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膝关节前_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_刘秀梅
前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
![前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187a1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d.png)
韧带
前交叉的主要功能
1. 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
前交叉韧带是一条强大的带状结构,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前内侧部,向前下方斜行,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
它与后交叉韧带(PCL)一起,形成了膝关节内部的“十字”结构,共同维护着膝关节的稳定。
2. 前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
限制胫骨前移:ACL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在膝关节屈曲时的前向移动。
这种限制作用在膝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时尤为重要,它能够防止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异常前移。
协助旋转稳定性:除了限制前移,ACL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它帮助限制股骨和胫骨之间的旋转运动,特别是在膝关节屈曲时。
吸收冲击:在膝关节受到冲击或外力作用时,ACL能够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保护膝关节免受损伤。
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d06581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c.png)
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刘秀梅;陶澄;肖东民【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06(023)007【摘要】[目的]对国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人膝关节标本的交叉韧带进行观察,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附着区的形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4具新鲜冷冻PCL标本进行解剖,并行组织学观察,掌握其微观结构,其结果与国外文献资料比较.[结果]国人PCL长31.0~37.0(33.8±1.3)mm,两端粗大,最窄处位于中间.ACL长25.0~36.0(29.6±1.1)mm,前、后交叉韧带均为不可分割的完整韧带,由许多纤维组成并发生扭转,纤维束相互穿插融合.病理切片示PCL近端和远端纤维分布松散,中段紧密.[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是完整的韧带,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有一定作用.国人交叉韧带长度可能短于西方人.【总页数】3页(P1085-1087)【作者】刘秀梅;陶澄;肖东民【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72【相关文献】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 [J], 李鹏;孟广伟;马洪顺2.膝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的初步临床效果 [J], 王小涛;江良波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位置的解剖研究 [J], 罗浩;敖英芳;王海军;张继英;余家阔4.关节镜下非解剖型与理想化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张壮岱;杨永兴;冯志军;野战涛;赵芬5.双束解剖重建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J], 王亚雄;刘晓宁;张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体后交叉韧带MRI功能解剖学研究
![活体后交叉韧带MRI功能解剖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0507f2941ea76e59fa0403.png)
os d :A oa 0 k e sfo 3 e l y s be t,wi a g f2 y as ttl4 n e m 0 h at u jcs t me n a e o 3 e r,wee su id t a ue te c a g fte ln t r h h r tde o me sr h h n e o h e gh
o C e r a e r m 。 f xo o 0 f xo b t i c e s d p t 1 0 f x o .T e l v t n o CL wa h s l s a f P L d c e s a fo 0 l in t 9 。 l in u n r a e u o 。 l i n h ee ai f P s t e mal t t e e 2 e o e
df rn fxo fte k es(。 0 ,6 。 0,10 )wt R - i ninlm l-c o dt mai o bnt n ( ieetl i o h ne 0,3 。 0 ,9 。 2 。 i M I3 dmes a ut eh aa i g g cm iai 3 f e n h o i n o D-
-
5 6 5 ・
中 国 临床 医学 影 像 杂 志 2 1 0 0年 第 2 卷 第 8期 JC i C i d 1 hn l Me n
探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及临床意义
![探究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ca40503f12d2af90242e66d.png)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1 3 年1 2 月 上旬 刊
探 究膝 关节后 交叉韧 带解剖及 临床 意义
王振 清 李 伟 z
( 1 . 内蒙古鄂 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内蒙古 鄂 尔多斯 0 1 7 0 0 0 2 . 天津工业 大学 天津 3 0 0 3 8 7 )
2 - 2 显微 解剖 的情 况
