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变化汇总

合集下载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l 原国家规范要求部位: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影响:增设机房、井道及系统。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置部位
l 新规范应设置部位:3.1.6
• 地下一层封闭楼梯间首层设置有效 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 通室外的疏散门时,可不设置机械 加压送风系统。 。
29760 ~ 30960 0.84 ~ 0.87
33360 ~ 38640 0.93 ~ 1.07 50~100m
31200 ~ 33720 0.88 ~ 0.94
差异
风量变化
井道变化
增大至1.9~1.65 增大至2.22~1.88


增大至2.48~1.94 增大至3.05~2.04


增大至1.67~1.55 增大至1.9~1.87
l 新规范:3.3.3 增加楼梯间的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 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 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 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 高度的1/2;
2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 范第5.1.1条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
地上建筑或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 统时,其顶部或外墙应固定窗。
l 原国家规范要求: 无规定。
影响:门窗立面有影响。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计风量
表格法和计算法
计算法(门洞风速L1、未开启门缝隙渗漏L2、未开启送风阀漏风量L3 )
加压部位
加压风量 加压送计风算计门算数取量 值表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 重重点。

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 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红色部分是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1、防烟分区老规,防烟分区<500m2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恆边的要求净高<3m T防烟分区<500m2,长边<24m 亦净高<6m r防烟分区<1000m2,长边幻6m 净高>6m,防烟分区<2000m2,长边w60nn 走道宽度<2.5m?长边MOm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2. 挡烟垂壁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烟仓厚度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净高s3m,净咼1/2以上净咼>3m, 1.6m+0.1 / 争咼ZL3. 房间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烟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4、走道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自然排烟,走道两侧各开窗2.0m2机械排烟,不小于13000CMH②走道和房间都排烟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3且不小于13000CMH5. 中庭排*老规,自然排烟5%,机械排烟根据换气次数4 次/h 或6次/h新规,根据周围场所排烟情况①周围场所都是机械排烟周围场所最大防烟分区120CMH/m2 ,且不小T107000CMH注:排烟量基本上就是107000CMH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②周围场所仅回廊排烟排烟量不小于40000CMH白铁裔而玉□未曰士侄州吐田□玉口呵彳圭G 堆概念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关于新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暖通专业消防问题反馈

关于新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暖通专业消防问题反馈

根据住建部1741号公告,防排烟设计采用新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请建设单位与审图部门、消防部门沟通本项目是否采用新标准。

与本项目相关的防排烟设计调整如下:
1、18层建筑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机放置在屋面上方,26层建筑地下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放置在大堂屋面上方,按《标准》3.3.5条正压送风机要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且加压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下部,即地下部分找送风机房。

2、原设计地下剪刀梯加压送风系统合用井道,按《标准》3.1.5 条,应分别独立设置。

3、原设计独立前室不送风,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按《标准》3.1.5 1条,独立前室有多个门,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4、根据《标准》3.3.7条,正压送风井需内衬金属风道,本项目个别风道无法施工。

5、《标准》3.3.5条要求机械排烟与送风室外风口间距20米、高差6米,远远大于老规范的标准,因此本工程不满足此条。

主楼正压送风井与地下车库机械排烟井过近,地下车库的排烟井贴主楼设置有困难,按建业标准又不宜设置在小区绿化带内。

6、地下戊类储藏间的走道自然排烟窗井面积需计算确定,如果不满足条件需机械排烟。

7、《标准》3.3.11条: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
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防排烟新规重要数据汇总

防排烟新规重要数据汇总

储烟仓厚度
排烟量
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 小于500mm 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 13000m³/h 13000m³/h 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 排烟量可按60m³/(h㎡)计算且不小于13000m³/h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h㎡)计 15000m³/h 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³/h 10% 107000m³/h 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排烟量不应小于107000m³/h 40000m³/h 当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中庭的排烟量不应下小于40000m³/h
2㎡/1㎡ 50㎡
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 ㎡时,可通过 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 当房间面积不大于200㎡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
房间面积
200㎡
房间面积 500㎡ 烟气速度 补风口速 度 设计速度 送风口风 速 补风管道 1.5m/s 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 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1.5m/s
3.3.8
4.4.8
4.6.2
4.6.33,-4 4.6.3-1
4.6.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重要数据汇总表
场所类别 数值 3m 空间净高 设置要求 当自然排烟窗(口)设置在外墙上时,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 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 1/2以上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h㎡)计 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³/h 公共和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应根据表4.6.3确定 挡烟设施: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自然排烟窗(口)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m 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度不宜大于3m 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 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 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 ㎡,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 1/2。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30m ,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 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 空间净高≤3m,防烟分区长边不应大于24m 3m<空间净高≤6m,防烟分区长边不应大于36m 空间净高>6m,防烟分区长边不应大于60m,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不应大 于75m。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 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空间净高≤3m,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500㎡ 3m<空间净高s6m,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 空间净高>6m,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2000㎡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设计执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析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设计执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析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设计执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析摘要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自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在具体建筑工程设计执行过程中遇到许多规范条文不明确,争议及执行难的问题。

