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埃米尔里厄(1887)于1953 年提出了对等原则,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1914)以此原则为基础,将其不断发展。
奈达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理论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工业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碰撞愈加激烈,翻译理论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的引入使翻译成为了基于符号学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白之与《牡丹亭》白之(Cyril Birch 1925)是美籍英裔著名的汉学家,1960年至1991 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的《牡丹亭》是这部戏曲最早的完整英译本。
该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得到西方汉学界的广泛认可,1981 年被评为美国杰出学术著作,并成为多所高校东亚古典文学的必修课程。
尤金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ppt课件
6
2.1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即动 态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 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 功能上的对等。要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贴近原 作。这相当于中国翻译论中的既“达意”又“传 神”,与我国的“神似”说不谋而合。简单粗暴 版的理解就是:别被禁锢在字字句句里,译得对 不对味儿才关键。
17
Example: 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人生需要一种境 界: 自我安定。面对别人的成功与荣耀,我喝我的清 茶,我明白那掌声已有所属, 匆匆忙忙赶过去.不会 有成功等着你,还是自己再创业绩吧,跟着别人永远 只能摸着成功的尾巴。
清茶: (a)I’ll drink my green tea. × (b) I’ll indulge in my simple pleasure. 花酒: (a) a dinner party with singsong girls in attendance × (b) be winning and dining.
8
Example:
“If I slapped someone he’d see the way to Krakow.”
—Issac Bashevis Singer:Gimple the Fool
The sentence can be at least put into two versions (a)要是我给谁一巴掌,准会把他扇到克拉科去 (b)要是我掴谁一把掌,他就会给打到西天去
26
圣经翻译历史
第一本完整的英文版圣经从通俗版圣 经翻译过来的,由约翰 维克利夫 (John Wycliff)翻译的。之后,又出 现了廷兑尔(William Tyndale)版本, 只不过,廷兑尔是从希伯来语及希腊语 版本翻译过来的。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翻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奈达(Eugene Nida)提出,旨在帮助翻译者解决跨文化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原则,它强调翻译的目标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效果,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TL)的读者及其文化背景,使翻译更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换句话说,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整,使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感受到原文的情感和意义。
在实践动态对等原则时,翻译者可能会进行改动和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其中一种隐喻或俚语,翻译者可以考虑使用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此外,翻译者还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阅读习惯适当增加或删减内容,以使翻译更自然地融入目标语言文化环境。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是动态对等的延伸和补充,它强调翻译的关注点是将原文的功能转移到目标语言中。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考虑到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和语境要求,使用与原文相似的功能元素和语言形式,使翻译达到相似的交际目的。
换言之,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在目标语言中实现相同或类似的交际效果。
在实践功能对等原则时,翻译者首先需要明确原文的交际目的和表达方式,然后再寻找适合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
这可能涉及到调整语言风格、选择特定的词汇、调整语气和情感色彩等。
通过运用功能对等原则,翻译者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语言读者的交际需求,使翻译更具说服力和可接受性。
总的来说,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原则,帮助翻译者解决从原文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ppt课件
这种情况下,实现形式对等也就实现了功能对等。例如:
You can stay assured that shipment will be effected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stipulation. ( 您尽管放心,我们将会按照合同规定如期装船。)
精品课件
10
案例分析
精品课件
2
Eugene Nina 简介
报告人:陈浩
精品课件
3
Eugene Nida简介
精品课件
▪ Eugene A. Nida (尤 金·A·奈达)(November 11, 1914 – August 25, 2011) was a linguist who developed the dynamic-equivalence Bible-translation theory an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4
amic equivalence)。这两个对等的侧重点不
同,形式对等强调以源语为中必,目的语应与源语中的各成分保
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文词汇、语法、句法结构,尽量再
现原文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映,不拘泥于原文的形
式对应,追求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
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Nida, 1964:159)。译文
想象到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欣赏原文的,这是功能对等的最低
精品课译策略的选择。由于商务英语翻译面 向的是译语读者,其关键在于使译语读者对信息的反应与原语读者对信息的 反应趋于一致。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如果直译能够实现文本的外延 和内涵意义,那么就不需要归化了”
我方十分乐意报盘如下,此报盘以 5 月 20 日前收到对方复函为准。
奈达与功能对等ppt课件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 “equivalence” can not be understood in its mathematical meaning of identity, but in terms of proximity, i.e. on the basis of degrees of closeness to functional identity“
Group Members:
1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Nida ❖Contribu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ce ❖Limita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ce
2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Equivalence Theory
4
注重形式对等的主导原则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 “以原文为中心,尽可能的显示出原文信息的 形式和内容。”
