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①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实行仁政。 ②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厚
二、提出: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内容
材料三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 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 基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 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 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 董仲舒传》
探 究 学 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 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 据。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 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目的 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性质相同 )。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经济状况?由此 统治者采纳了什么统治思想和政策?
状况:经济凋敝;
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政策:休养生息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 遇水旱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 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守闾阎者食粱肉,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 (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为 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 食货 志》
(前179-前104)
演 稿


1 2 3 后

印度神油官方网站 嶒尣夻
二、提出: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内容 请据以下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特点?
1.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

2.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3.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孔孟学说。

4.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对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认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新儒学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同时,"罢黜百家"并不是要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家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

3.评价: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由此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确立了在政治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

2.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复习
• 回答问题: • 1.秦朝治国理念是什么?“焚书坑儒”的实
质是什么? • 2.汉初治国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那样
的理念? • 3.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当
时国家面临哪些问题?
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
鲁壁 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据说是秦朝时孔子第
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汉初汉武帝时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 (焚书坑儒)想
2、汉初的“无为”
汉 初
战争 破坏
“无为”
与 民 宽松
形 势
社会 凋弊
黄老之学 (道家)
休 息
面汉对兴汉,初接秦如之此敝形,势诸侯,并如起果,民你失是作刘业邦而大,
——顾颉刚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2、汉 代 教 育 状 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 政治,写了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 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文章上奏前,被告 发。武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董仲舒的建议引起了许 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 他。——《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 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 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课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详解课件

总结历史教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确立 儒家思想在国家和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一政策,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领域,强 权的干预和强制推行单一思想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和思 想创新的抑制。这不仅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也阻碍 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其他学派的打压与排斥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其他学派受到了打压 和排斥,失去了发展空间和影响力。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学 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和排斥。一些与儒家思想相悖 的学派被视为异端邪说,其书籍和学说被焚烧或禁止传 播。这导致了许多学派的衰落和消失,只有儒家思想得 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虽然这种政策有助于强化儒家 思想的正统地位,但也限制了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和自由 发展。
对其他学派的压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对其他学派造成了压制和排挤。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失去了发展空间和机会,面临着被边缘化和遗忘 的危险。这种压制导致了学派的消失或衰落,使得文化和学术的多样性遭受损失。
对科学发展的阻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对科学发展产生 了阻碍作用。
强化了文化传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经典成为 学习的主要内容,强化了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01
02
03
君主专制强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 ,强化了君主专制,使得 君主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 。
官僚制度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缺失和文化传 承的困难。在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时,应该看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当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各种思想流派互相争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因此,推 崇儒家思想并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总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我们应该在评价这一政策时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 和问题所在。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推动中国文 化的多元化发展 除了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对中国的教育、学术和思想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经典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意 味着,所有想要进入官场或成为士人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儒家经典。这种教育制度一直持续 到清朝末期,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想自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学术方面,"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导 致了中国学术界的一 元化。学者们主要研 究儒家经典,而对于 其他学派和学科的研 究则相对较少。这种 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术的发展 和创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方面,由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被边缘化或消失。这 导致了中国思想的单一性和缺乏多样性。虽然儒家思想有其优点和价值,但这种局面也限 制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xxxxxxxxxxxxxxxxxx
汇报人:XXXX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思考:自秦至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演变
1、秦——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2、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 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 统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 思想自由发展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 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 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地位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
意义 想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1、儒学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2、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
3、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现在请跟着我,一起熟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吧。

董仲舒提出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被后人概括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付诸实施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成了一项思想统治政策。

汉武帝的这一政策有其时代特点。

他推崇的“儒术”已经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在推崇的过程中,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汉武帝独尊儒学以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没有被禁止,而且当时所提倡的儒学自身也广泛吸收了其他诸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

汉武帝创造性地将独尊儒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它在客观上还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

当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他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是与政治专制相呼应的产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汉初,为了恢复社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实行无为而治、轻徭薄赋。

在思想上,主张清净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已有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更适应汉武帝时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于是,汉武帝开始提倡儒学,“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而延聘“儒者数百人”,引起天下学士“靡然向风”。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召各地贤良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其中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说:“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思想加以发挥,认为政治法纪上的大一统,必须是思想上的统一。

高二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1、儒学兴起的原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考冲刺】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必考必会名词解释(通用版)

【高考冲刺】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必考必会名词解释(通用版)

【高考冲刺】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史必考必会名词解释必修3 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流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适应大一统,提此主张,把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学术罢黜,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思想专制,是儒家思想成为思想主流。

