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已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 运动与力
-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
返运动等。

-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包括推力、拉力、重力、弹力等。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声与光
- 声的传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包括声
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 声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等。

-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时会发生折射。

- 光的特性:反射、折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等。

3. 电与磁
- 电流与电路:电流由正电荷向负电荷的流动形成,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包括导体、电源、开关、负载等。

- 电阻与电压: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

- 磁场与磁力:磁场是磁力的作用区域,磁力是由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

- 电磁感应:当导体相对磁场运动或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4. 科学与社会
- 科学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

-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交通、通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 科学伦理:科学研究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包括诚实、公正、保密等原则。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 机械是指利用物体的力和运动进行能量转化和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

- 力有大小和方向,用矢量表示,单位是牛顿。

-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机械运动的描述-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与路径无关。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直线。

- 物体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抛物线。

第三章:重力与压强-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符号为负。

-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力和受力面积成正比。

-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scal)。

第四章:浮力与飞行-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上向力,大小等于排除所占的液体或气体体积。

- 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时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飞行是物体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支持而保持在空中的运动状态。

- 机翼形状和空气动力特性是飞行器飞行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电的基本概念- 电是物质带电后产生的现象。

- 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相互作用。

- 电荷是电的基本物理量,单位是库仑(Coulomb)。

-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mpere)。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最新版)1、有趣有用的物理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②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例如,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从电灯和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到电子计算机都要用电。

③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

汽车、火车、飞机,电灯、电话电视,X光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物理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怎样学习物理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

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④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要善于动手,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G.Galilei,1564-1642) 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等),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其中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1) 1 nm=1×10-3μm=1×10-6mm=1×10-7cm=1×10-8dm=1×10-9m(2) 1 nm2=1×10-6μm2=1×10-12mm2=1×10-14cm2=1×10-16dm2=1×10-18m2(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和分度值;( 所有测量工具第一步都是选择测量、分度值)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③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初中物理只有刻度尺要估读)⑥注意单位(2)中考常考长度估值①中学生身高约1.6—1.8m,手掌宽度约10cm,②指甲宽度约1cm。

③中学生步长约50—70cm。

④居民楼房每层约3m。

教室门高约2m。

⑤考试所用答题卡宽度约30cm。

⑥一只新铅笔长度约18cm。

⑦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18cm。

⑧1元硬币直径约2.4cm,10元人民币长约14cm。

⑨课桌高度约0.8m,椅子高度约0.4m。

⑩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时间的测量(1)1h=60min=3600s(2)常见的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3)机械停表的使用①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②先读小盘的读数,单位分钟,③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④读大盘的读数,单位是秒,前半分钟就读0-30s,后半分钟读31-60s。

(4)中考常考时间估值①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70次/min,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1s。

②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

③做一次眼保健操时间为5min。

④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⑤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0.3秒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2.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2.单位: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换算:1m/s=3.6km/h3.速度的计算公式:4.比较速度: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三、匀速直线运动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2.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一般来说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真空不可传声。

三、声速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的单位为赫兹,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分类3.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学的基本思想二、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的定义和分类2. 国际单位制和单位的换算3. 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4. 运算规则和量纲式三、物体的运动1. 运动和静止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4. 自由落体运动四、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五、力的作用效果1. 物体受力的条件2. 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4. 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六、机械能和机械功1. 动能和势能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 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4. 机械效率和摩擦力七、热学知识1. 温度和热量2. 温标和温度计3. 热平衡和热传递4. 固体的热传导和热膨胀八、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4.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九、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和像的性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4. 光的散射和彩色的成因十、声学知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调节3.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声音的频率4. 声音的反射和声音的吸收十一、电学知识1. 静电现象和电荷2. 电场和电场力3. 电流和电流强度4. 电阻和电阻定律十二、磁学知识1. 磁场和磁力线2. 磁力的作用和磁力的大小3.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电磁铁和电磁力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了解物理量和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了解机械能和机械功,掌握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磁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提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本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特点
- 力的单位和测量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二单元:机械效应和杠杆
- 机械效应的概念和分类
- 杠杆的定义和结构
- 杠杆的运动特点和计算方法
- 杠杆的应用和例题分析
第三单元:浮力和密度
-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 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判别方法
- 密度的计算和性质
- 密度的应用和测量方法
第四单元: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速度与时间图像的分析
- 位移与时间图像的分析
第五单元: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和计算方法-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各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六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
- 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平衡力和力的平衡条件
-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场景
第七单元:简单机械原理
- 斜面的概念和分类
-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 机械优势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第八单元:热传递和温度计
- 热传递的方式和规律
-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误差计算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册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2.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放置: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录:数值+单位4.时间的单位:秒(s);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5.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秒表)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①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错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运动(不变→静止)②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观众方法②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花的时间——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采用方法①定义)①公式:v=路程(s)——米(m)——千米(km)时间(t)——秒(s)——小时(h)速度(v)——米/秒(m/s)——千米/小时(km/h)②单位换算: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①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②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一直保持不变③图像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ts(2)测量工具:刻度尺(测路程)、停表(测时间)(3)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便于测量时间;(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5)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6)若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7)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且v下半>v全>v上半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公式为:v = s / 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1 m/s = 36 km/h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 。

