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在中国现代历史中,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但邓稼先先生则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领导人,被誉为“两弹元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本文设计了一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先生的生平和成就,掌握他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能够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了解核武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珍惜和平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生平介绍:邓稼先的家庭、学习经历和职业经历。
2. 原子弹研制:中国原子弹研制组建的过程和主要人员,邓稼先在原子弹研制中的作用和贡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经过和意义。
3. 氢弹研制:中国氢弹研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邓稼先在氢弹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意义,核武器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老师通过PPT、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历史背景。
2. 讨论交流: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于邓稼先和核武器研制的理解。
3. 小组研究: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向全班做汇报。
四、教学设计1. 前置知识引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邓稼先和核武器研制,老师可以放一段小视频或播放PPT,介绍一下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变迁。
2. 课堂互动: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引导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邓稼先和核武器的理解和看法。
3. 创新实践: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场所,以便更好地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
4.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在课后留一些阅读资料,以拓展学生对邓稼先和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1、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2、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是我国在1964年至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令人奋的是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成功。
原子弹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走进作者:顾怀南,女(1931年-)山东章丘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新华社.1962年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知识链接1)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xx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讴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应让学生联系各自的学习情况,自定重点,查缺补漏,自主阅读。
二、教学目标1.熟悉内容,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
2.学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3.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生朗读课文,自主设疑:(1)引言后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各记叙了哪三件事、如何写的、有何侧重?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讨论后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以身许国,无私无畏。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2)本文的三个小标题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3)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明确:自然环境:“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等。
社会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
作用: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4)解读人物,合作研究:全文围绕邓稼先这位核心人物,记录了他感人的言行和动人的故事。
把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语段找出来,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体验到的情感读出来、谈出来或写出来。
四、拓展延伸“两弹”元勋们的科学功绩已彪炳史册。
当今科学大家也比比皆是,建议经常观看电视新闻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大家》等栏目,了解科技发展,感受大家风采。
配套练习二套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0分)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亘.古/梗.概憎恨../曾.祖母眼眶./门框.脐.带/人才济.济B.鼾.声/擤.鼻涕氛.围/分.外针灸./炙.烤震.悚/孤注一掷.C.愧怍./作.品挚.痛/炽.热殷.红/绿茵.默契./锲.而不舍D.赫.然/郝.叟诘.问/孑.然碾.子/辗.转哺.育/相辅.相成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孕育迭起慷慨淋漓死而后己B.脉搏肿胀一泄千里妇儒皆知C.喧闹小楷潜心惯注独具惠眼D.烦琐祈祷截然不同一反既往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主备教师教学课时2课时参与教师上课教师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拼搏、献身科学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关键语句,感悟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语句表现了邓稼先的品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我不能走,我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引导学生分析邓稼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邓稼先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的哪些品质?2.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3.情感体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4.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心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邓稼先的思维导图。
2.搜集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贡献,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邓稼先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邓稼先在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情感时的抉择,感受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语文版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目标1. 理解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平易质朴、忘我工作、一丝不苟、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
2. 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教学重点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品析人物语言和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讲解: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
这曾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然而,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了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
原子弹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元勋”,立大功的人。
邓稼先,安徽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
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默读课文,说明课文结构特点和大概内容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
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 个生字及新词,1 个多音字”弹”。
[来源:学,科,网Z,X,X,K]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 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
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
两弹元勋邓稼先
四、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 个生字及新词,1 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 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邓。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语文版
两弹元勋邓稼先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后讲解:“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
原子障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元勋”,立大功的人。
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
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
(二)阅读要求1.讲明本文属人物通讯,在阅读中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了解本文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和三个小标题以过程为序的特点。
3.用红笔在文中画出生词和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理解词义。
(二)、词的落实(三)分析文章的结构(三)分析文章的结构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1.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2.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3.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4.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合作探究1、引言后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各记叙了哪件事、如何写的、有何侧重?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以身许国,无私无畏。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 2、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试着找出来。
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等。
社会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
作用: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3、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语文: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8、两弹元勋邓稼先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总课时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 学 重、难 点 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一、合作探究1、引言后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各记叙了哪件事、如何写的、有何侧重?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
(以身许国,无私无畏。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
(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 2、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试着找出来。
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等。
社会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
作用: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3、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写了这方面的精神。
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在“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篇1[课标要求]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大事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乐观争辩,理清文章内容,品尝感情,领悟主旨。
[整体感知]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争论的,叙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
引子,从20世纪40年月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受。
“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
“艰苦创业的年月”是其次部分。
“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争论工作的?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争论院开头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寒冷、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
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特殊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1、“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知妻子时所说的话。
