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

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不仅设计了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角”的活动,还有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为标准比较角的大小的活动,最后更是设计了让学生用三角尺拼指定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尺,学会了利用三角尺来认识角,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关于角的其他知识——“角”是可以“相加”(拼角)与“相减”(两个角叠合,多余部分就是两个角相减)的,从而为进一步进行角的度量作好了铺垫,也使得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角、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是第一次出现,受二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这里只要求通过折角、画角、做活动角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知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就可以了。关于角的其他知识,将在以后进一步学习。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

画角、折角、做活动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进行。像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在钉子板上围几何图形等操作活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更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地指导。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活动应注意指导学生把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外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外一条边,并据此作出判断。在钉子板上围几何图形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根据目标图形角和边的特点,先确定相应的顶点,再动手去围。

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领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如,在操作活动角、操作折扇等活动中,应先让学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打开、收拢活动角.(折扇)的时候,要让学生思考:这时候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越小角越小”。在用三角尺判断直角,以及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操作活动中,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量(画)直角?使学生体会到:“直角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在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时,要让学生明白,此时正是在比较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中找角、数角肘,要向学生渗透这些图形的角的特征等。

(4)建议用4课时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