总结归纳常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条文执行解析。

并展望标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标准执行问题防烟系统排烟系统Problems and analysi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B51251-2017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buildingsBy Jin ChongAbstract GB51251-2017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buildings be executed from August 1,2018 to now,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regulations,disputes and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Summarize common problems,and analyze cause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 in the standard.Keywords technical standard,execution problem,smoke protection system,smoke exhaust system0引言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2018年8月1日执行以来,因与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较,在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思路上变化较大,让许多设计人在执行新标准时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差异,也给不少新建项目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2017重要变化汇总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也就是新烟规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本文尽可能的把防排烟新标准所有的重大变化的知识点都列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进风口与出风口老规范规定二者水平距离10m,垂直距离3m新标准对这一要求进行从严加倍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3.3.5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 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

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2、防烟分区老规范规定:防烟分区≤500㎡,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新标准对这一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

注:1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

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汽车库防烟分区的划分及其排烟量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的相关规定。

3、避难层(间)老规范规定1%,新标准修订加倍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3.2.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消防规范宣贯问题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消防规范宣贯问题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消防规范宣贯问题汇总1. 规范3.1.3,当前室送风⼝安装于吊顶上⽅时,可否将吊顶内空间按送风静压箱考虑?如果可以,对吊顶有什么要求?不建议这样设计。

加压风⼝可以往下装,但此时吊顶内空间视为竖井风道的延伸也要做内衬风管怎么做?2. 规范⾥建筑总⾼度⼤于50⽶的办公建筑,当其中部分楼梯只服务1~5层(⼩于50⽶),且满⾜前室只有⼀个门,是否可按照3.1.5采⽤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设计?3.1.5的第1款应该可以⽤于裙房。

但裙房与主楼间要防⽕隔断。

3. 规范3.1.6. 封闭楼梯间地下仅为⼀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层应设置有效⾯积不⼩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问题:1. 若地下2层的封闭楼梯间(<10⽶),是按防烟楼梯的要求满⾜顶部设置>1m2的可开启外窗还是要设置1.2m2(地下⼀层的要求还⼤于地下⼆层?)还是不能⾃然排烟?“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然通风系统,不能满⾜⾃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且地下仅为⼀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层应设置有效⾯积不⼩于 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这⼀段属于对仅地下⼀层的楼梯间(不限10⽶)的放松条款。

4. 规范3.2.1条、3.2.2条、3.2.3条中对采⽤⾃然通风的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可开启外窗的⾯积提出要求,但对安装⾼度、有效⾯积如何计算均⽆明确规定。

这些⽆有效⾯积和安装位置要求。

5. 规范3.2.4可开启外窗的⽕灾是谁来开启?这种情况是否允许?需要设置现场⼿动操作/消控联动。

6. 规范3.3.1 建筑⾼度⼤于100⽶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设置,且每段⾼度不应超过100⽶问题:建筑⾼度只有99⽶,但前室送风系统包括地下3层,送风系统超过100⽶,要分段吗?在GB50016已经写明⾼度以建筑⾼度为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订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订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订嘿,朋友们!今天咱得聊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订这事儿,就像一场超级英雄给烟雾妖怪制定新规则的大戏。

以前的防烟排烟系统啊,就像一个不太灵光的守门员,有时候能拦住烟雾这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有时候又被它轻松突破防线。

