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力: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更改(2)去世(各2分如有错别字扣分)12. 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

(2分)13. 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14. 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使.跪雪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________”——“________”——笑(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经得住(能承担)(2)让(2+2分)12、A(3分)13、怒——惊(每空2分)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郃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2017届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届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届初三语文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z1.草枯鹰眼疾,。

(《观猎》)2.,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散曲,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6.这首散曲的作者是,“水仙子”是。

(2分)7.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晴岚”是指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B.“淡”字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

C.“飐”字表现酒家旗帜在微风中颤动。

D.“爱杀”直抒作者深爱江南美景的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选自《》,它与《》、《大学》和《中庸》并称为“四书”。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段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事例,论证了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B.第一、二段使用排比,使文章气势咄咄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C.第三段通过举例论证,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作者层层论证得出的结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邓羌义勇王猛①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②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8分)(一)默写(15分)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4、,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5、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

(4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分)7、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近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2017年度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汇编_课内文言文

2017年度上海初三语文一模汇编_课内文言文

|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 9 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 、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从“”一句可见作者不胜酒力,但其将“”寄托在酒中,表明其“乐”中带有淡淡的忧思。

8.欧阳修( 2 分)9.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紧靠在泉边的,就是醉翁亭。

( 3 分得分点:翼然、临、判断句式)10.饮少辄醉山水之乐(各 2 分)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 题。

( 8 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大风........ 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 、“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进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8、桐城派,姚鼐( 1+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9、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

( 3 分)(“极”、“异”语句通顺)10、C(3 分)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 10 题。

2017届一模课外文言文

2017届一模课外文言文

普陀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节: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

(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奉贤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使.跪雪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________”——“________”——笑宝山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李郃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2017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力: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更改(2)去世(各2分如有错别字扣分)12. 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

(2分)13. 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14. 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使.跪雪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________”——“________”——笑(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经得住(能承担)(2)让(2+2分)12、A(3分)13、怒——惊(每空2分)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李郃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及答案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及答案

..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 (2)知胜之道也 道:___________. . . ... “ “ “ ”② m ( 2017 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 4—7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③,则军士惑④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 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⑤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⑥待不虞者胜,将能 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

②縻(í)军:束缚军队的行动。

③政:政务。

④惑:困惑。

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各种战法。

⑥虞:准备,戒备。

⑦殆:危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 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 分)A .小大之狱B .辍耕之垄上C .前人之述备矣D .夫将者,国之辅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力: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更改(2)去世(各2分如有错别字扣分)12. 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

(2分)13. 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14. 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使.跪雪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________”——“________”——笑(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经得住(能承担)(2)让(2+2分)12、A(3分)13、怒——惊(每空2分)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李合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8分)(一)默写(15分)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4、,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5、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

(4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分)7、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近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及答案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及答案

2017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③,则军士惑④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⑤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⑥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

②縻(mí)军:束缚军队的行动。

③政:政务。

④惑:困惑。

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各种战法。

⑥虞:准备,戒备。

⑦殆:危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 (2)知胜之道.也道: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 B.辍耕之.垄上 C.前人之.述备矣D.夫将者,国之.辅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17届一模课外文言文

2017届一模课外文言文

2017届一模课外文言文普陀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节: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

(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奉贤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 :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使.跪雪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________”——“________”——笑宝山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李郃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2017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2017年初三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从“”一句可见作者不胜酒力,但其将“”寄托在酒中,表明其“乐”中带有淡淡的忧思。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10题(9分)8. 欧阳修(2分)9. 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紧靠在泉边的,就是醉翁亭。

(3分得分点:翼然、临、判断句式)10. 饮少辄醉山水之乐(各2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登泰山记(节选)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本文作者是清朝________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极天云一线异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大风........皆云满漫”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

B.文中“若摴蒱”、“若偻”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C.作者“回视日观以西峰”的视角是由近向远的平视。

D.整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10题(9分)8、桐城派,姚鼐(1+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9、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奇异的颜色。

