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晰写作目标分层指导落实

——例谈习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摘要】

由于人教版教材中习作教学缺乏明晰的序列性,使习作教学目标不明,指导随意的现象较为严重,也大大降低了习作指导的效率。要提高当堂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需要以单元整组理念统整写作教学,了解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整体序列,明晰每一次习作指导的目标,根据学情大胆取舍,分层次指导落实,以宽容、鼓励的心态评价孩子的习作,促进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关键词】

习作指导有效策略目标分层

【正文】

问题的提出

作文难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困惑。尤其是人教版教材以话题为中心组织习作教材,侧重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作文教学序列却很笼统。导致习作指导的目标混乱,教学费时多,收效微。其次,以往的习作教学无视学生的差异性,目标一刀切,大部分时候,老师还会不自觉地拔高要求。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写出生动具体,文从字顺的好文章来。但这并不现实。因为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水平,他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整体反映。并不是靠老师传授一些技巧就可以轻易提高的。所以一味的高要求,不但不能因材施教,更会大大挫伤大部分学生习作的信心,导致他们越来越惧怕作文,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在习作课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习作任务,提升习作能力?笔者认为要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懂得取舍,利用每一次习作课,正确把握目标定位,进行分层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现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习作指导为例,谈谈当堂习作指导有效策略。

策略一:单元整组构思,分解目标。

从命题作文变为话题作文是新课程的一大改进,它大大拓展了学生的习作内容,使习作的体裁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但这样可以选择的命题也大大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每一个话题都一一指导到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通常的做法是以习作要求为目标,单元整组备课,将各个习作任务要求分散到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每一次习作指导课只选择一项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避免平均使力,力求让学生可以做到一课一得。

比如: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是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父母的爱》的延续和发展,从无私的爱上升到了理性的爱的高度。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分别表现不同形式的父母之爱。本单元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有三个话题: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2.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但我认为后两个话题属于学生的隐私,如果希望孩子真心与父母交流的话,老师最好不要干涉。否则只是培养学生说空话套话而已。所以,我把当堂指导的内容确定为第一个话题:引导学生试着从生活小事中感受父母不同形式的爱,并能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表现出来。

策略二:指导学生预习,搜集素材。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常规化训练,也是让学生留心生活,搜集素材的过程。有了充分的准备,可避免指导课上作“无米之炊”,也让学生有话可写。同时,及时的预习反馈,也使我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为有效的习作指导找准起点。

在这堂习作课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要求:

1.哪一件事让你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简要写一写。

2.回想爸爸(或妈妈)最常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最常对你做的动作(或神

态)是怎样的?

3.抄写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题目,模仿着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题目。

从预习反馈中,我了解到虽然父母就在身边,但因为太习以为常,很多学生例举的事例不外乎“生病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考试考差了,爸爸妈妈帮我分析试卷。”……这些事早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写过,依然是炒冷饭,毫无新意。所以大部分学生拟的题目也很简单,比如《父母的爱》《我不理解》等。针对这一现象,我更明确了本节习作指导的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拟题练习学习

构思从平凡小事中发现父母的爱。2.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表现父母的爱。

策略三:把握学生基础,重点突破。

从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出发,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题目,明白可以用哪些方式拟题。接着,我出示了一组作文题目:《快点!》《不“管事”的爸妈》《妈妈的唠叨》《严父慈母》《我明白了》,让学生猜一猜文章的内容。这一招马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其实也了解了本次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构思,比如:学生从爸爸每天的催促“快点!”联想到妈妈小心地叮咛“慢点!”;从《不“管事”的爸妈》这个题目想到可以写爸妈表面看起来不像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照顾得周到,实际是为了培养我的独立能力的良苦用心。从《严父慈母》想到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写父母不同形式的爱等。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选材和构思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第二步,我提醒学生将预习时搜集的父母常说的话、常做的动作、常有的表情运用到作文中,并展开想象,加以丰富。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不再是平铺直叙,而能点面结合,血肉丰满了。

事实上,习作课时间有限,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写作并修改,老师的确不能讲太多。所以一定要精简目标,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也已经足矣。

策略四:分层指导提高,心平气和。

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年龄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会因为遗传、家庭环境、教育等因素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同样,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也是无法避免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也要相对地分层进行。对于优生来说,可以提倡他们选材新颖,更多地张扬个性。对于中等生来说,则要保护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勇于表达。而对于习作学困生,更应给予“智慧小锦囊”,适当为他提供句式,词语,甚至语段,就好像给他们一把梯子,让他们不断往上爬。比如在本次习作指导中,还有三个学生找不到可写的事情,我就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他们列好写作提纲,让他们按图索骥。其中有一学生由于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