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体会

合集下载

思维型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思维型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创新。

其中,思维型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这一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会。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思维型教学理论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思维型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理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判断力、推理力等思维能力。

3.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注重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思维型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将思维型教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

具体做法如下:(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备课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结合实际生活,引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注重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方面,我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2)多样性: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提出自己的见解。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以前总认为,思维是很抽象的东西,跟英语教学没关系。

但在近年来,越来越觉思维对英语教学同样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具体如何去做,却还是很朦胧,不知从何入手。

在阅读了《为思维而教》这本书后,才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有很多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例如brain storm 这一活动,在达到巩固复习的教学目的外,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课堂中我们提有关wh的问题,既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教学,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其实我们是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的。

但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下,我们老师更倾向于做题、讲解题目等这些比较机械化的教学手段。

因此,转变教师的角色,才是真正为思维而教的核心。

在本书中,提到在思维教学中教师的角色,1教练;2调停者或引导者。

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的做应用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讲授和课本的习惯;营造一个有助于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课程氛围,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用于探索和创新;不断向学生题问一些符合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思维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该书后,让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对话式教学及发现式课堂。

在阅读了关于对话式教学的章节后,对照发现,虽然在我的课堂中,经常都会提问,但是,都是针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判断性的或直观性的回答,学生对这类问题其实很不感兴趣,没什么挑战性,更没有让学生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感觉,缺乏成就感,进而也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在上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B.let's talk 时,我就不再像以前提问What is Zhang Peng / John doing? 而是提问:What does John like to do? Why do you think so?这时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平时更高些,还有同桌讨论了一下,既把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回答的学生也特别积极。

2024年思维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思维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思维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

以往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而现在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2024年的思维教学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创新的教学项目,并深感思维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四年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觉得思维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灌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思维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设计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次,思维教学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批判性思维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深入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让他们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践经验,能够正确地判断事物的真伪和优劣。

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再次,思维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当今社会,个体的能力已经远远不够,合作和交流能力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思维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_读后感.doc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_读后感.doc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_读后感《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这个暑假里,我抽空拜读了《教会学生思维》这本书。

该书提供了许多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思考技能方法和建议。

目是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些真正可以直接运用到自己课堂教学中去技巧和方法,在为教师提出大量练习和活动相关建议同时,本书还讨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组织思考教学活动诸多问题。

结合第三届全国思维教学研修班内容我深深地体会到,通往教育思维技巧之本质在于,它提高了学习者注意力、理解力以及更有效地利用头脑内部思维过程能力。

当学生熟悉并能自如地运用他们自己奇妙“思维工具箱”时,就能够提高思维多样性、丰富性以及思维力量并享受思维所带来快乐。

学习是学生终身事,他们是否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是否养成了良好思维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应为学生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教育新理念,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思维创造良好思维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是利用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人。

思维创新是思维品质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会思维学生,才有前途。

因此,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从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

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

尽管每个学生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

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于知识产生过程,由此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也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情况有广泛适应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问题”是创新思维载体,教师要精心设计,切忌简单重复。

要有故事性,趣味性,曲折性,能通过作业完成,让学生步入创造性台阶。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放型”题目,常常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效应,带领学生开展讨论是个好方法,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重要作用。

思维教学读后感

思维教学读后感

思维教学读后感《思维教学读后感》思维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维教学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思维教学的书籍,深感思维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关于思维教学的全新认识。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需要记住和重复。

而思维教学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思考,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中。

这种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思维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解公式和解题步骤,而思维教学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

书中列举了许多数学问题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案例深入浅出,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启发,让我对思维教学的实践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了思维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纯粹的知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力,而是像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更受重视。

思维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通过思维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我相信思维教学将会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思维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未来,我期待看到更多教育者和学校推广思维教学,并结合新兴的教育技术,创造更多有创意和有趣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思维而教

为学生的思维而教

2教育前沿一、为思维而教,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维传统的教师地位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的基础上,又要求我们教师是学生的“父母和朋友”及“研究者”。

