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版本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及重点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

GDP=C+I+G+(X-M)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支出=计划产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均衡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N·格里高利·曼昆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2、两个流派3、三大模型4、四大目标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三、三种价格情况1、价格刚性2、价格粘性3、价格弹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三大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GDP名义实际GDP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④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出 七、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如: CPI=()()()()525200622006⨯+⨯⨯+⨯现期苹果价格现期桔子价格苹果价格桔子价格 注:CPI 是拉斯拜尔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 八、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100%⨯失业人数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生产函数(),Y F K L =1、规模报酬不变:(),zY F zK zL =2、长期和短期分析 长期:(),Q F K L = 短期:(),Q F K L =3、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如,1Q AK L αα-=()(),,F zK zL zF K L = 4、要素市场与企业的均衡分析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 二、国民收入 1、欧拉定理劳动:L W MP P =( WP 为实际工资,即真实的价格,真实的货币供给) 资本:K LMP P =2、进一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α为资本的份额) 1Y AK L αα-=∴ (1)L Y MP Lα=- K Y MP Kα= ⇒1L K MP MP αα-=,即长期中国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划分大体上式不变的。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精细版修订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一、导言(第1、2章)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1)宏观经济学。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

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

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

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重点掌握:CPI的含义。

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重点章节在4、5、6。

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1)国民收入的分配。

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

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1)货币数量论。

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

(12年真题)(2)通货膨胀与利率。

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
第1篇导言
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考点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

1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变量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模型所解释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本身不能用模型解释。

通常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市场出清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使得该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市场出清模型的假设条件是价格具有弹性。

在长期,工资和价格有弹性,市场出清的假设才比较适用,但是在短期,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市场很难快速出清。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见表1-1)
表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4本书的安排
本书共有5篇,内容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宏观经济学的框架。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

1、 通货膨胀的治理①总需求政策:紧缩总需求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②总供给政策:积极总供给政策:⑴减税⑵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⑶发展生产⑷放松管制③收入政策:⑴工资-物价指导线 ⑵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⑶工资-物价冻结④其他政策:⑴收入指数化⑵币制改革摩擦性失业① 原因:⑴信息不对称 ⑵人员流动的摩擦 ② 治理:⑴加强信息的发布 ⑵增加劳动力的培训 ⑶失业救济 ⑷税收扣除1、 结构性失业原因:⑴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⑵工会、集体议价⑶效率工资索洛模型 (外生增长理论)从静态到动态—聚焦资本研究经济增长的三步思路从函数到制度—考虑人口从富国到穷国—考虑技术第一步:聚焦资本 △k=sy-δk(1) 稳定状态:k=k* y=y* (2) 黄金律水平:MPk=δ(3)增长率:△Y/Y=0第二步:考虑人口△k=sy-(δ+n )k(1) 稳定状态:k=k* y=y* (2) 黄金律水平:MPk=δ+n(3)增长率:△Y/Y= n第三步:考虑技术 △k=sy-(δ+n+g )k(1) 稳定状态:k=k* y=y* (2) 黄金律水平:MPk=δ+n+g(3)增长率:△Y/Y=n+g有效资本k=K/(E ·L)实际资本K/L=E ·k有效产出y=Y/(E ·L) 实际产出Y/L=E ·y结论:在超长期的国民经济中,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E ↑)才能使经济持续的增长!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Y=AK 生产函数(不存在资本收益递减的假设)△K=sY -δK 资 本 积 累有上述推导不难看出:只要sA>δ,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收入的增长也会永远持续下去。

综上,比较外生模型和内生模型不难看出:生产函数的简单变动可以显著地改变对经济增长的预测。

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入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增长只取决于的进步。

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都可以导致持续的增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23 一国收入的衡量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GDP 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 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 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GDP 使用市场价格。

〃GDP 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 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 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 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 : =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NNP -间接的企业税+企业补贴〃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三、GDP 组成部分〃GDP =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曼昆版本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及重点

曼昆版本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及重点
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 反交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 价格,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 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 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 个人 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税和非税收支付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
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
当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先得到补偿,剩余的补偿股票持有者 3金融中介机构 银行 ——从想储蓄的人那里吸收存款,并用这些存款向想借钱的人发 放贷款的机构。 银行的特点:可以创造“交换媒介”——支票 共同基金 ——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 的机构。 共同基金的特点:可以使钱并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并使普通人获 得专业资金管理者的的技能(有争议)。 二 储蓄和投资 储蓄是一国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长期决定因素。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 S=I 即储蓄=投资,其中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公共 储蓄。 私人储蓄: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省下来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三 可贷资金市场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重点整理23一国收入的衡量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GDP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

〃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GDP衡量货币流量。

〃两种计算GDP方法,加总家庭对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加总企业支付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几点说明〃GDP使用市场价格。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和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

