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2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2单元 第2讲 课后
必修3第二单元第2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目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生物群落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越优越,对生物生长越有利,生物种类数量就越多,结构就越复杂。
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的生物群落。
群落中的生物个体间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等关系,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2018年湖北襄阳五中月考)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⑥【答案】C【解析】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③错误;合理密植是针对同种生物来说的,与植物的分层无关,⑥错误。
3、(2018年江苏射阳测试)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B【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综合训练2及答案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 )A.大脑皮层B.甲状腺C.脑干D.垂体[答案] A[解析] “植物人”的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层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
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蛋白质,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
3.(2014·海南,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答案] C[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调节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再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温调节中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C错误;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4.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中生必修3第1、2章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心室腔内的血浆 C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膀胱腔内的尿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6.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刺激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② 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 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 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 靶细胞接受胰岛A 细胞分泌的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7.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 .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D .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8.玉树地震时,许多不幸的人被长时间困在了废墟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三 第一二三单元测试
第一二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2018·临沂一模)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若细胞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3.(2018·宜宾二诊)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是极性运输B.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的伸长C.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D.生长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4.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枢纽,在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健康人体内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释放的某种激素能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B.大量出汗时,皮肤等处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可将刺激传到下丘脑形成渴觉C.下丘脑可通过控制垂体产生激素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只通过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5.(2017·广州二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6.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乙中血红蛋白异常C.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甲中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8.图中①~④表示A刺激引起的人体调节过程,B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2单元 第1讲 课后
必修3第二单元第1讲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安徽安庆检测)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田鼠的繁殖能力强,导致其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正确;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C正确;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此二者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错误。
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跳蝻活动范围很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3、(2018年山东德州测试)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15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D【解析】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A 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属于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B正确;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015=1.015,C正确;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该时期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
完整word版,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2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B .两项正确C .三项正确D .四项正确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i、n、川、w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诩'热麻丹宓----------------结曲A r|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1 i1T1 ----- 血WJ滋窪卜-降---------- 皓杓A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机体f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 ①②③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生物必修3综合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3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细胞分裂的两种主要类型是什么?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C. 减数分裂和二分裂D. 有丝分裂和细胞凋亡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特点?A. 细胞周期具有阶段性B. 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C. 细胞周期具有同步性D. 细胞周期具有可逆性答案:B3.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而细胞坏死是意外性死亡B. 细胞凋亡是意外性死亡,而细胞坏死是程序性死亡C.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程序性死亡D.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都是意外性死亡答案:A4.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哪些?A. 点突变和基因重组B. 点突变和基因缺失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 基因缺失和染色体变异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 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 产生新的基因型C. 产生新的表型D. 产生新的物种答案:D二、填空题:6. 细胞周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间期;分裂期7. 细胞凋亡是一种________,对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程序性细胞死亡8.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或增添,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替换;缺失9.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________。
答案:染色体数目变异10.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________的过程。
答案:组合三、简答题:11. 简述细胞周期中G1期、S期、G2期和M期的主要特点。
答案:G1期是细胞周期的开始阶段,细胞进行生长和准备DNA复制所需的物质。
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细胞的DNA含量加倍。
G2期是DNA复制后的细胞继续生长,准备进行分裂。
M期是细胞分裂期,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或四个新的细胞。
四、论述题:12.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生物一轮复习综合练习必修三
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综合练习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⒈右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肝糖原的生成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⒉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⒊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⒋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⒌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⒍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抗利尿激素 D.胸腺激素⒎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⒏每次注射青霉素前,病人都要先做“皮试”,其目的是( )A.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药剂量 B.观察病人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病C.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D.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⒐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⒑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陷,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⒒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六章 第1、2节模拟练习及答案
必修3 第6章第1、2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2018·汕尾调研)现在的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臭氧层破坏B.水体污染C.冰川融化D.滥伐森林【答案】A【解析】臭氧层破坏使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
2.(2018·汕头一模)在我市南澳岛的某农业示范基地,海虫草等“海水蔬菜”长势良好。
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以高盐分的海水进行浇灌,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被列为国家“八六三”推广技术项目。
大面积推广“海水蔬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B【解析】引入新物种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3.(2018·江门一模)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答案】D【解析】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会消耗大量粮食,不利于解决粮食问题。
4.(2018·湛江模拟)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由于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综合测试(二)(必修3)(2021年整理)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测试(二)(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测试(二)(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综合测试(二)(必修3)的全部内容。
综合(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都为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3.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寒温带湖泊中的某种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形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
与此原理最相近的事实是( )A.一般生长在背阴处的植物叶肉细胞所含叶绿素比生长在向阳处的要多一些B.鼢鼠长期栖息在土壤潮湿、疏松的洞中,视觉极不发达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D.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4.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5.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小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小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 )A.乙、甲B.乙、丙C.丙、丙D.丙、甲6.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
必修3第三单元第2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B.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D.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人工鱼塘或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往往要比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少;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实质上是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个体;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向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比值,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生态农业的特点是丰富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