教育理论研究者可以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建议教师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但他们至多为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在教师努力转化自己的习惯思维的过程中,在反思和自我批判中,他们的教学观念才会相应的转变,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当然,一个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师,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具有反思性的教师,自己就应学会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变教师的思维,实际上是教师使自己的思维永远处于变动的改造中,处于不断反思和自我挑战的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前和教学中需敏感地关注那些可能发生的教学问题,之后又不断地反思问题是否已经被解决或得到了暗示,由于问题总是不断出现,教师就必须变换自己的思维策略来寻找解决的方法。

最好的思维是教师持续地处于反思中的思维,最好的教学是教师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学。

当教师的思维模式变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心智模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更好发展,教育一定会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活动!二、为思维而教,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教学中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

教会学生思维,就是要学生能创造性地思考,不仅会解决所给的问题,而且要自己发现新问题,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采取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景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

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读《为思维而教》有感

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读《为思维而教》有感

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读《为思维而教》有感作者:叶根娟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4期最近听课发现,凡耳朵有一些不舒服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失真”。

有的课是因为脱离了文本、生活、学习的情境本真,有的课是因为正襟危坐、拿腔作调失去了常态的本真,而更多的课则是丧失了学习者思考求索的本真。

学生需要做的只是听或看,或被动地说,思维则很少有机会被调动起来。

思维被称为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o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如何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生长”,而不是“粘贴”;让教师的教,成为一种“智慧”,而不是“表演”?带着新的思考与困惑,又一次打开了《为思维而教》这本书。

书的作者是我的同龄人——教育学博士郅庭瑾。

开篇就讲了一个木偶人的童话故事,孩子木偶般的表现比真的木偶还要真。

郅庭瑾不禁为这个孩子感到“强烈同情”和“深深难过”o童话中的木偶人当然是经过夸张的艺术创作之后的一个典型形象,但我们的教育常常为制造生产出听话、顺从、遵守纪律和规则的产品而满足自豪,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学生的思维发出挑战,被认为是高成效的教师和成功的学校教育的最典型特征。

《为思维而教》直指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让学生面临这样一种危险:他们的真实想法被忽略和掩盖,为的是复制和模仿老师与其他网伴的想法。

学生受着一种诱惑,就是过分依赖教师把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和解释的第二手观点、经验从外部灌输给他们。

怎样向学生的思维发出挑战,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向学生的思维发出挑战,意味着改变学习方式和课堂形态。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多篇课文在介绍新事物的时候,都运用了“这就是……”的句式。

我相信这是巧合,叶圣陶介绍“爬山虎的脚”,法布尔介绍“蟋蟀的住宅”“蟋蟀的平台”,刘章介绍“搭石”,孩子们发现了这种巧合,不仅发现了,还把这称为“素描观察法”。

凡遇到这样的介绍方式,立即就拿起笔来画,然后在互动评价中理解语言的准确与精妙。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一、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孩子都不爱看书了,眼里只有游戏和手机。

这是国内教育的一个严重难题:学生不喜欢读书、不知道怎样去读书、无法领会书中启示。

而促进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深度阅读,在读者和书之间建立深深的情感联系,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呵护。

对于教师来说,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将讲述一本书,是一本现代心理学研究者所著的《思维的乐趣》。

在这本书里,作者综合了多个研究领域的成果,从心理学、哲学、科学等多角度剖析了人类的思维过程,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法并开发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进去。

我注意到书中提到的一些思维方法,比如“认知过程”,“跳脱思维”,“有限思维”等,让我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了解世界的不同方法。

在学期间,我经常被授予论文写作任务。

有时候,我的想法非常混乱,我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好我的思路,并将想法凝缩为有条理的辩论论点。

这本书提醒我: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我组织我的想法并更准确地表达。

这本书的另一方面是其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通过引述经典文献和分享案例来强调某些概念,能够动人心魄。

例如,在关于决策和风险管理的章节中,他引用了一个关于激情赌博的实验,以阐述人们决策中的心理偏差。

这种实验本身就充满了实验中主角的人类关怀和情感,有了这样强有力的表现,书中的思想就更令人信服了。

三、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作为多数父母所推崇的“好学生”,我们常常在学习上趋于机械、死板,因为长期学习卷子铸就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没有机会去认识到我们的思维习惯和重复行为。

