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风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僵、阙、戍、绫、鼾"等。
*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2.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诗歌,注意重音和节奏,读出韵律。
* 抓住关键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收复国土的豪情壮志和赤诚情怀。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师先讲解生字词和诗歌大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2. 诵读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典故与背景介绍。
结合诗人陆游的生平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谁能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可是,有一个宋朝的大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当时屈辱的南宋,当时南宋被北方金国欺压,岁岁年年被迫给金国缴纳岁币、进贡。
他看着自家的土地被金国一点一点地侵占,看着自家的亲人被金国贵族任意侮辱,他的梦想就是要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统一中国。
可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68岁时还被罢官。
在咱们学过的他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就曾真实地描述了当时国家的现实:“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投影出示)这首诗中描述了当时黄河之水滚滚东流,象征了当时统治下百姓的眼泪一代又一代地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被当成了与内地隔绝的一道天然屏障。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就像风雨中前行一样。
然而,正是这些风雨的洗礼,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风雨》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1.1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1.2 目标应具体明确
1.3 目标要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2.1 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
2.2 内容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2.3 内容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1 结合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2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3.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4.1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4.2 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4.3 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5.1 评价要客观公正
5.2 评价要及时反馈
5.3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提高
结语:
通过对《风雨》教学的反思,我们不仅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更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九下语文第3课《风雨吟》精品实用高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下语文第3课《风雨吟》精品实用高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风雨吟》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由于生活阅历、人生际遇、性格志趣的不同,面对风雨,人们的感受就不同。
孟浩然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表达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张志和用“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追求;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来表达报国杀敌的愿望。
现代诗人芦荻面对风雨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风雨吟》一探究竟。
【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容。
3、把握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芦荻(1912-1994),现代诗人,生于广东南海,原名陈培迪。
6岁入乡塾,10岁曾把《诗经》中的一册全背诵。
求学期间喜读中外名家作品,尤其喜爱新诗。
抗战爆发后,以诗歌为武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解放后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背景链接】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阴霾遍布,生灵涂炭,诗人芦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
【朗读停顿】风雨吟芦荻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整体把握】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风、雨、大地、郊原、房舍。
2、诗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什么?明确: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合作探究】1、“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环境描写,紧扣题目,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
这两句表面写景,极言暴风骤雨的翻天覆地之势,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公开课教案_4
《贾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贾谊。
2.了解李商隐及其作品。
3.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5.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了解贾谊和李商隐。
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3.朗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一体机、平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千古兴亡咏史诗(一)设疑导入: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特别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朝代。
在二十四史中,唐朝人就编写了八部。
在以史为鉴的社会风气下,唐朝诗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咏史诗。
诗人们借古抒怀,追忆历史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在咏史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感叹。
那么在整个唐代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歌咏最多,最喜欢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贾谊。
为什么他的人生际遇能穿过悠悠岁月,引发唐代诗人们无限的感慨与追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中去寻找答案。
(二)温故知新:李商隐、杜牧和刘禹锡是咏史诗的代表诗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晚唐另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的《泊秦淮》。
《贾生》和《泊秦淮》这两首诗都是托古讽今、借古抒怀的咏史诗。
再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咏史诗,来回顾一下咏史诗的相关知识。
(课件出示)诗歌特点:*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
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
*咏史诗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
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
还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教学是一场风雨交加的旅程,它既充满挑战,又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本文将围绕着《风雨》这一主题,从五个方面对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
一、学生参与度1.1 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成功的关键。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因此,我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程。
1.2 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因此,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合作学习的机会,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1.3 学生的参与方式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我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讨论,我还将引入多媒体、互动游戏等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引导,我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实践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计划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引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我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者。
三、课堂氛围3.1 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基础。
