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完整版)内外科疾患康复学教学大纲1.7
![(完整版)内外科疾患康复学教学大纲1.7](https://img.taocdn.com/s3/m/0471a71b6bec0975f465e2c4.png)
内外科疾患康复学教学大纲Rehabilitation of Internal Medical and Surgical Disorders(供四年制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内外科疾患康复医学是以内外科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为中心,以残疾预防为准绳、以康复评定为依据、以康复治疗为手段,以改善和消除内外科疾病引起的身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提高个体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为目标的一门学问,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内外科疾患康复医学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应用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关内外科疾病所引起的功能障碍,结合内外科疾病特点、进行康复评定、综合治疗、残疾预防以及健康教育。
在内外科疾患康复医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内外科疾患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以及临床基本程序的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需要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及康复医学相关知识作基础;内外科疾患康复医学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将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运用于内外科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打下基础。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何成奇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内外科疾患康复医学》配套使用,适用于四年制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为54学时。
本课程为校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30%。
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见习)学时数概论 1 1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康复 5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康复 3 3风湿免疫性疾病康复 3 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康复 4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康复 2 1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康复 3 2常见恶性肿瘤康复 1.5 2感染性疾病康复 1.5 1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疾病康复 1 3皮肤科常见疾病康复 2 3慢性疼痛康复其他疾病康复2 1合计30 24 总计 54概论1、掌握内外科疾患学的基本概念、临床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基本程序、康复病历书写规范。
《内外科疾病康复指南》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指南》教学大纲(理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e0898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5.png)
《内外科疾病康复指南》教学大纲(理论、
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指南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一、引言
- 指导目的
- 教学目标
二、理论部分
2.1 疾病康复概述
- 定义和范围
- 疾病康复的意义及原则
2.2 内外科疾病康复理论
- 疾病康复的基本理论
-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特点与要点
2.3 内外科疾病康复评估
- 评估方法与工具
- 评估结果的意义与应用
2.4 康复预防与指导
-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预防原则和方法- 康复指导的内容与技巧
三、实验部分
3.1 康复实验原理与方法
- 康复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 康复实验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3.2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 结果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3.4 康复实验报告撰写与演讲
-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
- 报告演讲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四、总结与展望
- 教学总结
- 康复指南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参考文献
注:此教学大纲仅作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及实验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外科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大纲(理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61f10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e.png)
《内外科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大纲(理论、
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1. 课程背景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内外科疾病康复的理论和实验知识的掌握,使其能够在康复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涵盖了康复的基本
概念、疾病诊断与治疗、康复方案设计和实施等内容。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
- 理解内外科疾病的康复原理和方法;
- 掌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
- 能够制定并实施针对不同病例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 熟悉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 具备相关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康复实验研究。
3. 课程内容
3.1 理论部分
- 康复概念及原理
-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分类与特点-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 康复方案设计与实施
- 康复评估与效果评价
- 康复技术与方法综述
- 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技巧
3.2 实验部分
- 康复实验室的使用与操作规范- 康复实验技术的训练与实践- 疾病康复实验的设计与执行-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 评估方法
- 课堂参与与讨论(20%)
- 作业与实验报告(40%)
- 期末考试(40%)
5. 参考资料
- 《康复学导论》
- 《康复医学概论》
- 《康复实验技术与方法》
以上内容为《内外科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大纲的简要概述,以
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详情请参阅具体的教学大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
作业和实验,并在期末考试中充分展现所学知识和技能。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ppt课件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c79d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f.png)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将不断涌现,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性。
患者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增加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患者对康复服务的 需求将不断增加,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 市场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言语疗法 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语言功能,提高交 流能力。
言语疗法包括语音训练、口语表达训 练、听力训练等。
言语疗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治 疗,以确保治疗效果。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指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心理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调整 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骨折康复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训 练两大方面。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电 刺激、超声波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 疼痛、软化疤痕和松解粘连。康复训 练则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 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旨在提 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同 时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能力。
关节置换康复
关节置换康复的定义
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疗法 等。
心理疗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安全。
05
康复医学的未来展望
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结合
个性化康复方案
康复医学将与预防医学更加紧密地结 合,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降低 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04
