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抵抗弯曲》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单元的第1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材料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

但学生对材料的弯曲性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可能只是在生活中见过一些材料在受到力时的弯曲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本质还缺乏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弯曲性能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和理解材料的弯曲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表现,让学生亲身感受材料的弯曲性能。

2.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加深对材料弯曲性能的理解。

3.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硬度的材料,如塑料、铁片、木条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钳子等。

3.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材料在受到力时会发生弯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以及不同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体运动和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弹性和塑性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2.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讲解法:教师针对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铁丝、塑料尺等。

2.教学课件:实验动画、图片等。

3.教学反思: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猜想一下,这些物体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抗弯曲能力的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以及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材料性能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材料的弯曲性能,知道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材料性能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弯曲性能。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材料的弯曲性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练习:学生进行课后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材料的弯曲性能2.不同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3.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积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六上二1《抵抗弯曲》 课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六上二1《抵抗弯曲》 课件

实验一: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设计实验方案。 2、完善实验方案:
① 搭建粱时,柱子之间的距离多宽? ② 如何改变横梁的宽度? ③ 最后一个垫片算不算? ④ 做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3、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一: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改变的条件: 纸梁的宽度
控制不变的条件: 支柱间的距离与高度、纸梁的材料与厚度、轻放垫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抵抗弯曲
看图思考:这些建筑的重量主要靠什么支撑?
横梁
(横放材料)
柱子
(直立材料)
柱子和横梁比较,横梁更容易发生弯曲和断裂! 所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中的重要问题。
推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横梁的材料 横梁的跨度 横梁的宽度 横梁的厚度 ……
横梁 ,抗弯曲能力 。
实验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改变的条件: 纸梁的厚度
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纸梁的宽度相同,桥墩的高度相同,桥墩的间距相
同,放硬币的位置相同,放垫片的方法相同。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厚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1张纸 2张纸 4张纸 的厚度 的厚度 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放硬币数个数)
片的力度与位置。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放硬币数个数)
预测 实测
1倍宽 ——
2倍宽
4倍宽
温馨提示:
a.从第二个开始,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 b.注意保持支柱之间的距离不变。 c.垫圈要轻放在纸梁的中间。 d.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我们的实验数据是怎样 的?我们有什么发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抵抗弯曲》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弯曲的定义及特点、抵抗弯曲的方法、弯曲现象的解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事物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但是,对于弯曲现象的深入理解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弯曲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弯曲的定义及特点,抵抗弯曲的方法。

2.难点:弯曲现象的解释,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引发学生对弯曲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弯曲的定义及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弯曲的定义及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3.学习抵抗弯曲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抵抗弯曲的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解释弯曲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弯曲现象的解释,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5.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弯曲的定义及特点2.抵抗弯曲的方法3.弯曲现象的解释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学生对弯曲现象的解释是否合理;3.学生对抵抗弯曲的方法是否掌握;4.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2.1《抵抗弯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弯曲现象,探究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例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弯曲现象,探究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弯曲现象,掌握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弯曲现象,掌握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弯曲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弯曲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弯曲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弯曲程度的相关因素。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弯曲程度的影响。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推理出影响弯曲程度的因素。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弯曲现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1《抵抗弯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抵抗弯曲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他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弯曲的概念,抵抗弯曲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弯曲的产生原因,如何有效抵抗弯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为例,引发学生对弯曲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弯曲的产生原因,探讨抵抗弯曲的方法。

3.交流:小组合作,分享探究成果,讨论如何有效抵抗弯曲。

4.总结:总结弯曲的概念,归纳抵抗弯曲的方法,强调实际应用。

5.拓展: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弯曲的概念2.弯曲的产生原因3.抵抗弯曲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弯曲的概念和抵抗弯曲的方法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运用情况。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3cm、6cm、12cm);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张、2张、4张);小垫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认识“横梁”和“柱子”(1)出示桥梁和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和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2)指出图片中的“横梁”和“柱子”在哪。

(3)小结:横梁和柱子都是支撑房子和桥梁的结构,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的材料——横梁。

2、引出新课想象横梁断裂倒塌的情况,引出本课的主题:研究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一)学生猜测1、提问:你觉得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往横梁自身因素引导)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内容。

3、指出本节课主要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二)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1、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能说出对比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是不同的,其他因素都相同)2、明确实验方法后,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同时打开书本)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柱子;B、不同宽度的纸梁——横梁;(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纸梁)C、相同质量的垫圈——重物。

(出示小垫圈)3、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纸梁宽度不同。

4、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学生回答: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不同。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不同。

2.难点:让学生理解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状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塑料片、木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夹子、桌子等。

