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旅游目的地管理(完整优化版)

教学大纲-旅游目的地管理(完整优化版)

附件1: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旅游目的地管理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知识层面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学生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特征、演变规律出发,分析旅游目的地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关系,进而展开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开发阶段的策划、形象塑造与营销推广,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然后对典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分类讨论,包括城市、乡村、自然保护地、海滨度假地、文化遗产地、温泉滑雪度假地、人工景区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章节、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三、实践环节安排该课程为理论课程,暂无实践环节。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授教学法2.翻转教学法3.讨论教学法4.小组教学法五、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张朝枝陈钢华. 旅游目的地管理[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9(二)参考书目:Clare A Gunn, Turgut Var著, 吴必虎, 等译.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 (第四版)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4.C. J. 霍洛韦. 论旅游业[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Cooper C, J Fletcher, D Gilbert, S Wanhill.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New York: Longman, 1998.Communication Approach[M]. London: Elsevier,2008.Dr Dimitrios Buhalis. Market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 futur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1):97-116.Dredge, D., Jenkins, J. Tourism Planning and Policy[M]. Queensland: John Wiley, Brisbane.Leiper N. Tourism Management[M]. Collingwood, VIC: TAFE Publications, 1995.Pike, S.. Destination Marketing: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pproach[M]. London: Elsevier,2008.Robbins J. Tourism and Transport: Globals Perspectives[M]. London: Routledge, 2007.Youcheng Wang,Abraham Pizam编著.目的地市场营销与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保继刚, 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崔凤军. 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2001.徐虹,路科. 旅游目的地管理[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5.邹统钎. 旅游目的地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六、思考题及作业要求1.完成教材内指定作业;2.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3.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二章 地方理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第二章  地方理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PPT课件

5.上层设施
• 旅游上层设施是指服务于旅游者的建筑和设施,包括宾馆、饭店、咨询中心和 旅游景点等,大部分是专门为游客而建,也有一些早期因其他目的而建,现在作 为旅游景点的设施。活动是人们平时所作的事情或者围绕某一主题而形成的 一系列事件,旅游上层设施则为这些事件和活动提供了设施和场地。有些上层 设施因其独特性,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例如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拉斯维 加斯等。
成基础。
1.自然条件
• 自然条件是决定地方独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 这些自然条件或具有吸引力,或带来障碍,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开展旅游活 动。
• (1) 具有舒适气候条件的地方,依照自然优势打造其竞争地位,例如西班 牙主打3S旅游。
• (2) 具有壮丽景色的地方,旅游开发也会相当成功,如欧洲阿尔卑斯山脉 地区。
• 威廉姆斯和瓦斯科(Williams & Vaske)认为地方依恋从结构角度 由地方依靠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哈迈特和斯图尔特 (Hammitt & Stewart)从程度上将地方依恋分为地方熟悉感、地 方归属感、地方认同感、地方依赖感和地方根深蒂固感五个等 级。
• 地方依恋构建了地方依靠(Place Dep结构。
(二)地方感
• 地方感是人的情感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 反应,因为人的记忆、感受与价值等情感因素与景观环境 之间会产生情感意义上的互动,所以个人就会产生对地方 的依附行为。
• 段义孚指出,“地方可以具有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性格,但只 有人才有地方感,地方感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 种体验”,它包括两个含义:“地方固有的特性(地方性)和 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恋感(地方依恋)”
(三) 地方性(地方精神)与无地方性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者停留天数

人均停留天数(length of stay)这一指 标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 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在国外的一 些有关旅游研究中这一指标有时亦采用 人均过夜次数表示。
对 “ 艾 斯 特” 定 义 的 进 一 步 说 明
“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旅游活动的异 地性 “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反映 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不会导致定居”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 活动的暂时性 “不牵涉任何挣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 上是指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世 界 旅 游 组 织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
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
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

本 书 的 定 义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
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 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类 型
旅 游 活 动 的 基 本 特 征
旅行和逗留的合成性 异地性 暂时性 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经济作用
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 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 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 的增加
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 富转移,国际旅游者到 访期间的消费直接构成 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规 律

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活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之一便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 常都是由近及远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 活动的发展总是先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

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 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 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笼统地 讲,旅游收入在数额上等于同期内国内外游客在该 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总额。