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回声定位、B 超检查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力和压力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计算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4. 杠杆原理
5. 水压和大气压
第二章:运动和力
1. 运动的分类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
4.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弹力和重力
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
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章:能与功
1. 功的概念和计算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机械能的转化
4. 做功和功率的计算
5. 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
第五章:简单机械设备
1. 杠杆
2. 机械臂和齿轮
3. 摩擦和滑动摩擦力
4. 斜面和斜面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传播
1.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2. 阴影的形成
3. 物体的看见和被看见
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5.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声和听觉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声的干涉和共鸣
3. 声的吸收和反射
4.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5. 听觉和声的保护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参照物与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操作示例:1. 参照物应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如:路边的树、车上的人)来描述同一汽车的运动状态,加深对相对性的理解。

2. 速度计算:给定路程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例如,汽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100公里,求其平均速度。

3. 实验设计: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噪声的防治操作示例:1. 声音产生实验:使用音叉和乒乓球(或细线悬挂的泡沫小球)来观察声音产生时物体的振动。

2. 声音传播实验:利用真空铃实验(或使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音调、响度探究:通过改变弦的紧度、长度和粗细来观察音调的变化;改变振幅来观察响度的变化。

4. 噪声控制:设计一个小实验,如使用吸音材料(如棉花、泡沫)来减少声音的传播,模拟噪声的控制方法。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操作示例: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使用激光笔和烟雾箱来观察光的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实验:使用平面镜和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并验证反射定律。

3. 平面镜成像探究:通过放置物体在平面镜前,观察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光的折射实验:使用半圆形玻璃砖和激光笔来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的传播路径,验证折射定律。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操作示例:1. 透镜作用实验: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观察对平行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2. 凸透镜成像实验:通过调整物距和像距,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记录成像的特点。

3. 眼镜模型: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制作简易的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模型,并解释其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我们怎样听
到声音
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双耳效应: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
中和人耳处减弱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
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
音都是噪声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
2、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铁轨听声音等
表二:光现象
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
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
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
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
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透镜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u > 2f 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f < u <2f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u < f 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
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u﹤f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1、焦点以外成实像,物体距离凸透
镜越远像越小,像距越小。

2、焦点以内成虚像。

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太厚,
需戴凹透镜调节。

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太
薄,需戴凸透镜调节。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
相当于光屏(胶卷)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它们使物体
两次放大。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
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像。

1、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
镜相当于投影仪。

2、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表四:物态变化
温度计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
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
是35℃~42℃;分度值为0.1℃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
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
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
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
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
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
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表五:电流和电路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
是库仑(C),简称库。

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
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
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1、元电荷:e=1.60×10-19C
2、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
带电。

原理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
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
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
负电
4、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酸碱
盐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
方向相反;②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
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
线。

1、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
路和短路
2、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
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①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
起来的电路叫串联;②特点:电流只有一条
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并联电路:①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的电路叫并联电路;②特点:电流有多条路
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
其它支路仍可连成通路。

注意:
连接电路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
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
回到电源的负极;并联电路连接
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
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电流表:①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必须把
电流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被测电流不能
超过量程;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
流表,从“-”接线柱流出;使用电流表时,
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
上。

②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
是0.6A还是3A;(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
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还是0.1A
电流单位:安培,符号A,还
有毫安(mA)、微安(µA)
1A=1000mA
1mA=1000µA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
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
+I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