3.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因为受到力而弯曲?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塑料片、木片、金属片等,并提问:这些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弯曲的程度会一样吗?让学生预测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组实验材料和工具。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受到相同力时的弯曲程度。

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1.抵抗弯曲 教科版(共12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二单元 1.抵抗弯曲 教科版(共12张PPT)-PPT文档资料

第二组
力大小
第三组
(垫圈的 实测 第四组
个数)
第五组
第六组
……
我们的发现: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比较、分析刚才两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纸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抗弯曲能力大小
(放垫圈的个数)
一倍宽 两倍宽 四倍宽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四张纸
(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 的厚度 的厚度 的厚度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2.1 抵抗弯曲
有什么相似之处?
思考
梁 柱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与横梁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每次实验纸梁架空的长度要相同, 小
可控制在18厘米左右。
2、垫圈要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 而且要放在梁的中间。

3、实验前先做好预测。
4、边实验边记录,可反复多做几次。 示
抗弯曲能力大小
(放垫圈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 加宽度更有效。
纸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
纸的宽度(以最窄的为标准)
第一组
抗弯曲能
力大小 (垫圈的
实测
个数)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我们的发现:增加梁的宽度可在一起的 张数计算)
1张
2张
4张
预测
第一组
抗弯曲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2.1抵抗弯曲》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以及了解弯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弯曲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然而,对于弯曲的原理和抵抗弯曲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弯曲的概念,掌握抵抗弯曲的方法。

2.难点:理解弯曲的原理,学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铁丝、弯曲器、观察记录表。

2.准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河流、弯曲的公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弯曲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弯曲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弯曲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在弯曲器作用下的弯曲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弯曲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抵抗弯曲的方法,如改变形状、增加强度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加深对弯曲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讨论弯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弯曲的自行车架、弯曲的桥梁等。

引导学生思考弯曲现象的优点和缺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弯曲的概念和抵抗弯曲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1《抵抗弯曲》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梁的弯曲原理,研究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梁的弯曲原理。

2.掌握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梁的弯曲原理。

2.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梁(不同材质、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积)、加载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梁的弯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梁的弯曲原理,以及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梁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等条件,观察和记录梁的弯曲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弯曲力的梁,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制作出这种梁。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梁的弯曲原理和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写一篇关于梁的弯曲现象的观察报告。

梁的弯曲原理;影响梁弯曲程度的外界因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1、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下一节课学习《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做铺垫。

二、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探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研讨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能运用实验结论对横梁平放还是立放做出科学解释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

重点: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识别和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原理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五、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中把科学课本叠放在一起作为桥墩,实际操作中会比较费时,且课本容易移动、变形,导致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自制了一个桥墩装置:在一块纸板上固定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固定为10厘米。

这样就可以控制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六、实验器材自制桥墩;厚度、长度相同,宽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的卡纸条;宽度均为3厘米,长度相同的1倍厚,2倍厚、4倍厚卡纸条;同规格垫圈;泡沫板。

7、实验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桥梁和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受到压力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教材以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探究科学问题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材料抵抗弯曲的概念,以及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因素。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材料的片状物体,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2.实验工具:尺子、剪刀、胶带等。

3.课件:关于材料抵抗弯曲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弯曲现象,如弯曲的树枝、弯曲的铁丝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材料可以弯曲,而有些材料不能?让学生提出假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表现,如塑料、纸片、金属片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弯曲不同材料的片状物体,观察和记录结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同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实验结果。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纸梁的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抵抗弯曲能力 的大小
预测 实测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实验一结果: 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纸梁
的抗弯曲能力。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Nhomakorabea纸梁的厚度
(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
1张
2张
4张
算)
抵抗弯曲能力 的大小
预测 实测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实验二结果: 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
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实验二:
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 1、三种不同厚度的纸梁。(分别是:1张、2张、4张厚度) 2、许多相同大小的铁钉。 3、两本相同厚度的字典。
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纸梁的宽度相同;桥墩的高度相同;桥墩的间距相同;放铁
钉的位置相同;放铁钉的力度相同。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抵抗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横梁 柱子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结论:他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
教科版《抵抗弯曲》精品教学课件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抵抗弯曲》课件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抵抗弯曲》课件PPT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圆明园遗址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实验验证:
还需确定哪些量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A: 纸的材质 B: 纸的的厚度 C: 纸的宽度 D:纸的长短 E: 单个硬币的轻重
F: 放硬币的位置
G: 每次实验纸条弯曲程度: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标准
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的条件是: ACDEFG
B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纸的的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A: 纸的材质 B: 纸的的厚度 C: 纸的宽度 D:纸的长短 E: 单个硬币的轻重 F: 放硬币的位置 G: 每次实验纸条弯曲程度: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标准
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的条件是:
C
ABDE FG
纸的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1、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实验验证: 4、整理数据: 5:得出结论: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抵抗弯曲-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抵抗弯曲-PPT课件

