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生界
地质实习内容
目录第一章引言 (2)一、简述 (2)二、交通 (2)三、自然地理 (3)四、地质概况 (3)第二章地层 (5)一、地层的发育 (5)二、素描图 (10)第三章岩石 (11)一、岩浆岩 (11)二、沉积岩 (11)三、变质岩 (13)第四章构造 (15)一、褶曲 (15)二、断层 (15)三、地堑、地垒 (16)第五章矿产 (17)一、煤 (17)二、石灰岩 (17)三、石英砂岩 (17)三、铝土矿 (18)四、耐火黏土矿 (18)五、重晶石 (18)第五章地质作用 (19)一、内动力地质作用 (19)二、外动力地质作用 (19)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21)一、元古代的发展 (21)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21)三、新生代地层发展史 (22)第七章结束语 (24)实习体会、总结 (24)第一章引言一、简述我是矿业工程学院14级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怀着对野外地质地貌和自然现象的浓厚的兴趣及期待,我们全专业在宋老师、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秦皇岛柳江盆地质实习基地进行地质认识实习。
本次地质实习为期5天,从10月24日至28日,具体行程安排大致如下:24日上午9点于唐山乘火车出发前往基地,大约中午1点到达目的地。
短暂休息后我给同学分发了实习工具、地形图及实习资料,下午在基地内参观各种岩石标本。
25日考察路线:东部落—潮水峪地层路线。
26日考察路线:鸡冠山构造路线。
27日考察路线: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马家沟组。
28日考察路线:大石河石炭二叠路线。
28日下午2.30统一坐火车回学校,实习至此结束。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了部分岩石特征及地层层序知识,加深了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对各位带队老师表示感谢。
二、交通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该区自然地理位置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南邻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管辖。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河南城建学院实习报告实习类别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系别: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宀兀成时间:2013年6月28日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 综合成绩目录第一章绪言 (1)(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状况1(二)实习时间路线及人员2(三).............................................. 实习实习目的任务要求:3第二章实习地区地层概括 (5)(一)........................................................ 太古界登封群5(二).............................................................. 元古界5(三).............................................................. 古生界7(四)中生界9(五).............................................................. 新生界9第三章三大岩类 (11)(一).............................................................. 岩浆岩11(二).............................................................. 沉积岩15(三).............................................................. 变质岩15(四)................................................................ 小结19第四章地质构造 (20)(一)............................................................ 地壳运动20(二)............................................................ 地质构造21(三)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24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27)第六章其他方面 (31)(一)............................................................ 风化作用31(二)............................................................ 水的作用31第七章后记 (35)第一章绪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
地面塌陷ppt
溶洞或土洞的覆盖层和人为荷载超过了洞 顶盖层的强度,压塌洞顶盖层而发生的塌陷过 程和现象。
二、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1. 地质基础
(1)可溶岩 ✓ 可溶岩的存在:古生界、中生界碳酸岩,晚中生界、新
生界膏盐芒硝及钙质砂泥岩、灰质砾岩及盐岩地区。
❖ 岩溶的发育程度:多产生在岩溶强烈发育区(青年 期、壮年期)
中石国灰岩岩分溶布面地积面占国塌土陷 面积的13.5%
(3)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四系盖层的厚度愈大, 成岩程度愈高,塌陷愈不易产生。相反,盖层薄且 结构松散的地区,则易形成地面塌陷。
➢ 统计结果显示,覆盖层厚度小于10m发生塌陷的机 会最多。
广西宜山密集岩溶塌陷坑
2、新构造运动
❖ 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张裂隙发育 带、地震 ❖ 新构造运动上升区:如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塌陷
甘肃中川黄土陷穴
缺乏盖层,岩溶发育强烈,地壳上升,潜水面下降
广西河池塌陷洼地、穿山洞
3、气候条件
