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科本科生课表下学期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16——03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16——04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16——05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16——06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16——07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16——08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16——09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0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1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2
16——13
16——14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5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6
16——17。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前十的院校
城市规划是从建筑专业中分化出来地,但他地排名不能和建筑系地排名混为一谈,所谓地“老八校”,是建筑地排名有一定地参考价值,但不是最后地结果.清华大学本科没有城市规划,又怎么能参与排名?各位对于排名关心是好事,说明我们规划者热爱自己地专业.第一名:同济大学第二名:东南大学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名:重庆大学第五名:天津大学目前我国共有所高校开设有城市规划专业以下是前名地具体介绍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海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地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年成立城市规划系.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治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地建筑教育基地.闻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地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地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治理者应有地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意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练习,注意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地专业图书中央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地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培训中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地建设部直属地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年共招收了届共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人.年月,武汉建材学院地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地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市规划系,成立新地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年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名: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地前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地建筑系合并而成,是海内最早地八大建筑院系之一. 年学校更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世纪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创办地专业学科之一. 年城市规划本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年建筑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年城市规划本科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建筑城规学院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设计艺术学七个硕士点;有建筑学以及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包括一级学科所含地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自主建设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两个博士点;有建筑学一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是学校“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年月日,教育部正式宣布了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结果,我院城市规划与设计被确认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五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地建筑学系之一,学科形成于年地勷勤大学,年并入原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年经院系调整与其它院校同专业合并形成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是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筑学系设有五年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个博士点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及景观建筑设计等个硕士点.年、年城市规划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教育也分别通过了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于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六名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原地理学系) 素有中国地理学摇篮地美誉,是中国最早设立地地理学系之一源于年竺可桢先生在东南大学创建地地学系,该系设地理气象和地质矿物两个专业.年东南大学由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心大学后,地学系也分成地理学系和地质学系,地理学系设地理、气象两个专业.年气象专业独立成系.年南京解放,改为南京大学地理系.年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地质地理系)、四川大学地理系和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部分师生并入南京大学地理系.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专业.年代后,又先后率先成立地图学、陆地水文、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年易名为大地海洋科学系,设有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陆地水文)、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年易名为城市与资源学系,设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等专业.年月根据学科发展地需要,南京大学批准成立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下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土资源与旅游系、地理信息科学系、海岸海洋科学系四个系.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理科培养基地——地理学专业点和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及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本学院还是教育部地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国内最重要地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海洋科学地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学院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经济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年制工科)等个本科生专业.本院具有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七名: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年地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地办学历史可上溯至年创建地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年地历史.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年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地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于年通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地评估,并于年获得优秀资格认证.年学院地建筑学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等个二级学科均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自主申请设置地建筑环境设计博士点,共有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设计艺术学、建筑环境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等个专业地硕士学位授予权.