质朴的语言,特殊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
宁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咆哮,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乏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峻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宏大精神。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伟大贡献。
1.3学习课文中描写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的语句,感悟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2运用圈点批注法,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3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对邓稼先的认识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英勇奋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
1.2品味课文语言,感悟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教学难点2.1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感悟其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邓稼先的伟大贡献。
1.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写邓稼先品质和精神的语句。
3.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品味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4.品味课文语言4.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对邓稼先的认识。
5.课堂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5.2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对邓稼先的认识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2.收集有关邓稼先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课文语言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感悟了其伟大精神。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邓稼先的敬意和赞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与贡献;2. 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3. 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朗读邓稼先的诗歌《黄河颂》、《古朴》、《山船唱晚》等;2. 阅读邓稼先的传记及相关文章,了解他的生平、成就和精神面貌;3. 听取邓稼先的演讲录音、观看他与科技、革命等方面的视频资料,深入理解他的思想和精神;4. 开展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表达对邓稼先的看法和感想,并探讨如何学习和发扬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5. 模拟实验、制作模型等实践活动,体验邓稼先的发明创造和实验精神。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邓稼先的诗歌、传记、演讲录音、视频资料等,准备展示材料,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
2. 导入环节展示邓稼先的诗歌《黄河颂》视频资料,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诗歌。
然后,提问: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3. 阅读理解以邓稼先的传记为主要阅读材料,让学生小组阅读,然后进行小组间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挖掘文本信息,理解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4. 视听观感播放邓稼先的演讲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听取和观看,就邓稼先的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国家安全等方面发表看法。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思想和情感。
5. 创新实践在小组内开展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实践活动,如制作氢气球、电动车、蒸汽机等。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积极探索和实验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归纳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认知,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方面进行评价。
7. 作业布置指导学生回家参考自己的学习笔记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一篇独立的关于邓稼先的生平、成就和精神面貌的作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的第二部分。
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两弹元勋邓稼先四、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完成课后作业。
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1.两弹指什么?2.什么叫元勋?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两弹元勋”邓稼先》优秀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维度知 识 与 能 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 程 与 方 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讴歌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应让学生联系各自的学习情况,自定重点,查缺补漏,自主阅读。
教材分析《“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在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
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甘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要放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
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做出贡献的事迹。
“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
这一部分,重点写他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参加者身先士卒,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具体描写,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1.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学重点1.课文运用哪些典型事例塑造邓稼先的高贵品质。
2.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涉及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把一生献给国家和科学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了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
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三、教学内容:
两弹元勋邓稼先
四、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第二课时: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第三课时: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完成课后作业。
五、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解放前,由于我国科技落后,一直保守帝国主义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有学之士怀着一颗报国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为我国的国防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发言:
1.两弹指什么?
2.什么叫元勋?
3.邓稼先是谁?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称他为两弹元勋?
师:有了问题谁来解决?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感到: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解决。
(三)自学课文: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
1.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
3.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这课介绍了邓稼先的什么?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励、踏、须、炮、投、况、(弹)、缺、爆、炸、捆、替、呼
2.启发问题:
1)谁能把这几个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课文组成词语并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
(造句)
聪颖——聪明。
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赤子——对故土有感情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
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
起爆炸。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奔走相告:急走,跑着互相转告。
(造句)
欢呼雀跃:欢乐地呼喊,高兴的像雀儿一样跳跃。
(造句)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与世长辞:人去世。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造句)
2)这几个字和我们学过的哪几个字的音、形相近?(找形近字、同音字)
形近字:
爆()炮()炸()衬()
瀑()跑()作()村()
同音字:
踏()须()厉()
塌()需()励()
3)着样子写词语:
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
代替——替身——身体——体育
爆炸——炸弹——弹弓——弓箭
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
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
3.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教师范读课文
(六)学生仿读课文
作业:
1.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时代背景资料、邓稼先生平事迹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
同学们,这篇课文题目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是怎样介绍邓稼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
指名读,边读边体会,看有什么新的理解与问题。
2)填空:(目的:检查同学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①默读课文
②填空
A这篇课文的两弹在文章中指()和()
B逐段阅读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作者分几个阶段进行介绍?你能用最概括的语言写下来吗?
C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③小组讨论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三)深入学文
1对学生填空,用学生的概括板书
求学受命研制患病去世
2集体汇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给你的印象最深)
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学生先回答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
引导学生体会:
1)求学部分:(1——2)
(热爱祖国、勤奋刻苦)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小结:爸爸的影响与教育,奠定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基础。
他自己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使他更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成为他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学业有成后毅然回国的强大动力。
朗读课文
2)受命研制部分:(3——9)
(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默读课文,在书上批批画画。
思考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分析。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研制原子弹时,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有一点说一点。
理解后读书
1)虽然他研究过核物理,但原理与原子弹之相差太远。
2)答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的苏联迟迟不交货,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
3)必要的资料缺乏,甚至不知上哪去找。
4)当时中国完全不具备实验条件,然而许多必须了解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弄明白。
5)他们要计算旁人难以想象的庞大的数字,当时只有手摇计算机。
6)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异常危险,尤其是插雷管,万一发生问题就会化为灰烬。
朗读3——9自然段。
小结:这一切困难都说明,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邓稼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患病去世部分:
重点体会他所说的话。
从中看出他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
(四)总结
朗读全文。
回顾全文总结: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忘我的工作研制出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使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扩展: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2.了解本文的主人公——邓稼先的事迹。
3. 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汇报。
(二)新课:
1朗读全文
2扩展:
1)请同学介绍时代背景
2)请同学讲邓稼先的故事
3)把收集来的原子弹、氢弹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3完成练习册的作业。
七板书设计:
8.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胸怀报国志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患病去世实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