1.地质构造与岩溶塌陷的关系 2.可溶岩性质与岩溶塌陷的关系 3.覆盖层岩土性质、厚度与岩溶塌陷的关系 4.岩溶水开采强度与塌陷的关系 (二)岩溶塌陷形成机理 (三)岩溶塌陷分布规律 第三节 岩溶塌陷灾害危险性评价 一、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
第四节 岩溶塌陷灾害防治方案与防治效益分析 一、现有岩溶塌陷灾害防治方案分析 (一)控制潜水与岩溶水开采量 (二)抽干浅层潜水,使地下水位处于基岩之中 (三)本课题组提出的方案 二、岩溶塌陷的防治工程价值及效益分析
第七章 地面塌陷调查评价
石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方案
石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范围 (3)第二章石油地质条件 (4)2.1 地质构造特征 (4)2.2 油气与聚集 (4)2.3 油藏类型及分布 (4)第三章勘探技术方案 (5)3.1 勘探方法选择 (5)3.2 勘探工程部署 (5)3.3 勘探数据分析 (6)第四章开发技术方案 (6)4.1 开发模式选择 (6)4.2 开发井位部署 (6)4.3 开发技术措施 (7)第五章钻井工程方案 (7)5.1 钻井设备选型 (7)5.2 钻井液设计 (8)5.3 钻井工艺优化 (8)第六章采油工程方案 (8)6.1 采油方法选择 (8)6.1.1 综述 (9)6.1.2 常规采油法 (9)6.1.3 注水驱油法 (9)6.1.4 注气驱油法 (9)6.1.5 热力采油法 (9)6.1.6 综合比较 (9)6.2 采油设备配置 (9)6.2.1 油井设备 (9)6.2.2 采油平台设备 (9)6.2.3 地面处理设备 (9)6.2.4 供电及控制系统 (10)6.3 采油工艺优化 (10)6.3.1 井筒设计优化 (10)6.3.2 采油参数优化 (10)6.3.3 井筒监测与控制 (10)6.3.4 预防性维护与故障处理 (10)6.3.5 节能与环保 (10)第七章集输工程方案 (10)7.1 集输系统设计 (10)7.2 集输设备选型 (11)7.3 集输工艺优化 (11)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安全 (11)8.1 环境保护措施 (11)8.1.1 污染防治措施 (11)8.1.2 生态保护措施 (12)8.1.3 环境监测与评估 (12)8.2 安全生产管理 (12)8.2.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2)8.2.2 安全生产措施 (12)8.3 应急预案制定 (13)8.3.1 应急预案编制 (13)8.3.2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13)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13)9.1 投资估算 (13)9.1.1 勘探投资 (13)9.1.2 开发投资 (13)9.2 成本分析 (14)9.2.1 勘探成本 (14)9.2.2 开发成本 (14)9.2.3 运营成本 (14)9.3 盈利预测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监管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 (15)10.1.1 前期准备 (15)10.1.2 设计阶段 (15)10.1.3 施工阶段 (15)10.1.4 竣工验收 (15)10.2 项目监管体系 (15)10.2.1 组织结构 (15)10.2.2 制度建设 (15)10.2.3 监管手段 (15)10.2.4 风险管理 (15)10.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6)10.3.1 验收标准 (16)10.3.2 验收程序 (16)10.3.3 评估方法 (16)10.3.4 评估报告 (16)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博物馆学概论》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金石学的开创之作是()A.《集古录》B.《金石录》C.《先秦古器记》D.《宣和博古图》2【判断题】(10分)流传至今最早的古器物图是元祐七年吕大临所撰的《考古图》。
A.错B.对3【判断题】(10分)“博物馆学”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德国学者卡尔奥弗里·德·缪勒1830年出版的一本书中。
A.对B.错4【单选题】(10分)提出“活的博物馆”的概念的美国学者是()A.乔治·布朗·古德B.尼克利乌斯C.默里D.约翰·考顿·达纳D.5【判断题】(10分)新博物馆学诞生的标志是1984年的《魁北克宣言》。
A.错B.对6【判断题】(10分)中国历史早期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的建筑与机构,这一传统发展出了以公共教育为特色的近代博物馆。
A.对B.错7【单选题】(10分)1683年,英国()建立,“Museum”一词开始作为博物馆的固定用语A.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B.大英博物馆C.卢浮宫博物馆D.慕尼黑雕塑博物馆8【多选题】(10分)公元三世纪的亚历山大博物院包括()A.学院B.收藏室C.研究所D.图书馆9【判断题】(10分)标志着博物馆学研究成为一项国际性的事业,并从此被纳入更加组织化和制度化的路径中的事件是1958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
A.对B.错10【单选题】(10分)奥地利学者弗德利希·瓦达荷西在《博物馆学-德语系世界的观点》一书中指出,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A.博物馆化B.博物馆情感C.博物馆性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最初的收藏行为源自人类超越物质需求的心理活动。
A.错B.对2【判断题】(10分)人类的收藏行为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概括地说,包括“从经典到日常”,“从可移动到不可移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过往到现生”。
A.对B.错3【单选题】(10分)以在地型收藏作为馆藏基础的博物馆称为()A.生态博物馆B.区域博物馆C.历史博物馆D.自然博物馆4【判断题】(10分)1857年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是在1851年美国举办的首届国际博览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意义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地层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第二节:褶皱第三节:节理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第五章:矿产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第二节:质量评述第七章:结束语第一章绪论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附《周口店地区交通图》)。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
