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第六讲 科学发展观42页PPT

第六讲  科学发展观42页PPT

C核心、内容和原则
核心: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内容: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 共同性 可持续性
2,中国的发展和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的发展
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现在的 13亿多。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 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 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 1000美元。
(4)可持续发展
A背景: 经济的增长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世界人口 公元初年,约为2.5亿 1750年,7.28亿;1900年,16亿 ;1950 年,25亿;1980年,44亿;2019年,60亿; 2040年,100亿。
资源: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
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 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
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 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 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 淡水资源是和很紧缺的。
主要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 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 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 了近360ppm。2019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 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 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年为70%,59%。

第六讲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六讲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一 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制多坚 度种持、 。分按在 配劳分 方分配 式配关 并为系 存主上 的体,
2
基本特征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 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 起来,使市场在宏观调控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 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 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世界基尼系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比 较大的社会现象
1、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必须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出发。 2、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必须结合 “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来看待和评价收入 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六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 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 更好地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 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 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 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公共产品得丌到满足;
场 能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优胜劣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要点三
总结词
内生增长模型与Solow-Swan模型不同,它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即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决定的。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内生增长模型通常假设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增长,生产效率会提高,从而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这种模型通常涉及到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知识溢出等内生因素。
结论
内生增长模型表明,经济增长可以由经济系统内部的因素推动,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如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要点三
总结词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的一种解释,它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减的,并且劳动增长率是变化的。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推导出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详细描述
财政政策的效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且受到经济周期、政治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可能并不稳定。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财政可持续性和债务水平等因素,因此需要谨慎制定和执行。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降低利率可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国债等货币政策操作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并刺激经济增长。
02
经济增长的源泉
01
02
资本积累的途径包括增加政府和私人部门的投资、提高储蓄率等,这些措施可以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生产能力。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增加投资和储蓄,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当代中国经济

经济学专业教学大纲-当代中国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741013课程英文名称:china econom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当代中国经济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时效性经济发展趋势、战略和经济政策措施方面的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近期中国经济在增长、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概况,使学生掌握思考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强化训练在经济研究上的思维习惯。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熟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和特征。

2. 掌握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课程总成绩:根据小论文、提问、讨论、出勤、小测验等综合给定成绩。

(七)参考书目《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当代中国改革教程》,吴敬琏,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二、中文摘要当代中国经济主要介绍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3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1.4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重点: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难点: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二讲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2.1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2.2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2.3李约瑟之谜的提出2.4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重点: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难点: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和新理论第三讲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1.2合作化运动与传统体制的结果1.3 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重点: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难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第四讲“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2学时)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1.2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重点: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难点:“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第五讲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改革的进程1.2 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重点:改革后的相关问题难点:改革的进程第六讲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城市工业部门改革1.2 微观经营机制改革1.3 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1.4 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重点: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难点: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第七讲国有企业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国有企业引发的一些问题1.2 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1.3 国际比较: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重点: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难点: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第八讲金融改革(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1.1 金融部门的现状1.2 金融部门的改革重点:金融部门的现状难点:金融部门的改革第九讲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下的财政1.2 1980-1993:以财政承包制为中心的财税改革1.3 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1.4 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的课题重点:新世纪完善财政体系难点:1994年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第十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2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分类1.2 改革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1993年的改革计划1.3 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重点:1995年以后的改革实施难点:1993年的改革计划第十一讲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1.1 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分析1.2 1979-1996年的4次经济波动1.3 1997-2008年: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1.4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重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经济波动。

我国经济增长概述

我国经济增长概述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概况(1979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推动下迅速增长,使相对发 展落后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由此 导致的供需失衡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过80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调整,到90年代初,我国已进入由 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经过治理整顿,社会供求比较平衡,客观上 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从199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 的快速增长期。1990-200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5%,比同期世界经济 增长速度快6.6个百分点,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从1999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相对平稳, 尤其是1990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 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平稳性增强。
第二节我国的经济增长结构
一、三次产业结构概况 2.改革开放后的三次产业概况 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主导型工业化思想继续发挥作用,但已开 始弱化,而以市场主导型工业化的成分不断增加。 三次产业结构显示出农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定提高、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演进趋势。 农业在稳步增长中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主要农产品的总量问题 得到基本解决,农业结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合理。尤其是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轻工业为主导、90年代加快基本工业的发展以后, 轻重工业、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受城市 化滞后及体质性约束等的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第三产 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从第 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劳动力主要转向生产率较低的社会服务业,而生 产率较高或对产业升级起促进作用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缓慢。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 份
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 78 19 80 19 82 19 84 19 86 19 88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年 份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
2002-2009年我国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图

