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17a61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5.png)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评估麻醉科医疗质量的一系列量化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麻醉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监测和改进麻醉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1. 麻醉术前评估成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成功率。
一个高成功率表明麻醉前评估得当,可以减少手术风险。
2. 麻醉前药物使用错误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前给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错误用药可能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 麻醉过程中事件发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在麻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些事件包括低血压、过度镇静、呼吸系统抑制等。
4. 麻醉药物过度使用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麻醉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情况。
药物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镇静和呼吸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5. 麻醉术后镇痛效果评估成功率:该指标用于评估医生在术后镇痛方面的工作效果。
一个高成功率表明医生选择的镇痛方法对患者有效。
这些指标对于麻醉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有很大的帮助,它们可以帮助医生监测和
改进麻醉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9474a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b.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2020年8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了《中华医学会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总共涵盖了172项临床行为指标。
以下是2022年版的指标:
一、术前评估:
1. 麻醉摄入剂控制指标;
2. 确定术前麻醉方案的指标;
3. 评估麻醉风险的指标;
4. 进行术前准备的指标;
5. 编制术前文书的指标;
二、麻醉操作:
1. 应用麻醉药物和附加物质进行麻醉操作的指标;
2. 操作麻醉机以调节麻醉状态的指标;
3. 调节止血器官功能的指标;
4. 实施阻滞静脉操作的指标;
5. 实施神经阻滞行动的指标;
三、术中管理:
1. 确保术中安全的指标;
2. 加强术中呼吸支持的指标;
3. 管理各种术中异常状况的指标;
4. 稳定体内环境,进行病理代偿的指标;
5. 术中应用、监测麻醉持续时间的指标;
四、围术期管理:
1. 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指标;
2. 管理术后疼痛的指标;
3. 管理术后非志愿运动的指标;
4. 管理术后恢复期畸形与功能障碍的指标;
5. 管理术后的面容感觉的指标。
五、其他:
1. 评估术后麻醉质量的指标;
2. 评估及管理麻醉药物副作用的指标。
利用2022年版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减少手术编程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为自身的医疗管理活动提供一个规范的基本标准,以提高麻醉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
另外,这些指标也可用于考核机构,从而改善整个麻醉治疗体系。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76f1f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5.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范本:一、引言麻醉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手术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同时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率,制定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二、麻醉前评估指标⒈患者基本情况收集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用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⒉术前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等,用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三、麻醉操作指标⒈麻醉用药指标:包括各类麻醉药物的选择、剂量计算等,要求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⒉麻醉监测指标:包括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呼吸监测等,要求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
⒊麻醉操作流程指标:包括麻醉开始前准备工作、麻醉诱导、维持和恢复等,要求符合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四、麻醉中和麻醉后恢复指标⒈麻醉中的安全指标:包括监测项目的持续性、麻醉深度的控制、气道管理等,要求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⒉麻醉后恢复指标:包括恢复室的设施设备、监测项目、护理措施等,要求保证患者在醒麻后的安全和舒适。
五、麻醉并发症监测指标⒈呼吸系统并发症监测指标:包括气道梗阻、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要求及时监测和干预。
⒉循环系统并发症监测指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要求及时监测和调节。
⒊神经系统并发症监测指标:包括神经定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要求及时监测和处理。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内容如下:⒈麻醉操作流程示意图⒉麻醉监测记录表格⒊麻醉并发症处理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
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处理医疗事故的具体操作规范。
⒊《麻醉医师职业道德规范》:指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发布的麻醉医师职业道德规范。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bd2a3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4.png)
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科学,在手术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麻醉过程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如何保证麻醉过程的质量成为麻醉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合理、有效地评估麻醉科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深入探讨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指标的选择、应用和评估等方面,以期为麻醉科医生提供一种科学的、标准的质量控制方法。
二、选择质量控制指标的原则选择适合的质量控制指标是麻醉科质量控制的关键。
