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的特点6个
人际关系的特点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人在社交互动中与他人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和互动。
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了人际互动、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等方面。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 多样性人际关系的参与者众多,包括亲友、同事、上下级、邻居等各种关系。
每个人际关系都是独特的,涵盖了不同亲密程度、社会地位、情感纽带等方面。
人际关系的多样性使得每个人都要面对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处理各种关系问题。
2. 动态性人际关系是动态发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关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初识阶段可能是互相了解、建立联系的时期;发展阶段可能是逐渐加深了解、建立信任的时期;维持阶段可能是保持稳定、互惠互利的时期;结束阶段可能是疏远、分离的时期。
人际关系的动态性要求我们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3. 相互依存性人际关系中的各方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在人际关系中,双方都有需求、期待和依赖。
其中一方的行为或态度会影响到对方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人际关系的相互依存性需要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4. 情感纽带人际关系中有很强的情感成分。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一种联系和纽带,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人际关系的情感纽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互信、分享快乐、渡过困难,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人际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5. 形成与维护的主动性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需要主动性。
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无论是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还是维护已有的关系,都需要我们主动表达关心、倾听他人、提供帮助等。
通过主动体贴、理解和支持他人,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多层次人际关系是多层次的,包括亲密关系、工作关系、社交关系等。
每一层次的人际关系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则,需要我们在不同场合和角色中进行适应和调整。
人际关系的多层次性需要我们灵活应对,善于处理不同关系间的冲突和问题。
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人际吸引: •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它是一种交 往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现象,是人际关 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际吸引程度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
通常,我们根据人际吸引的程度,将人际吸引分成 三个不同的层次:亲近、喜欢和爱情。
人际吸引的表现形式:
3、“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的心理模式常常 表现为的心理模式常常表现为:充满优越感,骄傲自大,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不行,别人是错的。 自己对别人好而别人对自己不好。为此常常愤愤不平,把 人际交往中的失败原因都归为他人的责任。 (自恃权威 的人抬高自己,否定别人) 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是成熟的、健康 的交往心理模式。这种心理模式的特点是:充分体会到自 己拥有理性能力,对生活价值有着恰当的理解,是相信自 己与相信他人、爱自己与爱他人的统一。承认每个人存在 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的唯一;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 美,包括我自己;否定一个人做错的事,但不否定这个人; 他们善于去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 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快乐的 人、良性互动、双赢)
– 男性一般不抢先与女性握手 – 握手要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
身体语言沟通的类型
• 姿势 • 装饰
– 服装、化妆、抽烟、携带品等等 美容和饰品一定要因人而异,注意自己的身份、职业和 社交场合。(注意不同场合的着装)美学总结的服饰的第 一要义是得体、合适,也就是和谐,即按自己的年龄、环 境、职业、性别等等去选择
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
–沟通主动性 • 主动沟通者 被动沟通者 –沟通注意水平 • 沟通者投入沟通,对沟通过程形成相互支持, 使其自然持续的注意水平 –沟通信息的充分性
人际关系的意义特点类型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的因素
人际关系的意义特点类型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的因素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际关系满足了人的社会需求。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
其次,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相反,人际关系的缺失或恶劣的人际关系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成就和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个体获取更多的资源、合作机会和支持,增加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相互性:人际关系是双向的,它需要双方的互动和共同的努力来维系和发展。
一个人无法独自建立人际关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2.多样性:人际关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有亲密的亲情关系、友情关系,也有工作、社交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3.动态性:人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人际关系会随着时间、空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2.友谊关系:友谊是基于情感和共同利益建立起来的关系。
友谊关系通常不具备家庭关系中的血缘关系,但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因素形成。
3.婚恋关系:婚恋关系是指男女之间建立的伴侣关系,通常以结婚为目标。
婚恋关系涉及到感情、责任和承诺等因素,是一种密切的关系。
4.工作关系:工作关系是在工作环境中建立的关系,包括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客户、供应商等有业务往来的关系。
建立人际关系的因素:1.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作为交流和互动的话题,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亲近感。
2.相互尊重和信任: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
尊重和信任是维系关系稳定和长久的基础,关系中的双方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思想和需求,并共同遵守承诺和约定。
人与人的人际关系
(三)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 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 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 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如果关 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 压力。在这一阶段,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正式交 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趋于消失。 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 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如何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及和谐相处
