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发育生物学4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M 和 BP。
AS1/RS2/PHAN蛋白,属于MYB蛋白质家族。
ARP蛋白:
MYB蛋白质家族:含有MYB结构域,多数是转录因子。MYB结 构域是一段约51-52个氨基酸的肽段,每隔约18个氨基 酸规则间隔的色氨酸残基。
(a AS1, 高浓度的生长素。 AS1 BP和STM b)叶原基:特异表达 )分生组织:特异表达 STM 和BP, STM阻止AS1 在抑制 SAM中的表达。 在叶原基中表达。高浓度的生长素也有可能抑制BP和STM在叶
转录因子。如,STM,WUS

第二类:促进器官原基分化的基因。如,CLV
1. WUS 与CLV 基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反馈回路,控制 SAM的发育
WUS表达增强
干细胞增多
CLV3转录水平增加 干细胞减少
与CLV1,CLV2结合 形成有活性的受体 CLV3转录水平降低 WUS表达
WUS表达
与CLV1,CLV2结合 形成有活性的受体
偏差角(divergence angle):两个连续叶原基的夹角,
拟南芥的偏差角为137.5 °
2. 叶原基位置信号
为何只选择特定夹角处的细胞进行叶原基发生? 为何新叶原基发育的部位总是离前一个叶原基发育 部位尽可能地远? 研究方法:叶序改变的突变体;组织学手术;药物 处理
突变体方法
HD-ZIP
HD-ZI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PHB、PHV 和REV 等。 它们都编码一个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HD-
ZIP),而且都有一个与固醇/脂类结合的START保守
结构域。
HD-ZIP表达部位:叶原基的腹面。
HD-ZIP调控机制:在向轴面抑制KANADI的表达,在 背轴上受miRNA166和KANADI蛋白抑制。
(3)叶原基背轴面的发育 KAN家族:KAN1、KAN2、KAN3 背轴面的决定子
ARF:ETT、ARF4 YAB家族:YAB2、YAB3、FIL
小分子RNA
YAB家族基因编码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 n)。KAN基因编码蛋白质含有与DNA特异区结合的GA RP保守序列。
protein)。
STM 表达: 在整个分生组织中都表达,不在叶原 基中表达。
(2)突变体 wus (wuschel)
Wus 表型:苗端分生组织出现“停停走走”的生长
模式,导致数百个莲座叶的形成。缺失苗端分生组
织。
WUS 功能:抑制SAM的细胞分化,以便维持干细胞 群库。
WUS 表达:局限于中心区原体的一簇细胞。
4.1.3 苗端分生组织形成及其维持的遗传调控
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因侧生器官发生而消耗的细 胞(分化)之间就必须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 wus 突变体:分化多于干细胞增殖。
clv 突变体:干细胞增殖多于分化。
分生组织的形成和维持涉及的基因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形成和维持分生组织所需的同源异型框
4.2.1 叶发育的启动 1 叶序的发育 2 叶原基位置信号
3 叶原基启动的分子机制
叶原基启动的分子机制
有两种机制: (1)生长素极性输出作用途径
在分生组织的表皮细胞中极性分布的生长素输出载体PIN1可以将 生长素流导向分生组织的顶部。
(2)ARP/KNOX相互抑制作用途径 KNOX:
叶序的图式
(d a)对生叶序。 b c )二列叶序。 )螺旋叶序。 )交互对生叶序。
叶序中的数学奥妙
接触斜列线(contact parastichy):在螺旋叶序中, 器官左右交叉,形成两组斜的行列(顺时针、反时 针),把形成这样行列的叶中心点连起来的线称为斜 列线。 叶序可以用反时针和顺时针的接触斜列线数来表示。
叶细胞的分化,如气孔、表皮毛形成。
4.2.1 叶发育的启动
叶原基:叶发育初期,在SAM周边区出现的一个小突 起。
叶原基启动的最早信号是在SAM的一定距离处出现的 局部平周分裂。
叶间隔期(plastochron):叶原基相继发育所需要的 时间间隔,着重描述叶原基发育的时间。
叶序(phyllotaxy):叶器官沿着苗端轴的排列方式, 着重描述叶原基发育的模式。
STM 与WUS 功能相似,但STM 不能补偿WUS 的缺
失,WUS 能部分补偿STM 的缺失。WUS 和STM 的
功能是相互独立的。
2. 分生组织的细胞过度增殖的突变体
突变体clv1(clavata1)、clv3
产生巨大的苗端分生组织。
CLV 基因功能:促进分化,控制分生组织中的细 胞增殖。
并将信号传导给拟南芥响应调节因子(ARABIDOPS
IS RESPONSE REGULATOR, ARR)。
细胞分裂素与WUS 的相互作用。
细胞分裂素可通过依赖于CLA 途径和不依赖于CL
A 途径诱导WUS 表达。
WUS 通过抑制ARR增强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
Biblioteka Baidu
第4章
苗端分生组织及其侧生器官的发育
