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新世纪2018级初一语文导学案NO.5编制人:朱先进备课签字:张宝芝包科领导签字:王玉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20、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背诵默写五首古代诗歌。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用自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通过分析寓理于景或融理入情,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通过分析诗歌的字词,领会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情感,陶冶情操。

【预习案】

1、给以下加点生字注音

怆然()涕下()岱宗()决眦()

自缘()千寻()鸡豚()箫鼓()

叩门()吟鞭()天涯()落红()

2、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背诵默写五首古代诗歌。

4、整体感知,填空。(1)《登幽州台歌》中抒发了诗人独立于天地之间的孤独寂寞之感的诗句是:

,!

(2)《望岳》一诗中,抓住景物细节表达诗人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登高而小天下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3)《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的特点是:。第一二句诗人用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的之高,为下文议论。

(4)《游山西村》一诗以为线索,全诗句句紧扣“”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5)《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使人复杂的感情。

【我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

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珠海新世纪2018级初一语文导学案NO.20 编制人:朱先进备课签字:张宝芝包科领导签字:王玉周时间: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3、“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炼的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好处。

活动二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2、《己亥杂诗(其五)》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信息链接

一、《登幽州台歌》

1、走近作者: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2、追溯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二、《己亥杂诗》

1、走近作者:龚自珍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

2、追溯背景: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三、《望岳》

1、走近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追溯背景: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四、《游山西村》

1、走近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追溯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五、《登飞来峰》

1、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追溯背景: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