Z 的值x为:()【答案】A 【解析】A. -6c. -3 D. -12B. -4过D作DF〃>'轴,过C作CE〃x轴,交点为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DCF = AA80,利用平移写好C, D的坐标,由四边形ACDE的面积是AA8E面积的3倍,得到DB = 2BE,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横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写。
的坐标,列方程求解女.【详解】解:过D作DF〃y轴,过c作b//x轴,交点为尸,则CF ± DF,:D ABDC,・•・/CDF, /BAO的两边互相平行,AB = DC,.・.ZCDF = NBAO,・・/DFC = 404 = 90。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反比例函数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反比例函数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bf18eebe1e650e53ea996e.png)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与原点O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反比例函数y= (k>0,x>0)的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2).(1)求k的值;(2)若将菱形A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y= (k>0,x >0)的图象上时,求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答案】(1)解:作DE⊥BO,DF⊥x轴于点F,∵点D的坐标为(,2),∴DO=AD=3,∴A点坐标为:(,5),∴k=5 ;(2)解:∵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D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D′,∴DF=D′F′=2,∴D′点的纵坐标为2,设点D′(x,2)∴2= ,解得x= ,∴FF′=OF′﹣OF= ﹣ = ,∴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同理,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综上,当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为或时,菱形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函数图象上.【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和D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坐标,代入求出即可;(2)B和D可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根据平移求出即可.2.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1)试确定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点O是坐标原点,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3)已知点P(m, m+6)也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其中m<0),过P点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M.若线段PM上存在一点Q,使得△OQM的面积是,设Q点的纵坐标为n,求n2﹣2 n+9的值.【答案】(1)解:由题意得1= ,解得k=﹣,∴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C.在Rt△AOC中,OC= ,AC=1,∴OA= =2,∠AOC=30°,∵将线段OA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AOB=30°,OB=OA=2,∴∠BOC=60°.过点B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D.在Rt△BOD中,BD=OB•sin∠BOD= ,OD= OB=1,∴B点坐标为(﹣1,),将x=﹣1代入y=﹣中,得y= ,∴点B(﹣1,)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3)解:由y=﹣得xy=﹣,∵点P(m, m+6)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其中m<0,∴m( m+6)=﹣,∴m2+2 m+1=0,∵PQ⊥x轴,∴Q点的坐标为(m,n).∵△OQM的面积是,∴OM•QM= ,∵m<0,∴mn=﹣1,∴m2n2+2 mn2+n2=0,∴n2﹣2 n=﹣1,∴n2﹣2 n+9=8.【解析】【分析】(1)由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A(﹣,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由点A的坐标,可求出OA的长度,∠AOC的大小,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OB=30°,OB=OA,再求出点B的坐标,进而判断点B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3)把点P(m, m+6)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得到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意,可得Q点的坐标为(m,n),再由△OQM的面积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m<0,得出mn的值,最后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把m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n2﹣2 n+9的值.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ax+b(a≠0)的图象与y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 (c≠0)的图象相交于点B(3,2)、C(﹣1,n).(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把B(3,2)代入得:k=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把C(﹣1,n)代入,得:n=﹣6∴C(﹣1,﹣6)把B(3,2)、C(﹣1,﹣6)分别代入y1=a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2x﹣4(2)解:由图可知,当写出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者x>3.(3)解:y轴上存在点P,使△PAB为直角三角形如图,过B作BP1⊥y轴于P1,∠B P1 A=0,△P1AB为直角三角形此时,P1(0,2)过B作BP2⊥AB交y轴于P2∠P2BA=90,△P2AB为直角三角形在Rt△P1AB中,在Rt△P1 AB和Rt△P2 AB∴∴P2(0,)综上所述,P1(0,2)、P2(0,).【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坐标,最后用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图象直接得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或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4.已知:O是坐标原点,P(m,n)(m>0)是函数y= (k>0)上的点,过点P作直线PA⊥OP于P,直线P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a,0)(a>m).设△OPA的面积为s,且s=1+ .(1)当n=1时,求点A的坐标;(2)若OP=AP,求k的值;(3)设n是小于20的整数,且k≠ ,求OP2的最小值.【答案】(1)解:过点P作PQ⊥x轴于Q,则PQ=n,OQ=m,当n=1时,s= ,∴a= = .(2)解:解法一:∵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1+ = •an.即n4﹣4n2+4=0,∴k2﹣4k+4=0,∴k=2.解法二:∵OP=AP,PA⊥OP,∴△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设△OPQ的面积为s1则:s1= ∴•mn= (1+ ),即:n4﹣4n2+4=0,∴k2﹣4k+4=0,∴k=2.(3)解:解法一:∵PA⊥OP,PQ⊥OA,∴△OPQ∽△OAP.设:△OPQ的面积为s1,则 =即: = 化简得:化简得:2n4+2k2﹣kn4﹣4k=0(k﹣2)(2k﹣n4)=0,∴k=2或k= (舍去),∴当n是小于20的整数时,k=2.∵OP2=n2+m2=n2+ 又m>0,k=2,∴n是大于0且小于20的整数.当n=1时,OP2=5,当n=2时,OP2=5,当n=3时,OP2=32+ =9+ = ,当n是大于3且小于20的整数时,即当n=4、5、6…19时,OP2的值分别是:42+ 、52+ 、62+ …192+ ,∵192+ >182+ >32+ >5,∴OP2的最小值是5.【解析】【分析】(1)利用△OPA面积定义构建关于a的方程,求出A的坐标;(2)由已知OP=AP,PA⊥OP,可得△OP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其面积构建关于n的方程,转化为k的方程,求出k;(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构建关于k的方程,最值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函数思想,利用勾股定理用m、n的代数式表达OP2,,在n的范围内求出OP2的最值.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点A(,6)和点B(-3,),直线AB与轴交于点C.(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求的值.【答案】(1)解:∵点A(,6)和点B(-3,)在双曲线,∴m=1,n=-2,∴点A(1,6),点B(-3,-2),将点A、B代入直线,得,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2)解:分别过点A、B作AM⊥y轴,BN⊥y轴,垂足分别为点M、N,则∠AMO=∠BNO=90°,AM=1,BN=3,∴AM//BN,∴△ACM∽△BCN,∴【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得m和n的值,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作辅助线,构建平行线,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结论.6.如图1,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得到一个新函数的图象(图中的“V形折现”)(1)类比研究函数图象的方法,请列举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并求新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2,双曲线y= 与新函数的图象交于点C(1,a),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过点D作x轴的平行线,与新函数图象交于另一点E,与双曲线交于点P.①试求△PAD的面积的最大值;②探索: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如图1,新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最小值为0;2.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3.由题意得,点A的坐标为(-3,0),分两种情况:①当x-3时,y=x+3;②当x<-3时,设函数解析式为y=kx+b,在直线y=x+3中,当x=-4时,y=-1,则点(-4,-1)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4,1),把点(-4,1),(-3,0),代入y=kx+b中,得:,解得:,∴y=-x-3.综上,新函数的解析式为y=.(2)解:如图2,①∵点C(1,a)在直线y=x+3上,∴a=4,∵点C(1,4)在反比例函数y=上,∴k=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点D是线段AC上一动点,∴设点D的坐标为(m,m+3),且-3<m<1,∵DP∥x轴,且点P在双曲线上,∴点P的坐标为(,m+3),∴PD=-m,∴S△PAD=(-m)(m+3)=m2-m+2=(m+)2+,∵a=<0,∴当m=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又∵-3<<1,∴△P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②在点D的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当点D为AC的中点时,其坐标为(-1,2),此时点P的坐标为(2,2),点E的坐标为(-5,2),∵DP=3,DE=4,∴EP与AC不能互相平分,∴四边形PAEC不能为平行四边形.【解析】【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写出新函数的两条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新函数解析式,注意分两种情况讨论;(2)①先求出点C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设出点D的坐标,进而得到点P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②先求出A的中点D的坐标,再计算DP、DE的长度,如果对角线互相平分,则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如若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则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7.如图,在矩形OABC中,OA=6,OC=4,F是AB上的一个动点(F不与A,B重合),过点F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BC边交于点E.(1)当F为AB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为何值时,△EF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答案】(1)解:∵在矩形OABC中,OA=6,OC=4,∴B(6,4),∵F为AB的中点,∴F(6,2),又∵点F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k=12,∴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x>0)(2)解:由题意知E,F两点坐标分别为E(,4),F(6,),∴,==== ,∴当k=12时,S有最大值.S最大=3【解析】【分析】)当F为AB的中点时,点F的坐标为(3,1),由此代入求得函数解析式即可;根据图中的点的坐标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得到关于k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出最值即可.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点P(a,b)的“变换点”为Q.且规定:当a≥b时,Q 为(b,﹣a);当a<b时,Q为(a,﹣b).(1)点(2,1)的变换点坐标为________;(2)若点A(a,﹣2)的变换点在函数y= 的图象上,求a的值;(3)已知直线l与坐标轴交于(6,0),(0,3)两点.将直线l上所有点的变换点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记作M.判断抛物线y=x2+c与图形M的交点个数,以及相应的c的取值范围,请直接写出结论.【答案】(1)(1,﹣2)(2)解:当a≥﹣2时,则A(a,﹣2)的变换点坐标为(﹣2,﹣a),代入y= 可得﹣a= ,解得a= ;当a<﹣2时,则A(a,﹣2)的变换点坐标为(a,2),代入y= 可得2= ,解得a= ,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a的值为;(3)解: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 (k≠0 ),将点(6,0)、(0,3)代入y=kx+b得:,解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3.当x=y时,x=﹣ x+3,解得x=2.点C的坐标为(2,﹣2),点C的变换点的坐标为C′( 2,﹣2 ),点(6,0)的变换点的坐标为(0,﹣6),点(0,3)的变换点的坐标为(0,﹣3),当x≥2时,所有变换点组成的图形是以C′( 2,﹣2)为端点,过(0,﹣6 )的一条射线;即:y=2x﹣6,其中x≥2,当x<2时,所有变换点组成的图形是以C′(2,﹣2)为端点,过(0,﹣3)的一条射线,即y= x﹣3,其中,x<2.所以新的图形M是以C′(2,﹣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如图所示:由和得:x2﹣x+c+3=0①和x2﹣2x+c+6=0②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抛物线与点C′的位置关系可得:①当方程①无实数根时,即:当c>﹣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没有交点;②当方程①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时,即:当c=﹣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一个交点;③当方程②无实数根,且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即:当﹣5<c<﹣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两个交点;④当方程②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或y=x2+c恰好经过经过点C′时,即:当c=﹣5或c=﹣6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三个交点;⑤当方程②方程①均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且两根均小于2,即:当﹣6<c<﹣5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四个交点;⑥当c<﹣6时,抛物线y=x2+c与图形M有两个交点.【解析】【解答】解:(1)∵2≥﹣1,∴点(2,1)的变换点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分析】(1)由变换点的定义可求得答案;(2)由变换点的定义可求得A的变换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可求得a的值;(3)先求得直线y=x与直线l的交点坐标,然后分为当x≥2和x<2两种情况,求得M的关系式,然后在画出M的大致图象,然后将抛物线y=x2+c与M的函数关系式组成方程组,然后依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即可.9.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 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连接AB,AC.(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此时点N的坐标.【答案】(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轴交于点B.C,点C坐标(8,0),∴解得∴抛物线表达式:(2)解:△ABC是直角三角形.令y=0,则解得x1=8,x2=-2,∴点B的坐标为(-2,0),由已知可得,在Rt△ABO中AB2=BO2+AO2=22+42=20,在Rt△AOC中AC2=AO2+CO2=42+82=80,又∴BC=OB+OC=2+8=10,∴在△ABC中AB2+AC2=20+80=10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3)解:∵A(0,4),C(8,0),AC= =4 ,①以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作圆,交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8,0),②以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 ,0)或( ,0)③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g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3,0),综上,若点N在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点N的坐标分别为(-8,0)、( ,0)、(3,0)、 ,0)【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根据拋物线的解析式求得B的坐标,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得AB2=20,AC2=80,BC=1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得△ABC是直角三角形(3)分别以A.C两点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与m轴交于三个点,由AC的垂直平分线与c轴交于一个点,即可求得点N的坐标10.已知,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试求出当的值最小时点的坐标;(3)如图2,是线段上的一点,过点作轴,与抛物线交于点,若直线把分成面积之比为的两部分,请求出点的坐标.【答案】(1)解:将,的坐标分别代入.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解:如图1,由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连接,直线与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由,令,得,解得,,点的坐标为,又,易得直线的解析式为:.当时,,点坐标(3)解:设点的坐标为,所以所在的直线方程为.那么,与直线的交点坐标为,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由题意,得① ,即,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② ,即,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解析】【分析】(1)将点、的坐标代入可得出、的值,继而得出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连接,直线与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得该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即可;(3)如图2,交于,设,根据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设点的坐标为,,.然后分类讨论:分别利用或,列关于的方程,然后分别解关于的方程,从而得到点坐标11.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4,0),与y轴交于点C(0,4).点D为抛物线上一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A点坐标;(2)若△BCD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点D的坐标;(3)若△BCD是锐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D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________.