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旅游管理概述 (3)1.1 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3)1.2 旅游管理的定义与职能 (4)1.3 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 (4)第2章酒店管理概述 (4)2.1 酒店业的产生与发展 (4)2.2 酒店管理的定义与层次 (5)2.3 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 (5)第3章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6)3.1 旅游市场概述 (6)3.1.1 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6)3.1.2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6)3.1.3 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6)3.2 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6)3.2.1 旅游市场细分 (7)3.2.2 目标市场选择 (7)3.3 旅游营销策略 (7)3.3.1 产品策略 (7)3.3.2 价格策略 (7)3.3.3 促销策略 (7)3.3.4 渠道策略 (8)3.3.5 服务策略 (8)第4章酒店市场营销与管理 (8)4.1 酒店市场分析与预测 (8)4.1.1 市场分析概述 (8)4.1.2 市场预测方法 (8)4.1.3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8)4.2 酒店市场营销策略 (8)4.2.1 产品策略 (8)4.2.2 价格策略 (8)4.2.3 促销策略 (9)4.2.4 渠道策略 (9)4.3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 (9)4.3.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9)4.3.2 客户满意度管理 (9)4.3.3 客户投诉处理 (9)4.3.4 客户关系维护 (9)第5章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9)5.1 旅游产品的概念与分类 (9)5.2 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0)5.3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 (10)第6章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11)6.1 前厅管理概述 (11)6.1.1 前厅功能与布局 (11)6.1.2 前厅服务流程 (11)6.1.3 前厅人员配置与培训 (11)6.2 客房管理概述 (11)6.2.1 客房类型与设施 (11)6.2.2 客房清洁与保养 (11)6.2.3 客房服务流程 (11)6.3 前厅与客房服务质量控制 (12)6.3.1 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12)6.3.2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12)6.3.3 员工激励与考核 (12)6.3.4 信息化管理 (12)6.3.5 突发事件处理 (12)第7章餐饮管理 (12)7.1 餐饮业概述 (12)7.1.1 餐饮业的定义与分类 (12)7.1.2 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12)7.1.3 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12)7.2 餐饮管理的基本环节 (13)7.2.1 原料采购管理 (13)7.2.2 菜品研发管理 (13)7.2.3 生产加工管理 (13)7.2.4 销售服务管理 (13)7.2.5 卫生管理 (13)7.3 餐饮服务质量控制 (13)7.3.1 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13)7.3.2 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 (13)7.3.3 服务质量改进 (14)7.3.4 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 (14)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 (14)8.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4)8.2 员工招聘与培训 (14)8.2.1 招聘原则 (14)8.2.2 招聘渠道 (14)8.2.3 招聘流程 (14)8.2.4 培训与发展 (14)8.3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14)8.3.1 绩效考核原则 (14)8.3.2 绩效考核指标 (15)8.3.3 绩效考核流程 (15)8.3.4 激励机制 (15)第9章旅游目的地管理 (15)9.1 旅游目的地概述 (15)9.1.1 定义与分类 (15)9.1.2 特征与功能 (15)9.2 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 (15)9.2.1 规划原则 (16)9.2.2 开发流程 (16)9.2.3 规划内容 (16)9.3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推广 (16)9.3.1 品牌定位 (16)9.3.2 品牌建设 (16)9.3.3 品牌推广 (16)第10章旅游与酒店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 (16)10.1 旅游法律法规概述 (16)10.1.1 旅游法的概念与作用 (16)10.1.2 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17)10.1.3 旅游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7)10.2 酒店法律法规概述 (17)10.2.1 酒店法的概念与作用 (17)10.2.2 酒店法律法规体系 (17)10.2.3 酒店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7)10.3 旅游与酒店伦理道德规范与实践 (17)10.3.1 旅游与酒店伦理道德的概念与作用 (17)10.3.2 旅游与酒店伦理道德规范 (17)10.3.3 旅游与酒店伦理道德实践 (17)第1章旅游管理概述1.1 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关。

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

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

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引言背景介绍旅游业是全球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丰富了生活的多彩面貌。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人们对旅游体验的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管理变得愈加重要。

旅游目的地的成功管理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够保护环境、促进社区发展,并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研究目的本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原理和实践的机会。

我们将深入研究目的地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规划与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管理、市场营销与促销等。

通过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分享,我们将帮助学习者了解成功的目的地管理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供未来展望,以引导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管理领域取得成功。

研究范围本教材将涵盖广泛的话题,包括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和发展历程、目的地规划与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管理、市场营销与促销、市场研究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与应急计划等。

我们将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工具,以应对旅游目的地管理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本教材中,我们将强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鼓励学习者在管理目的地时考虑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文化保护等重要因素。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学习者将能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本教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深入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取得成功。

我们期待着与您一起探索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精彩世界,共同努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章:旅游目的地概述旅游业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游客前往各种目的地。

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发展历程对于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本章将深入探讨旅游目的地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概念、目的地类型以及目的地发展历程。

旅游概念旅游是指个人或群体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通常是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寻求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冒险或商务目的的活动。