显微解剖后 交又韧带后发现其主要由多束大小不等纤维组
成, 纤 维束之 间具 疏松 结缔 组 织 . 大部 分 纤 维束 的排 列 同后 交叉 韧 带 的 长轴一 致 . 大 约 占据 9 0 %一 9 4 %, 较 少纤 维柬从 后 上 走行 到 内下 ,呈现 斜 行 的排 列 , 同后 交 叉韧 带的 纵轴 呈 现 1 5 — 1 O o 的 夹
【 摘要】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 : 材料选 自我校解剖 实验室人 的膝关节标本 4 6 例, 对膝 关节后交叉 韧带进行观察, 对其 附着区、 厚度宽度 以及 长度进行测量; 采取显微 外科的技术解剖 1 6 例新鲜冷冻的标本 : 对后 交叉韧 带进行组织 学观 察 , 对其 微 观 的 结构进 行 掌握 。结 果 : 后 交叉韧 带 的长 度 为 ( 3 3 . 7  ̄ 1 . 2 ) mm, 宽度 为 ( 1 0 . 3  ̄ 0 . 9 ) am, r 两端 处 较 为粗 大 , 中 间为 最 窄 处; 后交叉韧带为不可分割完整的韧带, 由众多的纤维构成且发生扭转 , 纤维束之间有相互的穿插与融合 ; 据后交叉韧带的组织切 片 显 示其远 端 以及 近 端的 纤 维呈现 松散 的 分布 , 且 中段 较为 紧密。 结论 : 膝 关节后 交叉韧 带为 完整韧 带 . 每 束之 间具 交 叉 的联 接 纤 维。 【 关键词1 膝 关节 后交叉韧带 解剖 临床 意义 【 中图分类号】 G6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2 — 0 2 2 8 ~ 0 1
前交叉韧带解剖、查体、功能、损伤机制,一文看懂
![前交叉韧带解剖、查体、功能、损伤机制,一文看懂](https://img.taocdn.com/s3/m/abba60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2.png)
前交叉韧带解剖、查体、功能、损伤机制,一文看懂图源:《骨科临床解剖学第二版》前交叉韧带作为膝关节的稳定结构及旋转运动轴,它限制胫骨在股骨上的向前活动,并协助胫骨在股骨上的内、外旋。
内旋可使交叉韧带弯曲,外旋使其变直。
膝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深部,分为前后2 条。
所谓前后,是以附着于胫骨的前后作为标准。
图源:《骨科临床解剖学第二版》、3D body前交叉韧带起于胫骨髁间嵴前区的内侧及外侧半月板前角,胫骨附着面呈前后长的卵圆形,如「足迹」一样扇形散开。
分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两束呈螺旋状盘向后、外、上延伸,呈扇形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后上部。
其股骨髁附着点面积约 20 mm × 10 mm(最大径),韧带长约 4 cm(3.7 ~ 4.1 cm)。
图源:作者提供前交叉韧带为无血管组织,其营养通过滑膜组织及滑液提供。
滑膜皱襞富含血管,韧带近段营养来源膝中动脉、远端部分来自膝下内外动脉。
远端、近段血管在韧带表面滑膜中形成血管丛营养韧带。
前交叉韧带功能①管制胫骨在股骨上向前滑动;②与关节囊、侧副韧带及后交叉韧带一同管制侧方运动及旋转运动;③与后交叉韧带一同管制过度屈曲;④与后交叉韧带、两侧副韧带、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一同管制过度伸直。
Butler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膝前交叉韧带提供了防止胫骨前移的80% 阻抗,这种作用在膝关节屈曲30° 时为最大,也是在诊断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时 Lachman 试验敏感的原因所在。
前交叉韧带的第二重要作用是阻抗胫骨的旋转,尤其是在膝关节接近伸直时,阻抗胫骨的内旋。
在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前交叉韧带还有阻抗外翻的作用,不过,该作用在内侧副韧带完整的情况下是微弱的。
图源:《骨科临床解剖学第二版》前交叉韧带在下列情形下,可以发生撕裂或断裂:①旋转:正常关节旋转机制发生紊乱,即在强度伸直而无胫骨外旋,或强度屈曲而无胫骨内旋时;②外展与内收:外展损伤必同时伴有内侧副韧带断裂,有时伴有胫骨外侧髁骨折,较少情形下亦可因内收引起,此时必伴有外侧副韧带断裂,有时伴有胫骨髁间隆起骨折;③当胫骨固定并膝关节屈曲时,使股骨向后的力量;④过度伸直;⑤脱位。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f70613aa00b52acec7ca08.png)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的临床意义。
方法84例人体膝关节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6例浸泡保存于福尔马林液内,28例为低温冷冻保存的新鲜标本,分别对标本实施大体标本观察、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宽度等。
结果在附着区完整切下韧带后,胫骨端宽度为(15.5±2.1)mm,中端最窄部位平均为(10.4±1.5)mm,韧带胫骨端宽度为(20.5±6.3)mm。
结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韧带,各个束之间均存在交叉纤维联结。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临床意义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对于后交叉韧带(PCL)研究的深入和系统,临床医师对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也更加关注。
然而,多数的文献和研究都关注与后交叉韧带损伤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且存在较大的争议性,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后交叉韧带结构的研究相对較少,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结构及其解剖,从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解剖实验室提供的84例人体膝关节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56例浸泡保存于福尔马林液内,28例为低温冷冻保存的新鲜标本。
新鲜标本全部来源于健康的青壮年,且分别实施病理切片和显微解剖组织学检查,其中,女4例,男24例,死亡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26.7±3.4)岁,膝关节标本保存于-20℃的冰箱内,保存时间20~30 d。
而福尔马林液内浸泡保存的标本具体年龄和性别不详,由本地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