下面是选择质量控制指标的原则:2.1 可测性质量控制指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
只有能够提供明确数据的指标,才方便医生进行量化评估和对比分析。
2.2 可比性质量控制指标之间应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医生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进行指标的对比,从而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2.3 敏感性质量控制指标必须对麻醉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具有敏感性,能够及时反应麻醉操作的差异和潜在的不良情况。
2.4 重要性质量控制指标应当反映麻醉过程的关键环节和风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常见的麻醉科质量控制指标3.1 麻醉效果指标3.1.1 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是指从给予麻醉药物到患者失去意识的时间。
这一指标反映了麻醉药物的效果和临床操作的熟练程度。
3.1.2 麻醉维持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是指手术期间需要维持麻醉状态的时间。
合理的麻醉维持时间可以避免患者术中苏醒和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3.2 麻醉安全指标3.2.1 麻醉中的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麻醉中最常用的监测手段之一,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和ST段等指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3.2.2 麻醉药物的用量麻醉药物的用量直接关系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3 麻醉中的呼吸监测呼吸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呼吸情况,例如气道阻塞、低通气等,有助于预防麻醉中的呼吸相关并发症。
3.3 麻醉满意度指标3.3.1 麻醉后患者满意度评估麻醉后患者满意度评估是评价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5347109f01dc281e43af043.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一,生命体征指标类指标:指标1.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指标;指标2.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指标3.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指标4.术中体温监测率;指标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指标6.PACU入室低体温发生率;指标7.术中主动保温率;指标8.麻醉科术后镇痛率;指标9.术后镇痛随访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指标10.椎管内分娩镇痛应用率;二,麻醉科结构管理指标指标11.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医师数量比;指标12.麻醉科手术科室主治及以上医师数量比;指标13.麻醉科医护比;指标14.麻醉科人均年麻醉例次;指标15.手术室外麻醉占比;指标16.日间手术麻醉占比;指标17.麻醉科门诊工作开展情况;指标18.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工作开展情况;(单位时间总数)指标19.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工作开展情况;(单位时间总数)指标20.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指标21.急诊手术麻醉占比;指标22.各类麻醉方式占比;指标23.麻醉科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指标24.麻醉科药品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指标25.麻醉科院内感染控制体系建设情况;三、麻醉科过程管理指标指标指标26。
书中自体血输注率;指标27.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指标28.入室后手术麻醉取消率;指标29.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指标31.非计划转入ICU率;指标31.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四、麻醉科并发症相关指标指标32.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指标33.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麻醉直接相关死亡率;指标34.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指标35.区域阻滞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指标36.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指标37.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指标38.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指标39.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指标40术中牙齿损伤发生率。
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b44ac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9.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 介绍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为了确保麻醉医疗过程中安全和高质量的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指导原则。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最新最全面的麻醉质控指标参考,帮助麻醉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提高麻醉质量。
2. 麻醉质量控制的目标2.1 安全性指标2.1.1 麻醉手术中的病例死亡率2.1.2 麻醉手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比例2.1.3 麻醉手术中的事故发生率2.2 效率指标2.2.1 麻醉手术中的手术时间2.2.2 麻醉手术中的药物运用效率2.2.3 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恢复时间2.3 满意度指标2.3.1 麻醉手术中患者满意度调查2.3.2 医生和护士对麻醉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3. 麻醉质量控制的关键措施3.1 临床操作规范3.1.1 麻醉前的评估与讨论3.1.2 麻醉操作过程的标准化3.1.3 麻醉后的护理与观察3.2 药物使用与管理3.2.1 药物的选择与使用3.2.2 药物的储存与管理3.2.3 药物的追踪与监测3.3 人员培训与质量管理3.3.1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的培训与考核3.3.2 麻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4. 附件本文档包含以下附件:附件1:麻醉手术中常用药物清单附件2:麻醉术后并发症登记表附件3:麻醉术前评估表格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麻醉医疗法规:医疗行为中涉及麻醉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
5.2 麻醉科:专门从事麻醉技术和相关临床应用研究的临床科室。
5.3 麻醉医师:具备麻醉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麻醉医疗任务的医师。
5.4 麻醉护士:具备麻醉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麻醉护理任务的护士。