增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 以下几项通则提供参考: 站在对方立场设想,将心比心,并且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 去沟通。 了解沟通的障碍并且尽可能去突破。 得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千万不要立即下 价值判断,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 价值判断,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 当一位好听众,用我们的心灵去听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而不只 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后要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 样的感受和想法? 善解人意,我们不一定要赞同他人与我们不同的意见,但是如果 我们能了解他人,我们自己也会快乐无比。 加强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也是能与他人 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要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好的情绪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 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 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2.交换性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 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 进行选择的结果。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 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评价而 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 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此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 我价值保护动机。 4、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 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 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 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5、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 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 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 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 只要干事业、团结有力,做出一些让步是值得的。 6、信用原则 信用即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离不开交往, 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 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一个 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一个 有自信心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
高中生人际关系
高中生人际关系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与生活的质量,所以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重要。
高中生人际关系有哪些?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人际关系:如何与同学交往(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
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
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并加以克服。
(二)人际交往的类型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1)小团体,指两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
(2)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
(3)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
(4)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
(5)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
(6)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阿龙森与林德的研究:受到夸赞的被试,倾向
于选择原来的伙伴;受到抱怨的被试,倾向于拒 绝选择原来的伙伴。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三、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中,吃亏是福吗?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福阿提出了人际交换的六种回报:金钱、物
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增值交换 or 减值交换
第八章 人际关系
幸福是什么?
《心理医生》的调查:
关系密切的朋友 稳定的社会交际圈 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 的幸福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 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 互联系。 社会关系 ≠ 人际关系
对陌生人 对熟悉者
自 我 表 露 深 度
最深
非亲密区
对亲密朋友
亲密区
自我表露广度
自我的分层
最表层:兴趣爱好及相关内容 第二层:真实的态度 第三层: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第四层:个人隐私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真诚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一、真诚原则
稳定交往阶段:深度卷入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社会渗透理论
奥尔特曼和泰勒的解释 :
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 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 方向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 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
人际关系的意义特点类型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的因素建议
人际关系的意义特点类型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的因素建议1.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以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需求。
2.促进情感发展: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温暖、安慰和理解,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感。
3.扩展社交圈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扩大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4.促进个人成长: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培养自信、自尊、自爱等积极的人格特质。
5.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人际关系可以提供互助、支持和帮助,减轻压力和负担。
1.相互依存:人际关系是相互依赖的,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同时个体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2.相互作用:人际关系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式来进行相互作用的,如言语、肢体语言、非语言沟通等。
3.动态变化:人际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性质和质量也会产生变化。
4.多层次性:人际关系存在着家庭、友情、爱情、工作等不同层次的关系,每种关系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1.家庭关系:是个体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类型,包括夫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2.友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任和帮助基础上的关系,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快乐和困难,给予感情支持和建议。
3.爱情关系:是建立在情感和性吸引力基础上的关系,包括夫妻、情侣等,具有较高的亲密度和独特性。
4.同事关系:是在工作环境中建立的关系,需要良好的合作、沟通和协调,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5.交际关系:是临时性的、短暂的关系,如和邻居、同学之间的关系。
建立人际关系的因素:1.亲密度:建立人际关系需要双方之间有一定的亲密程度,如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2.相互尊重: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相互平等、互相尊重,不能过分强调个人主导地位和权力。
3.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包括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等。
4.合作能力:人际关系需要双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情商课程人际关系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 主从因素,那么双方会感到更加 融洽。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 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系的 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 时而呈现出合作关系,如此 反复循环。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 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结果之一是交往双方形成人际关系,而人际 关系一旦形成又促进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成为人际交往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指的是人们在 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 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心 理因素的作用。