1. 2 方法1. 2. 1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福尔马林液浸泡的新鲜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标本进行固定,分别取材远、中、近三段,横向切取较长的韧带,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并使用蜡块进行包埋。
将韧带的横截面制为玻片,染色后使用放大一倍的显微镜进行组织学观察,对不同平面内韧带切片的纤维束大小、数量和走向进行描述。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手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手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35d9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b.png)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手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也是最复杂的关节之一。
它由髁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而膝关节韧带的稳定性也对其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其中后交叉韧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胫骨向后稳定,并防止前移。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运动损伤等,后交叉韧带可能被损坏或撕裂,导致膝关节在运动时不稳定,甚至产生疼痛和肿胀。
因此,重建后交叉韧带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关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和重建方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不同类型损伤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仍然是一个难点。
此外,由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手术操作难度也比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手术风险。
因此,对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重建方法的研究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和重建方法的应用,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通过对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其解剖结构的特点和作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对于不同类型的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提出合适的重建方法,包括手术前检查、手术步骤和术后康复等方面。
3.探究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等方面。
4.通过对一批患者的实际病例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估不同重建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解剖学实验和临床病例观察等。
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1.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重建方法和手术风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2.采用解剖学实验方法,对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和作用。
3.对一批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手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等方面,比较不同重建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4.通过对前期文献搜集和解剖学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合适的重建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对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评估。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测量和MRI测量对照分析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测量和MRI测量对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e1fbf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2.png)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测量和MRI测量对照分析王晓宇;杨柳;陈伟;唐康来;陈光兴;郭林【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06(035)013【摘要】目的明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MRI测量的意义.方法将中国成人新鲜离体膝关节标本分别同时进行解剖测量和MR测量,将两组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发现二者显著相关,除部分MRI测量值呈显著偏小趋势外,具体数据上MRI测量值比较接近解剖测量值,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组织的MRI测量值能够反映其真实解剖值.结论 MRI是对膝关节软组织结构和骨组织结构进行精确测量的重要手段,对某些数据(如角度)的测量其基本可以替代解剖测量.【总页数】3页(P1171-1173)【作者】王晓宇;杨柳;陈伟;唐康来;陈光兴;郭林【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R445.2【相关文献】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和关节镜诊断的对照分析 [J], 郏格拉;张保红;刘建中;魏五洲;姜义杰2.解剖位点中心定位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多屈曲角度韧带长度的测量及意义 [J], 孙学斌;张克远;李纲;尼加提;刘阳3.正常前交叉韧带高频超声和MRI测量对照分析 [J], 席晓萍;闫玮;丁雪;徐闻;张怡靓;刘锐洪4.解剖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术后MRI与正常膝关节MRI比较分析 [J], 张壮岱;金社辉;冯志军;野战涛;杨云龙;张虎;5.解剖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术后MRI与正常膝关节MRI比较分析 [J], 张壮岱;金社辉;冯志军;野战涛;杨云龙;张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观察研究