〃GDP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劳务。

〃GDP不包括过去,一年或一个季度之外,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用两种算法算出的GDP差额为统计误差。

3、其他收入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 GDP + 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 - 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 –折旧,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存量的磨损或消耗, 〃国民收入,一国居民在物品与劳务生产中赚到的总收入。

= NNP –间接的企业税+ 企业补贴〃个人收入,家庭和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收入。

= 国民收入–留存收益,公司获得但未支付给其所有者的收入, - 公司所得税–对社会保障的支付 + 家庭从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收入 + 家庭从政府转移支付项目中得到的收入三、GDP组成部分〃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 C + I + G + NX = Y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转移支付,改变家庭收入却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不用于交换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计入政府购买。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 –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2024版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 产业政策分析: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环境等方式来影响相关产业的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方式来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满足 市场需求。
总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量。它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与总 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基于货 币数量论、利率效应、财富效应等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包括物价水平、收入水平、利率 水平、消费者信心等。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实际货币供 应量减少,进而降低总需求;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消费 和投资支出,从而增加总需求;利率水平下降会降低储 蓄倾向,增加消费和投资支出,提高总需求;消费者信 心增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推动总需求上升。
经济秩序紊乱
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 济秩序,使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劳动力投入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经济增长因素、模型及政策含义
• 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提 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
同时,汇率变动还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物价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及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 漏账户等。
经常账户分析
主要分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 转移等项目的变动情况。

曼昆《宏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目录CONTENCT •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与税收•国际金融、汇率制度与开放经济下政策协调•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微观经济学的支持和补充。

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问题。

此外,两者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和政策目标也有所不同。

曼昆《宏观经济学》内容及结构主要内容曼昆《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经济等专题。

结构安排该书一般分为导论、核心理论和政策应用三个部分。

导论部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核心理论部分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政策应用部分则探讨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各种经济问题。

02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核算GDP,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方面。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80%80%100%经济增长率计算与分析通常采用比较两个时期GDP 的方法来计算经济增长率,公式为(现期GDP-基期GDP )/基期GDP*100%。

(2024年)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2024年)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2024/3/26
3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 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经济波动以 及经济政策对整体经济影响的学科。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 总体问题,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 膨胀、经济增长等。
2024/3/26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净出口
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受汇率、国际市场需求、贸易政策等 因素的影响。
17
总供给曲线形状及变动原因
• 总供给曲线形状:总供给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水平下,经济 社会愿意提供的总产量(或总收入)。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 可能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会刺激企业 增加生产;在长期内,总供给曲线可能呈现垂直形状,因为长 期内潜在产出水平是稳定的。
要点三
比较优势原理的应用
比较优势原理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 基础,它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会发 生以及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各国 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可以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024/3/26
22
汇率制度类型及特点比较
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 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 率制度。其特点包括汇率稳定、政策 纪律性强、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等 。但固定汇率制度也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致汇率失 真、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
2024/3/26
23
国际收支平衡表解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 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与外国进行经济往来 的全部记录的统计表。它反映了一国 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的总体情 况,包括贸易、服务、投资、援助等 方面的交易。

曼昆宏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

四、结论: 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第二篇 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
第三章 国民收入: 源自何方,去向何处
在这一章,你将会学到:
• 什么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或总收 入)
•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 总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 什么决定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 • 商品市场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供给方 • 市场因素(供给,需求,价格) • 决定产出或收入
当的增长速度
• 2.物价水平 • CPI、PPI、GDP平减指数 •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 通货膨胀的原因 • 通胀的经济效应:分配与产出效应 • 通货膨胀率并非越低越好
• 3.失业—充分就业
• 劳动市场是否总是均衡的,哪些因素影响 劳动市场的均衡?
• 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 凯恩斯认为只剩下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
• 经济模型用于:反映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 系、解释经济行为、设计经济政策等。
•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 量。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 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 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 的外部条件。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参数指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外生 变量通过模型决定内生变量。
• 利润=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 • =PY-WL-RK • 利润=PF(K,L)-WL-RK • 利润取决于价格P、要素价格W和R,以及
要素量L和K。 • 竞争性企业将产品和要素价格视为既定,选
择劳动和资本量以实现最大利润。
三、企业的要素需求
• (一)劳动的边际产量 • MPL=F(K,L+1)—F(K,L) • 边际产量递减
• 4.罗伯特·索洛,1987年获奖。对经济增长理 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生产要素:
K=资本 L= 劳动经济的技术水平 用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 F (K,L) ❖ 其中MPL是劳动的边际产
量,即: MPL= F(K,L+1)–F(K,L) 当某种投入要素增加,其边
际产出下降(其他要素不变)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理由:
1. 目光短浅
2. 借贷约束
3. 子孙后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16~17章消费&投资
❖消费函数:C=c(Y-T) 0﹤c﹤1
❖ 凯恩斯的猜想
1.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 于收入增加量
2. 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3. 收入决定消费,利率没有重要作用(而古典主义认为:
2. 资本资产 3. 未计算的负债 4. 经济周期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14~15章稳定政策与政府债务
传统政府债务观点
这种观点假设:
当政府减税国民储蓄减少 并有预算赤字时,消费者 对他们税收后的收入的增 加的反应是更多的支出
李嘉图政府债务观点
❖ 李嘉图等价----用债务 筹资的减税方法并影 响消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总结(详细版)
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封闭经济中,GDP只由三 个部分组成即消费C,投 资I和政府购买G
❖ 关于消费: 可支配收入是扣除全部税 收后的总收入,即Y–T 消费函数: C= C (Y–T ), 当↑(Y–T ) ⇒↑C,其中C是 边际消费倾向,是每增加 一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引 致的消费的增加

