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配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b643a566edb6f1aff001f9f.png)
各种矿
料HT比D 例 10~25
100
100~10 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12 100 65 50 38 28 10 0
0
0
0
HTD 10~20 20 100 100 69 56 35 15 5 0 0 0
HTD 10~15 15 100 100 100 69 56 20 5 0 0 0
HTD 5~10
19 100 100 100 100 80 65 35 10 5
0
HTD 0~5
2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5 63 45 35
HTD 砂
1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5 90 65 30
HTD 矿粉
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HTD 砂
10 100 100 100 100 100 95 90 65 30
HTD 矿粉
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HTD 其他
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HTD 100
HTD HTD HTD
90 80
HTD 70
100 100 100
0.15 18 7
12.5 13.5 7~18
0 0 0 25 25 100 100
0.075 10 5 7.5
10.9 5~10
0 0 0 20 15 85 95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da8d0203d8ce2f00662351.png)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题目】试设计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
【原始资料】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3.结构层位: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4.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C。
5.沥青材料:可供应重交通AH-50、AH-70和AH-90,经检测技术性能均符合要求。
6.碎石:石灰石轧制碎石,洛杉矶磨耗率12%,粘附性(水煮法)5级,表现密度2700kg/m3。
7.石屑:洁净,表观密度2650 kg/m3。
8.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表观密度2580 kg/m3。
【步骤】1.矿料配合比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因为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使上面层具有较好的抗滑性.按表选用细粒式I型(AC-13I)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按表6-3(3)矿料配合比计算①将规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成分计筛余中值计算结果列于上表第6~8栏②计算碎石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X = aM(4.75)/ aA(4.75)×100%= 21.0 / 49.9 ×100%=42.1%③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Z = aM(<0.075)/ aC(<0.075)×100%= 6.0 /85.3 ×100%=7.0%④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用量Y=100-(X+Z )=100-(42.1+7.0)=50.9% ⑤校核:结果列入下表,该合成配合比符合要求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初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然后进行水稳性和动稳定度试验校核调整 ①制备试样: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C ,属于温区,采用AH-70沥青。
根据表6-3所列的沥青用量范围,AC-13Ⅰ的沥青用量为4.5%~6.5%。
按实践经验,选取沥青用量5.0%~7.0%、0.5%间隔变化,制备5组试件②测定物理指标⏹ 表观密度ρs ⏹ 理论密度ρt⏹ 空隙率VV=(1-ρs/ρt )×100% ⏹ 沥青体积百分率 V A⏹ 矿料间隙率VMA=VV+V A⏹ 沥青饱和度VFA= V A /VMA ×100%③测定力学指标马歇尔试验测定结果汇总如表并在表中列出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AC-13Ⅰ型沥青④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OAC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 根据密度、稳定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由图可见:表观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1=6.20%;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2=6.20%;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 3=5.60%,计算 OAC1=(a1+a2+a3)/3=6.0%⏹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各项指标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 ~OACmax=5.30%~6.45%OAC2=(OACmin+OACmax )/2=5.9%⏹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检查按OAC1求取的各项指标值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同时检验V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 OAC= (OAC1+OAC2)/2=6.0%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i.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OAC2~OACmin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ii. 对寒区道路以及一般道路OAC2~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0.3%由于当地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为渠化交通,要防止出现车辙,选择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 之间选取一个最佳用量OAC’=5.6%⑤水稳定性检验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标准马歇尔稳定度及浸水48h 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列于表,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标准要求。
AC-25C粗粒沥青配比