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三、以往地质工作包括实习区在内的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
第七章 7.4 岩性油气藏
小时候,家里很穷,很穷, 买不起蜡烛,更点不起电灯, 从童年、少年直到青年, 在我度过的七千六百个黑夜里, 唯一可照明的, 是那盏小小的煤油灯。
童年时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兄妹们便围坐在小油灯旁, 听奶奶讲西游记中的事情。 我的胆子很小, 夜里总觉得屋里有妖精, 于是,在我进入梦乡以前, 从不让母亲熄灭那盏小小的煤油灯,
莱伏生,1919年刚大学毕业,被分配 到堪萨斯油田,那里已经有一个油田,上 石炭下部砂岩,但是,构造条件不好,他 作了些工作,距该油田4英里处找到了一 个50英尺高的构造,布井后回家结婚,在 回得克萨斯的路上,听说出油了,便在结 婚登记书上计算,他将能拿多少奖金,可 是,当他回到得克萨斯州时,该井只产了 两天,就不出油了。此经历为该区的油气 勘探和后来石油地质学书中岩性油气藏的 定义奠定了基础。
2.岩性尖灭油气藏的成藏机理 生油气凹陷中生成的油气进入到储集层
以后,油气沿储集层向上倾方向运移,当运
移到储层尖灭端时受阻,便形成油气聚集。
油水位置的交换靠渗滤(成岩作用早期)和
排替(成岩作用中晚期)作用完成。
3.岩性尖灭圈闭的平面表征
岩性 尖面线及 与其相交 的最深一 根构造等 高线所圈 定的面积。
• • • • • •
• • • •
分分秒秒, 煤油灯伴我步入了少年, 熬干了多少瓶煤油我记不得, 更换了多少个灯芯我数不清, 只记得每一次换芯填油的时候, 总会激起我不可名状的惆怅、悲哀和 恋情。
煤油灯下我沐浴着知识的甘泉, 体察着灯光的温馨, 吸吮着煤油的芳香, 咀嚼着油烟的结晶。
• • • • • • • • •
河南双河油田
吉林乾安油田
岩性尖灭及透镜体油气藏实例
长庆马岭油田古河道岩性油藏分布图
第七章 古生物及化石
化石区别于一般岩石在于:它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组分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化石的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条件具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方解石、白云石、石英、蛋白石等矿物与霞石和含镁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的生物硬体相比有较大的可能保存成为化石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如笔石体的体壁、植物的叶子等,虽然易遭受破坏,但不易溶解,在高压了易碳化而保存成为化石。
内脏、肌肉等软体易遭氧化和腐蚀,除特殊条件以外极难保存为化2.埋藏条件生物死后若能迅速埋藏,则保存为化石的机会就多:若生物尸体长期暴露在地表或者长久留在水底而不为泥砂所掩埋,就会被其它动物吞食、被细菌腐蚀,或者遭受风化、水动力作用等破坏。
出于掩埋的沉积物质不问,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也有差别,如果生物尸体被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和细碎用沉积物所埋藏,在埋藏期就较少遭受破环。
但若被粗碎屑物质埋藏,在埋藏期由于机械作用(粗碎屑的滚动和磨擦),生物尸体往往受到破坏。
在特殊条件下,松脂的包裹或冻土的掩埋,可以保存完好的古生物软体,如琥珀中的昆虫、第四纪冻土中的猛犸象。
3.时间因素生物尸体或硬体部分必须经过长期的埋藏,随着沉积物固结成岩,经历各种石化作用后,才能保存为化石。
有时生物死后虽然迅速掩埋,但它们不久又因冲刷等自然营力的作用而暴露,也不能形成化石。
4.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一般来说,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会影购化石化和化石的保存,碎屑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较显著,所以在碎屑沉积岩个的化石很少能保持原始的立体形态;而化学沉积物在成岩中的结晶作用,常使生物遗体的微细结构遭受破坏,尤其是深部成岩、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可使已形成的化石严重破坏,甚至消溶解生物体。
埋藏压力过大会使生物变形,在非沉积区生物难以埋藏等等,2)代:代的划分主要以生物演化为依据,反映生物大发展的阶段。
博物馆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第一章测试1.金石学的开创之作是()A:《集古录》B:《金石录》C:《宣和博古图》D:《先秦古器记》答案:D2.流传至今最早的古器物图是元祐七年吕大临所撰的《考古图》。
A:对B:错答案:A3.“博物馆学”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德国学者卡尔奥弗里·德·缪勒1830年出版的一本书中。
A:错B:对答案:B4.提出“活的博物馆”的概念的美国学者是()A:约翰·考顿·达纳D.B:默里C:乔治·布朗·古德D:尼克利乌斯答案:A5.新博物馆学诞生的标志是1984年的《魁北克宣言》。
A:错B:对答案:B6.中国历史早期就有专门收藏和保存文物的建筑与机构,这一传统发展出了以公共教育为特色的近代博物馆。
A:错B:对答案:A7.1683年,英国()建立,“Museum”一词开始作为博物馆的固定用语A: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B:大英博物馆C:卢浮宫博物馆D:慕尼黑雕塑博物馆答案:A8.公元三世纪的亚历山大博物院包括()A:收藏室B:学院C:研究所D:图书馆答案:ABCD9.标志着博物馆学研究成为一项国际性的事业,并从此被纳入更加组织化和制度化的路径中的事件是1958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
A:错B:对答案:A10.奥地利学者弗德利希·瓦达荷西在《博物馆学-德语系世界的观点》一书中指出,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A:博物馆化B:博物馆性C:博物馆情感答案:B第二章测试1.最初的收藏行为源自人类超越物质需求的心理活动。
A:对B:错答案:A2.人类的收藏行为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概括地说,包括“从经典到日常”,“从可移动到不可移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过往到现生”。