我将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3.2 鼓励积极表达在课堂上,我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鼓励和赞扬,我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第3课 短诗五首《风雨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3课短诗五首《风雨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短诗五首风雨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题目解读】风雨吟芦荻风雨:可实指自然风雨,也可虚指社会或人生的风雨,点明环境或背景。
吟: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泛指诗歌。
【作者简介】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写作背景】《风雨吟》: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
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最深重苦难的时候。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中国风雨如晦,生灵涂炭,诗人芦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
【字词清单】读读写写舵手(duò)词语集注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多音字】【串句记忆法】要毕业了,学校宿舍(shè)中那些熟悉的用品,他真不忍心舍(shě)弃,因为每一样物品都能唤起他美好的回忆。
【形近字】【读课文】播放音频:风雨吟芦荻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新课精讲】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开篇扣题,直写风雨的气势,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
“卷”“奔"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动态画面,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公开课教案:《劝学》
公开课教案:《劝学》公开课教案:《劝学》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想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
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
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__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__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__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教学方法__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
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__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
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3、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13《风雨》公开课
我最喜欢________这个句子,这句话采用了_____的修 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_______。(修辞角度:比喻、反复、借代„„) 我最喜欢_________这个句子,这句话中的_____的 这几个字(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景 (情态)。(用词角度:动词、修饰词„„)
13风雨
贾平凹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 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 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 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 心境可见也。
——贾平凹《我的小传》
●凹
āo
◎ 周围高,中间低,与“凸”相对:~凸不平。~透镜。~版印刷(印刷术之 一,与“凸版印刷”相反)。
● ◎ 意同“洼”(多用于地名):大姚凹(在河南)万家~(在云南)碾子~
学习目标:
1、品味赏析景物描写的佳词妙句; 2、体会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一、排除拦路虎
葡萄蔓( ) 撩起( liāo ) 捶腿(chuí ) wàn 偌大(ruò ) 栅栏( )蜷曲( ) zhà lan quán 弧形(hú) 刹那( chà ) 锥形( zhuī) pān(攀)附 屋yán( 檐 ) shū( 倏 )忽
2.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 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 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 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侧面烘托
课堂检测:
下面这首诗是不是运用了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
鹿柴zhài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yǐng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五、小试牛刀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请同学们以“高 温天气”为话题,选择合适的细节,并且运 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出来,能运用上修 辞手法就更妙了,50~1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散步》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
《散步》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
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让我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1.快速抢答(投影出示):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学生读后抢答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入境,把握主旨1、自读课文,点评人物【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
”的句式回答。
(投影出示)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说:‘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语文公开课教案《风雨》
课时进度
第八周第4课时(学期第课时)
课题
13、风雨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以激发学生阅读其作品的兴趣。
2、通过默读,梳理文意,能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3、学习本文侧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
难点
掌握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和能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法、学法及
个性化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一、简介作者贾平凹。
二、默读课文,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同时划出关键词语。准备概括。
三、作者在写风雨,全文却不见“风雨?二字。但是我们却分明感受得到风雨的猛烈和迅即。是怎样做到的呢?
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进行两次阅读,两次勾画,进而总结概括方法。
启发学生说出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13课风雨
作者——贾平凹
如何概括文意侧Βιβλιοθήκη 描写课后反
思
《风雨》教学反思
《风雨》教学反思风雨》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风雨般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学中的风雨挑战,并提出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让他们参与其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教师应该定期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2.2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3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3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13《风从哪里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自然风的概念。
师:自然界风是怎么形成的呢?与什么有关系呢?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有关风的知识,认真思考一 下,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猜测。并阐述原因)
师:猜想是发现的前奏,只有合理的猜想才能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同学们,你们平时看天气预报吗?老师给 大家带来一则天气预报,看看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呢?(PPT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学生再次猜测,温度是自然界风 形成的原因。风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
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把这首诗送给全班同学。跟老师一起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 的小学时光马上结束,即将进入人生新的阶段。人生的旅途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相信咱们 班的孩子们都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J
【设计意图:由本课的主角风,联系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激励马上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遇到困难,不退 缩,勇往直前】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有关风的谜语导入,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关于风的情景。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风的图片,如:“红旗飘飘"“帆 船疾驶”口赫涛怒吼”“波涛汹涌”。
师:这些都是风在起作用。他们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关于风,你想了 解哪些知识呢?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设计的方案比较有条理性。和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方案基本一致。让我们再次明确 实验过程(PPT展示)