年经国家批准又设立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年再次顺利通过复评,是该学科目前全国仅有地个重点学科之一.学院十分重视专业教育地开放性和国际化,与国内外许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地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工业大学、那波利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亚琛应用科学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神户大学、九州产业大学,韩国釜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中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均有密切地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开展师生互访、学生作业互展、联合教学和合作科研项目等活动;每年都有师生派往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并接受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地留学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八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于年由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四所院校地土木、建筑、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地一批土木、建筑、市政学科地精华,为我国闻名地土建类院校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具有悠久地历史.其前身是原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地建筑科(年)和原东北大学建筑系(年由梁思成先生创立),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北两所古老地建筑系迁移至西安,合并成为我校建筑学院前身.在继承办好建筑学专业地基础上,年,开办总图运输设计(原称工业运输与总图)专业;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建筑学专业增设城市规划方向;年正式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并开始招生;年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年代,在前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地专家指导下,建筑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年)、建筑历史与理论(年)、建筑技术科学(年)、城市规划与设计(年)相继获得硕士授予权.年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获得博士授予权.学院地城市规划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九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是建立在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经济地理专业.在文革后期,北京大学经济地理和历史地理地教员率先在国内突破原来地框框,把城乡规划作为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地应用领域.到年代前期围绕着城市研究,又在国内倡导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土地分等定级、风景资源评价与规划等新地研究和应用方向.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地理系改称城市与环境学系,其中经济地理专业又称”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年,城市与环境学系设区域经济与人文地理教研室和城市规划教研室,共同担当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地教学.年,根据国家建设部行业要求,又由教育部特批设立五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并从级起开始正式招收.年月,城市规划本科专业被编入新成立地环境学院,原城市与环境学系地人文地理教研室和城市规划教研室组建成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正以丰富地研究方向、鲜明地办学特色、突出地学术地位和丰硕地实践成果而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规划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本系下设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两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师名.其中教授名,副教授名,讲师名.下设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土地经济学(含房地产开发与研究)、风景区规划与世界遗产研究、景观规划设计、旅游与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等个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城市规划(年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制)两个本科专业和人文地理硕士点以及人文地理博士点.城市规划地硕士、博士点也正在申请中.现有在校本科生余人,硕士生人,博士生人.早在年就是国家教委评比地国内唯一地人文地理重点学科点.在年地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中,该专业再次以绝对地首位优势成为全国重点学科.近五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完成区域城镇体系、城市总体及分区、具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城市土地利用、旅游发展等各类规划余个.有国家奥运中心、中关村西区等个重大项目在国际规划设计招标中中标或获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十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是我国早期建立地建筑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与哈工大诞生同年地年.当时为隶属于中长铁路地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筑科;年学校改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设铁路建筑系和电机系;年铁路建筑系改为建筑工程系.年,学校由东省特区与中东铁路共管,校名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地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采用建筑结构和施工并重地教学模式.年起设立建筑学专业,实行年学制.年国家实行院系调整,土建类专业从哈工大分离出来成立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科纳入土木工程系.年恢复建筑学专业本科高考招生,年恢复设立建筑系.年增设本科城市规划专业.年增设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年成立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始于年,当时在苏联专家地指导下,开办含有建筑学专业地研究生班.年起招收导师制研究生.“文革”后年恢复招收导师制研究生.年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校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地艺术设计系、建筑系并入,组建了新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年月成立了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和艺术设计系.下设建筑设计(一、二、三室)、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产品与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个教研室,并设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和城市设计等九个研究所,此外还设有实验中心、数字信息中心、建筑图书分馆、资料档案中心等教学和研究辅助机构.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成立于年,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较早创办城市规划专业地院校之一.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于年以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于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年再次以级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多年奋斗,形成了自己地特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国家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地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项目,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地良好基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课表详解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16——01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16——17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16——18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16——21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谭刚毅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16——2216——23。
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最新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最新排名规划专业排名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最新排名目前我国共有114所高校开设有城市规划专业,以下是前5名的详细介绍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