{ {a.词性对等 1.语法单位 b.保留词组和句子完整性 c.保留所有形式指标 2.词语用法的连贯性(术语) 3.原文文本的意义(习语)
5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
Formal equivalence
奈达与功能对等
• Emphasis: literal fidelity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2.Functional Equivalence
• first put forward in the book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in 1964
• Emphasis: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information instead of the direct form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Nida's Translation Procedure
(1)to reduce the source text to its structurally simplest and most semantically evident kernels; (decomposing)
翻译理论(3)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20页PPT
翻译理论(3)奈达的功能对等 翻译理论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பைடு நூலகம்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功能对等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论对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影响
推动语言学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言的 交际功能,将有助于推动 语言学研究向更注重实际 运用的方向发展。
丰富翻译学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学提 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 支撑,将有助于丰富和发 展翻译学理论体系。
提高翻译实践水平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翻译实 践,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准 确性和可读性,提升翻译 实践水平。
04
功能对等理论的挑战 与争议
理论的局限性
01
02
03
语言差异
不同语言的语法、词汇和 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功能 对等理论在处理这些差异 时可能面临挑战。
文化背景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言的 交际功能,但在不同文化 背景下,相同的语言可能 传达不同的意义和意图。
语境依赖
语言的含义往往依赖于特 定的语境,功能对等理论 在处理语境变化时可能难 以保持对等。
05
功能对等理论的前景 展望
理论在未来的发展
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01
随着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的深入,功能对等理论将不断吸收新
的研究成果,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拓展应用领域
02
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文学翻译,
还将拓展到非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等领域。
深化与其他理论的融合
03
功能对等理论将与其他翻译理论进一步融合,形成更加综合的
03
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
在翻译中的应用
词汇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 程中尽量找到与原文本意义对等 的词汇,以传达原文的准确含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句子对等
除了词汇对等,功能对等理论还强 调句子的对等,要求译者在翻译过 程中保持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对等。
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课件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注重译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 文的文化内涵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语境 和文化习惯。
奈达是谁?
奈达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 对等翻译理论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介绍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应用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挑战与争议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介绍
什么是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语义、语用和语篇层面上尽 可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它不追求形式上的对应,而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 保留原文的信息和意义。
人工智能的视角
THANKS
感谢观看
语言动态性的挑战
词汇演变
句法结构 修辞手法
对等程度的问题
01
对等标准的界定
02
译文的可读性
03
不同文本类型的要求
05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未来发展
跨文化交际的视角
在未来发展中,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可 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翻译中保留源语 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促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语料库语言学的视角
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翻译要求传达原文的意境、情感和美感,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在译文中实 现原文的语义、风格和文化的对等,使得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 读体验。
在文学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保留原作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使 译文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的文学魅力。
在非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01 02
功能对等理论PPT课件
案例分析
商务英语的一大特点就是礼貌原则,交易双方都尽量措辞严谨、语气 温和。因此,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归化翻译 策略使译文更易于接受。例如:
We are pleased to make the following offer subject to your reply reaching us by May 20. 我方十分乐意报盘如下,此报盘以 5 月 20 日前收到对方复函为准。
案例分析
商务文本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因此不可避 免的牵涉很多术语。许多术语意义广泛,如果直接将原语译成目 的语,一些词语很可能让人不明白,因此在商务材料的翻译中, 译者必须正确理解专业术语,在目的语中选用正确、规范的对等 术语。例如: 不能把“不可抗力”直译为 “force that cannot be resisted”,其对应的翻译应是 “force majeure”。同样, “make an offer”也不是“提供帮助”,而是“发盘”。
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报告人:
