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答案-王利平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三版

合集下载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领 导)【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领 导)【圣才出品】

第13章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华中农大2013研;武大2011、2008研;中山大学2009~2011研;北二外2010研;北理2008研)答:领导是指领导者运用各种影响力,使其他个人或某个组织服从、接受和实现某个或某些目标的过程。

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领导意味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味着指挥与服从的对立统一。

领导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因为领导从制定目标开始,直到实现目标,贯穿于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全过程。

领导需要领导者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1)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的能力;(2)对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景下需要有不同的激励因素能够了解的能力;(3)鼓舞人们的能力;(4)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以此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激励的能力。

2.权力(四川大学2006研;华中科大2004研)答:权力是指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这是对权力最简单的理解。

对管理过程和职能的领导而言,一般认为,这种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领导者个人的专长权,即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2)领导者的个人影响权,即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个人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力量;(3)领导者担任的管理岗位所赋予的管理制度权力。

管理意义上的权力,一般是指上述的第三种权力。

所以,领导就是关于如何有效行使管理制度权力的过程。

显然,上述三种权力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权力的主观性较强。

如果领导的权力发挥主要来自这两种权力,无论是组织的稳定性还是组织成员的职业生涯,都将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冲击。

因此,在管理中,权力的配置至关重要。

3.权变理论(华南师大2014研;华南理工2013研;四川大学2011研;人大2010研)答:权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情景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封面内容简介、编委目录第一篇绪论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企业环境管理第3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企业目标与竞争战略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多元化经营战略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国际化经营战略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企业外部关系协调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企业组织管理第9章企业组织管理概述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计划和控制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激励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领导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企业文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第15章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概述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模式转换与革新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发展过程管理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风险管理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这本书内容太多了,可以到这里免费下载,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DigitalLibrary/Show.aspx?Id=2871。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企业环境管理概述【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企业环境管理概述【圣才出品】

第二篇企业环境管理第3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3.1复习笔记一、企业和环境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市场环境最基本的关系是交换关系。

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是要选择交换的对象、范围和规模,随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尽可能多地创造盈余。

1.市场上的企业一家企业与环境之间发生的交换关系主要有:(1)顾客;(2)资金供应者;(3)劳动者;(4)原材料、设备、商品供应者;(5)政府;(6)竞争对手。

2.企业面临的三种关系(1)与销售市场的关系与销售市场的关系侧重企业的输出方面,主要涉及企业向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方面的问题,如企业向顾客提供何种商品和服务,业务经营的范围和类型、深度以及企业如何取得竞争优势、确定市场位置、扩大市场占有率等问题,这是涉及企业管理基本选择的问题,是企业环境管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企业战略及竞争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专门解决这些问题。

(2)与供应市场的关系强调企业的输入方面,即企业与供应市场的关系。

输入方面涉及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工具设备,日常所谓人、财、物等基本经营要素的供应、购置和补充。

这一方面最基本的是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和企业与出资者的关系。

(3)与政府的关系一方面是企业与所在国政府的关系问题,即在一定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下,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如何处理和协调与政府有关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企业采用国际化经营战略,从事国际经营业务时碰到的与该国政府的关系问题。

二、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1.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明确的目标是企业环境管理基本的依据和尺度、标准。

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是收支相抵后必须有一定的盈余,而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原因有:(1)发展能够带来满足企业内外各方面需求的结果。

(2)长期的利润最大化,维护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性质,以及满足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都可以通过企业成长与发展实现。

(3)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设法降低风险,保持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组织管理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组织管理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2.1复习笔记一、个体层次的基础知识1.个体假设(1)个体假设的意义①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协调的科学,出发点是人自身。

如何看待个体,以一种什么样的个体假设前提作为决定管理方针、运用管理手段的基础,从基本的方面制约着管理的逻辑、方式和效果。

②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的基本特征的影响,即使是处理技术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有人的因素作用于其中。

对人自身的认识或假设,是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③由独立的个体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首先要回答独立的个体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纽带或机理结合为团体。