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
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
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
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不愧是国内城市规划的老大,坐拥背靠内陆,面向世界的良好地理位置,每年的报考者趋之若鹜,想不红都难啊,良好的国际交流更是加大了其的优势)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
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规划专业排名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022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 级优秀。
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
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与成绩
1.04874E+14 风景园林学 推免生 1.04874E+14 风景园林学 推免生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推免生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1.04874E+14 设计学 推免生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艺术硕士 1.04874E+14 艺术硕士 1.04874E+14 艺术硕士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郑皓文 高永波 夏君 黄月恒 陈旭斌 王书贤 柯丹 宋庆俐 王可 赵寒雪 杨小奇 宋霖 徐亚如 王星 傅稚青 李菁 梁霄 张迎霞 曾祥焱 林如玉 陈诗雅 刘畅 郭小龙(少 骨) 胡栋 张程 刘超 朱天依 黄子颉 呼泽亮 廖博靖 包珊珊 邓玉婷 汤佳 胡艳婷 王硕鹏 姚海静
建筑老八校是
建筑老八校是
建筑老八校,简称老八校,是指中国建筑最具影响力的八所高等院校,分别为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八所院校在中国建筑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教学研究实力,被誉为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代表。
老八校的建筑教育始于近现代中国的建筑事业兴起期,经过百年发展,已经衍
化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教育模式。
这八所院校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学术视野闻名于世,为中国建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老八校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其学科的丰富性和专业性著称;同济大学建
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则以其综合性和实践性教育而享誉;复旦大学建筑学院则以其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而著称;南京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则以其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而独具魅力;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则以其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而广受赞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则以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颇有声誉;中山大学建筑学院以其追求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备受推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则以其注重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而备受瞩目。
老八校八所院校各具特色,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教育的重
要支柱。
这八所院校在传承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也致力于与国际建筑界交流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建筑人才而不懈努力。
总而言之,建筑老八校作为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百年建筑传
统的沉淀,更致力于融入当代社会需求和国际建筑潮流,为中华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老八校的光辉历程值得我们铭记,它们的未来必将继续书写中国建筑事业的辉煌篇章。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大学英语(一) 4-18周
形势与政策 15周 西十二楼S104 (与水电1101-03合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5周 西十二楼S104 (与水电1101-03合班)
微积分(三) 4-16周 工程制图(四)上 工程制图(四)上
西十二楼S206 西十二楼N307 西十二楼N307
6-18周 67—8 1—2 3—4 星期二 5—6 7—8 9—11 1—2 3—4 星期三 5—6 7—8 9—10 1—2 3—4 星期四 5—6 7—8 9—10 1—2 3—4 星期五 5—6 7—8 9—10 1—2 星期六 3 5—6 7—8 1—2 星期日 3—4 5—6 7—8
专业班星 期 节次
建筑初步(上) 112/7.0 袁巧生讲师 龚志刚讲师 王振讲师 设计素描(一)(上) 56/3.5 蒋小刚副教授 刘昕讲师 匡小荣副教授 工程制图(四)上 40/2.5 庞行志副教授 军事训练 2周/2.0 形势与政策 3 沈昊驹讲师
城市规划1101班(30)1102班(30)(合计60人) 微积分(三) 4-17周 西十二楼S206 4-18周 5-18周 5-18周 西十二楼N204 (与水电1101-03合班) 东九楼A512、514 东九楼A512、51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7
6-13周 (与建筑1101-02、景观1101合班) 南四楼100 6-13周 (与建筑1101-02、景观1101合班) 南四楼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16周,周日,上午考试
大学英语(一)第19周,周日,晚上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7周,周日,下午考试
工程制图(四)上 第19周,周四,上午考试
城市规划专业世界大学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世界大学排名城市规划专业世界大学排名城市规划是一个不错的,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是极多的,那世界的名校有哪些?中国的.名校又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城市规划专业世界大学排名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城市规划专业综合大学1 堪萨斯大学 (University of Kansas) 综合排名:第85名3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综合排名:第27名4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 综合排名:第34名6 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综合排名:第128名7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综合排名:第28名8 雪城大学 (Syracuse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50名9 德拉华大学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综合排名:第71名11 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UCLA)) 综合排名:第25名12 佐治亚州立大学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四级国家大学1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综合排名:第21名14 卡内基美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22名16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2名20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14名21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综合排名:第85名 24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9名 25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112名 26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综合排名:第124名 27 纽约城市大学 (CUNY–Queens College) 四级国家大学 29 乔治华盛顿大学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54名30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综合排名:第1名2017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排名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学科排名第一的是麻省理工学院;依次排名为:Top2.伦敦大学学院Top3.加州大伯克利分校Top4.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op5.哈佛大学Top6.剑桥大学Top7.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Top8.清华大学Top9.新加坡国立大学Top10.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排名1同济大学2东南大学3天津大学4清华大学5重庆大学6华南理工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9华中科技大学10浙江大学11华中理工大学 (现华中科技大学,可能是时间的问题~)12南京大学13山东建筑大学14湖南大学15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6大连理工大学17厦门大学18武汉大学19西南交通大学20沈阳建筑大学21南京工业大学22中南大学23昆明理工大学24合肥工业大学25深圳大学26郑州大学27武汉理工大学28华侨大学29河北工程学院30吉林建筑工程学院31广州大学32北京工业大学33青岛理工大学34上海交通大学35西北大学36天津城市建设学院37四川大学3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39苏州科技大学40福州大学41太原理工大学42宁波大学4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44湖南城市学院45云南大学46兰州理工大学47湖南科技大学48河北工业大学49山东科技大学50内蒙古工业大学下载全文下载文档。