麻醉质控指标准
![麻醉质控指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517c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7.png)
麻醉质控指标准一、麻醉效果评估1.麻醉效果应符合手术要求,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无明显不适反应。
2.麻醉深度适宜,无痛觉过敏或痛觉缺失现象。
3.肌松效果良好,无肌肉紧张或松弛不全现象。
4.麻醉过程中无呼吸困难、喉痉挛等呼吸道梗阻情况。
二、麻醉并发症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应低于5%。
2.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抑制、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3.严格掌握麻醉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4.做好围麻醉期的镇痛、镇静工作,减轻患者痛苦。
三、麻醉药品使用1.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规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对麻醉药品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3.对药品使用进行严格监督,防止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4.严格执行药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管理制度。
四、麻醉记录1.对麻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生命体征、麻醉用药、手术操作等内容。
2.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能反映整个麻醉过程和麻醉效果。
3.对麻醉记录进行定期保存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五、麻醉设备及环境1.麻醉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2.麻醉设备应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3.手术室环境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保持清洁、消毒和通风。
4.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六、人员资质及培训1.从事麻醉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熟悉麻醉知识和技能。
2.对新员工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3.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4.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进行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麻醉过程的安全性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对患者进行全面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3.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八、患者满意度1.应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力求使患者满意。
卫计委麻醉质控指标2024版.pptx
![卫计委麻醉质控指标2024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bba94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3.png)
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峻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 之一。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醒悟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醒悟,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缘由可包括患者 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赐予冷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 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意义:非安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驾驭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 须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十、麻醉起先后24小时内死亡率
定义:麻醉起先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死亡缘由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峻、手 术
意义,反映围手术期体温爱护状况,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八、非安排转入ICU率
定义:非安排转入ICU是指在起先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安排,而术中或术后确定转入ICUo非安排转 入ICU率,是指非安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非安排转入ICU率二(非安排转入ICU患者数/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X100%
计算公式: 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二(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二(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舐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 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a其他。
麻醉质量监控指标
![麻醉质量监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1d3d54e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0.png)
P1.
⑵麻醉前访视
P2
责任麻醉医师访视例数(占总访视例数、比例)
P3
术前疑难病例讨论例数(比例)
P4
⑶麻醉操作中
P5
《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共同核对率
E(急)
监测项目齐全例数(比例)
⑹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静脉
PCIA)及比例
输血、麻醉药物应用双人核对制度执行率
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评级
全身麻醉效果评级
I级例数(比例)
⑺出现麻醉意外及并发症例数
∏级例数(比例)
In级例数(比例)
⑷麻醉手术后
转送病房例数(占全麻例数、比例)
转送麻醉恢复室例数(占全麻例数、比例)
转送ICU例数(占全麻例数、比例)
(二)椎管内麻醉患者监控指标。
20
月麻醉总例数
⑴椎管内麻醉例数(占麻醉总例数比例)
⑸椎管内麻醉分级病例
P2
⑷麻醉恢复室内心肺复苏例数
P3
(5)进入ICU例数
P4
2、严重麻醉并发症
P5
⑴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E(急)
⑵因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⑶出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24分的例
数
⑷其他麻醉并发症例数
二、麻醉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一)全身麻醉患者监控指标。
20
月麻醉总例数
⑴全身麻醉(含硬全联合麻醉)例数及比例
⑸全身麻醉分级病例分
布(ASA分级)
P1.
