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 合理膳食 : 宜摄入低热量 、 低脂 、 低胆固醇 、 低盐饮 食 , 多食 蔬菜 、 水 果和粗纤维食 物如芹 菜 、 米等 , 免暴 糙 避 食 , 意少 量 多餐 。 注 生活护理 : 控制 体重 , 饮食 的基 ① 在 础上 , 结合 运动和行 为治疗 等综 合治 疗 ;
放膀胱结石 位 。两腿 高度 以胭窝 的 自然 弯 曲下垂为准 , 两腿 宽度为生理 跨度 4 。 5
6 。 间 , 胭 窝 下 垫 棉 垫 或 治 疗 巾加 O之 在 以保护 , 防止腓 总神经损 伤。官腔镜及 附
一
件必须在 2 戊 二醛 内浸 泡 1 % 0小时 后 , 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擦干 , 以免残 留 药液进入宫腔损伤组织。将 导光束 、 摄像
资料 与方 法 般资料 : 院 2 0 我 08年 5月 一 00 2 1
一
7天。手术器 械 采用奥 林 巴斯 公 司生 产1天 , 了解 患者 一 须 般情况 , 因患者系少数 民族 , 文化程度低 , 语 言沟 通 困 难 , 易 对 手 术 检 查 产 生 焦 容 虑、 恐惧 、 怕等 心理 。应 尽量用 其本 民 害 族 的语 言与其 沟通 , 使其产生安全感。 向 患者介绍术 前注 意事项 , 讲解 手术 过程 , 使患者对所进行 的手术有一定 的了解 , 向 病人说 明操作过程 中可能 出现的不适 , 以 便配合操作 。 术 中配合 : 患者 排空膀胱后协助其 摆
全身症状 : 主要是 发热 , 伴有 心动 过 速、 白细胞增 高和红 细胞沉 降率 增快 等 , 由坏死物质 吸收引起 。一 般在疼 痛发 生 后 2 4 小 时 出 现 , 度 与 梗 死 范 围 常 4~ 8 程
呈正相关 , 温在 3  ̄ 体 8C上下 , 持续 t 左 周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突发急性心梗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失去生命。
急性心肌梗塞的时候要怎么应急处理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及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1.监护和一般治疗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
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
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
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
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
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1)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在患者到达医院90分钟内能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对所有发病12小时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进行直接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必要时置入支架。
急性期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处理。
对心源性休克患者不论发病时间都应行直接PCI治疗。
因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可能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就诊。
(2)溶栓治疗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
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计划
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计划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紧急护理和治疗。
以下是一份AMI患者的护理计划,旨在提供全面的护理以恢复和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
1.护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病史、体征、症状和心电图等。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并记录疼痛变化。
2.监测和处理心电图变化-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Q波等。
-及时报告异常的心电图变化,以便医生进行干预和治疗。
3.保持氧合-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质量,确保充分氧合。
-在给予患者氧气治疗的同时,注意氧气的浓度和流量,以避免氧中毒。
-定期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疼痛管理-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
-注意疼痛药物的剂量和效果,并定期评估疼痛变化。
5.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状态-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血压等心血管指标,并记录和报告异常。
-定期监测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和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
6.促进心肌再灌注-保持患者适度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少心肌的氧耗。
-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血栓形成。
-如需要,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以恢复心肌灌注。
7.监测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及时处理。
8.心理支持-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抚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和家属参加心脏康复计划,以帮助患者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调整。
9.家庭教育-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AMI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知识。
-提供有关饮食、药物治疗、运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
护理计划的关键是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血管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点
目录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病情观察 患者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理
患者的急救
患者的急救
快速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一片阿司匹林 若患者意识丧失,进行心肺复苏术
患者的病情观 察
患者的病情观察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情况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变 化
患者的病情观察
检查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标本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
患者的药物治 疗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 脉 给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 率和血压
患者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梗 死 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抗凝剂或溶栓药 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护 理
患者的康复护理
提供患者合适的饮食,低盐低 脂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和锻炼
患者的康复护理
教育患者关于心脏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定期复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液指标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严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2]。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AMI须紧急救治,尽早恢复病人心肌有效血液循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
近年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不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目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3]。
现将我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 术的患者48例,其中,男38例,女10例。
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3.6±6.4)岁。
梗死部位分别为前壁16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12例,其中下壁合并右室心梗2例。
(二)结果 48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47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二护理(一)病情观察1 术后患者回监护病房,心电监测,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尿量的变化1.1 血流动力学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这些均会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对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同时还应做好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等护理,维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
对右室心梗的患者扩容的过程中应谨慎,若此时过量补液可加重左心功能不全,出现心源性肺水肿,故扩容要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肺内啰音情况,如患者肺内出现大量湿啰音及心率超过100 次/分,为左心室负荷过重,则应停止快速扩容。
1.2 心律失常术后心肌细胞得到再灌注,24 h内极易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是重要的死亡原因。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
急诊科心肌梗死猝死病例护理讨论记录范文1. 引言1.1 概述心肌梗死和猝死是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严重心脏疾病。