【答案】(1)解:将B(4,0),C(0,4)代入y=x2+bx+c得,,解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令y=0,得,解得,,∴A点的坐标为(1,0)(2)解:设D点横坐标为,则纵坐标为,①当∠BCD=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C,过C点作CD⊥BC与抛物线交于点D,过D作DE⊥y轴与点E,由B、C坐标可知,OB=OC=4,∴△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B=∠OBC=45°,又∵∠BCD=90°,∴∠ECD+∠OCB=90°∴∠ECD=45°,∴△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CE=a∴OE=OC+CE=a+4由D、E纵坐标相等,可得,解得,,当时,D点坐标为(0,4),与C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D点坐标为(6,10);②当∠CBD=90°时,如下图所示,连接BC,过B点作BD⊥BC与抛物线交于点D,过B作FG⊥x轴,再过C作CF⊥FG于F,过D作DG⊥FG于G,∵∠COB=∠OBF=∠BFC=90°,∴四边形OBFC为矩形,又∵OC=OB,∴四边形OBFC为正方形,∴∠CBF=45°∵∠CBD=90°,∴∠CBF+∠DBG=90°,∴∠DBG=45°,∴△DB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G=BG∵D点横坐标为a,∴DG=4-a,而BG=∴解得,,当时,D点坐标为(4,0),与B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D点坐标为(2,-2);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6,10)或(2,-2).(3)3+ <m <6或 3- <m <2【解析】【解答】解:(3)当BC为斜边构成Rt△BCD时,如下图所示,以BC中点O'为圆心,以BC为直径画圆,与抛物线交于D和D',∵BC为圆O'的直径,∴∠BDC=∠BD'C=90°,∵,∴D到O'的距离为圆O'的半径,∵D点横坐标为m,纵坐标为,O'点坐标为(2,2),∴即化简得:由图像易得m=0或4为方程的解,则方程左边必有因式,∴采用因式分解法进行降次解方程或或,解得,,,当时,D点坐标为(0,4),与C点重合,舍去;当时,D点坐标为(4,0),与B点重合,舍去;当时,D点横坐标;当时,D点横坐标为;结合(2)中△BCD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可得△BCD为锐角三角形时,D点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为3+ <m <6或 3- <m <2.【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再令y=0,求A的坐标;(2)设D点横坐标为a,代入函数解析式可得纵坐标,分别讨论∠BCD=90°和∠CBD=90°的情况,作出图形进行求解;(3)当BC为斜边构成Rt△BCD时,以BC中点O'为圆心,以BC为直径画圆,与抛物线交于D和D',此时△BCD和△BCD'就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求解,然后结合(2)找到m的取值范围.12.请完成下面题目的证明.如图,AB为⊙O的直径,AB=8,点C和点D是⊙O上关于直线AB对称的两个点,连接OC,AC,且∠BOC<90°,直线BC与直线AD相交于点E,过点C作直线CG 与线段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与直线AD相交于点G,且∠GAF=∠GCE(1)求证:直线CG为⊙O的切线;(2)若点H为线段OB上一点,连接CH,满足CB=CH;①求证:△CBH∽△OBC;②求OH+HC的最大值.【答案】(1)证明:由题意可知:∠CAB=∠GAF,∵AB是⊙O的直径,∴∠ACB=90°∵OA=OC,∴∠CAB=∠OCA,∴∠OCA+∠OCB=90°,∵∠GAF=∠GCE,∴∠GCE+∠OCB=∠OCA+∠OCB=90°,∵OC是⊙O的半径,∴直线CG是⊙O的切线;(2)证明:①∵CB=CH,∴∠CBH=∠CHB,∵OB=OC,∴∠CBH=∠OCB,∴△CBH∽△OBC解:②由△CBH∽△OBC可知:∵AB=8,∴BC2=HB•OC=4HB,∴HB= ,∴OH=OB-HB=∵CB=CH,∴OH+HC=当∠BOC=90°,此时BC=∵∠BOC<90°,∴0<BC<令BC=x∴OH+HC= = =当x=2时,∴OH+HC可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CAB=∠GAF,∠GAF=∠GCE,由圆的性质可知:∠CAB=∠OCA,所以∠OCA=∠GCE,从而可证明直线CG是⊙O的切线;(2)①由于CB=CH,所以∠CBH=∠CHB,易证∠CBH=∠OCB,从而可证明△CBH∽△OBC;②由△CBH∽△OBC可知:,所以HB= ,由于BC=HC,所以OH+HC=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OH+HC的最大值.13.如图1,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B,C,已知点A(﹣1,0),点B(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DE⊥x轴于点E,点N是线段DE上一动点①当点N在何处时,△CAN的周长最小?②若点M(m,0)是x轴上一个动点,且∠MNC=90°,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故﹣3a=﹣3,解得:a=1,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2)解:①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C'(2,﹣3),连接AC'交DE于点N,则此时△CAN的周长最小.设过点A、C'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1,当x=1时,y=﹣2,故点N(1,﹣2);②如图2,过点C作CG⊥ED于点G.设NG=n,则NE=3﹣n.∵∠CNG+∠GCN=90°,∠CNG+∠MNE=90°,∴∠NCG=∠MNE,则tan∠NCG=n=tan∠MNE,故ME=﹣n2+3n,∴﹣1<0,故ME有最大值,当n时,ME,则m的最小值为:;如下图所示,当点N与点D重合时,m取得最大值.过C作CG⊥ED于G.∵y=x2﹣2x﹣3= y=(x-1)2﹣4,∴D(1,-4),∴CG=OE=1.∵EG=OC=3∴GD=4-3=1,∴CG=DG=1,∴∠CDG=45°.∵∠CDM=90°,∴∠EDM=45°,∴△ED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ED=4,∴OM=OE+EM=1+4=5,∴m=5.故:m≤5.【解析】【分析】(1)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即可求解;(2)①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C'(2,﹣3),连接AC'交DE于点N,则此时△CAN的周长最小,即可求解;②如图2,ME=﹣n2+3n,求出ME最大值,则可求出m的最小值;当点N与点D处时,m取得最大值,求解即可.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点A,B(A在B的左侧).(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AB=4.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平移(1)中的抛物线,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点O,且与x正半轴交于点C,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若△O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3)当m=4时,抛物线上有两点M(x1, y1)和N(x2, y2),若x1<2,x2>2,x1+x2>4,试判断y1与y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抛物线 y=-x2+mx+n的对称轴为直线x=-3,AB=4.∴点 A(-5,0),点B(-1,0).∴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5)( x+1)∴y=-x2-6x-5.(2)解:如图1,依题意,设平移后的抛物线表达式为:y=-x2+bx.∴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抛物线与x正半轴交于点C(b,0).∴b>0.记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点P的坐标(,),∵△O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2.∴点P的坐标(1,1).(3)解:如图2,当m=4时,抛物线表达式为:y=-x2+4x+n.∴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2.∵点M(x1, y1)和N(x2, y2)在抛物线上,且x1<2,x2>2,∴点M在直线x=2的左侧,点N在直线x=2的右侧.∵x1+x2>4,∴2-x1<x2-2,∴点M到直线x=2的距离比点N到直线x=2的距离近,∴y1>y2.【解析】【分析】(1)先根据抛物线和x轴的交点及线段的长,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根据平移后抛物线的特点设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抛物线解析式;(3)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判断出点M,N的大概位置,再关键点M,N的横坐标的范围即可得出结论.15.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6),点B的坐标为(n,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10,求点E的坐标.【答案】(1)解:把点A(2,6)代入y= ,得m=12,则y= .把点B(n,1)代入y= ,得n=12,则点B的坐标为(12,1).由直线y=kx+b过点A(2,6),点B(12,1)得,解得,则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7(2)解:如图,直线AB与y轴的交点为P,设点E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则点P的坐标为(0,7).∴PE=|m﹣7|.∵S△AEB=S△BEP﹣S△AEP=10,∴×|m﹣7|×(12﹣2)=10.∴|m﹣7|=2.∴m1=5,m2=9.∴点E的坐标为(0,5)或(0,9).【解析】【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B的坐标代入已求出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出n的值,得出点B的坐标,再把A、B的坐标代入直线y=kx+b,求出k、b的值,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点E 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先求出点P的坐标(0,7),得出PE=|m﹣7|,根据S△AEB=S△BEP﹣S△AEP=10,求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E的坐标.。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415785866fb84ae45c8dc2.png)
错误;
B、y=x 是一次函数 k=1>0,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错误;
C、y=x+1 是一次函数 k=1>0,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错误;
D、 y 1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无语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x
故选 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
7.下列函数中,当 x>0 时,函数值 y 随自变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y=x2 【答案】D
B.y=x
C.y=x+1
D. y 1 x
【解析】
【分析】
需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出函数的增减性,即可求出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
【详解】
解:A、y=x2 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是 y 轴,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图象过第一、三
试题分析:分别根据题意确定 k 的值,然后相加即可.∵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2 的解为
非负数,∴x= ≥0,解得:k≥-1,∵反比例函数 y= 图象过第一、三象限,∴3﹣k> 0,解得:k<3,∴-1≤k<3,整数为-1,0,1,2,∵x≠0 或 1,∴和为-1+2=1,故选,B.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解:依题意得方程 x3 2x 1 0 的实根是函数 y x2 2 与 y 1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x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当
1
x=
时, y
x2
22
1
,y
1
4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4
16
x
当 x= 1 时, y x2 2 2 1 , y 1 3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反比例函数难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难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5d026af45b307e8719750.png)
反比例函数典型例题1、(2011•宁波)正方形的A 1B 1P 1P 2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x 2(x >0)的图象上,顶点A 1、B 1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P 2P 3A 2B 2,顶点P 3在反比例函数y=x2(x >0)的图象上,顶点A 2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P 2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则点P 3的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P 2(2,1) P 2(3+1,3-1)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a=0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3,且关于x的方程(k-1)x 2+3x-2a=0有实根,且k 为正整数,正方形ABP 1P 2的顶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y=x1k +(x >0)图象上,顶点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求点P 2的坐标.答案:(2,1)或(6,26) 3、如图,正方形OABC 和正方形AEDF 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D 的坐标.答案:(1) y=x4(2) (15+,1-5)4、两个反比例函数y=x 3,y=x6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1、P 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过点P 1作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P 2作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N ,若点N (m ,n )恰好在y=x3的图象上,则NP 1与NP 2的乘积是______。
答案:3答案:35、(2007•泰安)已知三点P 1(x 1,y 1),P 2(x 2,y 2),P 3(1,-2)都在反比例函数y=xk的图象上,若x 1<0,x 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答案:D A .y 1<y 2<0B .y 1<0<y 2C .y 1>y 2>0D .y 1>0>y 2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x1的图象上有点P ,过P 点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使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又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点P 1,过点P 1分别作BP 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使四边形BA 1P 1B 1为正方形,则点P 1的坐标是________。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附答案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35f1900740be1e650e9ac2.png)
x 轴,交 y 轴
A.6 【答案】D 【解析】
B.8
C.10
D.12
【分析】
过点 A 作 AD⊥x 轴于 D,过点 B 作 BE⊥x 轴于 E,得出四边形 ACOD 是矩形,四边形 BCOE
是矩形,得出 S矩形ACOD =4, S矩形BCOE k ,根据 AB=2AC,即 BC=3AC,即可求得矩形 BCOE
∵ y 2 x 0 ,过整点(-1,-2),(-2,-1),
x
当 b= 4 时,如图:区域 W 内没有整点, 3
当 b= 2 时,区域 W 内没有整点, 3
∴ 4 b 2 时图形 W 增大过程中,图形内没有整点,
3
3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函数图象,根据函数解析式正确画出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y1>y2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2
B.x>2
C.x>2 或-2<x<0 D.x<-2 或 0<x<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 B 点坐标,由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
∴A、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 A,B 两点的横坐标,求出 A,B 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 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
2
2
几何意义得到 1 |k|= 3 ,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 k 的值. 22
【详解】
连接 OC,如图,
∵BA⊥x 轴于点 A,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S△AOC= 1 S△OAB= 3 ,
2
2
而 S△AOC= 1 |k|, 2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5b4bd8e45c3b3567ec8bc2.png)
∵S 梯形 ABDC= 1 (BD+AC)•CD= 1 ×(1+2)×2=3,
2
2
∴S△AOB=3,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 y k k 0 中 k 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
∵点 B 在反比例函数
(x>0)的图象上,
性质得到 S△BDO= 5 ,S△AOC= 1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OB 5 ,根据三角函数的
2
2
OA
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过 A 作 AC⊥x 轴,过 B 作 BD⊥x 轴于 D,
则∠BDO=∠ACO=90°,
∵顶点 A,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 y 1 x 0 与 y 5 x 0 的图象上,
A.气压 P 与体积 V 的关系式为 P kV (k 0) B.当气压 P 70 时,体积 V 的取值范围为 70<V<80
C.当体积 V 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对应的气压 P 也变为原来的一半
D.当 60 V 100 时,气压 P 随着体积 V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气压 P 与体积 V 表达式为 P= k ,k>0,即可求解;
解:依题意得方程 x3 2x 1 0 的实根是函数 y x2 2 与 y 1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x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当
1
x=
时, y
x2
22
1
,y
1
4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4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a43032e3f5727a5e9629e.png)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若点M 是x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 ∥y 轴,分别交函数1(0)k y x x =>和2(0)k y x x =>的图象于点P 和Q ,连接OP 和OQ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OQ 不可能等于90°B .12PM QM k k = C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关于x 轴对称 D .△POQ 的面积是()1212k k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一作出判断:A .∵当PM=MO=MQ 时,∠POQ=90°,故此选项错误;B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图形可得:1k >0,2k <0,而PM ,QM 为线段一定为正值,故12PM QM k k =,故此选项错误; C .根据1k ,2k 的值不确定,得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不一定关于x 轴对称,故此选项错误;D .∵|1k |=PM•MO ,|2k |=MQ•MO , ∴△POQ 的面积=12MO•PQ=12MO (PM+MQ )=12MO•PM+12MO•MQ=()1212k k +. 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中(水平方向是x 轴),函数ky x=和3y kx =+的图象大致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作答.【详解】解:A、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一致,正确;B、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与3>0矛盾,错误;C、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矛盾,错误;D、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0与y=kx+3的图象k<0矛盾,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3.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C.若AB=BC,△AOB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A.6 B.9 C.12 D.18【答案】C【解析】【分析】设OB=a,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即可表示出点C,把点C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k.【详解】作CD⊥x轴于D,设OB=a,(a>0)∵△AOB的面积为3,∴12OA•OB=3,∴OA=6a,∵CD∥OB,∴OD=OA=6a,CD=2OB=2a,∴C(6a,2a),∵反比例函数y=kx经过点C,∴k=6a×2a=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运用相似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反比例函数2y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图象经过点(﹣2,1)B.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D.当x>﹣1时,y>2【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把(-2,1)代入解析式得:左边=右边,故本选项正确;B选项:因为-2<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选项:当x<0,且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D选项:当x>0时,y<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5.