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1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10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1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
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活动目标: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活动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目标: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2、师幼共同探索。
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索区的概念及其作用;2.探究科学探索区中的现象,培养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索区的概念及其作用;2.科学探索区中的现象观察和问题提出;3.科学探索区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三、教学重点1.科学探索区中的现象观察和问题提出;2.科学探索区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四、教学难点1.科学探索区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五、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了解科学探索区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提问,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2. 科学探索区现象观察让学生前往科学探索区,观察其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来,通过对记录的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3.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解决。
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问题探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5. 表达和总结让学生将探究和实验结果进行表达和总结,重点展现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方式1.讲授;2.实践;3.小组讨论;4.合作探究;5.知识总结。
七、教学时长约为2课时。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实践,学生逐渐理解了科学探索区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了观察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同时,该教学方案注重小组合作和知识总结,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区》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它们与地球的关系;学习天气的变化,掌握简单的气象知识;探索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月亮、星星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与地球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天气变化,培养幼儿对气象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探索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月亮、星星与地球的关系,掌握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太阳、月亮、星星)、天气符号卡片、手电筒、影子的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室外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引导幼儿讨论它们与地球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请幼儿观察地球仪,讲解太阳、月亮、星星与地球的关系。
(2)出示天气符号卡片,讲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3)通过手电筒照射道具,展示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画一张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画,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幼儿观察室外天气,用画笔记录下来,并在班上分享。
(3)幼儿动手操作,用剪刀、胶水制作影子道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太阳、月亮、星星与地球的关系图。
2. 天气变化符号表。
3. 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的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用画笔描绘太阳、月亮、星星的特点。
2. 答案: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描绘,提供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家长参与课后活动,共同观察天气变化,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和视频,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科学探索:小汽车跑起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科学探索:小汽车跑起来一、活动目标1. 了解小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探索影响小汽车行驶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玩具小汽车、电池、导线、磁铁、纸板、纸杯等。
2. 知识准备:幼儿对小汽车有一定的认识。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出小汽车,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汽车吗?小汽车是怎么跑起来的呢?2. 教师演示实验,让小汽车跑起来。
教师: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让小汽车跑起来!教师使用电池、导线和小汽车等材料,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汽车跑起来。
让幼儿观察小汽车的运动情况。
3. 幼儿分组实验,探索影响小汽车行驶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教师:小汽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呢?它的速度和距离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请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一下。
实验1:更换电池,观察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2:改变纸板的坡度,观察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3:在小汽车上放置磁铁,观察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4. 分享与交流: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影响小汽车行驶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5. 教师总结: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距离与电池的电量、纸板的坡度以及磁铁的吸引力等因素有关。
四、活动延伸1.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影响小汽车行驶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2.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其他交通工具的工作原理。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小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探索了影响小汽车行驶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结论。
同时,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科学活动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和探究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科学的魅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索区的设置及使用方法。
2.科学实验:制作彩虹糖、观察水的张力。
3.科学小游戏:猜猜我是谁、寻找宝藏。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科学小游戏,如“猜猜我是谁”,让幼儿在游戏中熟悉科学探索区的环境。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科学探索区的设施和材料,讲解使用方法。
2.科学实验:制作彩虹糖(1)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制作彩虹糖,观察颜色变化。
(2)教师演示实验步骤:a.准备材料:白糖、食用色素、水、玻璃杯。
b.将白糖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c.分别滴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科学实验:观察水的张力(1)教师介绍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张力,了解水的特性。
(2)教师演示实验步骤:a.准备材料:水、玻璃杯、胡椒粉、洗洁精。
b.将水倒入玻璃杯,撒上胡椒粉。
c.将洗洁精滴在胡椒粉上,观察胡椒粉的变化。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科学小游戏:寻找宝藏(1)教师设置游戏场景:在教室的不同角落放置“宝藏”(如小玩具、糖果等)。
(2)教师发放寻宝图,幼儿根据提示寻找宝藏。
(3)找到宝藏后,幼儿需将宝藏带回科学探索区,与其他幼儿分享。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在科学探索区的趣事,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科学实验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观察幼儿在科学小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分享意识。
3.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了解他们对科学探索区的兴趣和需求。
五、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2.邀请家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体验科学的魅力。
3.开展科学主题活动,如“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成长。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树立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3.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理解。
教案具体内容:一、入门活动:科学物品展览1.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物品,如放大镜、电子秤、磁铁等。
2.在教室或户外设置展览摊位,让幼儿自由观察、探索这些物品。
3.教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例如:“这个物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是如何工作的?”等。