第4章
苗端分生组织及其侧生器官的发育
4.1 苗端分生组织 4.2 侧生器官----叶的发育
4.3 侧生器官----侧枝的发育
胚胎发生
建立顶端分生组织的初步结构
种子萌发
植物体建成
分生组织才开始活跃
细胞分裂和分化
顶端分生组织是一群在胚胎发生后长期保留着胚性
细胞特征的细胞,即具有分裂能力、细胞小而壁薄、
CLV 1:LRR(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rich r
epeat)的膜结合受体类激酶。
CLV 2: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膜结合受体蛋白。
CLV 3:配体分子,分泌型蛋白,是一种能在细 胞间移动的信号蛋白。
CLV 信号传导复合物形成
4 1 3 )ROP CLV3 CLV1 蛋白的激活可启动 从干细胞分泌后进入质外体,加工为成熟肽, 中激酶区域经过自磷酸化与蛋白磷酸酶 MAPK信号级联,抑制WUS KAPP 的表 结 2) 和CLV2 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异源二聚体,与 达。 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合, KAPP CLV1 脱磷酸化。 配体 CLV3可使 结合。
胞质浓厚、无大的中央液泡。
苗端分生组织:也称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
l meristem,SAM)具有胚性的细胞群,而不是指其所 衍生的器官。 茎尖:包括苗端分生组织及新近形成的叶原基。
4.1.1 苗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层与区的结构
1. 原套(tunica)-原体(corpus)结构(细胞层结构)
逐步远离中央区,分化或死亡。
4.1.2 苗端分生组织突变体及其相关基因
1. 分生组织细胞不能维持增殖的突变体 (1)突变体 stm (shoot apical meristemless) stm表型:缺失苗端分生组织。
STM 功能:抑制分生组织的分化,维持苗端分生 组织。
STM 基因:属于KNOX (KNOTTED-1 like homeobox) 基因家族的成员,都有保守的同源异型域蛋白(HD
原基中的表达。
4.2.2 叶轴性的发育 1 叶片腹-背轴的发育 2 叶片基-顶轴的发育
3 叶片中-边轴的发育
(b)形成辐射对称叶。 (a) 在I1和茎顶端分生组织中心间做一个切口
(1)SAM中心区产生一种化学信号,促进近远轴的 形成。 这种信号可能是一种固醇/脂类信号物质。
(2)叶原基向轴面的发育
TA细胞 (transit amplifying cell):
干细胞的子代细胞都不直接分化,而是形成一群更
具有定向分裂潜力的细胞作为过渡的中间细胞类群。
干细胞的命运是由干细胞微环境(分生组织)所决 定的。
干细胞分裂后的子代细胞,如离开它原来的庇护所, 将面临分化或死亡。
干细胞后裔: 仍然在中央区,保持多潜能性。 干细胞 TA细胞 (过渡态)
3. 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
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和保持着再生子代 细胞及其进行器官分化等潜力的一类细胞。
组织中心(organizing centre, OC):相当于根分生组 织中的静止中心(quiescent centre,QC)。特异表达W US基因,功能是维持干细胞库的存在。
苗端分生组织的干细胞(stem cell):也称苗端分生组 织起始细胞,位于OC的上方。
干细胞增加
2. 细胞分裂素与WUS 相互作用与SAM干细胞微环境的建立 如何维持这个干细胞微环境的空间结构?
细胞分裂素与WUS 相互作用建立了SAM干细胞的微
环境。
细胞分裂素信号由拟南芥组蛋白激酶基因家族(A
RABIDOPSIS HISTIDINE KINASE, AHK)所转感,
背-腹轴:由叶上表皮指向下表皮。
中-边轴:由叶主脉指向边缘。
叶片发育的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叶发育的启动。 SAM的周边区出现叶启动的缔造细胞,分裂速
率增加,形成叶原基。
第二阶段:沿着3个轴性发育出叶的各种形态,通过
细胞分裂和增大使叶达到最终的大小。 第三阶段:叶组织分化阶段。叶维管图式的形成和
AS2 向轴面的决定子 HD-ZIP ARP
AS2
类似于金鱼草的phan 突变体。 近轴被远轴取代,缺失腹-背轴。
AS2 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可能参与 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AS2 表达部位:腹、背面交界的内侧。
AS2 调控机制:在向轴面促进HD-ZIP表达,在背轴 面抑制YABBY的表达。在tasiRNA途经上起冗余作用, 与ETT-ARF4作用相反。
玉米叶序突变体 abphyl1:由互生叶序变为对生叶 序,细胞分裂素诱导 ABPHYL1 的表达。
显微手术使叶原基发生位移
(b a)当I1 P1被切时是I3 I2而不是I2 I1叶原基向I1 P1靠近。
这说明,已产生的叶原基可产生一种抑制物而阻止 新叶原基的发育,并根据离已产生的叶原基位置的远 近形成了该抑制物的浓度梯度。