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课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安排考试时间:AM(上午):8:30~11:00考试时间:PM(下午):2:30~5:0017规划120133《工程制图》(四)上200AM西十二S307竺宏丹17规划120233《工程制图》(四)上200AM西十二S308竺宏丹17建筑120144《工程制图》(四)上200AM西十二S309竺宏丹17建筑120152微积分(三)200PM西十二N101鲍刚17建筑120247微积分(三)200PM西十二N102鲍刚17规划120138微积分(三)200PM西十二S101鲍刚17规划120238微积分(三)200PM西十二S102鲍刚17景观120138微积分(三)200PM西十二S103鲍刚17艺术100320动画设计201AM计算中心数码实验室汪浩17艺术120129艺术设计初步202AM西七楼301刘育晖17艺术120228艺术设计初步202AM西七楼302尚磊17艺术120328艺术设计初步202AM西七楼303甘伟17艺术设计110126室内陈设与家具设计203AM西七楼301王天扬17艺术设计1101-225室内陈设与家具设计203AM西七楼302王贞17艺术设计110225室内陈设与家具设计203AM西七楼303宋晓东17艺术100320信息设计203AM西七楼402张健17艺术120129艺术设计历史203PM西十二S202李珎17艺术120228艺术设计历史203PM西十二S203李珎17艺术120328艺术设计历史203PM西十二S204李珎17艺术120129图案设计204AM西七楼301汪浩17艺术120228图案设计204AM西七楼302王朝霞17艺术120328图案设计204AM西七楼303傅方煜17艺术设计090124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二)205AM西七楼301尚磊17艺术设计0901-223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二)205AM西七楼302王贞17艺术设计090223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二)205AM西七楼303郭玉17艺术设计090124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二)205PM西七楼301尚磊17艺术设计0901-223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二)205PM西七楼302王贞17艺术设计090223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二)205PM西七楼303郭玉17建筑12014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05尹平17建筑12024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06尹平17规划12013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07尹平17规划12023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08尹平17景观12013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09尹平17艺设1201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10尹平17艺设1202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11尹平17艺设1203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6AM西十二S412尹平17艺术1001-0321艺术设计传播学(选修)210PM西十二N201冷先平17规划100134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210PM西十二S101李景奇17规划100235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210PM西十二S102李景奇17景观100128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210PM西十二S103李景奇17艺术1001-0321艺术设计传播学(选修)210PM西十二S104冷先平17建筑学090128建筑设备(Ⅲ)(电气通信)211AM西十二S301王凌云17建筑学090224建筑设备(Ⅲ)(电气通信)211AM西十二S302王凌云17建筑学090328建筑设备(Ⅲ)(电气通信)211AM西十二S303王凌云17建筑学090424建筑设备(Ⅲ)(电气通信)211AM西十二S304王凌云17城市规划090134城市控规原理211AM西十二S305黄亚平17城市规划090233城市控规原理211AM西十二S306黄亚平17艺术120129阴影与透视211NIG西十二S101傅方煜17艺术120228阴影与透视211NIG西十二S102傅方煜17艺术120328阴影与透视211NIG西十二S103傅方煜17建筑100131场地设计212AM西十二S509郝少波17建筑100234场地设计212AM西十二S510郝少波17建筑100332场地设计212AM西十二S511郝少波17景观100128场地设计212AM西十二S512郝少波17艺术100320交互设计技术212PM计算中心数码实验室蔡新元17规划100134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212PM西十二S309李新延17规划100235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212PM西十二S310李新延17艺术100136建筑设备工程(给排水)212PM西十二S311徐菱红17艺术100236建筑设备工程(给排水)212PM西十二S312徐菱红17建筑11013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04李翔17建筑11023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05李翔17建筑11033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06李翔17规划11013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07李翔17规划11023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08李翔17景观11013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09李翔17艺设1101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10李翔17艺设11023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11李翔17艺设1103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13AM西十二S512李翔17建筑学090128建筑法规与规范213PM西十二S301邓晓红17建筑学090224建筑法规与规范213PM西十二S302邓晓红17建筑学090328建筑法规与规范213PM西十二S303邓晓红17建筑学090424建筑法规与规范213PM西十二S304邓晓红17城市规划090134城市设计概论213PM西十二S305洪亮平17城市规划090233城市设计概论213PM西十二S306洪亮平PM西十二S307黄亚平17景观学090127城市设计概论21317艺术100320可用性工程214AM计算中心数码实验室王朝霞17规划080125城市防灾学214AM西十二S401倪伟桥17规划080225城市防灾学214AM西十二S402倪伟桥17规划080325城市防灾学214AM西十二S403倪伟桥17景观080128城市防灾学214AM西十二S404倪伟桥17规划100125城市地理学214PM西十二S401彭翀17规划100215城市地理学214PM西十二S402彭翀17景观100128城市地理学214PM西十二S403彭翀17景观080128旅游规划概论214PM西十二S404李景奇17城市规划090121旅游规划概论214PM西十二S405李景奇17城市规划090224旅游规划概论214PM西十二S406李景奇17建筑学110137建筑力学214PM西十二S407李宏17建筑学110236建筑力学214PM西十二S408李宏17建筑学110335建筑力学214PM西十二S409李宏17艺术设计110312信息艺术设计基础215AM计算机中心数码实验室蔡新元17艺术设计110126居住室内环境艺术设计215AM西七楼301刘育晖17艺术设计1101-225居住室内环境艺术设计215AM西七楼302秦凡17艺术设计110225居住室内环境艺术设计215AM西七楼303任康丽17景观10013S技术与应用215AM西十二S409李新延17城市规划090134城市工程系统规划215AM西十二S410万艳华17城市规划09023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215AM西十二S411万艳华17景观学090127城市工程系统规划215AM西十二S412万艳华17建筑学110137工程测量215PM西十二S205张瑞芳17建筑学110236工程测量215PM西十二S206张瑞芳17建筑学110335工程测量215PM西十二S207张萍17城市规划110138测量与地理学215PM西十二S208张瑞芳17城市规划110235测量与地理学215PM西十二S209张萍17景观学110133测量与地理学215PM西十二S210张瑞芳30~11:00 30~5:00 00~9:。
建筑老八校和新四军有哪些是211的学校
建筑老八校与新四军中的211学校介绍建筑老八校和新四军是在中国建筑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大学校群体。
它们在建筑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建筑老八校建筑老八校是指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八所建筑类学校。
这些学校在中国建筑教育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被誉为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参照系。
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代表之一。
学校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领军学院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院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3.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和优质的教学科研设施。
学院在建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新四军新四军是指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所学校。
它们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的211工程学校。