2、新儒学:汉代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

3、君权神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为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诸侯皆应服从,另一方面如果天子无道,天罚之。

4、三纲五常:汉代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5、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6、儒家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提出爱民、重民、养民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认识到民为国之基本,其中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

7、无为而治:老子提出的一切顺从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的政治主张。

8、焚书坑儒: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的《诗》《书》等诸子百家书并坑杀大批儒生,加强思想专制,强化中央集权,但其暴政加速了政权的灭亡。

9、从“无为”到“有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统治者以“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而后地方诸侯势力增强。

为加强中央集权,转为积极有为政策。

10、宋明理学:儒学新体系,由北宋“二程”创立,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是宋明理学的发展。

11、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二、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

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

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

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

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

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 000人。

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①一定程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②有利于农业生产,经济发展。
(三)评价董仲舒的思想
1.思想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 2.积极方面: (1)经济上: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上: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 一统,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 聚力; (3)思想上:促使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社会统治思 想;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育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一)提出背景 1.西汉社会潜伏严重社会危机 王国威胁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楚汉战争时期,为了对付项羽,刘邦曾经分封了七个异 姓王。西汉初年,刘邦将异姓王逐一翦除,却又错误地总结 了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分封了九个同姓王,形成了西汉郡 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现象。到了汉景帝时期,一度发生了以 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之乱,叛乱虽然被平定,但是王国 依然存在,很不利于中央集权。
“焚书坑儒”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消极: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导致儒学在秦朝遭到 沉重打击。
积极: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秦朝推崇法家消极影响: 出现秦的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
(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原因 (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2.表现:与民休息(休养生息) 3.影响 (1)经济实力恢复,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 日盛。到武帝时达到鼎盛。 (2)政治气氛的宽松,各派思想复苏,儒学也复苏。 (3)局限:社会潜伏着危机,无为思想已无法满足时 代的需要。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6、(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 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D ) ①孟子 ②荀子 ③告子 ④苏格拉底
7、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日之家可 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C ) 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 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这一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另外孟子还提出了什么主张?
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 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 ③伦理观:人性本善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形成: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 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2)特点:
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 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墨翟
1、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2、思想主张:非攻
尚贤
尚同
节用 ①学术团体以纪律严明著称; ②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3、墨家风气:
③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④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如何理解道、儒、法、墨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 及核心主张?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课时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课时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查素养 历史解释
解读说明 从“五经”为孔子整理,原先就有,“五经” 中的思想及孔子言行载于《论语》一书,汉 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说明儒家思 想源远流长来考查考生对这一现象的历史 解释。汉代儒家思想就是根植于或来源于久 远的历史传统中。这体现出从继承与发展的 角度考查历史解释这一素养
[解析] “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 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 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 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 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考纲 考点
考向及频率
6 年全国卷考向
频率
(1)董仲 舒新儒
(1)(2016·全国卷Ⅰ,T24)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汉代 学的内
(2)(2015·全国卷Ⅰ,T40)汉代儒学与
儒学
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成为 正统 思想
容、特 点 (2)汉武 帝的尊 儒措施
(3)(2014·全国卷Ⅰ,T24)秦汉政治统 治借助人伦秩序(“君权神授”)(见 专题一课时 2 真题研析) (4)(2014·全国卷Ⅱ,T25)对待养子与
【知识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 《论语》考查对儒学思想的理解,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 有“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时空观念
解读说明 从“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 儒学”“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 ‘五经’之中” 等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先秦 儒学与汉代儒学的联系及时空观念历史素 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的背景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所谓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

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

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作用。

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

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进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积极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是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点导析】1. 考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重点: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难点: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方法导拨】1.如何理解西汉初年“无为而治”?首先要知道道家的“无为”指的是什么,然后要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经济情形看实施“无为而治”的历史必然性,最后看“无为而治”对西汉所产生的影响。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

其意为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

它并不是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如何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统治政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这里的儒学“新”在哪里;“独尊儒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然而,汉武帝推崇的“儒术”已经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而是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汉武帝还创造性地将独尊儒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它在客观上还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

当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他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是与政治专制相呼应的产物。

【要点导学】要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的思想,采取的政策,使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国力日盛。

2.有为:西汉初年,尽管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但是仍然潜伏着危机,如: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北部边境的______为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的背景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所谓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

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

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作用。

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各种不问流派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

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进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积极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专制帝王,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