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
越南:1993-2004年,经济年均增长率 7.4%,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2004年第一产 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 业增长7.7%。 老挝经济增长缓慢 古巴经济稳定低速增长 朝鲜经济发展逐渐走出低谷
前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 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 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 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 作方式。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 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 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 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 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 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二)财政金融状况改善,抗风险能 力增强
2008年,俄罗斯稳定基金规模达到3.85万 亿卢布,外汇储备量达5021亿美元,仅次于 中国和日本。 (三)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吸引外资显著 增加 2007年,俄在世界投资吸引力排行榜中 的位次从2002年的17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7 位.2007年资本净流入达471亿美元,占国内 总产值的3.3%。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 份
一、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情况
1.中国、古巴、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 在苏东剧变后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在积极探索 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占世界人口 五分之一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 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 马克思主义的重新传播成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中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 3.在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正在重新 集聚。 4.亚洲、非洲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在饱尝新自由主 义的苦果之后,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课件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课件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PPT课件
#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本次PPT课件将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的发 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一、引言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本次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二、中国经济增长情况
GDP增长率、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均GDP。
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因 素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就业和政策;外部因素涵盖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 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 和预测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制约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展望,以及经济增长 的风险和机遇。
五、结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未来展望,以及用户提 问与答疑。
六、参考文献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6、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n (1)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n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
政府支出。前三者为内生变量,最后为外生变 量。
n 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n 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PPT文档演模板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 济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n 内涵不同、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n 有四种组合:有增长,有发展
n
有增长,无发展
n
无增长,有发展
n
无增长,无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目前世界上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三 种情况:
n 一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国家,巴西、阿根廷、墨 西哥、智利等拉美国家,世界银行统计,滞留 时间达37年。
n 二是努力摆脱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
n 三是成功跨越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新兴工 业化国家。
PPT文档演模板
n 4、中国是否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 n 民工荒、人口红利、人口诅咒
n 人口红利:社会出生率从高到低转变中,少儿 比例低,劳动人口比例高,老龄化还没达到较 高水平,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一种状态。
n 未来我国还是面临劳动力的相对过剩
PPT文档演模板
之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央财 经大学
n 资本市场的作用不断增强:低收入国家股票市 价总值与GDP的比20%-30%,中等国家50%, 发达国家等于或高于GDP。中国2009年达到 71%。

第六讲-新兴市场金融领域的变化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六讲-新兴市场金融领域的变化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六讲: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金融领域的变化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1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讲主要结合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金融领域近十多年来的几大变化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探索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的困境与尝试性对策。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主要应结合中国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变化与改革,探索理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协调性的对策与建议。

(尤其是协调与合作方面的创新性建议)(参见博士论文)(当前人民银行国际合作的路径、内容、成效与前瞻—作业)本讲的主要教学内容:一,日益依赖于中介储蓄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二,自由化使金融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三,开放资本帐户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深化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五,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六,总结与启示不同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也有所不同。

就单个国家而言,一些变化已经很显著,另一些变化则刚刚开始出现。

尽管有这么多的差异,但仍可以把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十年来经济金融领域的变化分为五大类。

一,日益依赖于中介储蓄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

这些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中介储蓄筹集资金,从而不可避免地致使公司的债务-股本比率高于如果采用其他方式筹资所带来的比率。

在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一般会改变工业结构。

像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样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了实现增长,需要非常大量的投资,从而更加提高了负债率。

随着经济增长、导致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增加了在住房以及像汽车和电子产品这样的耐用消费品方面的开支。