▪ 奈达的翻译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在中 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 心。他基于翻译圣经的经验,舍弃了传统的从语言表现形式上衡 量翻译标准,提出新的指导翻译实践的两个主要原则: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与动态对等(dyn amic equivalence)。这两个对等的侧重点不 同,形式对等强调以源语为中必,目的语应与源语中的各成分保 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文词汇、语法、句法结构,尽量再 现原文形式和内容。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映,不拘泥于原文的形 式对应,追求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 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Nida, 1964:159)。译文 读者能够基本上按照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 赏译文。(Nida, 1993:116)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应用课件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包括四个方面:形式对等、动态对等、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
核心观点
奈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应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与其他翻译理论的比较
与形式对等理论的比较
形式对等理论强调字面上的对等,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更注重动态对等和文化对等的处理。
和可读性。
04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教 学中的作用
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强调语义对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过程 中语义的对等,要求译者准确传 达原文的含义,而不仅仅是语言
形式的对应。
重视读者反应
该理论重视读者的反应,要求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 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使译文更符 合目标读者的理解。
0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基本概念
定义与内涵
定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是由尤金·奈达提出的,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应尽可能地 传达原文的信息,并使译文读者能够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
内涵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动态对等,即译文的表达方式应与原文的表达方 式在功能上保持一致,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对等。
理论框架与核心观点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课件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
通过本次课件,使学员了解奈达功能 对等理论的核心理念、应用方法及案 例分析,提高学员的翻译实践能力和 跨文化交流能力。
内容
课件将涵盖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 概念、应用原则、案例分析以及实践 技巧等方面,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该理 论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
核心思想
奈达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 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 感受,因此翻译时需注重语义、 文化和语用三个层面的对等。
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课件
功能等的基本点就是“将原文本者的理解和 欣的方式与文本接受者的理解和欣的方 式加以比”。
5. The manner in which a translation is to be used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the ex to which adjustments are to be made.
6. The fact that a source text must be translated in such a way as to occur with accompanying codes usually requires a number of adjustments on all levels: phonology, lexicon, syntax, and
discourse.(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Translating)
An elegant handwriting, like the elegant han that wrote it. I pushed it to one side and had another drink, I began to feel a little less savage. I pushed things around the desk. My hands felt thick and hot and awkward. I ran a finger across the corner of the desk and look at the streak made by the wiping off of the du I looked at the dust on my finger and wiped that off. I looked at my watch. I looked at th wall. I looked at nothing.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应用ppt课件
2 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影视题材翻译的指导
以老友记为例 老友记主角的段子大体分为三大类: 1 通俗易懂的幽默: 2有文化内涵的幽默 3言语幽默或双关语
*
1,通俗易懂的幽默:不涉及特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几乎可以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在不同语种的观众中产生几乎同等的幽默效果。 Joey: Some girl ate Monica Monica: Shut up,the camera adds ten pounds Chandler: Ahh, so how many cameras are actually on you? Joey: 那女的吃了莫妮卡 Monica:闭嘴,镜头会让人多十磅 Chandler: 那到底有几个镜头在拍你呢?
*
(四)音意结合 音意结合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商标的一部分根据发音而另一部分则根据源语言意义来翻译的一种混合了音译与意译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商品表达的意思更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还能使商品名称更具感染力。 如:饮料“Coca一Cola”(可口可乐),“Pepsi-cola’’(百事可乐)等的翻译。 方正集团商标译作“Founder”,既有方正集团“方”字的发音,又蕴含了“创造者”之意。
*
(二)直译法 啤酒“Tiger”直译为“虎牌”。虎乃百兽之王,作为啤酒的名字更现其威猛。 世界知名电脑品牌“apple”,译为“苹果”,象征着平安。 中国的品牌 “熊猫”、“长城”在翻译时都是采用的直译法,分别译作 “panda”和“greatwa的商标名称不仅更能反映原品牌意义,而且还能达到提高目标语受众接受度的目的。 美国著名公司“P&G”(procter&gamble),其直译的名称“威廉·普罗克特和詹姆斯·高博公司”难以给目标语受众带来任何特别的印象,所以在翻译时采取了意译法.翻为“宝洁”.意为“实用”以及“干净”。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之“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
尽管翻译早就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共同进步,但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却显得举步维艰。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国内产生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西方翻译理论当是奈达的“功能对等论”、“等效论”和“读者反应论”,以至翻译界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
在奈达40余本著作和250多篇论文中,功能对等理论是其最重要的翻译理论。
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翻译界观念逆转,形成“言必批奈达”之势。