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kx交于点A、B,过A作AM⊥x轴于M点,连接BM,若S△AMB=2,则k的值是()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到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再由S△ABM=2S△AOM并结合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的值.【详解】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OA=OB,则S△ABM=2S△AOM=2,S△AOM=12|k|=1,则k=±2.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一三象限,k>0,所以k=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x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6.在函数2yx=,3y x,2y x的图象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原点的图象共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函数的图象即可求解.【详解】y=x+3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但对称中心不是原点;y=x2图象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只有函数2yx=符合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性质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3yx=图象上的是()A.(3,1) B.(-3,1)C.(3,13) D.(13,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xy=3.【详解】解:A、∵3×1=3,∴此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A正确;B、∵(-3)×1=-3≠3,∴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B错误;C、∵13=133,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C错误;D、∵13=133,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D错误;故选A.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第一象限,BA⊥x轴于点A,反比例函数y=kx (x>0)的图象与线段AB相交于点C,且C是线段AB的中点,若△OAB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A.13B.1 C.2 D.3【答案】D 【解析】【分析】连接OC,如图,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OC=12S△OAB=32,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12|k|=32,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确定k的值.【详解】连接OC,如图,∵BA⊥x轴于点A,C是线段AB的中点,∴S△AOC=12S△OAB=32,而S△AOC=12|k|,∴12|k|=32,而k>0,∴k=3.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9.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x(x <0)图象上一点,过P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M ,连接OP .若Rt △POM 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 )A .4B .2C .-4D .-2【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到S △POD =12|k|=2,然后去绝对值确定满足条件的k 的值.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S △POD =12|k|, 所以12|k||=2, 而k <0, 所以k=-4.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 轴和y 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10.如图,已知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12y x =-和2ky x=的图象上,若点A 是线段OB 的中点,则k 的值为( ).A .8-B .8C .2-D .4-【答案】A 【解析】 【分析】设A (a ,b ),则B (2a ,2b ),将点A 、B 分别代入所在的双曲线解析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A (a ,b ),则B (2a ,2b ), ∵点A 在反比例函数12y x=-的图象上, ∴ab =−2;∵B 点在反比例函数2ky x=的图象上, ∴k =2a•2b =4ab =−8.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 =k .11.已知点11(,)x y ,22(,)x y 均在双曲线1y x=-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若12x x =,则12y y = B .若12x x =-,则12y y =- C .若120x x <<,则12y y < D .若120x x <<,则12y y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把点A (x 1,y 1)、B (x 2,y 2)代入双曲线1y x=-,用y 1、y 2表示出x 1,x 2,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点(x 1,y 1),(x 2,y 2)均在双曲线1y x=-上, ∴111y x =-,221y x =-.A 、当x 1=x 2时,-11x =-21x ,即y 1=y 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 、当x 1=-x 2时,-11x =21x ,即y 1=-y 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 、因为双曲线1y x=-位于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0<x 1<x 2时,y 1<y 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 、因为双曲线1y x=-位于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 1<x 2<0时,y 1>y 2,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1(0)y x x=>的图象上,点C ,D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AC//BD//y 轴,已知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2,△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则k 的值为( )A .4B .3C .2D .32【答案】B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A,B 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B 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出C,D 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AC,BD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 △OAC ,S △ABD 的面积,再根据△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 【详解】 把x=1代入1y x=得:y=1, ∴A(1,1),把x=2代入1y x =得:y=12, ∴B(2,12), ∵AC//BD// y 轴, ∴C(1,K),D(2,k 2) ∴AC=k-1,BD=k 2-12, ∴S △OAC =12(k-1)×1, S △ABD =12 (k 2-12)×1, 又∵△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 ∴12(k-1)×1+12 (k 2-12)×1=32,解得:k=3;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3.直线y =ax (a >0)与双曲线y =3x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代数式4x 1y 2-3x 2y 1的值是( ) A .-3a B .-3 C .3aD .3【答案】B 【解析】 【分析】先把1(A x ,1)y 、2(B x ,2)y 代入反比例函数3y x=得出11x y 、22x y 的值,再根据直线与双曲线均关于原点对称可知12x x =-,12y y =-,再把此关系式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1(A x ,1)y 、2(B x ,2)y 在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象上, 11223x y x y ∴==,直线(0)y ax a =>与双曲线3y x=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 12x x ∴=-,12y y =-,∴原式111111433x y x y x y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11223x y x y ==,12x x =-,12y y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3(0)y x x =-<的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3(0)y x x=>的图象上,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O 的面积是( )A .6B .5C .4D .3【答案】A 【解析】 【分析】因为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A 、B 纵坐标相等,即可求得A 、B 横坐标,则AB 的长度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 ∴点A 、B 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b ,将y=b 带入3(0)y x x =-<和3(0)y x x=>中,则A 点横坐标为3b- ,B 点横坐标为3b∴AB=336()b b b--=∴66ABCOSb b=⨯=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本题关键在于两点间距离的求法.15.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过D 点和边BC 的中点E ,连接DE ,若△CDE 的面积是1,则k 的值是( )A .3B .4C .25D .6【答案】B 【解析】 【分析】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2m n (,) ,求得D 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mn 的值,即k 的值. 【详解】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m ,2n ), 在mny x = 中,令2y n =,解得:2m x =, ∵1CDES =,∴111,12222m m n m n -=⨯=即 ∴4mn = ∴4k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mn 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关键.16.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2(0)y x x=>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 x 轴交反比例函数3y x =-的图象于点B ,以AB 为边作ABCD ,其中C 、D 在x 轴上,则ABCDS为( )A .2.5B .3.5C .4D .5【答案】D 【解析】 【分析】过点B 作BH ⊥x 轴于H ,根据坐标特征可得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由题意可设点A 的坐标为(2a,a ),点B 的坐标为(3a -,a ),即可求出BH 和AB ,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解:过点B 作BH ⊥x 轴于H∵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B x 轴,CD=AB ∴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 由题意可设点A 的坐标为(2a,a ),点B 的坐标为(3a -,a )∴BH=a ,CD=AB=2a -(3a -)=5a∴ABCDS=BH·CD=5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题,掌握利用反比例函数求几何图形的面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7.已知抛物线y=x 2+2x+k+1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一次函数y=kx ﹣k 与反比例函数y=k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抛物线y=x 2+2x+k+1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可得到k <0,进而得出一次函数y=kx ﹣k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据此即可作出判断.【详解】∵抛物线y=x 2+2x+k+1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4﹣4(k+1)>0, 解得k <0,∴一次函数y=kx ﹣k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图象、一次函数图象等,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确定出k 的取值范围是解本题的关键.18.如图,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ky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 ,交BC 于点E .若4AB =,2CE BE =,34AD OA =,则线段BC 的长度为( )A .1B .32C .2D .23【答案】B 【解析】 【分析】设OA 为4a ,则根据题干中的比例关系,可得AD=3a ,CE=2a ,BE=a ,从而得出点D 和点E 的坐标(用a 表示),代入反比例函数可求得a 的值,进而得出BC 长. 【详解】 设OA=4a 根据2CE BE =,34AD OA =得:AD=3a ,CE=2a ,BE=a∴D(4a ,3a),E(4a+4,a) 将这两点代入解析得;3444k a ak a a ⎧=⎪⎪⎨⎪=⎪+⎩解得:a=12 ∴BC=AD=3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和矩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点D 、E 的坐标,然后代入解析式求解.19.如图,Rt ABO ∆中,90AOB ∠=︒,3AO BO =,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OA 交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于点C ,且2OC CA =,则k 的值为( )A .2-B .4-C .6-D .8-【答案】D 【解析】 【分析】过点A 作AD ⊥x 轴,过点C 作CE ⊥x 轴,过点B 作BF ⊥x 轴,利用AA 定理和平行证得△COE ∽△OBF ∽△AOD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21()9BOF OADS OB SOA ==,24()9COE AOD SOC S OA ==,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求得212BOFS ==,从而求得4COES=,从而求得k 的值.【详解】解:过点A 作AD ⊥x 轴,过点C 作CE ⊥x 轴,过点B 作BF ⊥x 轴 ∴CE ∥AD ,∠CEO=∠BFO=90° ∵90AOB ∠=︒∴∠COE+∠FOB=90°,∠ECO+∠COE=90° ∴∠ECO=∠FOB ∴△COE ∽△OBF ∽△AOD 又∵3AO BO =,2OC CA =∴13OB OA =,23OC OA = ∴21()9BOF OAD S OB S OA ==,24()9COE AODSOC SOA == ∴4COE BOFSS=∵点B 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 ∴212BOFS == ∴4COES =∴42k=,解得k=±8 又∵反比例函数位于第二象限, ∴k=-8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相似,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20.如图,在某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气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气缸内气体的体积(mL)V 与气体对气缸壁产生的压强(kPa)P 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进行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压P 与体积V 的关系式为(0)P kV k =>B .当气压70P =时,体积V 的取值范围为70<V<80C .当体积V 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对应的气压P 也变为原来的一半D .当60100V 时,气压P 随着体积V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A .气压P 与体积V 表达式为P= kV,k >0,即可求解; B .当P=70时,600070V =,即可求解; C .当体积V 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对应的气压P 变为原来的两倍,即可求解; D .当60≤V≤100时,气压P 随着体积V 的增大而减小,即可求解. 【详解】解:当V=60时,P=100,则PV=6000, A .气压P 与体积V 表达式为P= kV,k >0,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当P=70时,V=600070>80,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当体积V 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对应的气压P 变为原来的两倍,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当60≤V≤100时,气压P 随着体积V 的增大而减小,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综合运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根据字母代表的意思求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cf0b24680203d8ce2f24d0.png)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 (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答案】(1)把D(3,m)、E(12,m﹣3)代入y= 得,解得,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2)2(3)解:把(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即交点坐标为(6,2),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把(6,2)代入y=﹣(x﹣a)2+9得﹣(6﹣a)2+9=2,解得a=6± ,即a的值为6± ;(4)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把D(3,4)代入y=﹣(x﹣a)2+9得﹣(3﹣a)2+9=4,解得a=3﹣或a=3+ ;把E(12,1)代入y=﹣(x﹣a)2+9得﹣(12﹣a)2+9=1,解得a=12﹣2 或a=12+2;∵G1与G2有两个交点,∴3+ ≤a≤12﹣2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px+q,把D(3,4),E(12,1)代入得,解得,∴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M(a,﹣ a+5),N(a,),∵MN<,∴﹣ a+5﹣<,整理得a2﹣13a+36>0,即(a﹣4)(a﹣9)>0,∴a<4或a>9,∴a的取值范围为9<a≤12﹣2 .【解析】【解答】解:(2)当y=0时,﹣x2+9=0,解得x1=﹣3,x2=3,则B(﹣3,0),而D(3,4),所以BE= =2 .故答案为2 ;【分析】(1)把D(3,m)、E(12,m﹣3)代入y= 得关于k、m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k,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D、E点坐标;(2)先解方程﹣x2+9=0得到B(﹣3,0),而D(3,4),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DE的长;(3)先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交点坐标为(6,2),然后把(6,2)代入y=﹣(x ﹣a)2+9得a的值;(4)分别把D点和E点坐标代入y=﹣(x﹣a)2+9得a的值,则利用图象和G1与G2有两个交点可得到3+ ≤a≤12﹣2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则M(a,﹣ a+5),N(a,),于是利用MN<得到﹣ a+5﹣<,然后解此不等式得到a<4或a>9,最后确定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2.如图,已知直线y=x+k和双曲线y= (k为正整数)交于A,B两点.(1)当k=1时,求A、B两点的坐标;(2)当k=2时,求△AOB的面积;(3)当k=1时,△OAB的面积记为S1,当k=2时,△OAB的面积记为S2,…,依此类推,当k=n时,△OAB的面积记为S n,若S1+S2+…+S n= ,求n的值.【答案】(1)解:当k=1时,直线y=x+k和双曲线y= 化为:y=x+1和y= ,解得,,∴A(1,2),B(﹣2,﹣1)(2)解:当k=2时,直线y=x+k和双曲线y= 化为:y=x+2和y= ,解得,,∴A(1,3),B(﹣3,﹣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直线AB与y轴的交点(0,2),∴S△AOB= ×2×1+ ×2×3=4;(3)解:当k=1时,S1= ×1×(1+2)= ,当k=2时,S2= ×2×(1+3)=4,…当k=n时,S n= n(1+n+1)= n2+n,∵S1+S2+…+S n= ,∴ ×(…+n2)+(1+2+3+…n)= ,整理得:,解得:n=6.【解析】【分析】(1)两图像的交点就是求联立的方程组的解;(2)斜三角形△AOB的面积可转化为两水平(或竖直)三角形(有一条边为水平边或竖直边的三角形称为水平或竖直三角形)的面积和或差;(3)利用n个数的平方和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和公式可求出.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内的A、B 两点,与x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6,n),线段OA=5,E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且sin∠AOE=.