急诊科作为紧急处理这些情况的关键部门,扮演着救援、护理和管理的重要角色。
在急诊科中,由于心肌梗死和猝死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高度复杂性等特点,护理干预和应对措施尤为关键。
通过对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讨论记录,以期分享相关经验并探讨预防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1.2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引发的全身循环系统丧失供血功能的临床表现。
它通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虚弱和恐惧感等典型症状,并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发生致命性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而猝死则是指在突然发生的短时间内心脏停止跳动,尤其是在1小时内死亡,多数由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面对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两种险象环生的心脏事件,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们需要快速响应,并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症状并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于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干预与管理策略进行讨论十分必要。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个例,并通过总结护理干预和医护团队配合的经验与策略,进一步提供有助于改善急诊科中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救治效果的参考依据。
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急诊科护士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相信通过对心肌梗死猝死预防与管理策略的探讨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逐步完善相关的护理流程和规范。
总而言之,本文对急诊科中心肌梗死猝死病例的护理进行了深度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预防与管理策略。
希望能够促进急诊科护士对于该类情况的处理能力,在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患者发生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2. 心肌梗死猝死的定义和病因2.1 心肌梗死的定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能够及时接受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减少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成功率。
因此,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1. 保持患者安静**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此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 提供吸氧**
急性心梗患者通常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此时可以给患者提供吸氧,以帮助患者呼吸,增加血氧含量。
**3. 让患者取舒适的姿势**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该让患者取一个舒适的姿势,通常建议让患者坐着或躺下,并保持头部稍微高于身体。
**4. 监测生命体征**
急性心梗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安抚患者情绪**
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害怕、焦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
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过度紧张。
**6. 寻找相邻急救站或医院**
在院前急救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尽快将患者转移到最近的急救
站或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7. 提供药物**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有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硝酸甘
油可以帮助扩张心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急性心梗患者度过危险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因此,在面对急性心梗患者时,护
理人员应该及时有效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护理(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 常见症状(1)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
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3 对症护理(1)妥善安置患者,做好护理准备:安排患者在监护病房,嘱其绝对卧床,耐心细致全面地介绍监护室的环境;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稳定其情绪,使其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如经医生确定需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则积极做好急诊开通血管准备,遵医嘱进行抗凝扩血管B治疗。
(2)积极进行止痛治疗,做好用药护理:积极有效的止痛,可防止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和促发心律失常,对无低血压者可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1次/5min,连续数次,或可用消心痛。
吗啡或呱替啶对止痛有明显疗效。
在运用止痛药物时应做好用药护理,在观察患者疼痛症状变化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尽可能减少耗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绝对卧床、稳定情绪、给予止痛等都可以减少耗氧,由于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疼痛等都可使心率加快,此时可遵医嘱给予减慢心率药物,减少心肌耗氧,与此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浓度,缓解心肌缺氧。
(4)采取预见性护理,做好排便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绝对卧床,极易导致肠蠕动减慢而致便秘。
用力排便时,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般认为较正常排便增加5倍,心肌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疼痛加剧,梗死范围扩大,往往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急性心梗的急救措施
急性心梗的急救措施引言急性心肌梗死(又称急性心梗)是一种心脏疾病,其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发生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急性心梗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以减少心肌损伤,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急性心梗的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1. 呼叫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有人可能正在经历急性心梗,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
快速呼叫急救电话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尽快的救治,并增加生存率。
2. 让患者保持安静对于急性心梗的患者,保持安静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形式的剧烈活动都可能导致更多的心肌损伤。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尽量减少运动。
3.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的心跳已经停止,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的急救措施,可以通过维持血液循环来保持心脏供氧。
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血液循环。
4. 给患者嚼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对于怀疑有急性心梗的患者,嚼服一片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减少心肌梗死的程度。
然而,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该先确保患者对阿司匹林没有过敏反应。
5. 给予氧气急性心梗患者可能会出现缺氧的症状,因此给予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
氧气可以帮助恢复心肌功能,并减轻心肌缺氧的程度。
在给予氧气之前,应该确保氧气面罩与患者的面部贴合,以确保有效的氧气输送。
6. 通过药物溶栓来解除血栓药物溶栓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用于急性心梗患者血栓溶解。
通常使用的溶栓剂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它可以溶解血栓并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然而,药物溶栓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 寻找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急性心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中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一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他们会立即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
在医院,医护人员将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包括导管介入手术(如冠脉造影术和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内科病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男.66岁,因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无法缓解而入急诊室.病人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以往有冠心病病史12年.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血清心肌酶含量也异常增高.