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它推崇着独立思考、人性化思维、思维跨域。

这是我们所不可或缺的品质。

这本书推出了几种新颖的思维方法,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其他人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并且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启示和许多新的思想。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体会3篇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体会3篇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体会 (2)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体会 (2)精选3篇(一)《教会学生思维》一书的主要观点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教导学生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是问题和挑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设计课堂活动和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理解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思维能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将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运用启发式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维》一书体会 (2)精选3篇(二)《教会学生思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书籍。

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以更深入的方式思考。

这对他们的学术表现和日常生活都非常有益。

书中提到了一些有用的教学策略,如提问、讨论和启发式辅导。

这些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和榜样。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修订稿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修订稿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为思维而教》读书心得长期以来,学习被当成天经地义的苦差事。

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如牛负重,可收效不大。

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总是抱怨学生:(1)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都讲了这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还犯同样的错误?(2)学生有思考、归纳、总结问题的习惯吗?(3)小组合作学生认真思考了吗为什么不能用清晰地语言和思维来表达以上现象我们司空见惯,可又一筹莫展。

带着这些疑问,假期拜读了郅庭瑾老师的《为思维而教》这本书。

在书中充分阐述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更深深地认识到思维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能够更好地引领着学生去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思维品质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如果学生在经历良好的思维教育后,能本质地看问题,努力探索,发现周围世界的规律,那这便是我们教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一、传统模式对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作者首先在第一章中谈到了“传统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第一、由教师中心造成思维中的权威定式;第二、由书本中心造成思维中的唯书本定式;第三、强调统一性,忽视个性造成思维中的从众定式。

”继而作者又追问了造成这些影响的背后原因,其中之一为“问题意识的缺失”。

看看我们的学生。

虽然课改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这么多年,“知识本位”的思想早已得到了矫正。

然而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强吗他们会主动追问吗他们有怀疑、批判精神吗有多少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质疑呢又有多少学生会对书本提出质疑;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统一性当一个问题的某种答案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时,有多少人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守自己的阵地我们是不是依然把听话、顺从、遵守纪律作为好孩子的标准,而对个性、张扬、独立、与群体不太融合的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和认同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关注到这种现象,并努力尝试着改变。

思维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思维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推广思维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思维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下面是我对思维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思维教育的内涵思维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维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思维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教育的基础。

通过教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和锻炼,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维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通过思维教育,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促进教育公平:思维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4.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思维教育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思维教育的实践1. 改革课程设置:将思维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思维而教》读书摘记

《为思维而教》读书摘记

《为思维而教》读书摘记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王幼燕前言: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1、强调知识和思维作为教育应该坚固的两个维度和层面,以适当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在与知识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理念的必然选择。

P11 2、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的培养,离开了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完整、不充分的。

P15 3、不少的事实告诉我们,唯有当知识被用来开启心智,知识被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时候,知识才真正找到了通向美德的途径,才能够转化成为人生智慧的力量。

P17第一章:关于思维之思1、通过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也证明,“教育是作用于思维发展的决定因素,合理的适当的教育措施,把握客观诸因素的辩证关系,能挖掘小学儿童运算中思维品质的巨大潜力,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P15 2、总之,发现学习使得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着眼于学习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学习的产物或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提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它不要求必须遵循一个预定的计划,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而着眼于位学生提供发现的条件、要求和机会,给以适当的鼓励,让每一个人自己去思维,并形成一种有助于独立思维的自由的氛围。

P23第二章:“我们怎样思维”的教育学探索1、首先教育必须走出传授和掌握知识的误区,一学生智慧潜能开发以及人格的完善为最终目的;其次,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是各不相同的,教育的作用应该是“扬长”而不是“补短”。

P592、每一个学生不同于别人的强项所在、优势所在——哪怕这个优势与传统的纸笔测试没有丝毫的关系——才是其发展应该确立的起点和可能性所在。

P62 第三章:关于思维教学的国内外研究1、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渴求的不断提升,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必然越来越让位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为思维而教,为智慧而教必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P85 2、由于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互过程,因此,在思维型的教学文化中,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从常规、常识思维转向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能够学会做自己思维的主人,不畏权威、不受束缚,不落窠臼。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书心得
长期以来,学习被当成天经地义的苦差事。