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01
物理疗法是指使用物理 因子如光、热、电、磁 等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02
具体包括紫外线疗法、 电疗法、超声波疗法、 磁场疗法等。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习》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习》教学大纲(理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dbf7e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6.png)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习》教学大纲(理论、实验)内外科疾病康复实教学大纲(理论、实验)一、课程背景和目的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内外科疾病康复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并使其具备相关疾病康复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概念和原理- 康复评估与康复目标制定- 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2. 实验内容:-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仪器介绍- 康复实验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康复效果的实验评估与数据分析三、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让学生了解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掌握康复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的方法,能够评估和调整康复效果。
2. 实验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康复实验设备的能力,掌握康复实验技术的应用方法,能够进行康复效果的实验评估和数据分析。
3.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 授课讲解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 讲解典型病例,并进行案例分析- 组织讨论,促进学生思维交流2. 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操作康复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五、教学评价1. 理论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和发言情况- 期中和期末理论考试2. 实验教学评价:- 实验操作和技术上的独立性-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实验成果的数据分析和解读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 期中和期末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 课堂参与和发言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2. 实验考核:- 实验操作和技术上的独立性,占总评成绩的50% -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占总评成绩的30% - 实验成果的数据分析和解读,占总评成绩的20%七、参考教材1. 《内科疾病康复实指南》2. 《外科疾病康复实手册》3. 《康复实验技术与方法》。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a2ca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f.png)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护理学课程编号:N2070037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实训学时:24学时学 分:3学分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病、伤、残者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学科。
它是建立在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护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康复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护理、常见疾病康复护理七大部分。
其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康复护理理念,树立四位一体的大卫生观,使学生掌握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以提高护理水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病、伤、残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康复护理评定、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护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临床常见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骨折等开展康复护理。
在教学和教改方面,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演示法等,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声像图文并茂,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该课程的特色,积极开展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护理工作对象;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和区别;康复护理指导思想。
2.熟悉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康复护理工作流程、康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内外科疾患康复学
![内外科疾患康复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239956ad02de80d4d8406a.png)
内外科疾患康复学是应用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关内外科疾病所引起的功能障碍,结合内外科疾病特点、进行康复评定、综合治疗、残疾预防以及康复教育的一门学科。
基本原则:一、残疾预防原则二、结构与功能复原的原则三、代偿原则四、适应原则。
功能、活动和参与三个重点作为临床思维的基本方式。
实施内外科疾患康复治疗的临床基本程序是什么?1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2初期康复评定3制定康复目标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5实施康复治疗6中期康复评定7末期康复评定。
美国的Levine强调坐椅子疗法。
冠心病:是由于血脂增高致使冠状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发展为血管狭窄乃至闭塞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主要功能障碍是什么?冠心病的康复评定内容有哪些?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心理社会学及人格评定和心肺功能专项评定。
冠心病心电运动试验的方案有哪些?运动平板法、功率自行车法、坐位踏阶试验冠心病康复治疗的近期目标:患者身体适应性恢复到足以重新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限制心脏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降低患者心搏骤停或在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及控制心脏病症状。
远期目标:确定诱发患者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并予以处理;稳定甚至逆转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以及提高患者心理社会能力。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持续增高为主要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诊断。
心血管危险度分级:(1)低度危险:高血压1级,不伴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予药物治疗(2)中度危险;高血压2级或1级伴1~2肿危险因素,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3)高度危险:高血压三级或高血压1~2级至少伴三种危险因素或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的患者,必须药物治疗。
(4)极度危险:高血压3级同时伴有一种以上危险因素或伴有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或高血压1~3级伴有相关疾病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39596ef5335a8102d2201b.png)
结构与功能复原的原则
结构与功能复原(restoration)是指疾病与损伤一旦导致 了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的损伤, 就应当首先采用医疗和康复措施,尽可能恢复患者的身体 功能与结构,坚持复原的原则。 复原手段包括康复医学的各种治疗措施和功能恢复训练及 治疗医学中的药物和手术。(脑卒中)
代偿原则
学习目标康复医学的作用与地位掌握熟悉临床基本知识了解临床康复学范围与内容临床康复学范围与内容概论临床基本知识临床基本知识代偿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残疾预防原则结构与功能康复原则残疾预防原则结构与功能康复原则适应原则适应原则残疾预防原则对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应具有高度的残疾预防意识幵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早期介入
代偿(compensation)分体内代偿和体外代偿。 经医疗和康复措施后,患者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劢与参与 能力仍然只有部分恢复,甚至完全不能恢复者,则应坚持 代偿原则.采取代偿方法。 体内代偿主要包括系统内功能重组和系统间功能重组 . 体外代偿是指附加于身上的和经常与身体接触的代偿。这 类代偿有人工植入耳蜗,人工喉等,经常与身体接触的有 假肢、自劣具、轮椅、拐杖、劣行器等。
声疗的产生1929年德国理疗学家波曼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 心脏康复的萌芽 肺康复的出现
形成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始物理疗法用于治疗内外科疾病的形 成期 电疗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问劢电疗法、中频正弦电疗法、干扰电疗法
, 60年代产生了超刺激疗法、调制中频正弦电疗法,70年代产生了经皮电刺激神经 疗法等。
光疗的形成 其它疗法的形成 心脏康复的形成
发展阶段
心脏康复 肺康复 骨质疏松康复 癌症康复 中国传统康复
作用与地位
作用 地位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教学大纲(理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af1e4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b.png)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教学大纲(理论、