1.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建筑类学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学校在建筑教育和科研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
2.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院在不同建筑专业领域中均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3.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与影响力。
学院在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等领域均有突出的表现。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筑类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出色。
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在建筑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人才。
总的来说,建筑老八校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代表,各自在建筑学科研究和教学方面具有显著成就,对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筑新八校是哪几个学校组成
建筑新八校是哪几个学校组成建筑新八校,作为当今中国建筑行业的一大亮点,由八所备受赞誉的院校组成。
这八所学校在建筑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毕业生常常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影响深远。
下面将介绍这些学校以及它们的特色所在。
1.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科的摇篮。
学院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出了大批建筑设计与研究的优秀人才。
2.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作为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方向,以其严谨的教学体系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享有较高声誉,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和研究人才。
3.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其注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而备受瞩目。
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建筑教育项目中表现卓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以其积极探索与创新的教学风格著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建筑理论和实践,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建筑人才。
5.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立足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艺术人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院的毕业生在设计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创新能力。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致力于结合西部地区的特色与需求,培养具有敢于挑战和探索的建筑师。
学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寻求平衡,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思维。
7.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以其深厚的建筑学科底蕴和注重实践的教学风格而著称,学校倡导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建筑从业人才。
8.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架构于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推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综上,建筑新八校由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组成,这八所学校在中国建筑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筑学新老八校
建筑学新老八校在国内建筑学领域,有一群被誉为“建筑学八校”的学府,代表了中国建筑学的最高水平。
这八所学校被广泛认可为“新老八校”,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老八校的历史与特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当之无愧的“老八校”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学院注重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老八校”中的佼佼者,以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优秀研究和教学成果而闻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建筑学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严谨的学风而著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毕业生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很高的就业率。
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建筑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实力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
结语建筑学新老八校代表了国内建筑学的最高水平和最优秀的建筑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在这些学府的学习,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的建筑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学八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建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筑新八校名单一览_中国建筑新八校介绍
建筑新八校名单一览_中国建筑新八校介绍中国建筑新八校介绍一、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继“建筑老八校”之后,又一建筑工程类专业强校,被人们称之为建筑界的“新四军”。
建筑工程学院现由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区域与城市规划系、水利工程学系组成。
土木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拥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最早培养人居环境方面的设计人才可追溯于20世纪初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2017年12月学校整合全校设计类学科的优质资源,将建筑系、设计系及风景园林系重组成立了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以“创新设计”学科群涵盖建筑学、设计学与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并已将其列入学校“双一流”重点建设的17个学科群之一。
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于2000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建筑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1986年获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具有国际认证的建筑学专业学位(BARCH及MARCH)授予权。
四、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大连工学院建校初期土木系建筑工程专业组。
学院建筑学专业是国家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并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优秀评估。
建筑新八校名单一、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建筑学学科办学90余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建筑学专业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1929年,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柳士英在湖南大学土木系中创办建筑组;1953年改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成为江南最强的土建类学科;二、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拥有国家甲级资质的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其建筑学系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以前于1927年设立的建筑学系,是中国现代高等建筑学的发源地,培养出了众多建筑学界的栋梁。
2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XX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
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
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
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
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
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
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
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
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