⑵麻醉前访视
P2
责任麻醉医师访视例数(占总访视例数比例)
P3
术前参加手术科室讨论例数(比例)
P4
⑶麻醉操作中
P5
《手术安全核查表》三方共同核对率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bc94afe6c85ec3a86c2c5e9.png)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界说: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意义: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构造性指标之一.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界说: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尺度,对于接收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表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合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构造性指标之一.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界说: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行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意义: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构造性指标之一.四.各类麻醉方法比例界说:各类麻醉方法比例是指该麻醉方法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法总数的比例.意义:表现医疗机构运用各类麻醉方法所占比重,是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构造性指标之一.注:麻醉方法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含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结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含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含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法:包含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五.麻醉开端背工术撤消率界说:麻醉开端是指麻醉医师开端赐与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端背工术撤消率是指麻醉开端背工术开端前手术撤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意义:表现麻醉筹划性和治理程度,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进程指标之一.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界说:入PACU超出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表现手术和麻醉治理程度,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进程指标之一.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界说:PACU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PACU入室低体温率,是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体温测量的方法推举为红外耳温枪.意义:反应围手术期体温呵护情形,是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进程指标之一.八.非筹划转入ICU率界说:非筹划转入ICU是指在开端麻醉引诱前并没有术后转入ICU的筹划,而术中或术后决议转入ICU.非筹划转入ICU率,是指非筹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九.非筹划二次气管插管率界说:非筹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铲除后6小时内,非筹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非筹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筹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铲除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非筹划二次气管插管提醒在麻醉清醒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控制可能消失问题,或者患者消失其它问题须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应医疗机构麻醉质量治理和/或手术质量的主要进程指标之一.十.麻醉开端后24小时内逝世亡率界说:麻醉开端后24小时内逝世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逝世亡原因包含患者本身病情轻微.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身分.意义:麻醉开端后24小时内逝世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亲密相干,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十一.麻醉开端后24小时心坎跳骤停率界说:麻醉开端后24小时心坎跳骤停是指麻醉开端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标的心脏停跳.麻醉开端后24小时心坎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端后24小时心坎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含患者本身病情轻微.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身分.意义:麻醉开端后24小时心坎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轻微并发症,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界说:麻醉中,接收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含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收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自体血的运用可以明显下降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构造性指标之一.十三.麻醉时代轻微过敏反响产生率界说:轻微过敏反响是指产生轮回衰竭和/或轻微气道反响(痉挛.水肿),明显皮疹,须要运用肾上腺素治疗的过敏反响.麻醉时代轻微过敏反响是指麻醉时代各类原因导致的轻微过敏反响.麻醉时代轻微过敏反响产生率,是指麻醉时代轻微过敏反响产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意义:麻醉时代轻微过敏反响是围手术期的轻微并发症,是反应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十四.椎管内麻醉后轻微神经并发症产生率界说:椎管内麻醉后轻微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到平常(麻痹或异感).活动平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中断超出72小时,并消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轻微神经并发症产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轻微神经并发症产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意义: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十五.中间静脉穿刺轻微并发症产生率界说:中间静脉穿刺轻微并发症是指由中间静脉穿刺.置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平常等,须要外科手腕(含介入治疗)干涉的并发症.中间静脉穿刺轻微并发症产生率,是指中间静脉穿刺轻微并发症产生例数占同期中间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意义: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产生率界说: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消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产生率,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产生例数占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的比例.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轻微并发症,是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十七.麻醉后新发晕厥产生率界说:麻醉后新发晕厥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清醒,中断晕厥超出24小时;晕厥原因可包含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身分,除外因医疗目标赐与沉着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晕厥产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晕厥产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意义:麻醉后新发晕厥是围手术期的轻微并发症,是反应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主要成果指标之一.。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d6e1b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8.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麻醉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以确保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
该指标适用于所有麻醉科室、手术室和相关医疗机构,旨在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麻醉管理质量。
2、质控目标2.1 麻醉安全2.1.1 麻醉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2.1.2 麻醉器材的正常运行和维护2.1.3 麻醉操作中的风险评估与事故预防2.2 麻醉效果2.2.1 麻醉诱导、维持和恢复的效果评估2.2.2 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整2.2.3 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价2.3 麻醉质量2.3.1 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2.3.2 麻醉操作的规范和标准化2.3.3 麻醉管理质量的评价与改进3、质控指标3.1 麻醉安全指标3.1.1 麻醉药物使用错误率3.1.2 麻醉器材故障和事故发生率3.1.3 麻醉事故的严重程度评估3.2 麻醉效果指标3.2.1 麻醉诱导时间和恢复时间3.2.2 麻醉深度监测指标3.2.3 麻醉满意度评分3.3 麻醉质量指标3.3.1 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2 麻醉操作规范化指标3.3.3 麻醉质量评价结果指标4、质控措施4.1 规范麻醉操作流程4.2 加强麻醉团队协作和沟通4.3 提供麻醉操作技能培训4.4 定期开展麻醉设备检测和维修4.5 进行麻醉相关风险评估和事故分析5、附件本文档配有以下附件供参考:5.1 麻醉操作规范5.2 麻醉设备维护记录表5.3 麻醉相关并发症报告表5.4 麻醉术后满意度调查问卷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质量控制:指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医疗活动进行监测、评价、调整,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过程。
2、麻醉深度监测: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指标、麻醉药物浓度等因素的监测,评估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麻醉状态。
3、麻醉操作规范化:指麻醉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6项麻醉质控指标
![26项麻醉质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08b1d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png)