(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C的面积;(3)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作AD⊥x轴于D,如图,在Rt△OAD中,∵sin∠AOD= = ,∴AD= OA=4,∴OD= =3,∴A(﹣3,4),把A(﹣3,4)代入y= 得m=﹣4×3=﹣12,所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把B(6,n)代入y=﹣得6n=﹣12,解得n=﹣2,把A(﹣3,4)、B(6,﹣2)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解:当y=0时,﹣x+2=0,解得x=3,则C(3,0),所以S△AOC= ×4×3=6(3)解:当x<﹣3或0<x<6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作AD⊥x轴于D,如图,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确定A(﹣3,4),再把A点坐标代入y= 可求得m=﹣12,则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接着把B(6,n)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n,然后把A和B点坐标分别代入y=kx+b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再解方程组求出a和b的值,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确定C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3)观察函数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的边,顶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1)点的坐标是________,点的坐标是________(用表示);(2)若双曲线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和,求该双曲线的表达式;(3)若平行四边形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双曲线过点和点,∴,解得,∴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把点的坐标代入,解得,∴双曲线表达式为(3)解:∵平行四边形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当点在双曲线,得到,当点在双曲线,得到,∴的取值范围 .【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与B纵坐标相同,C与D纵坐标相同,横坐标相差2,得出B、C坐标即可;(2)根据B与D在反比例图象上,得到C与D横纵坐标乘积相等,求出b的值确定出B坐标,进而求出k的值,确定出双曲线解析式;(3)抓住两个关键点,将A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将C坐标代入双曲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即可确定出平行四边形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时b的范围.5.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aadf12bceb19e8b9f6ba14.png)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下列命题: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连接OA .若ACO ∆的面积为3,则6k =-;②若120x x <<,则12y y >;③若120x x +=,则120y y +=其中真命题个数是( )A .0B .1C .2D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可得k <0,y 1=,,sin cos 22x x x ππ⎡⎤∃∈-≤⎢⎥⎣⎦,y 2=2k x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判断①,根据点位于的象限判断②,结合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判断③,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k<0,∵()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 ∴y 1=,,sin cos 22x x x ππ⎡⎤∃∈-≤⎢⎥⎣⎦,y 2=2k x ,∴x 1y 1=k ,x 2y 2=k ,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 ∴S △AOC =1OC?AC 2=11x ?y k =322=, ∴6k=-,故①正确;②若120x x <<,则点A 在第二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所以12y y >,故②正确; ③∵120x x +=, ∴()121212120k x x k k y y x x x x ++=+==,故③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经过点(﹣2,1)B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 .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D .当x >﹣1时,y >2【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选项:把(-2,1)代入解析式得:左边=右边,故本选项正确;B 选项:因为-2<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 选项:当x <0,且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D 选项:当x >0时,y <0,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函数()0ky x x=>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一动点,过点A 分别作AB x ⊥轴于点B AC y ⊥、轴于点C ,AB AC 、分别交函数()10y x x=>的图象于点E F 、,连接OE OF 、.当点A 的纵坐标逐渐增大时,四边形OFAE 的面积( )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变大后变小【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矩形ACOB 的面积为k ,BOE S V COF S =V 12=,则四边形OFAE 的面积为定值1k -. 【详解】 ∵点A 是函数(0ky x x=>)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过点A 分别作AB ⊥x 轴于点B ,AC ⊥y 轴于点C ,∴矩形ACOB 的面积为k ,∵点E 、F 在函数1y x=的图象上, ∴BOE S V COF S =V 12=, ∴四边形OFAE 的面积11122k k =--=-, 故四边形OFAE 的面积为定值1k -,保持不变,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 的几何意义,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求出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过点(),0A m ,()2,0B m﹢作x 轴的垂线1l 和2l ,探究直线1l 和2l 与双曲线 3y x=的关系,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两直线中总有一条与双曲线相交B .当m =1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C .当20m -﹤﹤ 时,两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在y 轴两侧D .当两直线与双曲线都有交点时,这两交点的最短距离是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给定m 特定值、非特定值分别进行讨论即可得. 【详解】当m =0时,2l 与双曲线有交点,当m =-2时,1l 与双曲线有交点,当m 0m 2≠≠,﹣时,12l l 与和双曲线都有交点,所以A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m 1=时,两交点分别是(1,3),(3,1)B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2m 0-﹤﹤ 时,1l 在y 轴的左侧,2l 在y 轴的右侧,所以C 正确,不符合题意;两交点分别是33m (m 2m m 2++,和,),当m 无限大时,两交点的距离趋近于2,所以D 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特定值,分情况进行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5.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bx=(b≠0)与二次函数y=ax2+bx(a≠0)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b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A、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B、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左侧,则a,b同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C、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下,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错误;D、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下,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b>0.所以反比例函数yb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要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中系数与图象位置之间关系.6.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kx交于点A、B,过A作AM⊥x轴于M点,连接BM,若S△AMB=2,则k的值是()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到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再由S△ABM=2S△AOM并结合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的值.【详解】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OA=OB,则S△ABM=2S△AOM=2,S△AOM=12|k|=1,则k=±2.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一三象限,k>0,所以k=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x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7.如图,直线y1=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2=﹣5x(x<0)的图象交于C,D两点,点C的横坐标为﹣1,过点C作CE⊥y轴于点E,过点D作DF ⊥x轴于点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5B.BC=ADC.五边形CDFOE的面积为35D.当x<﹣2时,y1>y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值与相应自变量的关系,可得C点坐标,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一次函数解析式,可判断A选项;根据解方程组,可得C、D点的坐标,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判断B选项;根据图形的分割,可得梯形、矩形,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判断C选项;根据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函数图象在上方的函数值大,可判断D选项.【详解】解:由反比例函数y2=﹣5 x(x<0)经过C,点C的横坐标为﹣1,得y=﹣51-=5,即C(﹣1,5).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于C、D点,5=﹣1+b,解得b=6,故A错误;CE⊥y轴于E点,E(0,﹣5),BE=6﹣5=1.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于C、D点,联立65y xyx=+⎧⎪⎨=-⎪⎩,x2+6x+5=0解得x1=﹣5,x2=﹣1,当x=﹣5时,y=﹣5+6=1,即D(﹣5,1),即DF=1,在△ADF和△CBE中,DAF BCEAFD CEBDF BE∠=∠⎧⎪∠=∠⎨⎪=⎩,△ADF≌△CBE(AAS),AD=BC,故B正确;作CG⊥x轴,S△CDFOE=S梯形DFGC+S矩形CGOE=()(15)422DF CG FGOG CG++⨯+g+1×5=17,故C错误;由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的部分,得﹣5<x<﹣1,即当﹣5<x <﹣1时,y 1>y 2,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利用了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分割法求图形的面积,函数图象与不等式的关系.8.如图,一次函数1y ax b =+和反比例函数2ky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则使12y y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 )A .20x -<<或04x <<B .2x <-或04x <<C .2x <-或4x >D .20x -<<或4x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观察函数图象可发现:2x <-或04x <<时,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 ∴使12y y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2x <-或04x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函数与不等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是反比例函数3y x=和7y x=-在x 轴上方的图象,x 轴的平行线AB 分别与这两个函数图象相交于点,A B ,点P 在x 轴上.则点P 从左到右的运动过程中,APB △的面积是( )A .10B .4C .5D .从小变大再变小【答案】C 【解析】 【分析】连接AO 、BO ,由AB ∥x 轴,得ABP ABO S S =V V ,结合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连接AO 、BO ,设AB 与y 轴交于点C . ∵AB ∥x 轴,∴ABP ABO S S =V V ,AB ⊥y 轴, ∵73522ABO BOC AOC S S S -=+=+=V V V , ∴APB △的面积是:5.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垂直于坐标轴的垂线段以及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绝对值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y =-2x的图象交于 A、B 两点,过 A 作 y轴的垂线,交函数4yx=的图象于点 C,连接 BC,则△ABC 的面积为()A.2 B.4 C.6 D.8【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OC,根据图象先证明△AOC与△COB的面积相等,再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AOD与△ODC的面积即可得△ABC的面积.【详解】连接OC,设AC⊥y轴交y轴为点D,如图,∵反比例函数y=-2x为对称图形,∴O为AB 的中点,∴S△AOC=S△COB,∵由题意得A点在y=-2x上,B点在y=4x上,∴S△AOD=12×OD×AD=12xy=1;S△COD=12×OC×OD=12xy=2;S△AOC= S△AOD+ S△COD=3,∴S△ABC= S△AOC+S△COB=6.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运算.11.函数y=1-kx与y=2x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0 B.k<1 C.k>0 D.k>1【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两个函数没有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无解.由此可求出k的取值范围.【详解】令1-kx=2x,化简得:x2=1-2k;由于两函数无交点,因此1-2k<0,即k>1.故选D.【点睛】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如果两函数无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组)无解.12.若A(-3,y1)、B(-1,y2)、C(1,y3)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 y1>y2>y3B. y3>y1>y2C. y3>y2>y1D. y2>y1>y3【答案】B【解析】【分析】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一、三象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而A(-3,y1)、B(-1,y2)在第三象限双曲线上的点,可得y2<y1<0,C(1,y3)在第一象限双曲线上的点y3>0,于是对y1、y2、y3的大小关系做出判断.【详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A (-3,y 1)、B (-1,y 2)在第三象限双曲线上,∴y 2<y 1<0,∵C (1,y 3)在第一象限双曲线上,∴y 3>0,∴y 3>y 1>y 2,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当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注意“在每个象限内”的意义,这种类型题目用图象法比较直观得出答案.13.直线y =ax (a >0)与双曲线y =3x 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代数式4x 1y 2-3x 2y 1的值是( )A .-3aB .-3C .3aD .3【答案】B【解析】【分析】先把1(A x ,1)y 、2(B x ,2)y 代入反比例函数3y x =得出11x y g 、22x y g 的值,再根据直线与双曲线均关于原点对称可知12x x =-,12y y =-,再把此关系式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A x Q ,1)y 、2(B x ,2)y 在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象上, 11223x y x y ∴==g g ,Q 直线(0)y ax a =>与双曲线3y x=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 12x x ∴=-,12y y =-,∴原式111111433x y x y x 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11223x y x y ==g g ,12x x =-,12y y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当0x <时,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 )A .在第一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B .在第二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在第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D .在第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B【解析】【分析】 反比例函数2y x =-中的20k =-<,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利用0x <判断即可. 【详解】解:Q 反比例函数2y x=-中的20k =-<, ∴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又0x <Q ,∴图象在第二象限且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0k y k x=≠,(1)0k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2)k 0<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15.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图象必经过点(-1,2)B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D .若x >1,则y >-2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函数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对各选项作出判断.【详解】解: A 、把(-1,2)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21-成立,故点(-1,2)在函数图象上,故选项正确;B 、由k=-2<0,因此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不正确;C 、由k=-2<0,因此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内,故选项正确;D 、当x=1,则y=-2,又因为k=-2<0,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x >1时,-2<y <0,故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6.已知反比例函数b y x =与一次函数y ax c =+有一个交点在第四象限,该交点横坐标为1,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则一次函数b c y x a a=+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b <0,a+c <0,240b ac =>,可得a <0,c <0,进而即可判断一次函数b c y x a a=+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 【详解】 ∵反比例函数b y x=与一次函数y ax c =+有一个交点在第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即b <0,∵该交点横坐标为1,∴y=a+c <0,∵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240b ac -=,即:240b ac =>,∴a <0,c <0,∴0b a>,0c a >, ∴b c y x a a=+的图象过一、二、三象限.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函数解析式的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AOB 是直角三角形,∠AOB =90°,△AOB 的两边分别与函数12,y y x x=-=的图象交于B 、A 两点,则等于( )A .22B .12C .14D .3 【答案】A【解析】【分析】过点A,B 作AC ⊥x 轴,BD ⊥x 轴,垂足分别为C,D.根据条件得到△ACO ∽△ODB.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2()S OBD OB S AOC OA ∆=∆=121=12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2OB OA = 【详解】 ∵∠AOB =90°,∴∠AOC +∠BOD =∠AOC +∠CAO =90°,∠CAO =∠BOD ,∴△ACO ∽△BDO ,∴2()S OBD OB S AOC OA∆=∆ , ∵S △AOC =12 ×2=1,S △BOD =12×1=12, ∴2()OB OA =121=12 , ∴2OB OA =,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做辅助线,然后得到相似三角形再进行求解18.如图,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函数y =1k x(k 1>0,x >0),y =2k x (k 2>0,x >0)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C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ABC 的面积为6,则k 1﹣k 2的值为( )A .12B .﹣12C .6D .﹣6【答案】A【解析】【分析】 △ABC 的面积=12•AB•y A ,先设A 、B 两点坐标(其y 坐标相同),然后计算相应线段长度,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 解:设:A 、B 点的坐标分别是A (1k m ,m )、B (2k m ,m ), 则:△ABC 的面积=12•AB•y A =12•(1k m ﹣2k m )•m =6, 则k 1﹣k 2=12.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图象上点的特点,求解函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相应点坐标,通过设A 、B 两点坐标,表示出相应线段长度即可求解问题.19.如图,直线y =k 和双曲线y =k x相交于点P ,过点P 作PA 0垂直于x 轴,垂足为A 0,x 轴上的点A 0,A 1,A 2,…A n 的横坐标是连续整数,过点A 1,A 2,…A n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与双曲线y =k x(k >0)及直线y =k 分别交于点B 1,B 2,…B n 和点C 1,C 2,…C n ,则n n n n A B C B 的值为( )A .11n +B .11n -C .1nD .11n- 【答案】C【解析】【分析】由x 轴上的点A 0,A 1,A 2,…,A n 的横坐标是连续整数,则得到点An (n +1,0),再分别表示出∁n (n +1,k ),B n (n +1,k n 1+),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计算出A n B n =k n 1+,B n ∁n =k ﹣k n 1+,然后计算n n n nA B B C . 【详解】∵x 轴上的点A 0,A 1,A 2,…,A n 的横坐标是连续整数,∴An (n +1,0),∵∁n A n ⊥x 轴,∴∁n (n +1,k ),B n (n +1,k n 1+), ∴A n B n =k n 1+,B n ∁n =k ﹣k n 1+, ∴n n n n A B B C =11k n k k n +-+=1n . 故选:C .【点睛】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关键是抓住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20.如图,过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一点A 作AB x ⊥轴于点B ,连接AO ,若2AOB S ∆=,则k 的值为( )A .2B .3C .4D .5【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2AOB S ∆=,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k 值,再根据函数在第一象限可确定k 的符号.【详解】解:由AB x ⊥轴于点B ,2AOB S ∆=,得到122AOB S k ∆== 又因图象过第一象限, 122AOB S k ∆==,解得4k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
