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小学)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小学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小学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公式: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只有喻体
例句:两只小虫都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喻体与本体不同类
2.比拟
拟人
物→人 举例:大海啊,你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拟物

人→物
举例:有了成绩,千万不要像墙头上的狗 尾巴草那样骄傲,头重脚轻根底浅
另外: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法,如山腰、山脚、电脑、针眼等
注意事物本身特征
3.夸张
扩大夸张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另构词法: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披星戴月 口诛笔伐 口蜜腹剑 山珍海味 山重水复
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形式相同 意义对称
公式:>三句,成排
案例
举例1:公园里,人真多啊,树真绿啊,花真美啊
小学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公式: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词:“好像”、“仿佛”、“如同”
学似秋禾须结实 文如春树自生花
例句: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白水如棉,不用拱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自成
公式: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词:“变成”、“成为”
例句 :草原变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举例2:雨后初晴,花草却昂起了头, 挺起了腰,展开了笑脸
举例3:延安的歌声飘扬,它是黑夜的火把, 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6.排比
公式:同一词/句重复两次以上 案例
学习,学习,再学习! 滚,滚,滚!你这个讨厌鬼。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5.反复
不需要回答,肯定意思

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学语⽂的修辞⼿法有哪些
修辞⼿法在⼩学语⽂中也常常会学到,那么⼩学的修辞⼿法有哪些呢?为了让孩⼦能够更全⾯的了解和学习语⽂的修辞⼿法,接下来⼩编为⼤家分析⼀下有什么修辞⼿法,⼀起来看看吧!
修辞⼿法
⼩学常⽤的修辞⼿法有:⽐喻、拟⼈、夸张、排⽐、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对⽐、借代、反语、顶真、互⽂、⽐拟等。

是修饰⽂字词句、运⽤各种表现⽅式,使语⾔表达得准确、鲜明⽽⽣动有⼒。

1、⽐喻:就是打⽐⽅,利⽤事物间相似的地⽅,借⼀个事物说明另⼀个事物的⽅法。

2、拟⼈:把⼈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扩⼤或者缩⼩的描述,不同于说⼤话,⽽是艺术的扩⼤或缩⼩。

4、排⽐: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势。

5、反问:(⽤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问⾃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或事,⽽是借⽤和这个事或⼈相关的⼈或事。

7、引⽤:引⽤别⼈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进⾏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某个词语、句⼦。

什么叫修辞⼿法
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的写作的语⾔表达⽅法的集合。

修辞⼿法⼀共有六⼗三⼤类,七⼗⼋⼩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语⾔表达作⽤的⽅式。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排比 ❖ 设问 ❖ 反问 ❖ 对偶
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 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这个“不同事 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例:1、走了许久,我们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 带子。
例:1、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 什么错?”
2、秦始皇的兵马俑怎能不让全世界惊叹?
对偶句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 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1、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 因果等关系。)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例:1、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练 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2、红褐色的河水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 震耳欲聋。
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 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作 用是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 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
2、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 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一、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形式。

在小学语文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和描写。

下面将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二、详细解析1. 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地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数量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气真热,能把人烤焦了。

”夸张的手法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极端的温度。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明喻与被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脉搏,温暖又欢快。

”比喻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笑声的美好。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点、行为、感觉、思想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的表现形式。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实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地饥肠辘辘,渴望一场甘霖的洗礼。

”拟人使得大地有了渴望和饥肠辘辘的人性化特点。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他黑得像炭,她白得像雪。

”通过对比黑与白,强调了两个人的肤色之间的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并列的内容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让文句更加连贯,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早晨,阳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花朵,照亮了我们。

”排比使得阳光的照耀行为更加强调和生动。

6.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往往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可以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设问,引起了读者对于世界形成的思考。

7. 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回答,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例句】(1)、梧桐树叶像手掌。

(本体)(比喻词)(喻体)【分析比喻句方法:把(本体)比作(喻体);或者用(喻体)比喻(本体),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把或用。

】把梧桐树叶比作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树叶【练一练:说一说下列各题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用什么比喻什么】(2)十五的月亮像玉盘一样。

(3)火红的太阳好像大火球。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的辛勤园丁。

(5)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6)党是阳关,我是花。

(7)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8)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10)我家的后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

【例句】(1)小树在向我们招手。

(2)花儿向我们点头。

(3)小鸟在树上唱歌。

(4)天空中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5)夜晚,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金鱼悲伤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7)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东流去。

(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排比: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

【例句】(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5)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6)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

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每种修辞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下面介绍15种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作类比,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用“他是个守护百姓的狮子”来形容一个勇敢的警察,使形象更加丰富。

2.拟人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大树伸出长臂,欢快地和风儿玩耍”,使树显得有情有义。

3.夸张夸张是指对描述对象进行放大、夸大,以增添文章的幽默感或戏剧效果。

如“他跑得飞快,比闪电还快”,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4.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其中的差异和特点更加鲜明。