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2022 年版的《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新增了9 项质控指标,并对多项原有指标进行了重新定义。
以下是26 项麻醉质控指标的具体内容:
1. 麻醉手术间设置率
2. 术前访视率
3. 麻醉医生参与术前讨论率
4. 麻醉医生主持麻醉复苏室工作率
5. 麻醉质控小组设置率
6. 麻醉死亡病例讨论率
7. 麻醉意外事故报告率
8. 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9. 麻醉药械不良反应报告率
10. 患者满意度调查率
11. 麻醉医生岗位培训率
12. 麻醉医生继续教育率
13. 麻醉科规章制度完善率
14.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数据填报率
15. 麻醉科质量改进项目实施率
16. 急性疼痛治疗覆盖率
17. 麻醉医生参与重症监护室值班率
18. 麻醉医生参与分娩镇痛率
19. 麻醉医生参与疼痛门诊服务率
20. 麻醉科临床科研项目开展率
21. 麻醉科论文发表率
22. 麻醉科专著出版率
23. 麻醉医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率
24. 麻醉科教学活动开展率
25. 麻醉专业学生实习满意率
26. 麻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率
这些指标旨在加强对麻醉专业的质量控制,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更好地指导麻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15876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e.png)
淮南新华医院麻醉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第一节麻醉质量控制一、麻醉质量评估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1.各种神经组滞成功率≥90%;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3.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三级医院≤0.04%;4.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5.非危重病人死亡率≤0.02%;6.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7.椎管内麻醉后头痛发生率<10%;8.“三基”考核合格率100%;9.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10.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11.硬膜穿破发生率<0.6%;12.抢救设备完好率100%;13.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4.麻醉机性能完好率100%;15.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三、全麻效果评级标准(一)Ⅰ级:1.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燥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二)Ⅱ级: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三)Ⅲ级: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4.产生严重并发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b643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4.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指标,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些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麻醉相关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速度。
二、术前麻醉评估⑴患者历史记录的完整性⑵术前麻醉顾问评估的准确性⑶过敏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⑷麻醉前准备的合理性⑸术前患者教育的充分性三、麻醉操作⑴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⒊⑴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⒊⑵呼吸管理的严谨性⒊⑶麻醉深度的监测和控制⒊⑷麻醉操作的记录和文档化⑵麻醉风险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⒊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⒊⑵麻醉误咽误吸的风险管理⒊⑶麻醉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处理⒊⑷麻醉康复过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四、术后麻醉管理⑴麻醉后恢复室和重症监护室的管理⑵麻醉后镇痛的管理⑶减少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风险⑷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五、术后康复随访⑴患者康复的评估和随访⑵康复建议和指导的提供⑶康复效果的评估及记录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和使用:●麻醉操作记录表●麻醉风险评估工具●气管插管操作步骤指南●麻醉后恶心和呕吐预防方案七、法律名词及注释●医疗质量控制:指对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的管理活动。
●麻醉操作:包括麻醉诱导、维持和解除等过程。
●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使用等因素,评估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
●麻醉后恢复室:用于监测和管理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期间的设施。
●麻醉后镇痛:通过给予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
●术后并发症: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质量控制指标
![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cc775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8.png)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质量控制指标在现代医疗领域中,麻醉疼痛诊疗中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质量控制指标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的质量控制指标,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综述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指标不仅关乎病人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深入了解并落实这些指标至关重要。
二、质量控制指标概述1. 疼痛评估与管理疼痛评估是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的基础工作,而疼痛管理则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疼痛评估与管理的质量控制指标尤为重要。
2. 麻醉效果评估麻醉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痛苦程度和手术效果。
麻醉效果评估的指标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3. 术中并发症防控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影响,而中心的质量控制指标应当包括术中并发症的防控措施和评估标准。
4. 镇痛治疗效果评估镇痛治疗对于术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因此中心应当设立评估镇痛治疗效果的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5. 操作规范与质量监控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的操作规范和质量监控是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建立相应的指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三、个人观点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我深知质量控制指标在麻醉疼痛诊疗中心中的重要性。
只有严谨地执行这些指标,才能更好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的专业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质量控制指标的落实,确保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和可信度。
总结五大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的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行业的重要标志,其合理、严谨地执行对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保障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和专业性。
在当前医疗领域,麻醉疼痛诊疗中心所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
对于麻醉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不仅仅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0 年修订试行)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0 年修订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4a836f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c.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20 年修订试行)生命体征类指标指标1: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非医疗目的的呼吸和心脏停跳。
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术中呼吸、心骤停率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呼吸、心跳骤停为全因性,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他任何因素。
在患者入室后、麻醉开始前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不计入分子。
术中呼吸、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指标2: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是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直至离开手术室前,因呼吸骤停或严重呼吸抑制而进行的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和紧急气管造口术。
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是指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数÷同期麻醉患者总数×100.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呼吸骤停或严重呼吸抑制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他任何因素。
