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疾病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贫血性疾病概述—诊断
详细地询问病史 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
10
贫血性疾病概述--诊断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涂片分析、 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形态学观察、选 择性的病因检查项目等)
11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铁剂、叶酸、维生素B12、雄激素、
促红素、糖皮质激素等) 输血 脾脏切除 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2岁以下婴幼儿及孕妇患病率最高, 其次为生育期的女性, 发展中国家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发达中国家。
16
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
铁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67%存在于血红蛋白; 27%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
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肌红蛋白内含铁少量,占3.5% 有极少量存在于含铁酶中,作用重要。
5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贫血性质
1、RBC生成减少
再障、缺铁贫、巨幼贫
2、RBC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3、失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贫血
(
6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骨髓增生情况
贫血
增生性贫血
溶贫、缺铁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增生不良性贫血
再障、纯红再障
30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降低
<8.95μmol/L
血清铁蛋白
<12 μ g/L
游离原卟啉增高(FEP) >0.9 μmol/L
FEP/Hb
>4.5μg/gHb
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 μ 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5%
31
缺铁性贫血—诊断
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片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 骨髓红细胞增生,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染色
27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以血红蛋白下 降更为显著,MCV低于正常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
大,严重者呈环形红细胞
28
铁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的铁来源于食物; 肉食内的铁较植物中铁易于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游离铁才能吸收,胃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
消化道慢性失血是成年男性缺铁贫最常见的原 因。
月经过多是成年女性缺铁贫最常见的原因
20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的吸收障碍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慢性肠炎 克隆氏病 萎缩性胃炎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
21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引起的临床症状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 心悸、气短、纳差、腹胀、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口唇及舌色淡
17
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 肉食内的铁较植物中铁易于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游离铁才能吸收,胃蛋白酶
有助铁游离化;
18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铁需要量增加 先天不足
19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蛋白酶有助铁游离化。 维生素C等还原剂有助高铁还原为亚铁。。 游离铁的吸收 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
段。
29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有核红细胞体 积小、胞浆色深,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体 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铁粒幼红细胞减少或 消失,细胞外铁)明显下降或消失。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小细胞性贫血
<80
<32 32-35
缺铁贫、铁粒幼细胞 性贫血、珠蛋白合成 障碍性贫血 、
慢性病贫血
4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分类 轻度贫血 Hb >90g/L 中度贫血 Hb 60——90g/L 重度贫血 Hb 30g——59g/L 极重度贫血 Hb <30g/L
2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根据贫血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3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 贫 血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3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巨幼细胞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障、溶贫、 急性失血
12
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ency Anemia (IDA)
13
缺铁性贫血—概念
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
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起的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14
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
IDA 是最常见的一种贫
血 全世界约有5-7亿人铁缺
乏,其中44% 为IDA
15
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
22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23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异食癖 口炎、舌炎、吞咽困难
24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
25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深,铁染色内、外铁均减少或消失;
32
缺铁性贫血—诊断
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总铁蛋白结合力和游离原卟啉增高;
33
缺铁性贫血—诊断
引起IDA的原发病或病因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检发现的线索,进行针对性的检 查。如大便潜血、大便集卵、尿常规、胃镜、 纤维结肠镜、胃肠X线检查、肝肾功能、及相 应的生化、免疫、B超、CT或MRI检查等。
指甲变薄、易脆、匙状甲
26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原发病引起的临床症状
因原发病的不同表现不一,如: 消化道溃疡: 腹部不适、反酸、嗳气、黑便; 腹部肿瘤: 腹痛、腹泻、黑便、消瘦、腹部包块等; ITP: 月经过多、皮肤紫斑、牙龈出血等: 钩虫病: 大便潜血阳性、虫卵检查阳性; 支扩: 咳嗽、咯脓痰、反复咯血等;
7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
贫血的病因(包括引起贫血的相关疾病) 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程度; 贫血发生的速度;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体力活动程度;
8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心血管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贫血性疾病概述—定义
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中外周血液的 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及/或 血球压积(HCT)低于同地区、同年龄 和同性别正常人的低值。
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
1
贫血性疾病概述--定义