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2017答案

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2017答案

嘉定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15分1.(3分)潭影空人心2.(3分)乱花渐欲迷人眼3.(3分)淡妆浓抹总相宜4.(3分)八百里分麾下炙5.(3分)在乎山水之间也(二)(4分)6.(2分)古时隐士所居7.(2分)C(三)(9分)8.(3分)宋(1分)范仲淹(2分)9.(3分)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10.(3分)D(四)(12分)11.(4分) 攻打恰巧(各2分)12.(4分)D13.(4分)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杰出的治国(各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19分)14.(2分) C15.(3分)论点:创作者应该多点“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

/希望创作者多点“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

若写文章标题得2分。

(3分)从社会功能上看,儿童文学播下的是爱的种子,进行的是“真善美”的启蒙,是名副其实的“大文学”。

(3分)从读者群体上看,儿童文学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且阅读率稳定,也是当之无愧的“大文学”。

若写第⑤段最后一句得1分。

16.(4分)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儿童文学能给儿童“诚实求真的教育”“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的不同角度来论证,更具体有力地证明儿童文学是一种“大文学”(2分);与第④段第一句“从社会功能上来看,儿童文学播下爱的种子,进行的是“真善美”的启蒙,是名副其实的‘大文学’”照应。

(2分)故不可删。

17.(2分)有些作家孤高自诩和一些作者媚俗无底线。

18.(2分)D(二)(21分)19.(2分) 摧毁(每个字1分)20.(6分)①有天晚上,母亲把五元多钱借给“懒汉”乡邻,相信人家良心不坏会还的。

(3分)②中秋节时,母亲让我们把汤圆送邻居家后才能自己吃,她为此而自豪。

(3分)21.(3分)充分说明了5元钱在当时很值钱(1分)为下文母亲毫不犹豫把五元多钱借给乡邻的情节作铺垫(1分),体现出母亲的心地善良。

(或:相信人心本善)(1分)22.(6分)(3分)①通过记叙乡亲们在我父亲去世后来陪伴母亲,表明母亲一生与人为善,获得乡亲们的默默回报。

2017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散曲,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6、这首散曲的作者是,“水仙子”是。

(2分)7、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晴岚”是指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B.“淡”字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

C.“飐”字表现酒家旗帜在微风中颤动。

D.“爱杀”直抒作者深爱江南美景的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选自《》,它与《》、《大学》和《中庸》并称为“四书”。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②段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事例,论证了人才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B.第①②段使用排比,使文章气势咄咄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C.第③段通过举例论证,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入手,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作者层层论证得出的结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邓羌义勇王猛①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②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

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2、,回车叱牛牵向北。

(白居易《卖炭翁》)3、昨夜江边春水生,。

(朱熹《观书有感》)4、,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满目萧然,。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强乐”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黯黯生天际”是因“春天的愁绪”而引起的。

B.“危楼”、“草色”、“烟光”、“残照”衬托了“春愁”。

C.诗人感到无奈,只能借酒浇愁却更添“春愁”。

D.诗人所谓的“春愁”不外乎是“相思”二字。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8-9题(4分)【甲】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作者是______(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朝代)9、(1)文中描写“夕阳’和“树林”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甲乙两文作者均遭贬谪,但内心感受不同,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石季服药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

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

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

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仕数不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②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力: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吾更.为武()(2)武主又亡.()12、翻译画线句。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13、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14、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更改(2)去世(各2分如有错别字扣分)12. 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

(2分)13. 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14. 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

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

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

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

”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1榎(jiǎ)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

②悛,quān,悔改。

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④褫:chǐ: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使.跪雪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为若教子不善邪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C.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________”——“________”——笑(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1)经得住(能承担)(2)让(2+2分)12、A(3分)13、怒——惊(每空2分)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李郃观变窦宪○1纳妻,天下郡国○2皆有礼庆。

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3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