因此,应该对“功能对等论”进行全面理解和分析,进而对其做出公允的评价。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分析了翻译中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关系的三种类型,认为这三种关系是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等值有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形式对等关注信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的是以“等效原则”为基础的动态对等。
奈达的《论对等原则》一文集中阐发了动态对等思想。
他认为语言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必须辨别翻译的不同类型,以确定不同的对等原则,根据信息的本质、作者的目的以及译者的目的、受众的类型等因素,对翻译进行分类。
即根据信息的本质,确定内容和形式何为翻译的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作者及译者目的,确定翻译的预期目的是提供知识、引起情感反应,还是建议某种特有的行为举止。
他希望读者达到完全的理解,并使翻译完成某种祈使功能。
为防止误会,奈达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他希望以此来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这个替换并不是要否定先前的“动态对等”。
实际上“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
例如翻译white as snow时,如果一种语言里没有“雪”这个字,却有“霜”(frost)字,就可以用“白如霜”来替换。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讲解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翻译;英语论文范文尤金·A·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语言学、语义学、人类学、通讯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从事过《圣经》的翻译工作,精通多国文字,调查过100多种语言。
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
“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
他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奈达在中国译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
”[1]翻译作为一项独立的学科,首先应回答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翻译?传统翻译理论侧重语言的表现形式,人们往往醉心于处理语言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
现代翻译理论侧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以及两种反应(原文与原作读者、译文与译作读者)之间的对比。
奈达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在《翻译理论于实践》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
但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达又把对等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埃米尔里厄(E.V.Rieu 1887)于1953 年提出了对等原则,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1914)以此原则为基础,将其不断发展。
奈达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理论
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着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着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着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词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工业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碰撞愈加激烈,翻译理论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的引入使翻译成为了基于符号学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白之与《牡丹亭》
白之(Cyril Birch 1925)是美籍英裔着名的汉学家,1960年至1991 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的《牡丹亭》是这部戏曲最早的完整英译本。
该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得到西方汉学界的广泛认可,1981 年被评为美国杰出学术着作,并成为多所高校东亚古典文学的必修课程。
白之曾说,翻译不是刺激和折磨,翻译是一种目标严肃、有意为之的冒险,是在创造性和准确性之间达到微妙平衡的过程。
白之的该译本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
功能对等理论在《牡丹亭》英译本中应用的赏析
依照奈达的理论,翻译应注重功能对等而不求形式对等。
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他提出了改变语言形式的5 个条件: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意义晦涩;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歧义;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文体错误。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
例1:原文:“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第十
出惊梦P.43)
译文:“perplexed to find that my mirror
stealing its half-glance at my hair
has thrown these 'gleaming clouds'
into alarmed disarray.”(P.43)
原文中的“菱花”指的是镜子,古时候用的是铜镜,背面一
般都有菱花花纹,又称菱花镜,也经常用“菱花”一词来代替镜子。
“彩云”指的发卷,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
如果直译为“花”和“云”就传递了错误的意义。
译文中白之将“菱花”译为“mirror”,而对于“彩云”一词的处理更为巧妙,如果仅仅译为“hair”则略显平淡,译者采用直译加喻义的方法,在后文中补
充“gleaming clouds”,不仅没有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且
保持了原文的美感,并能给予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
例2:原文:“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
”(第十出
惊梦P.44)
译文:“Tracing my path by petals borne on stream,
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P.47)
阮肇是出自《搜神记》的一个人物,故事讲的是阮肇在桃
源洞遇到仙女并与其结为夫妇。
译者没有直译人命而是引入
了传说发生的地点———桃源洞(Peach Blossom Source),“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意在表达主人公的境遇
与传说中的人物相似。
除此之外,译者在该句的注解中提到陶
渊明的“桃花源”和“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三个故事比较
相似,而“香格里拉”则更为西方人所熟知,这样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境。
小结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包含了意义,风格和读者反应三个
方面,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所以评价翻译质量的优劣,必须以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为标准,力求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
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白之对唱词的处理在符合西方戏剧文体的基础之上尽力让其“诗化”,并有一种东方文学独特的音律节奏和遣词造句所体现出的美感,而对于唱词中
更深层次的意象,译者点到为止,使译文更富有东方的神秘气息,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