第4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管理学》PPT课件

第4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管理学》PPT课件

4.1 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概念
4.1.2旅游目的地管理
✓定义:通过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将旅游目控目的地 的运行机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活动,创造显著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效益兼顾原则、合理布局原则、可持续发 展原则
➢ 按旅游目的地构成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板块型旅游目的 地和点线型旅游目的地
➢ 按空间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目 的地、市县级旅游目的地和乡村级旅游目的地四种类型
4.1 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概念
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
➢ 当地居民 ➢ 旅游者 ➢ 旅游企业 ➢ 政府部门 ➢ 其他利益相关者
4.2.1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概念
✓定义: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指区域性旅游组织通过区分、确定 本旅游目的地产品的目标市场,向现实或潜在的旅游者传播旅 游目的地形象及相关信息,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导其前往 游览并产生旅游消费的活动
✓特点:营销效果的不易确定性、营销内容的宏观性和综合性 、营销目标的长久性、营销组织的多元性、营销范围的等级层 次性 ✓内容:(1)确定目的地能够向目标市场提供的产品及其总 体形象;(2)确定对该目的地具有出游力的目标市场;(3 )确定能使目标市场信任并抵达该目的地的最佳途径
4.5 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
4.5.3 旅游规划的编制要求
✓旅游规划编制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 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 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旅游规划编制要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 产品为主体,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 ✓旅游规划编制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 ,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 源的浪费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3)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 (3)1.1.1 按地理位置分类 (3)1.1.2 按旅游类型分类 (4)1.1.3 按旅游级别分类 (4)1.2 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与功能 (4)1.2.1 独特性 (4)1.2.2 依附性 (4)1.2.3 可持续发展性 (4)1.2.4 休闲度假功能 (4)1.2.5 文化体验功能 (5)1.2.6 经济发展功能 (5)1.3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1.3.1 发展历程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 (5)2.1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5)2.1.1 概念 (5)2.1.2 目标 (5)2.2 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的构建 (6)2.2.1 管理体系框架 (6)2.2.2 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6)2.3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实施与评估 (6)2.3.1 实施策略 (6)2.3.2 评估方法 (6)第3章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 (7)3.1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7)3.1.1 调查原则与方法 (7)3.1.2 资源分类与评价 (7)3.2 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7)3.2.1 规划原则与目标 (7)3.2.2 开发策略与措施 (7)3.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3.3.1 保护措施与管理体制 (7)3.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7)第4章旅游目的地市场分析与定位 (7)4.1 旅游市场概述 (7)4.1.1 旅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8)4.1.2 旅游市场的分类 (8)4.1.3 我国旅游市场现状 (8)4.2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8)4.2.2 旅游市场数据分析 (8)4.2.3 旅游市场趋势预测 (8)4.3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与战略 (8)4.3.1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 (8)4.3.2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 (8)4.3.3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实施 (9)第5章旅游目的地产品设计与创新 (9)5.1 旅游产品概述 (9)5.2 旅游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9)5.2.1 设计原则 (9)5.2.2 设计方法 (9)5.3 旅游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9)5.3.1 创新方向 (9)5.3.2 多元化发展 (10)第6章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10)6.1 旅游目的地营销概述 (10)6.1.1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本概念 (10)6.1.2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目的与意义 (10)6.1.3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流程与关键要素 (11)6.2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 (11)6.2.1 旅游产品策略 (11)6.2.2 旅游价格策略 (11)6.2.3 旅游渠道策略 (11)6.2.4 旅游促销策略 (11)6.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1)6.3.1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概述 (11)6.3.2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优势 (11)6.3.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2)第7章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与管理 (12)7.1 旅游服务质量概述 (12)7.1.1 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 (12)7.1.2 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12)7.1.3 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 (12)7.2 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管理 (13)7.2.1 质量管理原则 (13)7.2.2 质量管理方法 (13)7.2.3 质量改进措施 (13)7.3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 (13)7.3.1 安全管理措施 (13)7.3.2 危机预防与应对 (13)7.3.3 危机处理流程 (13)第8章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8.1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概述 (13)8.1.2 旅游目的地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4)8.1.3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的意义 (14)8.2 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14)8.2.1 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14)8.2.2 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制定 (14)8.2.3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4)8.2.4 环境管理措施实施 (14)8.2.5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4)8.3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14)8.3.1 绿色旅游产品开发 (15)8.3.2 生态旅游发展 (15)8.3.3 旅游资源合理利用 (15)8.3.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15)8.3.5 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15)第9章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与利益分配 (15)9.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与模式 (15)9.1.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 (15)9.1.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 (15)9.2 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机制 (16)9.2.1 社区参与决策机制 (16)9.2.2 社区参与运营机制 (16)9.2.3 社区参与利益分配机制 (16)9.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与公平 (16)9.3.1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原则 (16)9.3.2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方式 (16)9.3.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保障措施 (17)第10章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 (17)10.2 我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与问题 (17)10.3 旅游目的地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17)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旅游目的地,简而言之,是指吸引游客前往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地域。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第一章导言 (3)1.1 概述 (3)1.2 目的和意义 (4)1.2.1 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 (4)1.2.2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1.2.3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4)1.2.4 保障旅游者权益 (4)1.3 适用范围 (4)第二章旅游景区管理基础 (4)2.1 旅游景区概述 (4)2.2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4)2.3 旅游景区管理职责 (5)第三章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要求 (6)3.1 服务质量标准 (6)3.1.1 服务理念 (6)3.1.2 服务设施 (6)3.1.3 服务流程 (6)3.1.4 服务人员 (6)3.1.5 服务时效 (6)3.2 服务质量评价 (6)3.2.1 评价体系 (6)3.2.2 评价方法 (6)3.2.3 评价周期 (7)3.2.4 评价结果应用 (7)3.3 服务质量改进 (7)3.3.1 问题诊断 (7)3.3.2 改进措施 (7)3.3.3 实施方案 (7)3.3.4 跟踪评估 (7)3.3.5 持续改进 (7)第四章旅游景区环境管理 (7)4.1 环境保护与治理 (7)4.1.1 旅游景区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保证景区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7)4.1.2 旅游景区应加强生态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7)4.1.3 旅游景区应合理布局游览线路,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游客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7)4.1.4 旅游景区应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噪声治理等,保证景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7)4.1.5 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8)4.2 环境卫生与绿化 (8)4.2.1 旅游景区应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环境卫生责任,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旅游目的地管理(云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旅游目的地管理(云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旅游目的地管理对目的地区域内要素进行协调与整合,这些要素包括()。