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的理论和实验知识。
通过
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内外科疾病的康复原理、方法和实践技巧,培养相关专业实践能力。
2. 研究目标
- 理解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 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实践操
作;
- 培养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主要内容
3.1 理论
-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概念和意义
-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基本理论
- 内外科疾病康复方法和策略
- 内外科疾病康复评估和计划制定
3.2 实验
-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常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的结果解读和报告撰写
4. 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
- 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 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
- 实践:进行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操作。
5. 评估方式
- 研究笔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总结;
-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的描述和分析;
- 期末考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6. 参考资料
-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程》
- 《内外科疾病康复实验指导书》
- 相关学术文献和期刊
以上为《内外科疾病康复实践》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将在实际教学中确定并提供给学生。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践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536ea1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f.png)
2022年2月第8期Feb. 2022No.8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践段晓琴1,郭丽新1,石 瑛2(1.吉林大学 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吉林 长春 130041;2.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 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研究背景,通过“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选择2016级康复治疗学学生作为对照组(2019年春季教学时未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接受传统的课程教学;选择2017级康复治疗学学生作为实验组(2020年春季教学时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接受课程思政教学,对两组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效果。
研究表明,“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知识记忆效率提高。
研究结论可以为其他基础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康复治疗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基金项目] 2020年度吉林大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071);2020年度教育部思政司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整体联动模式研究(202021)[作者简介] 段晓琴(1983—),女,云南姚安人,博士,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康复医学教育研究;郭丽新(1985—),女,吉林农安人,硕士,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医学本科生教育研究;石 瑛(1973—),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089-05 [收稿日期] 2021-07-12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社会对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康复)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康复)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8796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a.png)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康复学专业使用)课程类型: 专业课学分:6总学时:96理论学时:72实验学时:15实践学时:9一、前言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属临床专业课。
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与中医各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教学大纲(理论、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0ab63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9.png)
《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教学大纲(理论、
实验)
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知识,使学
生掌握疾病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康复治疗能力。
二、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
1. 内外科疾病康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疾病康复的理论基础
3. 疾病康复的评估和目标设定
4. 内外科疾病常见康复治疗方法
5. 康复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应用
6. 康复治疗中的心理干预
实验部分
1. 进行康复评估的实验操作
2. 康复治疗方法的实践操作
3. 康复辅助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4. 个案分析和病例讨论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部分采用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2. 实验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考核方式
1. 理论部分考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成绩的60%。
2. 实验部分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占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
2. 多媒体教学资料:图像、视频等
六、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2. 王五,赵六。
《疾病康复:理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9年。
以上为《内外科疾病康复导论》教学大纲的简要介绍。
具体内容以课程实施时为准。
《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https://img.taocdn.com/s3/m/1c63a79d3968011ca2009107.png)
《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作业治疗基础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治疗活动,来促进人们健康地生活,是功能障碍者回归家庭正常生活、重返社会的桥梁。
作业治疗学是研究作业治疗理论、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作为康复治疗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熟悉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模式;掌握作业疗法的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传统及现代作业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分析与训练、功能康复、认知障碍康复、感觉统合等所需要的技能;矫形器、压力衣、辅助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等制作与应用技术;工作康复、环境改造及社区作业治疗应具备的能力等。
并力求在作业治疗临床实践中创造性并灵活地应用。
2.教学组织与方法: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讨论和主题发言相结合。
鉴于作业治疗学作为一门年青的学科,其发展相当迅速。
因此,允许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一定的新知识、新理论等内容,以使讲授内容能反映出作业治疗学的发展水平及动态。
系统描述历史和哲学对当代OT治疗实践的影响,目前国际和国内的趋势;理解作业治疗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发展。
熟悉对临床实践有参考作用的作业治疗理论框架;应用个人-环境-职业体系去认识作业表现。
介绍人体正常的发展进程, 不同年龄段社会职业角色的转换, 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职业训练;残疾与ICF的相关介绍。
作业治疗的常用评估方法、治疗流程和作业治疗活动分析。
伦理道德问题对职业治疗实践结果产生的影响;理解临床实践中专业和伦理的问题。
循证医学基础知识及在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OT康复实验设备及各级医院教学实际操作。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大全综述护理课件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大全综述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5ffb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1.png)
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加强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WATCHING
改善。
康复流程
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 评价,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和全面
康复。
康复技术