那烟雾就像个狡猾的小偷,总是趁着系统的漏洞,在建筑里横冲直撞,搞得大家乌烟瘴气的。

现在可不一样啦,这个标准修订就像是给烟雾妖怪戴上了一个更紧的“紧箍咒”。

新的标准就像一把超级精密的手术刀,把防烟排烟系统里的那些毛病和弱点一个个都挑出来,然后进行大改造。

比如说,以前有些通风口就像一个张着嘴巴打瞌睡的巨兽,烟雾跑出去的速度慢得像蜗牛爬。

新修订标准之后,通风口就得像火箭发射口一样,一旦有烟雾,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喷射出去。

而且啊,那些排烟管道就像是建筑的“排气管”,以前有些管道细得像根小吸管,怎么能快速排出大量烟雾呢?现在就得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把管道加粗,让烟雾能风驰电掣般地被赶走。

对于防烟系统的密封性,以前就像是破了洞的气球,烟雾总是能从缝隙里钻进来。

现在可不行啦,新的标准要求密封性得像保险箱一样,严丝合缝,烟雾连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个修订后的标准对那些建筑设计师来说,就像是一个严厉的老师在监督他们做作业。

以前可能还有点敷衍了事的设计,现在得像打造艺术品一样精心设计防烟排烟系统。

还有那些检测和维护要求,以前就像偶尔才想起来给花浇浇水一样随意。

现在呢,得像照顾婴儿一样精心,定时检查,稍有不对就得马上调整。

这一修订,就像给建筑里的人们穿上了一层更坚固的保护铠甲,让大家不再害怕烟雾这个“恶魔”的突然袭击。

就好像在烟雾的世界里给人们开辟了一个安全的小岛屿。

总的来说,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修订是一件超级棒的事儿,让建筑更安全,让大家可以在里面安心地生活和工作,再也不用担心被烟雾这个“捣蛋鬼”搞得晕头转向啦。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一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标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具有指导意义。

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我国新颁布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变得至关重要。

二、技术标准概述1. 标准目的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内烟气积聚的有效排除,提供人员疏散和消防通道的安全。

它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具体规范。

2. 适用范围该技术标准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防烟排烟系统,包括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

无论建筑的用途如何,都必须符合该标准要求。

3. 技术要求GB51251-202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包含了以下方面的技术要求:- 防烟门和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的设计和使用;- 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的要求;- 防烟和排烟系统的测试与检验。

三、防烟排烟系统设计1. 防烟门和排烟口防烟门和排烟口的设置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GB51251-2023技术标准,这些门和口的数量、位置和尺寸必须满足相关规定。

例如,防烟门应设置在人员疏散通道中,以便迅速疏散烟雾。

2.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排烟风机是防烟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排烟管道将烟气排出建筑。

根据技术标准的要求,排烟风机和管道的设计必须满足烟雾排出的要求,同时确保排烟系统的高效运行。

3. 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火灾探测与自动控制设备在防烟排烟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规定了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布置和安装要求,以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

四、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与维护1. 系统使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要求符合技术标准规定。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目前为止,GJB 2262-199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中国建筑行业中的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出台2023版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适应新的建筑设计和消防要求。

新版标准可能会涵盖以下内容:
1. 设备选型与安装:新版标准可能会对防烟排烟系统的各个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烟雾探测器、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2. 系统设计:新版标准可能会对防烟排烟系统的整体设计原则进行规范,包括系统组成、系统容量计算、管道布局等。

3. 环境控制:新版标准可能会要求防烟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控制建筑内部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4. 规范和测试要求:新版标准可能会要求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规范和测试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因此以上介绍仅为推测和猜测,具体的标准内容可能还需要等待正式发布。

建议在相关政府部门或建筑行业协会发布新版标准后进行查询和参考。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总2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焦点释疑千呼万唤始出来!8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终于压轴正式公布!大家一直非常关注新标准的具体内容将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哪些影响。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副总工/研究员李向东老师(文中“笔者”)曾在其个人微信号“木子暖通”中发布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百问”,对新标准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读,得到不少朋友的反馈。

此次,《暖通空调》杂志社特别邀请李老师针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梳理,希望有助于大家对标准的理解和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李老师在“百问”中的解读,还是本文的“释疑”,都是仅作为参考。

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知道,即使是规范编制专家的答复,也不能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工程设计的依据只能是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以规范组名义的书面答复和当地消防局的解释等。

加压送风部位标准/规范原文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2) 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

释疑:不设防烟系统的意思,就是没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也可以不设置送风系统。

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无论楼梯间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均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指在走道进入前室的门口上方,设置类似于风幕的送风口,风口长度宜较门宽各超出100mm。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主要变化内容2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主要变化内容2