A:节事活动B:接待设施C:公共服务D:旅游资源E:基础设施答案:ABCDE第一章测试1.()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能够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或者国家。

A:长住地B:集散地C:旅游客源地D:出发地答案:C2.旅游集散地的建设要强调()功能,而不是()功能,要强调()价值,而不是()价值。

A:休闲观光;资源服务B:休闲观光; 服务资源C:观光休闲;服务资源D:观光休闲;资源服务答案:B3.当地居民欢迎或是不排斥旅游开发的原因之一是()。

A:地域辐射性B:相互替代性C:资源共享性D:价值多重性答案:C4.()是观光旅游的空间依托,也是一种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它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A:度假旅游目的地B:乡村旅游目的地C:观光旅游目的地D:城市旅游目的地答案:C5.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阶段,旅游环境容量已达到或超过最大限度,产生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比如接待设施过剩、投资回报率低,社会问题比如游客与当地居民矛盾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等。

A:成熟阶段B:停滞阶段C:衰落阶段D:巩固阶段答案:B6.旅游目的地是()。

A:旅游资源的汲取地B:地方旅游业的承载地C:旅游要素的集聚地D:旅游活动的主要发生地答案:BCD7.按空间尺度划分,可以把旅游目的地分为( )。

A:城市旅游目的地B:区域性旅游目的地C:目的地国家D:景区旅游目的地答案:ABCD8.旅游目的地由()构成。

A:附属服务B:已有的包价旅游产品C:吸引性、活动D:可达性、餐饮住宿设施答案:ABCD9.旅游目的地概念至少应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A:具备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设施B:具有吸引力C:具有独特性D:提供方便旅游者活动的各种服务答案:ABD10.从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性质和特点出发,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为标准,可以分为()。

旅游目的地管理讲义概述

旅游目的地管理讲义概述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内容结构旅游与旅游系统旅游目的地概述地方理论旅游目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目的地接待与服务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第一章旅游与旅游系统第一节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一、旅游是什么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为了寻求愉悦性休闲体验而发生的行为。

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构成了旅游这个范畴的基本硬核。

(旅游的本质规定)二、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的社会属性三、旅游以及旅游者行为的特征(一)旅游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消费攀高2.道德感弱化道德约束力减少责任约束松弛3.文化干涉对目的地文化的蔑视,并张扬自身文化;以商业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中已经垂死的因素。

4.物质摄取四、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个人利用其自由时间并以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在异地获得的一种短暂的休闲体验。

(谢彦君,2011)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2009)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WTO,1995:12)关于旅游的共识:(1)旅游是人们离开定居地,去异地访问的活动;(2)有别于移民性永久居留,旅游是前往旅游目的地做短暂停留;(3)人们去异地进行短暂停留的目的不是出于事业性,是为了娱乐、休闲等目的。