![AC-25C粗粒沥青配比](https://img.taocdn.com/s3/m/aa5b0fe519e8b8f67c1cb9e9.png)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AC—25C)景德镇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2014年09月25日1.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1.1 沥青本工程地处热区,按规范选择沥青沥青标号为AH—70。
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及时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其质量符合我国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A级—70#沥青质量试验结果矿料1.2.1粗集料采用江西景德镇徐良料场碎石,按规范要求对碎石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检测结果见表1-3。
表1-3 各种粗集料质量指标1.2.2细集料采用0~5mm石屑其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见表1-4,其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1-4 石屑试验成果1.2.3填料采用矿粉,其性能指标见表1-5。
矿粉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表1-7 矿粉试验成果2、第一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要求,该工程沥青面层采用AC—25C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材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1矿料级配计算各种矿料进行多次掺配使其尽量接近范围中值,掺配比例如下: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5~0mm石屑:矿粉=15:21:20:41:3合成级配见表2-1。
表2-1 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2.2马歇尔试验按此配比在油石比3.5%~5.5%范围内,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表2-22.3 水稳定性试验按最佳油石比4.5%重新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及48h浸水马歇尔试验。
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验证,结果见表2-3。
表2-3 配合比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残留稳定度为96.8 %,符合不小于75%的规范规定的要求。
水稳性良好。
由上述结果得出目标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为4.5%,此配合比仅供伴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3、第二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3.1根据目标配合比,利用实际施工拌和机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01b53a05087632301212af.png)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ba648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空隙率: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3.含沥青量:保证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二、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步骤: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骨料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骨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骨料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质量)×100%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沥青配合比=(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100%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添加剂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添加剂配合比=(添加剂质量÷沥青质量)×100%三、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为5%,总质量为1000kg,添加剂的质量为50kg。
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 (5kg ÷ 950kg) × 100% = 0.53%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 (5kg ÷ 1000kg) × 100% = 0.5%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 (50kg ÷ 5kg) × 100% = 100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所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骨料配合比为0.53%,沥青配合比为0.5%,添加剂配合比为1000%。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h).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h).](https://img.taocdn.com/s3/m/547921b514791711cd79170b.png)
沥青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6)一、基本情况该高速公路工程地处华北地区交通干线,拟采用改性沥青SMA作为抗滑表层,按规范规定,首先铺筑长500m的SMA路面试验段,由于有关各方的重视和努力,试验路铺筑非常成功,为高速公路正式铺筑SMA路面创造了条件。
试验路铺筑在邻近的二级公路上,路面宽14m,在旧路面上先铺筑了AC-25(F)型沥青混凝土整平层,然后铺筑SMA-16抗滑表层,设计厚度4cm。
二、材料参数与试验1.沥青结合料考虑到高速公路所在地夏天炎热,基质沥青的标号采用与沥青面层原设计相同的进口壳牌沥青AH-70,沥青质量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中的A级标准。
改性剂采用性能较好的SBS,SBS 为北京燕化公司国创一号,星型,经过不同剂量改性效果的比较,选择剂量5%,由北京市国创改性沥青有限公司的LG-8型炼磨式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在拌和厂现场加工制作,改性沥青经显微镜观察分散非常均匀,一般小于5μm,试验结果如表1。
2.矿料试验路全部采用高速公路表面层实际使用的材料铺筑。
粗集料采用玄武岩,质地坚硬,表面粗糙,质量指标如表2。
细集料采用人工砂及天然砂,人工砂是玄武岩碎石厂加工的,规格3-5mm,3mn以下的粉尘已经被抽风机吸走,很干净。