由个体到整体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理论最基本的环节。

(2)传统的看法①经济人假设。

这是一种最单纯的假设,指完全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这种假设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并且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②社会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个人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追求社会性的认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③管理人假设。

管理人是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作出最理性的决策,而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

(3)必须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①管理学研究人的什么;②人的需求结构如何;③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有哪些;④人的理性能力有无限度,限度何在。

巴纳德把人看作一个由动物的、生物的、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独立的个体,既强调了人的生物性、动物性一面,也强调了人的社会性一面,人既有先天的需要、欲望、冲动,又有后天的理性、判断和社会性制约。

从基本的方面来说,人是独立的个体,但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性制约。

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对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企业文化)【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企业文化)【圣才出品】

第14章企业文化一、思考题1.什么是企业文化?答:(1)企业文化是以组织基本目标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成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内的一整套观念一行为系列。

(2)企业文化是一种弥漫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组织的风气、风格,在组织内部垂直的影响和横向作用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组织的运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和组织环境,从观念、信仰层次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这是其他管理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4)在抽象意义上,企业文化中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两个组成部分,具体形态则表现为行为规范。

2.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的联系企业组织的目标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具体的、物质的形态;另一种是抽象的、理念性的形态。

①经营理念是系统的、根本的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都要有一个根本的原则,一切的管理都需围绕一个根本的核心思想进行。

经营理念,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及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

②经营目标是一种综合性、结果性的东西,是从财务、内部管理、客户、发展、学习等多个方面提出的对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内需要达到的目标的总合。

两者都是企业组织目标的表现形态,相互结合,密不可分,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而发挥相应的作用。

(2)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的区别经营目标解决企业物质追求方面的问题,经营理念解决企业精神追求方面的问题。

①经营目标所解决的,是表现为数据、结构、规范、程序的问题。

②经营理念、观念形态解决如何去理解、考虑问题,应有的行为规范,如何使承担职能性活动的组织成员能够“活起来”,使大家都参与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来等问题,集中表现为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从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起,就存在企业文化。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发展过程管理)【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发展过程管理)【圣才出品】

第17章发展过程管理一、思考题1.企业发展过程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答:(1)企业发展过程的特点有:①企业的生命周期;②发展过程的特点;③摇摆现象④边缘崛起现象⑤发展伴随着失败(2)特点的理解①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任何企业都有从产生到消亡的周期过程,一般要经过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②发展过程的特点对企业发展过程的总体评价,结论是其发展过程不是笔直的,发展轨迹是迂回曲折的,摇摆、失意、非意料结果是经常出现的现象。

③摇摆现象摇摆,是指企业的发展道路就像正在晃动的钟摆一样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前进,即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围绕理想状态忽左忽右摇摆前进的过程。

企业要利用这些差异、矛盾和不平衡谋求发展。

摇摆现象是企业利用差异、矛盾和不平衡谋求发展的表现。

④边缘崛起现象各行业中首先崛起的,具有能动型发展特征的,往往是那些边缘企业而非核心企业。

边缘企业具有优越的创造性的原因在于组织学习和心理能量的机制和过程。

⑤发展伴随着失败失败的结果对企业发展没有什么意义,但整个探索的过程对企业发展是极具意义的。

a.试验和探索的过程无意中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b.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c.失败具有调动心理能量,促进学习探索的功效。

2.如何理解动态平衡和权变观念?答:(1)概述①变化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经营资源、经营能力处在不断变化中;力量对比和组合处在变化中;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处在变化中;构成企业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处在变化中。

②相对性是说企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成功中潜伏着失败的因素,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条件;企业发展没有惟一正确的途径和标准;企业需要在矛盾或对立的两方面之间把握平衡。

(2)企业发展过程最基本的原则是动态平衡和权变观念。

①动态平衡原则立足于变化这一基本事实,它强调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适应和应变,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信守一套静止不变的战略、结构和模式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组织管理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组织管理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一、思考题1.个体假设对管理学有何重要意义?答:个体假设是个体层次的基础,对管理学的意义有:(1)如何看待个体,以一种什么样的个体假设前提作为决定管理方针、运用管理手段的基础,从基本的方面制约着管理的逻辑、方式和效果。