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如牛负重,可收效不大。

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总是抱怨学生:
(1)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都讲了这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还犯同样的错误?
(2)学生有思考、归纳、总结问题的习惯吗?
(3)小组合作学生认真思考了吗?为什么不能用清晰地语言和思维来表达?
教》
能本质失”。

不太融合的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和认同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关注到这种现象,并努力尝试着改变。

在教学中注意从问题的角度出发,以问题引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但是还体现得不够,有时只是在少部分人身上,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跟上老师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因而导致了思维的缺失。

二、为思维而教,就要改变教师的思维
“一个教师若有习惯性思维控制了自己的行动,由种种盲目迷信的奇怪的意念主导了自己的思维,指望他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没有了发生的可能……”所有的转变,只有落实到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相应的教学才有可能“教会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要有问题意识。

如华应龙老师在执教《游戏公平》之前问了自己那么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追问下衍生出来的课堂教学怎么可能是不精彩的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思考之后的快乐就也成为了必然。

教师自身要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参,有自己的思考。

对于每一节给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除知
更体。

感悟思维教育心得体会(3篇)

感悟思维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思维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参加思维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思维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思维教育的感悟。

一、思维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创新意识思维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敢于质疑、敢于尝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思维教育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沟通能力思维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种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拓展知识面思维教育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这样,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思维教育的实践1. 转变教育观念首先,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将思维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 创设思维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维能力。

3. 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各种思维训练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逻辑推理、类比、归纳等,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4. 激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创意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5. 注重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思维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为思维而教》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思维、学习和教学的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思维教育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深感认同,因为在当今社会,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思维教育的优点。

首先,思维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其次,思维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最后,思维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作者在书中传递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如“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

这些思想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我意识到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我认为,《为思维而教》中的思想非常适用于当今社会。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更多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而思维教育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有用的人才。

总之,《为思维而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思维教育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1篇)

教会学生思维读后感(1篇)

湖北专升本报名流程湖北省专升本考试是指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获得专科学历并升入本科阶段学习。

对于想要报考湖北专升本的考生来说,了解报名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湖北专升本的报名流程。

第一步,网上报名。

首先,考生需要登录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专升本的报名入口。

在报名入口处,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同时,需要上传个人近期免冠证件照片,确保照片符合规定尺寸和格式要求。

第二步,缴费。

在完成网上报名之后,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缴纳报名费用。

缴费完成后,系统会生成报名号和准考证号,考生需要妥善保存这些信息,以备后续使用。

第三步,打印准考证。

在报名成功并缴费后,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官方网站,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是考生参加考试的凭证,必须在考试当天携带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否则将被拒绝入场。

第四步,参加考试。

在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后,考生需要提前到达考场,按照规定的程序参加考试。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遵守考场纪律,服从监考人员的管理,不得抄袭、作弊等违规行为。

第五步,成绩查询。

考试结束后,考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其他指定渠道查询考试成绩。

对于成绩合格的考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录取和注册手续。

总结:以上就是湖北专升本的报名流程,希望对即将报考湖北专升本的考生有所帮助。

在报名过程中,考生需要仔细阅读考试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确保顺利完成报名流程。

祝愿所有考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升入本科阶段学习!。

2024年《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

2024年《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

2024年《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2024年《思维与教学》读书心得1(约1861字)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

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第一,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成年人的经验预先编制的系统化知识,超出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能力;第二,因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过去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为规则,所以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教学活动只有单纯的“讲”和“听”,学生没有寻求新的知识和方法的空间、只能接受机械训练的任务;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

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习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

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

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

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

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

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学读《教会学生思
维》一书体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的思维能力从哪里来?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青少年时期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适合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培养的有效途径,却又时常感到茫然无措。

今细读郅庭瑾撰写的《教会学生思维》一书,如获高人点拨,受益非浅。

这本书是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一。

书中内容具有可读性,书中观点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可以说,它是一本适合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好书,是教师自我培训的好教材。

全书共有七章,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第四章《为思维而教》。

现就这一章节谈谈学习的初浅体会。

一、从中获得的认识
1.对“为思维而教”教学观念的认识
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如实地揭示教学中的一种现象,如文中所说:某些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重视学生
知识的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实际上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屠宰场”,“在大批地屠杀天才”。