二、活动一:发现物体的特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让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2.教师提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描述一下它的颜色吗?”等。
3.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如“找颜色相同的物体”、“找形状相同的物体”等。
三、活动二:探索水的性质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水的性质,如它的颜色、形状、质地等。
2.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容器和一小杯水,并引导幼儿通过倒、摇等方式来探索水的性质。
3.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水的变化,如水的形状变化、颜色的变化等,并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水会变成冰?”“为什么水会变成蒸汽?”等。
四、活动三:实验探索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磁铁吸引铁钉、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重量等。
2.教师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幼儿总结实验原理。
五、活动四:科学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参加一些科学游戏,如找出隐藏的物体、揭开物体的真面目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感受科学的乐趣,并加深对科学探索的理解。
六、结束活动:科学小报告1.教师让每个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科学主题,如动物、植物、天气等,进行小报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教案总结:通过这些科学探索的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幼儿将通过观察物体的特点、探索水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索以及参与科学游戏等方式,提升科学知识和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区》的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物体”,第二节“物体的沉浮”。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沉子、水、容器、色素、小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小鸭子在水中游玩,发现有些东西能浮在水面,有些东西会沉到水底,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展示浮沉子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会沉到水底?(2)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沉浮现象?如何利用沉浮原理?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物体的沉浮2. 内容:(1)物体沉浮的原理(2)实验现象与结果(3)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物体沉浮现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沉浮现象的观察,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可拓展延伸相关内容,如浮力、密度等,培养幼儿深入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幼儿的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区》的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影、沉浮、声音等,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品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影玩具、沉浮玩具、声音玩具、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光影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光影的形成和变化。
教师出示沉浮玩具,让幼儿预测和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风的产生、水的循环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光影、沉浮、声音等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每组选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其他幼儿补充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光影: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沉浮:物体在水中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声音: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来。
科学现象:风吹树叶飘动。
记录: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它可以让树叶飘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含反思(2)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区》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认识天气现象》。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天气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注大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卡片、画纸、画笔、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讨论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结合天气卡片进行讲解。
讲解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情况,引导幼儿进行模仿练习。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一张天气卡片,让幼儿描述卡片上的天气现象。
老师示范描述,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天气现象描述练习,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讨论。
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天气现象》2. 内容:常见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天气描述方法:简单、形象、生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的天气现象,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
2. 答案示例:画面:画出晴天,太阳高挂,白云飘荡。
描述: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白云飘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科学探索区》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现象,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知道它们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及其成因。
重点:认识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太阳、月亮模型、手电筒、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师通过讲解地球仪上的太阳、地球和月亮,让幼儿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卡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现象。
(2)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让幼儿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画笔,让幼儿画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
(2)教师选取部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4. 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进行“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2)教师指导幼儿观察实践活动中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成因。
(2)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图。
2. 日食和月食现象的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并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答案示例: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是:太阳发光、发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一、教学内容1. 动物世界:认识各种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植物世界:认识各种植物及其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自然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
4. 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天气变化、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植物图片、自然现象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天气变化,感受四季交替。
2. 动物世界: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如狮子有鬃毛、兔子长长的耳朵等。
3. 植物世界: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如花朵的颜色、树叶的形状等。
4. 自然现象:通过图片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天气变化和四季交替的原因。
5. 科学实验:让幼儿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制作彩虹实验等。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动物世界2. 植物世界3. 自然现象4. 科学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画出它们的特征。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感受天气变化和四季交替,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要注意安全事项,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如观察星空、种植植物等,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物生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天气变化:难点在于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原理,如何分析天气图。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图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天气图的分析方法。
(4)简单机械:难点在于将简单机械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
解决方法: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科学探索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动物的适应性:了解不同动物如何适应生活环境,掌握动物适应性的表现。