这些开支项目非常昂贵,适合于对外举债融资。

因此,家庭的负债率一般也会上升。

积极的金融中介活动可以使负债率上升。

但是,公司负债率的上升却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欠发达状况。

<对货币政策的效力产生的影响>各经济实体的负债率越高,对货币政策就越敏感。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课件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课件
比如,“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投资与消费的比率分别为 34.5∶66.1、36.7∶63.4、40.3∶58.7、37.6∶59.4;“十五”期间,投资 与消费的比率大约在44∶56水平上,GDP的消费比率改革开放后逐年在下降。2001- 2005年,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3%、16.9%、27.7%、25.8%、25.7%, 2006年1-5月,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8-2004年,年均只增长10.2%, 2005年增长12%。2001-2004年,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为4.2%、5.3%、5.9 %、12.4%;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为6.2%、13.5%、7.9%、10.3%。可以 看出,消费的增长远远低于投资的增长。问题之一是,投资与消费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我认为,除了社保不完善而居民支出有未来顾虑外,消费不足的最重要原因是城乡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进一步的原因是创业不足,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慢,城镇失业率 较高。问题之二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启动高中端消费,增加公务 员工资等。实际上高端收入人群,包括公务员增加工资的边际消费率很低。有的学者认 为要用新农村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公共服务的办法,扩大城乡居民的支付能 力。我认为,这种办法的局限,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课件
三 国家在分配方面的能力太强,人民在分配方面的能力较弱,人民收 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可能会形成国富与民富 不均衡。
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和农民及城镇居 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和 土地收入计算在内,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更大和 更快。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课件
四 国民经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长期失衡,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 而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很弱。

第六讲战前中国经济增长

第六讲战前中国经济增长

二、战前工业化的规模
• 章长基对15种商品(主要是矿产品)的调 查后估计,19121936年间中国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率为9.4%。略高于同期日本。如 果把生铁、钢、棉纱、棉布和水泥等5类加 入统计之中,年增长率为11.7%。 • 中国的工业增长建立在广泛的领域之上, 包括了许多的行业。 • 部分国家的工业增长率 • 1912-1936年制造业产出增长率估计
一、本国和外国的经济力量
• • • • 1.中国经济中的外国力量 中国的主要经济动力来自国内,而不是来自国外。 193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到8.5%。 中国政府迫于西方武力威胁而做出的经济开放政策所产生 的间接影响,远比国际一体化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大。 • 国际贸易的扩张促进了中国主要产品市场与世界市场体系 逐渐融合,把国际市场力量注入了上亿中国农民的经济环 境之中。这是19世纪条约体系的极为深远的经济影响。 • 在与海外和中国通商口岸的外国企业的产品竞争中,中国 的企业致力于发展不需要复杂技术或大规模固定投资的纺 织品及其他产品。本土产品主要集中于价格——质量体系 的最低端。 •
• 1933年工厂工资的地区差异 • 棉纺织业:上海工人工资比全国平均工资 水平高出23-32%,比其他地区高出44-59%。 • 源集聚也导致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工业 开始向长江中下游其他中心城市扩张 • 邻里效应。
2.商品结构
• 消费类产品占主导地位,几乎产出的3/4和 附加值的2/3来自食品、饮料、香烟、纺织 品、服装和鞋类。供求关系为中国工业结 构提供了解释。 • 193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部门构成 • 1933年制造业部门的构成及比较数据
• 江南丝织业者:
• “这些农民极其不好对付。他们不但唯利是图,而且非常善于讨价还 价,并且十分傲慢无礼。如果他们被强迫将茧低价贱卖,他们就会谩 骂买主,并且……攻击他们或者是防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当茧的价钱 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会断然减少供应……并将货存储起来直到 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为止。”

《中国的经济增长》PPT课件

《中国的经济增长》PPT课件
标志性制度:乡镇企业。 经济增长主要驱动:消费。
精选PPT
23
改革的起点I:国企改革的阶段性失败
几乎与农业领域的改革同时,国有企业也开始了管理体系的 改革。
1979-1983年,几项试图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增强传统体系中经 济激励作用的实验性创新被引入,包括利润留成、绩效奖金、 允许国有企业从事国家计划外生产、允许出口企业保留部分 外汇收入自行使用等;
中国的经济增长: 成就、根源和前景
许文彬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精选PPT
1
概要
概述 计划经济的基本逻辑 中国经济增长的五个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形势和前景
精选PPT
2
1. 概述
精选PPT
3
GDP
2010年中国GDP达39万亿元,根据市场汇率折 合5.9万亿美元,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
精选P1P7T07.0
186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0.0
106.1
113.0
117.5
126.2
137.9
156.8
175.5
188.2
206.6
226.3
231.9
237.3
255.6
288.4
324.9
363.3
398.6
433.9
469.4
501.4
534.9
575.5
618.7
670.4
除此之外,农业还是主要的创汇部门。在1950年代仅 农产品就占全部出口的40%;直至1970年代,超过 60%的外汇供给是由农业部门创造的。
如上所述,外汇资源对重工业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农 业处于尴尬境地:既需要快速发展,又不能获得其大 部分的生产剩余用于改进技术或扩大资本投入。