![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观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2a0f5ac850ad02de80419e.png)
近年来 ,我 国骨 科医生对 于人体膝 关节 交叉韧 带的研 2 结 果 究逐 渐增 多 ,通 过分析 这些研 究成 果可知 ,主要 集 中在交 2 . 1 后 交 叉 韧 带 的 形 态 学 观 察 叉韧 带损 伤的原 因、 治疗等方 面 ,并且还存 在着 一定 的争 后 交 叉 韧 带 位 于 股 骨 内侧 和 胫 骨 隆 突 斜 坡 之 间 的 部 议性…。从这些情况可 以看出,人们对于交叉韧 带结构 的认 位 ,通过大 体观 察 ,可 以发现 后交叉 韧带呈现 出纤维 分束 识 比 较 少 , 提 醒 我 们 需 要 加 深 研 究 交 叉 韧 带 的 构 造 , 从 而 的情 况 。 以 韧 带 纤 维 的 起 止 部 位 为 依 据 , 可 以 将 后 交 叉 韧 进一 步指 导临床 医疗工 作 。本 文选择 人体膝 关节标 本4 2 例 带分 成两个 部分 ,即前 外束和 后 内束 。当膝关 节处于 伸直 作 为研 究对象 ,首先进 行大体 观察 和测量 ,然 后使用 显微 ( 0 。 )或 屈 曲 ( 9 0 。 ) 的 状 态 时 ,后 交 叉 韧 带 的 长 度 、 宽 镜进 行解 剖 ,最后应 用组织 学检查 方式 ,对交 叉韧 带进行 度 、 厚度 如 下 表 1 所 示: 深 入 了解 。具 体 结 果 报 告 如 下 。 表1 膝 关 节 伸 直 位 或 屈 曲 位 时 后 交叉 韧 带 的 长 度 、宽 度 、 厚度 ( am, r ± )
膝关节韧带结构解剖及病变概述
![膝关节韧带结构解剖及病变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a85fa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膝关节韧带前交叉韧带(ACL)前交叉韧带(ACL)起自股骨髁间窝,附着于胫骨平台前部,紧邻胫骨髁间嵴外侧。
ACL的胫骨附着处比股骨起始处牢固。
ACL由两个纤维束组成,较小的前内侧束及较大的后外侧束。
ACL撕裂ACL撕裂多由急性损伤引起。
MRI上ACL撕裂可表现为明显的韧带纤维中断或韧带异常走行或信号异常。
ACL损伤常伴有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撕裂(O'Donoghue三联征)。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也常伴发ACL损伤。
ACL损伤可有多种继发性表现。
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出现特征性骨挫伤伴骨髓水肿时高度提示ACL损伤。
也可出现继发的PCL松弛、褶皱,为胫骨向前移位所致(抽屉征阳性)。
平片提示ACL损伤的一个线索是Segond骨折,这是一种胫骨平台外侧的撕脱性骨折。
Segond骨折可合并ACL及髂胫束(IT)损伤。
髂胫束附着于胫骨Gerdy结节。
Segond骨折被认为是外侧关节囊韧带撕脱。
ACL重建术后,移植的ACL应与髁间窝相平行,位于Blumensaat线的后方(在平片上沿髁间窝顶部绘制一线)。
如重建的ACL过紧→移植韧带在腿部伸展时容易被股骨撞击。
如重建的ACL过于松弛→移植的韧带不能起到足够稳定的作用。
ACL重建术的一种并发症为独眼病变为Hoff脂肪垫的结节样瘢痕。
后交叉韧带(PCL)后交叉韧带(PLC)比前交叉韧带强壮、丰厚。
它同样起自股骨髁间窝(位置比ACL更靠前),但附着在胫骨平台的后部。
正常的PCL在所有序列上均为低信号。
PCL受损远较ACL少。
PCL撕裂与ACL撕裂相比,完全性PCL纤维束断裂并不常见。
PCL损伤典型的MRI表现是PCL松弛度增加,伴或不伴T2WI异常高信号。
与ACL撕裂相比,PCL撕裂很少行修复术。
内侧副韧带(MCL)内侧副韧带(MCL)起自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附着于胫骨干骨端内侧,位于鹅足肌腱的深部。
内侧副韧带纤维束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交错相连。
内侧副韧带为滑膜外结构,关节镜下不可见。
《2024年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范文
![《2024年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5dc5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8.png)
《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篇一一、引言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具有极高的运动灵活性和复杂的结构组成。
因此,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和入路方式探索对手术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后侧“倒L”入路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优秀的暴露范围在手术操作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上的作用进行探讨和解析。
二、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解剖学研究1. 解剖学特点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主要涉及股骨、胫骨和腘窝等部位的解剖结构。
其独特的路径设计,能够在不干扰其他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
同时,这种入路方式也要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充分了解并遵循相关的解剖学原理和规律。
2. 手术路径与步骤在“倒L”入路手术中,首先应通过深入研究和观察腘窝区域的解剖结构,找到最佳切口位置。
手术步骤主要包括暴露和保护相关重要组织结构,如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等。