实验题
2、数据如下:
抵抗弯曲
3、把实测数据制成曲线图:
抗弯曲能力: 20
(放垫圈个数)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纸的张数
实验题
2、数据如下:
抵抗弯曲
3、把实测数据制成曲线图:
抗弯曲能力: (放垫圈个数)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纸的张数
抵抗弯曲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桥梁的抗弯能力与哪些因素有 关系呢?
我认为:
1.桥梁的材料有关
2.桥梁的长短有关
3.桥梁的宽度有关
4.桥梁的厚度有关
研究一:纸的宽度与抵抗弯曲能力
这是对比实验,要注意:
1、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我们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2、实验中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我们准备怎样改变?
螺丝帽的个数代表 抗弯曲的能力
A、纸的材质 B、纸的厚度 C、纸的宽度 D、纸的长短 E、单个垫圈的轻重
抵抗弯曲
实验题 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猜想一下,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猜想。 1、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量不变?

抵抗弯曲 ppt课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抵抗弯曲 ppt课件(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 个桥墩
1.两个“桥墩”的距离为11厘米左右; 2.纸杯要放在纸梁的中间; 3.硬币要轻轻放进盒子,避免把纸梁砸塌; 4.纸梁中间碰到桌面,记录放进去垫圈的个数(最后一个垫 圈不算); 5.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
增加厚度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吗?
1倍厚度纸 2倍厚度纸
4倍厚度纸
垫圈若干枚
2 个桥墩
1.两个“桥墩”的距离为11厘米左右; 2.纸杯要放在纸梁的中间; 3.硬录放进去垫圈的个数(最后一个垫 圈不算); 5.先预测,后实验,再记录。
在《形状和结构》单元,我们还将学习许多有 关建筑的科学知识
迪拜人工岛
苏通大桥
伦敦塔桥
小学科学(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抵抗弯曲
杭州湾跨海大桥
55t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南至宁波慈溪, 全长36公里,是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桥。是目前世 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桥梁
桥柱
55t
1个纸杯 + 个垫圈
增加宽度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吗?
1倍宽度纸 2倍宽度纸 4倍宽度纸 垫圈若干枚
水立方
故宫太和殿
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
迪拜旋转塔
美国金门大桥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沙特首都中心大厦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出问题: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吗? 2.做出假设: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3.实验验证:
(1)实验材料:
相同宽度和厚度的纸梁若干;胶水 一瓶;相同大小垫圈若干个、直尺 一根,科学书四本。
(2)实验不改变的条件:
1.纸的材质-宽度、长短一样
2.架起纸梁高度一样 3.纸梁架空的距离一样 4.放垫圈的位置一样-中间 5.单个垫圈的轻重一样 6.弯曲标准一样:以纸梁碰到到桌面为止。
(1)实验材料: 纸梁(卡纸2、4、8厘米各一张); 相同大小垫圈若干个、直尺一根, 科学书四本
(2)实验不改变的条件:
1.纸的材质-厚度、长短一样
2.架起纸梁高度一样 3.纸梁架空的距离一样 4.放垫圈的位置一样:放中间 5.单个垫圈的轻重一样 6.弯曲标准一样:以纸梁碰到到桌面为止。
(3)实验改变的条件 纸的宽度 怎样:改变纸的宽度?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宽度
(以最窄的为标准)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抗弯曲能力 的大小
预测 实测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再实验; 2.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3.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4.写出自己的发现。
4.我们发现,纸梁的宽度 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 曲能力也会增加。(即 :纸梁的宽度越宽它的 抗弯曲能力越强)
纸梁的厚度增加, 抗弯曲能力会大大 增加。
请比较两次实验数据,你有什么 新发现?
新发现: 增加(纸)横梁的厚度比
增加(纸)横梁的宽度能更有 效地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练习
一、填空: 1、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
加材料的( )
在此添加副标题
1.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 册第二单元《抵抗弯曲》
横梁比柱 子更容易 被压弯断 裂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共同特征: 都有横放的 材料—横梁 和竖放的材 料—柱子
1.抵抗弯曲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提出问题: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2.做出假设:纸梁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强 3.实验验证:
(3)实验改变的条件 纸的厚度 怎样:改变纸的厚度?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厚度
(以粘在一起的张数 计算)
1倍厚
2倍厚
4倍厚
抗弯曲能 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温馨提示:
1.先预测再实验; 2.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3.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4.写出自己的发现。
4.我们发现,纸梁的厚度与 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2、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 );纸 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 )。 二、选择:
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宽度有关 C、与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