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讲义

埃米尔里厄(E.V.Rieu 1887)于1953 年提出了对等原则,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1914)以此原则为基础,将其不断发展。奈达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首先提出了“形式对等”理论

尤金1943年获语言学博士学位,后长期担任美国圣经协会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主持翻译部工作,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着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着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着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词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工业与科技的高度发展,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碰撞愈加激烈,翻译理论在文化碰撞的火花中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的引入使翻译成为了基于符号学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白之与《牡丹亭》

白之(Cyril Birch 1925)是美籍英裔着名的汉学家,1960年至1991 年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翻译的《牡丹亭》是这部戏曲最早的完整英译本。

该译本一经出版立即得到西方汉学界的广泛认可,1981 年被评为美国杰出学术着作,并成为多所高校东亚古典文学的必修课程。白之曾说,翻译不是刺激和折磨,翻译是一种目标严肃、有意为之的冒险,是在创造性和准确性之间达到微妙平衡的过程。白之的该译本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功能对等理论在《牡丹亭》英译本中应用的赏析

依照奈达的理论,翻译应注重功能对等而不求形式对等。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他提出了改变语言形式的5 个条件: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意义晦涩;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歧义;形式对应所引起的文体错误。

直译传递错误的意义

例1:原文:“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第十

出惊梦P.43)

译文:“perplexed to find that my mirror

stealing its half-glance at my hair

has thrown these 'gleaming clouds'

into alarmed disarray.”(P.43)

原文中的“菱花”指的是镜子,古时候用的是铜镜,背面一

般都有菱花花纹,又称菱花镜,也经常用“菱花”一词来代替镜子。“彩云”指的发卷,是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如果直译为“花”和“云”就传递了错误的意义。译文中白之将“菱花”译为“mirror”,而对于“彩云”一词的处理更为巧妙,如果仅仅译为“hair”则略显平淡,译者采用直译加喻义的方法,在后文中补

充“gleaming clouds”,不仅没有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且

保持了原文的美感,并能给予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外来词造成的词义空缺

例2:原文:“一径落花随水入,今朝阮肇到天台。”(第十出

惊梦P.44)

译文:“Tracing my path by petals borne on stream,

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P.47)

阮肇是出自《搜神记》的一个人物,故事讲的是阮肇在桃

源洞遇到仙女并与其结为夫妇。译者没有直译人命而是引入

了传说发生的地点———桃源洞(Peach Blossom Source),“I find the Peach Blossom Source of my desire”意在表达主人公的境遇

与传说中的人物相似。除此之外,译者在该句的注解中提到陶

渊明的“桃花源”和“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三个故事比较

相似,而“香格里拉”则更为西方人所熟知,这样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境。

小结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包含了意义,风格和读者反应三个

方面,他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所以评价翻译质量的优劣,必须以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为标准,力求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白之对唱词的处理在符合西方戏剧文体的基础之上尽力让其“诗化”,并有一种东方文学独特的音律节奏和遣词造句所体现出的美感,而对于唱词中

更深层次的意象,译者点到为止,使译文更富有东方的神秘气息,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