形式与政策课后思考题

形式与政策课后思考题

2015-2016学年形势与政策课思考题第二讲: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1.国际格局经历了哪几种演变类型?主要特征有哪些?2.举例分析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3.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第四讲:中国周边环境与“一带一路”4.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5.如何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6.“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挑战?7.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挑战?8.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给大学生的发展机遇第五讲:新工业革命与中国制造20259.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10.我国制造业面临哪些新挑战?11.你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2.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六讲:当前经济形势分析13.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14.你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怎么看?15.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哪些方面?第七讲:当前反腐败形势与对策16. 如何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腐败问题?17.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的特点和成就?18.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自己清廉的人生之路?第九讲: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9.大数据有哪些特点?20.如何认识大数据?21.数据开放有哪些好处?开放数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2.林纳斯定律(Linus’Law)是什么?23.你能想象几个大数据应用的例子吗?24.我们如何从一个数据弱国走向数据强国?第十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25.请简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过程。

26.请分析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的布局。

27.我国如何应对TPP对我国的影响。

28.举办G20峰会对中国,尤其是杭州,有哪些影响?。

改革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改革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7
1.引言
(5/8)
比较而言,图2显示出,在1990年代早期,国有部门 在工业中的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在 45%和80%左右
这一讲的内容探讨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通过某种 方式内在的联系在一起。本讲的基本立论是
缺乏效率的国有部门的就业和投资增长受到政府支持,
具体的形式是国有银行的价格较低的信贷和新货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六讲:
改革时期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2009年4月
1
课程提纲
1. 引言 2. 制度环境 3. 增长、转移支付和通货膨胀的动态 4. 实证证据 5. 结论
2