举例:以沙漠动物为例,讲解它们如何通过特殊的生理结构适应干旱环境。
(3)天气变化: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举例:通过观察气象图,分析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4)简单机械:掌握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学会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科学区是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通过科学区的设置,可以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的培养。
下面是一份关于科学区的实用教案。
教案名称:科学区探索目标:通过科学区的设置,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活动准备1.确定科学区的位置:选择一个安全、通风、明亮的地方作为科学区。
2.确定科学区的布置:科学区应包括各种科学实验器材、材料和图书,可以根据主题和季节进行调整。
3.准备科学实验: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科学实验活动,如水的性质、物体的浮沉、空气的性质等。
4.准备教具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试管、滤纸、灯泡等,同时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水果、树叶、石头等。
二、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科学区的布置和实验器材,并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验探索:根据准备好的科学实验,向幼儿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指导幼儿一起完成实验。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水果的颜色变化、物体的浮沉等实验来探索水的性质。
3.材料观察:老师为幼儿提供一些常见的材料,如水果、树叶等,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特点和性质,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
5.小组讨论:老师组织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或材料进行观察和探索,并汇报给全班同学。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总结1.导出结论:通过活动,总结一些科学原理或知识,让幼儿明白每个实验的目的和结果,并引导幼儿发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活动延伸: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水平,进一步延伸科学活动,如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模型、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3.整理环境:让幼儿参与到整理科学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四、活动评估1.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评估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评估幼儿在实验和材料观察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区》的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机械原理,探索物体的运动与静止,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规律,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杠杆、滑轮、图片、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小车,通过拉动绳子使小车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车会动?2. 讲解与探索(15分钟)(1)教师讲解杠杆、滑轮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原理。
(3)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杠杆、滑轮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小华用杠杆撬动一块石头,已知小华用力点距离石头20厘米,石头距离支点10厘米,求小华需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撬动石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解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第1、2题。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的机械原理:杠杆、滑轮2. 物体的运动与静止3. 自然界中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了杠杆原理的物体。
(2)请描述滑轮的作用,并画出滑轮示意图。
2. 答案:(1)例如:剪刀、秋千、翘板等。
(2)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示意图如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探索。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育方案:科学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育方案:科学探索】1. 介绍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科学实验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培养科学思维、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本方案旨在帮助幼儿园大班教师设计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科学实验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索。
2.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实验主题针对幼儿园大班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易于操作和观察的实验主题,如水的状态变化、颜色混合等。
实验主题既要引人入胜,又要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能够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第二步:准备实验材料确定实验主题后,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包括容器、水、颜料、砂糖等。
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易获取性,以及对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吸引力。
- 第三步:引导实验操作在实验课上,教师应以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作为依据,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孩子们参与到实验中来,观察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和猜想,并记录实验结果。
-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实验的结果、发现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实验经验,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孩子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共享彼此的观察和想法,加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 个人观点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自然规律,培养科学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一套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科学实验方案对于幼儿园大班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我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4. 总结通过实施本方案,幼儿园大班教师可以提供一种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实验课程,帮助孩子们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实验主题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的引导、讨论与总结等步骤,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科学。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科学探索区》,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科学探索区,了解科学探索的工具,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科学探索区的意义,认识常见的科学探索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能够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幼儿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重点:认识科学探索区,了解科学探索工具,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科学探索区,让幼儿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工具和环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尝试使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记录本、画笔,将观察到的物体画下来,并进行简单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索区常见科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观察对象: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2.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使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物体,进行绘画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科学探索区的意义和科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技能。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科学探索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发现,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设计:科学探索区背景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探究、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科学课程的设计及其实施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班级里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能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找答案。
•能够初步了解天文、地理、生态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幼儿的观察、记录、归纳、推理等基本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培养。