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协调的科学,出发点是人自身。

(2)对人自身的认识或假设,是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的基本特征的影响,即使是处理技术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有人的因素作用于其中。

(3)由独立的个体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首先要回答独立的个体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纽带或机理结合为团体。

由个体到整体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理论最基本的环节。

2.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哪些基本特征?答:现实的个体被称之为“复杂人”,有多种因素作用于个体,制约和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管理学要把握的基本特征有:(1)经济人特征,是指完全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即人都希望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并且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2)社会人特征,人们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个人除了追求金钱收入外,还追求社会性的认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安全感、归属感等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3)管理人特征,人们遵循令人满意的准则进行经济活动,人的整体理性是有限的,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

(4)人的行为与学习,个体行为是从组织角度必须把握的对象,关系到企业现阶段的状态,学习可以影响将来的企业发展。

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

3.如何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学习?答:个体的行为与学习是组织管理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1)行为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必须把握的对象①行为强调个体的所作所为,管理学意义上的行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活动、所作所为的状态和程度。

②行为的方向和强度是两个基本点,方向解决“为什么”和“为什么要干”的问题,强度解决“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圣才出品】

第7章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7.1复习笔记一、企业及企业制度1.企业(1)企业的特征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①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区别于政治、社会组织和团体,也不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物。

企业具有与其他组织不同的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运行机制。

②财产支配关系是企业根本特征之一。

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企业还要受到来自政府、消费者、社区等各方面的制约和压力,但财产的支配是首要的支配。

③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的盈利。

自负盈亏是企业的重要特征。

④企业的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不仅指具有生产加工能力的厂商,也包括金融、保险、服务性企业),向社会提供适销商品和优质服务。

总之,企业属于经济生活范畴,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同时,企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物。

这种类型的文化,是一种以个人平等观念为前提,以个人的私欲作为原动力,以维护商人权益和交换秩序的法律规范为竞赛规则,以自由竞争、价格机制为运转机制的经济文化,是一种货币文化、资本文化、金钱文化。

私有财产、自由、平等、法制、科学、理性、效率等基本观念,既是企业产生和生存的价值前提,也是企业追求和捍卫的一般价值准则。

(2)企业的多面性对企业组织而言,经济方面的性质或经济侧面是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起决定性作用的侧面,是经济方面的内容赋予企业的企业特征。

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千差万别,以及企业的多面性,企业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具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性质。

在典型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企业与其生存环境、生存土壤有亲和力及同一性。

在非典型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更多地带有国家传统文化的色彩,从而在企业性质方面具有与典型企业不同的特点。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①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文化类型的不同;②工业化的程度及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使有的企业在基本方面是企业,但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有的在基本方面仍然是传统社会组织,徒有企业形式。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圣才出品】

第10章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一、名词解释1.组织结构(中南财大2009研)答: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实体构成的框架体系。

组织结构有三层含义,即复杂化、正规化和集权化。

具体如下:(1)复杂化复杂化是指组织分化的程度。

各种组织由于规模大小不一,组织内部劳动细致分工的差异,导致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幅度与层次关系各不相同。

组织单位的地理位置分布越是广泛,人员与活动的协调、控制就越是困难,这就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复杂化。

(2)正规化正规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人员行为规范化的程度。

组织要依靠规则和程序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一个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确定员工行为的规范准则,为各个岗位制作各种规定,指示员工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

一个组织建立的各种规章条例越多越完善,它的组织结构就越正规化。

(3)集权化集权化是指决策制定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

每一个组织都形成自己特有的职位或职务结构,必然会产生职权、授权与分权的问题。

有一些组织,决策是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给最高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

另一些组织,决策制定权力是授予下层人员,这称为分权化。

2.集权与分权(中山大学2009研)答:集权与分权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

(1)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的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集权的特点是:①经营决策权大多数集中于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业务决策权限。

②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如下级的决策要经过上级的审核。

③统一经营。

与外界发生关系的经营活动,如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供销关系等,大多由上级控制。