曼昆《宏观经济学》每章关键概念名词解释

曼昆《宏观经济学》每章关键概念名词解释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经济运行的研究,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的下降2.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3.衰退:实际GDP的减少不严重的时期4.萧条:实际GDP的减少很严重的时期5.模型: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就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6.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7.外生变量: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8.市场出清: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9.有伸缩性和粘性的价格:价格能否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的调整,长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伸缩性,短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粘性10.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第二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消费物价指数CPI:一个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某个基年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3.失业率: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4.国民收入核算: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5.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数量6.增加值: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7.估算值:对于一些不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市场价格,对其使用价值的估算8.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9.GDP平减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10.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Y=C+I+G+NX)11.消费: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12.投资:包括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

(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不包括在不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的资产购买)a)企业固定投资:企业购买的新工厂和设备b)住房固定投资: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c)存货投资:企业产品存货的增加13.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用于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和福利。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1.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体总体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总体特征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失业率和经济波动等。

2. GDP的概念和计算2.1 GDP的定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2 GDP的计算方法GDP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即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价值增加量来计算GDP;支出法则是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劳动力和资本的报酬、税收和补贴等来计算GDP。

3. 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3.1 经济增长的来源经济增长源于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和资源的增长。

其中,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

3.2 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

经济波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需求波动和供给波动。

4. 通货膨胀和失业4.1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4.2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的比例。

4.3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曼昆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会下降,反之亦然。

5. 货币与银行体系5.1 货币的功能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2 银行体系的作用银行体系在经济中起到了资金中介、支付和风险管理等重要作用。

6.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6.1 货币供应的概念货币供应是指市场上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的总量。

6.2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GDP=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D P 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科学PPT课件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科学PPT课件

职务。
02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汇率、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
策实践。
03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曼昆版宏观经济学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02
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交替关系。
反通货膨胀政策
指政府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 率的政策。
国际贸易与汇率
国际贸易
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
汇率
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贸易顺差与逆差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 间的关系。
汇率制度
指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方式,如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国民收入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 的收入之和。
国民收入核算
指通过一系列指标来核算国民收入。
经济增长
指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源泉
指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等。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率
指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数所占 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
指物价普遍上涨的比率。
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
在全球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 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微观基础与实证研究
加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证分析 的可靠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宏观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 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 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真实GDP 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Y = C + I + G + NX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5 GDP 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 衡量在国内生产的总收入,GNP 衡量国民(一国居民)所赚到的收入GNP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国民生产净值(NNP )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NNP =GNP -折旧(固定资本的消耗)➢ 国民收入(NI )衡量经济中所有人赚到多少钱NI =NNP -企业间接税(如销售税)➢ 个人收入(PI ),即家庭和非公司企业所得到的收入量PI =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 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I -个人税和非税收支付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一 CPI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替代倾向新产品的引进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

二 PPI生产物价指数衡量的是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在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中是有用的。

三 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年物价水平今年物价水平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美元数量T ⨯=T(这里的“物价水平”,就是 CPI 或GDP 平减指数等物价指数)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是银行挂牌的利率,是用货币衡量的——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钞票数量变化的比例。

真实利率是购买力变化比率,是用产品数量衡量的——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能够购买的产品数量变化的比例)第25章 生产与经济增长一 世界各国的增长各国的人均GDP 和实际GDP 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看出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距。

二 什么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生产率: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的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那么什么决定了一国的生产率呢?⏹ 物质资本(简称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 自然资源⏹ 技术知识:懂得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

三 怎么保证一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储蓄和投资:提高储蓄率,将储存的钱进行投资,必然减少现期劳务的消费,但是会增加未来生产率。