13、防排烟风机
老规,设置在专用机房或室外
新规,设置在专用机房,屋顶也需设机房
新规要求消防风机不设减振,不设软接
14、风道
老规,无要求,可以采用土建风道
新规,应采用管道送风,内衬风管
15、三合一前室
老规,无要求,但各地要求不一
新规,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不可自然防烟
16、加压送风量
老规,计算并根据建筑层数查表
新规,计算并根据建筑高度查表
新规的加压送风量都比老规大,一般在1.3~1.6倍之间,加上风机有效系数不小于1.2,且需要内衬风管,新规的风井尺寸基本上是老规的2倍以上
17、剪刀楼梯
老规,分设前室的剪刀楼梯加压送风可合用风道
新规,加压送风的剪刀楼梯,两个楼梯及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
18、楼梯间前室的送风
老规,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风
新规,独立前室只有一个门,可以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应分别加压送风
19、前室加压送风口位置
老规,无要求
新规,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形成风幕,此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防烟,否则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
20、分段送风
老规,按照建筑层数,大于32层
新规,按照建筑高度,大于100m
大于32层但小于100m可以不用分段送风
21、直灌式送风
老规,无
新规,建筑高度小于50m,楼梯可采用直灌式送风
22、避难走道
老规,仅避难走道的前室设置防烟措施
新规,根据避难走道的长度和安全出口的数量,不满足要求时,避难走道和前室都要加压送风。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51-2017
重要变化汇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也就是新烟规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本文尽可能的把防排烟新标准所有的重大变化的知识点都列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进风口与出风口
老规范规定二者水平距离10m,垂直距离3m
新标准对这一要求进行从严加倍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 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

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2、防烟分区
老规范规定:防烟分区≤500㎡,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
新标准对这一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4.2.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变化汇总(完整资料).doc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变化汇总(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
重要变化汇总(纸质版尚未正式出版)
1、楼梯间能否自然通风,还要看前室风口的位置。

另,当采用顶送风时标准层是否也需要吊顶?
注:指常规可采用自然通风的公建或住宅。

2、独立前室要不要设机械加压送风,还要看前室的开门数。

3、合用前室时,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4、不是什么情况下两个楼梯间都能合用加压送风的。

剪刀楼梯不可以2部合用。

5、加压送风井土建风道内应内衬风管。

6、排烟机房明确需要喷淋系统。

送风机、排烟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7、对可开启外窗做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8、楼梯间不做防烟系统时,要求前室的开窗面积有变化。

9、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最高部位也有开窗的要求。

10、设有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有开固定窗的要求。

11、楼梯间地上地下部分能否合用加压送风系统,还要看建筑地下部分的功能。

12、送风机进风口与排烟风机出风口,有具体的距离要求,建筑专业请注意。

12、对机械加压送分系统的管道井及排烟管道的管道井隔墙耐火极限及检修门做出了明确规定。

14、对自然排烟窗(口)的一系列规定。

15、对固定窗的设置位置有规定。

16、对固定窗设置和有效面积的规定。

新的防排烟规范的重大变化最全面总结【最新版】

新的防排烟规范的重大变化最全面总结【最新版】

新的防排烟规范的重大变化最全面总结多位做消防施工的朋友留言,想让我言简意赅的总结一下新的防排烟规范有什么重大的变化,都有哪些点值得一提。

由于对规范的解读还不够深刻,且工作中遇到的设计问题还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

姑且暂就我们工作中的一点小体会列出,和大家共同讨论。

另附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方便大家学习理解。

可能没有达到大家要求的言简意赅的效果,但银家已是尽力了,还望理解。

1、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排烟,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4.4.7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排烟,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强条)结论:竖向排烟风井内要内衬风管,给施工增加了难度,且风管工程量和人工费都会增加。

从设计角度讲,风井截面积也要比原来大了,至少要在两边留出一定的安装空间。

2、KTV等场所小于50M2以下的房间的排烟处理有了新的依据4.4.12第3款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应按本标准第4.6.3条第3款计算。

结论:比如说KTV的包间面积小于50M2时,可按此规定,不用每个房间进排烟口。

只需要把风量计算在走道排烟内就行。

3、走道排烟量计算及自然排烟口的位置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m2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结论:以后走道上的排烟不会再出现几千的风量了。