第二节基本整体旅游系统)Basic whole tourism system(“基本整体旅游系统”提出了)Leiper(利珀基于系统理论的方法,的概念。

旅游必须包含5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核心基本要素。

至少要有一个旅游者;至少要有一个旅游客源地至少要有一个旅游过境通行地区;至少要有一个旅游目的地;旅行和旅游业。

基本整体旅游系统中的五个要素第三节旅游者一、旅游者动机理论1.与旅游动机相关的几个范畴间的关系2.旅游需要(tourist need)即人对参与旅游活动的需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需要。

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南

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南

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南第1章绪论 (4)1.1 旅游资源概述 (4)1.2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 (4)1.3 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4)第2章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5)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5)2.2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5)2.3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5)第3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6)3.1 旅游市场概述 (6)3.1.1 旅游市场的分类 (6)3.1.2 旅游市场的特点 (6)3.2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6)3.2.1 旅游市场调查方法 (7)3.2.2 旅游市场分析 (7)3.3 旅游市场预测与趋势分析 (7)3.3.1 旅游市场预测方法 (7)3.3.2 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7)第4章旅游资源规划与设计 (7)4.1 旅游资源规划的原则与程序 (8)4.1.1 原则 (8)4.1.2 程序 (8)4.2 旅游资源空间布局设计 (8)4.2.1 设计原则 (8)4.2.2 设计内容 (9)4.3 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 (9)4.3.1 设计原则 (9)4.3.2 设计内容 (9)第5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5.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5.1.1 保障生物多样性 (10)5.1.2 维护生态平衡 (10)5.1.3 促进旅游资源持续利用 (10)5.2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10)5.2.1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10)5.2.2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 (10)5.2.3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10)5.3 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1)5.3.1 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1)5.3.2 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1)5.3.3 提高旅游从业者和游客的环保意识 (11)5.3.4 加强社区参与和利益共享 (11)第6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 (11)6.1 交通设施建设与优化 (11)6.1.1 完善交通网络布局 (11)6.1.2 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11)6.1.3 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6.2 住宿设施建设与提升 (12)6.2.1 优化住宿设施布局 (12)6.2.2 提升住宿服务质量 (12)6.2.3 发展绿色住宿设施 (12)6.3 其他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 (12)6.3.1 旅游餐饮设施建设 (12)6.3.2 旅游购物设施建设 (12)6.3.3 旅游娱乐设施建设 (12)6.3.4 旅游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12)6.3.5 旅游安全保障设施建设 (12)第7章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与推广 (12)7.1 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 (13)7.1.1 分析旅游资源特色: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独特资源,明确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大纲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专业知识层面的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特征、演变规律出发,分析旅游目的地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关系,进而展开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开发阶段的策划、形象塑造与营销推广,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然后对典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分类讨论,包括城市、乡村、自然保护地、海滨度假地、文化遗产地、温泉滑雪度假地、人工景区等。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designed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This course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analyzes the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then explains the content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cluding: tourist destination planning, Image promotion and marketing,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etc. Finally, typical tourist destinations are discussed,- 1 -including tourism destination cities, villages, nature reserves, seaside resorts,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hot springs and ski resorts, artificial scenic spots and other types.2.设计思路:旅游目的地管理将旅游目的地整体作为探讨对象,并把握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确定本课程的讲授内容。

第2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第2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

管理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游客满意度 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 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 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
管理效果评价的方法
游客满意度调查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 旅游环境质量监测 旅游经济影响评估
提升旅游目的地管理质量
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践意义增Βιβλιοθήκη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添加标题
技术手段
旅游信息系统:提供旅游信息方便游客查询和预订 旅游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旅游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旅游数据挖掘:分析游客行为和旅游市场趋势为旅游目的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旅游安全管理:利用技术手段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社会手段
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管理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旅游市场和保护旅游资源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旅游目的地管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定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 形象塑造活动提升旅游目的地 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关键要素:形象定位要准确、 有吸引力形象宣传要多样化、
覆盖面广
营销管理策略
目标市场定位:确 定目标客户群体了 解其需求和偏好。
产品策略:根据市 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设计有吸引力的旅 游产品。
价格策略:制定合 理的价格提高性价 比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目标: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优化旅游目的地的资源配置、提高旅游 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目的地开发、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目的地运 营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意义:有效的旅游目的地管理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当地旅游 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第二章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