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 法等,针对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
治疗方案。
护理学基础知识
护理定义
护理原则 护理技能
CHAPTER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护理实践
内外科疾病护理实践
内科疾病护理
外科疾病护理
康复护理实践
康复评估 康复计划 康复实施
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 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内外科疾病康复 学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医学领域的 重要分支。
CHAPTER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基础知识
内外科疾病基础知识
内科疾病
外科疾病
传染性疾病
康复学基础知识
康复定义
康复是指综合应用医学、社会、 教育等手段,对残疾者或慢性病 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促使其 身心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或
特点
康复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康复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未来展望
康复学起源于古代的理疗和康复疗法, 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逐渐 形成了现代的内外科疾病康复学。
未来,随着康复理念的普及和跨学科 合作的加强,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将更 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涵盖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层次,为医疗机构培养 了大量的护理人才。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现有的护理教育体系仍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
《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e8b6cf6f1aff00bfd51e0b.png)
《临床疾病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课程名称:临床疾病康复学英文名称: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on Clinical Disease课程编码:(由研究生部编写)学分: 2 学分总学时:36学时实验课学时: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一项必须包括该课程课内及课外自学的部分。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也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全部课程内容与讨论由学科专业的团队导师组完成。
课程目的: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颅脑外伤、脑卒中、脊柱损伤与疾病、骨关节炎症及退化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与疾病、心肺疾病临床康复与理疗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熟悉临床常见疾病引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与理疗的相关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了解常见临床疾病中医药临床康复基本技能,为从事临床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相关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内目标与任务:掌握课程讲授重点内容、熟悉相关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与思路、明晰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基础与临床学术发展动态。
课外目标与任务:掌握课堂以外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胃肠疾病、骨折术后、人工关节术后、骨坏死、骨质疏松、糖尿病、运动损等),熟悉骨关节、脊柱、脑卒中三各领域疾病的临床康复与理疗技术相关的科研进展,重点把握围绕导师研究方向及邻域的学术现状及进展。
课程任务:通过对神经系统、脊柱脊髓、骨关节三个领域,颅脑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脊柱疾病、心肺疾病、骨关节炎、痛风、周围神经损伤等8个模块八个授课内容的讲授和讨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的科研和临床视野,培养学生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康复思维,引导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自学内容、自学书目、基本要求第1讲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主讲人:苏友新学时分配:3学时※课堂讲授内容1.了解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概况;2.熟悉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临床思路;3.掌握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诊疗模式与方法。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3d1211bd64783e09122bd2.png)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是应用各种措施促进伤、病、残者功能恢复的医学。
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本课程需要医用物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中医学基础相关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根据南登崑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五版编写。
参考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及临床示教相结合。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使用,预防医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参照使用,内容分掌握(必须深刻理解、记忆和融会贯通)、熟悉(理解概念和意义)、了解三部分,学生要按上述要求学习掌握。
本课程课堂教学51学时,临床示教3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相关基础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骨关节病损的康复内脏疾病的康复其他常见疾病康复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33969936312合计51 3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目的要求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定义。
熟悉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地位、残疾问题。
教学内容1、康复:综合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措施,对伤病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2、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内外科疾患康复学是以内外科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为中心,以残疾预防为准绳、以康复评定为依据,以康复治疗为手段,以改善和消除内外科疾病引起的身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提高个体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使其早日回归社会为目标的一门学问,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此,认真学习本教程,不仅能为治疗师和医师在骨科和神经康复以外开辟广阔的康复新天地、推动学科发展,而且对提高内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防治并发症、改善或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提高或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参与能力、重点实施残疾的二、三级预防以及推动内外科疾病临床康复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运动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针对常见的各科疾病及标准的治疗方法要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运动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第2版),何成奇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1版),高敏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外科疾病康复学实训指导》(第1版),陈健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参考书目:《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Physical Dysfunction(6th Edition.)》,Mary Vining Radomski & Catherine A. Trombly Latham编著,Wolters Kluwer Health 出版社,2008年。
《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内科学》第7版,陈再英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③教学网站:,等等。
Ⅲ、课时分配安排理论课实验课注: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
Ⅳ、理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概论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内外科疾病学的基本概念、临床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基本程序。
(二)熟悉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的发展简史。
(三)了解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范围和内容。
二、教学内容(一)残疾预防、结构与功能复原、代偿以及适应的原则。
(二)身体结构与功能,个体活动,社会采纳与的临床思维方式。
(三)了解疾病的发展简史,作用与地位,范围与内容。
第二部分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各种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定义、临床处理、康复措施、治疗原理,康复治疗的目的、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主要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尤其要重点掌握每种疾病所独特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操作上的注意事项。