中央区 (central zone)
:细胞相对较大,是干细胞
的藏身之处。
:细胞较小,是叶原基等器

分 生 组 织 肋状分生组织 :将产生髓。 (rib meristem) 周边区 (peripheral zone) 官原基的发源地。
分生组织的径向和纵向结构彼此重合,因此,周缘
区和中心区都包含了来自原体和原套的细胞
L1
原表皮
表皮 下表皮 维管束

原套 L2
原表皮(部分 ) 原形成层 基本分生组织 (部分)
端 (垂周分裂)


皮层、髓射线

织 原体 L3 (平周或垂周分裂) 基本分生组织 (部分) 髓
L1层细胞功能: 控制其内层细胞的分裂模式。 在分生组织的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细胞组织区的结构
叶原基发育描述方法-Ⅰ
最幼小的可见叶原基称为P1,稍大点的称为P2,依次 类推。 将来的叶原基称“初期的”用I1、I2等标记,I1是最 先出现的。
叶原基发育描述方法-Ⅱ
将要启动叶原基(而尚未出现)的部位称为P0,最近 启动的最年幼的叶原基定位P1,依此类推。
1. 叶序的发育---叶序的模式
(b a)蕨类植物叶序的接触斜列数为 )马铃薯苗端的叶序接触斜列线数目为 3+5。 2+3,反时针方 向(实线)有2种斜列线(2,6,8;3,5,9),顺时针方向(虚线 ) 有3种斜列线(1,4,7;2,5,8;3,6,9)。
叶序所具有的接触斜列线数显示数学回归的规律:1
+1+2+3+5+8+13+21+……。
4.1 苗端分生组织 4.2 侧生器官----叶的发育
4.3 侧生器官----侧枝的发育
植 物 的 侧 生 器 官
营养性分生组织
侧生器官
叶、腋芽、侧枝
花分生组织
苞片、花器官
所有的侧生器官都来源于叶。
叶片组成和结构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成熟叶的横切面
玉米叶的维管束鞘
叶片的三个轴
基-顶轴:由叶基部指向尖部。
药物处理---生长素运输抑制剂
施加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可解除先出现的叶原基对后 出现叶原基在位置上的抑制作用。 生长素可能是叶原基的抑制物质。
生长素极性运输在叶序形成中的作用
( (b a)生长素可在离 )生长素浓度高的地方出现 P1最远的地方积累,其浓度达到一定阈值, P1叶原基,原基一旦形成,就成 启动 为一个生长素的库,从分生组织周围夺取生长素,因此,在 I1叶原基发育。 P 1周围形成缺少生长素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