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前身是1979年于原XX建材学院创办的国内第三所城市规划专业院校。
目前,城市规划学科点主要由城市规划系及学院下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首批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组成。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点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照后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研究生。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拓展与改革——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办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全, 为规划学科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撑i 我院建筑 、 景观 、艺术设计等学科及专业 为规划专业教育
基 础平 台及 多方 向教 学 模 块 的 构建 奠 定 了坚 实 的 基 础 。城 市 规 划 学 科 及 专 业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展
2 0 年取得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授与权 成 05 为 中部地区唯 、全 国除建筑 老八校之9 首批取 1 、
7 ■0● ● ● 艟0 三z 广 m● ● ^ 一●啦 ●oT● >●● ●● m●● u l 浴壁 l● ●●< ●●●0仂 0 ●● ●眯 ●● ●0乃 ●● ● 0 20 ● ● z ● m 0● 薄● 艟 u● 措 ●● z ● 0 ● ● 0 , {
30t Anni sar of h ve r y U ban r Pl anni Educ i il ng aton HUST r
城市规划专业教 育的拓展 与改革
华 中科 技 大学 城 市规 划专 业 办 学 3 0年 的 回顾 与展 望
黄亚平
【 要 】回顾 了华 中科 技 大学城 市规 划 专业 的办 学 摘
我 国城市规划事业 的发展 ,推动了( 我院) 城市规 划专业教育 的发展及嬗变 。 ( )1 8 年代建筑、工程技术型规划教育办 1 0 9
【 修改 日期】2 0 —0 — 1 O 9 8 2
学时期。
原 重 庆 建 筑 大 学 及 我 校 ,强 调 工 程 技 术 与 社 会 经
向。
年) .成为全 国较早取得规 划专业硕 士授 与权 的 院校 , 并办有建设部规 划干部培训班 ( 大专学历 ) 。 20 0 0年 ,全 国院校调整 ,原华中理工大学 .学 院合 并 组 建 成新
的 华 中科 技 大 学 由原 武 汉 城 建 学 院城 市 规 划 与
中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校专业排名参考
中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校专业排名参考中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是一门涉及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的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以解决我国在资源和环境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最新的排名数据,在中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校专业中,以下学校具有较高的实力和声誉。
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国内顶尖地位。
该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清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的专业学习机会。
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也属于国内一流水平。
该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和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
同时,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了多项实地考察和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也备受青睐。
该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具有丰富背景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指导。
同济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设了多门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4.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也是国内颇具实力的学科之一。
该学校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专业人才。
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以上只是中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校专业排名参考的部分学校,仅供参考,如有差异,请以相关权威榜单或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建筑学老八校和新八校
建筑学老八校和新八校
在中国的建筑学教育界,老八校和新八校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概念。
老八校指的
是早期中国建筑教育体系中的八所重点院校,而新八校则是指后来新兴起的八所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学院。
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和对比,反映了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
老八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作为中国建筑教育界领先的学院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师和学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
学研究。
其在城市规划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侧重于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建筑与
城市规划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新八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为新兴的建筑学院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短时间内
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推动建筑学科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南京林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建筑人才。
南昌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南昌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在推动地方建筑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培养了许多来自江西地区的优秀建筑人才。
结语
老八校和新八校在中国的建筑教育界各有所长,相互比较和补充,共同推动了中国建筑学科的发展。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院会不断壮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人才,为中国的建筑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专业和学院及院系排名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有哪些专业和学院及院系排
名
经济学类
历史学
法学类
核工程与核技术物理学法语
教育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与技术信息安全心理学统计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文学类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金融工程
历史学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光电信息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景观学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功能材料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制药
理学类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英语俄语日语传播学广告学德语翻译
工学类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医学类
哲学
管理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工业工程会计学物流管理国际商务
哲学类
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其它
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
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
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
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
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
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
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
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
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
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前身是1979年于原武汉建材学院创办的国内第三所城市规划专业院校。