偶尔“也许仍然能冒出一些思维天才”,这仅仅是躲过了这种侵袭的“幸存者”而已。

这种教学结果使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为“教学荒地”……。

作者以此提醒人们对传统教学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也引发人们去思考,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此,作者的观点非常明确:为思维而教,即教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

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确立为思维而教的教学观念正是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因为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教会学生思维是我们每位教师肩负的最终使命。

2.对“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作者用通俗的语句对一些教学方式作出专业性的阐述。

他把传统的教学方式称为“独白式教学”,提出为思维而教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打破教师独白而走向教师和学生的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一定的机会。

他还提出,若要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还要进一步走向“发现式教学”。

我发现,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独白式教学”方式、
“对话式教学”方式分别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式都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方式和现在强调的突出学生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也有雷同之处。

用“灌输式教学” 主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被教育界质疑。

因为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培养,所以改变教学方式以实现“为思维而教”已是教育形势所趋。

二、从中得到的指导
在文中,作者从实践的层面上,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研读这些内容,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我深感对某些教学行为实施改进非常必要。

1.让自己做个“善问”的老师
作者指出,在对话式教学中,自然少不了老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的课堂回答。

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就是课堂提问不仅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至于跑神,更重要的是调动和拓展开学生思维。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老师每次提问题,学生总是习惯性地拿起课本,埋头翻书找答案。

找不到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老师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经过深入思考的直接从书本上就能找答案的问题,也就是问题过于简单。

久而
久之,学生养成了一种不愿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即问题的难度太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想也想不出什么。

老师的这两种做法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

因此,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成为一名“善问”的老师。

记得八年级有一节政治课,该节的内容是了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

教材中的文字都是引用《教育法》中的一些具体法律条文。

这些法律条文本身比较抽象,通过让学生阅读法律条文来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中学生的特点。

如果让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实际来理解掌握这些法律条文,学习效果会更好。

我想采取设疑引思的方法过渡比较合适,于是我就提出一个问题:你能结合实际谈谈你们作为受教育者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吗?可问题提出后,没人作出反应,被点到名字的同学要么乱说一气,要么就沉默不语。

当初我还认为这是他们的主观懒惰情绪所致。

后来我尝试换个问法:你们对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做法不满意,哪些做法比较满意呢?这样一问,学生可来劲了,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顺着学生的回答,我接着又问:把这些
令你满意或不满意的做法和书本中的法律条文联系起来(或用法律条文来解释判断这些做法),看看它们的合法性如何?学生参看教材,联系实际略加分析思考,最终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可见,要成为善问的老师就必须对学生本身的特征进行研究,考虑所提的问题能否被学生理解,是否超越学生的思维能力范围。

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介于学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

既让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问题太易太难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开展。

2.引导学生做个“善学”的学生
作者在文中提出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还要进一步走向“发现教学”。

站在学生角度就是“发现学习”。

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研究型学习”或“课题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和发展思维有何关系?发现式学习可以解释为学生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课题寻找资料、获取资料和处理资料,去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

而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都是对新事物的发现和探索,发生疑问并求解的过程。

因而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我们很多师生对研究型学习方式并不陌生。

以前我总认为,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做成“课题式学习”有些夸大其辞,那起码是高中以上的人从事的学习。

鉴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

对于学生而言,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而大部分学生还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那么教师的培养作用就很重要。

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可以从教材中的某些小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去探究学习,把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究结合起来。

这比选择一个专题让学生进行专门的探究学习更适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面对一个不懂的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重视、尊重、爱护、引导、鼓励和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学生思维,或许大家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令人乏味,因为诸如此类的论题在报刊、杂志上不难找到,可是为什么人们对此的研究乐此不疲,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考学生曾经做过的题目,学生总能正确解答,而如果把问题或条件稍作变换,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

这正是教育失败的表现,学生只是学到各种题目的具体解法,并没有掌握知识的迁移方法,也就是说,他还没有真正学会思维。

因此,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且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更是教育赋予我们每个老师的新使命。

吴礼霞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