•知识的初步了解及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本次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为“科学探索区”,旨在为大班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探究、发现的学习环境。
具体内容如下:集体讲解由科学老师对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进行一定的科学课程讲解。
主要是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动物的基本特征及习性等。
科学探究区建设在教室角落里,准备好一张装满各种科学疑问、展品的桌子,并通过小黑板标注相关题目。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疑问,并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一起讨论探索相关的科学知识,如“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长得那么长?”和“为什么会下雨?”等问题。
知识输出科学老师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主动指导幼儿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通过教科书、摆放真实物品及传统图画等方法,向幼儿介绍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
反思教育及分享在科学提问当中,积极鼓励幼儿们互相帮助和交流。
在科学探究字写满后,鼓励幼儿们进行讨论,让每位幼儿分享他们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并给出相应的反馈,以营造积极向上的科学氛围。
教学资源•教科书及其他科学资源。
•各种植物、动物及天文地理模型。
•各种科学实验模型。
•各种科学知识期刊、科普书籍等。
教学评价•消极表现的幼儿,及时进行督促和帮助。
•积极表现把探究活动中展现的思考能力,经验分享等因素进行成果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帮助与分析。
•积极合作和反思的幼儿,给予相应的鼓励。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学探索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探索区》,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科学探索区,了解其功能与特点;学习观察、记录、分析简单科学现象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科学探索区的功能,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幼儿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简单科学现象的方法。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简单科学现象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科学探索区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科学探索区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功能与特点。
讲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简单科学现象,如浮力现象,让幼儿观察、记录、分析。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器材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4.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让幼儿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
让幼儿谈谈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和感受,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索区:介绍科学探索区的功能与特点。
2. 观察、记录、分析:强调学习方法。
3.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列出几个常见的科学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某个物品,记录其科学原理,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师可定期组织科学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发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幼儿对科学兴趣的培养。
幼儿科学探索教案大班
简单机械
编程启蒙
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 理,培养孩子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初步接触编程概念,培养孩子的逻辑 思维和创造力。
电路知识
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电路的组成,让 孩子认识到电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物质科学
物质的性质
探究物体的性质,如颜色、气味 、硬度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
实验能力。
化学反应
了解酸碱反应、燃烧反应等基本化 学反应,激发孩子对化学的兴趣。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本次教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实物展示、实 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 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习惯。
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
总结词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必须科学、客 观、全面地反映幼儿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例如, 在讲解地球构造时,可以播放地球构造的动画视频,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地球的 结构。
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让幼儿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讲解环保知识时,可以让幼儿分组讨论如 何保护环境,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正向激励 多采用鼓励、肯定的语言,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使用
分析评价结果
对收集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幼儿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为进一步制定教学策略提供
依据。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 幼儿的学习需求。
详细描述
在本次教案中,我设计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 、作品评价、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成 果。同时,我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以便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
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
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
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
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
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
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
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玩磁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好玩的多面镜
活动目标:
在了解两面镜夹角变化与物体数量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三角镜夹角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进入
活动室玩两面镜,并引出如何制作三面镜。
2、幼儿对三面镜进行探索,了解三面镜的夹角变化与物体成像的规律。
3、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物体与两面镜、三面镜成像的规律。
搭纸桥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形状与纸的承受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搭桥,并试一试桥的承受力,引出如何让桥变结实。
2、幼儿尝试改变纸的形状和结构,增加纸的承受力。
3、幼儿相互讨论,并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
玩斜坡(一)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尝试,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材料的球在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与斜坡的高度、曲直有关。
活动过程:
1、幼儿比较高度不同的斜坡、曲直不同的斜坡。
2、先猜测物体滚动的速度,再动手实验,观察并讨论物体滚动时的速度与什么有关。
3、教师小结:同一种物体在高的斜坡、直的斜坡上滚动的速度快。
玩斜坡(二)
活动目标:
比较同一高度、同一曲直的斜坡上,不同大小、不同重轻的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速度的快慢。
活动过程:
1、分别出示两组斜坡:一组是同一高度的直斜坡;另一组是同一高度的弯斜坡。
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斜坡上尝试。
2、提出问题:在同样的斜坡上,什么东西滚下来最快?什么东西滚下来最慢?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
3、教师小结:在同样的斜坡上,轻的、体积大的物体滚下来速度快,反之依然。
瓶中吸物
活动目标:
1、体验磁铁隔瓶吸物的乐趣。
2、探索瓶中物体运动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瓶子,放入一些铁制小东西,问:不把瓶口朝下,怎样取出这些小东西?引导幼儿运用磁铁的吸铁功能,把瓶中物体吸出。
2、幼儿操作,并讨论:瓶口用盖子盖好时与没有瓶盖着两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有盖子时容易吸,反之难吸,为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神奇的吸管
活动目标:
通过吸乒乓球的尝试,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用吸管吸乒乓球。
2、吸管除了可以吸动乒乓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乒乓球滚到你所想的位置?幼儿讨论(用吸管吹乒乓球)
3、幼儿尝试吸动或吹动其他物体,并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换各自的经验。
跳舞的纸屑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探索飞机模型
活动目标:
1、了解制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2、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谈话:“除了鸟儿,还有谁能在天上飞?”“飞机是什么样的?”
二、看飞机模型,了解飞机的好处。
1、你们知道飞机有哪些用途吗?
2、向幼儿介绍各种飞机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3、飞机是谁制造的?他们是怎样制造的?
三、了解造飞机的简单材料和过程。
激发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四、回班级选择材料制造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