依据我国的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即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性疾病概述—诊断
详细地询问病史 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
10
贫血性疾病概述--诊断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涂片分析、 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形态学观察、选 择性的病因检查项目等)
11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铁剂、叶酸、维生素B12、雄激素、
促红素、糖皮质激素等) 输血 脾脏切除 造血干细胞移植
以2岁以下婴幼儿及孕妇患病率最高, 其次为生育期的女性, 发展中国家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发达中国家。
16
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
铁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67%存在于血红蛋白; 27%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
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肌红蛋白内含铁少量,占3.5% 有极少量存在于含铁酶中,作用重要。
5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贫血性质
1、RBC生成减少
再障、缺铁贫、巨幼贫
2、RBC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3、失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贫血
(
6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骨髓增生情况
贫血
增生性贫血
溶贫、缺铁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增生不良性贫血
再障、纯红再障
30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降低
<8.95μmol/L
血清铁蛋白
<12 μ g/L
游离原卟啉增高(FEP) >0.9 μmol/L
FEP/Hb
>4.5μg/gHb
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 μ 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5%
31
缺铁性贫血—诊断
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片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 骨髓红细胞增生,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染色
27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以血红蛋白下 降更为显著,MCV低于正常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
大,严重者呈环形红细胞
28
铁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的铁来源于食物; 肉食内的铁较植物中铁易于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游离铁才能吸收,胃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
消化道慢性失血是成年男性缺铁贫最常见的原 因。
月经过多是成年女性缺铁贫最常见的原因
20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的吸收障碍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慢性肠炎 克隆氏病 萎缩性胃炎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
21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引起的临床症状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 心悸、气短、纳差、腹胀、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口唇及舌色淡
17
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 肉食内的铁较植物中铁易于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游离铁才能吸收,胃蛋白酶
有助铁游离化;
18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铁需要量增加 先天不足
19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蛋白酶有助铁游离化。 维生素C等还原剂有助高铁还原为亚铁。。 游离铁的吸收 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
段。
29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有核红细胞体 积小、胞浆色深,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体 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铁粒幼红细胞减少或 消失,细胞外铁)明显下降或消失。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小细胞性贫血
<80
<32 32-35
缺铁贫、铁粒幼细胞 性贫血、珠蛋白合成 障碍性贫血 、
慢性病贫血
4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分类 轻度贫血 Hb >90g/L 中度贫血 Hb 60——90g/L 重度贫血 Hb 30g——59g/L 极重度贫血 Hb <30g/L
2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根据贫血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3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 贫 血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3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巨幼细胞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32~35
再障、溶贫、 急性失血
12
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ency Anemia (IDA)
13
缺铁性贫血—概念
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
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起的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14
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
IDA 是最常见的一种贫
血 全世界约有5-7亿人铁缺
乏,其中44% 为IDA
15
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
22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23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异食癖 口炎、舌炎、吞咽困难
24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
25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深,铁染色内、外铁均减少或消失;
32
缺铁性贫血—诊断
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总铁蛋白结合力和游离原卟啉增高;
33
缺铁性贫血—诊断
引起IDA的原发病或病因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检发现的线索,进行针对性的检 查。如大便潜血、大便集卵、尿常规、胃镜、 纤维结肠镜、胃肠X线检查、肝肾功能、及相 应的生化、免疫、B超、CT或MRI检查等。
指甲变薄、易脆、匙状甲
26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原发病引起的临床症状
因原发病的不同表现不一,如: 消化道溃疡: 腹部不适、反酸、嗳气、黑便; 腹部肿瘤: 腹痛、腹泻、黑便、消瘦、腹部包块等; ITP: 月经过多、皮肤紫斑、牙龈出血等: 钩虫病: 大便潜血阳性、虫卵检查阳性; 支扩: 咳嗽、咯脓痰、反复咯血等;
7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
贫血的病因(包括引起贫血的相关疾病) 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程度; 贫血发生的速度;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体力活动程度;
8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心血管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贫血性疾病概述—定义
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中外周血液的 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及/或 血球压积(HCT)低于同地区、同年龄 和同性别正常人的低值。
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
1
贫血性疾病概述--定义
依据我国的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即可诊断为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