如“他面庞白皙如雪,她则黑白分明,宛如黑炭”,用对比描写了两个人的肤色。

5.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将同一类事物进行列举,使句子结构平衡,起到强调和增加气势的作用。

比如“我想要勇气,我想要坚强,我想要自信”,用排比的方式表达了三种愿望。

6.音律音律是指通过语言的音韵、声调等特点的组合运用,使文章更加动听、抑扬顿挫。

如“扑哧一声,蝉落在了泥土上”,通过“哧”和“落”两个字的音律,突出了落蝉的声音。

7.反问反问是指提出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希望对方回答,而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肯定、否定或嘲讽等情绪。

如“这是我们的责任吗?”,用反问表达了责任的重要性。

8.景物状语景物状语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特点和变化,来给读者传递感情和思想。

如“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点缀着幽暗的天空”,通过描写星星的出现,使文章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

9.感叹10.推理推理是通过对现象、事实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推测,从而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如“他成绩这么好,肯定用了很多时间和努力”,通过推理引出人成绩的原因。

11.对联对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由两句平行的诗句组成,形式上对应,义上互补。

在写作中,对联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点题等作用。

如“春色满园花自笑,夏天美食让人垂涎”,用对仗的对联形式,增添了文章的韵律感。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比喻: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将“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例如,描述“风儿轻轻地唱着歌”。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思考”。

4. 对比:将两个相对立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突出它们的特点。

例如,“他虽然年纪小,但志向却很高”。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6. 疑问: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引起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7. 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表达一种确定的态度。

例如,“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
8. 借代:用一种事物来代指另一种事物,例如用“皇冠”代指“权力”。

9.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用“白鸽”来象征和平。

10.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

例如,“我去图书馆”(省略了主语“我”和动词“去”之间的“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些技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表达,增加语言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具体生动。

比如:“他是个守望者,像一只忠诚的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属性,使得表达更具有情感色彩。

比如:“春天向大地微笑。

”3.夸张:夸大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比如:“他一口气喝了一大桶水。

”4.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突出方面的特点,增加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比如:“黑夜中的小树,像孤独的竖琴。

”5.排比: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多个相同类别的事物,增加表达的张力和力度。

比如:“红色的花朵,红色的夕阳,红色的梦境。

”6.比拟: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种情感或特点。

比如:“她的笑容像清泉,流淌在阳光下。

”7.借代:用一个代表事物取代另一个,以便能更好地表达出意思。

比如:“春天的脚步渐近了。

”8.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以加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记忆力。

比如:“飞舞的红旗,飞舞的花朵,飞舞的梦想。

”9.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冲击力。

比如:“难道我会放弃吗?”10.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11.比较: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进一步凸显其中的特点和意义。

比如:“没有黑,白就不会那么明亮。

”12.倒装:改变语序,使得表达更具有冲击力和引人注意力。

比如:“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13.借光:通过映射或借用其他的名人、作品等的形象,来为自己的内容增色,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比如:“她的笑容像蒙娜丽莎一样迷人。

”14.借古讽今:通过引用古代经典的故事或典故,来表达对现实的批评、思考、警示或启示。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语文修辞手法汇总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小学生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生常用修辞手法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 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 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 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 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 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 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8、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拟人 )
9、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10、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夸张 ) 11、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 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 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 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 满的小麦。( 排比 )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 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 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 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
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 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 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 (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 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 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例:我能被风吓倒吗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 拟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 考着什么。(拟人)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 孩子们。(设问) 6、骆驼是沙漠之舟。( 比喻) 7、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 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 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 炼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人
•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 例句: •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 1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 12、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 ) • 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 14、桂子开花十里香。( ) • 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 ) • 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 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 ) • 17、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 • 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 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 服呢?( ) • 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 喜地开放着。( )

引用
•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 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 馁。
对偶
• 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 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 中。 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 书迟。 对偶
•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 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 ______________ •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 上弹琴。"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当作人来 写,它会________________ • (4)"广场上人山人海。"这句话中是对 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 ___________
夸张
•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 手法 。 •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 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 例句: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 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 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 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 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 • • •

• • • • • •
21、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 22、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 ) 23、海自己醒了,喘着气,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 眼睛。( ) 24、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 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 哪有这一手呢?( ) 2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26、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 27、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了。( ) 28、狼的本性能改变吗?不会,决不会。( ) 29、我能忘得了那惊人的场面吗?( ) 30、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 ) 31、圆圆的月亮像小玉盘似的挂在天空。( )
修辞练习题
•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 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山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 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 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 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 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 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 • 7、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 8、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 • 9、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 10、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 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 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 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基本结构:本体+比喻 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 仿佛 像…… 似的 如同 成了 宛如 •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 人没有。)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 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 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 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 的孩童。
设问
•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 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 己的行为。
反问
•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 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 暗含在反问句中。 •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 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1. 难道我会不知道?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3.难道 数学真的这么难么?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