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策略

一、明确概括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通常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只注意“抽出本质”一面,对于抛弃非本质的一面往往就忽略了。结果,由于对象的一些非本质要素在学生印象中较深,可能产生种种消极影响,从而掩盖了本质,使学生的认识束缚于直观形象,或在本质特征方面附加非本质的特征等等

(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

)与非本质,抽出事物的本质,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研究表明,概括的这种目的方

形成的均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本质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1、溶液有两部分组成:“一种或几种物质”被分散、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另一种物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2、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有一种。

3、溶质和溶剂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举例)

①当固体、气体和液体之间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固体、气体当溶质,液体作为溶剂。我们主要掌握液体溶剂形成的溶液。酒精、汽油、水都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溶剂,而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

②当状态相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但只要有水存在,水总是溶剂。

③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没指明溶剂时是指水为溶剂。(举例)

④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剂中的生成物。(先举例——为什么)

⑤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无水部分作溶质。(先举例——为什么)

⑥溶质和溶剂是溶液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溶剂。(举例)

4、溶液的特征:

①均一性:是指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举例)

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稳定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液也会发生变化)

二、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感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教学时最好同时呈现若干正例,以一个一个的例子来举例说明。如果所举事例中每个都包含着共有的属性,经过呈现多个事例之后,学生即可通过抽象化概括的方式而获得一个概括所有事例的感念或原理。但是,如果同时提供正例和反例,则感念和规则的学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使概念的范围更容易确定,有利于加深对概念和规则的本子认知。

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的,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或已有的感性知识缺乏典型性、代表性,学生就难以对对象的各种要素进行鉴别,难以区分一般与特殊及本质和非本质,从而也就难以达到概括的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欲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所谓变式,

这样学生才会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概念,而不至于认为只有固体才有惯性。

变式的运用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容易发生错误。一种情况是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用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在领会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时,常常把温度、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说成是阳光、空气、和土壤,这就是把共有的特征当作本质特征的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在辨认事物或进行归类时,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即把应该包括的对象未包括进去或把不应该包括的对象包括进来了。

在教学实际中,为了充分发挥变式应有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

影响,所选用的变式应使那些显著的但非本质的要素得到变异,而突出那些隐蔽的但本质的要素。同时,对象的变式应与此的指示和分析相结合,最好是提出定义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依据定义所提出的重要的或本质的特征去分辨各种客体。

当然,对象的变式仅仅是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突出对象本质要素的一种手段。如果不适当地夸大变式的作用,认为它可以代替概括活动,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明确:变式的作用在于促进概括,而非取代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