2024中考压轴题02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3题型+解题模板+技巧精讲)(原卷版)
![2024中考压轴题02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3题型+解题模板+技巧精讲)(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99dbd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5.png)
压轴题解题模板02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目录题型一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题型二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面积问题题型三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题型1题型2题型3题型一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解题模板:技巧精讲: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不等式的解集:【例1】(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点(),6A n 和()3,2B 是一次函数1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x(1)求m 的值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当12y 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题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面积问题解题模板:x求AOB的面积;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变式2-1】(2023·A B象交于(4,1),若OBD的)0m>的个单位长度后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求ACD的面积.题型三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解题模板:x轴上,ABP是以x使ABP是以点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x上,且ABC的面积为上一点,连接P A,以,使它与PAB位似,相似比为好都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求点P的坐标及m的值.一、解答题x轴上一点,若PAB的面积为统考中考真题)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x,使ABP周长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正比例函数ABC 的面积.6.(2023·tan 2AOB ∠的对称点,OAC 的面积是x(1)m=______,k=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2)点P在x轴上,若以B,O,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相似,求点P的坐标.。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附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c280c51e79b896902263a.png)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和反比例函数by x=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c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下, ∴a <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经过原点, ∴c=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对称轴在y 轴左侧, ∴a ,b 同号, ∴b <0,∴一次函数y=ax+c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y=bx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2.如图,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C.若AB=BC,△AOB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A.6 B.9 C.12 D.18【答案】C【解析】【分析】设OB=a,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即可表示出点C,把点C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k.【详解】作CD⊥x轴于D,设OB=a,(a>0)∵△AOB的面积为3,∴12OA•OB=3,∴OA=6a,∵CD∥OB,∴OD=OA=6a,CD=2OB=2a,∴C(6a,2a),∵反比例函数y=kx经过点C,∴k=6a×2a=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运用相似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点A (﹣2,y 1),B (a ,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且﹣2<a <0,则(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C .y 3<y 1<y 2D .y 2<y 1<y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k >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反比例函数y=4x中的k=4>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 ∵-2<a <0, ∴0>y 1>y 2,∵C (3,y 3)在第一象限, ∴y 3>0, ∴213y y y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地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函数()0ky x x=>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一动点,过点A 分别作AB x ⊥轴于点B AC y ⊥、轴于点C ,AB AC 、分别交函数()10y x x=>的图象于点E F 、,连接OE OF 、.当点A 的纵坐标逐渐增大时,四边形OFAE 的面积( )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变大后变小【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矩形ACOB 的面积为k ,BOE S V COF S =V 12=,则四边形OFAE 的面积为定值1k -. 【详解】 ∵点A 是函数(0ky x x=>)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过点A 分别作AB ⊥x 轴于点B ,AC ⊥y 轴于点C ,∴矩形ACOB 的面积为k , ∵点E 、F 在函数1y x=的图象上, ∴BOE S V COF S =V 12=, ∴四边形OFAE 的面积11122k k =--=-, 故四边形OFAE 的面积为定值1k -,保持不变,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 的几何意义,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求出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点A 在双曲线4y x =上,点B 在双曲线(0)k y k x=≠上,AB x P 轴,交y 轴于点C .若2AB AC =,则k 的值为( )A .6B .8C .10D .12【答案】D 【解析】 【分析】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得出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得出ACOD S 矩形=4,BCOE S k =矩形,根据AB=2AC ,即BC=3AC ,即可求得矩形BCOE 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k 的值. 【详解】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 ∵AB ∥x 轴,∴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 ∵AB=2AC , ∴BC=3AC , ∵点A 在双曲线4y x=上, ∴ACOD S 矩形=4, 同理BCOE S k =矩形,∴矩形3BCOE ACOD S S =矩形矩形=12, ∴k=1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作出辅助线,构建矩形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 作平行四边形ABCD ,使点B 、C 在x 轴上,点D 在y 轴上.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8,则k 的值为( )A .8B .﹣8C .4D .﹣4【答案】B 【解析】 【分析】作AE ⊥BC 于E ,由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得AD ∥x 轴,则可判断四边形ADOE 为矩形,所以S平行四边形ABCD=S矩形ADOE,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矩形ADOE=|k|.【详解】解:作AE⊥BC于E,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x轴,∴四边形ADOE为矩形,∴S平行四边形ABCD=S矩形ADOE,而S矩形ADOE=|k|,∴|k|=8,而k<0∴k=-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x(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7.对于反比例函数2y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2,﹣1)在它的图象上B.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一个点在函数图像上则代入该点必定满足该函数解析式,点(-2,-1)代入可得,x=-2时,y=-1,所以该点在函数图象上,A正确;因为2大于0所以该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所以B正确;C中,因为2大于0,所以该函数在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C错误;D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确,故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点睛】本题属于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在各个象限单调性的变化8.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4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则△OAB的面积是()A.4 B.3 C.2 D.1【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A,B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2,2),B(4,1).再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S△AOC=S△BOD=12×4=2.根据S四边形AODB=S△AOB+S△BOD=S△AOC+S梯形ABDC,得出S△AOB=S梯形ABDC,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S梯形ABDC=12(BD+AC)•CD=12×(1+2)×2=3,从而得出S△AOB=3.【详解】∵A,B是反比例函数y=4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当x=2时,y=2,即A(2,2),当x=4时,y=1,即B(4,1),如图,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则S△AOC=S△BOD=12×4=2,∵S四边形AODB=S△AOB+S△BOD=S△AOC+S梯形ABDC,∴S△AOB=S梯形ABDC,∵S梯形ABDC=12(BD+AC)•CD=12×(1+2)×2=3,∴S△AOB=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0ky k x=≠中k 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梯形的面积,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与k 的关系为S=12|k|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中(水平方向是x 轴),函数ky x=和3y kx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作答. 【详解】 解:A 、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一致,正确; B 、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与3>0矛盾,错误; C 、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矛盾,错误; D 、由函数y=kx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矛盾,错误.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10.方程2x 3x 10+-=的根可视为函数3y x =+的图象与函数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则方程3x 2x 10+-=的实根x 0所在的范围是( ) A .010<x <4B .011<x <43C .011<x <32D .01<x <12【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推断方程x 3+2x-1=0的实根是函数y=x 2+2与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再根据四个选项中x 的取值代入两函数解析式,找出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抛物线的上方两个点即可判定推断方程x 3+2x-1=0的实根x 所在范围. 【详解】解:依题意得方程3x 2x 10+-=的实根是函数2y x 2=+与1y 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当x=14时,21y x 2216=+=,1y 4x ==,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13时,21229y x =+=,1y 3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12时,21224y x =+=,1y 2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当x=1时,2y x 23=+=,1y 1x==,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方程3x 2x 10+-=的实根x 0所在范围为:011<x <32.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1.若点A (﹣4,y 1)、B (﹣2,y 2)、C (2,y 3)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C .y 2>y 1>y 3D .y 1>y 3>y 2【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y 1、y 2、y 3的值,比较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点A(﹣4,y 1)、B(﹣2,y 2)、C(2,y 3)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 ∴11144y =-=-,21122y =-=-,312y =-, 又∵﹣12<14<12, ∴y 3<y 1<y 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过点()1,2C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5y x =-+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与ABC V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524k ≤≤ B .26k ≤≤ C .24k ≤≤ D .46k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点C 的坐标结合直线AB 的解析式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C 时的k值,将直线AB的解析式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令其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的取值范围,取其最大值,找出此时交点的横坐标,进而可得出此点在线段AB上,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令y=−x+5中x=1,则y=4,∴B(1,4);令y=−x+5中y=2,则x=3,∴A(3,2),当反比例函数kyx=(x>0)的图象过点C时,有2=1k,解得:k=2,将y=−x+5代入kyx=中,整理得:x2−5x+k=0,∵△=(−5)2−4k≥0,∴k≤254,当k=254时,解得:x=52,∵1<52<3,∴若反比例函数kyx=(x>0)的图象与△ABC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2≤k≤25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A、C时的k值以及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时k的值.13.反比例函数ky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的值可能是()A.3 B.5 C.6 D.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点(1,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下方,点(3,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可得出k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点(1,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下方,∴k>3,∵点(3,2)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 ∴3k <2,即k<6, ∴3<k<6,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熟记k=xy 是解题关键.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 = kx 与 y = -2x 的图象交于 A 、B 两点,过 A 作 y 轴的垂线,交函数4y x=的图象于点 C ,连接 BC ,则△ABC 的面积为( )A .2B .4C .6D .8【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OC ,根据图象先证明△AOC 与△COB 的面积相等,再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AOD 与△ODC 的面积即可得△ABC 的面积.【详解】连接OC ,设AC ⊥y 轴交y 轴为点D ,如图,∵反比例函数y=-2x 为对称图形, ∴O 为AB 的中点,∴S △AOC =S △COB , ∵由题意得A 点在y=-2x 上,B 点在y=4x 上, ∴S △AOD =12×OD×AD=12xy=1; S △COD =12×OC×OD=12xy=2; S △AOC = S △AOD + S △COD =3,∴S △ABC = S △AOC +S △COB =6.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与三角形面积运算.15.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1(0)y x x=>的图象上,点C ,D 在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上,AC//BD//y 轴,已知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2,△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则k 的值为( )A .4B .3C .2D .32【答案】B【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A,B 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B 两点的坐标,进而根据AC//BD// y 轴,及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出C,D 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AC,BD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 △OAC ,S △ABD 的面积,再根据△OAC 与△ABD 的面积之和为32,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详解】把x=1代入1yx=得:y=1,∴A(1,1),把x=2代入1yx=得:y=12,∴B(2, 1 2 ),∵AC//BD// y轴,∴C(1,K),D(2,k 2 )∴AC=k-1,BD=k2-12,∴S△OAC=12(k-1)×1,S△ABD=12(k2-12)×1,又∵△OAC与△ABD的面积之和为32,∴12(k-1)×1+12(k2-12)×1=32,解得:k=3;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6.