实验过程:
(1)在瓶子的瓶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纸条。
(2)点燃蚊香,置于瓶子底部开口外,观察瓶口纸条的变化和瓶底烟的走向。
(3)点燃蜡烛,用瓶子罩住蜡烛。
(4)注意观察对比瓶口处纸条出现的变化,以及蚊香烟的走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公开课教案_4
《十一月四日期风雨大作》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2、理解诗的大意,初步欣赏这首诗。
3、能理解背诵、默写这首诗。
走近人物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宋代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昨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预习,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好,刚才两位同学都讲到了诗人陆游是为爱国诗人,你们在小学时有没有学过他的作品?(学生集体背,背完后教师映示《示儿》全诗,有助于学生对旧知的温习。
)教师: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啊?(映示: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
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
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贴近文本教师:这首诗的题目什么意思啊?教师:好的,看投影并齐读。
(映示: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教师: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结合注释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进而说说诗意。
(学生自习或讨论)(教师映示诗歌大意。
)朗读感悟教师:弄懂了这首诗的大意,哪位同学来试读一下啊?教师:那老师来读一下吧。
(多媒体播放雷雨交加之声,教师范读准确进入。
多媒体的积极使用,给课堂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意境,这可能就是李洁琳老师所说的情境教学法吧。
)教师:老师感觉到很多同学都想来试一下,下面给大家2分钟,每位同学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之间相互指正,结束后,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学生试读。
)教师:好,集体配乐朗读。
爱国情怀教师:刚才大家的朗读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虽短,但是诗里透出的爱国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个中国人。
那么大家看老师映示的全诗,独立思考,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爱国精神?(映示全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案精选5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教案精选5篇《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
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二)新授A、读题解题,了解背景1、交流搜集的资料。
2、出示教师搜集的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
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就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3、引导说题意。
B、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朗读《示儿》。
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3、体验感情。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感情朗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同学们。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新农村建设指导站的工作发
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首先,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不断
完善村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让农民朋友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了解市场动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其次,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组织开展
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生产能力。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另外,新农村建设指导站在农村社会事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关注农村
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动农村卫生、环保等工作,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新农村建设指导站的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农民的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风雨》 (一)
《风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概括文章要点,进行初步鉴赏。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朗读中体会写景状物的精彩。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析作者描绘的“风雨”中的不同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作者对风雨的描写,激发学生观察、描写神奇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是“风雨”,作者通篇也都在描写“风雨”,却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风”和“雨”字,揣摩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中,用细腻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江南秀丽多姿的春色,其中“春风图”和“春雨图”最能体现江南春天风雨的特点:和煦、轻柔、亲切;同学们,有没有另一番不同于江南和风细雨的“风雨”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另一篇描写风雨的文章,体会一番自然的神奇。
【教学设计意图:用学生已学过的文章激发他们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自传体长篇散文《我是农民》,系列散文《商州初录》等作品。
他的《腊月·正月》获得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曾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贾平凹的小说多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
他的散文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不拘一格。
【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总结归纳的方式从字里行间感受雨的四季的美。
教学重难点通读全文,概括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关于雨的诗文。
小学时我们学过哪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等,刚刚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古往今来,雨在文人的笔下是充满灵性的和意趣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的散文《雨的四季》。
学生回忆并回答,回顾关于雨的诗文,进入充满诗意的情境。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关于雨的古诗文导入,联系旧知,进入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作者刘湛秋,是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作者诗文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有利于课文的品读。
接着检测预习生字词情况。
学生朗读时进行朗诵指导(重音、停连、节奏、语调等)。
配乐朗读。
背景音乐——班得瑞《春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有自己的个性体验,自主选出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本文和前面哪一课的结构相同?问题2: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各有特点,请从相应的段落中各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
问题3:小组选择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如具体描写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并能够用喜欢的形式朗诵出来,展示画面的美。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1: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结构作对比,得出结论,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问题2: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学生总结,完成板书)问题3:推选四个小组分别描述四季的雨,并进行朗诵,用朗诵的方式展示画面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风雨》教案
龙春宇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把你的疑惑写下来。
课堂教学
一、导入
1.导入课文。
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齐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场怎样的风雨?
2.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3.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风雨的?直接圈出来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怎样通过描写这些事物和人物来表现风雨的?
四、小练笔
学了本文,你一定收获不少。
请选择某一熟悉的景物(例如:夏天的烈日,冬天的寒风……)写一段话,100字左右,用上今天学习的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五、布置作业:
把课堂小练笔扩展成一篇写景的小作文,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
法。
六、板书设计:略
岭南学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