(二)熟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功能障碍特征及康复评定内容和程序,心电图运动实验,行为类型评定。
原发性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康复功能评定方法、康复理疗原则和功能结局等。
(三)了解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以及心脏移植术后及心脏起搏器术后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了解每一种疾病的功能障碍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冠心病的概念,病因,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教育。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以及康复治疗。
(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教育。
(四)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以及康复治疗。
(五)淋巴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
(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
(七)心脏移植术后、心脏起搏器术后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
(八)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搭桥术后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
第三部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定义、康复治疗的目标,康复治疗的原则、步骤,重建腹式呼吸模式,呼吸训练,排痰训练,有氧训练。
重点掌握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中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和改系统内每种疾病所独特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方法。
(二)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RF功能障碍、支气管哮喘、坠积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移植、坠积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功能障碍特征,康复评定的内容和程序,肺功能检查,呼吸困难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相关疾病的康复评定、全身功能状态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及功能结局。
(三)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移植、坠积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发病机制,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定义,坠积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和康复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二)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健康教育。
(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以及康复治疗。
(四)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健康教育。
(五)肺移植康复的临床特点,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六)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功能障碍以及康复治疗。
(七)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第四部分风湿免疫性疾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的应用,脉冲电磁场技术。
(二)熟悉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功能受限与康复评定,功能结局,健康教育,临床分度,功能障碍特征,康复评定的内容和程序,简式MPQ疼痛问卷量表。
(三)了解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内外科治疗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风湿热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康复教育。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康复教育。
(三)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四)大骨节病的基本概念,康复评定,KBD的发病机制,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
第五部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目的,康复治疗原则,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肠粘连,便秘,功能性胃肠病,顽固性呃逆,肝移植,慢性胰腺炎及小肠功能失调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是相关疾病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尤其掌握上述疾病所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方法。
(二)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定义,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功能结局。
(三)了解消化系统的流行病学和病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肠粘连,便秘,功能性胃肠病,顽固性呃逆,肝移植,慢性胰腺炎及小肠功能失调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四)肠粘连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以及康复治疗。
(五)便秘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六)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七)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八)肝移植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以及康复治疗。
(九)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十)吸收不良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以及康复治疗。
第六部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各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目的、康复治疗原则和方法,相关疾病的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应用以及相关疾病所独特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方法。
(二)熟悉各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定义及特点,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康复评定,生理功能评定、结构异常、全身功能状态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及功能结局。
(三)了解各类泌尿生殖系统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一)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二)生殖系统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三)肾移植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四)尿失禁和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五)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
第七部分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常见疾病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糖尿病的康复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功能障碍,肥胖症的康复评定,痛风的运动治疗,营养不良的康复评定,甲状腺功能亢进功能障碍的评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运动疗法,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疼痛评定方法。
(二)熟悉糖尿病的主要评定方法,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目的与原则,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的康复方法,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业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了解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指标,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指标检测内容和X线评定内容,肥胖症的临床特点和主要功能障碍,痛风的辅助检查指标特点,营养不良的辅助检查内容,甲亢性眼肌麻痹的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生理功能评定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二、教学内容(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二)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健康教育。
(三)肥胖症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健康教育。
(四)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健康教育。
(五)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健康教育。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结局以及健康教育。
第八部分常见恶性肿瘤康复一、教学要求(一)掌握各种恶性肿瘤的康复评定,生理功能评定,结构异常,全身功能状态评定,心理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目的、原则和方法,重点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的应用,每种癌症所独特存在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方法。
(二)熟悉肿瘤的定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点,恶性肿瘤的功能障碍,癌症残疾评定分类及功能结局。