2.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答案】A【解析】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 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并不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d+h=f+e+g;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狼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③ 第二单元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③第二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 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解析:由顶端优势原理可知: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的生长,离顶芽越近抑制程度越大、越远抑制程度越小。
所以,顶芽处生长素浓度最低,向下运输主要积累在侧芽1处,然后是侧芽2处,最后是侧芽3处,而侧芽本身也可产生生长素。
答案:B2.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A.a<b、c=d、e=f B.a<b、c=d、e<fC.a<b、c<d、e=f D.a>b、c=d、e<f解析:分析图可以看出,第1个图中b>a,第2个图中,由于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光照影响,所以c=d,第3个图虽然切除了尖端,却放上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但琼脂块不能感受光刺激,故e=f。
答案:A3.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解析: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因为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芽>茎,所以可用a、b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答案:C4.(2010·汕头模拟)果树结果太多,会影响果实的大小和质量,常用喷洒生长素类似物的方法进行疏花疏果,其原理是() 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叶片生长,抑制传粉受精B.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花、果实的发育C.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花、果实的发育而使其脱落D.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花、果实的发育而使其脱落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检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最基本的生物单位?- A. 细胞- B. 分子- C. 组织- D. 器官答案:A2.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I. 大多数细胞都可以看见。
- II. 相同类型的细胞在机体内结合成组织。
- III. 细胞形态相同意味着其生理功能相同。
- IV.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II、IV3. 以下哪个是人体生物碱性环境的维持机制?- A. 平衡内外环境浓度差- B. 组织呼吸产生酸性物质- C. 尿液的排泄作用- D. 体内酸碱平衡系统的调节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并指出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包括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细胞分裂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细胞增殖:细胞分裂能够使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从而实现生物体细胞数量的增加。
- 组织修复和再生:细胞分裂能够代替老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并参与组织再生的过程。
- 遗传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基因和遗传信息能够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代细胞。
2.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1. 光反应阶段:光能被捕获并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高能物质ATP、NADPH。
2. 暗反应阶段:使用光能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氧气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地球上大气中存在的重要气体之一,为维持生物呼吸提供必需的氧气。
- 有机物生产:光合作用能够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供给生物体进行能量和物质代谢。
- 碳循环: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促进碳循环和碳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综合检测卷 必修3
综合检测卷(必修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1·海南卷)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A:是由脊髓控制的反射;B:人脑的高级功能;C:语言中枢属于人脑高级功能;D:排尿是由低级中枢参与,但受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2.(2011·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的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具有内分泌功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具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的功能。
3.(2011·广州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促进马铃薯发芽B.果实发育过程只受生长素和乙烯的调节C.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D.根具有向地性是由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长得快【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受到生长素、赤霉素的调节,乙烯则促进果实的成熟;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根具有向地性是由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产生的。
4.(2011·海南卷)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胚芽鞘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根据题意,幼根向左侧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必修3 第2单元 第1讲
必修3 第二单元第1讲1.(2017年全国新课标Ⅲ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知“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因此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B正确,C、D错误。
在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
2.(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禽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故捕获家禽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进行,并使剩余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禽,又能使家禽数量恢复得最快。
由题图可知,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K/2,此时适合捕获。
3.(2017年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实验。
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A项错误。
由题图可知,转速150 r/min时,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可推测其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项正确。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综合练习(带答案)精品
生物必修3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 .肺泡腔内的气体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 .心室腔内的血浆D .膀胱腔内的尿液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 、CO 2、血红蛋白、淀粉、尿素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 2OC 、Na +、O 2、葡萄糖、血浆蛋白D 、Ca 2+、载体、氨基酸、糖原4.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 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环境温度下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接受抗原刺激,T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 .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 .饮食过咸,尿量减少6.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III 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III 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III 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III 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7. 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 葡萄糖后,在180min 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a 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B .4条曲线在前30min 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 .b 在120min 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 .c 、d 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感受器和效应器应该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感受这种刺激后,在下丘脑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C .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D .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细胞膜,也可以是肌细胞膜等9.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 、b 、d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一项正确 B.两项正确 C.三项正确 D.四项正确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3.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5.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7.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
甲、乙为两个电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d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8.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抗体不一定是蛋白质,但吞噬细胞一定是免疫细胞②抗原不一定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B细胞,但一定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传递给T细胞③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变异)⑤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含有等位基因,但一个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不考虑变异)⑥常染色体上的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一定相等;但在一对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某种遗传病在雌雄群体中的发病率相等,此病不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病。
(群体够大,无致死)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10.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d细胞为浆细胞;②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B.④⑤过程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D.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另外赤霉素也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果实发育。
②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合成的部位是植物体成熟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与发育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可能不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⑤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⑥能促进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都抑制根的生长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12.下图表示施用IAA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13.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1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15.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B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C 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D不是所有的群落都有空间结构的。
16.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
(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17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8. 下列各项叙述与右图曲线基本符合的是A.人体组织细胞中酶的活性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B.基因型为Aa的植物个体自交,a的基因频率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趋势C.抵抗力稳定性随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的变化趋势D.酵母菌的呼吸速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趋势1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20.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位:102 kJ(m2·a)GP NP R①15.91 2.81 13.10②871.27 369.69 501.58③0.88 0.34 0.54④141.20 62.07 79.13⑤211.85 19.26 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填空题21.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甲~丙表示器官,a~e表示激素或大分子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特点。
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核内过程来调节生命活动。
(2)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可直接调节乙影响激素②的合成与分泌;该过程直接作用于乙的化学物质是,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血糖升高。
(3)若激素①表示雄性激素,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
物质b是____________。
若切除垂体,则物质a含量(增加、不变、减少)。
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雄性激素,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4)f→g所需的原料是。
动物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
(5)当较长时间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的增高,刺激甲中的感受器,由甲分泌__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靶器官,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6)以上生命活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22.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
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请回答:(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