由于加工困难,成品率低,所以价格较贵,为碎石价格的两倍,所以使用量不宜太多。
天然砂为河砂,含泥量几乎为零。
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细度见配合比设计表,不过由于时处雨季,矿粉不够干燥,使矿粉添加有些困难,需经常由人工帮助敲打。
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见表3,从表中筛分结果可见,材料比较规格,规格筛孔以外的比例极小。
改性沥青材料主要指标表13.纤维使用从美国进口的松散木质素纤维,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纤维投放效率及分散效果,纤维由专用的纤维投放设备直接投入拌和机。
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密度为0.6g/cm3。
粗集料的主要指标表2矿料密度及筛分结果表35~l0m 3.019 2.959 100 100 100 100 11.6 0.4 0.3 0.3 0.2 0 0 3~5mm人工砂 3.062 3.002 100 100 100 100 98.2 5.0 0.2 0.1 0.1 0 0 天然砂 2.659 2.612 100 100 100 99 95.5 83.7 56.6 42.6 8.8 3.2 1.9 矿粉― 2.67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8 99.6 75.2三、目标配合比设计1.确定矿料级配按照SMA-16的标准级配建议,经过配合比设计计算确定3组冷料仓投料比例,使4.75mm的通过率大体上为22%、25%、28%,0.075mm的通过率为10%左右(相当于固定矿粉用量的13%),3组配合比的合成级配曲线如图1,级配计算如表4,材料的配比如下:甲: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52∶28∶4∶3∶13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9∶29∶5∶4∶13丙:10~20:5~10:人工砂:天然砂:矿粉=45∶3l∶6∶5分别按这3组级配测定4.75mm以上粗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及全部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如表4所列。
沥青估算口诀
![沥青估算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b98a0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3.png)
沥青估算口诀
沥青估算口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估算口诀:
1. “一毡二油三沥青”,这是估算沥青油毡防水的经典口诀,即一毡二油三沥青是用于屋面防水的较为经典的配比方案,其中一毡是指一层油毡,二油是指二层粘油,三沥青是指三层沥青砂浆。
2. “沥青用量三字经”,这是估算沥青用量的经典口诀,即“湿拌合、热砂浆;防水层、冷底子;抹面层、宜较薄;粘油层、要适中;热封层、应乳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口诀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实际情况可能因具体材料、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调整。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4af8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05.png)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前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作了重大修改。
规范发布后,各施工单位对此十分重视,努力执行新规范的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方法,不少单位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认为新方法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非常重要。
然而,据笔者在一些工程调查中了解,发现有一些单位对新方法并不理解,仍然按老方法操作,或者嫌麻烦,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了。
应该严肃指出,国家颁布的规范具有法规性质,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规范具有其严肃性,各单位应该认真执行。
不理解或不明确的地方应该积极咨问,对规范的规定或条文有意见可以向交通部或主编单位提出,以便使规范迅速贯彻并不断改进。
为推广执行新规范,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中面采用AC—25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作为一个实例,详细说明新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做法,帮助理解新方法,每一步都按照规范附录B 规定的方法进行。
各单位可以参照本文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2、材料选择和原材料试验对任何一个工程,在配合比设计之前,材料选择和原料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规范第4章要求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1沥青本工程地处规范附录A规定的温区,按规定选择℃沥青标号为AH—90。
进口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并委托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表中工程招标合同对规范规定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10℃延度是参照“八五”攻关成提出的,只要不降低规范要求,是允许的。
表1沥青质量试验结果2.2矿料2.2.1粗集料采用某石场的石灰岩碎石,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在采石场采集的样品中,名义为S7号碎石(方孔筛10~30mm)规格的样品实际上是S6号碎石,其中小于26.5mm部分仅78.1%,不适于配制AC-25沥青混凝土,试验时必须将大于26.5mm部分筛除后使用,以符合生产时的实际情况(大于26.5mm料作为超粒径料排出)。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
![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7416a1581c758f5f71f6796.png)
相同
4
OAC=( OAC1 + OAC2 )/2
OAC=( OAC1 + OAC2 )/2
5
求 OAC 对应的 VV、VMA,VMA 是
否满足指标要求最小值的要求,
OAC 应位于 VMA 凹形曲线最小值
的贫油一侧
相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验证
1抗高温性--车辙试验(T 0719) 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2抗低温性--弯曲试验(T 0715)
AC-20 中粒式
AC-16
100 90-100 78-90 68-80 58-70 40-50 28-38 20-29 15-22 10-17 6-13 4-8 100 90-100 80-90 66-78 46-58 34-44 22-32 16-24 11-19 7-14 4-8
AC-13 细粒式
我国新旧规范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体积指标计算