最小也要13000了m3/h。

且两侧均应有2M2以上的窗户,距离也有了限定。

4、排烟窗的高度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结论:除了3米以下的空间净高还可以采用1/2的高度以上的自然排烟窗外,其他均要采用高位排烟窗,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设置在高位不便于直接开启的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距地面高度1.3m~1.5m的手动开启装置。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增大至1.74~1.54 增大至2.06~1.93


注:1.旧规井道面积为按集团标准换算成”双扇门”,”一个出入口”情况下的井道面积。 2.按照新规强条第3.3.7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表中新规井道面积包含内衬金属风管所 需间隙(长短边各150mm)面积。
表 格 楼层 法 <20层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l 原国家规范要求部位: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影响:增设机房、井道及系统。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置部位
l 新规范应设置部位:3.1.6
• 地下一层封闭楼梯间首层设置有效 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 通室外的疏散门时,可不设置机械 加压送风系统。 。
差异
风量变化
井道变化
增大至2.84~2.22 增大至3.35~2.39


增大至2.03~1.79 倍
增大至2.4~2.17倍
4.楼梯间自然通风, 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
旧规
新规
差异
楼层 <20层 20~32层
设计风量
井道面积 (m2)
22000 ~ 27000 0.35 ~ 0.51
28000 ~ 32000 0.51 ~ 0.61
29760 ~ 30960 0.84 ~ 0.87
33360 ~ 38640 0.93 ~ 1.07 50~100m
31200 ~ 33720 0.88 ~ 0.94
差异
风量变化
井道变化
增大至1.9~1.65 增大至2.22~1.88


增大至2.48~1.94 增大至3.05~2.0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五大变化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五大变化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五大变化前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要求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烟雾、引导人员疏散、提高火灾扑灭的成功率。

这是建筑消防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当前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五大变化。

变化一:外部气流控制在以往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中,往往只考虑室内气流控制,而忽略了外部风向对室内气流的影响。

然而,外部风向对于室内气流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已经开始考虑外部气流控制因素。

这一变化为有效控制室内气流、降低火灾风险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解决方案。

变化二:智能化管理在以往的技术标准中,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由人工控制操作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工操作难免存在失误和漏洞,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普及及创新,现代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已经普遍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准确、迅速地响应火灾预警,自动开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确保建筑及时、有效的进行火灾控制。

变化三:新型排烟设备的应用传统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中通常采用风机作为排烟设备。

然而,由于风机效率较低,排烟效果有限,且噪音较大,已经逐渐淘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排烟设备开始逐渐应用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中,如屋顶天窗排烟装置、烟气排放式消防车等。

这些新型排烟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建筑的能耗。

变化四:建筑外墙防火性能的要求在过去,建筑防火安全主要关注消防设备的安装和管理,而忽略了外墙防火性能的要求。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现代技术标准越来越重视建筑外墙防火性能。

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建筑整体的防火性能,从根本上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变化五:室内烟雾控制防烟措施是建筑防火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往往通过排烟设备来控制室内烟雾,而忽略了烟雾的来源。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已经增加了对于烟雾来源控制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
重要变化汇总(纸质版尚未正式出版)
1、楼梯间能否自然通风,还要看前室风口的位置。

另,当采用顶送风时标准层是否也需要吊顶?
注:指常规可采用自然通风的公建或住宅。

2、独立前室要不要设机械加压送风,还要看前室的开门数。

3、合用前室时,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4、不是什么情况下两个楼梯间都能合用加压送风的。

剪刀楼梯不可以2部合用。

5、加压送风井土建风道内应内衬风管。

6、排烟机房明确需要喷淋系统。

送风机、排烟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7、对可开启外窗做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8、楼梯间不做防烟系统时,要求前室的开窗面积有变化。

9、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最高部位也有开窗的要求。

10、设有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有开固定窗的要求。

11、楼梯间地上地下部分能否合用加压送风系统,还要看建筑地下部分的功能。

12、送风机进风口与排烟风机出风口,有具体的距离要求,建筑专业请注意。

12、对机械加压送分系统的管道井及排烟管道的管道井隔墙耐火极限及检修门
做出了明确规定。

14、对自然排烟窗(口)的一系列规定。

15、对固定窗的设置位置有规定。

16、对固定窗设置和有效面积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