8.无规则型
➢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较为少见。特点是双方毫 无规则,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只要外界对他 们施加一种外力,就会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人际 关系。
雷维奇的八种人际关系类型,尽管是来自对夫妇关系的测 试,但是对于大部分具有经常性的互动者之间的关系来说, 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对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关 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社 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际沟通的外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 第二,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和情感的交 流。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人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 而其他的2∕3的时间中,有70℅的时间是在和他人交换信息,甚 至一个人的沟通行为已经提前到了胎儿期。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 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
人际关系1
七、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一)良好形态: 1、互补形态:关系双方在交往中相互依存,彼此吸取 对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通过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物质、 能量的转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2、稳定形态:多出现在较长时间交往之后,如多年患 难与共的夫妻、经过长期考验的朋友、相互配合默契的同 事、彼此坦诚相待的同学间等。 特点: (1 ) 具有深刻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熟悉对方各种信息; (2)交往的频率高、信息量大、物质或能量转换好; (3)对对方的吸引和需要高而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意高, 为维护关系而不惜牺牲个人的重大利益; (4)关系本身的自调节功能强而稳定,双方充分理解和信 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容易弱化和解决
(二)社会需要理论 心理学家魏斯分析了人类的亲和需要,提出了六条 基本的“社会关系律”。即: 1、依附的需要。这是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 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2、社会整合的需要。这是渴望与人共同分享相 同的兴趣及态度的需要。 3、价值保证的需要。 4、可靠保证的需要。 5、寻求指导的需要。每个人都不断地学习生活, 以丰富自己的经验体系。 6、关心他人的需要。在关心、照顾他人的时候, 个体本身也体验到一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
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社会互相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 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非物质商品交换(诸如赞许、 荣誉或声望之类的)。 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人际交往就如同商品的交换原则一 样是等价的,是公平交易。 认为在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中,也要使双方的报酬与代价 收支平衡,获得利润。
心理学: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
人际关系学要点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
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物质关系、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
除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利益。
人际关系中两个基本的维度: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人际关系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的特点人的社会性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1、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储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人际关系的客观性: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是功能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确立必备的三个条件:人际关系的主体——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或互动。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为规律指导人们的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人际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等学者开始“霍商实验”的研究,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1、理论方面:(1)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2)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4)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的界线。
2、实践方面:(1)协调、优化人际关系;(2)预防、消除人际障碍;(3)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4)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交往不仅影响着生产力的创造和继承,而且和生产一起决定着社会结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ppt课件
不同家庭背景下人际交往差异比较
01 02 03
交往意愿
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存在差异。如家庭氛围较好的孩子,往往更加主动、积极 地与他人交往;而家庭氛围较差的孩子,则可能更加被动 、消极。
交往方式
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方式和技巧也存 在差异。如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往往更加懂得尊重和理 解他人,善于沟通和协调;而缺乏教育的孩子,则可能更 加自私、任性,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家庭注重引导和支持
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引导;培养 孩子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与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 题的方法。
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对欺凌行为的认知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反欺凌行动;建立多方 联动的反欺凌机制。
受欺凌者心理援助与支持
0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受欺凌者提供心理支
特点
包括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个体性指人际关系以个体为基础,直接性指人 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性则指人际关系以情感为纽 带。
大学生人际关系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个人成长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 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 高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 力。
增强心理健康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满足 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减轻 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 。
交往技巧
认知偏差
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交往策略是建立良好人 际关系的关键,如倾听、表达、理解等技 巧的运用。
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人际关系 紧张或冲突,如过分自卑或自负、以偏概全 等。