1.你认为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护理诊断.
3.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参考答案: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2.护理诊断: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有便秘的危险。
(4)潜在病发症:心律失常。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
(2)吸氧。
(3)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吗啡、杜冷丁)、扩血管、抗凝药物。
(4)遵医嘱配合溶栓治疗。
(5)预防便秘,可用缓泻药。
(6)心电监护。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危险心律失常及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8)低热量流质饮食,避免过饱。
(9)陪伴安慰病人,缓解焦虑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地减少病情的恶化和死亡率。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它通过在梗死部位植入支架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在急诊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全程护理服务,以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本篇文章将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
一、护理服务内容1. 术前准备:在进行急诊PCI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包括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2. 术中监护:在急诊PCI术进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的并发症。
3. 术后护理: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测。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等药物的管理和监测。
4.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运动康复指导等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效果观察1. 应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通过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可以避免术中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患者术后并发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通过全程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药物、控制病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 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关怀,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恢复期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4. 患者康复速度加快。
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服务,患者可以尽早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急救原则依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改变可明确
诊断, 但对不典型患者应进一步检査, 尽早确诊以免漏诊; 急救时应尽早恢复心肌有效的血液灌注, 达到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挽救濒死心肌; 必须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 切忌观望等待或未经救治的运送, 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
2.患者体位将患者平卧,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防止精神紧张、焦虑 ;
3.建立静脉通路静滴生理盐水+硝酸甘油l5µg/min,吗啡2 ~4mg加入生理盐水3 ~5ml缓慢静脉注射;
4.尽快给氧;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三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较大的威胁, 因此, 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处理;
6.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安慰和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急诊科
2016年1月修订
二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在开始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后,使相应心肌发生的持久性且严重的缺血情况,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形成。
而对于这一急性病症来讲,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以中老年群体增多,其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人群呈现出程度加重的情况,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差,同时伴有恶心、大汗、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情况。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除了疼痛外,还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讲,我们临床干预的原则主要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预防猝死为主,对患者实施临床干预。
就治疗干预手段来讲,主要以达到医院内的30分钟实施溶栓或者90分钟实施PCI为主,并辅以吸氧、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补液、抗心律失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此期间,护理的流程包括:到达急诊科(0-30分钟)(1)询问患者的病史,尽快完成患者的心电图(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置心电监护,测量其生命体征(4)对患者进行体格以及辅助检查(3)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和PCI治疗的适宜证和禁忌症(5)明确诊断后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急救处理(6)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7)对直接进行PCI的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同意书,再做安全转送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治疗完成后,则需要转送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和常规的治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做到的工作包括: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停止活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处理,包含智能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并实施心电监护等,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此外,还需要遵照医嘱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治疗,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术后的个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术后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后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
- 冠状动脉痉挛:在某些情况下,如吸烟、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 其他: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 诱发因素- 体力活动过度、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大量饮酒等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也可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 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上肢、颈部、下颌等部位。
2. 全身症状- 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 24~48 小时出现,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持续约一周。
- 心动过速:发病后 1~2 天内出现,可伴有心悸、乏力等症状。
- 白细胞增高:发病后 24~48 小时内白细胞可升高至(10~20)×10⁹/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 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症状,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 心律失常- 见于 75%~95%的患者,多发生在起病 1~2 天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 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间血压下降常见,但不一定是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一、典型案例患者,女性, 53 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 3 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 2 小时”于 2010年 8 月 29 日 10:20 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 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 (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
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
患者于 2 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 5 年,高血压病 3 年,高脂血症 2 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
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 36.8 ℃,脉搏 92 次 /min ,呼吸 24 次 /min ,血压 80/50mmHg。
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不大,心率 92 次/min ,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 aVF 导联 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 T 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 WBC计数 6.2 ×109 /L ,中性粒细胞 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 AST起病后 10 小时升高, 5 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功能Ⅳ级2、原发性高血压3、糖尿病4、高脂血症二、治疗要点入院后立即置于 ICU 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 2—3 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 1 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意识障碍、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选择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5)岁。