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提示患者发生了严重呼吸抑制,需要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指标3: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1000.需要注意的是,因非计划二次手术而接受再次气管插管的患者不计入分子。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他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75a6a9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5.png)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麻醉科医患比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同期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该ASA分级患者数/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同期麻醉总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该麻醉方式数/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三)非插管全麻;(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3792a6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4.png)
最新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修订试行)生命体征指标类指标:1.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指标2.计划外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率3.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4.术中体温监测率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6.PACU入室低体温发生率7.术中主动保温率8.麻醉科术后镇痛率9.术后镇痛随访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10.椎管内分娩镇痛应用率麻醉科结构管理指标:11.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医师数量比12.麻醉科手术科室主治及以上医师数量比13.麻醉科医护比14.麻醉科人均年麻醉例次15.手术室外麻醉占比16.日间手术麻醉占比17.麻醉科门诊工作开展情况18.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工作开展情况(单位时间总数)19.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工作开展情况(单位时间总数)20.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21.急诊手术麻醉占比22.各类麻醉方式占比23.麻醉科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24.麻醉科药品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25.麻醉科院内感染控制体系建设情况麻醉科过程管理指标:26.书中自体血输注率27.择期手术麻醉前访视率28.入室后手术麻醉取消率29.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30.非计划转入ICU率31.麻醉后恢复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麻醉科并发症相关指标:32.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33.麻醉后24小时内患者麻醉直接相关死亡率34.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35.区域阻滞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36.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37.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8.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39.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40.术中牙齿损伤发生率本文介绍了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分为生命体征指标类、麻醉科结构管理指标、麻醉科过程管理指标和麻醉科并发症相关指标四个类别。
其中,每个类别包含多个指标,如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率指标、麻醉科与手术科室医师数量比、书中自体血输注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麻醉科的医疗质量,促进麻醉科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麻醉科医患比
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得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得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
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就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得比例、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得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得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就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得比例。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
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她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她。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麻醉开始就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就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得数占同期麻醉总数得比例。
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与管理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得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得比例、意义:体现手术与麻醉管理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
定义:PACU入室低体温就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35.5℃、PACU入室低体温率,就是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得比例、体温测量得方式推荐为红外耳温枪、
意义:反映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情况,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八、非计划转入ICU率
定义:非计划转入ICU就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得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
非计划转入ICU率,就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
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得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定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就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就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得比例、
意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得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与/或手术质量得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
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得比例。
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与麻醉质量等密切相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
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就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得得心脏停跳。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就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得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就是围手术期得严重并发症,就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定义: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
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得患者总数得比例。
意义:自体血得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异体输血带来得风险,就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十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
定义:严重过敏反应就是指发生循环衰竭与/或严重气道反应(痉挛、水肿),明显皮疹,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治疗得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就是指麻醉期间各种原因导致得严重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就是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得比例、
意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就是围手术期得严重并发症,就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四、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就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得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她病因者。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就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得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就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引起得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得并发症。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就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得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定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就是指新发得、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得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
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就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得比例。
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就是围手术期得严重并发症,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就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得给予镇静催眠者。
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就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得比例。
意义:麻醉后新发昏迷就是围手术期得严重并发症,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得重要结果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