A:对B:错答案:A3.以在地型收藏作为馆藏基础的博物馆称为()A:历史博物馆B:区域博物馆C:自然博物馆D:生态博物馆答案:B4.1857年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是在1851年美国举办的首届国际博览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石油行业油气勘探与开发方案
石油行业油气勘探与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范围 (3)第二章:区域地质特征 (4)2.1 地层分布 (4)2.1.1 古生界 (4)2.1.2 中生界 (4)2.1.3 新生界 (5)2.2 构造特征 (5)2.2.1 褶皱 (5)2.2.2 断裂 (5)2.3 油气成藏条件 (5)2.3.1 油源条件 (5)2.3.2 储层条件 (5)2.3.3 封盖条件 (6)2.3.4 运移条件 (6)2.3.5 保存条件 (6)第三章:勘探方法与技术 (6)3.1 地震勘探 (6)3.2 钻井勘探 (6)3.3 地球物理勘探 (7)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7)4.1 开发原则 (7)4.2 开发层系划分 (8)4.3 开发井网布局 (8)第五章:钻井工程 (8)5.1 钻井设计 (8)5.2 钻井液 (9)5.3 钻井设备 (9)第六章:油气藏评价 (9)6.1 油气藏特征 (9)6.1.1 地质特征 (9)6.1.2 油气藏类型 (10)6.2 油气藏评价方法 (10)6.2.1 地质评价方法 (10)6.2.2 工程评价方法 (10)6.2.3 经济评价方法 (10)6.3 油气藏评价结果 (11)6.3.1 地质评价结果 (11)6.3.2 工程评价结果 (11)第七章:开采工艺 (11)7.1 采油工艺 (11)7.1.1 概述 (11)7.1.2 自喷采油 (11)7.1.3 有杆泵采油 (11)7.1.4 无杆泵采油 (12)7.1.5 注水采油 (12)7.2 采气工艺 (12)7.2.1 概述 (12)7.2.2 自喷采气 (12)7.2.3 有杆泵采气 (12)7.2.4 无杆泵采气 (12)7.2.5 注水采气 (12)7.3 非常规油气开采 (13)7.3.1 概述 (13)7.3.2 水力压裂技术 (13)7.3.3 多段压裂技术 (13)7.3.4 微观驱油技术 (13)7.3.5 非常规油气开采的环境保护 (13)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13)8.1 环境保护措施 (13)8.1.1 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原则 (13)8.1.2 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4)8.2 安全生产管理 (14)8.2.1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14)8.2.2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4)8.3 应急预案 (14)8.3.1 应急预案编制原则 (14)8.3.2 应急预案内容 (15)第九章:经济效益评价 (15)9.1 投资估算 (15)9.1.1 投资估算的概述 (15)9.1.2 投资估算方法 (15)9.1.3 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分析 (16)9.2 成本分析 (16)9.2.1 成本概述 (16)9.2.2 成本分析方法 (16)9.2.3 成本控制策略 (16)9.3 经济效益指标 (16)9.3.1 投资回报期 (16)9.3.2 投资收益率 (17)9.3.3 财务净现值 (17)9.3.4 财务内部收益率 (17)第十章:实施与运行管理 (17)10.1 实施计划 (17)10.1.1 项目启动 (17)10.1.2 工作分解 (17)10.1.3 资源配置 (17)10.1.4 时间安排 (17)10.2 运行管理 (18)10.2.1 组织结构 (18)10.2.2 制度建设 (18)10.2.3 生产管理 (18)10.2.4 质量控制 (18)10.2.5 安全生产 (18)10.3 监测与调整 (18)10.3.1 监测内容 (18)10.3.2 监测方法 (18)10.3.3 调整策略 (19)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层学原理-绪论
第十二章 全球旋回地层学与全息地层学 一、旋回地层学与全息地层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旋回地层学的概念 三、旋回类型 四、旋回沉积作用类型 五、地球轨道变化参数及米兰科维奇旋回 六、地球轨道旋回的沉积学特征 七、地球轨道旋回的年代学意义及旋回年代学 八、旋回级次及其控制因素 九、地层旋回性研究的实例 十、地球轨道旋回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流程
3) 传统地层学强调沉积作用的垂向堆积过程,导致千层糕概念的地层学— —叠覆原理,强调地层单位的等时性,现代地层学兼顾垂向堆积过程和侧向 堆积过程,并强调后者,强调地层单位的穿时性普遍原理。
三、地层学发展简史
地层学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基础学科,如果从1669年斯坦诺提出地层学的 基本原理算起,地层学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史,地层学的思想始于人类对天 然出露的层状岩石的直接观察而揭开序幕的。 (一)地层学的诞生阶段(17世纪—18世纪) 1. 化石是史前生物的遗体,揭示了现代生物与化石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史丹诺(N. Steno)于1669提出的地层三定律—地层叠覆定律,原始侧向延 续定律和原始水平定律,为地层学概念的提出和地层学的发展铺设了第一块奠 基石。奠定了地层学研究的基础,提出了地层及化石是研究地质历史的基础。 3. 山脉三分史
二、地层学的概念
1. 地层的概念(Strata, stratum),地层是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的、变 质、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具有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特征。 狭义与广义地层的概念有区别,有人称之为沉积地层、变质地层和火山地层,以 示区别。 2. 地层学的概念及演变(Stratigraphy),原始定义为:地层描述的科学,由 Stratum(岩层、拉丁文)+graphia(描述、希腊文)构成。 (1) 传统地层学(50年代以前):是研究层状岩石的形成顺序和年代关系的学 科。 描述地层学→确立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同一地区)→地层对比(不同地区)→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地层的统一性,即以时间统一为核心)。 研究范围: ① 层状岩石特点的描述:包括三大岩类,描述其形状、分布、岩性化石以及地球 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煤矿地质学练习题2