在保证不损伤这些结构的前提下,按照“倒L”的路径进行手术操作。
三、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临床应用1. 手术效果与优势在临床应用中,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以其独特的路径设计和良好的暴露范围,使得医生能够在不干扰其他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复杂的手术操作。
此外,该入路方式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2. 典型病例分析本文选取了若干典型病例,对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验证了该入路方式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四、讨论与展望1. 讨论通过对膝关节后侧“倒L”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入路方式具有许多优点。
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如术中关键组织的保护和术后康复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入路方式的潜力,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技术和完善护理方案。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研究98页PPT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研究9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8b11776c175f0e7cd13769.png)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效果分析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fc22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7.png)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效果分析任振峰;刘後宾【摘要】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诊断方法,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材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01月至2013年04月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2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按不同移植材料分为两组:自体骨-髌韧带-骨组(A组)32例;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组(B组)30例.术后定期随访2年,对Wemer髌股痛评分、肌力恢复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Lysholm 评分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62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2年两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Lysholm 膝关节评分、髌股痛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前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复杂,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与移植材料的种类之间无明显关系.【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22【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作者】任振峰;刘後宾【作者单位】272000,济宁医学院基础学院解剖实验室;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前交叉韧带(ACL)是重要的维持膝关节正常功能和稳定性的结构, 在韧带中最易受到损伤, 对膝关节稳定性产生着一定影响[1]。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的韧带损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伤后不能自愈, 若不及时进行修复, 将会产生明显的关节不稳, 继发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退变,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 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2]。
以往开放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基本被关节镜手术取代,膝关节镜行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完全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 疗效满意[3]。
目前采用自体重建材料主要有中1/3髌韧带、双股半腱肌腱半膜肌腱两种, 对两者的疗效说法不一。
本文分别采用两种移植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 比较分析两者的疗效。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研究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aced9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a.png)
前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研究
张琪;于赛华;等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22)004
【摘要】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是骨科的难题之一,本文对前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进行研究,为临床修复提供依据。
方法:对30例60侧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长度、角度、宽度和厚度进行测量。