第二章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

二、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概念
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Tourism Destin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指的是旅游目的地为实施旅 游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与经营工作所进的计划、组织、 开发、协调、监督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资源 整合管理、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旅游目的地 资源信息管理三方面的内容。
三、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意义
(一)由旅游业的产业特性所决定 (二)由旅游业管理的目标所决定
四、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理论
(一)资源系统统筹协调原理 (二)综合动态平衡原理 (三)资源优化配置原理
五、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原则
(一)旅游供需平衡原则 (二)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三)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四)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五)综合集成管理原则
五、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目的
(1)打造旅游精品景区景点 (2)提升旅游文化含量 (3)改善旅游服务水平 (4)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六、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形式
(1)职能整合 (2)区域整合 (3)建设整合 (4)资源整合 (5)管理整合 (6)政策整合 (7)营销整合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管理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管理
一、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定义
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是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管理者和经 营者根据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借 助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把各种相关资源要素组 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 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七、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作用
(1)完善目的地旅游信息系统可以使目的地的旅游宣传体系 更加健全,更加生动。
(2)为深层次的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全方位 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与推广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与推广方案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与推广方案第1章智慧旅游概述 (4)1.1 智慧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4)1.1.1 信息智能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旅游信息的全面采集、处理、分析和传递,提高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4)1.1.2 个性化服务:基于游客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4)1.1.3 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监测与调控,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

(4)1.1.4 可持续发展:注重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4)1.2 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1 发展现状 (4)1.2.2 发展趋势 (4)第2章目的地资源分析 (5)2.1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评估 (5)2.1.1 自然资源 (5)2.1.2 人文资源 (5)2.2 目的地SWOT分析 (6)2.2.1 优势 (6)2.2.2 劣势 (6)2.2.3 机会 (6)2.2.4 威胁 (6)第3章目的地市场定位与目标客群 (6)3.1 市场定位策略 (6)3.1.1 独特卖点(USP) (6)3.1.2 市场细分 (7)3.1.3 品牌形象塑造 (7)3.1.4 竞争对手分析 (7)3.2 目标客群分析与画像 (7)3.2.1 家庭旅游客群 (7)3.2.2 情侣度假客群 (7)3.2.3 亲子游客群 (7)3.2.4 老年游客群 (8)3.2.5 商务会议客群 (8)第4章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8)4.1 交通网络优化 (8)4.1.1 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及服务水平。

加大旅游目的地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优化线路布局,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8)4.1.2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与调度,降低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第2章 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2章 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与管理
• 2.1.1.4 旅游资源整合的作用
1.有利于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增强旅游地吸引力与活力
• 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就是要对构成旅游系统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改善、创 新,树立旅游品牌,提高旅游资源空间的组织效率,进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 形象,形成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口碑,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经营的 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另外,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资 源,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活力,从而增强区域旅游发展的持久力。
自身需要
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旅游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来推出,有利于提升 旅游景区整体的等级或档次,增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 有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
2.1 旅游资源整合
• 2.1.4 旅游资源整合模式
2.1 旅游资源整合
2.1.1 旅游资源整合概述
• 2.1.1.4 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
•(1)打造旅游精品景点景区
•根据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旅游基础和市场需求,适当集中人力、物力、 财力有步骤、有计划的传统的知名景点景区进行高起点改造和提升,使 景点景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依托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加大新景点景区的开发与创新,建设 区域性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同时还要注意在改造提升传统景点景区、开发创新新景点景区的同时, 要避免雷同,形成多层次的景区景点体系,以满足不同游客对于旅游目 的地游览的需要。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科 学谋划,打造品牌。旅游资源整合的过 程伴随着创新活动和创新产品的产生, 应注意跟进市场需求趋势、依托旅游资 源优势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构建个性特 色鲜明、配置结构合理、区域发展分工 明确的格局,创新整合,突出特色,创 造新的旅游价值。另外,随着资源和市 场的变化,相关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 和营销也要不断创新。