煤矿地质学练习题2第⼀章地球的圈层构造⼀、填空题1.地球呈_________分布,以地球固体表层为界,分为_________圈层和_________圈层。
2.外圈层由_________圈、_________圈和_________圈组成。
3.地球的内圈层由_________、地幔和地核组成,划分它们的依据是地内物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差异。
4. 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为地幔,_________⾯之下⾄地⼼为地核。
5.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个地震波_________带,液态物质散布于固态物质之间,使得这⼀带的物质⽐较“软”,易于发⽣塑性流动,故称为_________圈。
⼆、判断题1.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莫霍⾯与古登堡⾯之间的圈层。
()2.在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个地震波低速带,称为软流层。
()第⼆章矿物⼀、填空题1.矿物的形态可以分为_________的形态与_________的形态两类。
2.矿物的_________是矿物粉末的颜⾊。
透明矿物的_________均为⽩⾊或近于⽩⾊,所以⽆鉴定意义。
最具鉴定意义的是_________的⾦属光泽。
⼆、判断题1.矿物是通过地质作⽤⾃然形成的具有⼀定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化合物。
()2.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晶体在外⼒打击下,总是沿⼀定的⽅向裂开成光滑平⾯的性质。
()三、简答题1.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他们在鉴定矿物时存在什么规律?2.矿物是怎么分类的?3.什么叫矿物?第三章地质作⽤与三⼤岩类⼀、填空题1.地球上的构造运动可分为___升降运动和⽔平运动。
2.外⼒地质作⽤包括_风化作⽤________、剥蚀作⽤_________、搬运作⽤_________、沉积作⽤_________和固结成岩作⽤_________等作⽤。
3.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_________构造。
4.泥质岩致密细腻,摸之有_________。
如果发育_________则称为页岩。
地质年代
第六章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1)相对年代(Relative Time or Age):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2)绝对年代(Absolute Time or Age ):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
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所以又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者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
6.1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地层学方法、古生物学方法和构造地质学方法等。
一、地层学方法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层一层叠置起来的,其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叠置原理)(Low of Superposition)。
地层(Stratum):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
•当岩层受到强烈变动,如发生倒转、错动等现象时,就不能简单使用。
•在岩层未受变动或变动不强烈地区,地层层序律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地层层序律示意图A-原始水平层理B-倾斜层理C-倒转地层1、2、3、4-示地层从老到新二、古生物学方法生物层序律(Low of Faunal Succesion)又叫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
其实就是进化论原理的具体运用,即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因而,各地质时期所具有的生物种属、类别是不相同的。
时代越老,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少,生物越低级,构造越简单;时代越新,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多,生物越高级,构造越复杂。
化石(Fossil):保存在地层中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如动物的骨骼、甲壳;植物的根、茎、叶;动物足迹、蛋、粪、动植物印痕。
一般被钙质、硅质等充填或交代(石化)。
年代地层学
延 限 带 对 比 及 误 差
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
BU通常接近于年代地层单位(CU)。虽然生物地层对比接近 于时间对比,但生物地层单位(BU)在根本上不同于年代地 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是物质性的,而年代地层单位是时间性的。生物地 层单位是指含有某化石的地层,而年代地层单位是指某种生物生 存的时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并非仅指含有化石的地层。
?1三叶虫首次出现?2小壳动物首次出现?3两个小壳动物带之间中国的奥陶系中国的奥陶系笔石相穆恩之1974壳相赖才根1982阶钱塘江阶艾家山阶达瑞威尔阶大湾阶道保湾阶新厂阶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奥陶系490438统传统划分方案中国的志留系中国的泥盆系中国的泥盆系中国的石炭系传统的二叠系的划分方案及对比两分二叠系现在的划分方案二叠系现在的划分方案三分与欧洲接轨asselianstage新生界划分方案思考题?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者之间的差异
阶(Stage)
指在一个“期”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是年代地层单位 中最基本的单位。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属级的生物演化特 征划分的。