结果: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处于0°及屈曲90°时的长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宽度和厚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前交叉韧带内存在“等长纤维”,附着点内存在“等长点”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应选择的固定点。
【总页数】2页(P230-231)
【作者】张琪;于赛华;等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73
【相关文献】
1.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J], 董伊隆;蔡春元;姜文辉;姜刚毅;钱约男;赵章伟;杨国敬
2.活体前交叉韧带MRI功能解剖学研究 [J], 陈新;潘晶晶
3.基于3D-CT的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及功能性预后的临床研究 [J], 徐虎;张春礼;王迎春;韩先伟;李光政;赵阳;裴国献
4.正常前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观察 [J], 闫明;等
5.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及其与重建技术的研究现状 [J], 马明亮;李健;徐闯;曹恒;王林伟;黄开越;张立超;刘明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步态周期特征研究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步态周期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7cca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4.png)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步态周期特征研究刘曦慧;洪桥梅;周文琪;罗小兵【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7)11【摘要】目的:研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步态周期特征。
方法:选取36例单侧膝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均行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术治疗,并选取1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Tekscan裸足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步态数据,比较患者患侧与健侧差异及组间差异。
结果:术前观察组患侧步行周期、蹬离期时间长于健侧和对照组,步长、步速、晃动面积、晃动距离、位移速度及身体重心前后、左右移动距离低于健侧和对照组,步宽、步角高于健侧和对照组,跟骨着地、脚掌着地及支撑中期时间短于健侧和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侧步行周期、蹬离期时间短于术前,但长于健侧和对照组(P<0.05),步长、步速、晃动面积、晃动距离、位移速度及身体重心前后、左右移动距离高于术前,但低于健侧和对照组(P<0.05),步宽、步角低于术前,但高于健侧和对照组(P<0.05),跟骨着地、脚掌着地及支撑中期时间长于术前,但短于健侧和对照组(P<0.05)。
结论:ACL重建术可改善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后步态,并运用步态分析数据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了解ACL断裂及重建术后步态参数变化,为评定术后疗效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1418-1422)【作者】刘曦慧;洪桥梅;周文琪;罗小兵【作者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5【相关文献】1.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双膝三维运动对称性的影响2.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本体感觉与姿势控制的相关性3.关节镜下股骨端双隧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4.危机模拟应激跑台训练系统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研究5.前交叉韧带损伤与重建术后患者的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解剖、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解剖、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29db09a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7.png)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解剖、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吴疆;黄竞敏;赵斌;曹建刚;陈啸【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020)011【摘要】背景:对于存在旋转不稳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进一步认识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可以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恢复起到指导意义。
目的:系统回顾当前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文献,明确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发生率、解剖关系、形态、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作用和损伤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 Med/Medline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论文。