④统一核算。

财务活动一般由上级管理。

集权的优点是: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有利于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集权的缺点是:限制了中下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信息传递慢;企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

它适用于规模不大、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地区分布较集中的企业。

(2)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企业外部关系协调【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企业外部关系协调【圣才出品】

第8章企业外部关系协调8.1复习笔记一、企业的外部关系与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同时,企业的发展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企业外部关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人们对企业期望发生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企业界自身实践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人们对企业的期望、企业经营规模和领域的扩大与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都使企业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约束、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

1.环境的合法性约束(1)合法性的定义合法性是指在一个由社会构建的规范、价值、信念和定义的体系中,一个实体的行为被认为是可取的、恰当的、合适的一般性的感知和假定。

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想是: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等一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就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观念因素,能够诱使或者迫使组织采纳与这种共享观念相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它是一种约束组织的制度性力量,引导和规范组织。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或管理活动时,除了考虑效率,还要顾及其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是否符合社会认可的规范。

(2)合法性制约制度环境包含了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三个层面。

每一个层面都构成了不同的合法性评估标准,同时也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运作机制:强制、规范和模仿。

①强制层面主要是指来源于政府、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的制约,其合法性基础是“法律上认可”;②规范层面则主要是社会规范和专业规范的约束,合法性源于道德上的支配;③认知层面是指来源于有关特定事物或活动的知识的扩散而带来的“被人们广为理解和接受的”、“理所当然的”的压力,在这种环境压力下,组织合法性追求“文化支持、可认知性”。

2.协调企业外部关系的重要性协调企业外部关系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正确选择、处理、调整和改善与利益关系群体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的行为。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计划和控制)【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计划和控制)【圣才出品】

第11章计划和控制一、思考题1.为什么说计划和控制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答: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划和安排,保证组织做正确的事;控制是为了保证各项计划的开展而对各项活动进行监视的过程,保证组织正确的做事,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计划和控制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是因为:(1)企业是以经营为基本职能的经济组织,而计划和控制是有关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活动,这些活动是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

(2)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几乎都与计划和控制相联系,不管是业务活动还是人事调整,甚至有关员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问题,都与计划和控制过程有一定的关联。

(3)计划和控制与企业组织的所有层次、所有成员有关。

企业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各类人员都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从事计划和控制工作,通过计划和控制履行自己的职能。

(4)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计划与控制使个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安排的开展工作,而在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都面对着不断的变化。

(5)组织的协调是整个组织运营过程中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而任何集体协调的工作都需要事先筹划、安排、调整和沟通,计划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计划确定了组织的发展方向,并且可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控制可以保证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朝着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不仅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而且对这整个过程有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信息?答: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划和安排,用来保证组织做正确的事;控制是为了保证各项计划的开展而对各项活动进行监视的过程,用来保证组织正确的做事,计划和控制对组织的运营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信息,原因有:(1)从计划的角度讲①在计划制定过程中需要收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②部门沟通和协调计划需要信息的传递;③计划报请上级管理者批准、返回、同意执行的过程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2)从控制的角度来讲控制的本质是按照规定的标准来调整运营活动,要想及时发现偏差、采取适当的修正活动,必须掌握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要掌握有关计划要求的信息和有关计划执行结果的信息。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企业组织管理概述【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企业组织管理概述【圣才出品】

第三篇企业组织管理第9章企业组织管理概述9.1复习笔记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调动和发挥人的力量,如何通过人把各种经营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力量,通过人达到经营的目标。

做好人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人,熟悉个体的人和群体中的人,其次,要掌握用人、管人的基本技能。

一、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组织管理的对象是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

1.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1)分工和配合分工即委派下属分别从事专门的工作;配合即通过协调,确定和调整负责各项专门工作之间的关系,确定明确的职责范围和沟通协调方法,从而把企业设计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整体结构。

不同分工相互之间必须配合起来,协调一致地行动,才能为顾客提供合意的服务。

这样一套分工和配合、协调的基本框架,可以把单独的个人行为组织成为一个行为的整体,实现组织共同的目标。

通过组织结构,可以把分工的范围、程度、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用划分部门和层次的方式确定下来。