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5±3)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实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观察与评估、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医嘱实施具体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即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为医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严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
对于有呼吸困难症状者需协助其取半卧体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即时给予扩张血管、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因为该疾病发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交流,即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2.3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等,若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防碍情况,需即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对症治疗等。
1.3观察指标4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实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病情观察以及交流沟通等内容。
满分为100分,≥80分为十分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并观察患者的抢救情况(抢救成功:患者临床相关症状恢复)。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实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抢救情况观察组55例患者抢救成功53例,成功率为96.4%,抢救失败2例,失败率为3.6%;对照组55例患者抢救成功43例,成功率为78.2%,抢救失败12例,失败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很大发展,其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提升。
临床常用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术实行治疗,并给予围术期患者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包括院前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循环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
实际工作中,让患者停止活动,平卧休息是抢救的关键,为后期治疗赢得了时间,同时避免了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恐怖心理,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
第二篇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冠状动脉突发梗阻,导致心肌急性缺血为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临床通过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多种治疗手段,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
作者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实行护理,有效缩短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治疗成本,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肌钙蛋白、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AMI,且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者。
患者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6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0.11±6.89)岁;病发至就诊时间32~127min,平均时间(80.28±15.78)min;属ST段抬高性AMI者22例,属非ST段抬高性AMI者14例。
试验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0.37±6.93)岁;病发至就诊时间30~121min,平均时间(80.16±15.27)min;属ST段抬高性AMI者20例,属非ST段抬高性AMI者16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发至就诊时间及疾病类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入院后仅给予常规护理,即包括吸氧、检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健康宣教及遵医嘱治疗。
试验组则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实行护理,急诊护理路径为在总结长期护理工作后所制定的表格式路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路径逐步实行。
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快速分诊,常规护理及急救护理三部分。
患者入院后立即启动快速分诊,于3min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咨询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水准实行评估,向患者实行健康宣教及告知家属患者病情。
常规护理于在快速分诊后立即实行,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吸氧、心电护理、检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及遵医嘱治疗,所有常规护理均于患者入院后5min内完成。
急救护理为完成常规护理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将除颤器、氧气及急救药品准备完全,以备抢救之用,所有急救护理均于患者入院后10min内完成。
1.3观察方法于患者就诊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对比两组间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
并于患者在院期间统计两组患者的在院死亡率,对比两组在院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9.0分析,本研究中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均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在院死亡率为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分别应用t检验及卡方实行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急诊就诊时间试验组分诊时间及急诊留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在院就诊相关情况分析试验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时间及住院后卧床时间同样短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平均费用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在院死亡率试验组在院死亡期间共有1例死亡,死亡率为2.78%,而对照组共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5.5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555)。
3讨论临床护理路径为当前所提出的新型护理方式,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总结出更为简洁有效的护理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均有着较为有效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分诊时间、急诊留观时间、接受再灌注时间、住院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分别为(1.06±0.57)min、(10.78±2.31)min、(0.51±0.21)h及(42.77±5.36)h,而对照组为(2.79±0.71)min、(21.73±2.71)min、(1.16±0.16)h及(68.26±6.18)h,试验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同时,试验组住院平均费用为(10342.72±1125.19)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118.21±2613.38)元。
可见在应用了急诊护理路径后,不但患者的急诊相关时间可显著的缩短,同时住院总费用也可得到显著的降低。
此外,本研究又对两组在院期间死亡率实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院死亡期间共有1例死亡,而对照组共有2例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在AMI中急诊就诊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虽未降低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率,但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在院接受治疗时间。
本研究试验组中所应用的急诊护理路径,其可在总结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后,总结出更为简洁、快速及有效护理方案。
不但可有效的规范护士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护理耗材的消耗,故此可得到显著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接受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
第三篇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或急剧减少其供血区域心肌因持续的缺血逆性坏死90%以上血栓形成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病变导致心肌严重的持久的缺血达1h以上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常伴有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未得到即时有效的治疗可直接致死,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院前急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早期护理干预对挽救持续性缺血而濒死心肌、遏制并发症和减少死亡率有很大协助。
现将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共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9例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25例入院前未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62.6±8.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6±7.5)岁。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与观察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住在我市城区,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后家属立即实行平卧位,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含服,对患者实行心理安慰,使患者情绪平静,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快速评估完后,根据患者病情,呼吸困难者半仰卧,予以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实行心理安慰,必要时予以镇静、镇痛,予以心电监护,防止猝死、室颤意外情况,后送急诊科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
对照组是由家属直接送我科急诊,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快速评估后,采取适当体位,予以硝酸甘油含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实行心理安慰,必要时予以镇静、镇痛,予以心电监护,防止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