收益递减: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

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易实现迅速增长。

这是由于资本的收益递减效应引起的。

所以,储蓄率的增加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

✧吸引外资:吸引外资,可以增加本国的资本存量,进而增加GDP,国际组织为世界银行。

✧教育和健康营养:良好的教育、健康的身体,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和收入。

✧人口增长:稀释了自然资源;稀释了资本存量;促进了技术进步。

✧产权和政治稳定✧自由贸易:内向型政策和外向型政策的选择,穷国一般选择前者保护自己被发达国家侵蚀。

✧研究与开发四长期增长的重要性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才是最终的目标。

PS:基本要求理解生活水平、真实GDP、生产率、公共政策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决定一国生产率的因素,理解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生活水平、真实GDP、生产率、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一国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均真实GDP;人均GDP高低取决于生产率;政府政策是可以影响生产率的。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生产函数表明了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生产函数曲线是凸向上方的。

——存在“追赶效应”: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开始比较穷的国家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由于边际收益(增加的资本带来的收益)递减,高储蓄率引起的高增长是暂时的政府政策可以影响一国的生产率:储蓄和投资,以及来自国外的投资可以改变人均物质资本;教育、健康与营养可以改变人均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可以改变社会的技术知识;产权与政治稳定、自由贸易(也可看成一种技术)都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人口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一金融体系:1,金融体系的构成:金融体系由两类金融机构组成: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属于金融市场——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银行和共同基金属于金融中介机构——想储蓄的人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

金融机构的共同目标:把储蓄者的资源送到借款者手中。

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金融中介机构:——例如银行、共同基金等2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债券是一种债务证明。

它规定了偿还日期(到期日)以及债券利息。

债券三个特点:期限、信用风险、税收待遇——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有权索取企业获得的利润。

股票特点:高风险、高回报债券与股票的异同:出售股票来筹资称为“股本筹资”,而出售债券来筹资称为“债务筹资”。

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债券持有者是公司的债权人。

两者都可获益,也都有风险。

与债券相比,股票有潜在的高收益,同时也具有高风险。

——当企业利润丰厚时,股票持有者可以分得较多红利,债券持有者只是固定的利息。

当企业破产时,债券持有者先得到补偿,剩余的补偿股票持有者3金融中介机构银行——从想储蓄的人那里吸收存款,并用这些存款向想借钱的人发放贷款的机构。

银行的特点:可以创造“交换媒介”——支票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共同基金的特点:可以使钱并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并使普通人获得专业资金管理者的的技能(有争议)。

二储蓄和投资储蓄是一国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长期决定因素。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S=I 即储蓄=投资,其中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省下来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三可贷资金市场即货币银行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可贷资金市场理论,讨论国家的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1 储蓄激励:利息税、税法改革如果税法变动鼓励了更多储蓄,结果将是利率下降和投资增加。

(见图)2 投资激励如果税法变动鼓励更多投资,则利率上升且储蓄更多。

3 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而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上升且投资减少。

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并刺激了投资。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力加公共储蓄。

政府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从而减少了国民储蓄和可用于为投资筹资的可贷资金供给。

当政府预算赤字挤出了投资时,它就降低了生产率和GDP 的增长。

挤出:由于政府借款而引起的投资减少利息税对可贷资金市场的影响:①减免利息征税影响的是可贷资金供求模型的供给曲线——增加了储蓄的激励;②并使供给曲线右移——每一既定利率下的储蓄数量增加了;③这时均衡点发生变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投资激励的均衡分析①投资税减免影响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曲线——增加了投资的激励;②并使需求曲线右移——每一既定利率下,投资的需求都增加了。

③均衡点发生变动:均衡利率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四公式:国民收入恒等式:Y = C + I + G + NX我们假设经济是封闭的:Y = C + I + G为了研究金融市场,变形为:Y –C –G = I并引入符号 S = Y –C –G ,则有:封闭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S = I我们称 S = Y –C –G 为国民储蓄国民储蓄 S = Y –C –G 可以改写成:1200 1600 可贷资金(10亿美元)可贷资金(10亿美元) 1200 1600S =(Y –T –C )+(T –G )其中: Y –T –C 为私人储蓄T –G 为公共储蓄政府预算盈余时,T –G >0——国民储蓄增加预算赤字时,T –G <0——国民储蓄减少我们把 Y-T-C 叫做私人储蓄;把 T-G 叫做公共储蓄;两者之和 Y-C-G 叫做国民储蓄。

即,一国的储蓄 S = Y-C-G 。

在封闭经济中,投资的资金来源于该国的储蓄,即:S = I 。

经济学中,一个人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无论是存放在银行还是购买股票或债券,都属于储蓄。

而个人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款项(无论是自己的收入还是贷款)属于投资。

五一个重要的模型:可贷资金供求模型(可贷资金市场)这个模型的内生变量(两个坐标轴上的变量)分别是可贷资金数量和利率(通常是真实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