02 大学生常见人际 关系问题及原因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 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关系类型比较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 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 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1.容纳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谊的需要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 需要 容纳 控制 情谊 主动性 被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引导自己 对他人表示亲密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霍尼的三类型说 (1)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什 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想到的是“我受人喜 欢吗?”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自 己认为适当的行动。
这种寻求自我价值确立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会引 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愿意表现自己,对吸引别人 的注意感兴趣,并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二)人际交往中交互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自身与别人保持某种关系 的适当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及与别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 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 相应的友好应答。
小测试
1.在两栋房子之中,你会画些什么? A. 太阳 B. 河流 C. 草坪 D. 白云 2.假如某天你在屋外散步时, 一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 你很狼 狈的站起来后, 发现有个人一直盯着你, 害你羞愧不已, 请问你, 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A. 捧着课本的学生 B. 英俊的男士或漂亮的女子 C. 运动场上 的健儿 D. 年长的老师 E. 戴耳机,穿牛仔裤的酷哥酷妹 3. 假如你在屋外散步, 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玩篮球, 当他用力 把球丢向前方时, 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A. 球撞到墙壁又弹回来 B. 球打破窗户上的玻璃 C. 球只是掉到地上 4. 如果你家的庭院要造一座水池, 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池? A. 大水池 B. 小水池 C. 弯曲型的水池 D. 周围添加装饰品的 水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详细描述:在班级中,同学之间既有 竞争也有合作。有些同学可能在某些 课程上成绩较好,有些同学可能在其 他课程上表现突出。如果不能正确处 理这种竞争关系,容易产生嫉妒和不 满。此外,班级中的同学也可能因为 兴趣爱好、性格等原因产生矛盾。这 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 会对班级氛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产生 不良影响。
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圈子,同时也 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与同龄人的交往障碍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障碍主要包括性格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沟通不畅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可以尝试主动交往、尊重他人、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等措施,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建议:舍友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可以通过协商设定一些宿舍规则来 解决矛盾。例如,可以约定晚上熄灯 时间,或者制定轮流打扫卫生的制度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宿舍活动来 增强舍友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
案例二:大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总结词:大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主要涉及同学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友 谊等方面。
建议: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 识,尊重他人的成绩和进步,同时也 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可以通 过参加班级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方 式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此 外,也可以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解 决矛盾,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案例三:大学生在社团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 总结词:大学生在社团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社团内部的分工、权责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 详细描述:社团是大学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参加社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接受自己的外貌形象
大学生需要接受自己的外貌形象,包括相貌、身材等,不要因为 外貌而对自身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
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考情简介:这一知识点在山东教师招聘统考中会考察到,在其他地方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考察比较少。
作为一个生僻考点,可能会在一些地方性的考试中以单、多选的形式去考察,但是考察比较简单,因此在备考中联系生活事例进行识记即可。
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定义(互有所需,互相满足)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也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在于双方能否实现满足)人际交往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传导信息的时候),包括语言符号系统(探花交流()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肢体语言,穿着打扮)两大类。
(二)人际关系特点1.群体是人际关系产生的基础。
2.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途径。
3.个性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4.人际关系以情感体验为特征。
5.人际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1.认知成分: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
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
2.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
3.行为成分:是指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手势、举止、作风、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
任何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和改变,都是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正式群体中,行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调节着人际关系;在非正式群体中,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及稳定持久程度。
二、人际关系类型(一)舒茨的分类(只要知道能选就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需要有三类:1.包容需要。
这种需要表现为希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建立联系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
(积极的)2.控制需要。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学说是指人际交往中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它涉及到人际交往的原理、规律和技巧,对于理解人际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交往的基本原理。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社会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通过言语、行为、情感等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同时,社会交往还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社交关系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人际关系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亲密关系通常具有亲密、信任、支持等特点,而同事关系则更加注重合作、竞争和利益交换。