检索内容包括:incidence,anatomy,morphometry,biomechanics,histology of the ALL,并包括关于"Segond"骨折,并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膝关节、前外侧结构、"Segond"骨折",时间跨度从1878至2015年。
并对检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共检索出文献362篇,其中英文文献342篇,中文文献20篇。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42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前外侧韧带出现率在83%-100%,对于前外侧韧带的骨性抵止点的描述差异很小。
前外侧韧带在股骨抵止点位于外侧副韧带股骨抵止点的前侧及远端,跨越关节斜行插入到腓骨小头和胫骨的"Gerdy"结节之间。
文献关于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和形态学的描述不同点在于:前外侧韧带在外侧半月板及关节囊附着部位的解剖。
前外侧韧带主要的生物力学作用是控制胫骨过度内旋,组织学上微观结构为:平行状的纤维样韧带组织。
通过前外侧韧带的胫骨附着点的撕脱骨折("Segond"骨折)的部位可以准确显示前外侧韧带的胫骨足印点。
前外侧韧带是膝关节前外侧面上独特的韧带组织结构,它可以控制胫骨过度内旋,膝关节过度屈曲内旋可引起"Segond"骨折。
【总页数】8页(P1658-1665)【作者】吴疆;黄竞敏;赵斌;曹建刚;陈啸【作者单位】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天津市300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膝关节前外侧韧带解剖、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 [J], 吴疆;黄竞敏;赵斌;曹建刚;陈啸2.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价值 [J], 张春礼;丁明;杜天舒3.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马占礼;孟令波4.磁共振检查对膝关节前外侧韧带与外侧稳定结构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J], 李佳岱;牛玉军5.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变异研究进展 [J], 闫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刘秀梅 陶澄 肖东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超声科,湖南 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对国人前交叉韧带(A CL)、后交叉韧带(PCL)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42例人膝关节标本的交叉韧带进行观察,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附着区的形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4具新鲜冷冻PC L标本进行解剖,并行组织学观察,掌握其微观结构,其结果与国外文献资料比较。
【结果】国人PCL长31.0~37.0(33.8±1.3)mm,两端粗大,最窄处位于中间。
ACL长25.0~36.0(29.6±1.1)mm,前、后交叉韧带均为不可分割的完整韧带,由许多纤维组成并发生扭转,纤维束相互穿插融合。
病理切片示PCL近端和远端纤维分布松散,中段紧密。
【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是完整的韧带,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有一定作用。
国人交叉韧带长度可能短于西方人。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解剖学和组织学; 后交叉韧带/解剖学和组织学Anatomical Study and Clinical Value of the Chinese C ruciate Ligament LIU Xi u-mei, T AO Cheng, X I AO Dong-mi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Xiangy a S econd Hospita l,Changsha41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 e】To measur e the cr ucia te lig ament fiber,provide more detailed anato mic data for thediag nosis and t reatment o f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M ethods】F or ty two adult specime ns o f the crucia te lig a-ment we re measured of its fibe r's length,w idth and thickne ss.T he shape of femoral and tibial inse rtio ns w asalso described.Four teen fre sh fro zen cruciate lig ament specimens wer e dissected under o pe rative micro sco pe.T issue o bser vatio n w as also perfo rmed to see its ar chitec ture.【Results】T 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ment(PC L)was33.8mm lo ng and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 CL)w as29.6mm,the narr owe st sectio n wa s in themiddle.Cruciate lig ament w as a continual ana to mic unit.T he fiber s w ere unsepa rable unde r micro surg ical dis-sectio n and many fibers connected each other.T he leng th and te nsio n of the fiber s in different par t we rechangeable during the movement o f knee joint.T he fiber s nea r the o rig in a nd inser tion wer e mo re dispersaltha n tho se of the middle level.【Conclusion】①The leng th o f Chinese crucia te ligament maybe sho rter than thatof the wester ns.②Both A CL and PCL a re continual ligaments. [Key words] knee joint; anterio r cruciate ligament/A H; po sterio r cruciate ligament/A H[中图分类号] R32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171(2006)07-1085-03例,如并发AOSC时,或肝内胆管结石较少、分散,病变不甚严重者。