点(2,﹣4)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A.(2,4)B.(﹣1,﹣8)C.(﹣2,﹣4)D.(4,﹣2)【答案】D【解析】【详解】∵点(2,-4)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k=2×(-4)=-8.∵A中2×4=8;B中-1×(-8)=8;C中-2×(-4)=8;D中4×(-2)=-8,∴点(4,-2)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系数k,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结合点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k值是关键.17.已知反比例函数2y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图象必经过点(-1,2) B.y随x的增大而增大C.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D.若x>1,则y>-2【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函数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对各选项作出判断.【详解】解: A、把(-1,2)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21-成立,故点(-1,2)在函数图象上,故选项正确;B、由k=-2<0,因此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不正确;C、由k=-2<0,因此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内,故选项正确;D、当x=1,则y=-2,又因为k=-2<0,所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x>1时,-2<y<0,故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8.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3(0)y xx=-<的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3(0)y xx=>的图象上,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O的面积是()A.6 B.5 C.4 D.3【答案】A【解析】【分析】因为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A、B纵坐标相等,即可求得A、B横坐标,则AB 的长度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点A、B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b,将y=b带入3(0)y xx=-<和3(0)y xx=>中,则A点横坐标为3b-,B点横坐标为3b∴AB=336()b b b --=∴66 ABCOS bb=⨯= Y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本题关键在于两点间距离的求法.19.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先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得到k,b同号,然后分析各选项一次函数的图象即可.【详解】∵y=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b>0,∴k,b同号,选项A图象过二、四象限,则k<0,图象经过y轴正半轴,则b>0,此时,k,b异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项B图象过二、四象限,则k<0,图象经过原点,则b=0,此时,k,b不同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项C图象过一、三象限,则k>0,图象经过y轴负半轴,则b<0,此时,k,b异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选项D图象过一、三象限,则k>0,图象经过y轴正半轴,则b>0,此时,k,b同号,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20.如图,,A B是双曲线kyx=上两点,且,A 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和5,ABO-∆的面积为12,则k的值为()A.3-B.4-C.5-D.6-【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过点A、B作AD⊥x轴于点D,BE⊥x轴于点E,根据S△AOB=S梯形ABED+S△AOD- S△BOE =12,故可得出k的值.【详解】分别过点A、B作AD⊥x轴于点D,BE⊥x轴于点E,∵双曲线kyx=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二象限∴k<0,∵A,B两点在双曲线kyx=的图象上,且A,B两点横坐标分别为:-1,-5,∴A (-1,-k ),B (-5, 5k -) ∴S △AOB =S 梯形ABED +S △AOD - S △BOE =1||11||(||)(51)1||525225k k k k ⨯+⨯-+⨯⨯-⨯⨯=12||5k =12, 解得,k=-5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分别向两条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就等于|k|.本知识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应高度关注.。
反比例函数综合大题训练(共10题)
![反比例函数综合大题训练(共10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bc2ba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e.png)
反比例函数综合大题训练(共10题)1.如图,过A(2,0),B(0,2)的直线y=﹣x+2与双曲线y=(x>0)交于P(,),Q(,)两点,连接OQ.点C是线段OA上一点(不与O,A重合),CD⊥AB于D,DE⊥OB于E.设CA=a.(1)求AQ的长;(2)当a为何值时,CE=AC?(3)设OQ,EC相交于点F,是否存在这样的点C,使得△OEF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b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A(3,n),与y轴交于点B(0,﹣2),点P是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一动点,过点P作直线PQ∥y轴交直线y=x+b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t,且0<t<3,连接AP,BP.(1)求k,b的值.(2)当△ABP的面积为3时,求点P的坐标.(3)设PQ的中点为C,点D为x轴上一点,点E为坐标平面内一点,当以B,C,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时,求出点P的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12(k≠0),AC⊥BC,线段OA的长是方程x2﹣15x﹣16=0的根.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A、点B的坐标.(2)若直线l经过点A与线段BC交于点D,且tan∠CAD=,双曲线y=(m≠0)的一个分支经过点D,求m的值.(3)在第一象限内,直线CB下方是否存在点P,使以C、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2,4)和点B(m,﹣2).(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直线AB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C.①过点C作CE∥x轴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E,连接AE,试判断△A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设M是x轴上一点,当∠CMO=∠DCO时,求点M的坐标.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直线AB分别交x轴、y轴于C、D两点,且S△COD=.(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2,E的坐标为(6,0),将线段DO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得线段D′O′,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AD′+EO′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AD′+EO′的最小值及此时点O′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将直线OA沿x轴平移,平移过程中在第一象限交y=的图象于点M(M可与A重合),交x轴于点N.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以M、N、E和平面内某一点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且以MN为菱形的边?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直线y=x+1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且A点坐标为(a,2).(1)求双曲线解析式及B点坐标.(2)将直线y=x+1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直线l,P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Q是l上的一个动点,求AP+PQ的最小值.(3)若点M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N为平面内一个动点,当以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时,直接写出N点坐标.7.材料:帕普斯借助函数给出了一种“三等分锐角”的方法,具体如下: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已知锐角∠AOB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角的一边OB与x轴正方向重合;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绘制函数y=的图象,图象与已知角的另一边OA交于点P;③以P为圆心,2OP为半径作弧,交函数y=的图象于点R;④分别过点P和R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于点M、Q;⑤连接OM,得到∠MOB,这时∠MOB=∠AOB.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设点P的坐标为(a,),点R的坐标为(b,),则点M的坐标为;(2)求证:点Q在直线OM上;(3)求证:∠MOB=∠AOB;(4)应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结论,如何三等分一个钝角(用文字简要说明).8.如图,一次函数y=ax+b(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A、B 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若CD=2,tan∠ACO=,点A的坐标为(m,3).(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连接OB,点P在直线AC上,且S△AOP=2S△BOC,求点P的坐标.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与坐标原点重合,顶点A,C分别在坐标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4,2),过点D(0,3)和E(6,0)的直线分别与AB,BC交于点M,N.(1)求直线DE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M,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通过计算判断点N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3)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MNB有公共点,请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4)若将△MNB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斜边在横轴上,直角顶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试求出N点的坐标.10.直线y=﹣x+2a(常数a>0)和双曲线y=(k>0,x>0)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B.(1)求点B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2)如图1,一次函数y=﹣x+2a与x轴交于点A,点P是线段OA上的动点,点Q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满足∠BPO=∠QP A.①若a=1时,点P在移动过程中,求BP+PQ的最小值;②如图2,设PQ与线段AB的交点为M,若OM⊥BP,试求的值.。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解析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e5d99f49649b6648d747aa.png)
反比例函数难题汇编及解析一、选择题1.直线y =ax (a >0)与双曲线y =3x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代数式4x 1y 2-3x 2y 1的值是( ) A .-3a B .-3 C .3aD .3【答案】B 【解析】 【分析】先把1(A x ,1)y 、2(B x ,2)y 代入反比例函数3y x=得出11x y 、22x y 的值,再根据直线与双曲线均关于原点对称可知12x x =-,12y y =-,再把此关系式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1(A x ,1)y 、2(B x ,2)y 在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象上, 11223x y x y ∴==,直线(0)y ax a =>与双曲线3y x=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 12x x ∴=-,12y y =-,∴原式111111433x y x y x y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11223x y x y ==,12x x =-,12y y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点A 在双曲线4y x =上,点B 在双曲线(0)ky k x=≠上,AB x 轴,交y 轴于点C .若2AB AC =,则k 的值为( )A .6B .8C .10D .12【答案】D【分析】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得出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得出ACOD S 矩形=4,BCOE S k =矩形,根据AB=2AC ,即BC=3AC ,即可求得矩形BCOE 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k 的值. 【详解】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 ∵AB ∥x 轴,∴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 ∵AB=2AC , ∴BC=3AC , ∵点A 在双曲线4y x=上, ∴ACOD S 矩形=4, 同理BCOE S k =矩形,∴矩形3BCOE ACOD S S =矩形矩形=12, ∴k=1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作出辅助线,构建矩形是解题的关键.3.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一个点在函数图像上则代入该点必定满足该函数解析式,点(-2,-1)代入可得,x=-2时,y=-1,所以该点在函数图象上,A 正确;因为2大于0所以该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所以B 正确;C 中,因为2大于0,所以该函数在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C 错误;D 中,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故选C.考点:反比例函数 【点睛】本题属于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在各个象限单调性的变化4.已知点()11,A y -、()22,B y -都在双曲线32my x+=上,且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 B .0m >C .32m >-D .32m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得3+2m <0,从而得出m 的取值范围. 【详解】∵点()11,A y -、()22,B y -两点在双曲线32my x+=上,且y 1>y 2, ∴3+2m <0,∴32m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当k >0时,该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 <0时,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5.如图,反比例函数11k y x=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22y k x =的图象交于点(2,1),则使y 1>y 2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0<x<2 B.x>2 C.x>2或-2<x<0 D.x<-2或0<x<2【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B点坐标,由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A(2,1),∴B(-2,-1).∵由函数图象可知,当0<x<2或x<-2时函数y1的图象在y2的上方,∴使y1>y2的x的取值范围是x<-2或0<x<2.故选D.6.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kx交于点A、B,过A作AM⊥x轴于M点,连接BM,若S△AMB=2,则k的值是()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到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再由S△ABM=2S△AOM并结合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的值.【详解】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OA=OB,则S△ABM=2S△AOM=2,S△AOM=12|k|=1,则k=±2.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一三象限,k>0,所以k=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kx中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7.使关于x 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反比例函数y=图象过第一、三象限时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k 的和为( ).A .0B .1C .2D .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别根据题意确定k 的值,然后相加即可.∵关于x 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x=≥0,解得:k≥-1,∵反比例函数y=图象过第一、三象限,∴3﹣k >0,解得:k <3,∴-1≤k <3,整数为-1,0,1,2,∵x ≠0或1,∴和为-1+2=1,故选,B .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8.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B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C .图象经过点(1,-2)D .若点()11,A x y ,()22,B x y 都在图象上,且12x x <,则12y y <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A. k=−2<0,∴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B. k=−2<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C.∵221-=-,∴点(1,−2)在它的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 D. 若点A (x 1,y 1),B (x 2,y 2)都在图象上,,若x 1<0< x 2,则y 2<y 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已知点A (﹣2,y 1),B (a ,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且﹣2<a <0,则(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C .y 3<y 1<y 2D .y 2<y 1<y 3【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k >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反比例函数y=4x中的k=4>0, ∴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 ∵-2<a <0, ∴0>y 1>y 2,∵C (3,y 3)在第一象限, ∴y 3>0, ∴213y y y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地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12y x =-和2ky x=的图象上,若点A 是线段OB 的中点,则k 的值为( ).A .8-B .8C .2-D .4-【答案】A【分析】设A (a ,b ),则B (2a ,2b ),将点A 、B 分别代入所在的双曲线解析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A (a ,b ),则B (2a ,2b ), ∵点A 在反比例函数12y x=-的图象上, ∴ab =−2;∵B 点在反比例函数2ky x=的图象上, ∴k =2a•2b =4ab =−8.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 =k .11.函数y =1-kx与y =2x 的图象没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0 B .k<1C .k>0D .k>1【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两个函数没有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无解.由此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 【详解】令1-k x =2x ,化简得:x 2=1-2k ;由于两函数无交点,因此1-2k<0,即k >1. 故选D . 