阶的应用范围取决于建阶所选的生物类别,以游泳型、 浮游型生物建的阶一般可全球对比(?),如奥陶系、志留 系以笔石建的阶、中生代以菊石建的阶。而以底栖型生物 建的阶一般是区域性的(?),只能用于一定区域,如寒 武系以底栖型生物三叶虫建的阶。
国际上为四分
第七章
2.寒武系的底界:
年代地层学
1)三叶虫首次出现 2)小壳动物首次出现 3)两个小壳动物带之间
第七章
年代地层学
3.中国的奥陶系
笔石相(穆恩之,1974)
壳相(赖才根,1982)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
摘要翻译、文献收集(XXX)引言(XXX)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XXX)第二章、成藏条件(XXX)第三章、油气成藏年代、时空配置(XXX)第四章、典型油气藏解剖(XXX)第五章、成藏主控因素(XXX)第六章、成藏模式及油气藏分布规律(XXX)第七章、结论及参考文献(XXX)水平有限,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老师!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摘要综合运用石油地质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前人己有的研究成果,以大民屯凹陷、西部凹陷和东部凹陷的油气差异富集为主线,通过对凹陷地质结构、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主要成藏要素的对比,明确了辽河坳陷内三大凹陷油气差异富集的主要原因。
同一凹陷内生油洼陷的分布、发育特点控制了油气藏的性质和分布。
油气藏受生淮洼陷的控制较为明显,油气大多围绕生汕洼陷呈环状展布。
另外,断层的类型对油气的富集层系和样式具有重要影响。
大民屯凹陷的早期断层较为发育,晚期断层较少,从而使油气集中分桁于潜山和沙三段地层:东部凹陷的早期断层较少, 继承性和晚期断层较多,导致汕气主要分布于沙三段以上层系,而潜山油气藏较少;西部凹陷各时期的断层都较为发育,从而造成了油气具有从潜山到东营组多层系富集的特点。
由于三个凹陷断层大多没有断至新近系,因而新近系油气藏富集程度转低。
关键词辽河坳陷,地质结构,成藏要素,成藏模式,主控因素翻译(刘书灿)Abstract Based on the petioleum geology means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rougli the compar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tectonic evolution, stmctiire styles, elements of pool fonning aii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a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eference richness in the depression(DamintimDepression.Depression and Eastern Depression) of Liaohe Subbasin were discussed.In a depres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ivoir emichinent were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generating sag. Most oil and ga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oil generating sag as a ling, hi addition, faults1fonning phases and activity intensity mak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oil-bearing series and reservoiFs type. In Damintun Depression, the early faults1 activity were very stiong but the late faults1 activity were very weak, so the oil and gas mainly gathered in the buried hill and Es3・In Eastern Depression, the early faults* activity were veiy weak, but the iiilierited faults1activity were veiy strong, so the hydiocaibon mainly gathered in Es3 and the upper stiata. Ill Western Depression, there are lots of faults in all of the stage, so the oil and gas stored in vaiious strata・ Because there are few faults in Neogene strata, theNeogene oil and gas is veiy less.Key words Liaohe Subbasin; geological structure; elements of pool fonning; acciunulatio model; main controlling・辽河油田开发范围主要包括辽河盆地陆上、滩海和外围盆地,三大领域共发育35个大小不等的中新生代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生 代 无 脊 椎 动 物 化 石 代 表
2.双壳类 在中生代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侏罗纪和白垩纪 的湖泊中,重要的双壳类组合有: 中侏罗世的Pseudocardinia(假铰蚌)- Lamprotula(丽蚌)-Psilunio(裸珠蚌)组合; 早白垩世的Trigonioides(类三角蚌)- Nippononaia(富饰蚌)-Plicatounio(褶珠蚌) 组合(简称为TNP组合)。 3.介形类 在中生代的湖沼中十分繁盛,如Cypridea (女星介)、Harbinia(哈尔滨介)等。
国 际 侏 罗 纪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中 国 侏 罗 纪 陆 相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3. 白垩系Cretaceous (1) “白垩”一名来自拉丁字“Creta”,即白垩的 意思。由于这一时期,西欧沉积了一种极细的、富含 钙质的白垩层,故就岩性取名(O.d’Halloy,1822)。 现在英法海峡两岸的断崖,均为这种白色的白垩 构成,是研究白垩系的最早地区。 (2) ISC2004白垩系划分为二统: 上白垩统 下白垩统 (3)延续80Ma(145.5+4.0Ma-65.5+0.3Ma).