上的差异
指标
试件相对密
度 混合料理论 最大相对密
度
理论最大相 对密度采用
计算法
JTG F40-2004
表干法或蜡封法
普通沥青:真空法 改性沥青:计算法
ti
100 si bi
se
b
JTJ 032-94
水中重法 表干法或蜡封法
说明
真空法或计算法均可
中粒式 ≤120ml/min ≤120ml/min
增加了粗集料AC-25 ≤150ml/min(由于车辙标准试件厚度与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匹配,故对粗粒式沥青 混合料渗水系数仅供参考。)
SMA类: SMA-13 ≤80ml/min ≤85ml/min
4渗水检验—渗水试验(T 073)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f264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0.png)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75
SMA 普通沥青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高温稳定性检验
•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 小梁弯曲试验:试验温度-10℃ 加载速率50mm/min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ε )
7-18
5-14
AC-13 细粒式
AC-10
砂粒式 AC-5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100
90100
55-75 35-55 20-40 12.28 7-18
内容提纲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配合比设计检验
4
知识点一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 组成材料的选择 • 配合比设计 • 性能检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目标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1.冬严寒区
气候分区及年最低气 温(℃)
(< -37.0)
1-1 2-1
普通沥青混合料
26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https://img.taocdn.com/s3/m/3f54b8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c.png)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引言:AC20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其配合比的合理性对于保证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AC20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以及配合比中各组分的作用。
一、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AC20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沥青含量、骨料粒径和配比的合理性等。
下面是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几个原则:1. 沥青含量:AC20沥青混凝土的沥青含量一般控制在4%~5%之间。
过高的沥青含量会导致沥青膜流失,过低的沥青含量则会降低路面的柔性和抗裂性。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注意控制沥青含量的合理范围。
2. 骨料粒径:AC20沥青混凝土采用的骨料主要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骨料的粒径分布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粗骨料的粒径应控制在5mm~20mm之间,细骨料的粒径应控制在0.075mm~5mm之间。
3. 配比合理性:AC20沥青混凝土的配比要考虑沥青和骨料之间的黏结性。
一般来说,沥青和骨料的黏结性越好,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就越高。
因此,在配比设计中要注意控制沥青和骨料的比例,使其达到最佳黏结状态。
二、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分的作用AC20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包含沥青、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等多个组分,各组分的作用如下:1. 沥青:沥青是AC20沥青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起到黏结骨料的作用。
同时,沥青还能够提供混凝土的柔性和抗裂性,使路面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2. 粗骨料:粗骨料主要负责承受交通荷载,提供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粗骨料的选择要考虑其硬度和强度等因素,以保证路面的抗压性能。
3. 细骨料:细骨料主要填充在粗骨料之间,起到填充和增强的作用。
细骨料的选择要考虑其颗粒形状和表面性质等因素,以保证沥青和骨料之间的黏结性。
4. 填料:填料的作用是填充沥青和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填料的选择要考虑其颗粒形状和大小等因素,以保证填充效果的良好。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33e2f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0.png)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 — 22和表8 — 23(现行规范)或8 —24和表8 —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
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
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
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31ca69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7.png)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AC13沥青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其配合比设计对于保证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AC13沥青的配合比设计比例出发,探讨其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一、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意义AC13沥青是一种常用的路面修复和铺设材料,其配合比设计比例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主要考虑沥青的粘附性、稳定性和抗剪性等性能指标,以确保道路在不同环境和负荷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二、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的原则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保沥青与骨料之间的充分粘附,提高路面的抗水性和耐久性;2. 