【点睛】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如果两函数无交点,那么联立两函数解析式所得的方程(组)无解.12.若反比例函数()2221m y m x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A .-1或1B .小于12的任意实数 C .-1 D .不能确定【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221m -=-且210m -<求解即可.解:22(21)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221m -=-,210m -≠,解之得1m =±.又因为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所以210m -<,解得12m <,即m 的值是1-. 故选:C .【点睛】 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1)0k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2)k 0< ,反比例函数图像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13.在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有()11,A y ,()21,B y -,()32,B y -三个点,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123y y y <<B .132y y y <<C .321y y y <<D .231y y y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11y k ⨯=,21y k -⨯=,32y k -⨯=,然后计算出1y 、2y 、3y 的值再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 解:(0)ky k x=<的图象上有1(1,)A y 、2(1,)B y -、3(2,)C y -三个点, 11y k ∴⨯=,21y k -⨯=,32y k -⨯=,1y k ∴=,2y k =-,312y k =-,而k 0<, 132y y y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ky x=(k 为常数,且0k ≠)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 k =.14.反比例函数21k y x+=的图象上有两点()11,A a y -,()21,B a y +,若12y y <,则a的取值范围( )A .1a <-B .1a >C .11a -<<D .这样的a 值不存在【答案】C 【解析】 【分析】由210k +>得出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然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 【详解】210k +>,∴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1a a -<+,12y y <,∴点A ,B 不可能在同一分支上,只能为位于不同的两支上,10a ∴-<且10a +>,11a ∴-<<,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15.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过D 点和边BC 的中点E ,连接DE ,若△CDE 的面积是1,则k 的值是( )A .3B .4C .25D .6【答案】B 【解析】 【分析】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2m n (,) ,求得D 的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mn 的值,即k 的值. 【详解】设E 的坐标是m n k mn =(,),,, 则C 的坐标是(m ,2n ), 在mny x = 中,令2y n =,解得:2m x =, ∵1CDES =,∴111,12222m m n m n -=⨯=即 ∴4mn = ∴4k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mn 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关键.16.已知反比例函数y =﹣2x的图象上有三个点(x 1,y 1)、(x 2,y 2)、(x 3,y 3),若x 1>x 2>0>x 3,则下列关系是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2<y 1 D .y 2<y 3<y 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得出图象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解:∵反比例函数y =﹣2x, ∴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x 1,y 1),(x 2,y 2)、(x 3,y 3),且x 1>x 2>0>x 3, ∴y 2<y 1<0,y 3>0 ∴. y 2<y 1<y 3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7.如图,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函数y =1k x(k 1>0,x >0),y =2k x (k 2>0,x >0)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右侧,C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若△ABC 的面积为6,则k 1﹣k 2的值为( )A .12B .﹣12C .6D .﹣6【答案】A【解析】【分析】 △ABC 的面积=12•AB•y A ,先设A 、B 两点坐标(其y 坐标相同),然后计算相应线段长度,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 解:设:A 、B 点的坐标分别是A (1k m ,m )、B (2k m ,m ), 则:△ABC 的面积=12•AB•y A =12•(1k m ﹣2k m )•m =6, 则k 1﹣k 2=12.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图象上点的特点,求解函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相应点坐标,通过设A 、B 两点坐标,表示出相应线段长度即可求解问题.18.已知点11(,)x y ,22(,)x y 均在双曲线1y x =-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若12x x =,则12y y =B .若12x x =-,则12y y =-C .若120x x <<,则12y y <D .若120x x <<,则12y y > 【答案】D【解析】【分析】先把点A (x 1,y 1)、B (x 2,y 2)代入双曲线1y x =-,用y 1、y 2表示出x 1,x 2,据此进行判断.【详解】∵点(x 1,y 1),(x 2,y 2)均在双曲线1y x=-上,∴111y x =-,221y x =-. A 、当x 1=x 2时,-11x =-21x ,即y 1=y 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 、当x 1=-x 2时,-11x =21x ,即y 1=-y 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 、因为双曲线1y x=-位于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0<x 1<x 2时,y 1<y 2,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 、因为双曲线1y x=-位于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 1<x 2<0时,y 1>y 2,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90ABC ∠=︒,CA x ⊥轴,点C 在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若1AB =,则k 的值为( )A .1B 2C 2D .2【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 OA 和 AC 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 C 的坐标,进而求得 k 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90ABC ∠=︒,CA ⊥x 轴,1AB =,45BAC BAO ︒∴∠=∠=,22OA OB ∴==,2AC =, ∴点C 的坐标为2,22⎛⎫ ⎪ ⎪⎝⎭,点C 在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 2212k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0.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和反比例函数b y x=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c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下,∴a <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经过原点,∴c=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对称轴在y 轴左侧,∴a ,b 同号,∴b<0,∴一次函数y=ax+c,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bx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反比例函数难题(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难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778838fc4ffe473368ab46.png)
反比例函数典型例题2 (x>0)的图象上,顶点 A1、B1 分别在 x 轴、y 轴的 x 2 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 P2P3A2B2,顶点 P3 在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象上,顶点 A2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则 x1、(2011•宁波)正方形的 A1B1P1P2 顶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 y= P2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则点 P3 的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P2(2,1) P2( 3 +1, 3 -1)2、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 +3x+a=0 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 3,且关于 x 的方程(k-1)x +3x-2a=0 有实根,且 k 为正整22数,正方形 ABP1P2 的顶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 y= 点 P2 的坐标.k 1 (x>0)图象上,顶点 A、B 分别在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上,求 x答案:(2,1)或 ( 6 ,6 ) 23、如图,正方形 OABC 和正方形 AEDF 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 OABC 的边长为 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 D 的坐标.答案:(1) y=4 x(2) ( 5 1 , 5 - 1 )13 6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过点 P1 作 x 轴的平行线 x x 3 与过点 P2 作 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N,若点 N(m,n)恰好在 y= 的图象上,则 NP1 与 NP2 的乘积是______。
x4、两个反比例函数 y= 答案:3答案:3 5、(2007•泰安)已知三点 P1(x1,y1),P2(x2,y2),P3(1,-2)都在反比例函数 y= 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y1<y2<0 )答案:D C.y1>y2>0 D.y1>0>y2k 的图象上,若 x1<0,x2>0, xB.y1<0<y2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 y=1 的图象上有点 P,过 P 点分别作 x 轴和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A、B,使四边形 OAPB x为正方形,又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点 P1,过点 P1 分别作 BP 和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A1、B1,使四边形 BA1P1B1 为 正方形,则点 P1 的坐标是________。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难题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1d1bdfce2f0066f5332223.png)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解答)组卷:飞哥布置作业在线训练下载组卷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梯形AOBC的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AC∥OB,BC⊥OB,过点A的双曲线y=kx的一支在第一象限交梯形对角线OC于点D,交边BC于点E.(1)填空:双曲线的另一支在第三象限,k的取值范围是k>0;(2)若点C的坐标为(2,2),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阴影部分的面积S最小?(3)若ODOC=12,S△OAC=2,求双曲线的解析式.显示解析2.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对角线OB的中点,点E(4,n)在边AB上,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E,且tan∠BOA=12.(1)求边AB的长;(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n的值;(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交于点F,将矩形折叠,使点O与点F重合,折痕分别与x、y 轴正半轴交于点H、G,求线段OG的长.显示解析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A(0,3)、B(-4,0).(1)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设P是(1)中所求函数图象上一点,以P、O、A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与△COD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显示解析4.如图,直线y=k1x+b与双曲线y=k2x相交于A(1,2)、B(m,-1)两点.(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若A1(x1,y1),A2(x2,y2),A3(x3,y3)为双曲线上的三点,且x1<x2<0<x3,请直接写出y1,y2,y3的大小关系式;(3)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1x+b>k2x的解集.显示解析5.如图,一次函数y1=-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2=kx图象的一个交点为M(-2,m).(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到直线OM的距离.显示解析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x+b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cx的图象相交于B(-1,5)、C(52,d)两点.点P(m,n)是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上的动点.(1)求k、b的值;(2)设-1<m<32,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与函数y2=cx的图象相交于点D.试问△PA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m=1-a,如果在两个实数m与n之间(不包括m和n)有且只有一个整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VIP显示解析7.如图,等腰梯形ABCD放置在平面坐标系中,已知A(-2,0)、B(6,0)、D(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1)求点C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将等腰梯形ABCD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问点B是否落在双曲线上?显示解析8.已知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当x取1,2,3,…,n时,对应在反比例图象上的点分别为M1,M2,M3…,M n,则S△P1M1 M2+S +…+S△P n-1M n-1M n=△P2M2M3n-12n.显示解析9.如图,直线y=2x+2与y轴交于A点,与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交于点M,过M作MH⊥x轴于点H,且tan∠AHO=2.(1)求k的值;(2)点N(a,1)是反比例函数y=kx(x>0)图象上的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PN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10.如图,已知双曲线y=kx经过点D(6,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C作C A ⊥x轴,过D作DB⊥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BC(1)求k的值;(2)若△BC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解析式;(3)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显示解析11.如图1和2,在△ABC中,AB=13,BC=14,cos∠ABC=513.探究:如图1,AH⊥BC于点H,则AH=12,AC=15,△ABC的面积S△ABC=84;拓展:如图2,点D在AC上(可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作直线BD的垂线,垂足为E,F,设BD=x,AE=m,CF=n(当点D与点A重合时,我们认为S△ABD=0)(1)用含x,m,n的代数式表示S△ABD及S△CBD;(2)求(m+n)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对给定的一个x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指出这样的x的求值范围.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VIP显示解析1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A(1,0),B(3,1),C(3,3).反比例函数y=mx(x>0)的函数图象经过点D,点P是一次函数y=kx+3-3k(k≠0)的图象与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公共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通过计算,说明一次函数y=kx+3-3k(k≠0)的图象一定过点C;(3)对于一次函数y=kx+3-3k(k≠0),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确定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过程).显示解析13.如图,已知双曲线y=kx和直线y=mx+n交于点A和B,B点的坐标是(2,-3),AC垂直y轴于点C,AC=32(1)求双曲线和和直线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VIP显示解析14.已知一次函数y1=x+m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6x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有一点C到y轴的距离为3,求△ABC的面积.显示解析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t△ABC,∠A=90°,AB=AC,A(-2,0)、B(0,1)、C(d,2).(1)求d的值;(2)将△ABC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在第一象限内B、C两点的对应点B′、C′正好落在某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请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和此时的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交y轴于点G.问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M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P,使得四边形PGMC′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和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16.甲、乙两家商场进行促销活动,甲商场采用“买200减100”的促销方式,即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满200元但不足400元,少付100元;满400元但不足600元,少付200元;…,乙商场按顾客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打6折促销.(1)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了510元的商品,付款时应付多少钱?(2)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为x(400≤x<600)元,优惠后得到商家的优惠率为p(p=优惠金购买商品的总金额),写出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p随x的变化情况;(3)品牌、质量、规格等都相同的某种商品,在甲乙两商场的标价都是x(200≤x<400)元,你认为选择哪家商场购买商品花钱较少?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17.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分别交于A(1,3)、B两点.(1)求m、b的值;(2)若点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直线MC⊥x轴于C,交直线AB于点N,MD⊥y轴于D,NE⊥y轴于E,设四边形MDOC、NEOC的面积分别为S1、S2,S=S2-S1,求S的最大值.显示解析18.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1=k1x(k1>0)与一次函数y2=k2x+1(k2≠0)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1)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2的值?VIP显示解析19.如图,已知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与双曲线y=k交于A(3,203)、B(-5,a)两点.AD⊥x轴于点D,BE∥x轴且与y轴交于点E.(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AB的解析式;(2)判断四边形CB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显示解析20.Ⅰ.爱养花的李先生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参观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他查阅了5月10日至16日是(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的参观人数,得到图(1)、图(2)所示的统计图.