(2)有没有激励工作积极性或热情问题包含两个要点,即努力的方向或重点和对工作的热心程度。

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依靠指挥、监督,都能取得一定效果。

所有激励因素都以个人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管理者把这些能满足个人各种需要的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系统,才能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3)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安排计划主要解决未来一个时期业务的全面安排和部署问题;控制的目的有两个,即督促、检查,保证计划贯彻实施和在发现计划与实际的差距时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工作失误。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计划和控制解决的是日常企业业务活动的全面安排、落实和实现问题。

它与分工协作、激励体系结合起来,构成组织管理的基本手段,目的在于实现集体化的协作劳动。

(4)领导所有的手段要靠管理者的行动和推动才能合乎目的地运转和发挥作用,包括管理者的领导方式、领导风格、个人作风和品质,沟通的渠道和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管理的历史发展)【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章节题库(管理的历史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等级链”(法约尔跳板)(北航2005研)答:等级链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14项管理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之一。

等级链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正常渠道。

依据这条路线来传送信息对于保证统一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径。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层次较多,这种方法有时反而会影响行动的速度,进而影响组织的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法约尔设计了一种“联系板”的方法,以便使组织中不同等级线路中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

这个“联系板”,又称为“法约尔桥”。

跳板对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2.霍桑试验(山西财大2013研;暨南大学2011研;东财2011研;华东理工2007研;深圳大学2007研)答:霍桑试验是指由梅奥教授所参与并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

(1)试验过程这个试验包括这样几个阶段:①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③大规模访问交谈;④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这一项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最初目的是要研究企业中物质条件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但试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地促使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2)霍桑试验的主要结果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霍桑试验的意义①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自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②霍桑试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了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3.管理科学学派(北二外2009研)答: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S.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激 励)【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激 励)【圣才出品】

第12章激励一、思考题1.什么是激励?答: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

激励过程与人的行为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在行为过程中发生和进行的。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外部形态。

但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通过行为的表现及效果可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激励水平越高,行为表现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总之,激励是根据个体的需要、动机,提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从而改变个体行为的方法。

2.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是什么?答: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

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有:(1)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可以促进员工智力和体力能量的充分释放,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后果,如提高劳动效率、超额完成任务,精湛的工作技能、良好的服务态度等。

(2)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以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基本作用力,诱导员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推动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作出贡献,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共同实现。

(3)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企业是由若干员工个体、工作群体及各种非正式群体组成的有机结构。

运用激励的方法,满足员工尊重、社交等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鼓舞员工士气,协调人际关系,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个部门、群体、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

总之,激励是现代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大量的管理实践已经证明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

3.激励的过程是怎样的?答: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的目标。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第8章 【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6章~第8章 【圣才出品】

第6章国际化经营战略一、思考题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有哪些动机促使企业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答:(1)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在经营中的市场经营和经营基地都超越了国界。

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有:①产品的销售市场国际化。

当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国内趋于饱和时,企业需要在国外开拓市场,发掘更多的需求,以维持并增加市场占有率。

②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国际化。

各国的劳动力、生产资料,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和供求关系不同,企业需要从其他国家购买生产所需但本国又缺乏的生产要素。

③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开发活动不断向国外延伸。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开始把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转移到国外市场,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在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保持市场占有率、确保经营的成功,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不同企业开展国际化战略的动机不同,促使企业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动机有:①寻找市场。

主要是指寻找销售市场。

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甚至衰退时,为保持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向国外市场扩张。

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发展出口业务、开拓国际市场的首要动机。

②寻找资源。

通过国际市场交易获取生产资料,筹措经营资本。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供求关系等因素会形成资源价格的差异,而且各国不同的经济制度和法律也会带来成本差异。

③寻求与国际政治体系的协调。

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避免因国际政治利害关系的变动而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④寻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协调。

国际化经营还可以通过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接轨,在国外开设生产基地或筹措资金,推进资本运作的国际化,转移或规避金融风险。