控制沥青的含量,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3. 根据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负荷要求,调整沥青的粘度,以提高路面的抗剪性和抗变形能力;4. 合理选择骨料的种类和级配,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具体步骤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具体步骤包括:1. 确定道路的使用条件和负荷要求,包括交通量、车辆类型和速度等因素;2. 根据使用条件和负荷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级别和骨料级配;3. 根据沥青和骨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沥青含量和骨料配比;4. 进行混合料试验,通过调整沥青的粘度和骨料的级配,确定最佳的配合比;5.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现场试铺,并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以验证设计比例的合理性。
四、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的应用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比例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和维护中。
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使用条件,可以调整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的级配,以满足不同道路的要求。
AC13沥青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路面修复:AC13沥青可以用于道路的修补和覆盖,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2. 新建道路:AC13沥青可以用于新建道路的铺设,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高速公路:AC13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配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b6d9272f5335a8102d22053.png)
50 40 30 20 10 0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0.3 28 12 20 16 0 0 0 35 30 100 100
16
0.15 0.075 18 10 7 5 12.5 7.5 13.5 10.9
7~18 5~10
AC-5
砂粒式
筛孔 上限 下线 中值
各种矿料比例
0.075 5 5 6 6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HTD
100
60
95
44
65
32
45
22.5
30
16
20
11
12.5
某路 SAC-16中值
100 90
80
100 97.5 82.5
64
45 32.5
25
19
14
11
AC-25中值
7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
26.5
筛孔 上限 AC-13C 2.36<40 下线 AC-13F 2.36>40 中值
AC-13
细粒式
合成级配
16 13.2 9.5 4.75 2.36 100 100 85 68 50 100 90 68 38 24 100 95 76.5 53 37 93.8 86.55 74.6 60.85 44.4 69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格
16~30 10~16
矿料比例
14 21
表观相对密度
2.765 2.769
毛体积相对密度
2.739 2.736
吸水率
0.34 0.44
5~10 3~5 0~3 矿粉
20.5
2.764
12
2.76
30
2.758
2.5
2.726
3.7 2.462 2.582 4.6
12.6 63.2
4.0 2.479 2.573 3.7
12.3 70.3
4.3 2.488 2.564 3.0
12.3 75.8
4.0
≥12 65~75
马歇尔 实测密度 理论密度 空隙率 间隙率 饱和度
3.7 2.429 2.582 5.9
13.8 57.1
4.0 2.453 2.573 4.7
13.2 间 隙 13.2 率 13.2
13.2
3.5
13.2
3.0 3.50
3.75
4.00
4.25
4.50
13.1 3.50
3.75
2.460 2.458 2.456 2.454 2.452 2.450 2.448 密2.446 度2.444 2.442 2.440 2.438 2.436 2.434
3.70
3.85
4.00
4.15
4.30
1.20
75.0
1.10
70.0
1.00
65.0
0.90
60.0 3.70
3.85
4.00
4.15
4.30
0.80 3.50
3.75
4.00
4.25
4.50
6.0
13.3
13.3
5.5
13.3
13.3
5.5
13.3
13.3 5.0
13.3
空4.5 隙 率4.0
合成表观相对密度rsa
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rsb
有效相对密度rse
2.73 2.719 2.674 2.726
2.762 2.714
2.743
0.45 0.78 1.14 0.00
w最大理论密度(改性沥青、SMA)、粉胶比
合成矿料吸水率 x
0.64
合成矿料沥青吸收系数C
0.76
合成矿料有效相对密度rse
初始压实
≤89 流值 马氏模数 26.7 0.37 29.5 0.38 30.8 0.38
#DIV/0! 20~40
12.7 6.0
6.0 5.5 5.0 4.5 4.0 3.5 3.0
3.70
3.85
4.00
4.15
4.30
80.0
12.7 12.6 12.6 12.5 12.5 12.4 12.4 12.3
密度 3.50
3.75
4.00
沥青用量 密度 空隙率 间隙率 饱和度 稳定度
4.00 沥青用量
4.25
4.00
4.25
沥青用量
4.25
4.50 4.50
4.50
3.50
3
5
3.75
3
5
4.00
3
4
5
4.25
3
4
4.50
1
2
3
5
4.6 3.7 4.3
2.750
沥青用量pb
4.32
最大理论密度rti
2.750 2.750 2.566
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pba
0.41
2.750
2.750
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用量pbe
-0.41 -0.41
水洗法0.075mm的通过率
粉胶比FB
-11.04 -11.04
旋转压实、马歇尔计算
沥青用量 实测密度 理论密度 空隙率 间隙率 饱和度
13.2 64.8
4.3 2.463 2.564 3.9
13.2 70.0
3.9
2.45 2.577 4.9
13.2 62.8
4~6 ≥12 60~70
3.93 4.5 1.15
设计压实 95.4 96.3 97.0 96.0 稳定度 9.85 11.23 11.74
8.00
-0.41 -0.41
-11.04 -11.04
3.50
3.75
4.00
4.25
沥青用量
74.0
72.0
70.0
68.0
66.0
饱 64.0
和 度
62.0
60.0
58.0
56.0 3.50
4.50
3.75
12.00
11.50
稳 11.00 定 度
10.50
10.00
9.50 3.50
3.75
4.00
4.25
沥青用量
4.50
稳定度
饱和度
间隙率
空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