其中图(1)是每天参观人数的统计图,图(2)是5月15日是(星期六)这一天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个时段参观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面的问题:(1)5月10日至16日这一周中,参观人数最多的是日是星期六,有34万人,参观人数最少的是日是星期一,有16万人,中位数是22.(2)5月15日是(星期六)这一天,上午的参观人数比下午的参观人数多多少人?(精确到1万人)(3)如果李先生想尽可能选择参观人数较少的时间参观世园会,你认为选择什么时间较合适?Ⅱ.如图在等腰Rt△OBA和Rt△BCD中,∠OBA=∠BCD=90°,点A和点C都在双曲线y=4x(k>0)上,求点D的坐标.显示解析21.如图,将一矩形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在y轴正半轴上.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E的反比例函数y= kx(x>0)的图象与边BC交于点F.(1)若△OAE、△OCF的面积分别为S1、S2.且S1+S2=2,求k的值;(2)若OA=2.0C=4.问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EF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多少?VIP显示解析2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mx(m是常数,m≠0),一次函数y=ax+b(a、b为常数,a≠0),其中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是A(-4,0),B(0,2).(1)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P满足:①PA⊥x轴;②PO=17(O为坐标原点),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求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判断点Q是否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显示解析23.在Rt△ABC中,∠C=90°,∠A=30°,BC=2.若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BC或AC与x轴重合,使点A或点B刚好在反比例函数y=6x(x>0)的图象上时,设△ABC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分别记做S1、S2(如图1、图2所示)D是斜边与y轴的交点,通过计算比较S1、S2的大小.显示解析24.如图,正比例函数y1=k1x与反比例函数y2=k2x相交于A、B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A(4,n),BD⊥x轴于点D,且S△BDO=4.过点A的一次函数y3=k3x+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另一点C,与x轴交于点E(5,0).(1)求正比例函数y1、反比例函数y2和一次函数y3的解析式;(2)结合图象,求出当k3x+b>k2x>k1x时x的取值范围.VIP显示解析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4),菱形OABC的顶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对角线OB在x 轴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直接写出菱形OABC的面积.显示解析26.如图,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点P,点P在第一象限.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C、D,且S△PBD=4,OCOA=12.(1)求点D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写出当x>0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VIP显示解析27.如图,四边形OABC是面积为4的正方形,函数y=kx(x>0)的图象经过点B.(1)求k的值;(2)将正方形OABC分别沿直线AB、BC翻折,得到正方形MABC′、NA′BC.设线段MC′、NA′分别与函数y=kx(x>0)的图象交于点E、F,求线段EF所在直线的解析式.VIP显示解析28.如图所示,直线y=kx+6与函数y=mx(x>0,m>0)的图象交于A(x1,y1),B(x2,y2)(x1<x2)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D、C两点.又AE⊥x轴于E,BF⊥x轴于F.已知△COD的面积是△AOB面积的3倍.(1)求y1-y2的值.(2)求k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该函数图象的草图.(3)是否存在实数k和m,使梯形AEFB的面积为6?若存在,求出k和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29.我们容易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你可以利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x轴所在的直线绕着原点O逆时针旋转α度角后的图形.若它与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分别交于第一、三象限的点B,D,已知点A(-m,O)、C(m,0).(1)直接判断并填写:不论α取何值,四边形ABCD的形状一定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点B为(p,1)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试求p,α,和m的值;②观察猜想:对①中的m值,能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的点B共有几个?(不必说理)(3)试探究:四边形ABCD能不能是菱形?若能,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30.如图,P1是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一点,点A1的坐标为(2,0).(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A1的面积将如何变化?(2)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边三角形,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A2点的坐标.VIP显示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解答)组卷:飞哥布置作业在线训练下载组卷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梯形AOBC的边OB在x轴的正半轴上,AC∥OB,BC⊥OB,过点A的双曲线y=kx的一支在第一象限交梯形对角线OC于点D,交边BC于点E.(1)填空:双曲线的另一支在第三象限,k的取值范围是k>0;(2)若点C的坐标为(2,2),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阴影部分的面积S最小?(3)若ODOC=12,S△OAC=2,求双曲线的解析式.显示解析2.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对角线OB的中点,点E(4,n)在边AB上,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E,且tan∠BOA=12.(1)求边AB的长;(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n的值;(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交于点F,将矩形折叠,使点O与点F重合,折痕分别与x、y轴正半轴交于点H、G,求线段OG的长.显示解析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A(0,3)、B(-4,0).(1)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设P是(1)中所求函数图象上一点,以P、O、A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与△COD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显示解析4.如图,直线y=k1x+b与双曲线y=k2x相交于A(1,2)、B(m,-1)两点.(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若A1(x1,y1),A2(x2,y2),A3(x3,y3)为双曲线上的三点,且x1<x2<0<x3,请直接写出y1,y2,y3的大小关系式;(3)观察图象,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1x+b>k2x的解集.显示解析5.如图,一次函数y1=-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反比例函数y2=kx图象的一个交点为M(-2,m).(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B到直线OM的距离.显示解析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kx+b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2=cx的图象相交于B(-1,5)、C(52,d)两点.点P(m,n)是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上的动点.(1)求k、b的值;(2)设-1<m<32,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与函数y2=cx的图象相交于点D.试问△PA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m=1-a,如果在两个实数m与n之间(不包括m和n)有且只有一个整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VIP显示解析7.如图,等腰梯形ABCD放置在平面坐标系中,已知A(-2,0)、B(6,0)、D(0,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1)求点C的坐标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将等腰梯形ABCD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问点B是否落在双曲线上?显示解析8.已知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当x取1,2,3,…,n时,对应在反比例图象上的点分别为M1,M2,M3…,M n,则S△P1M1 M2+S△P2M2M3+…+S△Pn-1Mn-1Mn=n-12n.显示解析9.如图,直线y=2x+2与y轴交于A点,与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交于点M,过M作MH⊥x轴于点H,且tan∠AHO=2.(1)求k的值;(2)点N(a,1)是反比例函数y=kx(x>0)图象上的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PN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10.如图,已知双曲线y=kx经过点D(6,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C作CA⊥x轴,过D作DB⊥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BC(1)求k的值;(2)若△BC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解析式;(3)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显示解析11.如图1和2,在△ABC中,AB=13,BC=14,cos∠ABC=513.探究:如图1,AH⊥BC于点H,则AH=12,AC=15,△ABC的面积S△ABC=84;拓展:如图2,点D在AC上(可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作直线BD的垂线,垂足为E,F,设BD=x,AE=m,CF=n(当点D与点A重合时,我们认为S△ABD=0)(1)用含x,m,n的代数式表示S△ABD及S△CBD;(2)求(m+n)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对给定的一个x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D,指出这样的x的求值范围.发现: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A、B、C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最小值.VIP显示解析1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A(1,0),B(3,1),C(3,3).反比例函数y=mx(x>0)的函数图象经过点D,点P是一次函数y=kx+3-3k(k≠0)的图象与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公共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通过计算,说明一次函数y=kx+3-3k(k≠0)的图象一定过点C;(3)对于一次函数y=kx+3-3k(k≠0),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确定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不必写出过程).显示解析13.如图,已知双曲线y=kx和直线y=mx+n交于点A和B,B点的坐标是(2,-3),AC垂直y轴于点C,AC=32.(1)求双曲线和和直线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VIP显示解析14.已知一次函数y1=x+m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6x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有一点C到y轴的距离为3,求△ABC的面积.显示解析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t△ABC,∠A=90°,AB=AC,A(-2,0)、B(0,1)、C(d,2).(1)求d的值;(2)将△ABC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在第一象限内B、C两点的对应点B ′、C′正好落在某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请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和此时的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交y轴于点G.问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M 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P,使得四边形PGMC′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和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16.甲、乙两家商场进行促销活动,甲商场采用“买200减100”的促销方式,即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满200元但不足400元,少付100元;满400元但不足600元,少付200元;…,乙商场按顾客购买商品的总金额打6折促销.(1)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了510元的商品,付款时应付多少钱?(2)若顾客在甲商场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为x(400≤x<600)元,优惠后得到商家的优惠率为p(p=优惠金额购买商品的总金额),写出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p随x的变化情况;(3)品牌、质量、规格等都相同的某种商品,在甲乙两商场的标价都是x(200≤x<400)元,你认为选择哪家商场购买商品花钱较少?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17.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分别交于A(1,3)、B两点.(1)求m、b的值;(2)若点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直线MC⊥x轴于C,交直线AB于点N,MD⊥y轴于D,NE⊥y轴于E,设四边形MDOC、NEOC的面积分别为S1、S2,S=S2-S1,求S的最大值.显示解析18.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1=k1x(k1>0)与一次函数y2=k2x+1(k2≠0)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1)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2的值?VIP显示解析19.如图,已知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与双曲线y=kx交于A(3,203)、B(-5,a)两点.AD⊥x轴于点D,BE∥x轴且与y轴交于点E.(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AB的解析式;(2)判断四边形CB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显示解析20.Ⅰ.爱养花的李先生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参观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他查阅了5月10日至16日是(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的参观人数,得到图(1)、图(2)所示的统计图.其中图(1)是每天参观人数的统计图,图(2)是5月15日是(星期六)这一天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个时段参观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面的问题:(1)5月10日至16日这一周中,参观人数最多的是日是星期六,有34万人,参观人数最少的是日是星期一,有16万人,中位数是22.(2)5月15日是(星期六)这一天,上午的参观人数比下午的参观人数多多少人?(精确到1万人)(3)如果李先生想尽可能选择参观人数较少的时间参观世园会,你认为选择什么时间较合适?Ⅱ.如图在等腰Rt△OBA和Rt△BCD中,∠OBA=∠BCD=90°,点A和点C都在双曲线y=4x(k>0)上,求点D的坐标.显示解析21.如图,将一矩形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在y 轴正半轴上.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E的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与边BC交于点F.(1)若△OAE、△OCF的面积分别为S1、S2.且S1+S2=2,求k的值;(2)若OA=2.0C=4.问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EF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多少?VIP显示解析22.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mx(m是常数,m≠0),一次函数y=ax+b(a、b为常数,a≠0),其中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是A(-4,0),B(0,2).(1)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一点P满足:①PA⊥x轴;②PO=17(O为坐标原点),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求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判断点Q是否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显示解析23.在Rt△ABC中,∠C=90°,∠A=30°,BC=2.若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BC或AC与x轴重合,使点A或点B刚好在反比例函数y= 6x(x>0)的图象上时,设△ABC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分别记做S1、S2(如图1、图2所示)D是斜边与y轴的交点,通过计算比较S1、S2的大小.显示解析24.如图,正比例函数y1=k1x与反比例函数y2=k2x相交于A、B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A(4,n),BD⊥x轴于点D,且S△BDO=4.过点A的一次函数y3=k3x+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另一点C,与x轴交于点E(5,0).(1)求正比例函数y1、反比例函数y2和一次函数y3的解析式;(2)结合图象,求出当k3x+b>k2>k1x时x的取值范围.VIP显示解析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经过点(1,4),菱形OABC的顶点A在函数的图象上,对角线OB在x轴上.(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直接写出菱形OABC的面积.显示解析26.如图,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点P,点P在第一象限.PA⊥x轴于点A,PB⊥y轴于点B.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C、D,且S△PBD=4,OCOA=2.(1)求点D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写出当x>0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VIP显示解析27.如图,四边形OABC是面积为4的正方形,函数y=kx(x>0)的图象经过点B.(1)求k的值;(2)将正方形OABC分别沿直线AB、BC翻折,得到正方形MABC′、NA′BC.设线段MC′、NA′分别与函数y=kx(x>0)的图象交于点E、F,求线段EF所在直线的解析式.VIP显示解析28.如图所示,直线y=kx+6与函数y=mx(x>0,m>0)的图象交于A(x1,y1),B(x2,y2)(x1<x2)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D、C两点.又AE⊥x轴于E,BF⊥x轴于F.已知△COD的面积是△AOB面积的3倍.(1)求y1-y2的值.(2)求k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该函数图象的草图.(3)是否存在实数k和m,使梯形AEFB的面积为6?若存在,求出k和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29.我们容易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你可以利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x轴所在的直线绕着原点O逆时针旋转α度角后的图形.若它与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分别交于第一、三象限的点B,D,已知点A(-m,O)、C(m,0).(1)直接判断并填写:不论α取何值,四边形ABCD的形状一定是平行四边形;(2)①当点B为(p,1)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试求p,α,和m的值;②观察猜想:对①中的m值,能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的点B共有几个?(不必说理)(3)试探究:四边形ABCD能不能是菱形?若能,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VIP显示解析30.如图,P1是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一点,点A1的坐标为(2,0).(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A1的面积将如何变化?(2)若△P1OA1与△P2A1A2均为等边三角形,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A2点的坐标.VIP显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