但研究表明,前者绝不是一种“根治性”手术,反而导致残石、结石复发、反复的胆道感染,甚至引起胆管细胞癌变。
本组病例中系再手术者18例(34.6%),既往平均手术1.5次,皆因肝内胆管病变未彻底根除。
肝内胆管结石总是沿着胆管树呈严格的区域性分布,同时存在多处的肝胆管狭窄,而这些不易被手术纠正的2~3级胆管引起的胆汁淤滞可导致结石复发,术后胆管炎反复出现。
笔者的经验是,如果肝功能正常,残肝可以代偿,就尽量保证足够的切肝范围,去除可疑的病灶肝。
再联合施行胆肠吻合术,以解决炎性胆汁凝滞问题。
本组病例中右半肝切除14例(26%),术后随访效果好。
而5例(9%)因全肝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肝切除受限,术后残石与此有关。
术中的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探查可减少残石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1]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65-66.[2] 赖佳明,梁力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注意的问题[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4):245-246.[3] 刘锦鹏,吕新生,韩明,等.肝门阻断后细菌及毒素移位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14:32-34.[4] 吴金术.创面封闭型医用胶在肝胆胰手术中的应用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4.(本文编辑:詹道友) [收稿日期] 2006-04-11 近年来骨科医师对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部分文献都集中于研究交叉韧带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且争议很大[1,2]。
这表明人们对交叉韧带的结构了解尚少,所以有必要对人交叉韧带的解剖和构造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收集了42例国人膝关节标本,通过对大体标本进行观察测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交叉韧带进行解剖、将交叉韧带纤维的横截面行组织学检查等进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国人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人膝关节标本共42个,其中冷冻低温保存的新鲜标本14具,40%福尔马林液浸泡保存的标本28具。
用于显微解剖、病理切片组织学检查的标本均为冷冻保存的新鲜标本,标本来源于健康青年,男性12具,女性2具,平均死亡年龄24.5(20~31)岁,新鲜标本在-20℃冰箱中保存20~30d不等。
用于大体观察的标本42具。
福尔马林液浸泡保存的标本、由湘雅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其性别、年龄不详。
1.2 实验方法1.2.1 大体标本观察 在实验前一天,将冷冻标本由-20℃冷冻柜中转移至5℃冷藏柜中解冻。
正中纵行切开后关节囊,充分暴露后交叉韧带后。
用游标卡尺测量伸膝0°位和屈膝90°后时后交叉韧带(PC L)和前交叉韧带(ACL)的长度以及交叉韧带近、中、远三段的宽度和厚度;将交叉韧带自胫骨、股骨附着处剥离,用记号笔将附着区轮廓划出,用直尺进行测量。
1.2.2 显微外科解剖 将14具新鲜冷冻保存的人膝关节标本解冻后,用摆锯将交叉韧带胫骨和股骨附着区的骨块连同交叉韧带一起完整取下。
显微镜下行微创显微解剖,主要的目的是掌握分束情况及纤维走行,避免普通解剖产生的人为分束。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数据采用SPSS11.0版软件完成。
2 结果2.1 交叉韧带形态学观察 前交叉韧带位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中1/3与胫骨髁间隆突前内侧之间,后交叉韧带位于股骨内髁外侧面与胫骨髁间隆突后方的斜坡之间,大体观察交叉韧带纤维均有分束的痕迹。
根据韧带纤维的起止部位,大体标本上AC L 分为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PCL可分为前外束和后内束。
膝关节处于伸直位或屈曲90°位时,交叉韧带前外束和后内束的长度、中段厚度和宽度见表1。
表1 国人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90°位时前、后交叉韧带的长、宽、厚(mm,x±s)位置长度前外束(前内束)后内束(后外束)宽度厚度PCL屈膝0°40.2±1.730.8±1.610.4±1.05.4±0.3屈膝90°41.8±1.829.2±1.310.6±1.15.5±0.7 A CL屈膝0°36.4±2.017.8±1.49.9±1.56.1±0.6屈膝90°36.6±2.217.3±1.58.6±1.47.6±0.6 2.2 交叉韧带显微解剖观察 手术显微镜下见前交叉韧带的纤维束纵形和纵斜形排列,直径1~3 mm,纤维行走方向不一致,长度不等,细纤维束之间有结缔组织紧密包绕,不易分离;在韧带的骨附着端,纤维排列比较均匀分散,呈发散的吸盘状;在韧带中央段,纤维排列集中紧凑,强度较大,呈扭曲的绳状。
可以看到纤维分束的痕迹,但整个韧带纤维保持完好的整体性。
对PC L进行显微解剖,发现PC L是由若干束大小不等的纤维组成,纤维束与纤维束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绝大部分纤维束排列与PC L长轴一致,约占90%~95%,少部分纤维束由后上走行至内下,呈斜行排列,与PCL纵轴呈15°~20°交角。
在胫骨、股骨附着处附近,两束纤维尚可分开,在韧带中间实质部,纤维束之间不能完全分开。
相互之间有许多纤维组织交错相互融合。
由于韧带纤维发生了旋转,所以在大体标本表面,出现一条较明显分界线,成为人们区分前外束和后内束的标志。
3 讨论3.1 交叉韧带形态及临床意义 国外资料显示, PC L长度为38mm,宽13m m,最窄处位于中部[3,4]。
笔者等测得PC L长33.8m m,宽10.4 mm。
许本柯等[5]对40例中国人的膝关节PCL进行测量,长34mm,宽10mm、厚6m m,都小于西方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