⑤提高管理效率。

为提高市场营销效率,及时地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就需要考虑在当地开发和生产,以缩短生产地与销售市场的空间距离,减轻管理负担。

⑥其它动机。

如发挥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价值,适应产品生产销售的时效要求等。

2.国际化经营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答: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企业目标与竞争战略【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企业目标与竞争战略【圣才出品】

第4章企业目标与竞争战略4.1复习笔记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即经营战略问题,是企业与销售市场之间的结合问题,企业经营战略问题包括竞争战略问题和事业范围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问题。

一、企业目标与企业战略1.企业经营目标(1)企业经营目标的概念企业经营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其目标不止一个,其中既有经济目标又有非经济目标,既有主要目标又有从属目标,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目标体系。

(2)企业基本目标的构成①经济收益。

经济收益或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效果的基本尺度,也是企业满足各方面要求,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②企业组织发展。

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基本目标核心所在,是真正体现企业组织价值、激励企业组织成员努力奋斗的方面,通常表现为销售额、总资产、规模等。

企业组织的发展还反映了企业完成基本职能的程度,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相应提高了企业本身的地位。

(3)企业的其他目标满足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目标或要求。

这些目标要与基本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目标体系。

(4)经营目标在企业组织中的重要作用①目标反映一个组织所追求的价值,是衡量企业各方面活动的价值标准,也是企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所在。

②为企业各方面活动提供基本方向,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依据,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指导、统帅作用;可以使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部署各种资源,发挥企业优势。

③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协调的发展。

2.企业战略及其类型(1)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而制定的较长期的全局性的重大决策。

它是企业组织活动长期性质的基本设计图,主要解决企业组织与市场环境结合的问题。

(2)企业战略的特征①企业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如何把握科学管理之前的管理发展?历史上的管理实践始于大规模集体活动的需要,始于政治控制的需要,始于战争,始于。

我们从万里长城、金字塔、著名大型水利工程等历史遗迹,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组织大规模集体协作活动的实践和成就。

从历史上发达最早的几种文明中,可以看到国家管理统治的思想和智慧,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古罗马帝国、古代中国的管理实践,都是这方面的证明。

《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著名军事、战略文献则反映了军事方面的管理实践和成就。

在西方国家历史上,一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超过国家、政府对个人生活的控制和影响,在管理方面有更为突出的成就。

我们对历史上人类的管理智慧和经验的了解应该说还远远不够。

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创造出的管理成就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和整理。

从早期的管理积累和近代管理理论的突飞猛进发展来看,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1)人类集体协作、社会化活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为近代管理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

(2)商品交换、商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交换的逻辑”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

(3)近代自然科学开创的以试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的方法论,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工业革命及近代工厂制度在全球围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需要。

2-14、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一是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二是正在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3-34、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那些基本特征?管理学要研究人的需;求结构、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人的理性能力的限度等。

个体有生物性、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社会性的一面。

既有先天的需要、欲望、冲动,又有后天的理性、判断和社会性制约。

从基本的方面来说人是独立的个体,但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性制约。

进一步明确,可以说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

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和学习过程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4-34、什么是心里能量?心里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里能量。

5-34、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管理概念建立在组织理论基础之上。

管理概念的基本点包括:(1)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2)管理的实质是协调(3)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4)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战略决策、调整、转化、实现过程的行为,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

可见,管理是组织当中的一种职能。

它产生与集体协作活动的需要,产生于组织活动的需要,随着集体化组织活动的发展和进步而发展和成熟起来。

离开集体化的组织活动,管理没有生存基础6-47、试论企业发展所必须作出的两种决策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可供企业选择的决策答题上有两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企业战略,即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加强或巩固行业地位,提升竞争优势方面的决策。

除了要作出竞争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企业战略决策,企业经营发展必须作出选择的还有企业制度方面的问题,如是否可以探讨合资、购并、股份化、上市融资等形式,扩大资金来源,争取娘好的政策环境,转换部经营机制,以期从人员和资金两项基本经营要素方面保证企业发展所需。

企业战略、企业制度两方面的决策是企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环境管理、适应环境的基本手段。