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第二章亚洲-泰国PPT课件

中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概况-第二章亚洲-泰国PPT课件

.
6
二、 人文概况
1. 民族:泰族占40% 2. 宗教:小乘佛教(国教) 号称“千佛之国”
3. 国花:睡莲
4. 国名意义:自由之国
5. 物产: 稻米(暹罗米)、天然橡胶、
锡、柚木 。号称“白象王国” 。
.
7
.
8
三、文化艺术
泰国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素有 “黄袍佛国”的美誉,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 佛教史的文明古国,拥有3万多座充满神话 色彩的古老寺院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佛教是 泰国的国教,几百年来,无论是风俗习惯、 文学、艺术和建筑等各方面,几乎都和佛教 有着密切关系。
③水灯节——泰国佛历12月15日(中国农历10
月15日,公历约11月22日左右)。
.
15
水灯节的来历
• 泰国古时候主要以湄公河作为交通运输工具,人们每 天都离不开水,水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每一个人。大 家为感谢水神妈妈的辛苦,就在月光最亮的晚上送一 盏美丽的水灯表示谢意,同时也希望水神妈妈在来年 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吉祥。
.
33
清迈双龙寺.34Fra bibliotek .35
2. 清迈 :泰国第二大城。被誉为“北部之花”。 为著名的佛教圣地。
3. 古城公园:位于泰国北榄府境内。 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
36
.
37
.
38
2. 清迈 :泰国第二大城。被誉为“北部之花”。 为著名的佛教圣地。
3. 古城公园:位于泰国北榄府境内。 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4. 普吉:是泰国最大的海岛。 被称为“安达曼海上的一颗明珠”。
.
39
.
40
阅读资料
• 1975年7月1日泰国与我国建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1)旅游目的地战略规划管理 (2)旅游目的地组织管理 (3)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 (4)旅游项目、景区、景点管理 (5)投资管理 (6)业务管理 (7)环境管理 (8)旅游者管理
弥补自然环境 提升人文环境 改善经营环境 完善市容环境 强化休闲环境 优化交通环境 协调景观环境 严格保护环境 创造发展环境。
闲度假游所需要的核心元素:场景、体验、深度、夜经济、时 间规划……
绝大部分古镇的内容惊人一致: “看”:古建筑、老物件展示、民俗文化表演; “吃”:美食街,地方特色小吃; “购”:商业街,千镇一面的旅游商品; “娱”:古镇周边小游乐场; 时间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是否过夜,“过夜”与否直
波特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
——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 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 ——价值链的分析等。
《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1985年)以及《国家竞争 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 。
——中国只有两个古镇,一个是南方古镇,一个是北方古镇!
古镇运营者抱怨:现代年轻人太可悲了,我们这么有文化的东西 ,他们居然不喜欢?
现在年轻人真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吗?当然不是! 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是不是传统文化? 文化形式要融合现代消费潮流,当代审美情趣。
观光旅游也好、休闲度假游也好,并不是离开文化就活不下去。 如果非要说它们有灵魂,那灵魂一定是“用户体验”。
1996年美国撤销国家旅游局; 韩国最初在陆地运输局和交通部内设旅游科,1963年升格为旅
游局(隶属交通部),后又隶属文化体育部,再成立文化观光 部; 日本从观光部(相当于司级)到观光局(相当于副厅级),再 到观光厅(相当于副部级); 印度从交通部旅游局到民航旅游部,再到文化旅游部,现单设 旅游部; 意大利国家旅游局曾隶属工业商业手工业部,后为政府文化遗 产与旅游部,现单设旅游部
中国旅游之忧
一是面临市场之忧,阶段性,可持续;(国际市场萎缩) 二是结构之忧,不均衡,不成体系;(地区结构、产业结构) 三是方式之忧,外延式扩张,粗放型增长;(有规模,无品质) 四是效益之忧,资源浪费,经营困难;(有利益,无公益) 五是环境之忧,自然环境污染,社会环境恶化,经营环境恶劣; 六是形象之忧,雾霾中国对应美丽中国,土豪中国对应发展中国。
发展可持续 游客讲文明 企业讲诚信 环境有秩序 管理有效率 社区有共享
管理目的
下级部门 旅游企业 非盈利组织 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居民 旅游者
管理对象
公共空间——公共休闲空间 公共环境——清新空气 公共产品——公园 公共项目——绿道、厕所 公共服务——目的地营销
一、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意义
1)旅游活动具有异地化特征,需要管理进行区域协调 2)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特征,需要管理进行统一领导 3)旅游服务具有社会性特征,需要管理进行规范控制 4)旅游活动具有普遍性特征,需要管理进行全面规划
• 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比较难!
没有枪 没有炮
旅游局为啥改名旅游发改委? 一有权力, 二有钱!
美好生活是小康社会和文化建设的新追求,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 动能。
好的旅游目的地需要空间拓展,更需要内容创造,从而让游客在主 客共享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深度体验以增强获得感。
商业环境、国民休闲和文化品质所构成的美好生活,为旅游目的地 建设、形象培育、宣传推广和市场主体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动力。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评估机制;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诚信等级评定制度。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三是交通体系: 旅游交通的可到达性,大交通快捷,中交通畅达,文化路、生态路 、旅游路;交通节点服务设施,集散中心; 一般便利设施建设;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车联网; 绿道体系。 四是:旅游信息体系: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咨询设施;城市解说
美好生活既包括丰衣足食的基本需求,也包括诗与远方的精神追求。