侏罗纪的植物景观
(二)脊椎动物 1.爬行类大发展
(1)陆生恐龙 三叠纪为蜥臀目中原始的兽脚类和原蜥脚类; 侏罗纪繁盛巨大的食植物的蜥脚亚目恐龙,如 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合川马门溪龙)等, 以及食肉的兽脚亚目恐龙,如 Yongchuanosaurus (永川龙)等。 白垩纪鸟臀目达到全盛。如Tsitaosaurus(青 岛龙)、Triceratops(三角龙)等; 蜥臀目在白垩纪仍继续发展,如凶猛的 Tyrannosaurus(霸王龙)等。 (2) 水生爬行动物 在中生代称霸海洋,如Ichthyosaurus(鱼龙)等。
第七章
中生界
第一节 全球中生代年代地层划分 及基本地质特征 第二节 中生代的重要化石类群 第三节 中国的三叠系 第四节 中国的侏罗、白垩系 第五节 中生代构造运动及构造古地理演变
第一节
全球中生代年代地层划分 及基本地质特征
一、中生界划分
1.三叠系Triassic
(1) “三叠系”一名来自德文“Trias”,日文意译, 我国沿用。由于德国,该时期的地层研究最早,一系 三分的性质非常明显,故名(Von Alberti,1834)。 欧洲的三叠系研究较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① 英国全为陆相,以新红砂岩为代表;
中三叠世晚期,由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会聚造 山的影响(印支运动),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包括 现今华北东部和山西沁水、宁武盆地)抬升遭受风化 剥蚀,中三叠统上部至上三叠统全部缺失。仅在豫西 一带,仍保留有鄂尔多斯型中三叠统上部至上三叠统。
三、中国其它地区的三叠系
(一)西北内陆盆地区
昆仑-秦岭以北的我国西北地区,中生代发育北西 向排列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 木盆地)。中生界与陕甘宁盆地的中生界基本相似。 1. 下、中三叠统皆为干燥气候下的河湖相红色 沉积; 2. 上三叠统以潮湿气候下的含煤沉积为主。
中 生 代 初 黑期 点泛 表大 示陆 稳及 定其 区周 围 的 活 动 带
3.中生代古地理演变的基本特征 (1)三叠纪,陆地面积继续扩大,海区缩小,陆相 地层广泛发育; (2)侏罗、白垩纪是中生代海侵较大的时期,但是 亚洲中、东部未遇海侵,以大陆环境为主,大陆上湖 盆发育,气候温度潮湿、植物繁茂,成为地史上第二 次重要造煤时期。 4.侏罗、白垩纪的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强烈 尤为环太平洋东西两岸及其附近岛屿表现显著— 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 侏罗纪开始,中国大陆(包括华北、扬子地台的) 东部进入板块内部变形活化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生代的重要化石类群
中生代的生物界与古生代大不相同:
1.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箭石、六射珊瑚兴起 并繁盛;陆生无脊椎动物以淡水双壳类、介形虫、叶 肢介、昆虫类为重要类群。 2.脊椎动物的爬行动物极度发展,分布于陆地、 天空和海洋,特别是陆生恐龙类大量繁盛,成为大陆 上的“统治者”。龟、蛇、蜥蜴也开始出现; 最早的鸟类、哺乳类也开始发展; 3.植物界以裸子植物占优势。 但被子植物在中生代后期也开始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三叠系
由于古生代末期古亚洲洋的闭合和天山-内蒙兴安褶皱造山带的形成,使我国昆仑-秦岭以北的北 方广大地区三叠纪时处于大陆状态;而南方三叠纪 还有较为广泛的海侵。构成 “南海北陆” 的局面。
一、华南区
华南区三叠系下统及中统普遍为海相地层;上统 多为海、陆交互相或陆相地层。 1. 代表剖面为黔西南 三叠系厚达3600米以上,三统齐全,化石丰富。 (1)飞仙关组为炎热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海 相沉积。本组与二叠系平行不整合接触或连续沉积。
国 际 三 叠 纪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中 国 三 叠 纪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中 国 三 叠 纪 陆 相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2. 侏罗系Jurassic
(1) “侏罗系”得名于法国、瑞士交界的侏罗山。 “Jura”音译应为汝拉山系。日译侏罗,我国沿用。在 此山区侏罗系出露完好,化石丰富,故就山系取名 (Humboldt 1829)。 (2) ISC2004白垩系分为三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3)延续54Ma(199.6+0.6Ma-145.5+4.0Ma)。
② 德国则为海、陆交互相,上、下两统为陆相: 上统 称杂色岩统(Keuper), 中统海相,称壳灰岩统(Muschelkalk)。 下统 称斑砂岩统(Buntsandstein), ③ 在阿尔卑斯区全为海相,富含菊石组合,是 国际划分对比的标准。 (2) ISC2004三叠系分为三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3)延续52Ma(251.0+0.4Ma-199.6+0.6Ma)。