目前,城市规划学科点主要由城市规划系及学院下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首批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组成。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点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照后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点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直属高校重点学科,2008年再次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近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最为全国重要的规划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全国各省、市规划部门领导岗位,或成为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本学科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师梯队。
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并通过本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工程,扩大了本专业及学科点在全国的影响。
本专业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
(1)区域发展与规划
(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3)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
(5)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6)城市交通规划
(7)城市规划管理与公共政策
2.建筑学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后历年连续招生,从未间断。
2004年建筑学系新增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两个硕士点,与学院原有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两个二级学位点相互补充和促进,完善了建筑学一级学科所属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教育。
2007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硕士专业教育评估均获得优秀级,是中国10所具有优秀级评估结论的单位之一;学院有两个专业可授予博士学位,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中国仅有的13所具有此博士点的院校)、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国仅有的9所具有此博士点的院校)。
建筑系完成的“营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培养创造性建筑学人才”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内获得此类奖项的建筑学专业尚属首次。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建筑学系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上,从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分利用学院二级学科点齐全的优势,突出与多个二级学科研究“接口”,强化了各学位点专业结构的学科多元性。
建筑系在强调研究生教学培养的学术性和多元化的基础上,注重地域特色、发扬区位优势。
同时建筑设计等主要学位课强调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安排研究生加入导师或教师课题小组,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实践。
为此学院长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或大学教授指导研究生设计(或联合设计)。
每学期都有1-2次的此类专题研究设计。
近年来学院同国内外学术机构和知名学者交流频繁。
长期坚持学术讲座,近年来在正常学期内每周至少有一次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及教授的公开学术讲座。
坚持国际化办学模式,不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国际交流,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竞赛多有获奖;每年建筑系均派研究生赴境外进行交流或进修。
特色研究方向:
(1)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研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2)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研究
(3)都市环境与建筑研究
(4)智能建筑与新能源建筑
(5)建筑设计方法与创作
(6)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
3.艺术设计系
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挂靠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中培养“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人。
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申报成功,从2004年起分别在我校两个学院招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
目前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有硕士导师11人,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己招收7届140余位硕士研究生,现己有4届60余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国家更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与研究专门人才。
我校设计艺术学科作为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在广义建筑学大系统涵盖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治学严谨的学风与学科交叉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及支撑条件,在保持设计艺术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开发及个性的培养。
并确立出建设有文理两科特点,以工程学科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科学与艺术融合为特色的设计艺术学科建设目标。
同时,在所依托的艺术设计系教学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多个科研机构来推动“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由黄建军教授主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由辛艺峰教授主持)、视觉艺术设计研究室(由华炜教授主持)、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室(由白舸副教授主持)、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研究室(由王天扬副教授主持)、数码艺术设计研究室(由蔡新元副教授·博士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持)等科研机构,并成立了城市景观设计与数字城市设计研究所。
此外还根据学科发展特色的需要,在学校与学院公布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补充规定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以使我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能够迈向更高的发展层面。
特色研究方向: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3)视觉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4)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
(5)信息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6)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4.景观学系(筹)
本科教育沿革:1965年设置在马房山的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就开始了园林专业教育,先后有余树勋、丁文魁、郑建春、冯桂丛以及闫林浦等专家任教。
1985年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全国较早成立了风景园林系,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开始了工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与研究。
先后有黄树业、范勤年、艾定增、冯桂丛、闫林浦、余志熙、华仞秋等知名教授任教。
而后建设部批准成立风景园林研究所,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任第一所所长。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景观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2008年招生本科;2008年获得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以及工程景观学博士点授予权。
近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规建系(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作为全国重要的风景园林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全国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各省市园林部门领导岗位,或成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城市景观特色研究、传统园林、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以及工程景观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承担了大量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扩大了本专业及学科点在全国的影响。
特色研究方向:
(1)景观历史及其理论
(2)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3)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4)工程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