“吃有肉、住有楼,还有闲钱去旅游”是老百姓对小康社会的朴素理 解。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 方”则是年轻一代的城市白领对远方风景和美好生活的现实呐喊。
人的终极消费 存钱 度假 消费 健康
全域旅游瑞士 苏黎世银行 阿尔卑斯山 手表、军刀 羊胎素
接决定了消费客单价。(四小时经济)
把古镇先天的休闲度假业态,做成了传统观光旅游产品。 以区域游客为主的多数古镇,做成“停留时间四小时、复游率基
本为零”的传统观光游产品。 追求文化的原汁原味,是古镇最大误区。 年轻一代为主的游客更加追求深度、创意、个性的场景体验,那
种对文化生硬、直白、原汁原味的陈列式和表演式展示,既不符 合现代游客的喜好,也无法延长时间规划,无法让游客停留更长 时间。
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旅游电子政务网建设。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五是公共设施与产品体系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生态保护; 城市游憩设施; 公共厕所与卫生设施。 六是目的地营销体系 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推广 多媒体的应用; 移动终端,活动营销,事件营销。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赫伯特·西蒙( 美 1916—2001):管理就是决策(1978年度诺 贝尔经济学奖)
德鲁克(美 1909—2005 )管理就是创新。——现代管理之父 阿索斯:管理是一种文化。
你认为管理是什么?
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 取竞争优势。“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 迈克尔.波特(M. E. Porter)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 推向了高峰。
与旅游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多在公共服务方面:
一是开放程度,便利化;
二是基础设施,均质化;
三是交通设施,立体化;
四是服务设施,完整性;
五是旅游吸引物,系统性;
六是旅游目的地,普遍性; 七是旅游投资,积极性; 八是旅游文化,促进性。
美国黄石公园门票,开车进入的票价为 每车25美元,可以在里头玩7天。 花80美元,可以买一张年卡,畅游全美 国的国家公园
七是旅游惠民体系
假日制度与具体安排
城市休闲体系建设
城市服务体系建设 特殊人群的旅游福利
青岛
旅游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城旅一体、主客共享
全域发展、居旅相宜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
八是政府体系 各类旅游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旅游公共服务战略和规划制定; 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培养; 发展旅游协会和旅游市场中介组织;
耕了别人家田,慌了自家的地!!
别人不愿做,不能做,不好做的事情,是旅游管理部门必须做到事情! 市场做不了,其他部门做不好的事,是旅游管理部门的事!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一是安全体系:旅游公共安全机制建设; 旅游公共安全服务设施; 旅游安全监测和预警服务; 紧急救援体系,机制、网络、运作。 二是旅游者权益体系: 旅游者权益保护; 对旅游投诉的执法检查; 旅游消费环境监测;以旅游者满意度调查及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为主的绩效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容:
八是政府体系 对旅游公共服务主体提供减免税和优惠贷款; 政府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对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投入; 区域协调平台建设; 各个部门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 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用行政、经济、法制的手段 对国家或当地的旅游发展进 行宏观、间接的调控。
泛滥的古镇,集体入冬!
目前超过八成的古镇处于不盈利状态! 为何“叫好不叫座”?因大多数古镇,已经脱离“休闲度假”
的本质! 度假属性的古镇,被做成了传统景区! 很多古镇,不自觉地把自己做成了传统景区产品,严重缺乏休
1995 年 组 建 加 拿 大 旅 游 委 员 会 ( CTC CANADA TOURISM COMMISSION)是一个独特的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与私营部门 的协调组织,其执行管理机构是由26位业内成员组成的董事会。
主席和总裁由加拿大总理直接任命,其余的24位董事则是来自加 拿大公 私营旅游部门的各个领域的专家代表。
管理主体
他人管理——依靠外力,强制开展——企业 自主管理——互助协调,遵守契约——协会 部门 机构 个人
旅游目的地管理所存在问题
旅游管理主体单一,职权有限 旅游管理是以结果为主导的,而非原因——摁下葫芦起了瓢 目标是纯经济目标,社会和环境目标关注较少 绩效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看领导是否满意,而非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管理的二重性
(1)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具有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自然属性。
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旅游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运动的内在要求所引起的。
2)旅游管理的社会属性

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
游客花钱是去享受,不是去参加“文化补习班”。 文化能够融入到旅行过程中,要实现增加旅游的体验感、厚重感
、层次感、收获感目的。
具体包括以下管理内容: (1)旅游管理体制模式和旅游经济运行框架的确定。 (2)旅游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 (3)旅游业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 (4)对旅游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监督。
Part Three 三、旅游目的地管理内涵


管 理 措
理 内 容



管 理 目
理 对 象
主 体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内涵
旅游目的地管理内涵: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人们按客观 发展规律要求对旅游目的地系统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 调和控制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