4.牙形石 在三叠纪地层中仍很重要,但个体一般都非常小, 并以短高而具细长锯齿的类型占优势,如Hindeodella (欣德牙形石)等。 5.珊瑚类 为六射珊瑚,并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珊瑚礁; 6.有孔虫 分布广泛,是重要的海相标志化石。 7.叶肢介和昆虫 如早白垩世的Eosestheria(东方叶肢介)和 Ephemeropsis(类蜉蝣)等,它们与Lycoptera (狼鳍鱼)共同组成东亚著名的热河动物群(简称 EEL动物群)。
2.华南三叠系岩相变化和古地理
以江南古陆为界,华南三叠系分为两个沉积相区: (1)扬子区 ①西部黔西南和川西北龙门山边缘和东部下扬子 地区(苏皖)沉积序列齐全: 早三叠世及中三叠世早期为滨浅海至浅海沉积。 中三叠世晚期为潮坪-泻湖至海、陆交互相沉积。 晚三叠世由海陆交互相沉积过渡到陆相沉积。 ②中部(黔北、川东鄂西),沉积序列不全: 早三叠世及中三叠世早期为滨浅海至浅海沉积; 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早、中期受印支运动影 响,隆起成为古陆,沉积间断; 晚三叠世晚期为陆相沉积盆地。
4.鸟类
中生代生物进化的重要事件是侏罗纪晚期爬行动 物演化成为鸟类,在德国上侏罗统中发现了 Archaeopteryx(始祖鸟)。 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带羽毛恐龙和鸟类化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无脊椎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的菊石类、箭 石类和双壳类,其次是六射珊瑚、腕足类、棘皮类、 有孔虫、牙形石等; 淡水无脊椎动物则以双壳类、介形类为主,其次 是叶肢介、腹足类和昆虫等。 1.菊石类 在中生代分布广、演化快,成为重要的标准化石。 三叠纪的菊石以齿菊石式缝合线为主,菊石式也 大量发展,如Opihiceras(蛇菊石); 侏罗纪的菊石大多壳饰复杂,以菊石式缝合线为 主,如Phylloceras(叶菊石)等。 白垩纪菊石群的特征是出现一些特化形态。
图 7 3 中 生 代 爬 行 动 物 概 貌
(3)飞翔的爬行动物 发展于侏罗、白垩纪,主要为翼龙类,如 Dzungaripterus(准噶尔翼龙)等。
2.鱼类
以全骨鱼类为主,如Lycoptera(狼鳍鱼)等。 真骨鱼类于白垩纪才开始兴起。
3.哺乳动物
开始出现于中三叠世,至白垩纪时已出现了有胎 盘类和有袋类的代表,这些早期的哺乳类个体小,数 量少,在整个中生代还不占主要地位。
黔 西 南 三 叠 系 柱 状 剖 面 图
(2)永宁镇组属浅海相沉积。 (3)关岭组系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潮坪泻湖沉积。 (4)法郎组下段为正常浅海的沉积,上段属海 水变浅的滨、浅海沉积。 (5)把南组为海水继续变浅的滨、浅海至海、 陆交互相沉积。 (6)火把冲组属滨海沼泽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7)二桥组已属湖沼相和冲积相沉积,表明海 水已完全退却。 三叠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下统为滨、浅海至浅海沉积; 中统下部为潮坪-泻湖沉积,上部为正常浅海 沉积; 上统为极浅海相、海陆交互相至陆相湖沼和冲 积相沉积,组成海退系列;
国 际 白 垩 纪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中 国 白 垩 纪 陆 相 年 代 地 层 划 分
二、全球中生代地质发展史的基本特征
1.中生代延续时间186 Ma。 2.中生代的生物界以爬行动物(特别是恐龙)、 裸子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菊石类、箭石类大量发展 为特征。 因此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或恐龙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和菊石时代。 3.晚古生代世界范围褶皱造山带的形成,导致了 古生代后期至中生代初一个联合泛大陆的出现。围绕 泛大陆周围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活动带和环太平洋 活动带。 中生代是泛大陆分裂、漂移,新海洋逐步形成, 以及两个活动带发展的历史。
晋 陕 地 区 三 叠 系 综 合 柱 状 剖 面 图
2.华北三叠系的分布和古地理
(1)三叠系与下伏二叠系为连续沉积。早、中 三叠世为统一的大鄂尔多斯盆地,是晚古生代大华北 盆地演化的继续。为较干燥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沉积。 (2)中三叠世晚期气候转为温湿,为灰绿色湖 沼沉积,含铜川植物群。 (3)晚三叠世以温湿气候的湖泊沼泽含煤、油 页岩沉积为主,含延长植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