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4而宪就国。

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1窦宪:东汉人贵族,窦皇后的哥哥。

倚仗权势,横行不法。

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

○2郡国:行政区域名称。

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

○3户曹:古官职名称.。

○4扶风:古地名。

1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3分)A.将要坐下B.将要获罪C.面对获罪D. 面对坐下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请求自行,取之。

1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那些人。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14、(1)李郃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其二是(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2)“李郃观变”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2分)11.(3分)B12.(3分)李郃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13.(2分)给窦宪送礼的14.(4分,每小题2分)(1)窦宪将面临杀身之祸(2)避免太守与窦宪同流合污2017年静安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南丰过荆襄,后山携所作以谒之①。

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②。

适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

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

南丰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分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③。

但见南丰就坐,取笔抹数处,每抹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④削去一二百字。

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

【注】①曾巩,南丰人,此处以南丰指代曾巩。

后山,指北宋诗人陈师道。

谒,拜见。

②款语,亲切交谈。

③改窜,修改涂抹文字。

④凡,总共。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因托后山为.之()(2)穷.日之力方成()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格外完备B.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格外完备C.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好像很完备D.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好像很完备134分,每格1分,均用原文回答)14、如果要引用这个故事作为论据,它最适合论证的观点是()(2分)A.我们写文章要力求简洁 B. 我们做学问要不耻下问C. 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D. 我们要善于展现自己的才能11、(1)写(2分,写“做”得1分)(2)穷尽/完结(2分)12、B(2分) 13、爱(2分)叹服(2分) 14、A(2分)2017年徐汇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

一日,幅巾杖履,独游山寺。

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有一客□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力:指武艺、兵法。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退居.金陵()(2)惭俯而去.()12、翻译画线句。

(2分)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入文中方框内。

(2分)有一客□(徐怒)问公曰:“亦知书否?”14、这篇文章讽刺了这类人。

(3分)(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12分)11.(4分)居住安居离开,12.(3分)王安石坐在他们的下首没有人看他。

13.(2分)徐14.(3分)傲慢无理等意思(对即可如目中无人,自命不凡,夸夸其谈,自以为是)。

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孙子荆与王武子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①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②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①雅:向来。

②体:贴近。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临.尸恸哭临()(2)卿常好.我作驴鸣好()12、下列对“使君辈存,令此人死!”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天)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B.(上天)假使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就要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C.(上天)让君子们活着,让发笑的人去死!D.(上天)假使让君子们活着,就让发笑的人去死吧!13、“宾客皆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14、下列和孙子荆形象不符的一项是()(2分)A.有情义B.有才华C.有胆识D.有智慧(四)课外语段阅读11、(1)靠近,面对(2分)(2)喜好,喜欢(2分)12、A(3分)13、①表现孙子荆模拟驴鸣的逼真②交代孙子荆怒斥宾客的原因③侧面烘托了孙子荆对王武子的敬至诚(3分)14、C(2分)2017年黄浦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子孙窃.怪之()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B.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C.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D.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13、张堪提出“欲以妻子托朱生”的请求,朱晖的态度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在“堪卒”后,朱晖“闻其妻子贫困”后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中可以看出朱晖是一个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 _。

(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4分,每个2分)(1)向来,一向(2)偷偷地,暗中12.(3分) C13.(共5分)只是拱手没敢答应(1分,未写“拱手”只写“没有答应”也可)亲自前去看望,送了丰厚的钱款接济(2分,“亲自前往”和“用钱款接济”两个举动各1分)重情义、讲信义(2分,“重情义”和“讲信义”写出一点即可)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①掇:抓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百姓有过.() (2)左右遽.谏曰()12、文中与“蝗虫大起”相照应的是“”,而太宗吞食蝗虫的行为反映了他“”的内心愿望。

(4分)13、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位、明君。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1)过失、过错;(2)立即12、见蝗虫,掇数枚,无害百姓(或“移灾朕躬,无害百姓”)13、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勇于担责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石季服药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①病痞②。

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

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

奈何疗之而不病除?”他日,窃.窥之,见其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