(1/8)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接近9%, 但却呈现了一种明显的周期性循环模式
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速,此 后的经济紧缩时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同时下降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 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 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 现如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 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 酸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 两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 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 费力。
1.引言
(4/8)
10
1.引言
(8/8)
政府对于国有经济就业增长的承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 重要特征,而政府在面对持续的经济分权时,保持这一承 诺存在着很大困难
但是,分权并非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相反,对缺乏效率 的国有部门的转移支付的增加是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原因。 通货膨胀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案是放弃对国有部门的承诺, 从而减少通过货币创造对国有部门进行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此外,国有部门的产出贡献和它的投资和就业所占份 额之间的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共29页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共29页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个问题思考: 二个问题思考: • 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不是中国民族资本 其一: 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 其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30年代,中国 其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 30年代 20- 年代, 经济是否日趋衰退? 经济是否日趋衰退? • 理论与事实有背,后者需要重新思考。 • 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很 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 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高峰。 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30年代初期或中期, 30年代初期或中期 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30年代初期或中期,达到 历史的最高水平。 历史的最高水平。 • 吴承明先生认为:1921年到1936年,是中国 吴承明先生认为:1921年到1936年 年到1936 资本主义范围扩大的时期,或资本主义化的时期。 资本主义范围扩大的时期,或资本主义化的时期。 •
• 195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收入约为181.64亿 1950年前后,中国的国民收入约为181.64亿 年前后 181.64 人均国民收入为43.8 43.8元 元,人均国民收入为43.8元。 • 1887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为143.43亿元, 1887年 中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为143.43亿元, 143.43亿元 减少了21%,年递减0.64%; 21%,年递减0.64%;人均国民收入下 减少了21%,年递减0.64%;人均国民收入下 降为38 38元 1850年减少13%,年递减0.35 年减少13%,年递减 降为38元,较1850年减少13%,年递减0.35 %。 • 1914年,国民收入:从143.43元,增加到 1914年 国民收入: 143.43元 187.64元 增加了30%。年增长率为 %。人 30%。年增长率为1 187.64元,增加了30%。年增长率为1%。人 均国民收入: 38元 增加到41.22 41.22元 均国民收入:从38元,增加到41.22元,增长 %,年增长率只有0.3%。 年增长率只有0.3 8%,年增长率只有0.3%。 • 1887-1914年,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后,进 1887-1914年 是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后, 入其初步发展时期。 入其初步发展时期。
• 从GDP来统计。1914-1936年: GDP来统计 1914-1936年 来统计。 • 1914年到1936年,中国的国民收入:从 1914年到1936年 中国的国民收入: 年到1936 187.64亿元 增加到257.98亿元, 亿元, 257.98亿元 187.64亿元,增加到257.98亿元,增加了 37%。年递增1.45 %。年递增1.45%。 37%。年递增1.45%。 • 人均国民收入:从41.22元,增加到50.51元, 人均国民收入: 41.22元 增加到50.51 50.51元 增加了23%,年均增长0.92%。 23%,年均增长0.92 增加了23%,年均增长0.92%。 • 无论是增长幅度和增长率都超过了前一时期, 无论是增长幅度和增长率都超过了前一时期, 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 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发展最好的时 期。 • 美国匹北堡大学经济系教授罗斯基:《战前中 美国匹北堡大学经济系教授罗斯基: 国的经济增长》 认为: 国的经济增长》,认为:抗日战争前的半个世 中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过程, 纪,中国经历了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在国家工 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GDP无法衡量社会的公平程度。 • GDP衡量不出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 • GDP增长是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 GDP衡量不出人们的幸福程度。 • GDP完全衡量不出司法的公平水平,而司法公 正恰恰影响到企业间的纠纷和消费者与企业间 的纠纷。 • GDP更衡量不出政府的民主化程度和贪污腐败 程度。 • 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国民 幸福总值。
• • • • • • • • • •
中国: 中国: 2008年 3.37万亿美元 万亿美元。 2008年:3.37万亿美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比上年增长11.4% 亿元, 11.4%。 2007年: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2006年: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06年 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亿元 10.7% 2005年 182321亿元 比上年增长9.9% 亿元, 9.9%。 2005年: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 2004年 136515亿元 比上年增长9.5% 亿元, 9.5%。 2004年: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2003年 116694亿元 比上年增长9.1% 亿元, 9.1%。 2003年: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2002年 102398亿元 比上年增长8% 亿元, 8%。 2002年: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 2001年 95933亿元 比上年增长7.3% 亿元, 7.3%。 2001年: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2000年: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
• 2008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15位排名如下 (单位:万亿美元): 国家 GDP亿 实际增长率 [--]欧盟 18.93 1.5% [1]美国 14.33 1.4% [2]日本 4.844 0.7% [3]中国 4.222 9.0% [4]德国 3.818 1.7% [5]法国 2.978 0.9% [6]英国 2.787 1.1% [7]意大利 2.399 0.0% [8]俄罗斯 1.757 6.0% [9]西班牙 1.683 1.3% [10]巴西 1.665 5.2% [11]加拿大 1.564 0.7% [12]印度 1.237 7.3% [13]墨西哥 1.143 2.0% [14]澳大利亚 1.069 2.1% [15]韩国 0.953 4.3%
• (2)用收入法核算GDP:也叫要素支付法、 用收入法核算GDP:也叫 GDP 要素成本法。 • 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GDP =工资+利息+ 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3)用生产法核算GDP:又叫部门法。这种 用生产法核算GDP 又叫部门法。 GDP: 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 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 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 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 府服务和政府企业。 • 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 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 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
• 问题:100多年经济总状况是发展了还是处于停 问题:100多年经济总状况是发展了还是处于停 滞不前状态? 滞不前状态? • 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即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 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 一个长期内不断增长。 一个长期内不断增长。 •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概念内容更广泛: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概念内容更广泛: • 刘大中、叶孔嘉:《中国大陆经济:国民收入和 刘大中、叶孔嘉: 中国大陆经济: 经济发展,1933-1959》 1965年出版 年出版。 经济发展,1933-1959》,1965年出版。 •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应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起码到70 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
• 中国的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美国的GDP有 中国的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美国的GDP有 GDP蛋糕有一个房间大 GDP 个房间大,日本的GDP GDP有 个房间大。 9个房间大,日本的GDP有5个房间大。 •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必须提高整个社会平均劳 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动生产率;必须解决农业人口太多的问题。 动生产率;必须解决农业人口太多的问题。
第六讲 近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一、当代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 三、当代中国的粮食产量问题
一、当代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 GDP:国内生产总值: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 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它不 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 国的国力与财富。 国的国力与财富。 •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 形态和产品形态。 形态和产品形态。 • 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 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 用公式表示为: CA为消费 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 为消费、 为政府支出、 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系: 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是一种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是一种 SNA), 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 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 • 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 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 ),为前苏联 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以马 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 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 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 计算GDP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 计算GDP有三种方法:生产法、 GDP有三种方法 法。 •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 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刺激总消费;加 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刺激总消费; 大总投资;鼓励出口。 大总投资;鼓励出口。
• 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 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 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 • A,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 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 常项目逆差,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 B,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 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 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 C,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 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 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经济增长率高使 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 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