7-71、企业战略可以分为哪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具体容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在大中型企业中,企业战略可划分为三个重要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

1、公司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它根据企业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须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公司战略描述公司的总方向,主要是在增长、多种业务和产品种类的管理等方面的选择。

包括总的战略方向、业务组合选择、部资源配。

目标——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在所有竞争对手高一筹,使企业在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2、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就是具体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

经营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的战略层次。

目标——公司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

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企业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

目标——使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更清楚地认识到本职能部门在实施公司战略中的职责和要求,有效地运用研究开发、营销、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营职能,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8-71、基本的竞争战略有哪几种?请举出每种基本战略的典型事例并具体描述。

基本竞争战略包括: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差异化战略4、合作战略(举例描述见P59-61)9-72、什么是核心能力?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是什么?你所知道的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哪些?核心能力:如果企业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就被称为组织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核心能力与能力的区别在于:核心能力对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举例自己发挥)10-9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速度效益、围效益和分散效益。

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经营风险。

11-93、多元化经营有几中方式?请举出每种方式的典型例子。

(举例看书)多元化经营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战略方式选择:1、进入新业务领域2、相关多元化;3、不相关多元化;4、剥离和清算;5、企业转变、紧缩和重组。

12-124、企业一般可以分为几种形态?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1、私营企业发展阶段特征:1、中小型;2、强烈的个人色彩;3、单独支配;4、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合一;5.组织不发达。

6.企业经营具有统一性、弹性、创造性。

7、人际关系色彩浓。

2、股份特征:1、资本证券化;2、有限责任制;3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4、公司账目公开。

13-124、公司治理的涵是什么?涵:公司治理的涵分狭义与广义两种。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容包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工程的公司部治理结构。

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外部治理机构,是指通过一套正是或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外部各方面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14-124、公司治理有哪几种一般模式?1、英美模式;2、德日模式;3、家族模式。

15-143、你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理解是什么?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16-144、协调好企业外部关系有何益处?1、协调好外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2、协调外部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协调外部关系有助于企业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网络;4、协调外部关系有助于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5、协调外部关系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完善部管理。

17-167、什么是组织管理?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18-162、如何实现组织和个人协调发展?组织与个人发展既有统一,也有矛盾。

从统一角度看,组织反战离不开个人发展,个体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组织得不到成员的充分努力;个人发展离不开所依托的组织,个人能力发挥需要适当的空间。

这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却是真理。

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是一体两面。

19-162、组织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1、设计和确定正式化的管理框架;2、发挥垂直影响作用;3、利用横向的相互影响。

20-162、管理者工作的职能包括哪些?1、正式化管理体系的设计:包括组织的行为协调体系和计划控制体系;2、管理体系的运用:包括领导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21-186、制定制度规的基本要什么?1、从实际出发;2、根据需要制定;3、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基础上;4、系统和配套;5、合情合理;6、先进性。

22-207、什么时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容有哪些?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主要容: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时限、评价绩效。

23-207、全面质量管理的容有哪些?全面管理是一种全面的、面向顾客的管理方法,核心容是不断提高组织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

它要求组织强烈地关注顾客、会员参与、持续不断地改进组织中的每项工作质量、向雇员充分授权等。

包括四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顾客需要、会员参与、持续改进和标杆管理。

24-225、什么时激励?激励主要是针对个体的需要、动机,提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满足个体的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

另外设法影响和该百年个体行为动机的行为或方法都可以叫激励。

25-225、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是什么?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3、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26-271、什么是企业文化:广义: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合,包括有形的外显文化、硬文化、也包括无形的隐形文化、软文化。

狭义:企业的思想、意识、观念以及与之向适应的行为模式。

27-271、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经营目标解决企业物质追求方面的问题,经营理念解决企业精神追求方面的问题。

经营目标所解决的,是表现为数据、结构、规、程序的问题。

而对于如何去理解、考虑问题,应有的行为规是什么,如何承担智能性活动的组织成员能够够“活起来”;使大家都参与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来等问题,最终要靠经营理念、观念形态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