同时,人际关系还存在着亲密度、稳定性、互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会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护产生重要影响。
三、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人际关系学说强调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性。
比如,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积极的人际互动方式等都是促进人际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适当的社交礼仪、灵活的人际应变能力、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等也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四、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情绪、态度等特点,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因素则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五、人际冲突与解决。
在人际关系中,人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际冲突是由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所导致的,解决人际冲突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妥善的处理和适当的妥协等方式来化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主从型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方处于主导的支 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或服从的地位。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是八种类型中最基本的一种, 几乎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主从型的因素。 同时,主从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牢固的一种关 系。
属于这种关系的夫妇在共同的生活中,虽然一方感到有一 定的压力,但是他们不会轻易离婚。
被动性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希望他人引导
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二)八种人际关系类型
在人际关系类型的划分中,以雷维奇(P.Lewicki)的 划分方法较有代表性,他把人际关系归纳为如下八种类 型
1.主从型 2.合作型 3.竞争型 4.主从—竞争型
5.主从—合作型 6.竞争—合作型 7.主从—合作—竞争型 8.无规则型
第二,使人们互相排斥和反对的情感,即分离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对方 则是自己不能被接受的、难以容忍的,甚至是感到厌恶的客体。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从其内容上进行划分,可分为: 人际经济关系、 人际政治关系、 人际法律关系、 人际道德关系、 人际信仰关系 人际文化关系
从其状态上划分,还可以分为: 正常关系、 竞争关系、 协作关系、 障碍与冲突关系 封闭状态关系
➢这是一种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双方在相互作用时,有时呈现为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
而且,在这种混合型的关系中,常常包 含了主从和竞争型中最不好的特点。这 种关系的结局常常是在他们忍无可忍时, 不得不中断他们的联系。
如两个旅游爱好者结伴自助游西藏,获得非常美好的体 验,彼此对对方感到满意。这说明两人的相处能满足双 方的需要,则他们两人的关系是肯定的,积极的关系。 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感到不满,不真诚或发生 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双方的友 好关系就会终止。
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首先,人际关系表明了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交往 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 程度,它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其次,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最后,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是联系个人与他人、个 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桥梁,没有人际交往, 也就无所谓人际关系。
--
2.合作型
➢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彼此能默契配合和互相 忍让。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
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与他人结成这种类型的关系。但是, 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关系的双方更适宜做好朋友,而并 不十分适宜做夫妇。因为尽管这样的夫妇能够和睦相处, 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社 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际沟通的外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 第二,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和情感的交 流。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人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 而其他的2∕3的时间中,有70℅的时间是在和他人交换信息,甚 至一个人的沟通行为已经提前到了胎儿期。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 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1)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第一特点就是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 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其主要问题是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者愿意亲近的 人,其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角 色地位等退居其次。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
这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第二个特点,即人际关系的直接性(可感性),直接的、 面对面的交往,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不通过第三者或是中介,而是双方对 于对方的直接感受,这样会增加真实性和可靠性。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第三个特点,人际关系的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 间的情感活动,动之以情,这样的情既包括喜欢、关心等积极的情感因素, 也包括厌恶、憎恨等消极的情感因素。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这种情况下,对方总是 自己所希望的、满意的客体,个体有强烈的与其合作或结合的行为倾向。
(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想寻求一种和谐的人际 关系。他把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划分为包容需求、控 制需求和感情需求三种。根据个体对人际关系的具体需求 的不同和态度的不同(主动与被动)把人际关系分为以下 六种:
需要
包容 控制 感情
行为倾向
主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 主动表示友爱
--
3.竞争型
➢竞争型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令人 兴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 宁的关系。竞争的双方为了达 到各自的目标,常常会竭尽全 力去争取胜利。
这种人际关系的主要优点是有生气、有 活力,缺点是竞争时间过久,难免令人 感到精疲力竭。所有这是一种既令人兴 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宁的关系。
--
4.主从—竞争型
第六章 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1.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 的类型; 2. 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掌握改善人际关系的方 法; 3. 掌握爱情的定义和爱情三角理论,理解文化对爱情 观的影响
4.了解亲密关系解体的过程与体验。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 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 都要和他人打交道。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 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结果之一是交往双方形成人际关系,而人际 关系一旦形成又促进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成为人际交往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指的是人们在 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 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心 理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